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7 第5893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宋大一/媽媽買了鋼琴,所以我沒有選擇?
【繽紛超連結□網路徵文】有點甜蜜的事
勒虎/時光茨廠
 
 
 
心情札記
 
宋大一/媽媽買了鋼琴,所以我沒有選擇?
文/宋大一/聯合報
媽媽買了鋼琴,所以我沒有選擇?圖/Noveala

最近姪女要上幼稚園了,這樣的階段我也曾經歷。每個早晨,孩子忐忑地走在上學的路上,一到校門口便與爸媽上演十八相送、淚眼汪汪的劇情。我記不得自己初次上學的情境,但印象中幼兒園的時光是快樂的。每天會玩遊戲、做勞作、跳舞等等,其中我最期待下午的點心時間,有紅豆湯、仙草蜜或甜湯圓。而最讓我煎熬的是一周中總有一天同學們都放學回家了,可我必須留下來上鋼琴課。

我就想當那個只會吹直笛的人

鋼琴廣告的slogan真是害人不淺:「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搭配學童們快樂地唱音階、認識小豆苗的畫面。在我記憶中學琴是清晰刻苦的,只要一個升降音彈錯,老師就會用鉛筆敲我的手指頭。我從五歲開始學琴,一直到國中,期間多次上書給父母表明自己沒有興趣,但全都被駁回,理由是:母親已經花了大錢買鋼琴了。直到有一天,我的救星出現了!小我五歲的妹妹也到了學琴的年紀。妹妹脾氣倔,喜不喜歡全寫在臉上,不像我對老師始終保持恭敬,老師嚴格指正,她便索性不彈。有一次,不知是否故意將牛奶打翻在老師身上,終於,鋼琴老師被妹妹氣走,我因此脫離了長達九年的鋼琴地獄。

小學放學回家,我與同學途經新公園(現今的二二八紀念公園),邊玩邊走。公園草地上有一種紫色小花,同學說那是「許願花」。當時,我最常許的兩個願望是:一、段考的考卷過了周末再發;二、鋼琴老師臨時有事無法來上課。

父母那個年代不知為何,很神奇都有個類似的故事。他們小時候曾去家境較好的同學家,看到對方客廳擺放平台鋼琴,好生羨慕,成為家長後,為了彌補兒時的遺憾,便把這個願望加諸在子女身上,我小學時班上約有一成的同學學鋼琴。到我成為母親,孩子的學區是明星國小,班上竟有近兩成的學生學習樂器,而且學鋼琴只是標配,全配還要再選修小提琴、大提琴或薩克斯風等樂器。我很訝異,學琴的迷思為何能延續幾代不變?小學音樂課的才藝表演,有學樂器的同學可以大秀才藝,沒有的只能吹直笛,而我就想當那個只會吹直笛的人。

如今,身邊的朋友或孩子班上家長,經常在社群分享孩子穿著白色蓬裙或小西裝參加音樂發表會的影片。分享的是孩子努力的成果,還是某種程度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母子赴日參加松濱音樂比賽

有位朋友,當年讓三個孩子學琴,我曾覺得她也是世俗之人。後來她的孩子陸續上了國中,兩個女兒選擇不再學琴,只有兒子即便面對考高中的升學壓力,也依舊堅持學琴,鋼琴成了他抒發壓力的管道,藉此平靜心緒。多數孩子在此階段終止學琴,成年後更將鋼琴拋諸腦後,而他是極少數的例外。這位朋友自己小時候也學過鋼琴,在陪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她重拾這份興趣。由於從前基礎打得好,她很快找回手指的記憶與音感,也開始與兒子四手聯彈。

她不滿足於此,還正式聘請鋼琴老師進階學習。後來,她在社群分享的影片中,不僅有獨奏、大小提琴的協奏,甚至出現在正式舞台上。一次影片中,她與兒子一同彈奏著氣派的史坦威平台鋼琴,我驚訝地問:「妳參加了史坦威鋼琴大賽嗎?」她回覆,是參加日本松濱音樂比賽「親子組四手聯彈」的台灣區初賽,第一名能獲得赴日比賽的機會。最終,他們母子不僅拿下台灣區第一名,還奪得日本松濱音樂比賽的冠軍!

這座獎杯,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晶。但我想,和孩子一起練琴的時光,本身就是一份珍貴的音樂禮物。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鋼琴在業餘者手中閃閃發亮。我想,這是音樂的真諦。演奏者必然歷經艱辛與毅力的考驗,但他們不放棄,一次次的雕琢細節,過程裡也沉澱心情、陶醉其中。

其實無論得獎與否、無關舞台大小,只要能從堅持走向享受,那麼每一首練好的曲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亮點。我因童年學琴經歷並不愉快,導致對樂器產生了極大的偏見,而朋友母子的故事點醒了我。不僅限於樂器,也適用於任何興趣與專業。挑戰自己,達到心中所想,不必非得是極大的成就,只要能享受其中,就是美好。

【繽紛超連結□網路徵文】有點甜蜜的事
繽紛編輯室/聯合報
主辦單位/聯合報繽紛版

協辦單位/一之鄉

甜蜜的感覺或許來自愛情裡的一句貼心話、友情間的一個暖心舉動、親情中一次意想不到的守護,甚至是動植物陪伴你度過的一段時光。那些不一定驚天動地,卻讓人心頭一熱的瞬間,是否曾在你生命中悄悄綻放?

