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Career職場情報誌】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學習進修課程等內容,讓你提升職場競爭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27 第10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這裡沒有神/等級制度的暴力、利益至上的剝削、慘無人道的環境
驅魔師2/《大法師》導演實拍作者驅魔現場,震驚威尼斯影展
考工記/上海老城舊宅,市井歷史的頹然美學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洞悉網路如何操弄人類本能欲望而壯大!
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民主體制將成為人類的最終選擇?
閱讀筆記 囚徒劇團/普通的魔術師

新書鮮讀
這裡沒有神/等級制度的暴力、利益至上的剝削、慘無人道的環境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台灣遠洋事業的蓬勃發展下,隱藏著一個令人不忍卒睹的世界!等級制度的暴力、利益至上的剝削、慘無人道的環境……

內容簡介:

在動輒數月不回港的遠洋漁船上,底層漁工們彷彿與世隔絕般,也沒有足夠的保障,只能任由大海宰制他們的生活。各國的外籍漁工,擠在陰暗狹小的船艙裡「以海維生」,除了面對高風險的海上環境,人口販運、強迫勞動的事件也不曾少過。

在這裡,尊嚴永遠比不上階級。漁工們生時力求溫飽,死時卻只能在冷凍艙伴著魚屍返航。漁工們雖然是高勞力藍領階級,於李阿明眼中卻全都是「製造歡樂的英雄」,他們和常人一樣有苦有樂,懂得玩懂得享受。對李阿明而言,按快門並非為了描繪漁工血淚,只是誠實地捕捉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客觀呈現漁工們生活的模樣。因為受到朋友所激:「拍什麼漁工?有種,上來和漁工一起睡!」,讓李阿明在漁港一拍就拍了將近四年,他24小時與漁港人菸酒交陪,一有機會就避開船公司和外籍漁工近身接觸、彼此廝混,李阿明不僅視自己為漁工們的其中一分子,更發自肺腑地感到「自在」,也可能因此比都會人少一些獵奇心態,多一些同理。

橫跨四年時間,精選收錄近140張漁工現場寫真。大海是一個不被神眷顧的地方,卻有一群人在那裡自在地行走。一物一世界,一命一天堂。能待陸上,誰願漂泊海上?

作者介紹:李阿明 ,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技術組,擔任過自由時報、聯合晚報、時報周刊攝影記者,以及時周多媒體數位影像組組長、資訊室副主任、中時網路影像副總監等。是一名資深攝影記者,退休後跑到高雄當遠洋漁船的顧船工,自稱職業攝影黑手。四年來每天二十四小時和來自各國的漁工混在一起,親身體會一般人無緣接觸的生活,用鏡頭捕捉他們在海上拚搏的人生。以最長時間的相處,拍攝出漁工們最真實的樣貌。

搶先試閱:〈漁工不如魚?!〉

流傳已久的船上笑話:漁工和大目鮪魚落海,記得先救魚!船外解讀:漠視人命!船幹說法:人會游回來,魚會逃走。雖是笑話,按意識形態拼湊囉!無關對錯,就只是各言其表?

基於諸多考量,船上漁工不會只用同一國人。首先,當然是為了安全,其次是避免聯合起來罷工。孤懸海上的船隻,形同監獄,毋須高牆,不用警衛,就是一座階級明確的城堡,除非靠岸,任誰也無法進出。船長、大俥、大副等掌權者,大都是臺灣人且少數,金字塔型結構是船上的生態。臺灣幹部的領導統御技巧,關乎全船作業安全與漁獲成績,更重要的還是自身安全。

雖然掌權者與勞動者所得有差,但共同的目標都是奮力拚搏,就為了過上好日子。海上喋血、外籍漁工叛變、同儕互毆致死,雖不多,但時有所聞。現代化遠洋船舶,除依賴重機械,也需大量勞動力,船上在漁場作業時必須動作迅速且繁忙,意外在所難免,除了少數急救藥物,完全缺乏醫療能力,小病痛都能釀成死亡。,凍魚的冷凍艙,正常情況下凍魚體,偶爾也凍人體,返港時供檢警勘驗。

臺灣人幹部是臺灣船公司重要的生財來源,出航前通常可以先領個數十萬安家費,萬一海上有個差錯,當然也是不惜成本極力救援。曾經有個有高血壓家族史的船長,在海上作業時血壓飆升,立刻衛星電話求援,船公司迅速調派直升機送新船長到現場交接,高血壓急性發作的船長搭機回臺。而同樣航行海上的外籍漁工,不要說生病了,就算他家裡發生事故,船公司也不會告知當事人。被壓榨的身體與受壓抑的精神,曾讓一名失戀船員海上航行時酒後縱火,結果全船陪葬,拖回港的漁船只剩空鐵殼。不同種族,不同階級,同人不同命,同工不同酬,是必然。離鄉又離岸的外籍漁工有個萬一時,也只能看天了。

