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2 第4727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旅行自拍棒──我與爵士同行】沈鴻元/鳥園俱樂部休息室裡的傻眼貓咪
【青春名人堂】印度尤/他認識我,而我不認識他
 
 
 
心情札記
 
【旅行自拍棒──我與爵士同行】沈鴻元/鳥園俱樂部休息室裡的傻眼貓咪
沈鴻元/聯合報

康尼茲是少數幾位能走出個人風格的薩克斯風手

時間是西元2005年二月,我和妻子規畫了一趟前後十天的紐約蜜月之旅。本來預定2月12日的回程飛機,結果被我發現隔兩天後,紐約歷史最悠久的爵士聖地「前鋒村俱樂部」(The Village Vanguard)要舉辦歡慶七十周年的系列音樂會--這可不得了!我是爵士樂廣播節目主持人,這是蒐集內容最難得的機會,於是臨時更改回程機票,但只改自己的,因為妻子2月14日年初六開工。

這裡倒不是要講發生在「前鋒村」的故事,而是之後,在另一間爵士俱樂部裡。我有個也喜歡爵士樂的朋友叫小楊,他住紐約,也是我擺脫妻子後幾天的地陪。我們除了欣賞「前鋒村」的表演,也訂了另一場在「鳥園俱樂部」(Birdland),當時高齡七十八歲的傳奇薩克斯風大師李□康尼茲(Lee Konitz)無鋼琴三重奏的演出。我一直期待有機會聽他的現場,在天下第一人「菜鳥帕克」(Charlie Parker)當道的四○年代,康尼茲是少數幾位能走出個人風格的薩克斯風手,更參與過西元1949年劃時代的經典專輯《酷派爵士的誕生》(Birth of the Cool)的錄音。能夠親眼見到爵士活化石本尊,人生重要成就解鎖。而且不僅於此,事前透過電郵,還徵得了演出後面對面專訪的機會呢!

「鳥園俱樂部」重啟過好幾次,這裡並不是最早的地點,但那黑底白字的旗幟,霓虹燈管折出的火鶴招牌,是那傳說中的爵士地標沒錯!我和小楊選了個近距離的好位子,接下來一個小時的音樂讓我回味不已。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康尼茲說要演奏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速度急如星火的名曲〈Mr. P. C.〉時,他老兄反而放慢了十倍速度,悠哉悠哉地吹。我沒聽過這麼慢的〈Mr. P. C.〉,卻驚訝於速度放慢後,這首曲子的旋律竟如此動人。

我真正期待的與傳奇大師面對面專訪正式展開

演出結束後我湊上前,告訴康尼茲我們有專訪邀約,他笑著帶我走進「鳥園俱樂部」樂手休息室,「經典爵士唱片裡的人物才進得來啊!」虛榮心差點滿出來。

他收拾他的樂器,我準備我的錄音器材,並拿出一疊十來張唱片封面準備索取簽名。老先生倒是不小氣,每張唱片都替我簽上了名,只是有幾張隨意鬼畫符帶過,有點失落,當然也或許我多心。隨後按下錄音鍵,我真正期待的與傳奇大師面對面專訪正式展開。至於那些「對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之類的前戲就略過,以下與您分享「完整版問與答」。

「爵士樂手基本上不看譜的,重要的是在音樂裡跟其他樂手『對話』。請問當您在演奏時聽到了,比方說鋼琴手彈了一個和弦,會有什麼反應?」

「我不曉得該怎麼解釋,經驗較少的學生可能會先去分析這個和弦,再決定怎麼對應它。但我就是直覺地對聲音做出反應,聽到什麼就回什麼,算是一種反射動作吧。如果不是在表演當下,我會根據這個和弦演奏些什麼,也許是幾顆簡單音符組成的句子,玩玩排列組合,爵士樂嘛,只要具備音樂性,怎麼玩都隨你。」

「所以就是經驗與直覺?」

「大部份是當下的直覺反應,但這當然是奠基在長年累積的經驗裡。對聲音愈熟悉,就愈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甚至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您參與了西元1949年,小號手Miles Davis經典專輯《Birth of the Cool》的錄音,可以聊聊當時的故事嗎?」

「哇!快六十年前的往事了,但我腦子裡對這一切過程都還好清晰……」

然後咧?就沒有然後了。鳥園俱樂部休息室的門被推開,鼓手對著康尼茲吆喝:「老闆要發錢了,快來吧!」康尼茲回頭看著我,一臉笑意藏不住:「不好意思,那麼,我們這次訪問就到這裡為止囉!」然後拎著薩克斯風箱子頭也不回地跟著鼓手走人,留我一個人椅子上傻眼,我還有兩百個問題要問啊!

