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20 第10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療癒書。
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
外面的世界/那有沒有一種愛情,無需費力就能廝守?
用行銷改變世界/哪些品牌真有吸引力?它們做了什麼事?
誰統治世界?/主張民主人權政府為何勾結財團操控媒體扭曲真相
閱讀筆記 沒有答案,就是他的溫柔/此時此地

新書鮮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療癒書。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面對家人,妳總是難以拒絕,於是,妳一再的妥協、忍讓與犧牲,雖然妳早已心力交瘁,妳懷疑,這真的是愛嗎?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妳被愛。

內容簡介:

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我們應該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

丈夫的外遇對象是她的親姊。娘家和夫家都勸她吞忍,跟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她不斷償還公婆欠下的千萬賭債,最後卻連兒子的留學費都付不出來。因為怕媽媽崩潰,她聽躁鬱症媽媽的話,扛下了800萬房貸,卻落到抱著孩子徹夜痛哭。

在台灣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文化中,女性往往被隱性、幽微地要求,要乖巧、聽話、順從,甚至妥協、忍讓、犧牲。於是,哪怕女性已經萬般委屈求全了,但糾葛在女性心中的仍然是:是不是自己只要再退讓一些、是不是自己只要再犧牲一些,這些爭執與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但也更曾被傳統好女人的束縛,綑綁到想輕生的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她想對這些女性說:「不是的,我們再退讓、再犧牲,對方也不會感激或改變,只會更食髓知味、一再進逼,不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立下界線,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我們有拒絶他人的權利。而關係裡的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別人也不會自動給妳,妳必須自己爭取與捍衛。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與決定,並勇敢地承擔結果,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看見、給予或成全。」因為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醫師特別能體會為了做到社會或他人眼中的好女人,女性們所付出的代價與眼淚。這是賴醫師特地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一本療癒書,也是勇氣之書。

作者介紹:賴奕菁 ,精神專科醫師,公衛碩士,醫學博士。擔任過醫學中心精神部主任,做過多年學術研究,國際期刊論文數十篇,目前隱於診所開業。理科訓練下的文科腦,人妻、人母,婚姻經驗只比醫師資歷少三年,務實滿滿,浪漫退散。著有《守護仁者心》,合著有《美麗心境界》、《別怕安眠藥》。

搶先試閱:〈丈夫的外遇對象是自己的姊姊?!〉

她在醫院照顧癌末的婆婆,丈夫卻與她的二姊親密出遊,還摟肩合照。女性在進入婚姻後,如果受了欺侮,娘家往往是最可靠的後盾。比起在夫家,當個外人,娘家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以及一同長大的手足,彼此擁有共通的DNA,這絕對是「自己人」的保證吧。

賺錢貼補家用的好女兒,她是一個相當認同家庭價值的傳統女性。家中食指浩繁,父母劬勞,她很早就不再升學,貼心地出社會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在她的想法裡,會念書的兄弟姊妹,就去念書,像她不太會考試,就去賺錢。反正都是一家人,何必分你、我。家和萬事興。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她遇到了誠懇、老實的對象。雖然是沒什麼錢的窮小子,但也算門當戶對,誰也不能嫌棄誰。結婚之後,她用心照顧家庭與小孩。扶持丈夫的事業,侍奉公婆,也不忘維繫娘家眾人的感情。

不只是逢年過節,就連週末,她也常主動聯繫兄弟姊妹回娘家聚餐。她出錢出力,只為讓父母感到欣慰。雖然忙碌,但她不亦樂乎,即使女兒總是質疑:「為什麼舅舅、阿姨不辦?他們也都不用出錢?」她都勸解著:「你們將來也會嫁人。要記得,自家人不要計較喔。」在丈夫事業正忙時,公婆卻相繼生病。公婆頻繁出入醫院,都是由她全程照護。幸好女兒已經長大,她不需要醫院、家裡兩頭跑。丈夫專心發展事業,她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即使夫妻聚少離多,但也算分工完美,合作無間。心都碎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手機上赫然發現二姊貼出一張與男人的合照。她二姊因家暴而曾到她家避難,前一陣子才離婚成功。竟然這麼快就交到男友?但,等她定睛一看,那男人竟然是她的丈夫。

她在醫院照顧癌末的婆婆,他卻與她的二姊親密出遊,還摟肩合照。她無法置信,希望這只是個誤會。但,仔細翻查臉書之後,她才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已經被二姊刪去好友,且被封鎖。這一次,她能看到照片,完全是因為兩人的共通朋友在不知情下按了讚,她才能看到這動態。她氣急敗壞,回家後,找丈夫對質。丈夫先是矢口否認,看到照片後,才終於承認。在她追問很久之後,他才坦承已經上床過數次。

「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真的不解。「我就真的很寂寞啊!我是男人,總是有需要的。」「我是在照顧你的父母耶!」「那你是要怎麼樣?」丈夫自知理虧,惱羞成怒。她可以忍耐辛苦,無私奉獻,但不接受背叛、不忠誠的婚姻,於是下定決心說:「我要離婚。」「不可能。」丈夫悍然拒絕。此後,丈夫還吃定了她不敢鬧大,對她的情緒總是冷處理。反正,家裡的經濟都握在丈夫手上,她名下什麼都沒有。如果離開的話,她將一無所有,包括孩子。她只能整夜哭泣,連對女兒都不敢透露。畢竟丈夫的形象是那麼良好,沒有人會相信她的指控。

娘家一片沉默。她當然也去找了二姊理論。沒想到,對方比她還振振有詞,反罵她: 「你沒念什麼書,長得也不怎麼樣,憑什麼嫁得比我好?」「我們結婚的時候,他也是個窮小子啊!現在的規模是我們一起打拚出來的。我哪有嫁得比較好?」「反正,你現在就是配不上他了。他愛慕我已經很久了,終於等到我離婚。好歹姊妹一場,我就不跟你爭名分,要走,要留,你自便。」她呆若木雞,簡直不能相信這比電視劇還誇張的小三,竟然是自家姊妹。她只好回娘家哭訴,找自家人主持公道。

沒想到兄弟姊妹都一片沉默,連最有資格教訓二姊的爸、媽都噤聲不語。原來他們早已知情,卻都袖手旁觀、明哲保身,沒有一個人肯提醒她。想到他們吃著自己煮的飯菜,閒話的恐怕正是自己時,她就無以為繼地徹底崩潰了……

