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2 第5968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小麥/一個人住
【生活進行式】純溪/一群不請自來的鳥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所謂的北投認同
 
 
 
心情札記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小麥/一個人住
文/小麥/聯合報
一個人住。圖/siglooq

俗話說:「人到中年,不是出家就是出事。」我覺得還可以加上一句:「或者,開除老公。」

第一次如此渴望夢想成真

那天他又躺在沙發上,無病呻吟,彷彿一場小感冒就是天崩地裂。「唉……人生沒有希望了啦。」他用一種比世界末日還絕望的語氣碎碎念,我端著熱茶,看著這個曾經在婚禮上對我笑得燦爛,如今每逢假日就終日躺平的中年男人,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開除他吧。」

不是頭一次有這個念頭,卻是第一次,渴望夢想成真。

我們結婚那年,我三十有三,他比我小兩歲。當時兩人對婚姻沒什麼粉紅泡泡的幻想,只是想在後半生有人搭檔,一起組隊打怪。曾經覺得兩個自由靈魂相遇,是命運的眷顧,幾年下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竟把情感都掏空。

或許是工作的不順,他憤世嫉俗,對什麼都冷嘲熱諷,新聞不過兩分鐘,就能罵十個人;路上塞車,要對整座城市發火。他碎碎念的功力,超越世上任何人。「妳有看到那包回收紙丟了嗎?」「為什麼鹽罐子放左邊不是右邊?」「那家便當店又漲價了耶,簡直大黑店……」種種埋怨讓人心累。

好幾次看準了他心平氣和的時候,坐下來試著說出心中的想法,他聽我說完會點頭,隔天又照常開講。我理智線斷裂,想寫封離職信給他:「感謝過去合作愉快,但基於長期價值觀不符與情緒環境不佳,經多次內部協商未果,決定解除合作關係。」

後來,他一開念,我就靜靜走開,不再硬碰硬。中年婚姻從來不是童話,有人無端憤世嫉俗,有人決定設下停損點。

聆聽心中的吶喊做出回應

協議了好幾次,他懷疑我另有對象,但最終還是簽了字。我搬出去了,感覺到重生的喜悅。新家小小的,但按著我喜歡的風格裝潢,起床沒有人念經,沒有人問我早餐要不要加鹽,沒有人在新聞播到一半插播世界毀滅預告。我想安靜就安靜,想聽音樂就聽音樂,在凌晨三點洗衣服也沒人嫌我發神經。

一個人住,為自己煮飯,不再是為了配合對方口味,也不為了省事塞冷凍水餃進鍋。我細細挑選菜色,撒上喜歡的辛香料,看著自己為自己備餐,竟有種儀式感的幸福。晚上泡澡、追劇、看小說、聽音樂,沒有誰在旁邊冷言冷語說我「太厚工」,終於能自在做自己。

有朋友認為,我太衝動也太狠心。但我知道,這不是一時衝動,是長期壓抑後的領悟,「不是不愛了,而是太累了」,除非親身經歷過,否則沒有人能懂。

一個人住,重新找回許多微小的快樂。買了幾盆植物,看它們一天天舒展新葉;周末走路去市場,挑自己愛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開始練重訓、學畫畫,沒有人在旁給予指教。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彷彿都在慢慢彌補我過去被磨損的靈魂。

曾經,婚姻帶給我溫暖與安全感,但人生到了某個階段,都得誠實面對「還能不能一起走下去」這件事。選擇離開,不代表失敗,而是聆聽心中的吶喊,做出回應。中年的不良,是不再妥協,轉身擁抱自己。

【生活進行式】純溪/一群不請自來的鳥
文/純溪/聯合報
山徑熟了,腳步便輕了。爬山的日子久了,許多面孔也漸漸熟悉。有些人只從一句輕輕的「早安」開始,竟也能走成一道默契,並肩同行,甚至相約出遊。像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在層巒疊嶂的交錯中恰好相遇。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敞開心扉。山裡總有些孤單的背影,像霧中緩行的雲,只以遠遠的一點頭,劃出與世界的界限。

我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那個清晨,灰色運動服與她臉上的愁緒渾然一體,眉頭緊鎖,步伐急促。後來聽說她的身體狀況不太好,長年與血糖失衡搏鬥,視力也因此受損。醫生叮囑她多運動,她才勉力每日登山。對她而言,這不是出於愛,而是一場不得不的自救。

我們曾試著向她問好,她多半只以點頭回應,有時甚至視若無睹。彷彿世界與她無關,連陽光都別想溫暖她。

直到有一天,她遇上了阿海。

阿海,我們山友圈的開心果。名字豪邁,性格更豪邁,說話直來直往卻從不冒犯。他的登山背包像百寶袋,熱茶、香蕉、跌打膏、熱水袋……樣樣齊全,樣樣備好。那天早上,她依舊低著頭匆匆而過,臉上一層陰霾未退。阿海卻盯著她幾秒,忽然開口:「妳這樣一直皺眉,不累嗎?」

那語氣不重不輕,沒有責備,還藏著一點關心。她愣了一下,然後淡淡回了一句:「我沒什麼好笑的。」

阿海聽了,立刻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自嘲:「那就笑我這個肚子吧,走山路還搖來搖去咧。」

