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05 第4527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陳麗卿/轉念把義務變服務 感受被善意圍繞的幸福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機車與討厭的夥伴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陳麗卿/轉念把義務變服務 感受被善意圍繞的幸福
陳麗卿/聯合報

只是撐個傘,幹嘛想這麼多?

前陣子,我跟幾位朋友約在辦公室附近的餐廳,走出大樓時,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我心想,餐廳就在馬路對面,應該不用折返辦公室拿雨傘,於是用手遮著頭、等著紅燈一轉綠,就要一口氣跑過斑馬線;這時卻聽到身邊傳來一個女孩子的聲音:「妳要撐傘嗎?」我回頭,是一張笑瞇瞇的臉龐。

「我也要過馬路,要不要一起撐傘?」我欣然接受了她的好意,但聽口音不像台灣人,好奇一問,才知道她已經從印尼來台灣工作好幾年了,目前在我辦公室隔壁的大樓當家庭幫傭。我問她:喜歡台灣嗎?她回答:很喜歡,台灣人很善良。

其實我是一個不太帶傘的人,偶爾淋雨也不以為意。然而,這似乎是我唯一淋雨時,有陌生人來「救」我的經驗,而這個人居然是一名外國人……我不禁思索,如果換作是我,在路上看到別人淋雨,會過去和他一起撐嗎?進了餐廳後,我把這個問題拋向了同桌的朋友,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一位男性朋友說,自己曾經在大雨時主動上前問別人要不要一起撐傘,但好幾次對方都露出嚇一跳的表情、迅速拒絕了他的好意,自此以後他就不再這麼做了。另一位女性朋友說,如果對方是同性就無妨,但如果是異性,還是會覺得不太自在。也有人說,即使看到別人沒傘撐很狼狽,但自己的傘也沒大到哪裡去,硬要幫別人可能連自己也會淋濕,想一想就算了。

「只是撐個傘,幹嘛想這麼多?」朋友中有人看不下去我們的討論,「你們想得太複雜了,今天發生的事情若以最簡單的方式來定義,就是:身而為人的我,看到了身而為人的你此時此刻的需要。我手邊剛好有資源,你也剛好用得著,於是我就與你分享,就是這麼單純。」

為什麼我們不容易接受別人對自己好?

過去我們常覺得,別人對自己好,可能是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目的;我們被教育「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讓別人服務自己,總有一天是要還的。

但是,或許可以換一個想法:宇宙是一個圓,很多時候別人對我們好、服務我們,可能並沒有什麼企圖,也不預期你要還,他所做的,只是單純的分享而已。

這不是一對一的「對價關係」,而是一個一個接一個的「傳遞關係」。

當別人對你好,經常是因為他的生命中,也承接了許許多多來自其他人的善意,因為富足,分享就變得簡單,就像一個人自己的杯子裡裝滿了水,看到別人的杯子空了,就倒一點給別人,是很自然的。

我想,那天為我撐傘的印尼女孩,雖然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但她周遭一定有很多善良溫暖的人。我在她的舉動中,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安全感,所以主動服務別人的同時,內心知道自己的價值不會因為「服務」而降低。這種安全感並非來自社經地位或出身背景,而是來自於這個人是否能經常感受到別人的善意。每一個願意服務的人,內心都需要有這樣的安全感;或者反過來說,你需要擁有充足的安全感,才可能自然地從心而發服務別人,把善意傳給下一個人。

從被動的義務,到主動的服務

是的,印尼女孩為我撐傘,不是她工作的一環,是她看到我的需求之後,自然而然的反應;也就是說,她不是履行義務,是選擇提供服務。這兩者有何不同?首先,講到「義務」,我們會聯想到:責任、承擔、不得已、被動接受、沒有選擇、逆來順受;因此若你將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視為義務,哇,那生活還真的挺辛苦呢。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義務」轉換成服務,化被動為主動,生活可能就會很不一樣。

義務,是用肩膀扛的,是不論你願不願意都得達成的目標,如果沒達成,代表你不及格;義務,是扣分的思維。

服務,是用心去領受的,是你心甘情願的,不求回報的付出,付出了、對方接受了,那很好,但如果成果不如預期也不要緊;服務,是加分的思維。

當我在課程中與學員分享義務與服務的差別,一位學員給了我很實際的回饋。她過去認定,「每天早起幫三個小孩做便當」是自己的義務,犧牲睡眠時間的她,早上手忙腳亂,做得很辛苦。然而,當她開始把做便當視為一種服務,釐清自己是出於自由意志,選擇透過親手做便當,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心,並且讓小孩吃得健康、不需要去買福利社的外食,她的心突然就開闊了!過去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因此覺得孩子「欠」了自己,但現在發現,一切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一切的選擇都操之在己。

最近沒辦法服務別人?讓內心回歸平衡

然而,人的狀態本來就會起伏跌宕,即使是最樂於付出的人,他的「樂於服務程度」也不一定隨時隨地處於相同水平。當你發現自己最近內心有了埋怨的聲音,像是「這種小事怎麼會由我來做」、「我做了這麼多,也沒有人會感激」,沒辦法像平時一樣坦然自處,那或許暗示著你最近處於安全感相對匱乏的狀態。

自己的安全感不夠用,當然沒辦法服務別人。但是,當你的安全感低落,並不等於最近其他人對你不好喔!很有可能其他人對待你的態度沒有改變,只是你選擇不去感受當中的善意。這時,就是該滋養自己的時候了,不只讓別人有機會對你好,也讓自己有意識地感受其他人對你的好。