她以各種方式自殺,吞安眠藥、割腕、跳河……她試過各種自殺方式,當每次被救回時,她就更痛恨這個現實世界。背叛且毫無悔意的丈夫;遭遇人生困境,被她協助,卻趁機勾引她丈夫的親姊姊。不論是娘家父母,還是公婆,都是一副愛莫能助,不是勸她吞忍,就是對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之類的大道理。「原諒?『兩女共事一夫』嗎?」她嗤之以鼻。她寧可折磨死自己。不吃不睡,半夜在外遊蕩,不顧自身安危。而丈夫,繼續呼呼大睡,正常作息,連擔心到報警都沒有。甚至,丈夫繼續與她二姊藕斷絲連,暗通款曲。

當她的娘家也是共犯時,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初聽她的故事時,我感到毛骨悚然。這比任何的鬼故事還恐怖,但卻活生生在人世間上演。敵人的攻擊再兇猛,合情合理,也都是意料中事。最可怕的是「自己人」造反,直攻要害,讓人毫無招架的餘地。身體的傷,財物的損失,都算事小,但心理上的創傷,卻讓人永遠無法再信任。從此心靈漂泊無依,才最可怕。

※精神科醫師專業分析※為什麼她如此用心付出,卻反而遭遇到這種待遇?

她很善良,只是沒有提防到「人性」。首先,「平白無故獲得的,不會珍惜」。就像同樣的東西,是存錢好久才買下的,還是被人硬送的,這兩種,珍惜度絕對有差。在一般的家庭裡,通常是長輩、父母照顧身為晚輩的子女居多,至於平輩的手足之間,則較少為彼此付出。既然沒什麼付出過,兄弟姊妹在各自成家後,對於她殷勤邀約的心意,又能夠感受到幾分?恐怕,覺得自己肯配合出席,就很給面子了。畢竟這是她想要的,又不是他們想要的。其他的兄弟姊妹如果想要的話,他們早就輪流主辦了,怎麼會只有她自己一頭熱?既然如此,就算她出錢出力,做到油盡燈枯,又有誰會珍惜,甚至感謝呢?

女性別一昧犧牲自己!再者,「不要隨便犧牲自己。而如果對方沒要求的話,更不可能會感謝」。例如,她放棄升學去就業,或許父母會了解她的貼心,但姊姊恐怕只當她不長進,從而看不起她,所以連搶走她的丈夫,也毫無愧意。

在婚姻裡,也是一樣。她不但很認分地扮演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的角色,還將老闆光環、公司與房產的持分都讓給丈夫。丈夫會體念與感謝她嗎?當然不會。丈夫只是結個婚,平白就獲得她所有的付出。丈夫會忘記自己何德何能,只覺得理所當然。丈夫到後來更自我膨脹,他將成就全歸功於自己很厲害,妻子是靠他養,完全抹煞了她的功勞。以至於後來更患了「大頭病」,覺得自己英明神武,怎麼就配個糟糠妻──「偷吃」只是剛好,沒有休妻重娶,就自認很有情有義了。

關係的「平衡」,不能單靠良心,而是靠「實力」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尤其是女性朋友,恐怕已經頭頂冒煙。覺得這實在太離譜,丈夫也太混帳。但,現實世界就是這樣。大到國際局勢,下到公司治理,小到家庭、婚姻,任何關係的「平衡」,不能單靠良心,而是靠「實力」。人的良心動不動就被狗咬,有人甚至直接拿去餵狗吃了。冀望對方的良心發現,倒不如培養自己的實力,讓人不敢昧著良心欺負你。有實力,才能大聲說話。沒實力,只能被追著打。美國除了南北內戰,所有的戰爭都在別人的國土上打,就是因為國家有實力,誰敢問它的良心何在。就像家暴自古皆有,但可沒聽過女皇是被害人。除非,不想要項上人頭。

精神科醫師教你突圍!像她已經淪落到這種處境,還有得救嗎?當然有,只要還有一口氣在,通通有得救。人,其實就是一台複雜的機器,要運作良好,就得充分供電與適度休息。我建議她,其他的,先不管。只管先吃、先睡,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養好了身體,大腦才能正常運作,正確思考下一步。表面上,她失去了婚姻,連娘家都瓦解了,但她並非一無所有。她還有兩個女兒,以及還有她自己。她的前半生因為策略錯誤,對夫家與娘家的投資,一敗塗地,但這並不該死,所以我勸她別再自殺了。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有買錯股票的時候,何況是我們這種升斗小民。只要認賠,停損就好。

娘家的活動,別全攬在自己身上!我建議她,往後,只要娘家有重要的活動,就必須兄弟姊妹輪流主辦,別全攬在自己身上。就像大家需要輪流穿同一雙鞋,才能體會彼此的處境,進而珍惜,而不會隨便糟蹋對方的心意。如果兄弟姊妹沒有意思主辦,那就停止吧!「即使是一家人,也只是有緣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有相處的機會,但不代表想法一致,觀念相同。」手足間不投緣的多的是,這並沒有對、錯可言。就像自家的姊妹愛逛街,但我們卻偏愛宅在家裡,這沒有人有錯。一個人的珍寶,卻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所以,遇到別人不捧場,也別太挫敗。覺得「明明是好事卻不做,這樣不行……」其實,這是不是有可能只是自己太過獨斷,只以自己的價值來判斷呢?

丈夫呢?請冷處理!!最後,我提醒她,「有付出,就要讓對方理解」。這不是邀功,或是「情緒勒索」,而是要讓對方別當成理所當然。什麼都沒做,就被照顧與設想得好好的人,往往會變成廢物。不想養出媽寶,慣出妻寶,養出公主病女友,那麼,就別只會默默付出,而沒讓對方理解你的辛苦。此外,《聖經》提到「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意思是如果對方是不知珍惜的蠢豬,那麼,就別給人糟蹋自己的機會,請趕快收回心意吧!

CP值太低,就要斷然認賠,拒絕再付出。所以,她可以回去看娘家的父母,但兄弟姊妹就不用理會了。丈夫呢?那就完全冷處理,包括公司與家事,都不用幫他做了。如果要做,請丈夫給她公司股份、房屋持分、勞務費用等,請她千萬要拒絕當免費台傭。至於夫家呢?丈夫都這麼混帳了,那些毫無血緣,也沒生養過她的人,就完全不用理會。

放下「好女人」的迷思!!另外,我請她謹記:「凡事先投資自己,絕對值得」。試想,一張連你都不肯買的股票,還能期待別人追捧,股價飆升嗎?這一個建議不是要你自私,而是要你給自己應得的待遇。例如:該得的薪水、應有的機會、應享的名聲、休假、物質享受……尤其是女性朋友,常有「好女人」的迷思,誤以為自己只要夠好,對方就會主動奉上。請速速放棄這種妄想吧。人都是自私的,光顧自己都來不及了,哪有空去考慮別人。更何況,你只照顧別人,不肯照顧自己,不正默認自己毫不值得嗎?那麼,別人當然就順勢忽略你,自己全拿呀!

