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01 第601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黃台陽/從來所寶慎所用
【青春名人堂】小莊/醫院的早晨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章楷治/需要排隊的愛情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王立柔/再等一等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黃台陽/從來所寶慎所用
文/黃台陽/聯合報
作者收藏的〈松花玉石屏歌〉御墨。攝影/黃台陽

乾隆帝對「墨」的喜愛,不只超越其他帝王,連藏墨家也自嘆不如。他不僅重視墨的品質與藝術感,還注意到存放墨的箱匣。內務府造辦處的《活計檔》內,就留下許多他指示為墨特製箱匣的紀錄。不僅如此,乾隆還進一步闢專室「墨雲室」,存放珍貴的李廷珪墨。

治國小工具

在藏墨家眼裡,乾隆御墨有獨特魅力,是其他御墨所不能及。這是因為乾隆御墨的設計製作,並不像其他朝般全交給大內工匠,而是由日理萬機的乾隆過目定稿後才付諸實施。這使得乾隆御墨上灌注了他個人的品味,遠勝大內墨作與一般墨肆的匠氣,所以在拍賣市場廣受歡迎。2015年的拍賣市場中,有套十錠的乾隆「龍香御墨」竟然拍出八百二十二萬元人民幣的高價,便是例證。

乾隆一朝到底製作了多少御墨並不見統計,很可能像他究竟賦了多少詩般,永遠無解。因為每隔不多時,就有前所未見的御墨赫然出現。從已知的御墨來看,無論式樣、形制、紋飾、模繪、題銘、書體等,都多有變化,不拘一格。乾隆既親身過問墨的製作,則讓人不得不好奇其背後的製作理念。歸納分析後,似乎仍有些大原則:仿造康熙朝的御墨、宣告天命所歸大一統、倡言太平盛世、標舉爵祿與懷柔文人,以及強調天縱英明。

這些大原則透露出乾隆帝確實愛墨,卻又有意無意間,將之視為治國小工具。大量製作御墨並賞賜臣屬,不僅滿足他個人喜好,還可藉之傳達一些施政理念,既能□懾潛在的反對勢力,又可威迫利誘、潛移默化漢人為主的文官集團。在意識型態的戰場上,乾隆帝有敏銳的危機感,他撒開天羅地網,步步為營,毫不鬆放。

御墨的兩面

乾隆藉修《四庫全書》廣搜古今各類書籍,銷毀內有反□思想者,欲以此□除文人對滿□潛藏的惡感,不讓人接觸「邪說」而誤入「歧途」。焚書之多,遠勝秦始皇。乾隆深知要徹底降服文人,還必須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大幅超越,才能擊潰其自信。鑑於文人的精神生活多舞文弄墨,他便刻意在詩與墨上賣弄,以量取勝,企圖折服群倫。除了一再出版御製詩文集外,還仿照祖父康熙,大量推出結合詩與墨的「詩文墨」:墨的一面刊詩文,另面寫景,詩與墨相輔相成。用墨來加強宣揚御詩文,文人官僚恭讀之後,還得上表感謝沐浴天恩。

如〈松花玉石屏歌〉御墨,墨的一面摹寫乾隆於甲子年(乾隆9年)所詠的〈松花玉石屏歌〉,另面則鏤繪文士出行圖。御詩主要在稱讚松花石,詩的意境高低有待公評,但眾多詩墨中,它有特出之處。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座「□乾隆松花石山水人物插屏」,其兩面的文字、圖繪,與此墨完全相同。由於詩是為該松花玉石屏所作,故可推知墨應製於其後。

松花玉石質地堅硬,色彩柔潤,產於滿□發祥地的長白山區,以其堅硬與色彩間雜多變而知名,康熙、乾隆常用來製御硯。乾隆甚至認為它的品質超過歙硯,可與稱冠的端硯相媲美。因此製作此御墨,除了宣揚御詩,還可誇耀來自故鄉的松花石,並且寓意「地靈人傑」──長白山區的地靈,孕育傑出的滿族。