〈滿載而歸?〉

漁港,充滿機會,也危機四伏。新船員,拚人生翻轉遠離故土。老船員,各種因素仍選擇海上生活,常年的離鄉背井,賠上的往往是婚姻和家庭。船隻航行海上,冀望滿載,滿載漁獲的同時,也滿載了種種可能風險。大至船隻,小至個人惡耗時有所聞。船沉了,天災人禍颱風失火碰撞;船員因家庭變故,海上縱火,全船陪葬,拖回來的只剩艘空鐵殼;械鬥、落海、生病;甚至船靠港,驚聞家庭變故,一時走不過去,車間自縊。人死了,冷凍艙魚屍伴著大體返航;燒成骨灰的,比活著時還舒適,搭著飛機回歸故里。 ▶▶ 閱讀更多 李阿明《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

 
驅魔師2/《大法師》導演實拍作者驅魔現場,震驚威尼斯影展
文、圖節錄自啟示
圖/啟示提供
《大法師》導演實拍作者驅魔現場,震驚威尼斯影展!與魔鬼交手30年,進行過16萬次驅魔:我講的是未經刪減的真實故事!

內容簡介:

附魔或邪靈作祟會傳染嗎?自己做釋放的祈禱有效嗎?女性比較容易受到魔鬼騷擾?佩戴聖牌、聖像有保護作用嗎?被附身的人有什麼可疑的症狀?

根據統計,近年來各地的驅魔需求不斷暴增,義大利每年有50萬人被魔鬼騷擾,梵蒂岡開設的驅魔課程供不應求,這是否顯示魔鬼比過去更加活躍?舉世聞名的驅魔師阿摩特神父說:「以魔鬼侵擾事件的發生率來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所以我必須寫下這本書!」

本書不是出於推測和刻板的理論,而是阿摩特神父的親身經歷,以及其他驅魔師的經驗與建議,將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呈現在讀者眼前。阿摩特神父在這本書中解答了許多疑問,包括:如何辨認魔鬼的存在、魔鬼出現的原因及後果、驅魔和釋放祈禱的效果有何不同,以及受到魔鬼感染的物品或房屋該如何處理等等。除了實際的驅魔知識與技巧外,更展現了以聖經為基礎的驅魔觀。書中對於各種超自然現象,提出了從未曝光過的解答、觀察、可能的解決方法,帶領讀者從辨認魔鬼作祟開始,實際瞭解驅魔的完整過程,是進一步瞭解附魔與驅魔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介紹:加俾額爾.阿摩特 ,他擔任驅魔師將近30年,進行過16萬次以上的驅魔儀式,是羅馬教廷的首席驅魔師,找他求助的人不只來自義大利,還包括英、法、德……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在1990年,他創立了國際驅魔師協會並獲得梵蒂岡的正式認可,由他擔任主席直到2000年退休,在他過世前,都是該協會的終身名譽主席。他是聖保祿修會的會士,著有多本關於驅魔的書,也在許多神學及靈修期刊上發表他的經驗。2016年,他因肺部感染過世,享年91歲。

搶先試閱:〈魔鬼感染的原因〉

早期基督徒不但為個人驅魔,也常為房屋、物品和動物驅魔。在教會還沒有對這些不同現象制定個別的名稱之前,我們將所有地方、物品、動物(除了人以外)受到魔鬼惡行影響的情形,都稱為「魔鬼感染」。這絕不是一個新的範疇,因為文獻顯示,自古以來各民族對這些狀況都有所認知並加以處理。造成魔鬼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這個房子曾用於舉行召魂或巫術的聚會,或者被用來作為撒旦教的基地。這類魔鬼感染最難解除。●有人在屋內被殺或自殺身亡。大量地為死者的靈魂代禱是最好的補救方法。●這間房子曾被用來作為賣淫或同性戀聚會的場所,或曾是褻瀆者、共濟會、罪犯、幫派頭子、毒販等等的住所。所有這些情況都需要非常多的補贖祈禱。●房子曾被人下咒。我們需要全面地查明其原因、方法和符咒,因為如果被詛咒的物品在該場所內,那麼必須找出這個物品並將其燒毀。只要這個被詛咒的物品仍在屋內,不論多少祈禱都不會有什麼成果。在調查過程中,居住在這被下咒房屋內的人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能夠告訴我們問題是從何時開始發生、是否有人給他們某件傢俱、他們是否懷疑任何人有意詛咒他們……等等。