我對她說:「你做這些,都是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示範給你女兒們看。女性的人生價值,由女性自己重新定義。」如果,這時候她選擇自殺死了,那麼,她不就是在用行動告訴女兒,女人要是遇人不淑,婚姻受挫,就喪失活下去的資格?這難道是她願意展現的「身教」?如果不是,那麼,在她勇敢推翻過往的執念,活出全新的自我之際,就是給女兒最佳的人生大禮──沒有過不去的痛苦磨難,只要心念轉。 ▶▶ 閱讀更多 賴奕菁《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

 
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
文、圖節錄自鏡文學
圖/鏡文學提供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都在這名女醫師的診間裡,找到一線出路。

內容簡介:

一間大型醫院裡的婦產科,一位不服輸的女醫師,在她的診間和病房裡,有各式各樣的女人及女孩到來。她們是來看病,還是看心?女醫師除了開藥開刀,能不能為她們的人生開一條路?這位始終掛心病人的女醫師,更身體力行在醫療界中努力為女性擴張立足點,證明女人絕對不是「第二性」!

誰說結婚就是「修成正果」?誰說生子就是「完整生命」?在偏見和陳舊觀念的框限之下,女人從未真正擁有自己的身體。本書借女人及女孩們不曾說出口的故事,進行深刻思索及犀利論述,為所有女性提供鬆綁自我的可能。

作者介紹:林靜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一隻傲嬌長毛臘腸的媽,眼睛已經老花的年紀。沒立過什麼不得了的人生目標,結果做了些沒有想過的事: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公務機關和地方政府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幾個專業團體的理監事,得了疾管署的金馨獎,喝了幾個月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吃了不少北印度的風沙。

搶先試閱:〈粉紅色羽毛內衣〉

「Intern,這個全套血,然後點滴要上什麼?」護理師一邊準備幫病人抽血,一邊眼神示意我開輸液。「好,全套血,上一瓶生理食鹽水。」什麼是全套血、半套血、常用點滴有哪些、常用止痛藥有哪些,學長都已經記在桌墊下的小祕笈卡片上,好讓即使是才到醫院上班沒幾個月的超級菜鳥,也不被病人看出有多菜。我接到護理師的暗示,很熟練似地一邊寫醫囑單一邊回答,腦袋裡快速複習關於腹痛的鑑別診斷要做哪些檢查和排除診斷。

早上九點到十點半是急診的第一波高峰期,許多是上班途中出車禍或學校體育課跌倒一類的小傷。大概輪值一週,就能熟稔地進行基本傷口照護。白天通常內科急診較少,到接近晚上十點,肚子痛的就多了;過了半夜一、二點,開始有很多「特別」的病人。

當時的台中,剛好酒店文化盛行,一到晚上十點多,一般的店家熄燈,某條路上的霓虹反而亮起來。大樓門口總有西裝筆挺的「少爺」,或者穿著亮片小禮服和超高高跟鞋的「公主」,正在開啟另一種「生意」。因此到了半夜,來急診室的,要不是喝多了身體不適的,就是喝茫了被酒杯砸傷的,或是跌倒被碎玻璃劃傷的男人。他們渾身酒氣,吵吵鬧鬧,要打麻藥縫合傷口還要找警衛先生幫忙壓制。而女實習醫師這種時候不能示弱,不然整個急診室會大亂。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有許多在十一點左右因為「睡前覺得很不舒服,沒有掛急診不放心」的內科急診病人,急診室觀察床躺了八成滿。一個年輕女孩,被一個西裝筆挺的男人扶著進來。女孩穿著誇張浮華滾毛海的白色大衣,很仔細的妝容,睫毛膏刷得長長睫毛(那年代還沒流行假睫毛)、粉紅色的眼影、閃著光澤的紅唇,身上散發濃艷的香水味,穿著極高的高跟靴,綁線一路捆到近膝蓋處。她皺著眉,臉色慘白。這個男人年紀也不大,看來大約二十出頭。在大半夜穿著黑西裝和白襯衫?什麼行業啊?

「她肚子痛,幫她打一針就好。」男人說話了,不太耐煩的語氣。看來這女生不是他女友。「我都還沒檢查,什麼叫做幫她打一針。」我最討厭這種進醫院像在買飲料點餐的。護理師讓男人去掛號,男人嘟嘟囔囔地抱怨麻煩,轉頭過來問病人,「你叫什麼名字?」半夜三更陪著來掛急診,卻連名字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組合?最後護理師拿初診單給病人自己填。她一手壓著上腹部,看起來很痛苦的樣子,一邊蹙著眉一個字一個字填,很像開學時在課本上寫名字的國一學生。寫到住址和電話那一欄,她就停住了,「這個一定要寫嗎?」「那是假如有什麼問題,要聯絡你家人用的啊。」雖然她能神智清楚地進急診,看起來暫時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這是例行文件,護理師仍照標準程序跟她解釋。這一解釋,她更不知道怎麼寫了,「啊,我家人喔...不要啦。」看她開頭寫了雲林縣,後面就不再寫下去了。「趕快針打一打,回去上班啦!」那男人吼她,也順便是吼給我們聽的。懂了,男人是酒店的「少爺」幹部,女生是酒店的「小姐」。

「來,你往裡面那張床躺上去,我檢查一下。」我不理那個男人,找了一張空的診療床,要女孩過去。她踩著超過十公分高的高跟靴,隨時要跌倒似的,走到急診室並排觀察床那側,剩下的唯一一張空床,鞋也沒脫(我看那鞋也難脫,算了),弓著身體慢慢躺上去。看得出來她真的肚子很痛。「我來檢查你的肚子喔。你外套拉開一下。」天氣真的滿冷的,急診室又在大門邊,冷風陣陣灌進來。她乖乖拉開白色毛料大衣,裡面竟然只有粉紅色羽毛內衣褲!我嚇得趕忙幫她把床邊的隔簾拉起來。急診室隔壁床都躺著人,但她好像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自在。不知是痛到沒辦法考慮別的,還是習慣了在陌生人面前裸露身體,或者說什麼就做什麼不敢不配合。我幫她把隔簾拉得更密,放低音量問她基本病史、月經日期等等,「晚上吃了什麼?」我猜這是重點。

