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11 第5897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我的戶外日常】楊世泰/每一次舉起大拇指的瞬間,我們都在奔向自由
【青春名人堂】Hazel/貿易滑鐵盧啟示錄
 
 
 
心情札記
 
【我的戶外日常】楊世泰/每一次舉起大拇指的瞬間,我們都在奔向自由
文/楊世泰/聯合報
貨卡是攔車成功率最高的車型。攝影/楊世泰

每每回憶在美國搭便車的經歷,腦海中的記憶如同拍立得的底片,在一片黯淡的感光紙上緩緩顯影,許多難忘的情境、對話和車窗外飛速流逝的風景,以第三人稱視角濃縮成一張張照片,定格在一面無形的白牆上,畫面中有我、有呆呆(一起徒步旅行的太太),還有慷慨和善的駕駛們,隨手抓下一幀,便是一則故事、一個人生片段的縮影。

這是我珍愛的旅行環節

當時我們正在挑戰全長四千多公里的太平洋屋脊步道(PCT),這條步道起點在南加州與墨西哥的邊境,終點在華盛頓州與加拿大的國界線上。我們從春天走到秋天,穿越沙漠、森林、雪地、高山,用雙眼收納此生最美的風景,用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去體驗每一個步伐帶來的痛苦與快樂。雖然起初不確定能否走完全程,但我們的起點與終點是如此明確,以至於在旅途中的每一段便車,我倆都像是顆懸浮的粒子,在定點與定點之間擺盪,不屬於出發地,也從未真的抵達目的地。每一個停泊點都是中間地帶、一座暫時停留的月台,這種不踏實的漂浮狀態,以及置身於美國公路電影中的真實情境,為旅行增添了無盡的詩意與美感。

太平洋屋脊步道是一條連綿無盡的長路,中間細分為無數個細碎路段,短的大概兩三天就可走完,長的則需要一至兩周的時間。每完成一個路段就必須從步道口離開,用步行或搭便車的方式去鄰近的小鎮補給,大啖一頓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或是跳進浴缸裡享受久違的熱水澡。我深愛那些公車不會到達的地方,活脫脫就是公路電影的場景,老舊的加油站、荒涼的拖車公園,破碎且斑駁,一輩子都不會考慮列入旅遊清單,也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再次造訪,卻始終縈繞在心裡。

也就只有在這一段車程,我們才有機會從荒野中與自我的漫長對話,跳轉到人與人的真實接觸。這是我珍愛的旅行環節之一,因為搭便車是一種將自己交給未知的賭注,同時對車上的駕駛來說也是信任的託付。當我們站在路邊將拇指朝上的那一刻,嘗試攔截呼嘯而過的汽車,掌握方向盤的人只有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判斷:他們要去哪兒?是否有危險性?我車上的空間夠坐嗎?而佇立在荒郊野外已癡癡等候一段時間的我們,因為不能錯放任何可以搭上車的機會,更無法辜負他人特地停車的好意,所以會毫不猶豫地跳上任何願意停下的車輛。這對雙方來說都有些莽撞,卻也有點浪漫。

我們闖進了他人的日常

我們時常攔到卡車和貨車,因為通常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塞進兩個人和兩個大背包。遊走四方的駕駛也似乎不怎麼在意,或禮貌性地忽略我們身上髒兮兮的汙泥和累積數天的汗臭。他們理解旅人的需求,而旅人則是一段可能帶來驚喜的插曲,讓他漫長且無聊的運轉人生激起一些漣漪。最初幾分鐘,我們是小心試探彼此的陌生人,但漸漸地,兩條原本毫不相關的生命軌跡突然匯聚,讓我們同時意識到:這是一場不可能再有任何交集的相會。於是我們卸下心房,吐露心中的祕密,彷彿已經是相識一輩子的摯友。而且由於不太擅長用英語做更深層次的對話,這反而讓我們成為很好的傾訴對象,在數十分鐘或幾小時的車程中,我們靜心聆聽,適時做出簡單的回應。這幾乎可說是一場雙贏的交易了,我們賺到一趟免費的便車,他們則享有廉價但可能些許受用的心理治療。最終道別時,在彼此的人生裡只留下一絲不帶負擔與分量,如同和風沙拉一般清爽的記憶。

四處打工的Mick,每年夏季就會在奧瑞岡山區協助建造電塔,他似乎將所有的家當都裝進車裡了,走進他的車廂恍如步入他的客廳與廚房,走進他漂泊自由的人生。或是鬍渣滿臉的Dave,他和太太April也曾走過太平洋屋脊步道,在車上大力推薦我們日後一定要去走西班牙的朝聖之路。有一次我們主動出擊,在一間雜貨店門口主動詢問旅行中的Soren和Jan,能否讓我們搭一段距離超長的便車,結果他們不但沒有拒絕我們的厚臉皮,甚至邀我們一起露營,為呆呆的生日大餐埋單。我還記得我點了一份超大的豬肋排,毫不客氣地在大家面前吃個精光。曾給我們一小段便車的Lisa,竟在三周之後於步道上神奇重逢,呆呆和她興奮得緊緊相擁,當時離終點僅僅只剩三天路程。而之所以對Lisa的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她的狗狗Grace在車上放了一個好臭的響屁。

