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1/18 第5111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古生物大小事】李世緯/誰會變成化石
【青春名人堂】黑糖/寒假開始了
【話題徵文:點亮我的那個人】林郁/凝望十五歲
 
 
 
今日繽紛
 
【古生物大小事】李世緯/誰會變成化石
李世緯/聯合報
高中國文課多少讀過一點《史記》,《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列傳〉記載皇帝、王侯、大臣及重要人士的生平事蹟。透過史書來看世界,應該不會有人單純地認為,古代世界全由這些有名有姓的皇族朝臣刺客們組成;同樣的道理,透過化石來看地質,我們是不是也不應該想像一個天空都是翼手龍,海裡都是三葉蟲的遠古世界?史書與化石都只記錄了整體中的一小小部分,遺漏的才是絕大多數。研究顯示,每十億塊脊椎動物骨骼只有一塊會變成化石,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形成化石的機率大概遠低於被司馬遷寫進《史記》當中。問題是,誰會變成化石?哪些生物比較有可能會形成化石?

從化石看世界絕對是一個不均勻的世界,有些類別的化石頗為常見,如珊瑚、貝殼等,屬於野外等級;有些尚屬可能,如三葉蟲、恐龍等,屬於珍藏或博物館等級;有些類別則是極端稀有,甚至絕對不可能存在,屬於理論等級。從化石建構出來的世界明顯是一個選擇過的世界,想要精確(一點)地還原,了解這個選擇的機制就變得非常重要。

化石候選人有幾個條件

化石最簡單的意義就是存在久遠,如果想要在一百、一千、一億年之後還繼續存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這段時間裡面得盡可能地不受打擾。所以,化石形成的第一要素,是「一個寧靜的環境」。自然界會打擾或毀壞生物遺體的因素很多,首先就是掠食者,畢竟生物的身體組織對其他生物而言是非常珍貴的食物來源。除了巨型生物的啃食之外,微型生物對遺骸的破壞也不容小覷(這個過程我們習慣稱之為「腐爛」)。也就是說,生物死亡之後如果能夠迅速埋入深層且穩定的岩層中,將會是成功的第一步。「深海」是一個符合以上條件的特殊環境,除了寧靜穩定,那裡還有持續不斷新增的沉積物,再加上生物稀少、含氧量低、水壓高、陽光缺乏……現在,回到前面的問題:誰會變成化石?正是那些生活於深海,或者容易進入到深海區域的生物;事實上,被發現的化石中,深海生物也真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化石形成的第二要素,與「水」有關:化石其實是生物身體經過礦物侵入,並且替代過後的產物,這個「石化」的過程必須經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即結晶反應,而反應非得有水當媒介不可。因此,雖然說乾燥的環境在最開始的階段有利於生物遺體的保存,但就長時間尺度而言,脫水後的組織終究是不可能維持長久。所以,另一個形成化石的條件,就是必須在含水的環境中;這裡的水可以是大洋深川的那種完全水域,也可以是埋藏在碎石岩縫中的地下水。反過來說,陸地環境生態,或適應乾燥環境的生物,牠們最終形成化石的機率普遍偏低。太多的例證顯示,即使是純陸地的生物,也是掉到水裡後才僥倖變成化石的。

最後一點大概也是最容易想像的一點:大型或身體擁有堅硬骨骼的生物,確實比較容易變成化石。畢竟身體中堅硬的骨骼有維持體型的功能,那些硬殼也順便提供了礦物結晶的場域,讓石化的過程能忠實地記錄下億萬年前的點點滴滴。隨著科技的前進,科學家能夠從這些內外骨骼化石中分析出來的資訊愈來愈豐富,包括古生物所處的環境溫度、氧氣濃度、營養來源以及壽命等等。

沒有這群人,它終究就只是一塊石頭

關於「化石稀少」的原因,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也許是最重要的。化石形成之後,還有賴獨具慧眼的化石獵人,如果沒有這群人,化石終究只是一塊石頭罷了。然而,廣闊無邊的地球表面,包含陸地與海洋,還有太多地方尚未被人類仔細端看過呢。

誰會形成化石,哪種生物死掉之後容易變成化石,除了跟那個主人的天生條件有關,也跟牠的後天環境有關。古生物學家想要得出數萬年前的整體面貌,絕對不能忽略那些也許永遠不會形成化石的生物,就像史冊中絕對不會記載的升斗小民一樣,歷史才是他們推動的。

【青春名人堂】黑糖/寒假開始了
黑糖/聯合報
「祝大家寒假愉快!」「謝謝老師。」

學期最後一堂課,語畢,教室響起掌聲加歡呼,我像跑完四十二公里,瞬間跨過終點線的全馬選手,虛脫,但無比滿足。

上泰拳、彈吉他、上山野營、寫小說……我已摩拳擦掌列好一堆計畫要做。難怪大家都說當老師好爽,寒暑假一年加起來四個月,不用上班、可以盡情做自己,還有薪水拿!