「嗯,喝酒。」她的聲音沙啞,帶著台語腔調。這種沙啞的聲音,通常是因為反覆喝酒和嘔吐,聲帶受傷導致。「空腹就喝酒喔?」我不太意外。「嗯。」她點點頭,「我肚子好痛。」上腹部的局部按壓痛,但沒有反彈痛,排除腹膜炎;沒有腹脹,腸胃蠕動稍快。典型的飲食不正常加上飲酒,胃炎合併胃痙攣。「醫師,讓我在急診室休息一下好不好?我等一下回去他們又會叫我喝酒。」她拉著我的手。

「你來台中工作多久了?」我問。「半年多。」她是個老實的鄉下女孩,「我好想回家喔。」「你做這樣的工作,很傷身體啦。」除了這個,我還能說什麼呢?她會來到這個城市,做這個工作,也許多少是自己的選擇,但是,一旦踏入了,容易一直沉下去啊。她才二十一歲,看來頂多高中畢業就沒再念書,到台中這種大城市來闖蕩,尋找鄉下家鄉所沒有的繁華與機會。這個城市很多機會沒錯,但許多機會都是身體和血淚換來的。尤其那種最低廉的機會,就是女性的青春肉體。

「來,這床打一支buscopan,抽CBC/DC加electrolyte,上一瓶Normal saline(生理食鹽水)。」我把簾子拉開一個小縫隙走出來,留她在裡面,至少讓隔簾給她一點點的保護。就算只是心理上的也好。黑西裝的年輕男人在急診室外面抽菸。「她胃痙攣,我給她打個藥,留下來觀察幾小時。」我沒打算讓他討價還價,我說了算。

那男人悻悻然地離開。大概是去回報這「小姐」今天晚上沒辦法繼續上班了。我其實擔心她會被處罰扣薪,不過,她現在需要的,只是幾個小時被好好對待。反正,她會被扣薪水的理由,一定還有許多比「被送急診」更不合理的,不差這一項。甚至,我和她都知道,她下次肚子痛被送急診的機會一定會降低,她很可能一邊肚子痛還要一邊喝酒,只因為這次「送急診之後就被她躲掉」。不過,人如果每次都能做理性的判斷與決策,她也不可能落到像今天這樣在大衣中只穿著內衣褲,因為喝酒喝到胃痛來急診的局面。止痙攣藥的效果滿快,大約二十分鐘之後她的疼痛已明顯減緩。抽血報告四十分鐘後回來,畢竟是年輕人,即使明顯是日夜顛倒的喝酒生活,基本的指數都還在正常範圍。「比較不痛了喔?好,躺著休息一下,點滴滴完再回去。」我摸摸她的頭,低聲跟她說。

我大她不到五歲,相較之下,她卻像個小孩子。我把點滴的速度調到最慢,這樣她可以睡久一點。「好。」她閉上眼。白色毛大衣為了方便打點滴,脫了一半,露出左邊整條胳臂。護理師幫她帶了床棉被過來,蓋住她裸露的身體。後來每次晚上經過醫院附近,看到那一個又一個「五百暢飲」、「粉紅體驗」的霓虹招牌,我總想起那個白色毛大衣,超高跟靴,裡面只穿了粉紅色羽毛內衣褲,鄉下來的女孩。你後來,過得好嗎? ▶▶ 閱讀更多 林靜儀《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外面的世界/那有沒有一種愛情,無需費力就能廝守?
文、圖節錄自皇冠
圖/皇冠提供
如果有一種愛情,費盡努力還是溜走,那有沒有一種愛情,無需費力就能廝守?整座城市枯槁無愛,他們只能互相取暖。

內容簡介:

雅雅與阿昆,一對人人稱羨的室內設計師夫妻,強項為改造老屋。兩個人,一隻貓,住在頂樓加蓋的玻璃屋,這幅景象曾登上許多室內設計雜誌,但看著照片上這對夫妻的神情,你會發現,雅雅很從容靜定,阿昆則蠢蠢欲動。雅雅外派到上海,距離一拉開,蠢蠢欲動就變成了躍躍欲試。阿昆整天泡吧泡妹,只需要每晚十一點半在視訊鏡頭前和雅雅「報平安」,他們的婚姻就在這種恐怖平衡中維持了三年。再厲害的室內設計師,改造得了老屋,也改造不了關係。雅雅何嘗不知,種種跡象都顯示阿昆的出軌,但她苦守的是一個家該有的樣子和一對夫妻該有的形式。阿昆也並非真的想背叛,他貪的不是刺激,而是某種已然遺忘的青春。雅雅放阿昆飛向外面的世界,親手扼殺奄奄一息的婚姻。

她相信真正的愛情就像排隊,只要在動,就有希望;只要等得到,就不是苦。但要等多久,又能等多久呢?此刻她還不知道,自己也即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飛行。

作者介紹: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著有散文集《父後七日》、《此時此地》、《愛寫》,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遇見》,長篇小說《真的》、《外面的世界》。現為專職作家、編劇。

搶先試閱:〈回到「現在」。〉

阿昆和雅雅坐在戶政事務所的座位上,兩人面對著一個表情黯淡眼睛腫得如牛眼的,離婚證人。也許再倒退回幾天前,會比較不那麼唐突。故事開始的那個夜晚的兩個禮拜後,台北這頭解除封院了。阿昆的斷腿也癒合得差不多,小菲為他把屎把尿、餵水餵藥、沐浴更衣、排隊領餐盒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因為那兩個禮拜裡實在太親密,小菲直接稱阿昆為老公,阿昆則以四字回稱「小菲老婆」。因為他怕混淆。事實上,在醫院裡,阿昆偶爾會趁小菲晚上去洗澡或丟垃圾時,偷偷打電話給那位在上海的真正的老婆,雅雅,但不知該高興還是該擔憂,雅雅總是關機。

無論如何,如果雅雅出了什麼需要阿昆的事,例如跟他一樣的斷腿入院,怎麼樣都會找得他的,他相信中華民國的警政與醫療系統。而且雅雅是會好好照顧自己的那種人,對,不要亂想。她只是忙著工作,可是她也不主動打電話,是還在生氣嗎?要不要打電話到上海的公司問同事。每次想到這兒,小菲就差不多捧著臉盆晃著長腿回來房間了。拉開阿昆的病人服前襟,幫他擦澡。嗯,沒事的。就讓我們各自放假吧。