受魔鬼感染的物體,對於受到感染的物體,我們更要格外地注意,避免無謂的恐懼、毫無根據的猜疑,以及杯弓蛇影。在與巫士或迷信的人接觸之前,我們必須當心江湖術士。實際上,物體被感染的唯一原因就是符咒。理論上,每一個物體都可以被巫醫或是任何與撒旦有關係的人以撒旦教儀式來詛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件是非常罕見的;因此,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查考,才可斷言某件物體被魔鬼感染。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智慧之舉,是要先抱著懷疑的態度去查究。

我們如何知道某件物體可能受到魔鬼的感染?有時可以由其來源,或是物體所造成的影響來判斷,或是詢問有神恩或超感的人。物體的來源通常是重要的指標:如果巫士給我們一些東西,那麼它可能已經被感染了。護身符是典型的例子,這些東西通常非常昂貴,如果不是詐騙,就是曾被非常有害的負面力量汙染過。當我說某個物體被感染時,我並不是說魔鬼就在它裡面! 我只是說它曾經出現在一個邪惡的儀式中,一般是為了傷害一個特定的人,並為了實現一個特定的目標,因而有意使這物體具有特別的傷害性。物體所造成的影響是對我們的第二個警訊。例如,有人躺在自己的床上時,就會無法入睡或感到嚴重的頭痛以及其他痛苦,但如果他睡在不同的床上,這些現象就都不會發生。這時候,我們應當質疑是否床墊或枕頭有問題。假設換了枕頭後,所有不適就都停止,但再使用舊枕頭時,症狀又都恢復,那麼我們可以猜想枕頭被詛咒過。此時,如果我們打開枕頭,可能會找到我在前一本書中所描述的某個或多個奇怪的物體。為了消除詛咒,要用聖水灑在枕頭上,並將它燒毀。

但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我曾建議過的所有預防措施:在空曠的地方焚燒,同時要祈禱,並將灰燼灑到流動的水中,譬如河流,大海或下水道;我們也可以把它倒在垃圾桶裡,如果我們確定它會被焚燒。如果只是輕微的詛咒,用聖水灑在物體上就足夠了,不需要破壞物體。有的人可能遇到一些狀況,沒有任何理由懷疑他是被人陷害,但一個有神恩或超感的人警告他有某些被詛咒的物品存在。這時,我們的常識再次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避免對物體有無謂的恐懼或毫無根據的猜疑,尤其是當這些警告是來自江湖術士時(或是巫士、使用塔羅牌的人、吉普賽人……等等)。

受到魔鬼感染的動物,動物也可能被魔鬼感染,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福音告訴我們,有一個軍旅的惡魔被驅逐出革辣撒(格拉森)的附魔人之後,耶穌允許他們進入兩群豬內。後來這些發瘋的動物衝入湖中淹死了。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但是,如果我真的碰到了,我只會誦念釋放的祈禱文──這當然是可行的。反過來說,不幸的是,巫醫卻經常使用動物(特別是焚燒他們的內臟)來進行魔法儀式,或利用動物來傳遞詛咒。最常用於傳遞詛咒的的動物是蟾蜍或貓,尤其是後者。其他驅魔師和我自己的經驗,都可以證實這些說法。例如,我們感覺到房內有看不見的貓或其他不明動物的存在,然後就會找到他們在地板上的腳印或在床單上的爪痕。我知道這樣一件事。有一天,有個女孩打開車門坐進她之前曾仔細鎖上的車內,看到後座有一隻大黑貓。她立刻下車,讓這動物出來,但是牠好像就在空氣中消失了一樣。我可以舉出很多類似的例子。為了讓我最擔憂的讀者放心,我必須趕快補充說明,這些動物幽靈從來沒有攻擊或傷害過任何人。我們要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這些事件通常是發生在那些已經有魔鬼侵擾症狀的受害者身上。因此,這些似乎是魔鬼對他們持續侵擾的一種模式。只要多行一般獲得天主恩寵的方法,就足以結束此類魔鬼侵擾。

羅馬醫院的一名醫生,常以魔法騷擾一位與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修女護士。某天晚上,當她回到房門鎖著的房間時,發現一隻貓不知如何已經進入了室內。她想要把貓趕出門外,但是牠在屋內亂竄躲避她。百般無奈的修女只好把鑰匙砸向牠,貓終於帶著流血的傷口逃離了。第二天早上,她上班時遇到了醫生,他的鼻子及上唇都貼著膠布。她問說:「發生什麼事了,醫生?」他回答說:「是你用鑰匙把我打成這樣的。」

這個事件的證人記載得很完整,但我無法一一說明。我相信,這位醫生想要利用詛咒來窺視或驚嚇修女,但這一次—碰巧發生—詛咒反落到他自己身上。 ▶▶ 閱讀更多 加俾額爾.阿摩特《驅魔師2:從聖經到現代的驅魔實錄》

 
考工記/上海老城舊宅,市井歷史的頹然美學
文、圖節錄自麥田
圖/麥田提供
上海老城舊宅,市井歷史的頹然美學。王安憶最新重磅長篇小說,一部書寫人世深情致遠的大戲!

