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旅居海外,理髮是高消費。女孩可以短暫地放任,只要自己稍微修整瀏海,但男孩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旦時間拉得太長,就會有放蕩不羈的時尚造型。要找到價格合理又適合東方頭型的理髮師,頗有難度。
會不會下一刻他拳頭就硬起來?
男孩們先試了商場裡的快剪,價格跟剪髮氣氛可真是令人不快。每人四十五澳(約台幣九百元)付費後抽號碼牌,兒子排到一位東南亞理髮師,把他的後腦勺剪成大四方的阿哥哥頭。與她溝通,希望後面能推上去短一些,最終調整成比較接近原來的髮型,但對方很不悅地表示剪髮前就應溝通好,再調整等於剪兩次,很浪費她的時間。也是,快剪就是拼時間的概念,澳洲人工費用高,花兩倍的時間剪一顆頭,效益太低。
為了物色更經濟的理髮師,我經常勘查理髮店,發現一間可以中文溝通的家庭理髮,但讓人垂涎的不是說中文,而是剪一次十五澳(約台幣三百元)。走進店裡我開始忐忑不安,都是刺龍刺鳳的年輕華人男性理髮師,口音很重,不容易聽懂。負責我們的那位一開口,我總不自覺立正站好、心生畏懼,還腦補著:「會不會下一刻他拳頭就硬起來?」
不過,有過快剪店吵架經驗,這次我很專業地秀出之前兒子在台灣剪好的照片,理髮師馬上十分理解地剪出完美頭型,也將邊邊角角的雜毛修整乾淨,很令人滿意。待兒子剪完,我斗膽地問:「女孩只剪瀏海要多少錢呢?」他盯著我半晌,以為他會接著大吼:「牆上不是寫著女生剪髮二十澳!」他卻是與外型反差極大地好聲好氣說:「五澳吧!」我立刻拉女兒坐上理髮椅,深怕他反悔。雖只是五澳,理髮師也不馬虎,反覆修了數次,直到滿意才一邊看著女兒一邊中英文夾雜地說:「這樣就beautiful了。」尾聲居然露出喜感。
二十澳讓兒子、女兒都乾淨俐落許多,只是理髮過程比較粗魯,會一直用力推頭。那天早上我才不小心拉女兒耳朵太大力,她氣到疑似要對我出手反制,剪完頭髮我對她說:「剛剛理髮師一直『兔』你的頭,我真的很怕你『巴』他手。」
「他感覺是『8+9』,我還是忍忍。」看來,我也應該去刺一下龍鳳。
「跟媽媽好像」的美是哪種美?
不只是小孩需要處理頭髮,對我這個媽媽而言,什麼都可以忍,白髮卻像眼中釘,極其刺眼。剛開始還住在B&B時,到處閒晃比價,找到一家澳洲當地的髮廊,剪髮、燙髮費用皆是台灣的兩、三倍,唯獨染髮價格差不多,趕緊點開網址預約,嘗試首次的澳洲髮廊染髮。
第一次先生陪著我,等店員送上咖啡、餅乾,確認服務內容後,他因為還有一個遠端會議需要先回住處,就在離開前對著年輕的設計師說:「I will leave her here.」那口吻有點像是「我把她交給你了」。設計師藏不住嘴角笑意地目送先生離開,然後轉頭看看我,仍無法收住笑意。對看半晌,我似乎得說些什麼:「I know, just like a daddy.」(我知道,就像是爸爸。)這次設計師不忍了,跟我一起放聲大笑。
等待白髮變黑髮的期間,我後方有一名奶奶正給另一名設計師燙髮,快燙好時,奶奶的朋友出現了。她一推門進來就驚呼:「Oh! You are so beautiful... just like my mum.」(噢,你好美啊,跟我媽媽好像。)
我跟我的設計師同時笑出來,奶奶稱讚了對方卻說像自己的媽媽,到底是覺得漂亮還是不漂亮呢?幾周後,我的英文課剛巧上到有關時尚的內容,老師提到,如果有人覺得你的穿著很不搭、不好看,在英文裡面比較詼諧的說法是:「You are like my mum.」澳式風格就是在說負向詞之前,先說正向詞,例如要拒絕的時候就會說:「Yes, no.」跟澳洲人聊天一定要聽到最後,最後那個才是真正的意思。
這裡的設計師流動率很高,下次再去,原本的設計師已離職了,換了一位很像金凱瑞的設計師。好吧!我知道我能說出這個藝人,就是洩漏了年紀。留著性感落腮鬍的金凱瑞是個非常溫柔的人,每次吹整完成都會彎腰在我頭的高度,注視著鏡子裡的我說:「You are so beautiful!」
然而,每一次我都很害怕,怕他會接下去講那句殺傷力極大的恐怖句子。慶幸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帶有紳士風度的金凱瑞先生,一直維持住我身為媽媽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