只是,阿昆沒想到,這醫院假期結束,小非也就自自然然地,跟著他一起回家了。家裡一切未變,小菲好厲害,可以完全不碰到雅雅的東西,又把自己的東西全部搬進來,包括浴室梳妝台上那些瓶瓶罐罐都是。她連自己的浴帽吹風機室內拖鞋都帶來了,輕巧地與雅雅的擺在一塊,好像姊妹或室友一樣。這還不止。小菲陪同阿昆出院的第一天,就把這兒整個清理得乾乾淨淨,掃描一遍,確認「原住戶」(不太精確,又有那麼一點道理)並不開火,兩三下就搞定了全套下廚必需品,包括泰式蝦醬和香茅檸檬葉等香料。阿昆還有點行動不便,兩人要出門時,是小菲騎著二手破摩托車載他。他們一起上市場,小菲才來一兩天就可以與菜販熟絡交談。在魚攤前更是像大廚般地左挑右選,用手抓了魚進簍子,在旁邊水桶洗手,甩甩。把買好的菜與魚掛在機車前,跨上機車,要阿昆抱好她。

清蒸檸檬魚、蝦醬空心菜、月亮蝦餅、酸辣海鮮湯。泰式料理店的三菜一湯兩人餐就這麼出現在吧檯桌上。那隻被當作結婚禮物的幸福貓咪,也此生首次嚐到手剝鮮魚的滋味。阿昆只是呆呆看著小菲像變魔術一樣,變出一個她理想中的家。儘管她知道,自己隨時可能要收包袱走人。若有那麼一天,阿昆也許會要她:別走遠,七天後再回來。他覺得自己目前為止對雅雅最混蛋只能做到如此。

上海,同樣地,傳染病解除了。城市恢復生機,雅雅又穿上俐落套裝,來到她的高級辦公大樓,辦公室裡,客戶、設計師、工地工頭,熙來攘往。雅雅一如往常與客戶看攤在大桌的設計圖,專業耐心講解。從她個人辦公室的落地大窗,可以一眼望盡那個十字路口。她奔跑過馬路被腳踏車撞倒,而小高扶起她的那個案發地。一切,是從那個路口的中心,開始一點一點慢慢錯開的吧?雅雅的人生轉彎了。終於。

有台灣同事欣喜若狂說,可以回去了!趕快訂機票!彷彿這兩個禮拜阻隔的是1949年到1987年。「我想了很久,我想,既然可以兩個禮拜都不互相聯絡,那大概這段關係已經走完了吧。也許我們可以比較冷靜理性地接受。這次我回去,該辦的,就辦一辦吧。你不用來機場接我,我自己會回去。」雅雅利用工作空檔,寫了很長的簡訊給阿昆。阿昆雖然想辯駁,哪有不互相聯絡!我打給你你都關機!但只要雅雅一問,你在哪?跟誰在一起?你真的都沒亂來?阿昆就必須謊話連篇。他不想。他不知道怎麼回覆:你會回到家裡來嗎然後我們再一起去辦嗎?我們還有要像以前那樣恩愛兩天再去辦嗎?要不要講清楚一點?

我自己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你愛回來就回來但是你知不知道現在家裡有另外一個房客我要好好處置啊。我現在不是一個人了。阿昆此生首次有這種感覺。悲哀的是這人是認識不到三個禮拜的小菲,不是說好白頭偕老相識相戀結婚十二年的雅雅。搭機前一夜,雅雅在上海小區門口望著小高跟她走過的那條街道,雅雅望著前方小高的店,黑暗中深不見底。但她仍覺得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她想像貓咪趴在那古董店的大木桌上,陽光從天井灑下。因此,她還是開了電腦,連上了視訊。「抱咪咪給我看。」螢幕裡的雅雅對阿昆說。阿昆不知道小菲有練過隱身術還是怎樣,總之不見了,連呼吸腳步都聽不見。比那位之前流理台上道太多。

阿昆坐在房間電腦前,跟雅雅視訊中,兩人一片沈默,咪咪的叫聲讓一切顯得諷刺。雅雅仍對咪咪娃娃音地說了一串,我好想你有沒有想馬麻啊。馬麻要帶你來上海了哦。「好了。」雅雅說,「明天見。」雅雅關掉視訊,只剩阿昆沈重猶豫的臉。馬的你還是沒說你會不會先回來啊,搞什麼!這時小菲出現了,對著阿昆露出開心的笑容,阿昆勉強地笑了回應。「我很厲害吧。」小菲坐上阿昆大腿。「靠,你剛剛開了任意門回曼谷去了嗎?」阿昆親親小菲的嘴。小菲大方回應。「你明天下午可以出去一下嗎?」阿昆的唇舌,在小菲的唇舌之間說。小菲推開阿昆,收起了笑容,低頭像是調整情緒,隨即綻放一個大笑容。「是的!主人!」 ▶▶ 閱讀更多 劉梓潔《外面的世界》

 
用行銷改變世界/哪些品牌真有吸引力?它們做了什麼事?
文、圖節錄自大寫出版
圖/大寫出版提供
隱藏在具體行銷手法身後,無形又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法則!品牌小編如何發想出高效連結、眾人協作的高效創意?有關數位時代的品牌忠誠度──星巴克、樂高、荷蘭航空又是怎樣辦到史上最強的高效黏著?

內容簡介:

消費者從所有「發生過」的事去認識一個品牌,每一步「數位軌跡」都很重要;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行銷人如何用真心贏取消費者的信任,同時滿足網友挑戰的心理?讓品牌成為人們樂於互動的對象?這正是本書所聚焦關注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性評估。科技萬能?我們需要不斷追逐最新的媒介、社群,以及技術?如何將數位科技和人性行銷兩者做出緊密連結?快速判斷新興的科技工具能否幫品牌「解決問題」,達到賦予行銷活動「意義」?最終達到「什麼都沒說,反而說更多」的效果?針對以上三點,本書提出完整的解答與反思。

◤使用社群媒體,進行數位行銷時→→→除了引起廣大注意,更要進一步建立深度連結。打動人心才最要緊。在數位時代打動人心的感知能力:透過社群、自媒體、網友的交叉影響,當代行銷老早就與教科書中的傳統認知大不相同。身為行銷人的你/妳,該如何創造「不可思議的神事件」?