請在「繽紛超連結」部落格「有點甜蜜的事」徵稿文案下留言,每篇350字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與內文,每人不限投稿篇數,評審鄧九雲、張馨潔將選出精采留言,選登於繽紛版,優勝者除致贈稿酬外,可獲得一之鄉花綻禮盒。

即日起開放貼文,4月20日截稿,6月公布優勝名單。詳情與示範作請見:http://blog.udn.com/benfenplay

勒虎/時光茨廠
勒虎/聯合報
正如同原初的馬來語義「泥濘的匯合」,吉隆坡的確是一座族群、文化俱混雜的城市。作為馬來西亞法定的聯邦首都,吉隆坡不僅早已躋身國際都會之列,與此同時也充滿了獨特的歷史感──此間的歷史感,並非由後設的博物館、紀念堂所堆疊出來,卻每每深入街巷肌理,積澱於庶民生活和尋常風物之中。

比如空間地景,由圓頂、迴廊和喚拜塔共構而成的宗教建築廓線,向來是吉隆坡市區最殊勝的存在,每逢禮拜時節,古老的清真大寺兀自吞吐著四方洶湧的伊斯蘭信眾,氣勢可與遠近林立的摩登華廈相頡頏;熱鬧的武吉免登街頭則不時可見色彩繽紛的裝置藝術,無論是繪畫或雕塑,主題每每環繞著族群共榮的意象開展,亦不乏強調人類文明與大自然和諧並存的動植物圖騰;至於人潮洶湧的茨廠街(八打靈街)一帶就更不用提了,作為東南亞開發最早的華埠之一,如今小道深巷間猶仍可見門庭靜好的同鄉會館與漢方藥鋪,而在食肆爆炒油鹽醬醋的調味香氛中,亦不時穿插著幾經歲月醃漬過的唐山口音──雖說現下在此鬻售名牌贗貨的攤販吆喝聲,似乎要更為搶戲一些。

茨廠街之「茨」,原意係指木薯,經刮皮煮熟後可作為口糧食用,也可加以研磨,精製成市面上常見的太白粉。據聞此前赫赫有名的華人甲必丹(荷蘭語「kapitein」的南方漢語音譯,意為領袖)葉亞來,在一個多世紀前嘗於本地開設一間茨粉工廠,儘管不到兩年光景就因營生不善而宣告倒閉,「茨廠」之名卻就此保留了下來。

我其生也晚,沒能趕上茨廠街風華正茂的年代,如今前來僅能勉力拈得遺緒,在錯綜的遮棚以及一串串紅燈籠底下,遙憶販夫和苦力滿場跑走的歲月。除了頗具年頭的舊式唐樓,旅遊指南必定會介紹茨廠街區幾間正宗而實惠的老字號餐館:從靚粥到鹹鴨,從老鼠粉到曼煎糕,當然還少不了熱的豆腐花、甜的豆漿水……由潮州家族引進的銅板美食,在歷經幾代人的擺賣後,不意竟成就了一段舌尖上的人間煙火,就連馬來西亞在位期最長的前首相,也難以抵拒那股香濃醇郁的滋味呢!

有煙火的地方自然也會有香火。與茨廠街相毗鄰的仙四師爺宮,入口就摺藏在一片不甚起眼的矮舊建築間,立廟迄今已有約莫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允為吉隆坡華人廟宇之最。不若一般的佛寺道觀,仙四師爺宮以文昌、觀音等為陪祀,主殿卻供奉著甲必丹盛明利(仙師爺)、葉亞來以及「長勝將軍」鍾炳來(四師爺),都是早些年過水南洋,終而於異地散葉開枝、遠播威名的漢家僑領。

乾坤蒼莽,彼時落番的移民隨著鼎鼎世景流轉,逐漸熬成遺民,最終則又歸了戶、改了音,蛻化為「夷民」,然而其精神原鄉總依稀帶有唐山的風貌:歇山和斗拱,楹聯與畫燭,一水天涯的馬華後裔或許終將在裊裊上騰的篆煙間,安頓時光之中奔波輾轉的渡海心。

 
 
 
訊息公告
 
 
 
 
AR創新無極限!AI運算結合新鏡片及投影技術,為AR眼鏡帶來突破
專門設計的AR/VR眼鏡因為價格和重量都居高不下,加上長期穿戴的眼睛不適問題,而未能普及化應用。一支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團隊,針對坊間AR/VR眼鏡的前述問題有感而發,因而開發了結合生成式AI和鏡片直接投影的替代方案,希望藉由導入AI應用來提升AR顯像品質,期望達到AR眼鏡普及化應用的目標。

配合別人行程,別說“I'll follow your schedule.”
國外同事來訪,Tracy要約時間,談業務近況,同事就問她:"What time works best for you?”(什麼時侯方便?) Tracy想同事遠道而來,應該盡量配合他的時間,於是她回答 “I will follow your schedule.”老外聽得霧剎剎,follow my schedule?難道是要盯著我的行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