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1/22 第531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閒話吃喝】何玟芬/記憶中的一道菜
【青春名人堂】張卉君/自然中的獨處
滿佳/做菜給爸爸吃
 
 
 
心情札記
 
【閒話吃喝】何玟芬/記憶中的一道菜
文/何玟芬/聯合報
圖/圖倪

我對酸酸甜甜的筍絲虱目魚羹情有獨鍾

「雨後春筍」,當筍子乍現市場,成為消費者的新寵時,價格不菲;可一旦進入溽暑,筍子大豐收,市場到處出現它的芳蹤,價格就平實而親民了。每次買菜望見,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筍絲虱目魚羹」這道菜,它和傳統的筍子煮法(不是燉排骨就是清炒)非常不同,做工繁複,沒有極大的耐心及精湛的刀工,絕對煮不出絕妙滋味。

「筍絲虱目魚羹」的創始人,是我今年高齡九十的老爸爸。他年輕時除了教書,也斜槓種水果,為的是餵養五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因此記憶裡的他總是忙碌不已,家務事一向由媽媽包辦、主導。不過,爸爸對煮菜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他很愛吃、懂得吃,也很在乎吃,因此只要一得空,就會到廚房展現廚藝。一向粗枝大葉的他,此時會異常細心、溫柔,每道端上桌的料理,都超乎一向掌廚的媽媽許多。爸爸的拿手菜,有菜脯滷、網絲肉捲、五柳枝、滷豬肝、筍絲蛋花湯、螺肉蒜、筍絲虱目魚羹……多得不勝枚舉,且道道經典。其中,我對酸酸甜甜的筍絲虱目魚羹尤其情有獨鍾。

印象中只要準備煮這道菜,爸爸就會請媽媽到市場挑一尾肥碩的虱目魚,以及一大條體型肥短、直立的麻竹筍。之後,由爸爸接手,先將虱目魚切頭去尾,保留魚身,再細細挑出每一根刺,剁成泥;接著,筍子切薄片,再細切如髮絲,然後……然後究竟如何成就這道美味的,往往就不是我所關注的了,只管著吃,吃到爽、吃到鍋底朝天!

姊妹同心協力復刻老爸爸的手路菜

多年來,我們一直享受父親的愛和美食,每次回娘家,只要指定哪道菜,那道菜就會現身餐桌上。父親樂意並享受著為女兒們下廚的快樂,但人會變老,我們姊妹卻忘記要長大,沉浸在他極致呵護中,不曾問過這些手路菜的料理方法,直到父母體力大不如前、腦筋不太靈光,不再下廚了,才發現如今只能自己摸索。然而,不管我怎麼做,總少了一種父親的味道。沒有繼承他的好手藝,是我心中的缺憾。

那日姊妹們難得與父母共聚數日,我問他:「爸爸,好久沒吃到你的筍絲虱目魚羹,怎麼煮呀?」他斷斷續續地回答,我與姊妹們邊聽邊從中拼湊每一個製程,並上市場買妥虱目魚、麻竹筍,回家依循步驟,將魚去刺、剁成泥,筍切片再細切……光處理食材就是一個大工程,每一步都考驗著大家的耐心。接著,爆香蒜末、薑末、辣椒、蝦米、香菇絲,炒出香氣,再下筍絲、虱目魚拌炒,小火慢煨。這時候千萬急不得,當陣陣香氣撲鼻時,加水及糖醋液調味,煮滾後沿鍋邊加入些許太白粉勾芡,起鍋前滴幾滴香油,畫龍點睛地撒上香菜末,才算大功告成!

端上桌的筍絲虱目魚羹香氣四溢,酸酸甜甜的美妙滋味,是筍絲與虱目魚的完美結合。全家人手一碗,細細品嘗,異口同聲地表示:「嗯,對了,這就是爸爸的味道。」熱湯入口,滿滿感動及溫暖在胸口,這日我們姊妹同心協力復刻了老爸爸的手路菜。

【青春名人堂】張卉君/自然中的獨處
張卉君/聯合報
「妳最近……和山變親了。」

在我提出想要臨受一座母樹林的日與夜,甚至透過引導來帶領創作者感受森林時,她在電話那頭,突然覺察到什麼一樣地宣告著,將注意力聚焦在我個人狀態上,使我半晌反應不過來。

「還好吧?雖然算不上熱衷戶外活動的山野常客,但從小在山城裡長大,自然對我一直都不陌生,還有種親切感……」一面快速在腦中回憶自己和山林、海洋的連結,一面自認剛剛在通話中討論的活動發想,不至於讓身為登山嚮導、關注於自然靈性引導的老友這麼訝異吧?