內容簡介: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了,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煉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考工記》以陳書玉為主軸,陳家「正宗清代古建築」大宅院為基底,輻射書寫動盪戰亂時期到新時代的二十一世紀,陳書玉與他的老宅、友人,一生的浮沉故事;王安憶以其不慍的筆,細膩描繪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傷與情,她的考工除了考究建築工法,也考古眾生的浮生記憶與情感。

大時代的洪波中,他們這一間老屋,好像《聖經》故事裡的方舟,既隨波逐流,又自給自足,等待彼岸臨近,終有臨近的時刻吧!

作者介紹:王安憶 ,文革時期曾至安徽插隊落戶。曾任演奏員、編輯,現專事寫作並在復旦大學任教。作品被翻譯成英、德、荷、法、捷、日、韓、希伯來文等多種文字,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的中國作家。

搶先試閱:〈回到南市的老宅〉

一九四四年秋末,陳書玉歷盡周折,回到南市的老宅。這一路,足有二月之久。自重慶起程,轉道貴陽,抵柳州,搭一架軍用機越湘江,乘船漂流而下,彎入浙贛地方,換無數貨客便車,最後落腳松江,口袋裡一個子不剩,只得步行,鞋底都要磨穿。但看見路面盤桓電車軌道,力氣就又上來。抬頭望,分明是上海的天空,鱗次櫛比的天際線,一層層圍攏。暮色裡,路燈竟然亮起來,一盞、兩盞、三盞……依然是夜的眼,他就要垂淚了。

二年前,隨朋友的弟弟、弟弟的女朋友、女朋友的哥哥、哥哥的同學——據說是韓復渠司令的侄系親屬,絡絡繹繹十二人,離開上海。去時不覺得路途艱難,每一程必有接應和護送。陳書玉沒出過遠門,中國地理也學得不精,並不知道哪裡是哪裡,只覺得很開眼。天地江河都是壯闊,漫野的青紗帳——他沒見過莊稼地,原來也是壯闊的。尤其入山西地界,車走在黃土溝裡,山崖上一道城牆,箭垛如同鋸齒,插入蒼穹,大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氣勢。吃苦是難免的,食宿簡陋倒不計較,他最懼的是臭蟲。夜裡一吹燈,就聽壁紙與篾席沙沙的山響。蝨子也是一懼,這兩項甚至超過日本人封鎖區的可怖。也因為日本人的事不歸他管,自有負責的人。這一路也有月餘,說是避亂,更像遊山水,從仲夏到秋初,正值西南宜人的季候。許多年過去,方才知道一行匿身特殊人物,或者說,是為這一位特殊人物,方才集起這一行同道,所以如此順遂。以致回程中,時不時想起那一句舊詞:別時容易見時難。而他萬萬想不到,就因為此一行,日後新政府納他入自己人,得以規避重重風險。

邁過電車路軌,路軌沉寂地躺在路面,眼前彷彿電車的影,那影裡明晃晃的窗格子,閃爍一下,又滅了。腳下的柏油地,漸漸換成卵石,硌著磨薄的膠鞋底,他穿一雙元寶口的膠鞋,在多雨的西南可是個寶,到上海卻變得奇怪了。就在這一刻,天陡地沉下來,路燈轉到背後很遠的地方,街邊的房屋十之七八坍塌,間或一二座立著,緊閉門窗,沒有動靜。有人在瓦礫堆裡翻扒,咻咻驅趕野貓。一隻肥碩的老鼠從腳下躥過去,他原地跳一跳,放了生。廢墟上亮起一星點火,湮染開一圈,火上的瓦罐吐吐地小沸,有食物的香甜瀰漫在空氣裡,他吸吸鼻子,辨出南瓜的氣味。映著幽微的光,面前呈現一片白,這一片白彷彿無限地擴大和升高,仰極頸項,方搆著頂上一線夜天,恍然悟到,原來是宅院的一壁防火牆,竟然還在——從前並不曾留意,此時看見,忽發覺它的肅穆的靜美。他不過走開二年半,卻像有一劫之長遠,萬事萬物都在轉移變化,偏偏它不移不變。

