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6/26 第5950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我的戶外日常】楊世泰/走路的理性與感性
【青春名人堂】山女孩Kit(方妙)/山裡物:山夥伴
 
 
 
心情札記
 
【我的戶外日常】楊世泰/走路的理性與感性
文/楊世泰/聯合報
梅樹坪古道。攝影/楊世泰

因為喜歡健行和徒步旅行,所以這幾年閱讀不少和走路相關的書籍,從心理、哲學和科學去探討人類步行的本質,並綜合歷史、生態或社會學等層面,試圖去理解走路的理性與感性。於是我常常在走路時沉浸於風景裡,任憑右腦帶我進入思緒的長廊;而在旅程結束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啟動左腦推敲那些愉悅、專注,甚至記憶鮮明的瞬間,是否其實只是內分泌與神經系統的作用罷了。左右腦在頭殼裡相互激盪與辯論,乍看有些矛盾,但走路這種緩慢且毫無刺激感的運動,恰好提供一個讓理性與感性並肩同行的空間。

走路的哲學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所以我更想知道為什麼走路時會感到快樂?又為什麼徒步旅行的某些片段會在腦海裡留下特別清晰的痕跡?大多數科學理論都仰賴觀察或實驗去驗證,而我用來驗證那些關於走路本質的樣本,是一趟淡蘭古道北路的徒步旅程。

跑者愉悅與心流

起點設在新北市的牡丹車站,順時針方向依序走過瑞芳、九份、福隆、大里和貢寮,用三天兩夜時間走完淡蘭北路大部分的古道。這是一條不需要背負重裝的縱走,因為沿途有方便的大眾運輸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必煩惱住宿和補給,只需要輕裝上路,加上路況並不困難,所以有足夠的餘裕去享受走路時的五感體驗。每天雖然要走六到八個小時,但節奏自然輕快,步伐像水流和微風一樣有股舒爽的韻律。

第二天走在楊廷理古道的午後,我發現自己呼吸和步伐合拍,精神專注且愉快。這種讓人全神貫注,既沉浸又滿足的狀態,心理學家稱之為「心流」。我的思緒變得清澈而沉靜,心情振奮、幸福,身體漸漸進入自動導航模式,不知不覺加快了腳步、忘記了時間,直到走出一片樹林,看見澳底的外海後才稍稍回神。

這和過去跑步時常感受到的「跑者愉悅」有點類似。長時間中等強度的跑步,大腦釋放的化學物質會帶來短暫的幸福感,讓我們忘記痛苦與疲倦。因為人類自遠古以來就是耐力型的狩獵者,所以演化出讓身體可以持續奔跑的機制,藉以提高生存的機率。而「心流」是一種深層的心智狀態,它沒有明顯到達的捷徑,必須在身體節奏、注意力和挑戰程度剛好對齊之際才能自然「滑入」。

換句話說,跑者愉悅是精心安排的生理獎勵,而心流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心靈賜福,在注意力被嚴重剝奪分流的現代社會,是一種相當難能可貴的經驗。

雖然跑者愉悅和心流狀態不是同一回事,但它們確實有可能同時發生。長時間的穩定步行會讓我們進入低強度運動的心率區間,這時候體內會釋放內啡□與多巴胺,帶來平靜的幸福感。左右腳交替的動作也讓大腦兩個半球輪流活化,提升專注與創造力。而當走在戶外,視野中的景物會以穩定的節奏往後流動,因而在潛意識中產生一種安定感,類似開車時定速巡航進入的半催眠狀態,但更溫和、更有自覺性。

開啟與自我的對話

這樣的行走模式和低強度慢跑,乃至於各種規律性的有氧運動一樣,都有助於提升大腦的血液循環、促進學習與思考,並活化掌管空間與情境記憶的海馬迴。這就是徒步旅行的經歷會如此深刻的原因,因為走路讓我們跳脫了被動的交通模式,主動用雙腳走進並穿越陌生的土地與風景,去「經歷」,而不是「經過」,透過身體的律動將記憶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這也是人們常說在大自然健行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緣故。在戶外長時間的走路確實能帶動思考與內省,開啟與自我的對話,因此「走出自我」這四個字並不是精神標語,而是一種可驗證的理論。歷史上有太多卓越的哲學家也是步行的實踐者,如尼采所言:「所有偉大的思想,都源自於走路。」

我時常思考當時走淡蘭北路的美妙體驗,是否就是跑者愉悅和心流狀態產生交集的結果。於是睽違好幾年,我又開始慢跑。

距離上次跑步已經好幾年了,體能早不如從前,不僅跑姿渙散、氣喘吁吁,速度也遠遠慢於二十幾歲體能巔峰的自己,整體表現可說是慘不忍睹。但我試著不帶手機和耳機,不看手錶去監控步頻與心率,專心在每一個步伐和每一次呼吸,因此在痛苦與喘息之間的某個空檔,我瞬間感受到那久違的美妙滋味。

年輕時,跑步或許是為了體能、為了訓練,甚至為了體態。但當我在即將步入中年的這個時間點再次邁開步伐,我意識到我真正的動機是恢復對生活的專注力,以及重新掌握能主動獲得幸福的能力。