我們和一群徒步者擠在卡車的露天後斗,在狂嘯的風聲中忘情地大吼大叫。我們被好心的司機塞進伸手不見五指的冷藏車廂,坐在裝牛奶的塑膠籃上因為感到荒謬而失笑。我們和駕駛的寵物坐在一起,讓他們的小狗或大狗舔嗅身上會令人發癢的地方。我們坐進上班族、樂團鼓手、退休老師、農夫、攀岩者和獵人的車裡,我們闖進了他人的日常,在短暫的時光和私密的空間裡,成為彼此生命拼圖裡的一塊碎片。

我在一本書中讀到一種說法:嬰兒在子宮裡發育到某個階段後,緊握的拳頭會慢慢鬆開,將包覆在內的大拇指露出來,所以伸出大拇指有新生的含義,是生命最初的自由宣言,而這很有可能就是攔便車手勢的由來。我的左腦對這個未經證實的推論抱持強烈懷疑,但右腦卻說服自己,這就是正確答案,每一次舉起大拇指的瞬間,我們都在奔向自由。

【青春名人堂】Hazel/貿易滑鐵盧啟示錄
Hazel/聯合報
在美國現任總統川普上台以後,國際經貿開啟了一連串宛如連續劇般的變動。正如他的上一個任期,新一輪的貿易戰又開始,儘管我們似乎不該再感到驚訝,但他在今年四月初號稱「治療美國」的經濟猛藥一出,顯然還是嚇到了世界。

歷史上最出名的貿易戰案例,莫過於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稱帝後在歐陸幾乎所向披靡;唯一一個死扛到底的,就剩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大不列顛。英國扛下了反法聯盟盟主的重擔,靠著海上力量,幾次三番讓法國吃鱉。除了最後在滑鐵盧戰役威名赫赫的威靈頓公爵,更早還有海軍戰神納爾遜將軍多次鑿穿法軍船底。有鑑於英法千百年來的情仇糾葛,拿破崙特別不甘心:來硬的不行,那麼技術性搞垮你總可以吧?只不過當時還不流行透過關稅壁壘來為外交攻擊塗脂抹粉,而是法皇直接要求所有盟國以及手下敗將禁止和英國貿易;其中他認為最重要的封鎖夥伴,就屬掌握大量海域的俄羅斯。

起初俄羅斯因為內政混亂,幾可稱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時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年少接班,只得迫於無奈答應加入封鎖;可是一來俄羅斯國力正緩緩復甦,二來他們發現經濟封鎖對自家傷害更大:幾百年來他們可都是英國緊密的貿易夥伴,甚至最早的海外大買家就是英國。於是,俄國偷偷對英走私,後來甚至開放海岸線,允許其他中立國路過做生意,撕開了封鎖一道大破口。

確實,在封鎖的七八年間英國過得有點艱難;但人家家底厚呀!光靠海外殖民地走私就餓不死。反倒是法國自身經濟遭到重創,因為他們一大堆原本賣到大不列顛的產品都滯銷,需要的原物料和食物又進口不足,引發一連串經濟衰退,全歐糧價都連帶上漲;其他被拿破崙掌控的外國,也因此引發嚴重內亂。為了面子,法皇不好直接宣布恢復貿易,只能被迫小範圍允許對英往來,並重新開放對美國通商──儘管美國當時屬中立國,但此舉形同承認了法國的經濟重創,不得不靠外援續命。

最後大陸封鎖政策對全歐都帶來緊迫的壓力,連帶激起好幾場戰爭。其中後果最嚴重的,就是拿破崙在1812年憤怒之下揮軍莫斯科。但這場法俄戰爭的結果是:亞歷山大一世反用陸地上的堅壁清野策略,使拿破崙慘敗逃回巴黎。而原本被他「分封」給波拿巴家兄弟的荷蘭和西班牙,政權也一去不回頭;雖然拿破崙跳腳大罵都是兄弟無能,但其背後難以忽視的關鍵失敗因素,他的大陸封鎖政策肯定「厥功甚偉」。

然而這場古早貿易戰有沒有任何正面的成果呢?有吧,至少它讓我們學了場教訓。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認為,經濟應該放任「看不見的手」──亦即市場機制──自行調節,才是最健康的;但對政治人物而言,顯然要他們完全不插手與錢相關的問題很不切實際。貿易戰對於發動國來說,究竟是良藥還是毒?恐怕隨時間過去,歷史自有定論。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訊息公告
 
 
 
 
點銅成金 搶銅大戰開打 紐約銅價創新高
川普總統二月下旬下令商務部調查,以決定是否應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銅徵收關稅。此舉帶動最近一個月以來紐約銅價飆升並創新高,並超過全球其他銅礦的報價。全球銅礦供應商因應川普的關稅政策,大量庫存全往美國港口集中,也讓其他需要銅的市場(或國家)出現供應量短缺,有可能集體推升全球銅報價走高。

來賞田裡的水雉 綠色保育.友善耕作
2009年一場水雉暴斃的悲劇,帶來一系列綠色行動。為了保護水雉鳥,林業署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想出「中間路線」的解決辦法,即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姑情」(台語請託之意)農友,耕作過程不用農藥、化學肥料,營造完全「無毒」的菱角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