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14 第591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舌頭決定我的方向】瞿欣怡/燙手麵包是一天最棒的啟程
【青春名人堂】小莊/壁咚
【記憶藏寶圖】羅昆芳/她從沒被艱苦打敗
 
 
 
心情札記
 
【舌頭決定我的方向】瞿欣怡/燙手麵包是一天最棒的啟程
文/瞿欣怡/聯合報
燙手麵包是一天最棒的啟程。圖/袋安Diane

我曾在人生低潮的一年,記錄每日早餐,讓生活不致散逸。我習慣吃西式早餐,好麵包,讓一天有好的開始。

歐式麵包如硬底子演員

台灣人很幸福,麵包種類多而超群。光是台式麵包就琳瑯滿目,蔥花麵包鹹香夠味,唯一缺點是當日要開會千萬別吃,張口會臭;菠蘿麵包重點是酥皮,每次挑選都要火眼金睛,挑酥皮最厚最多的;至於肉鬆麵包,它什麼都不用做,光是在那裡就很完美了。

不過我最常吃的還是歐式麵包,樸素簡單耐儲存,買多些放凍庫,每天早上噴水回烤就成。歐式麵包也好搭配,做一份簡單的沙拉,煎一片火腿,不搶風頭,恰如其分地融入。趕時間抹上一塊好奶油,通常用法國的艾許,配上一杯手沖咖啡,就是奢侈早餐。

歐式麵包沒有華麗外表,像硬底子演員,不起眼,卻滿身是戲。好的歐式麵包重量要沉,才夠扎實;內裡有洞,才有彈性;表皮略硬,烤了才酥。

我到處買麵包,西華飯店風華正茂時,我參加完媒體記者會,必會買幾個麵包;微風廣場剛開幕,就迫不及待去「Maison Kayser」買法國麵包、橄欖巧巴達,以及朋友大推的邪惡沙拉可頌;日本生吐司「□SAKImoto Bakery」剛來台灣,朋友就送了我一條吐司,好柔軟呀。

原本在大安路巷弄裡的「Pure bread」,現在已經移居他處。厚片吐司要預訂,一份兩百元,又軟又香,貴卻值得,回家對切成半,一份一份包好放進凍庫,每天早上烤半片配咖啡。

「珠寶盒烘焙」的「面具」,路過必買。它有點像變形的佛卡夏,只是發得不那麼蓬鬆,上面鋪著橄欖、油漬番茄、蒜頭和粗鹽,可惜隨著物價上漲,買的次數也少了。

唯一讓我不離不棄,願意排隊的,是復興SOGO樓下的「Flavor Field」,那幾乎是最完美的歐式小麵包。拳頭大,一餐正好,皮酥內軟,吃得到濃濃的麥香,裸麥餐包跟貝貝麵包是冰箱常備食品。也有人熱愛它的明太子法國,我喜歡奢華的無花果酒釀麵包,加了果乾跟堅果,只有手頭很寬裕才捨得買半個。

我也會在家附近的小烘焙坊找尋好麵包,有家小店實在不錯,法國麵包與吐司都不差,可惜老闆後來談戀愛,心野了,吐司才剛帶回家就塌了。做麵包要專心一意啊,這樣糟蹋技藝,真讓人難過。

放手挑戰歐式免揉麵包

遷移到新居後,離原本的生活圈有點遠,暫時找不到喜歡的麵包店。心想,不如自己做,看馬世芳做歐式鑄鐵鍋麵包好像滿好玩的,他行,我或許也行?

找了歐式免揉麵包的食譜,步驟不難,放手一做,逼近及格。樣子五分像,口味六分香,讓人懊惱的是麵包外層太厚,少了酥脆感。光是如此,已經是大大驚喜,讓我勇敢朝第二爐、第三爐邁進,愈做愈好。

挑戰歐式免揉麵包後,我進階挑戰佛卡夏。差不多的材料,加更多酵母、橄欖油,更輕柔折疊,讓麵糰冒泡就成了。入烤箱前,淋上橄欖油,用手指輕輕地在柔軟的麵糰上戳洞,再擺上浸泡過橄欖油的橄欖、油漬番茄,撒些現磨黑胡椒、迷迭香、粗鹽,麵糰美得像一幅歐洲風情畫。如果用耐熱玻璃烤盤,還可以看見橄欖油在底盤冒泡,彷彿聽見「噗呲噗呲」的聲響,那是麵包與橄欖油在合唱。

歐式免揉麵包真的簡單。麵粉、鹽、酵母、水,全部拌勻,只需要幾次折疊、靜置,工法並不難。難的是「等待」。麵糰拌勻後,等;第一次折疊光滑後,等;二次折疊後,等;最漫長的是放進冰箱後,要等一整夜;隔天一早還不能急著烤,要等麵糰睡飽。

所有食物要好吃,都與時間有關,熱炒要大火要快,像瀑布直衝而下,鑊氣在口中引爆;做麵包要冷靜要慢,像緩緩流動的河流,每個孔洞都是沿岸沖刷的痕跡。

做麵包也像當媽媽,悉心呵護麵糰寶寶。每次送進冰箱後,我總是忍不住偷看偷摸。麵糰像小嬰兒的臉,柔軟飽滿,充滿生命力,一直長大。也許我瘋了,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美麗的臉龐,我會跟麵糰寶寶說:「睡飽飽,快快長,明天見。」

終於把麵糰倒出來那一刻,會看到綿密不絕的氣孔在用力呼吸;切分麵糰時,感到這個小生命格外柔嫩,在掌中軟呼呼,像嬰兒小手;麵糰在烤箱膨脹長大時,又覺得孩子大得好快,長得堅強踏實。

麵包出爐的瞬間,我甚至想成為手藝人,一輩子做麵包,走上與寫作截然不同的道路。人生不只一條路,誰說只能讓大腦決定前路?讓舌頭決定,搞不好才是真理。

哪怕依舊是原來的人生,麵包還是決定了我的每一天。陽光耀眼的日子,坐在院子裡,燙手撕開麵包,麵香撲鼻,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完美的啟程?

