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20 第5679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夏威夷小島日記】陳冠言/珊瑚外貌協會
曾詩琴/飛行隊伍
蘇冠昇/我的寫作導師
 
 
 
今日繽紛
 
【夏威夷小島日記】陳冠言/珊瑚外貌協會
陳冠言/聯合報
圖/Mizu

我是一名在夏威夷小島做學問的研究生,工作主要聚焦在珊瑚的形態;也就是說,很注重牠們長什麼樣子,算是個妥妥的外貌協會吧。不過,會做這樣的研究不代表我是個膚淺的人,也不代表研究對象缺乏內涵、只有外表可看。相反的,正是因為牠們有著不同其他生物的複雜屬性,才更需要仰賴其形態去理解。

以形態分析「瑚口」結構

要了解某種生物在某地的生活狀況,一般是從年齡組成開始,就像是談到台灣人的生活,可以從人口年齡的倒金字塔結構,知道我們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類似的分析,也能套用到其他常見生物,例如:貓、狗、魚或是樹,年齡對這些物種來說,有著重要的生理及生態意義。然而,珊瑚的視覺年齡可以透過「分裂融合」隨意變化--牠們是種模組化的生物,沒有個體只有群體;模組化就像是樂高積木,能隨意地拆拆裝裝,同時維持正常的生命現象。舉例來說,又老又大的珊瑚群體,得以藉由自然發生的分裂,變得又小又年輕,但是一隻老貓可沒辦法因為少了一部分就成為一隻幼貓。這就是珊瑚神奇有趣又難搞的所在。

有鑑於牠們活得如此不受年齡約束,過去的研究只好以體型來分析其「瑚口」結構。體型不僅不會騙人,還會透露很多資訊:外貌所呈現出的尺寸大小,反映了珊瑚的能量投資策略,小尺寸的群體將獲得的能量主要投資在生長上,大尺寸的群體則投資於繁衍更多的後代上。因此,當觀察到某地的珊瑚組成結構主要是小尺寸的,就能推斷這裡像是高科技產業剛來設廠的新興區,有著更多的生長潛力;而當觀察到大尺寸的群體占了多數,則可以想見這裡是富含文化內涵的老城區,承擔散播家國影響力的重責大任。

透過外貌,除了了解族群的狀態,還可用於復育珊瑚。既然已經知道體型小的群體長得比較快,而且珊瑚在各種自然作用下,對於自己被拆來拆去向來是無所謂的,將大尺寸的珊瑚分裂成數個小群體進行培養,會比單一個大群體更快地讓面積翻倍,還會像製造分靈體一般,使分身散布到更廣闊的世界,降低血脈全滅的風險。只是,代價亦如同漫畫常見的設定:分身會比本體弱,搞得不好反而死更快。不過,珊瑚比那些電影動漫角色更猛之處,在於分身得以再融合,變回更強的狀態。在一些復育策略中,研究者已可以控制小群體彼此間的融合作用,達到既加快生長又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那些珊瑚中的人生勝利組

綜合以上描述,尺寸似乎足以說明一切?在過去四十五年間的研究確實如此,但身為一位研究生的責任,即是要拓展人類的知識極限。因此,我與實驗室夥伴們最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既然同樣尺寸的同一種珊瑚,會展現出各式各樣的形狀,而形狀反映了生物體與環境的互動方式,分析珊瑚族群動態時,就應該同時考慮兩者。

我們的研究使用圓度(反應珊瑚究竟有多圓的比率)作為將抽象形狀表達成具體數字,結果得出又大又圓的群體有更高的存活率。牠們就像是珊瑚中的人生勝利組,一開始就占據了有利位置,贏在起跑線,或是這輩子沒遭遇過什麼挫折,才造就了存活率高的外貌。另一方面,大但不圓的群體有著較高的分裂率,牠們像遭遇中年危機的浪子,生活遇到瓶頸尋求改變,分裂後要嘛爛命一條就終結在這裡了,要嘛找回初衷,回到高生長率的狀態,繼續混跡於四海之中。

儘管明白每個生物外貌的美都是獨特的,如此打分數的行為可能玷汙了它存在的本質,但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所愛之物的狀態與命運,還是不得不放下感性的一面,繼續進行外貌協會的工作。

曾詩琴/飛行隊伍
曾詩琴/聯合報
飛行隊伍。 今日登場/曾詩琴

年初馬來西亞東岸籠罩在季風雨霧中。清晨雨初歇,約二十來隻大鳥在空中翱翔,巨大翅膀隨風飄揚,彷彿有線拖曳長長的黑影,頗像當地特色的月亮型風箏。飛行隊伍劃破天際的混沌暝暗,那圍攏起來宛若漩渦般的鳥群,似乎指向一種令人嚮往的荒野。

這些風箏型大鳥的脖子、嘴喙與腳都很長,以為是某種鶴。唯一查找的依據,是一本在吉隆坡機場買的馬來西亞簡易鳥類圖鑑。顯然此地沒有鶴,鶴的足跡在北方。

圖鑑僅有兩種鸛,一為黃臉鸛,二為奶白鸛,皆是瀕危物種。憑藉一張手機往天空拍攝的鳥圖,羽毛顏色在逆光中都是暗黑,我以為是全身黑色羽毛的黃臉鸛。

三月中,伊斯蘭教進入齋戒月,路上人煙稀少,清晨溪邊散步,正與遠在台北的女兒通話,十數隻鸛似由天而降,優雅閒適在河中覓食,我的驟然出現使鸛驚嚇後退。告訴女兒,要找的大鳥竟然出現在眼前。蹲伏下來,儘量將自己縮很小,把相機靠在小橋欄杆,透過鏡頭才知道,全身白色羽翼,下襬與尾巴方是黑色,比較符合圖鑑的奶白鸛,而非黃臉鸛。

