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幾年,美國一直飽受禽流感威脅,為了遏止疫情擴散,政府與飼主採取高規格防疫措施,一旦發現病毒,不論病雞多寡,均以最快速度撲殺同一養雞場的雞群,接著消毒,力求斬斷傳染途徑。
一夕間,下蛋的母雞沒了,蛋變少了,蛋價變高了。最初,有關單位告訴百姓這只是短暫現象,四、五個月後就會興起另一批母雞來下蛋,蛋量回復平穩,蛋價自會下降。事實證明這個說法太過樂觀。從那時候起,美國的禽流感疫情一直沒停歇,據說從2022年到今天美國至少撲殺了一億隻蛋雞,甚至發生過一個月內有一千九百萬隻蛋雞因□疫情而被宰殺。
養雞的速度始終追不上殺雞的腳步,蛋價屢屢創歷史新高。蛋變貴就算了,有一陣子還出現民眾搶買雞蛋的亂象,動作慢一點只能望空貨架而興嘆,幸好朋友之間會互通有無,指點哪裡尚有蛋可買。新聞媒體雖然曾針對該現象發文探討為什麼商家天天補蛋上架,顧客卻買不到雞蛋,以及如何解套,但最後還是商家發出限購令,每人最多買兩盒,誰都不許多拿。
蛋價一直漲,不如來養雞
都說蛋很貴,到底有多貴?我個人遇過最高的價錢是在婆婆媽媽團購群,三十顆要價美金25.5元,相當於一顆生雞蛋要價新台幣27元(沒聽說這蛋是有機蛋或是走地雞生的)。到目前為止,除了滅殺,美國政府仍然找不出有效遏阻禽流感蔓延的方法,農業部預測今年雞蛋價格還會上揚20到40%。再這樣下去,我懷疑會不會有一天雞蛋成了我吃不起的高價食材?這樣想著,突然覺得過去隨時都能來一盤蛋料理,簡直是既幸福又豪氣。
對我來說,買不到蛋,頂多不吃,日子也過得去,可是對朋友的衝擊就不一樣了。她有個小烘焙坊,因不堪蛋價高升,再加上很難搶購到雞蛋,乾脆停止接單。不曉得正在休息的她,會不會從此轉行改操他業?
面對蛋價一直漲,看不到盡頭,我憶起另一友人家滿地跑的母雞,她家的雞蛋曾經多到吃不完還送給我。我也想雞蛋自由,再次萌生自己養雞來生蛋。我有這想法好多年了,丈夫一直不贊成,擔心群雞擾鄰被控訴,沒料到這回他立刻點頭答應,很乾脆。
我趕緊向友人取經。她的回答很妙,說我可以和雞培養感情,說說話。和雞說話?我幹嘛和雞說話啊?
原來她早就受不了雞隻的穢物,卻因為她先生堅持給家中幼兒最新鮮的有機食材,才勉強在後院繼續放養雞群。聽了她的經驗談,我暫緩養雞的激情。
與其去養雞,不如租隻雞
事實上,此時不只我有養雞的念頭,朋友圈也在談論養雞成本。他們說養雞不要只餵殘羹剩葉,一來一養就是一群,自家菜葉數量恐不足,二來怕營養不均,影響下蛋,反而划不來,飼料費不能省。有人接著說母雞要養到四、五個月大才會開始下蛋,第一年下蛋勤快,到了第二年就很難達到一天下一顆蛋的目標,有些雞甚至一到冬天就不下蛋。若再加上各類雜項支出,東加西減,好像也沒省到錢。
又有朋友說,不然換個方式,租雞回家。好處是農場送來的雞馬上就能下蛋,不必坐等四個月,而且農場會同時附上各項必需品,相對省事。我上網查,果真有雞隻出租廣告,可是,價錢離譜,以我們這城市為例,租兩隻雞半年索價美金845元,有事顧不上牠們,送回農場代為看顧,每星期必須額外付費美金25元。美金845元,這兩隻雞要下多少蛋我才能回本?
後來因為抗拒雞糞帶來的髒亂,也怕自家人與雞染上禽流感,以及最不願意偏偏又是最有可能發生的,雞被土狼叼走或咬死,自己只剩下白做工的分,最終我將養雞的衝動止於心動,不付諸行動,繼續接受高蛋價。我問自己:如果蛋價持續上漲,有朝一日是否要跟風改吃植物蛋(vegan eggs),一邊吃著那綠豆與芥花子油混合而成的人工蛋,一邊糊弄自己:今天的蛋不錯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