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05 第5912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張卉君/不惑之婚
壽香/誰好命
勒虎/西貢時間
 
 
 
心情札記
 
張卉君/不惑之婚
文/張卉君/聯合報
不惑之婚。圖/siglooq

俗話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人們用這句話描述狀態,卻少去深究背後動機——是什麼誘因,讓「恐懼」退出一條道,使人勇往直前?

每個環節的「要」或「省」,都得瞻前顧後

我是仍在領略答案的,迄今。

對於信奉單身主義四十四年,卻在半隻腳將進棺材的中年之際,還縱身跳入愛情墳墓深淵的我而言——「結婚」絕對是中年以後最不良、最叛逆的選擇了。

身為資本主義的批判者、環境倡議者,若只是向情感法治化的形式主義屈服,花兩百元到戶政事務所登記了事那還好;但誰能想到不願流俗、對浪漫主義過敏的我們,最終竟依隨家族之意辦了喜酒。工作狂性格的兩人,將婚宴押在結婚登記之後半年,卻擱置到一個月前才開始啟動,堂堂不惑的中年男女,仍得尷尬地依隨花樣少男少女憧憬的婚儀流程:試婚紗、選喜餅、挑婚禮布置、製作成長影片自我揭露、拍攝巨幅對望合照、安排婚宴「綜藝節目」、準備賓客伴手禮……每個環節的「要」或「省」,都得瞻前顧後,牽一髮動全身如一條龍陷阱,溫水煮青蛙般讓人「沉浸式失能」。

過去只在乎海的顏色沒在管髮色、擔心塑膠微粒數量不在乎黑頭粉刺的量、海廢奮力多清一公斤管不了脂肪多長一公斤,衣服只挑展示理念標語T恤當蔽體看板,哪裡有興致分辨澎澎紗裙是哪種面料,更別說邀請上百人從各地赴宴,勞師動眾的碳足跡有多高了——辦場婚宴的每個細節都讓我糾結,直到發現「環保」、「簡單」、「自主選擇」這些價值,得用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換,才明白為什麼多數人選擇複製同一條模式,讓包套的婚喪產業長紅不衰。

「以後我們一起過年吧。」彼時承諾殷實簡單,比任何驚天動地單膝下跪的求婚都要深刻。中年後的愛戀如醇厚的酒,沒有激情的粉紅泡泡,相處起來卻帶著微醺。回顧兩人當時決定結婚的念頭,只是想無需解釋、合法合理地和對方生活在一起,在生命後半段無法自主的重要決定,有人願意承擔,如此而已。

世事均如人飲水,箇中滋味唯有親身去試

當我和伴侶披上婚紗,兩個從未渴望過婚姻的自由靈魂站在鏡前對望,瞬間不約而同大笑,指著對方說:「想不到你也有今天!」才感慨我們不如自己以為的那般獨特。原來年輕時一心衝撞體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抵抗、挑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普世價值,來到中年遲暮之際,懂得承接家人對儀式的盼望,在堅持己見和折衝妥協之間尋求平衡,已經磨掉了稜角,變得鬆弛柔軟,也懶得奮力主張了。

然而隨著婚期進逼,一切細節成形的後期,我突然意識到這是我和伴侶「組隊」之後,第一個合作的「專案」。在兩人邊忙工作邊分身籌備婚宴的兵荒馬亂之中,我注意到伴侶過去未曾觸及的特質,近身感受他如何在支持我的決策之餘,安頓彼此的焦慮。而假日待在家一起討論活動細節、分別招募好友組成工作團隊合作開會、細心觀察隨時補位……過程之中,我們慢慢磨合出一起工作的默契,連挑選婚禮歌單都能成為睡前點播的音樂擂台,哼唱同年代的經典、回憶少年時期著迷的電影配樂,「我覺得好像沒有這麼煩了,婚禮。」我枕著頭說。「噢,是嗎?」伴侶側頭望著我:「那不是很好嗎?很慶幸你在其中還是得到了一些趣味。」

撇除對儀式框架的批評、浪費資源的成見,看著周遭親友為了祝福我們,慎重著裝、排除萬難齊聚一堂,在一個平凡不過的日子裡標記事件……對於婚宴,我彷彿有了新的體會。「無論喜不喜歡,至少先不設限地打開自己,嘗試體驗」,許多潛意識的好惡,其實來自於旁觀他者的經驗。但世事均如人飲水,箇中滋味唯有親身去試了,才能評價。

「活著,原來是為了與重要的人們一起,創造深刻的回憶。」婚禮過後的翌日清晨,我在筆記本上,留下了這樣的句子。

壽香/誰好命
文/壽香/聯合報
許多人努力大半輩子,無非是想買下一間自己的房子。我記得剛開始打算置產,除了看遍房屋廣告,對於仲介也來者不拒,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落腳處。

現代房屋格局、坪數、價格各異,唯一不變的是建地有限,幾乎沒有種花蒔草的空間。我常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羨慕不已。

記得曾有一位阿嬤嘮叨地嚷著:「現在的孩子很好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用做。我年輕時從早做到晚,很是辛勞,真是歹命。」我回應她:「不用羨慕,以前我們有『摸蜊仔兼洗褲』、『挖番薯炕窯』的小樂趣,現代的孩子只能生活在方格子裡,很難享有田園之樂了。您想想,是您好命,還是您孫子好命?」阿嬤停了片刻,說:「我較好命。」