我們全笑了,而她竟也微微揚起嘴角。

從那天起,她不再那麼抗拒我們。阿海總會找機會與她閒聊:「欸,今天穿這件不錯耶,比昨天亮喔。」又或是:「妳老是皺眉,我以為自己欠妳錢咧。」這些話,不是喧鬧的熱情,而是恰到好處的友善,漸漸穿透她層層包裹的防備。

漸漸地,她不再只穿灰色。有一天,她綁起馬尾、戴上太陽眼鏡,看起來精神許多。聊天時,也不再只談病痛,而會提起從前的快樂——她說,年輕時曾與朋友到阿里山看日出,在雲海之上放聲歡笑,那一刻,整個人彷彿飛了起來。

有一次,她甚至笑著坦承:「你們知道嗎?我一開始真的很討厭你們,太吵、太熱情,像一群不請自來的鳥。」

阿海哈哈大笑:「我們這群鳥就是來報春的啊!」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人不是不想笑,是太久沒遇見值得她微笑的理由。

她說,似乎笑得多了,血糖也穩了些,這些日子的笑聲,已經超越她過去幾年的總和。

那一刻,我們都知道,她走出了自己的山。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所謂的北投認同
李奕萱/聯合報
自從寫了以北投為背景的小說,時不時會被詢問:「怎麼會開始研究北投歷史?」同樣的問題,我也曾問過長期做北投文史、導覽的前輩,而大家的答案,好像都會回到某種對地方的認同。相比許多區域,北投的地域認同是強烈的,比起說自己是「台北人」,更會說是「北投人」,移動到市區,也會說那是「進城」。在不少北投人心中,北投是特別的。

憶起如何對家鄉產生興趣,我總會談及國小和國中:國小被帶到溫泉博物館寫生,是我對鄉土教育的第一印象;升上國中後,母校北投國中每年春天,皆會安排學生從半山腰的校園出發,用一個上午走到陽明山花鐘。我們的制服是綠色的,每到那一天,整個山坡就像是爬了一圈圈綠色螞蟻。

國一的登山健行日,我們班被地理老師「加碼」,不只走上山,還順便做「地質調查」,聆聽郁永河採硫紀念碑的歷史,觀察岩石的不同模樣。詳細內容早忘了,但仍記得是開心的一天,也感受到老師對於土地的用心。

國三則是印象最深的一次,彼時正流行《新兵日記》,大家喊著「雄壯、威武」,浩蕩上山,結果山上狂風暴雨,氣溫驟降,每個人都狼狽縮在涼亭躲雨取暖。很多同學逃難似地擠進下山巴士,但想到這是最後一次,我和一群勇者仍決定按計畫走下山。地上滿是泥濘,大家卻熱血無比,幾次差點滑倒拐到腳,你拉我、我扶你,笑鬧間化險為夷,途中我們看見了美麗櫻花,回到平地後還去操場打籃球。如果要說對北投產生認同,那或許是關鍵的一日。

前輩比我大一些,認同則深受1990年代「社區營造」潮影響:當時全台總動員,由南到北,從地方到政府,齊聲宣揚凝聚社區文化、共識,以此進行發展,有的做環境美化、經營公用空間,有的將地方文史集結成冊、改編演出。我某次遇上曾投入社造的先輩,他語氣中充滿懷念,形容那時真的是「風起雲湧」。

北投可謂台灣最早出現社區營造的鄉鎮,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在鄉土教學的田野調查中,注意到荒廢已久的溫泉公共浴場,與社區居民、文史工作者展開搶救、保護古蹟的請願,最後成為現在的溫泉博物館——也就是我國小寫生的地點。1979年北投廢娼之後,溫泉、旅館一度冷清,號稱要重振觀光的纜車規畫也不見終點,低迷之中,重新帶起觀光發展的,正是這一股在地力量。

前輩就是在如此背景下耳濡目染,對地方產生情感,長大後,恰逢北投纜車捲入弊案、環評爭議,便與地方青年成立「青年不北纜」,和在地團體一起倡議、出席會議,反對纜車貿然興建。在那之後,又創辦了「北投說書人」,繼續說北投的故事。

北投還有太多類似的逸事,例如中心新村訪談耆老、推動再造;居民促請政府保護、復育稀有礦物北投石;以及迎回展示在彰化的舊火車站。一代又一代的行動,形塑了如今的北投。在交通、網路發達的當代,地域界線將會逐漸模糊,住哪裡、來自哪裡,似乎愈來愈不重要,然而,每當聽到北投的舊朋友、新朋友說,他們喜歡這個地方的氛圍,我依然很高興——地方之所以成為地方,終究是因為有人選擇了這裡吧!

 
 
 
訊息公告
 
 
 
 
再見重複訂房!區塊鏈如何為民宿業者打造更安全的預訂系統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散式資料儲存技術,具備多項特性,其中「不可重複記錄」的特性能夠確保資料的唯一性與完整性,並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以下從交易的發生、驗證與打包等流程來探討,區塊鏈是如何確保每筆交易僅被記錄一次,進而避免重複紀錄。

簡單卻不簡單!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豆花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撩亂,而且不少台灣人一開口都有自己的「豆花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