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生日到底是哪天?
今年4月14日至20日,足足七天,繽紛版推出「來到神明的面前」專題,介紹了幾位本土神祇還有天主教聖母。我任職水利機關三十多年,職業病使然,讓我更關心「水神」。剛退休時,本想環島拜訪所有水神宮廟,寫一本介紹水神的書,但時間一久,熱勁消融,至今未能完成此壯舉。
水神與水官不同,水官是道教「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是天官、地官、水官,閩南語稱「三界公」,分別掌管天庭、地府與水域,三位神祇的生日分別為上元(農曆一月十五日,也是元宵節)、中元(七月十五日,也稱鬼節)、下元節(十月十五日)。而水神則多指大禹,或被浪漫地尊為水仙,總讓人聯想到水仙花或柔弱女子。
中國歷史上,治水第一人是大禹。他用疏導代替圍堤克服水患,因有功而登帝位。雖然世間不會從此沒有水災、人人安居樂業,但大禹治水,三過其家門而不入,犧牲奉獻的形象,奠定其歷史地位。水利界因此以他的生日為水利節當作紀念,但卻有三個版本。
西元1940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在大陸成都舉行年會時,考證大禹這位治水先師的誕辰應為國曆六月六日,因而決定這一天為工程師節;繼而於1947年6月6日,在大陸重慶舉行工程師年會時,水利界專家又訂此日為水利節。但2019年第一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大禹誕辰祭祀典禮在四川綿陽市舉行,大陸認定的大禹生日卻是農曆的六月六日。
台灣主祭大禹的宮廟,我估計約十多座。除北投屈原宮主祀水神為屈原、圓山水神社祭拜日本灌溉水神外,其餘水仙尊王、水仙宮、水神宮主祀皆為大禹,但所有宮廟,大禹生日都是農曆十月十日。連大禹的生日都無法確定,水利、宗教及歷史界實在該為此再加把勁,弄個清楚明白。
歷史上可以封神的水利人
除大禹生日有三種版本,還有入宮副祀的對象與資格,也令人啼笑皆非。我實際到訪的水神宮,一是台南市永康區鹽行的「禹帝宮」,另一處是嘉義縣新港鄉的「水仙宮」(亦為嘉義縣的國定古蹟)。二座宮都以大禹為主神,但副祀稍有不同,禹帝宮是伍子胥、屈原、項羽、奡(音同「傲」)王;水仙宮除了伍子胥、屈原、項羽相同外,另一位是魯班。魯班雖是工匠之祖,但與水利似乎關係較淺。其餘幾位,雖都與「水」或「河」有關,卻不是對水利有功,而是死於橫禍的悲劇角色: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屈原有志難伸、忿而投汨羅江;楚國忠臣伍子胥遭人陷害,自刎後浮屍於江中。有的宮廟副祀是李白,他雖是詩仙,卻撈月而死,只有不具知名度的奡王,是夏朝一位力大無窮、能陸上行舟的人,傳說他發明船隻。水神的配祀應是對水利有功,還是死於河邊或投河自盡的名人?
在中國水利史上除了大禹外,我認為可以封神的水利人至少還有李冰父子。灌溉成都平原讓四川成天府之國的都江堰,從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已屹立至今,仍然發揮其功能,讓人驚嘆其設計之精妙。而在都江堰附近也有座「二王廟」,拜祭遺澤千秋的李冰父子。在台南市永康雖也有座二王廟,但祭祀的主神卻是鄭成功之子鄭經。彰化施世榜籌款興建八堡圳時,屢屢引水失敗,後來一位林先生指導用竹笱內填石塊,再堆疊安置竹笱成為水壩,才順利導水入圳。以此功德,農水署彰化管理處二水工作站旁建有「林先生廟」,算是水利神祇的「本土化」。
台灣宗教信仰多來自中國大陸,但水神不如媽祖或關聖帝君席捲台灣。這乃理所當然,人們多祈求神明庇佑、平安健康或升官發財,少祈禱家居不淹水或不停水。難怪水神香火不如媽祖或關聖帝君,就連「二王廟」美名也被鄭氏襲奪。
不公平啊,我為李冰父子叫屈,為所有水利人叫屈。
延伸閱讀|來到神明的面前
馮國瑄/我是九龍太子
陽氏萃恆/台灣灶神到底怎麼上天庭?
梁□怡/信任神明或許就不必問太多問題
夏夏/360度環繞的聖母
姜泰宇/阿伯,你要吃小泡芙嗎?
王筱茵/可能不小心情勒了關聖帝君
騷夏/媽祖的工具人:千里眼和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