從防火牆下走,順時針方向到西門,抬手一推,推不動。門上掛了鎖,托在掌上,沉重得很,是原先的舊鎖,又是一個竟然,竟然完好如故。停一停,退後兩步,張開雙臂,一臂扶牆,一臂扶牆邊柳樹,再原地一躍,兩腳就分別撐在牆面與樹幹,離地三尺,蹭蹭數步,又上去三尺,就到地方了。稍歇一歇,站穩,扶樹的手,慢慢移動摸索。某年某月,雷電正中劈開,都當它要死,卻發出許多新枝,養了許多洋辣子,大人孩子都繞道走,樹身且又長合,留下一個木洞,容得下一巢鳥雀,日後作了他家兄弟的祕處。

一番摸索,脊背就迸出熱汗,腦穴處則通電般一涼,摸到什麼?鑰匙!鳥雀都換了族類,可鑰匙原封不動。拳起手,握緊了,腿腳卻軟下來,溜到地上,站不起身,就抱膝坐著。這把鑰匙是叔伯兄弟幾個為各自晚歸設的約定。家中規矩,晚十點即閉戶,關前後門,此西門平素不進出,常年掛一把鑄鐵大鎖,於是,偷出鐵鎖鑰匙,私配一件,藏在樹洞內。都會的大家,子弟們難免沾染浮華風氣,夜間的去處特別多,不是說,海上升明月嗎?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硝煙未散盡,「薔薇薔薇」 就處處開了。離開上海的前一晚,陳書玉還在西區舞場流連,準確說,出行的計畫,就是在舞場裡做成的。坐一時,喘息稍定,奮發精神,試圖站起,這才發現周身癱軟。發力幾回,立住腳,手索索地抖,鑰匙噠噠地碰擊鎖眼,就是對不準。天又墨黑,乞兒的篝火被阻在另一面,借也借不到。他懷疑是不是換過鎖或者鑰匙,正決不定,月亮跳出來,咔噠一聲,手底下一彈跳,就是它!推進門,抬頭望一眼,只見防火牆剪開夜幕,將天空分成梯形兩半,一黑一白,月亮懸掛在最高的梯階上,像一盞燈。

門裡面,月光好像一池清水,石板縫裡的雜草幾乎埋了地坪,蟋蟀瞿瞿地鳴叫,過廳兩側的太師椅間隔著几案,案上的瓶插枯瘦成金屬絲一般,腳底的青磚格外乾淨。他看見自己的影,橫斜上去,綴著落葉,很像鏤花的圖畫。走上迴廊,美人靠的闌干間隔裡伸出雜草,還有一株小樹,風吹來還是鳥銜來的種子,落地生根。迴廊仿宮制的歇山頂,三角形板壁上的紅綠粉彩隱約浮動。跨進月洞門,沿牆的花木倒伏了,卻有一株芭蕉火紅火紅地開花,映著一片白——防火牆的內壁。他佇立片刻,忽生一念,當初造宅子時候,周圍定是空曠無人跡,直面黃浦江,所以會有防禦的設置,就像歐洲貴族的城堡,那是什麼年代?他的歷史課和地理課一樣馬虎,也受實用觀的影響,目力之外,在他就是不存在。天井的地磚,覆了青苔,厚而且勻,起著絨頭,亮晶晶的。兩口大缸被浮萍封面,面上又蓋了落葉,青黃錯雜,倒像織錦。

他立在天井中央,看自己的影。這宅子走空有多時了,有在他之前走的,又有在他之後;有往南,有往西,還有往東——兩年中,他收到過父親一封信,途中不計經歷多少時間,多少不知名的地點,信中所寫都是遲到的消息。問他身在何處,境遇如何,妹妹們是否可去投奔。他沒有回覆,一來時過境遷,妹妹們早就去了該去的地方;二也是,他們本來就是疏離的家人,彼此間並不怎麼親密。自祖父與伯祖一輩向下,各有二房和三房男丁,就像大樹發杈,再發成七八家,將個宅子擠得滿騰騰。從他落地,放眼望去,都是人,耳朵裡則是齟齬。他們家的人元氣旺,秉性強,就沒聽說有早夭的,生一口,活一口。放養著,從中挑一個寵慣,滿足為人父母的天性,其餘也不為不平,因為是大多數。他雖是這房獨子,卻不是那個被選中的,選擇多是隨機,沒有什麼理由,這才能說走就走。

