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裡的星空
美國的創作歌手唐納德·麥克林(Don McLean),在七○年代寫下的〈文森〉(Vincent),優美動聽,至今傳唱不息。這首歌是為著名的荷蘭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所寫的,歌詞中有幾句是這樣的:「如今我明白,你想說什麼,你如何因清醒而受苦,你如何試圖讓人解脫,人們不聽,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聽……」
這段歌詞的意思是說,梵谷是清醒的,真正瘋狂的也許是其他人,也許是這個世界,也就是「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意思。
音樂家的想像固然十分浪漫,引人遐思,然而梵谷的精神狀況不正常,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只不過真正的病因□何,至今仍然眾說紛紜。畢竟,在梵谷的時代,神經醫學與精神醫學都還不成熟。今天對梵谷的病的猜測,比較流行的包括:思覺失調症、情感性精神病、癲癇、酒精中毒、梅尼爾氏症、梅毒、紫質症等等,不一而足。
梵谷的大師名氣,藝術上的非凡成就,以及大量的作品,常會讓現代人忘記,他其實只活了三十七歲。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多是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旅居法國時所創作的。當時他的精神狀況已經相當不穩定,著名的「割耳事件」就發生在那時。其後,梵谷就經常前往醫院治療精神問題,最後住進了聖雷米的精神病院。觸發麥克林寫出那首歌曲的名畫〈星夜〉,就是梵谷在聖雷米的精神病院中,看著夜空所畫下的。
梵谷的精神疾患顯然沒有進步,最終以自殺的憾事收場。他在當時接受了什麼樣的治療,現在無從查考,但是為他主治的醫師保羅·嘉舍(Paul Gachet,1828–1909),卻因為梵谷而名垂千古。
梵谷與他的醫生
嘉舍醫師本人是位藝術愛好者兼業餘畫家,與當代許多出名藝術家交往,並且曾為他們治病。梵谷忠心耿耿的弟弟西奧(Theodorus van Gogh,1857–1891)認為嘉舍也具有藝術家的敏感,來治療同為藝術家的梵谷哥哥一定很棒,所以想方設法地介紹嘉舍給梵谷。
他們初次見面時,梵谷覺得嘉舍醫師很不怎麼樣。他在事後寫給西奧的信中說:「我猜我們大概沒辦法依靠嘉舍醫師,他看起來病得比我還嚴重。你想想,由一個盲人來帶領另外一個盲人,還不得都摔到溝裡去?」
不過不論如何,梵谷還是接受了嘉舍的治療,並且與他發展出相當程度的友誼。梵谷流傳下來的畫作當中,有兩幅嘉舍的畫像,畫像中的嘉舍醫師愁眉深鎖,心事重重,看起來確實病得不比梵谷輕。
在梵谷的時代,醫生們對精神疾患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藥物治療。大抵上來說,隨手抓藥,抓到就用,看看有沒有效果再說。當時被這樣隨手抓到的藥物之一,是「毛地黃」(Digitalis)。
毛地黃是一種美麗的草本植物,開著成串的淡紫色鈴鐺狀花朵,在風中搖曳。毛地黃並不罕見,如果你到歐洲或美洲旅行,就極有可能在原野之中,或是人家的庭園裡遇見它的芳蹤。如果有幸看到,看看就好,不要吃它,因為它有劇毒。
毒即是藥,1930年代開始,毛地黃的萃取物「地高辛」(Digoxin),被廣泛地用來治療包括心臟衰竭在內的種種心臟病。然而早在十九世紀,醫師對毛地黃的化學成分與療效還不清楚時,就已經將它當成草藥,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包括精神疾患與癲癇等等。用草藥來治療疾病,除了經常不對症之外,最大的潛在風險,就是因為劑量沒法拿捏,而造成過量與中毒。
毛地黃中毒的症狀之一,叫作「黃視症」(xanthopsia)。也就是說,眼睛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像戴著黃鏡片一樣,呈現出黃色的光澤。另外,也可能在物體的外圍看到閃光,或是一層層彩色的光暈。
這件事讓人十分地生疑,因□梵谷的後期作品,包括〈向日葵〉(Sunflowers,1887)、〈夜晚的咖啡館〉(The Night Cafe□,1888)、〈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麥田裡的收割者〉(Enclosed Field with Reaper,1889)等等在內的大量畫作,都充斥著快要溢出來的黃色,就好像畫家戴著黃色的鏡片,在觀察他周遭的世界。除此之外,在星光與燈光之類的光源周圍,他也經常畫上密密麻麻的光暈。
關於梵谷所接受過的治療,並沒有確切的紀錄,所以我們當然不知道他到底吃過哪些藥物。但是當時毛地黃使用十分廣泛,而且它所用來治療的精神症狀與癲癇,梵谷剛好都有。有沒有可能,梵谷經由他的醫師,甚至其他管道服用了過量的毛地黃,以至於產生了「黃視症」的副作用?而藝術家忠實地描繪他眼見的景物,因而造成了他生命最後那段時間的「黃色時期」爆發呢?
梵谷的畫風,跟毛地黃的副作用有沒有關係,甚至於他的創作力,是否有部分就來自於他的精神疾患,是在藝術史以及醫學史上都經常被熱議的話題,但也許這一切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梵谷沒有受過正規的繪畫訓練,直到二十七歲時,才開始他的繪畫生涯,然而卻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創作了超過兩千幅畫,改寫了整個近代藝術的面貌。從他的自畫像上,我們可以看見,梵谷有著一雙炯炯有神,像是燃燒著火焰的雙眼。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似乎用他的眼與他的心,看透了物像,將他認識的世界,用逼人的美呈現給了世人。
回來說保羅·嘉舍醫師。嘉舍與梵谷結識得晚,在梵谷死前,他僅僅治療過梵谷幾個月而已,而梵谷繪畫的「黃色時期」,早在那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所以就算梵谷真的有毛地黃中毒,也賴不到嘉舍醫師的頭上。然而有趣的是,當我們仔細地看梵谷的那幅〈嘉舍醫師的畫像〉時,我們發現,畫中愁眉苦臉的嘉舍醫師的左手邊,赫然正是一株毛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