但演化機制其實對擅長走路和跑步的人類開了一個玩笑。雖然我們是這個地球上耐力最強的動物,但為了減少熱量耗損、延長生命,人類的生物本能會抗拒運動以保存能量。沒錯,像我這樣的近中年男子會發胖並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為了生存,這是刻在基因裡已數百萬年的機制,根本不可能違背。所以,往後當我猶豫不決要不要出門跑步的時候,大腦會適時給我一個絕佳的逃避藉口。身為人類,真是幸福,連懶散都是一種演化過的智慧。

【青春名人堂】山女孩Kit(方妙)/山裡物:山夥伴
山女孩Kit(方妙)/聯合報
我喜歡自己爬山,也喜歡和夥伴一起。一個人爬山適合單日往返的郊山,輕鬆寫意的走走,一天就能洗滌職場上的烏煙瘴氣。和夥伴爬山,可以挑選百岳或是長途縱走的行程,既可以避免獨攀的危險性,又能和夥伴們增加回憶,看起來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山夥伴不在多,重在精。山界中有流傳,人生伴侶易得,知心山友難尋(雖然我覺得兩個都很難)。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一個能和你有一樣的體力、步伐類似、山林知識豐富,還能夠不抱怨吃不好睡不飽,頂著炎日每天步行二十五公里,或是連續淋五天大雨,收濕帳時還談笑風生的山夥伴,根本應該供在神桌上來拜!更不用說願意自己開車接送登山口,或是自炊時能一鍋一爐變出滿桌佳肴,紮營後願意往返一小時路程取水……若此生能在山中遇此佳人,我上輩子說不定拯救了地球。

最佳山夥伴的人數,以兩人成隊或四人成團最佳。若是程度相同的兩人,可以共同使用裝備,互相拍照,做決定更快速,互等的時間更短;四人成團以上優勢皆俱之外,心理狀態更安定,就算是自己不熟的山徑,也會有勇氣嘗試。但要這麼多人一起出發,真的是要天時地利人和,所以爬山爬了十一年,我大多是兩人小隊隨即出發,這樣挑選的山夥伴就一定要萬中選一,不只不離不棄,還能信任到以生死相託。

聽起來像是最完美的組合,但仍發生不少當初氣到內臟糾結,現在想想啼笑皆非的事情。最常跟我爬山的偉豪哥,身高一八六,速度飛快,不只能幫背大部分的公裝裝備,體力也無限好,紮營之後的取水煮炊樣樣都行,就是數學不好。如果由他負責餐食,他往往會少算,偏偏他是個大胃王無底洞,常常把我的分量吃個精光就算了,甚至有次忘記準備自己的行動糧,那次爬山餓到我們是前胸貼後背,才六七天的行程,回到平地都瘦了三公斤。

經常忘記帶頭燈,雪山西稜忘記帶水袋,上山沒帶衛生紙、打火機更是家常便飯,常常要我出馬跟其他的山友借水借火借食物的。有一次更誇張,那次是要去爬南湖群峰,表訂五天四夜的行程,這老兄竟然忘記帶帳篷!於是我們只好迫降審馬陣山屋,每天早上都要爬一次五連峰下到南湖圈谷,才能續爬其他的山--這樣極狂的行程,真的只有跟偉豪哥才有幸體驗。

和YO組隊,則是一種帶著哆啦A夢爬山的感覺。雖然腳程不快,體力比較不好,但她的背包裡應有盡有。覺得冷,她剛好多帶一件羽絨外套。覺得餓,她剛好上山時隨手多買了一個麵包。到三角點時有可樂慶祝,晨起時已經從帳篷外遞來一杯手沖咖啡。一路上日本零食滿滿,紮營後還有濕紙巾和乳液可以保養!難怪她的背包總是大到讓她走不快,但也因為這樣,每一次休息等她的時候,我都能有時間可以飽覽群峰,拍下她在山下小小的努力身影。

疫情過後,登山潮退燒,我身邊的朋友開始越野跑、滑雪,能相約上山的夥伴漸漸變少了。好懷念那幾年日出時相視而笑,上坡時互相打氣的時光。山夥伴啊,也是山景的一種呢。

 
 
 
訊息公告
 
 
 
 
《馴龍高手》忠實又有微調的改良呈現
《馴龍高手》真人版確確實實是很棒的動畫改編真人版。如果你看過動畫版了,想看看如何做很棒的「大同小異」翻拍,那就去看吧!如果還沒看過任何版,那就去看吧!IMAX有相當壯麗的畫面,如果你不是那麼愛看「景」,沒有非IMAX不可,還是建議找個大的銀幕,好的音響,因為真人版的這些效果也是讓它的威力更真實的賣點之一。

機器戰士:遊戲開始!
你知道什麼是 Boxbot、Flipper、Thwackbot 嗎?它們是專門在電視上對打的機器人。「機器戰士」(BattleBots)是一家主辦這些機器人大戰的美國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機器人大戰的電視節目名稱。像《機器戰士》和《機器人大戰》這樣的機器人戰鬥節目,已在全世界廣為流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