現在,一宅子的人都走淨了,留下無限的空廓。昆蟲啁啾,樹葉撲嗍嗍划拉,窗扉和門軸時而的支扭,野貓倏地躍下,腳爪柔軟著地,還有一種崩裂的銳叫,來自木頭的縮漲,由氣候的乾濕度引起……這是靜夜的聲音,老房子的低語。這幢木結構的宅院,追究起來,哪裡是個源頭!榫頭和榫眼,梁和椽,斗和拱,板壁和板壁,縫對縫,咬合了幾百年,還在繼續咬合。小孩子的夢魘裡,就像一具龐大的活物。諸暨籍的奶娘拍哄夜哭郎:再哭,山魈來吃你!這活物大約就叫山魈,誰見過它?奶娘夜裡說,早起忘,沒有人去向她詢問。天光大亮,院子裡四處起煙,各房的老媽子爭洗臉水;小孩子搶奪淘籮裡的茨飯團,咬著上學堂;車夫敲著門,先是無人應,然後一窩蜂上,都說自己要的洋行上班的車;電話鈴響著,不知道打給誰,所以都不接,打的人也耐心,一直等著,終於接起來,對面又掛上了;無線電裡,小熱昏唱新聞,操一口浦東本地話;自來水開足了,嘩嘩淌;好天氣,都要晒被褥棉花胎,女人們的戰爭就開始了。也不知道怎麼一來,戛然間,塵埃落定。

木的迸裂,從記憶的隧道清脆傳出來,即是熟悉,又陌生。他回家了,卻彷彿回到另一個家。挪步上台階,推門,門不動,曉得是從裡面插上。透過門窗雕飾的鏤空望進去,依然舊擺設。堂案上列了祖宗牌位,兩樽青花瓷瓶,案兩翼的太師椅,一對之間隔一具茶几。鏤刻的門窗投在石台階,花影幢幢。花影裡移過去,移過去,忽然不見了,原來進去夾牆裡。夾牆底處,一扇窄門,推開來,一團漆黑撲面。手在壁上摸索,觸到開關,扳下來,不亮,供電局早已斷電。眼睛倒有些習慣,於是漆黑裡浮起一層薄亮,顯出一道木樓梯,手腳並用爬上去,陡然豁朗。他到了樓上陽台,沿陽台走一圈。樓上的房間全下了百葉窗,依次推過去,有一扇活動,下力搖幾搖,插銷脫落下來。慢慢打開,手撐住窗台,一條腿先上去,另一條再上去,進去了。是祖父的屋子,一個統間,前面臥房,後面書房。他不記得什麼時候曾經來過,其實,連祖父的面容都是模糊的。

拉開百葉窗,透進光,已是中天的月亮,將窗櫺照得通明。撩起夏布蚊帳,坐進去,摸出口袋裡半張麵餅,乾嚥著。蚊帳裡有一股艾草的氣味,居然滲漏過戰時的歲月,存留下來。吃完餅,褪去膠鞋,合衣躺下。綠豆殼的枕頭芯子,沙啦啦地輕響。翻身側睡,手在枕後頭摸到一柄摺扇,展開,看不清字跡,但有墨的餘香,不由想,祖父在什麼地方,還有父親母親,又在哪裡?思緒變得輕而且薄,升上去,漂浮在帳頂底下,罩著他。更聲敲響,不知夢裡還是醒裡,過去還是將來,他鄉還是故鄉,再有,那打更的人,是原先的一個,或者另一個? ▶▶ 閱讀更多 王安憶《考工記》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洞悉網路如何操弄人類本能欲望而壯大!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
圖/天下雜誌提供
強者愈強的未來,誰又將是可能後來居上的第五匹黑馬?解析地表最強四巨頭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的兆演算法,你不可不知道的生存策略與關鍵能力

內容簡介:

四家市值將突破一兆美元的超級企業,已經改變創造價值的模式與競爭規則,四騎士的崛起已不新鮮,但它們操弄人性渴望的方式,你可能不知道,你我的未來,早在它們演算法盤算中!強者愈強的未來,誰又將是可能後來居上的第五匹黑馬?

全球76億人,平均上網六分鐘就有一分鐘花在FB,美國有一半消費者搜尋產品的第一站是上Amazon;Google每天回答35億個搜尋問題;使用Apple iOS的熱區圖,就是全球富人分佈圖。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早就與我們的日常和未來密不可分。我們無法複製四騎士今日的規模,但必須洞悉它們如何操弄人類本能欲望而壯大!

解析四騎士除了科技與資本之外,讓它們長期成長不墜的關鍵,是牢牢扣連著人類的本能欲望──對消費、信仰、性與愛的無盡渴望。Amazon滿足人類自古內建的採集者直覺,擁有的物質愈多,就愈安心;Google成為人類共享的外接大腦,掌控知識產業,是現代人有求必應的神;Apple從大腦起家,連結對性的渴望,成為品味與財力的終極性感指標;Facebook串連人心,利用對愛的渴望掌握史上最龐大的個人資料庫。四騎士各自緊抓人類最深層的需求,以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第一個兆元俱樂部。未來,頂級品價值破表,普通級暴跌沈淪,必須及早掌握四騎士改寫的創造價值新規則!