去感受他人的善意,就算僅僅只是鄰居為你按電梯,走在前面的路人為你撐住門,捷運的乘客讓出路讓你先走,先生把孩子帶出門讓你多睡半小時,太太為晚歸的你留一盞燈,孩子送你從公園拾來的小石頭當禮物……這種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當你真心感受,就能嘗出隱藏其中的幸福。

幸福滋養安全感,安全感滋養善意,善意滋養幸福。宇宙善的循環,就從這裡開始。邀請你從今天起,主動去感受周遭的善意,並且把生活中被動的義務,轉換成主動選擇的服務,把善意傳出去,讓自己成為宇宙善的循環中,一個微小卻活躍的接點。我相信,當我們都能如此,社會將會愈來愈美善而和諧,日子也將更雋永並珍貴!

●本文作者為Perfect Image形象管理學院總監。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機車與討厭的夥伴
林力敏/聯合報
每日我騎車通勤像隻小強。黑頭盔,黑手套,肉包鐵,似永遠不死,又隨時將死,一群瑣碎急聚乍散,夾縫陰影間鑽竄,龐然大物間偷生,灰頭土臉一隻隻小強,一個個機車騎士。

台北路上有很多討厭的同道夥伴。首先是公車,全然遮蔽視野,隨時靠站復壓回車道,我從左後方想超車,被猛逼上快車道,「禁行機車」四字砸進眼底,後方叭叭叭叭,拍起好萊塢動作片。另一次目睹老伯騎士從兩輛公車之間的窄縫飆過,重溫出生入死二戰歲月。其他騎士各騎成一條顫巍巍生命線,隨時斷掉。

其次是計程車。也會突然靠邊載客,空車時慢慢吞吞游游移移把路拖成三倍長,唯恐錯過生意,連路人伸懶腰也喜孜孜湊近,察覺真相又悻悻然偏離。他們的心焦我們都懂,誰都只是出來餬口,但他們就在路上討生活,我們是經過路上去討生活,彼此罕有同情──尤其在塞車的路上。好幾次計程車貼街邊緩緩前行,我超也超不過,不超又不甘,夾在窄縫像胃鏡探入司機曲折的心事,他也感到有我哽住的不快,他的煩惱成了我的煩惱,我的疲累成了他的疲累。

再來是滿路轎車。上路是進犯與妥協,我往而你來,肉與鐵的試探,不開口的交談。可惜交通太磨人,引擎燃火氣,交談常近口角。道路是一條長長的討價還價。比方轎車右轉,有些會考量機車動態,有些直接猛轉逼你煞車,這時讓或不讓?一次次磨合,磨鈍稜角,我們圓融為夠上道的人,具備有禮貌的專橫。有時則是有禮貌的「機車」,某次我經中山北路,有騎士切至賓士前頭,故意慢慢騎,享受「擋住賓士」的消極優越感,賓士車主渾然不覺,無意間做了善事。互不理解是一種痛,一種常被當作快樂的痛。

車窗玻璃分隔的不只內外,更是兩個世界。某天驟雨滂沱,對向轎車急欲左轉不讓我過,我怨道:「急啥,沒看到我淋超慘,讓我早點回家躲雨有這麼難?」但確實難,人多半只看自己。這很自然,新聞報導饑荒,沒人會擱下碗筷朝飯菜下跪磕頭。人與人隔了一層車玻璃,人人希望自己在裡頭,只是有時恍然發覺是在外頭。大雨中我眼巴巴望進車窗,房車是家,裡面安居樂業,而我雨衣變重,積著雨水與欣羨。 

最後還有其他機車。大家各有各的事要趕,各有各的家要歸,卻彼此絆住腳步。方向燈如交通規則常僅供參考,若干騎士前一刻怪別人亂轉彎,下一個路口換自己胡來,憑雙重標準換取快樂。過完路口重陷湍湍車流,四面八方一輛輛機車忽快忽慢左偏右移,我想學國小在桌面畫一條線,不准鄰座同學擅越,可惜騎車沒線可畫,長大後是非界線常模糊不清,只怕有時也沒人希望它清。

最麻煩是有人騎得奇慢哽住車流,害大家手忙腳亂,你不想超車但後頭想超,你想超車但前頭不想,都難辦,急驚風遇慢郎中,情路上是怨偶,馬路上換得髒話幾句。「靠北唷人型樹懶。」我超過超慢破車時義正詞嚴暗罵。人在通勤路上脾氣最壞,馬路通過神經纖維,彎繞扯拉隨時斷線。得等到公司或家門,下了車,才可能意識到,自己也是別人討厭的對象。

 
 
 
訊息公告
 
 
 
 
到底該讓孩子快樂學習?還是學業至上?
鍵人在下曾經在數間小學任教過,其實有一些想法提供給迷網的父母們參考,或許有些父母打定主意就是要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也有些父母還在猶豫迷網,但我相信有更多父母沒有思考到底該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歷程?父母想要給孩子什麼要的學習?

騎行後山 踩踏台11線風景
「八嗡嗡自行車道」原為舊台11線,今規劃成自行車道,大部分的路段貼近海邊,騎行途中隨時伴著迷人的海景。離開台11線,轉進靠近三仙台的比西里岸部落,可見由拉黑子率領族人以漂流木創作、重現當地養羊風光的裝置藝術「領頭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