作者介紹:許子謙 ,《Motive商業洞察》暨桑河數位創辦人。常年擔任廣告獎評審,目前以顧問身分投資多家企業。;米卡 ,《Motive商業洞察》總編輯、《米卡的行銷放肆》部落格主。現為以「社群媒體、數位廣告、品牌行銷」為主題的講師與顧問。

搶先試閱:〈消費者,已經與你想的不同〉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14年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吧!為了幫助ALS漸凍症患者,從Facebook的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點名了微軟(Microsoft)的比爾• 蓋茲(Bill Gates),還有NBA騎士隊的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林書豪、女神卡卡(Lady Gaga)、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各方名人紛紛把一大桶冰水從頭上淋下後,選擇捐款(也許沒有),再指名三位朋友(或仇人?)接手參與的活動。而冰桶挑戰一個傳給三個的規則,透過社群的擴散效益使其威力放大不少。彭博新聞做了個簡單的計算,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遊戲規則,那麼在二十二天內,全世界參與這個活動的人數,將會超過目前全球的七十億人口數。

網友或是粉絲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起因,主要都來自於「認同」某一件事,有可能因為有趣、因為符合價值觀、因為喜歡你這個品牌……等而激發粉絲想要參與。這些粉絲透過社群、網路、實體,採用你貢獻一點,我奉獻一分的模式,將小人物的力量,匯集成一股難以忽視的巨大能量!

這也是數位時代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消費者行為特性之一。當「群眾協作」開始運作時,理念相同的粉絲們,只要透過簡單的手段(例如打打鍵盤)就能完成一人難以成就的大項目。讓我們不用花費大量的人力,也能發起撼動全球的活動。但同時,我們也見過太多網路活動,向網友募集影片、文字、照片等等,希望群眾協作的活動網站,卻沒辦法像冰桶挑戰一樣引起群眾效應。其關鍵點就在於消費者認為:這個品牌活動跟我有什麼關係!

品牌的因應對策: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產生互相依賴的關係;拋磚引玉,用精彩的示範,引發網友表現欲。;該怎麼幫品牌凝聚消費者的集體意識?我們可以從以下例子當中找到靈感。

對策一、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產生互相依賴的關係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因為Pinterest上的這張照片,看到的當下心想:「這誰啊,也太有才了吧,可以把星巴克(Starbucks)的紙杯畫得這麼好看!」我以為這只是某人在夏日午後的神來一筆,點進去後才發現,原來這是個競賽活動啊。不過,在經過一番挖寶之後,更讓我感興趣的, 不是這些有才的網友創作,而是星巴克操作這次活動的整個脈絡。

2014年4月,向來很會玩行銷的星巴克辦了一個「白紙杯競賽」(White Cup Contest),邀請熱愛塗鴉手繪的消費者,在星巴克的白紙杯上塗鴉,只要透過Twitter或是Instagram,上傳你手繪紙杯的照片,加上hashtag標籤#WhiteCupContest,便完成報名。最後選出一名優勝者,獨得獎金。我們一起來看看,星巴克是如何利用旗下各個官方社群媒體的特性,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溝通脈絡。

秘訣一、利用社群媒體不同的特性,整合活動最大綜效

在這次活動中,星巴克一共用上了:MyStarbucks Idea:公告活動辦法,收集意見。;Twitter:作為報名平臺,通報活動進度,擴散及吸納粉絲(報名時就強制要追蹤星巴克的Twitter)。;Instagram:作為報名平臺,方便手機上傳及擴散。;Pinterest:展現網友創作的內容,將值得推薦的作品彙整。;Facebook:炒熱活動氣氛,加速擴散。;官網:新聞發布,及整個活動資訊的中心,以上這些平臺彼此串連互通,可以單獨存在,合體後,威力強大,網友則依據自身的心情、時間、工具, 用他最熟悉的平臺,就行了。

這次的活動,其實有好幾個目的,除了讓網友發揮創意,幫品牌製作出內容之外,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星巴克的「可重複使用紙杯」,該品牌用了一個很高明的手法來包裝。

秘訣二、找到消費者為何會想要這樣做的洞察(insight)

在星巴克,通常外帶時都會用紙杯裝著咖啡(除非顧客願意自備隨行杯),雖然方便了顧客,卻也因此製造了大量的垃圾。在2013年的美國,則多了一種新選擇,推出了可多次重複使用的白紙杯,杯上除了大大的美人魚Logo之外,什麼都沒印,不過這個紙杯是需要另外花錢買的,一個一美元。為了鼓勵大家多多使用,當你用這個紙杯購買飲料時,星巴克會給你0.1美元的折價,等於用個十次也就回本了。

問題來了:如果有好幾個顧客同時間都用這個杯子來買飲料時,要怎麼分辨哪個是誰的?

Solution:鼓勵大家在杯子上塗鴉,創造只屬於你的紙杯。這也是這次活動很重要的出發點,同時推廣了新紙杯、強調了消費者可以讓紙杯有專屬感、辦了一場有趣的活動、還讓消費者順便幫品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內容,真是一兼好幾顧的賺到!

秘訣三、傾聽消費者的心聲,並且不吝把榮耀歸給他們

最妙的是,這整個事件的起始點,是從星巴克專門用來搜集意見的網站:My Starbucks Idea。這網站從2008年開始運作以來,持續不斷的收集、處理網友的意見,這份持之以恆的堅持,讓星巴克多了一份其他品牌難以取代的優勢:累積了將近十四萬則建議,只要有1%的意見是有意義的,就有一千四百個好意見跟未來可推動的專案,嚇人吧。

其實,在網友提議舉辦手繪競賽之前,早就有一些神人級的手繪創作在網路上瘋傳,其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來自韓國的Soo Min Kim,而我也相信星巴克絕對看過這些作品。所以,與其說活動的緣起來自網友在My Starbucks Idea的提議,倒不如說是「星巴克願意把idea的榮耀,歸給網友」來得更貼切。可別小看了這個動作,這也是讓網友願意自動免費送上idea給星巴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秘訣四、找一個合適平臺,展示這些作品,重點:要讓它長期存在,而不是活動結束就下架。

另一個值得一談的是Pinterest。星巴克彙整了三百多個比較有看頭的作品(報名的件數四千件),再加上Pinterest最出名的「瀑布流」網頁呈現方式,不得不說,如果以圖像呈現為主的主題,比起Facebook或是Twitter,Pinterest就是比較適合。作品一字排開的氣勢,不但畫面賞心悅目,也讓觀者更容易有「美」的感受。