但事實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專任以前,我萬萬沒想到為人師的負擔如此重、壓力這麼大。儘管身在風氣自由的大學校園,學期不到一半,我居然就數起饅頭,算算長假還要多久。寒暑假這件事,不只學生期待,老師更是引領盼望。

「我看你當老師後,比以前更忙耶……」太太不時和我抱怨。

的確,我也曾經以為「課堂時數」就是老師的工作量。比如我這學期一周有二十個小時的課,用標準工時來算,一天八小時,一周只要上工兩天半。但上了講台就像準備正式演講,經常得花四到五倍的時間來備課、設計和製作教材。掐指一算,一周實際付出八十小時,等於周休除外,每天得工作十六小時。

我算是個說話高手,演講活動都很受歡迎。但只需費一兩小時的演講,就像個人秀,搭配抑揚頓挫的肢體技巧和動人的故事與笑話,要取得聽眾歡心不難,這是距離產生的「美感」。每周見面一次,時間長達三個月的例行課程,彼此熟悉後就容易「冷感」,愈到後頭,聽者睡意連連,講者疲憊心累……所以如何把一學期課程當作「新一季」的「系列影集」來經營,也是考驗我的編、導、師三合一的專業能力。

「你何不找本教材,按照章節順序來上課就輕鬆啦?」一位國中老師朋友這樣建議我。

因為在藝術大學任教,創作這件事還真沒什麼聖經或祕笈能一本搞定,讓人輕鬆照本宣科,所以老師得從不同的素材資料裡汲取養分,這也代表必須投入更多心力在備課。再者,老師花時間陪伴他們開發創意、創作和評析的同時,也得關照學生們的生活,有時候人際關係、經濟和健康出現狀況,你也要能及時體察,並做出回應。

OMG……要關照的事情還真不少,難怪我常常回到家總累到僵著一張臉,做啥事自我充實一下,都沒有氣力。當然所有事情都可以取巧,用簡單的方法完成,但每每想起人生過程裡,那些對我產生啟發與影響的良師,我就更提醒自己,正在做一件影響生命與未來的事,不可馬虎。

所以不用進教室的寒暑假,正是拿來備課用的。就像跑完一場馬拉松,片刻休息後恢復訓練,針對下場賽事準備,時間到,再度鳴槍起跑出發。

至於那些清單上想做的事呢?好吧,再等看看暑假時有沒有機會好了。

●黑糖,本名黃嘉俊,紀錄片導演,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

【話題徵文:點亮我的那個人】林郁/凝望十五歲
林郁/聯合報
習慣在圖書館隨意翻書,遇上有意思的書再借回家慢慢讀。一天,被架上的書名吸引:《如果我十五歲》,大塊文化創辦人郝明義先生的作品。因為好奇中年男子會用什麼眼光凝視十五歲,趁著一趟火車旅程,靜靜地賞讀。作者在書中談了許多少年時期的經歷對自身的影響,其中不少對我來說是嶄新的觀點,也讓我跟著回望自己的十五歲。

離開十五歲已有二十個年頭,從為工作忙到為孩子忙,少年時期的眾多情景不知何時變得朦朧。某個晚上哄睡孩子後,我閉上眼,再次遙想當年,憶起彼時在升學壓力之下,漫畫和逛街是念書之餘僅有的娛樂;直到有天表姊給了我一張花蓮師範學院圖書館的借閱證,那裡的書和音樂CD成為我探索這個世界的途徑,也讓我對課本以外的知識有了更多渴望。

國二接近暑假時,一位同學得知我假期沒有任何規畫,便邀請我一起去醫院擔任志工。那年夏天我們在門諾醫院送病歷、接待病患。第一次的志願服務開啟了我的眼和心,那樣子的快樂與意義感讓我明白自己的價值不只是考卷上的分數。後來幾年也很自然地參與環保志工、關懷流浪動物、偏鄉課輔、生命教育等,相信人心的美善能為社會注入安定的力量。

記得朋友曾說過:「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所累積而成。」對我而言,那張借閱證與志工背心,正是我茫然青春的轉捩點,從此寬廣了我的世界。謝謝生命中的每一個偶然,累積成現在的豐盛。

 
 
 
訊息公告
 
 
 
 
上台就腦子空白?只說自己有把握的內容
如何克服溝通及面對群眾表達時的障礙,讓在台深耕33年,為各大企業及青年學子提供溝通、銷售及服務等方面培訓的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黑立言,教你如何克服溝通障礙與壓力,成為同事及同儕間的意見領袖。

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愛德華八世退位宣言
你們也都知道了我之所以放棄王位的原因。我希望你們能夠了解,這25年以來,我身為威爾斯王子,不久前繼任了國王,而當我在做出退位的決定時,我並不曾忘記這個國家和帝國。但是,我要請你們相信的是,如果沒有我心愛的那位女子的幫助與支持,我是無法肩負起國家的重責大任、履行國王職責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