正如乾隆詠墨詩所詠「墨卿用益多」,一墨多用,乾隆的心機可真深。

●摘自方寸文創出版《良墨佐國──找尋御書房裡的盛世龍香》

【青春名人堂】小莊/醫院的早晨
小莊/聯合報
醫院的早晨。圖/小莊

台大醫院的清晨,人潮比想像中還多,我戰戰兢兢地詢問掛號處與科別,忙碌的護理人員難有和顏悅色的時分,揮手指示我跟著人龍與地上的指標分別匯入隊伍中。由於是臨時掛號,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我找到椅子,坐在歷史悠久的長廊,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人潮的吵雜聲在此間迴盪著,心裡忐忑不安。

我總說我們拍片的人像候鳥一樣,平常鮮少碰面,各活各的,只有有案子的時候才在片場相聚,一邊合作一邊交換生活景況。大約是上周拍片的時候吧,那時候我正盯著螢幕,苦惱著如何解決客戶的問題,擔任美術的學妹突然問我:「導演,你的下巴怎麼了?」被這麼一問,我也有點莫名其妙:「下巴?怎麼了嗎?」

學妹繼續說:「好像有點腫耶。」攝影師聽了立刻表達關心:「導演這不可輕忽喔,可能是淋巴結。最近有不舒服嗎?」

我摸了摸自己的下顎,覺得還好啊。攝影師更仔細地看了一眼,說:「還是去檢查一下比較好。」學妹也贊成:「對喔,我覺得愈來愈腫,最好去檢查一下。」接著大家七嘴八舌討論對策,最終建議我去最有權威的台大醫院做檢查。

等待叫號的時間有點久,我望著走廊上進進出出的病人,有的坐在輪椅上三不五時咳出重重的痰,有的兩眼空洞發著呆,或在醫護人員與家屬討論處置方案的時候在一旁哀號。想起自己長年的拍片工作,總是日夜顛倒,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果然還是要付出代價的。我非常擔憂若出了毛病,整個生活的擔子該當如何……

終於,護理師呼喚了我的號碼。當我坐進診療室的時候,老醫生似乎才剛整理好上一個病人麻煩的藥單。他邊做筆記邊抬頭看了我一眼:「你怎樣?」我指著自己的下巴:「我好像怪怪的。」「哪裡怪?」「有點腫?」

老醫生摸了摸我的下巴:「哪裡腫?」「朋友說有點腫。」他有些失去耐心,用鼻子哼出氣音來:「我看都很好啊。你有痛嗎?有突然沒有食慾?體重急劇下降嗎?」我跟著醫生的問句猛搖頭。「對啊。不然你嫌腫,我給你轉整形外科好了。」「所以我沒事?」「沒事啦。」

頓時這個多愁善感的早上恍如一場既驚恐又荒謬的鬧劇,我當然很開心仍保有健康,但也提醒自己下次在片場碰到這群損友,一定要捶他們……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章楷治/需要排隊的愛情
文/章楷治/聯合報
我曾這樣收到分手通知:「等我們畢業後再復合。」那時大三,對方說如果畢業還是單身的話便復合。此刻,需要我把位置空出來。

我願意等待,不如說,我願意排隊,等前面的人都走光,成為最後一名客人。這可能嗎?明顯這不現實。但這段感情從排隊中開始,並結束。我長久與一群人擠在一起;他們不排隊、混亂,他們插隊,並在被點破後惱羞。而我就一直乖巧,遵守秩序地排著隊。

開始的時候,我在排隊,對方已經為我預留了位置,只需等上一個人離開。位置上我備受壓力:上一個離開後,時不時要回來取走遺留的隨身物品;下一個被預留了位置的人,時不時催促我離開。當我離開的時候,我會仔細地收拾好所有物品,不遺漏任何,乖乖地把座位讓出來。

臨走前,對方還對我說:「歡迎下次再來,等座位再一次被空出來的時候。」於是我又回到隊伍裡,看著裡面的人坐在我的位置上。

不敢離開,應該說,不得不排——總覺得下一個就會輪到我;而我,遵守秩序,不斷看其他人插隊。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12月底)

你曾為了什麼甘願久候?是傳說中的美食、限量的神物、不容錯過的風景,還是一張帳單或一杯日常手搖飲?站在隊伍裡的時刻,有驚喜,有妙招,或藏著一點人生況味?歡迎分享你的排隊故事!