小時候可以玩泥巴、走在田埂小徑捉青蛙、到河裡撈魚摸蛤蠣……如今這些樂趣已經不容易找到了。所以桃花源之美,總是令我魂牽夢縈。

話題徵文:我喜歡住在這裡(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6月底)

假如不受到金錢、空間甚至時間等法則限制,你認為全宇宙最宜居的地方是哪裡?是超越常人想像的遙遠星球,或近在咫尺的溫暖角落?歡迎來稿分享你心中獨一無二的所在。

文長35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我喜歡住在這裡」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勒虎/西貢時間
勒虎/聯合報
儘管改名「胡志明市」已將近半個世紀,我卻依舊如同某些老派的本地人,習慣稱呼它為「西貢」……在我眼裡,這無疑是一座極富魅力的陰性城市,因為音樂劇《西貢小姐》,也因為電影《戀戀三季》;當然,決計不能遺忘在此出生、度過童年和青春期的傳奇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小說《情人》深深感染了熱帶地方特有的憂悒氣息,字裡行間總纏帶著慾望張力,潮濕、憊懶卻又躁動,就像季風吹拂過後、落在稻田間的一場雷陣雨,也如同西貢街頭經年未斷的車流,充滿著懸而未決的激情騷音。

西貢行次日,我選擇下榻城區內歷史最為悠遠的歐陸酒店(H□tel Continental)。得名自巴黎同名的旅宿地,西貢的歐陸酒店就坐落於熱鬧的同起大街,與巍峨的歌劇院相鄰:瓦屋頂,厚磚牆,奶白色的建築立面飾有紋樣若干,我翻覽舊照片,發覺近一百五十年以來,酒店的外觀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彷彿時間只是識趣地經過,徒留它成為見證亂世與盛世交接的豐碑。

早在上個世紀中葉,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便曾以《費加洛日報》和《周日泰晤士報》的特派員身分進駐此地──那時節的歐陸酒店,儼然成為政要名流出沒的場所,夜以繼日迴蕩著衣香鬢影的消息。越戰爆發期間,不少駐外記者紛紛以此為據地,依時發派電報、撰作報導;而葛林專屬的房間,就位於酒店三樓,長廊盡處的二一四號房,也正是在這裡,他寫下了代表作《沉靜的美國人》的部分章節。

行前我原本屬意葛林的住所,但終歸是遲了一步。辦理入住手續時,大堂經理滿懷歉咎地敘明因由,並替我安排格局相類的高等房型──就在二一四號房正下方,雙陽台設置的旅宿空間同樣挑高,寬敞,不僅自帶會客廳,復古的原木辦公桌和躺椅也都各安其分地散置著……拉開簾帷,窗外便是同等華美的西貢歌劇院,長街上人車喧騰,如同銀河般流淌,爍動,彷彿下一刻便能見到葛林小說中的派爾先生與鳳姑娘從拐角處迤迤然款步而至,手挽手走進酒店,走進故事開始的地方。

是這樣一座承載著歷史和想像的地標,白天我在酒店中心的花園漫步、閱讀,或者坐看炎方日照如何穿透梔緬樹槎,散落成滿地浮躍的亮斑;有時也向侍應索要越南咖啡,那種以金屬濾滴壺沖泡的越南咖啡,攙了碎冰和煉乳卻猶仍苦烈,餘味如同更漏般,拖長了西貢午後的陽光。

及至黃昏,同起大街上專營夜場生意的餐館和酒吧漸次開張,出入大堂之際,門房的應對總是那樣有教養:「Have a nice day, sir.」「Welcome back, sir.」在那些彼此微笑照面的時刻,每令我生出無可名狀的鄉愁──這又是為什麼呢?我似乎是在替自己的生不逢時感到遺憾:回到諜影幢幢的年代,彼時城市尚未更名,戰爭如箭在弦上,而雨季來臨前夕,河水緩緩上漲,街頭開始瀰漫著一股潮土與樹葉的氣味……我沉浸在懷舊而傷感的情緒中,知道自己就算走出了歐陸酒店,在心底運轉的「西貢時間」也將如影隨形地催動故事翻篇,並伴我沒入汩汩流動的夜色和燈影中。

 
 
 
訊息公告
 
 
 
 
川普強逼「美國製造」!紡織業告白:再加5%就崩盤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企圖為過去運行80年的世界經貿秩序大幅整形。業者第一反應都是抗拒美國製造,但也認為儘管談判未定,但至少「10+N%」。一紡織業總經理直言:「我們毛利僅個位數,進美國的成本我們受不了,10%關稅也撐不住,若再加個5%就崩盤了。」

回眸台灣日治時代建築 走入時空穿越的人文角落
大至總統府、監察院、台南市美術館,小至台北的青田七六、樂埔薈所、台中的道禾六藝文化館、嘉義的檜意森活村、花蓮的將軍府1936園區……這些興建於日治時代的建築,不少甚至歷經多年的棄置後修復,再以不同的身分重新轉生。可以發現,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漸漸成為不分國內外旅客在台灣旅遊的重要景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