失落地走出休息室,發現康尼茲正在向樂迷兜售他帶來的新唱片,一張美金十六元。我買了一張,當然順道請他簽名,也瞬間明白了稍早我並未多心,這次的簽名不僅字跡清晰工整,還多了「給丹尼爾,感謝你的支持」等字樣呢!隨後,我和小楊推開大門,頂著凜冽寒風找地方買醉。

西元2020年4月15日,李□康尼茲先生因新冠肺炎不幸辭世,享年九十三歲。謹以此文向他致敬。

【青春名人堂】印度尤/他認識我,而我不認識他
印度尤/聯合報
「我已經認識妳七年囉!」

古圖對著我一陣傻笑,為了不失禮,我趕緊收拾自己愣住的僵硬表情,堆起笑容好奇地問他:「是嗎?你怎麼認識我的呢?」

古圖指著我身上的衣服說:「妳的衣服都是我燙的呀!」那是我和古圖第一次相遇,他認識我,我卻不認識他。

2019年,因為製作印度都市移工的相關報導,我在辦公室附近找到了一個胡亂搭建的簡易竹寮。豔陽下,古圖穿著一件泛黃汗衫,手裡拿著幾乎是骨董的炭火熨斗,來回在衣褲上熨出筆直的線。我以為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接觸,可他卻用一種看見自己孩子的眼神盯著我--後來才知道他眼裡的孩子不是我,是我身上穿著的衣服;我的衣服一直是交由辦公室處理,並不知道中間洗、晾、熨、折到底流轉了幾手。但原來,每一件都曾經過古圖的手,他早已用那一條又一條的衣褲燙線,與我結起「千絲萬縷」的緣分。

那次的專題報導使我跟著古圖回家。他老家位於北方邦,與首都新德里相鄰,我們轉了一趟巴士,經過了九個小時的車程才回到他的故鄉。古圖在新德里除了燙衣服之外,清晨還會洗數十輛車增加收入,晚上為了省房租再兼保全,他是新德里的低端人口,卻是農村裡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古圖打三份工,一個月能攢上三萬盧比,約是台幣一萬二,那已是貧苦農村裡的發大財。因此,古圖是老家的經濟支柱,他給妹妹辦嫁妝、借哥哥周轉、送晚輩上學、翻修老家,還自己蓋了一間磚造平房,風光極了!這種風光使我幾乎忘了我們是背著行李袋,擠著巴士顛簸搖晃,甚至還坐錯了車才回到那兒;幾乎忘了古圖在新德里那低聲下氣、害怕衝突的飄搖渺小。我甚至以為,印度的都市移工幾乎把自己僅存的尊嚴都留在了故鄉,放在老家的木櫃子裡防腐,時不時提領出來振奮一下精神。

為什麼會想起古圖呢?因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印度宣布全國封城之後,爆發了數百萬名都市移工湧上街頭,徒步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回家的人道災難。他們都和古圖一樣,是從其他省邦移入城市打工的底層藍領,根據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有超過四億五千萬人離開家鄉;印度十年普查一次,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只能用這個早已過時的數字,試圖認識他們的規模與樣貌。

這場百萬移工返鄉潮,被我稱為印度封城之下人為造成的一場春運,當時有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他們不好好地在家封城呢?」我總是反問他們:「如果可以,誰會在豔陽之下走幾千公里回家?誰會塞在混凝土攪拌車裡犯險?誰會拖著幼子、扛著家當、餓著肚子回家?」印度政府一聲令下,有餘裕的人還能撐著,像古圖這樣在都市裡攢錢的,不只口袋空空毫無餘裕,還會立刻失去工作與住所,不往老家走,又要去哪裡?

古圖身兼三份工都如此,更遑論那些當天賺的錢僅能供當天花用的鐘點工人。於是,他們踏上了那條漫漫的回家之路,有些人幸運地回到家,有些人沒有,可能餓死了、病死了、被車撞死了,在他們被病毒感染之前。

封城之後,我就沒有見到古圖了,之後印度的疫情難以控制,我也搭了撤僑包機回到台灣。我多麼希望古圖順利地回到了家;希望那些連滾帶爬、毫無尊嚴的都市移工,在經歷了都市與執政者的無情對待,他們還有那點尊嚴留在家鄉--若他們沒有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之中被當成病毒;我更希望,這次的移工返鄉潮,讓我們真正看見這些都市移工的存在與困境,而不再是我最初與古圖的關係:他認識我,而我卻不認識他。

 
 
 
訊息公告
 
 
 
 
日記、影音口述、社群媒體 疫情下即時記錄的歷史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包括大學在內一些機構希望記錄疫情來警戒後世,就連居家者也記錄自身見聞,其中檢疫可說是近來熱門單字,英文為quarantine,源自代表40的義大利文quaranta。

讓食物更美味!烹飪常見脂肪和油脂的正確運用法
烹飪中的油脂功能是為食物提供口感、質地和滑嫩度。不同的脂肪具有不同的效果,善用正確的脂肪來完成手邊的任務以達到預期的結果很重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