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21 第6031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盧素梅/惱人的證件照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王如斯/領藥啟示錄
【青春名人堂】瞿欣怡/學會手沖咖啡就可以把咖啡機扔了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盧素梅/惱人的證件照
文/盧素梅/聯合報
惱人的證件照。圖/裴小馬

今年有出國計畫但護照過期要重辦,日前特地到照相館拍攝證件照,畢竟新護照要用十年,攸關門面。只是當照相館老闆娘透過LINE給我看修圖後的成品,我不免嚇了一跳──照片實在修得太過火,相片中的女人美到我認不得。反映給老闆娘後,她幫我重新修圖,這才終於看得出自己的神韻。

對於十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大事

從小到大,拍攝證件照,一直是令我頭痛的事。因為不只美女在意相片美醜,我們這類長相平凡的人也在意;人已不美,萬一大頭照再照壞了,不就更端不上檯面?我第一次拍證件照,就以失敗收場。

小學三年級,學校要幫大家申辦身分證,找了攝影師到校拍攝大頭照。這是我的第一張身分證,對於十歲的孩子來說,當然是一件大事,還為此在當天起個大早洗頭吹整,希望拍出好照片。

那個年代,從國小到高中,大家幾乎都頂著一顆西瓜皮頭。其實小學還沒有髮禁,但是為了省錢,我們家姊妹的頭髮皆由母親親自操刀,而最簡單的髮型,自然就是齊耳的西瓜皮頭。

我們在客廳地上鋪上舊報紙,再擺上兩張小板凳,端來裝水的臉盆,家庭理髮廳就開張了。然後母女倆一前一後坐在小板凳上,我背對著母親,可以感受到她很專注地一刀刀將後腦勺的頭髮剪得平整,但母親到底非專業人士,也曾有一兩次失手在我的脖子及耳垂上留下皮肉傷。

那天早上我將中分的西瓜皮頭梳得整整齊齊,並在兩側別上小黑髮夾後,趕到學校拍照。沒想到成品一出來,有一側的髮夾歪掉了,還扯動一小部分頭髮顯得凌亂,加上帶著嬰兒肥的大圓臉,配著一張嘴角下垂的嘴巴,像個生悶氣的小呆瓜。就這樣,我那張失敗的大頭照,成為我第一張身分證的照片。

這件事也成為家人的笑料,她們取笑我為了拍照還刻意打扮,不料竟出現反效果,我因此打從心底厭惡那張身分證,希望永遠都不會用到。幸好,撐到大學一、二年級時,等到全民再度換發身分證,我拿了高中畢業的大頭照,取代了那張醜小鴨照。

步入社會後,我養成一套拍證件照SOP

小時候的我不愛笑,在那少少的照片中,清一色都是嚴肅的撲克臉,但到了高中時期,可能嬰兒肥退了、頭髮改為旁分,拍照時注意到整齊度及嘴角不要下垂,所以即使是同樣的一號表情、一樣的西瓜皮頭,看起來便端莊許多。

進入大學時期,人生展開新頁,生活裡不再只有書本,尤其擺脫髮禁後,我開始留起長頭髮,拍照也多了笑容。畢業時要拍畢業照,當時規定畢業證書要繳交中規中矩的「中式」照片,結果拍出的成品又讓我失望了,原因不外乎學士帽下的瀏海沒有理順、笑容有點僵硬。於是,我花錢拍了一組西式照片,不戴學士帽、可以側身喬角度,看起來更自然大方,並送給好友留念。

步入社會後,我養成一套拍證件照SOP,先去髮廊洗頭吹整,衣著選擇白色襯衫搭配黑色外套,以現代照相技術再加上修圖,通常都不會太失敗。這次拍證件照的經驗,也讓我發現修圖很神奇,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神韻,而在那麼多的證件照中,我覺得有一張照片最特別。

幾年前不小心遺失身分證要補辦,拍攝的證件照經店家修圖後,竟然神似母親中年的模樣。話說母親生我時已經三十六歲,所以我懂事後母親已步入中年,不論是童年與母親的合照,或是母親中年時的身分證照片,看起來就是這張照片的神韻。

我會心一笑,深感「果然是母女」之餘,也驚覺兩人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母親是生養了六個小孩的傳統女性,如今九十高齡的她兒孫繞膝,我則是未婚、沒有生養的現代獨立女性,命運大不同,但這就是人生吧。

看著從小到大的大頭照,等於重溫著自己成長的軌跡。人到中年以後,明白人生不容易,更能包容自己的優缺點,在這樣的心境下,再看到曾經被我挑剔到不行的證件照,即使是亂亂的西瓜皮頭配上嬰兒肥臉,也覺得呆得挺可愛;至於大學學士照,怎麼看都比現在年輕貌美啊。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王如斯/領藥啟示錄
文/王如斯/聯合報
由於慢性病,我必須每三個月回診拿藥,排得長長的隊伍雖然安靜,仍可觀察到其中隱藏的人生樣貌。

在小型人龍裡,不乏各種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甚至癌症。他們為了維繫健康,每次領藥都懷著病情已改善的期盼,或至少不要惡化。曾無意間聽見排在我前面的兩名年輕女性的對話,得知她們苦於紅斑性狼瘡,其中一個飽受全身關節的疼痛,另一個則是狼瘡性腎炎,已瀕臨洗腎。但她們除了勇敢地與失控的自體免疫細胞對抗,還做了最壞的打算──她們都為自己存一小筆錢,準備萬一不敵疾病時幫自己辦後事用,她們還約好一定會參加先走的人的葬禮。兩人說完相視而笑,其勇氣與豁達令我尊敬,但生死對花樣年華的她們似乎早了點。