如此,以為已經確定了鸛的名字。

暗自竊喜收集到稀有的奶白鸛,在線上詢問住鄉下的小學同學是否在田間看過?再次對照所拍攝的鸛與圖鑑,卻赫然發現牠並非奶白鸛,大鳥眼睛透露了玄機。拍到的鸛頭部延伸至眼睛均覆蓋白色羽毛,圖鑑中奶白鸛的眼睛裸露紅色皮膚。

圖鑑資料有限,靈機一動,於google詢問馬來西亞的鸛有哪些?搜尋到一亞洲生態網上列出東南亞共五種鸛的照片。啊,找到了,中文俗名為鉗嘴鸛。此鸛在馬來西亞普遍常見。

這天再次來到溪邊,鉗嘴鸛群在溪流更深處低垂著脖子覓食,用明顯岔開厚實的長嘴喙夾起黑黑的螺。溪面泛起漣漪,漣漪倒映著鸛,鸛的身上沾著晨光,熠熠發亮。一會,在枝枒上佇立沉思的小翠鳥突然迅速俯衝入溪,驚嚇鉗嘴鸛,一隻接一隻飛起,抖落一地日光粼粼。鸛沒有鳴肌,無法大聲鳴叫,揚起的翅膀如巨大風箏,無聲召喚同伴,飛越溪流,飛越臨溪清真寺,棲停在更遠更高的樹冠上。

無形的線牽曳著鸛,在空中飛行,似乎也牽繫著我,曲折蜿蜒,由遠而近,逐漸與腳下這塊土地愈來愈靠近。

蘇冠昇/我的寫作導師
文/蘇冠昇/聯合報
我與大姊年齡相差八歲,長姊如母,她一路帶著我長大。當跟屁蟲的那一段歲月,有樣學樣的大小事當中,影響我最深的,應該是和大姊一起追「瓊瑤」。

彼時,住家附近有一間小說、漫畫出租店,大姊是店裡的VIP,只要有新書,老闆一定會保留給她先睹為快,其中包括連載瓊瑤新作品的《皇冠》月刊。在大姊不鼓勵也不嚴加禁止的態度下,瓊瑤早期幾部著作的精采篇章我都沒錯過。當同齡夥伴還沉迷於連環漫畫時,我已先進入成人世界的愛恨情仇了。

國中畢業後零用錢增加,也更懂得善用圖書館,我的課外閱讀邁向不同階段。當時欣賞的作家是:於梨華與司馬中原。兩位大師的文風迥然不同,可就因為這極大的反差,給了我無比的閱讀樂趣。

於梨華是台灣旅美小說家,出生於上海,在台灣完成大學教育後赴美進修定居。她擅長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刻畫美國的華裔留學生與學者,他們在移民生活中所感受到文化錯位,和身分危機的箇中酸楚,寫實的異國情境相當引起共鳴。

於梨華常感慨:在美國,我只能落葉,不能歸根,我的根在中國……1975年後,她多次前往中國,並公開讚揚共產主義,此舉讓當時國民黨政府相關單位出手封殺:不准她入境。2016年於梨華再回到台灣,並舉行《於梨華精選集》新書發表會。

司馬中原是台灣國寶級作家,有「鬼故事大師」之稱。他自稱「忘了喝孟婆湯就趕來投胎」,所以開口盡是前世的妖魔鬼怪。除了鬼故事,他也寫恐怖小說、歷史小說和散文。口條極佳的他,還曾經主持廣播及電視節目。司馬中原的作品非常具有獨特性:小說故事發生地點多在夜黑風高的荒塚、廢墟或無垠原野,主角不是少了胳膊就是瘸了腿。每一則故事從醞釀、描述到觸發主軸,都教人頭皮發麻。

兩位善於深入時代挖掘、探討人性的文壇前輩:一個喝過洋墨水,能用英文寫作;一個胸懷故土,腦子裡存著訴說不盡的鄉野傳奇。他們都是我寫作路上的導師,曾經在我字斟句酌傷透腦筋的時候給予靈感……真是沒料到,年少追星,至今仍有源源不斷的回饋啊!

※繽紛話題徵文:追星的日子(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4年6月底)

追星,可能是偶像明星,可能是各領域的傑出人物,甚至是季節或區域限定的草木鳥獸蟲魚。你曾經或正在追的對象是誰?怎麼追?寫下你的故事寄給繽紛版。

文長35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追星的日子」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訊息公告
 
 
 
 
在美職棒 右撇子也能擠身最棒左投打!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休士頓太空人隊打者艾瓦瑞茲(Yordan Alvarez)可能是MLB最厲害的左打者,同隊王牌左投瓦德茲(Framber Valdez)也躋身最棒左投手之列。但是,兩名球員都不認為自己是左撇子,而是右撇子,只是會用左手投或打。

《挑戰者》愛情關係不見得純粹只考慮愛情
《挑戰者》國外的評價之真的很好,但我覺得它不見得是人人都能很喜歡的那種娛樂片,有一點介於娛樂跟影展中間,可能兩種口味都吃的人會比較享受。基本上它是一部愛情片,但絕對不是浪漫的那種愛情,所以抱著要看夢幻喜劇的心態會蠻有落差。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