「No、No、No,不一樣……」不用見面都想像得到她擺動著食指,仙姑式地鐵口直斷:「你們的關係不一樣了。以前山對妳來說只是個背景,妳習慣它的存在,但你們之間的連結還沒有真正地建立;現在妳會這麼嚮往在山裡獨處的經驗,甚至有一種親密感,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聯繫。」聞言後我仔細回想,自己和森林、山、海的距離,確實是隨著年齡、心境、經驗、感受、情境,親疏各異的互動在心中留下回憶和刻痕,賦予了每次經驗截然不同的意義。

年輕時如激流一般的躁動生命,青春解禁似地騎著機車在島嶼繞行,伴隨某種刺激、冒險的自我探索,又有文科生先天的浪漫和對自由、流浪的憧憬,在台灣大山大海的壯麗之下,我們讚頌高山的偉碩、詠嘆大洋的遼闊,抒發情感卻是源於自我生命的關注。而在吸取更多的知識、透過閱讀各種科學研究和報告積累,我們更常用理性智識來認識自然,以物種、棲位、存續危及程度來標定萬物在人類世界裡的位置,並且透過各種保育手段積極介入,以邏輯、學理和短淺的所知為政策依據,試圖「治理」山林與海域。

直到前不久有機會一個人在自然裡獨處,不帶任何目的,也沒有過多隔絕野地的裝備,我彷彿終於卸下知識的眼鏡、脫除文明的局限、棄絕積極介入的魯莽,俯身倒臥於土壤之間,真正地放鬆,任螞蟻隊伍橫越我的膝蓋丘陵,攀木蜥蜴跳躍上腳板如踩在腐木上張望,雀鳥飛下枝頭啄食我披散的頭髮,蜜蜂嗡嗡徘徊汲取指尖的鹽分……在那樣的時刻裡,我聽見風吹動葉梢的聲音,看見樹木冠層在天空交織出浮動的紋樣,頓時萌生了一種被森林接納的和諧,萬物與我親密無間地被安排在命運的星圖中。

脫解一切已知的邊界與框架,我深深地感知到生命的美與智慧,看似無序、隨機的存在與相遇,都是造物者精心設計的安排。

獨處是所有生命起始的狀態,純粹而專注的存有,無需他者附和或評價,單只是存在著,就是世界的一抹光彩,而唯有成為完整的個體,方能自在地與萬物連結。不需要追求成為最有力量的、最炫目的、最高大的強者,因為在自然裡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位置和價值,沒有細菌就無法分解腐植質成為養分,再雄偉高壯的參天巨木也抵擋不了菌絲失衡的啃嚙腐壞侵襲。

隻身走入自然之中,和自己在一起,卻感知到更巨大豐盛的連結,亦開啟了各種關係的流動與舒展——那是來自宇宙的祝福,一份名為「獨」的禮物。

滿佳/做菜給爸爸吃
文/滿佳/聯合報
媽過世後,失智的老爸搬來與我同住,當時我仍在上班,料理爸的三餐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幸好,爸不挑食,我搜索記憶裡媽曾替他準備的日常飲食,做給他享用。

早餐兩碗稀飯拌肉鬆,他喜歡吃稠一點的,熬稀飯時不能加太多水。考慮爸已戴假牙,我特地買質地較細密的嬰兒肉鬆,免得他吃到結塊不舒服。我還提醒他吃膩了就說,我再幫他換口味,但他似乎吃不膩,不曾提出要更換。

午餐我無法現做,就先煮些可加熱的菜,請在家開店的老公熱給他吃,像紅燒雞肉、香菇蒸蛋,稍燙過的茄子、豆芽等,並要老公轉告我的話:「菜量不多,為了健康要吃完。」老公說爸很可愛,一聽是我交代的,就點點頭全吃完,還要老公記得告訴我,他把飯菜都吃完了,那模樣簡直像我另一個兒子般。其實,我也常覺得失智的老爸愈活愈回去,我倆已快換位成母子而不是父女了。

下班後我儘快趕回家,現做新鮮的晚餐補償他。我知道他看我早出晚歸滿心疼的,所以進家門必先招呼他到餐廳坐著等,我快速換居家服,邊做菜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聊聊,免得他整天沒開口說話,加速退化。

常做的菜肴都是他喜歡的料理,如炒高麗菜、空心菜、地瓜葉、敏豆,蔥花煎蛋、煎豆腐、海帶味噌湯、番茄青菜湯等。這些也全是媽生前常做的家常菜,我如法炮製。不過,我不敢煮魚,怕他反應較遲鈍,無法挑出魚刺,卡到喉嚨就麻煩了;還好,爸不介意這點,我也就放心了。

「女兒貢丸」是我唯一的創意菜,用里肌肉和去皮的五花肉絞兩次成碎肉,加鹽、糖、醬油膏、太白粉攪拌成肉泥,醃一晚上再捏成肉丸子,放入湯裡滾熟。偏甜的味道意外博得爸的青睞,一吃讚不絕口,問我這是什麼,我隨口回他女兒貢丸。他挺愛吃,湯一端上桌必先嘗,看得我好有成就感。

爸與我同住十多年後走了。這一走,把我做菜的動力也帶走了。儘管這些年來我總是匆匆趕著買菜、備菜、做菜,忙得假日也不得閒,可做出來的菜爸從不嫌棄,每每吃得眉開眼笑,非常捧場。做菜給爸爸吃一點都不累,如今知音已逝,我要做給誰吃呢?

 
 
 
訊息公告
 
 
 
 
Z世代的自學習慣及需求大調查
近八成大學生有自學習慣,吉他、剪片成為最夯領域,逾五成網路原生世代善於利用YouTube、網路文章來作為學習管道,同時也發現,學校沒教但學生敲碗三大必修的課分別是職場禮儀、人際關係與戀愛學分。

別對外國人說:I feel sorry for you!
Jason看到一位外國同事,搞砸了一個案子而苦惱,他想要安慰同事,就說:"I feel sorry for you."結果同事不但不領情,而且很生氣。Jason覺得很納悶,他表達自己的遺憾,有何不妥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