還有一次則是遇到一位光頭大姊,她排至我後方時,笑瞇瞇地對我說「妳好」。她告訴我,她是癌症病人,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現在每天做一件自己以前沒做過的事,比如昨天去喝一杯冰冰甜甜的飲料。大姊邊說邊俏皮地伸伸舌頭,彷彿這是一件極冒險的事。她接著表示,今天的挑戰是對每個相遇的人微笑點頭,說「你好」。

她給我很大的影響,幾天後我也去做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到中山堂門口排隊聽公益演唱會。當「台一線」二人組在台上熱歌勁舞時,我熱血地揮舞著螢光棒尖叫,這種搖身變成「老迷妹」的感覺既新奇又令人興奮不已。

都說「好人哪有常上醫院的」,但是當疾病悄悄來襲,不得不當個「不好的人」時,從在醫院裡的排隊中,自會從別的病人身上得到啟示,讓人得以繼續向前。

話題徵文:不排不行(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12月底)

你曾為了什麼甘願久候?是傳說中的美食、限量的神物、不容錯過的風景,還是一張帳單或一杯日常手搖飲?站在隊伍裡的時刻,有驚喜,有妙招,或藏著一點人生況味?歡迎分享你的排隊故事!

文長30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不排不行」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青春名人堂】瞿欣怡/學會手沖咖啡就可以把咖啡機扔了
瞿欣怡/聯合報
晨起喝咖啡的習慣,是少女時跟媽媽學的。媽媽起床後,會挑個喜歡的馬克杯,舀一匙即溶咖啡,加一勺糖,一勺奶精,熱水沖開,儀式般享用。前幾日跟高中朋友聚餐,來家裡住過的她,還懷念起「瞿媽媽的早安咖啡」。

媽媽的咖啡進化史比較簡單。先是即溶咖啡配奶精,去超市都會在咖啡區徘徊,最後挑中等價位的。如果是女兒出錢,就買最貴的。後來有了美式咖啡壺,她起床就先煮一壺咖啡,奶精也變成鮮奶,感覺比較健康。

媽媽也喜歡三合一咖啡,媽媽嗜甜,我會幫她買堅果口味,熱水注滿,香氣四溢。我也猶豫過,三合一不健康吧,加糖不好吧,但媽媽都老了,快樂比較重要。

因為從小喝咖啡,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比較複雜的咖啡進化史。大學畢業後,跟人家學吃苦,從拿鐵進化到喝黑咖啡。當年流行「虹吸式咖啡」,吧台師傅不管長得怎麼樣,只要專注攪拌咖啡壺就超帥,帥到我也想買一組虹吸式咖啡壺。

虹吸式門檻高,得先去上咖啡課。我還沒付學費,就被前女友(現在的太太)阻止,因為她學了,也買了,炫耀式煮過幾次就收起來。後來我想買摩卡壺,又被阻止,她也買了,用過幾次就放棄。

義大利咖啡機流行時,我終於上車了!搬新家,朋友送了義式咖啡機,還可以打奶泡,學星巴克店員,帥氣(煮咖啡帥氣很重要)用白抹布把噴氣口擦乾淨。才用幾次,就因為洗機器太麻煩,擱著當擺飾,噴氣口都生鏽了。

謝天謝地,終於流行起手沖濾泡式咖啡!只要準備濾杯、濾紙,就能完成。從此美式壺、義式咖啡機、摩卡壺、虹吸組,都被收到櫥櫃裡,然後在某幾次搬家後消失。

手沖咖啡也有講究,水溫、出水量、燜蒸時間都要掌握。我一天兩杯,早餐加午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光一年就七百三十杯,十年間,練習超過七千杯,現在已經能精準掌握!

別以為手沖咖啡就沒有購物的坑,愛買的人,坑坑相連到天邊。濾杯、手沖壺、磨豆機,都是坑。只是啊,在歲月沖刷下,能留住的都是最樸素又簡單的。在買過各種濾杯,其中包括一只朋友手捏貓咪濾杯,才用幾次耳朵就撞斷了。最好用的濾杯,是透明耐熱濾杯。去年買了一只霧面黑色手沖壺,加上一台黑色小型磨豆機後,我的咖啡終於定番。

說到底,喝咖啡最重要的不是怎麼煮,而是怎麼喝。清早起床,帶點閒心慢慢被咖啡香醒,就是最好的咖啡。

 
 
 
訊息公告
 
 
 
 
AI浪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國際經濟和戰略科技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或限制條件。伴隨著川普2.0的關稅戰,美中科技戰的影響持續外擴,對我國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如新東進投資,而且前瞻科技及產業的發展也深受影響。同時,主要國家所關切的重點科技領域,包括半導體、AI、人形機器人、無人機等,也持續地演化並衍生新的發展方向、科技布局與治理議題。

派拉蒙併購案 開啟串流大戰新紀元
派拉蒙與天空之舞傳媒的80億美元合併案於周四凌晨完成,將新的權力玩家推上好萊塢之巔,也結束持續長達1年多的曲折過程。這讓掌控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與派拉蒙影業數十年的雷史東家族退出舞台,艾里森家族取而代之。這樁合併也可能開啟新一波交易潮,包括未來的企業併購或串流服務捆綁方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