原本,只是一個為期二十一天就該結束的網友競賽(2014/4/22∼2014/5/12),星巴克就是有本事善用了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讓各平臺各盡其責地扮演適當的角色,不只在Pinterest有專門的佈告看板,Facebook上也保留著white cup contest的相簿等,作為之後讓「網友在紙杯上塗鴉」變成不是一個單一的行銷活動,而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品牌文化」。

對於許多品牌來說,與其放任網友在網路四處各自表態、自由發揮,玩弄你的品牌,偶爾就會發生一些不可控制的公關危機,不如你創建一個平臺,訂定遊戲規則,邀請他們來這裡玩,不但參與的人可以得獎金或是因此而出名,更重要的,是品牌主還可以得到一堆網友創作的內容,賓主盡歡,多好! ▶▶ 閱讀更多 許子謙&米卡《用行銷改變世界:品牌力背後觸動人心的商業洞察》

 
誰統治世界?/主張民主人權政府為何勾結財團操控媒體扭曲真相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主張民主人權的政府為何霸凌他國,勾結財團操控媒體、扭曲真相?!「我是國家與民族的敵人。」──杭士基

內容簡介:

今年九十歲的杭士基,是猶太後裔、左派學者、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是國際重量級知識份子,也是全球票選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有人稱他是當代先知,是英雄、才子,也是叛徒、大說謊家;也有人讚譽他,是美國最偉大的異議份子、當代最重要的公共知識份子。他一生前四十年是全球頂尖語言學家,之後數十年則成為公共政策的領導人。杭士基一生處於衝突,永遠是反對派先鋒。他是基本教義派猶太人,卻堅定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建國;他是美國公民,卻時時指謫美國政府霸權;他是德高望重的公共知識份子,卻一輩子在批判知識份子為權力服務,而無益公平正義。他抨擊美國當權者與既得利益者不遺餘力,直言美國是超級流氓大國,2010年受中研院邀請來台演講時直言不諱:「美國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制約的台灣則是幫凶之一。」他因此被美國主流媒體排斥,讓美國政府頭疼,但受到眾多國家人民稱讚,說他是「美國人的三大良心」。

媒體之於民主社會,宛如棍子之於極權國家,稍不小心就成為權力者控制大眾心智的利器。當媒體一致的以「和諧」、「穩定社會」為空洞口號,而將這個社會真正該面對的問題拋諸腦後時,大眾很容易跟著失去深入思考議題的意願和能力,最後成為民主的旁觀者,淪陷於相信「明天會更好」的虛妄中,而將民主政治的權利拱手給那些權力的掌握者。

認為全球日益增長的政治亂象、媒體墮落,與美國蠻橫的介入息息相關,包括無人機暗殺行動、核戰危機、中東戰爭威脅。杭士基指出,美國的菁英份子越來越習慣待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無心透過民主制衡力量限制國家的權力,而一般普羅大眾,則是被媒體操控,變得弱智且冷漠,只懂得花費精力在消費,汲汲營營追求個人名利。

作者介紹:杭士基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語言學家、思想家,也是活躍的政治評論家。自一九五五年起,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與哲學系教授,現為該校榮譽教授。

搶先試閱:〈人類的主人〉

當我們提問「誰統治世界?」時,我們通常都採取標準的看法,認為世界事務的主角是國家,尤其是大國,而且我們考量他們的決定,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也沒什麼不對。不過,我們若是記住,這種抽象概念也可能會產生高度誤導作用,會更好。

國家當然有複雜的內部構造,而且政治領導人的選擇和決定深受內部權力集中的影響,同時一般民眾經常被邊緣化。即使在比較民主的社會都是如此,其他社會就更明顯。我們若是忽視亞當•斯密所謂的「人類的主人」,就無法很實際地理解是誰在統治世界:在他的時代,人類的主人是英國的商人和製造業者;在我們的時代則是跨國企業財團、巨型金融機構、零售業帝國等等。繼續循著亞當•斯密的理論,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人類的主人」所專注的「卑鄙的金科玉律」:「人人為己,不為別人」——這個理論被認為代表苦澀、不斷的階級戰爭,往往是片面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傷害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在當前的全球秩序下,主人的體制具有極大的力量,不僅在國際場域也在本身國內,它們依賴它來保護權力,並以種種不同方法來提供經濟支持。當我們談到人類主人角色時,我們會專注目前國家政策的優先項目,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這是投資者權利的協定,但是在宣傳和評論上打出「自由貿易協定」的旗號。它們由數百位公司法律師和遊說者擬訂重要的細節,祕密地談判。其用意在於讓它們以史達林主義風格的「快軌」程序通過,設法不讓討論,只准在是與否之間做選擇——其實就是逼著你選擇「是」。設計這套做法的人通常都能遂其心願,這一點也不足為奇。人們是不經心的,可能會帶來預期的後果。

第二個超級大國,過去一個世代的新自由主義計畫把權力和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同時又傷害運行中的民主,但是它們也引起反對,反對以拉丁美洲最明顯,不過也出現在全球權力的中心。歐盟是後二戰時期最蓬勃發展的地區之一,由於遇上不景氣、又執行撙節政策的強烈效應,走得搖搖幌幌——這個撙節政策即使國際貨幣基金的政治部門沒說話,經濟部門可是迭有抱怨。由於決策轉移到布魯塞爾的官僚,北方的銀行對它們的進行有相當影響,以致於民主受到損害。主流政黨快速失勢,左、右兩翼趁勢擴張。位於巴黎的研究機構「新歐洲」(Europa Nova)執行長把民眾的失望歸咎於「憤怒的無力感,因為決策的實際權力已經大部分由各國政治領袖(他們至少在原則上要受民主政治的規範)轉移到市場、歐盟的機構以及企業手中」,完全吻合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基於大體上相同的理由,非常類似的過程也在美國出現,這件事不僅對美國很重要,值得關切,更由於美國的實力,也關係到全世界。

反對新自由主義做法的聲浪上升,也突顯出標準信念另一個重要層面:它冷落了民眾,而民眾通常不能接受在自由民主理論之下派給他們作為「旁觀者」、而非「參與者」的角色。這種不服從的情緒一向是主宰階級相當重視的問題。

波克寫道,成功的叛變有一項共同特徵,一旦勝利之後民間的支持力量解散,領導人往往會鎮壓實際上以游擊戰術和恐怖手段贏得戰爭的這些「骯髒、討厭的人」,因為害怕他們可能會挑戰階級特權。自古以來,菁英蔑視「這種低下階級的人」有好幾種不同形式。近年來,這種蔑視的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自由主義的國際派面對1960年代全民運動危險的民主化效應,主張要消極與服從(「民主的緩和」)。