四騎士不只擁有你我的今天,更改變未來競爭的規則。競爭性強大的四騎士絕非天使,它們操弄政府與對手,取得優勢。蓋洛威分析四騎士稱霸的路徑與大力投資的方向,揭露未來十年的趨勢,企業與個人在未來強者愈強、贏家全拿的競爭中強化競爭力的方向。

作者介紹:史考特•蓋洛威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負責MBA二年級學生品牌策略與數位行銷課程。他也是連續創業家,先後成立過L2、「紅包」、「先知」等九間公司。2012年獲選商學院資訊網站Poets & Quants「全球50大最佳商學院教授」。他的每週YouTube影片「贏家與輸家」觀看次數達千萬次。本書是他第一本著作。

搶先試閱:〈Google無所不知、全知全能的現代之神〉

現代科學讓我們明白宇宙的寬廣,強調無限宇宙的宗教將帶來傳統信仰無法引發的無上敬畏。這樣的宗教遲早會問世。——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薩根先生所談的宗教已經出現,它的名字是Google。

在人類史上多數時期,絕大多數人都相信世上有更崇高的力量。自古以來,令人惶惶不安的氣候事件帶來天人感應說,人類感到是自己的行為讓老天爺降下那些現象。神的選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享有心靈上的撫慰。平日上教堂、清真寺、廟宇的人士,樂觀程度高,與人合作程度也高,而這兩項特質正好是人類邁向幸福的關鍵。相較於無神論者,擁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更能度過人生難關。

儘管如此,成熟經濟體的宗教正在死去。過去20年間,美國表示自己無宗教信仰的民眾增加2,500萬人。「使用網路」是最相關的不信教特質,占四分之一以上美國人遠離宗教的原因。資訊流通與教育普及使宗教蒙受打擊。研究所學歷者比中學畢業生更不可能信教。此外,高IQ者信仰上帝的比例較低,IQ達140以上者(超級聰明),僅有六分之一表示自己從宗教中獲得滿足。

德國哲學家尼采宣布上帝已死時,並非勝利的吶喊,而是哀嘆失去道德指引。全球快速發展時,身為人類的我們,是什麼把我們團結在一起?是什麼讓人類過更美好的生活?我們如何能學到更多,挖掘更多機會,解答令自己感到著迷與困惑的問題?「知道」令人安心。知識——自遠古時期,人類就對知識感到著迷。古希臘德爾菲神諭勸世人要「認識你自己」。在歐洲啟蒙運動時代,質疑神話不僅被容忍,還是高尚的思維,代表著自由、容忍與進步的基石。科學與哲學欣欣向榮,宗教信條被一句簡單口號挑戰:「勇於求知」。我們人類擁有強大求知欲望,想確定另一半依舊愛我們,想確認孩子平安無事。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生病就像天塌下來,沒有任何事比那更可怕。孩子起床時要是發燒或起蕁麻疹,做父母的人說什麼都想知道:「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全世界,我的孩子會沒事嗎?」此時大腦理性的那部分,大多有辦法靠事實讓爬蟲腦產生的恐懼鎮定下來。

Google無所不答。從前我們的異教徒祖先,帶著許多無解的疑惑在世上生活。上蒼聽你禱告,但不常給答案。神要是真的和你說話,這在心理評估來講是一大警訊,代表你可能有幻聽。多數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感到自己被看顧著,但(有時)依舊不曉得人生該何去何從。現代人則和老祖宗不一樣,我們有辦法依靠事實感到心安,我們所問的問題被迅速解答,而得以放下心。一氧化碳要如何偵測?有五種方法。Google甚至貼心提醒最重要的答案。萬一你已經六神無主,Google還用放大字體列出你該知道的事。求生存是人類的第一直覺。理論上,上帝會保佑大家,但只有符合公義與屏棄所有欲望的人士,才能得到神明庇佑。歷史上大量信徒求神問卜、齋戒沐浴,甚至鞭打自己,以求上蒼提供保護,指點迷津。「其他部族預備攻擊我們嗎?」佩爾佩利孔的古城祭司把酒倒在熱石上,請求神明指示:「誰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以前我們很難知道北韓核彈頭數量,如今在搜尋欄打幾個字就可以了。

祈禱,科學尋找過上帝,想知道是否有更高智慧的存在。過去一世紀,「尋找外星智慧計劃」等無數資金充裕的研究掃描宇宙,希望找到代表生物跡象的電磁波。天文學家薩根中肯地將這方面的努力比喻為祈禱:抬頭仰望天空,發送訊號,等待更高智慧生物回應。我們希望這個超級存有可以理解、處理與提供答案。