【青春名人堂】小莊/壁咚
文/小莊/聯合報

壁咚的日文是「壁ドン」,原意指將牆壁拍出聲音來,但因為有陣子日劇十分盛行男主角為了不讓女主角逃避他的表白,將女生逼到牆角,一手按在牆壁上,兩人靠得很近,使得女主角小鹿亂撞的情節,於是「壁咚」這個既有聲音又有情境的詞,便開始大大流行起來。

我有生之年沒有過這樣浪漫的經驗,最接近的一次發生在上周,那是個繁忙的下班時間,我剛收拾完手邊的工作,急忙出門赴約。捷運月台人滿為患,甚至出動工作人員拉紅龍引導動線,我隱身在看起來最短的隊伍後面。待捷運進站,塞滿人的車廂僅吐出一兩名下車的乘客,我們這排可是有十幾個人等著上車,嗶嗶嗶的鈴聲催促著,擠在門口的人動也不動,上車的人慢慢找縫隙塞。嗶嗶嗶的鈴聲愈來愈急促,眼看就要關門,我終於來到門前而且快遲到了,暫時不管前方是個女生,將包包抱在胸前,前腳踏進門順勢把女生硬往前推,對方發出幽微的唉唷聲後,門隨即在我身後關起。我的位置很卡,拉不到吊環,為了平衡站立,得轉身伸手扶住車門。沒想到轉身之後,面對的是一個靠在透明隔板上,低頭滑手機的男子,我努力撐著手保持距離,心想下一站就換車了。

然而,此時捷運突然彎道減速,後面的人全朝我身上傾斜,我的臉也被推向男子,幾乎到了可以聞到鼻息的距離。男子故作鎮定地滑著手機,不敢抬起臉來,而我撐在車廂門上的手也已經快要失去施力點,心裡咒罵著:不要往我身上壓啦!

幸好,捷運及時到站,我一溜煙跳出車廂。天啊,這真是這輩子最可怕的壁咚經驗。

【記憶藏寶圖】羅昆芳/她從沒被艱苦打敗
文/羅昆芳/聯合報
我出生在抗戰中期,因早產身體十分孱弱,在惡劣的大環境及簡陋的醫療設備下,母親如何把我養活,必定是極為艱辛。

當時沿海縣市均遭日本人占領封鎖,物資輸送只好改走西南,而父親正任職西南運輸處,負責修築從昆明到緬甸的滇緬公路,那是我國唯一對外交通的生命線。

父親必須離家,鎮日在崇山峻嶺及瘴癘之氣的地方工作,積勞成疾,整整臥床半年。母親為了照顧重病的父親及年幼體弱的我,忍痛將七歲和六歲的兄姊送去住校。在物資缺乏的狀況下,母親透過管道,每日買到兩斤新鮮牛肉,細細用刀背剁成肉泥,再用紗布包裹絞成汁,並依此法加工蔬果,供父親食用。

待父親痊癒,抗戰尚未結束,我們又舉家遷到重慶,父親任職軍事委員會,負責建機場以供各種運輸及軍事之用。父親雖可住家裡,但每天早出至深夜才能返家。當時母親已懷著弟弟,我又經常生病,重慶是山城,上坡下坡,真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然而,母親仍獨力硬撐,大著肚子背著我,上上下下走路去醫院。

弟弟出生三個月時,我罹患百日咳,醫生嚴重警告,弟弟極可能會被傳染而夭折。戰時住房狹小,母親在兩張床之間掛上兩幅大床單來隔離,但只要我一咳嗽,她立刻跑過來幫我拍背,以防濃痰使我窒息。接著,她換下全身的衣服,再到另一床給弟弟哺乳。待我百日病好,弟弟居然沒被傳染到,醫生驚嘆:「羅太太,妳真是太能幹了,兩個孩子都安然無事,這是奇蹟!」

抗戰勝利後,我們搬到香港,有較好的物資條件及醫療設備,母親盡心盡力替父親和我調養身體,兩人健康漸漸有起色。四年後大陸淪陷,我們避居鄉間,沒有自來水,母親每日多次往返水井去挑水,再爬上二樓,以供家裡使用,這樣子辛苦了五年,我卻沒有聽到母親一句怨言。

民國43年來台後,我們跟著父親從台北搬到新竹,再搬到屏東。最難得的是,儘管處在戰亂頻繁、東遷西徙,又物資匱乏、重男輕女的時代,父母始終沒有疏忽我們的教育,我家三男兩女五個手足全數大學畢業,這是我們今生最大的幸福和感謝!

 
 
 
訊息公告
 
 
 
 
哆啦A夢百變萌樣空降華山!超過100隻造型一次開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將於6月28日在華山東2館正式登場,從12米超巨大哆啦A夢、超過100隻百變造型哆啦、首次公開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復刻工作室」,到沉浸式互動劇場、經典長篇立體場景、獨家台灣限定週邊,全都在這場特展一次滿足!

智慧代理人:引領下一波人機協作革命
人類社會正站在技術創新的新十字路口,智慧代理人(AI Agent)作為新世代的技術應用正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它不僅提升了任務處理的效率,更開啟了企業數位轉型的新篇章。隨著技術需求的不斷增長,對智慧代理人進行高效管理與部署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而這正是未來技術生態的重要支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