有時候國家會選擇遵循民意,卻引起權力中心的憤怒。有一個戲劇化的案例是2003年小布希政府要求土耳其參加攻打伊拉克。95%的土耳其人反對,而讓華府大吃一驚的是土耳其政府竟然遵從人民的觀點。土耳其如此脫離負責任的行為,遭到嚴厲譴責。被新聞界稱為「理想主義總司令」的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Paul Wolfwitz)責備土耳其軍方允許政府失職,要求他們道歉。可敬的評論沒有因為這些例證、以及其他無數例證證明我們對民主的渴望所挫折,繼續讚美小布希總統專心致力於「促進民主」,有時候則也批評他太天真,竟然認為外來力量可以把自身對民主的渴望強要別人也接受。

土耳其民眾並不孤單。全球反對美、英聯手入侵的聲音呈現一面倒之勢。根據國際民意調查,幾乎在任何國家支持華府戰爭計畫的人都很難達到10%。反對派激起全世界、甚至美國國內的抗議風潮,這恐怕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帝國的侵略還未正式發動之前就遭到強烈抗議。記者邰培德(Patrick Tyler)在《紐約時報》頭版報導:「世界上可能還存在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世界輿論。」美國國內空前無比展現反對侵略,始於數十年前的反對美國介入中南半島戰爭,即使為時已晚,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非同小可。到了1967年,反戰運動已經蔚為一股巨大力量,軍事史學家、越南問題專家佛爾提出警告:「越南作為一個文化及歷史實體……即將瀕臨滅亡……因為它的農村已經在最強大的軍事機器、針對這樣規模大小的地區展開的重大打擊下實際死亡了。」但是反戰運動的確成為不容忽視的勢力。美國的攻擊十分凌厲。受害人迄今尚未復原。但是越南的狀況,乃至後來全中南半島的狀況——「第二個超級大國」在越戰的相當末期才構成障礙——其慘烈是無可比擬的。

經常有人說民意雖然巨大反對攻打伊拉克,並沒有效果。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正確。我們要再說一遍,入侵伊拉克已經夠恐怖,後來的發展更是詭異。縱使如此,它也有可能變得更糟糕。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和小布希政府其他高級官員,根本沒辦法想像甘迺迪總統和詹森總統四十年前最初採取的措施竟然大部分沒遭到抗議。 ▶▶ 閱讀更多 杭士基《誰統治世界?主張民主人權的政府為何霸凌他國,勾結財團操控媒體、扭曲真相》

 
閱讀筆記
沒有答案,就是他的溫柔/此時此地
夏夏聯合報
《此時此地》書影。 圖/寶瓶文化提供
治療就是

放棄去硬闖

那些無法開啟的門

──〈病房〉

我跟阿布說,請寫一系列有關「ば」部的字吧。那時為了籌備《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詩集的計畫,寫信向阿布邀稿。同時作為精神科醫生與詩人的阿布欣然答應。往後的日子裡,每隔一段時間,信箱裡就會冒出阿布新寫的詩,不知不覺數量驚人。由於來稿順利,實在難以想像他當時正在醫院裡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我們都在各自的戰場裡奮鬥,只在偶爾的信件中,因為詩而有所交集。

那些他所挑選出來的字,不知為何,看來格外的孤伶伶,無助地被扔在這個世界上,讓人感到心疼。細讀詩句,彷彿看到兩個阿布:一個是作為醫生提出專業分析與判斷的阿布,一個是作為詩人為每一道傷疤賦予象徵,企圖使傷痛不再無意義的阿布。這些「帶病」的詩,如「癌」、「癱」、「癰」、「癲」被收錄在《沉舟記》,與數百首詩並列,就像從診間裡走出來的病患,戴上符合社會規範的面具,混入人群,唯有悉心洞察才能夠辨認出他們;收錄在阿布的詩集《此時此地》,仔細地歸納在同一輯裡,像被細心呵護的生命,突然間亦擁有了明澈且可被辨識的面孔。

這就是阿布。

後來讀阿布的散文〈當自己也走過這一段〉,才知道那段水深火熱的時期他正準備精神科專科考試。在龐大的壓力下,每日身心被逼至極限,只能勉力在理智的邊緣遊走。「但這樣的混亂無常,不正是人生的常態嗎?」他卻只在文末淡淡抒發,因為經歷這遭煎熬,在未來遇到走不下去的人,可以想起這段時光,而有耐心陪他們慢慢走。讀他的詩時,亦能感受到這份溫柔。

在詩集《此時此地》中,還分別有以動物、兵種為題的系列詩作。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卻好似阿布多年來在診間所接觸到的各色人物,帶著不同的故事來求診,「在眾鳥歸巢的時候/唯有我仍啣著自己/負傷的影子/翅膀歪斜/努力乘載半片天空/晚霞的重量」(〈海鷗〉)每一首詩,有如一則簡潔卻深刻的病歷表,直指紊亂的核心,將不甘就此熄滅的靈魂釋放出來。在字裡行間,阿布不急著給予解答,只是安靜地展示、描述。而這不就是我們所能給予受苦的靈魂,最大的安慰嗎?

因為比誰都深知生活是困獸之鬥,我們要對抗的不只是詆毀生命的疾病,還有無奈的日常,阿布筆下的兵沒有真正的戰爭與明確的敵人,所要面對的是等待「不存在的敵軍」(〈哨兵〉)、「瞭望未曾出現的船隻」(〈海軍〉)、「朝音訊全無的遠方/發送暗號」的通訊兵,以及「即使承諾已久的/和平的假日/已延宕多時/只能信任自己的腳步/比地圖更加真實/終將帶我走出戰場」(〈步兵〉)

然而最可貴的是,儘管明知沒有答案,阿布仍願意在詩中一再提問,並且持續相信繼續尋找不存在的答案,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 閱讀更多 阿布《此時此地》

 
鼓勵孩子和自己賽跑
面對逆境還能找到出口的孩子,在未來人生的路上才能夠真正令人放心。人生有很多樣子,和既定的路不同,不見得就不圓滿。鼓勵孩子當個和自己賽跑的人,不管自己怎麼被評比,都能自己超越自己。

幾米x上海南豐城「一家一城一世界」
以氣球、公主、王子、兔子等在城市日常生活不常遇見的童話元素做為基礎,貫穿南豐城豐尚街整條走廊。從這些豐富的色彩、指示牌上心情語錄與細緻的雕塑,來表現幾米作品中的童真、溫暖與哲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