文長30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不排不行」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王立柔/再等一等
文/王立柔/聯合報
二十七歲那年,我對於職涯有些迷惘,辭掉工作休息了一陣子,思考著要不要轉換跑道。有天聽說住處附近的中醫診所在徵求中午時段的櫃台人員,儘管時薪不多,倒是一份不錯的短期打工。

在休診時間帶著履歷表去應徵,醫師是年約四十五歲的女性,臉上掛著恬靜的笑容。她端詳我那鮮少受到嘉許的學經歷(念文學經常被嫌風花雪月、當記者又被罵「小時不讀書」),饒富興致地詢問我一路以來的所見所聞,頻頻給予慷慨的讚美。她也問我接下來想怎麼走?還想不想學什麼?

我心想,簡直不是面試,是就業輔導嘛。但或許是一種自我投射?因為醫師說,她二十七歲那年也站在分岔點,明明很想進修,掙扎良久卻選擇先開診所,「有一天想再去念書時,已經沒力氣了……」

等等,開診所才厲害,很充實又很有成就感吧!醫師的眼神卻蘊含無限惆悵。或許人就是這樣,總是對當下的位置心有不甘。她接著花了快半小時千交代萬交代,一定要趁還有時間和力氣時去學真正想學的東西、做真正想做的事,然後笑瞇瞇地把我送走了。

踏出診間,才驚覺休診時間已過,外頭等著一整排面露焦躁的病患。我暗暗抱歉,似乎是我停滯的人生耽誤了他們的行程。

後來我沒有去打工,也真的報考了研究所。考試當天,新冠肺炎疫情剛在全球蔓延開來,考生必須先量體溫才能入場。我戴著口罩站在長長的人龍裡,忐忑不安地等候指引,對於自己和整個世界的未來都感到惶恐。

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每當有人問起平常排不排隊,這些看似無關、在我的小宇宙裡卻互相牽連的場景便湧入腦海。無論是受到不可抗力左右,或無意間被捲進他人的迷途,生命中總是有不得不排的隊,有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苦澀難熬或根本沒有意識到已經發生的等待。

但隊伍終有盡頭,再等一等就好了。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12月底)

你曾為了什麼甘願久候?是傳說中的美食、限量的神物、不容錯過的風景,還是一張帳單或一杯日常手搖飲?站在隊伍裡的時刻,有驚喜,有妙招,或藏著一點人生況味?歡迎分享你的排隊故事!

文長30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不排不行」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訊息公告
 
 
 
 
日本經驗 — 企業成長的戰略:無形資產揭露與投資人對話的新時代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技術革新並行的時代,企業的成長不再是單一路徑,而是由多重策略交織而成的動態過程。根據日本專利局2025年4月出版的研究報告,日本與亞洲區域的企業正逐步調整其營運模式,從資本投入、創新研發到國際化策略,逐步形成一套「循序推進、擴散深化」的成長邏輯。

AI寫作風暴來襲!當學生不再一字一句自己寫,老師怎麼教?
過去,我們總是鼓勵學生「筆耕不輟」,一步一腳印地打磨文字;但在AI寫作工具日益普及的今日,他們只需輕點幾下,就能瞬間生成結構完整、語句流暢的文章。面對 ChatGPT、Claude、Gemini 等眾多「智慧小幫手」走進教室,老師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寫作教學?是堅守傳統的筆戰精神,還是擁抱新時代的創作協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