然而,對著Google祈禱會得到答案。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Google一視同仁把知識提供給每一個人。只要有智慧型手機(88%的消費者)或手邊能上網(40%),就什麼都能問。各位如果想一窺Google在當下這一秒被問到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可以上google.com/about,把頁面拉到下方的「世界正在搜尋什麼」。今日的人類不再每天凝視天空35億次,而是對著螢幕發問35億個問題,不怕問錯問題,發問前一無所知也沒關係,又不會被笑。「什麼是英國脫歐?」、「發燒到什麼程度要擔心?」或是單純因好奇而發問:「奧斯汀最好吃的墨西哥塔可餅」。此外,我們對著今日的上帝問出埋藏在心底最深處的問題:「為什麼他還沒打電話給我?」、「你怎麼知道何時該離婚?」接著答案就會神奇出現。在多數人眼中,Google的演算法是神蹟,可以召喚出各種有用資訊。這間總部位於山景城的搜尋公司救苦救難,回答困擾著我們的大大小小問題。Google的搜尋結果賜福給我們:「去吧,帶著你新獲得的知識,去過更美好的人生。」 ▶▶ 閱讀更多 史考特•蓋洛威《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解析地表最強四巨頭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的兆演算法, 你不可不知道的生存策略與關鍵能力》

 
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民主體制將成為人類的最終選擇?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公司
圖/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民主體制將成為人類的最終選擇?中美爭鋒、民粹危機、強人政治再現、科技隱憂……

內容簡介:

「全世界民主國家開始有這個趨勢,民主的政治系統沒辦法去做出重大決定,因為體制上的阻礙造成了行政阻礙,也引發了「強人政治」的需求,你需要一個強人來克服這些困難與阻礙……。」──法蘭西斯•福山談川普上任

1989年,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在知識界引起軒然大波,激起熱烈的辯論,而就在幾個月後,東歐共產國家分崩離析、蘇聯解體,正如同這篇文章所論:民主體制將成為人類的最終選擇。這個準確預言了未來發展的文章作者,就是法蘭西斯•福山。他對東西方政治制度的瞭解、對趨勢的掌握,讓他得以指出歷史的走向,也對政治局勢的發展知之甚詳。當民主體制受到民粹的挑戰時,如何在民主與民粹當中取得平衡,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

作者介紹:法蘭西斯・福山 ,日裔美籍政治學者,師承知名學者杭亭頓。曾任職於美國的智庫蘭德公司及數所學術機構,包括喬治梅森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等,目前在史丹佛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院:弗里曼•史巴克里國際問題研究所,擔任資深研究員。其早年發表的論文〈歷史的終結?〉在學界引起激烈討論,後來發展成重要著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並被翻譯超過數十種語言。

搶先試閱:〈全球化下的民粹勝利趨勢〉

我們剛才提到國際化有兩個不同的層面,除了政治層面以外還有經濟層面。我相信在任何基本的國際貿易課程當中都會提到這些經濟理論。換句話說,如果一些國際經濟的規則能夠降低關稅、促進貿易的話,理論上我們可以創造出均富的社會。譬如說在1970年代之後,也就是1970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的這段時間,我們知道國際的經濟規模整體成長了約四倍,不但創造了巨大財富,也嘉惠了許多的國家。不過,提到這樣的國際貿易理論,我們也不能忘記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並沒有辦法真正讓全民共享。就國家層面來說,國家是變富有了,但不是所有人民都能享受到好處。比如說,比較沒有技能的勞工,他們可能失去了工作機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也好、印度也好,它們其實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傳統的理論是說,全球化當中的贏家,他們必須要設法來補償全球化當中的輸家,要給這些人能夠接受技能訓練的機會與得到適當補償。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看到工作機會大量流失,在傳統的製造產業中,特別是在西方國家,這些工作機會大量地流失。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和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是積極提倡經濟全球化,在80年代美國有雷根總統,英國有首相柴契爾夫人,在他們積極提倡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貿易的障礙降低了。在很多西方國家,它們逐漸取消關稅了,原本的一些社會民主政黨就逐漸失去民眾的支持。問題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後果是社會極度的不平等,在美國的統計數據來講,最富有的前10%擁有80%的收入,最富有的1%,就他們的收入來講,等於是最貧窮25%的民眾收入的總和,因此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在過去兩個世代發展下來,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引起了對全球化的強烈反彈,特別是那些來自傳統藍領勞工階級的反彈。

全球化下的民粹勝利趨勢:川普上台

接下來我要談談美國政治的部分,因為美國可以說是這個系統主要倡議者之一,它的社會環境也受到這個自由化影響,而且是最為全面的。我們都知道美國去年非常有意思的一次選舉,讓川普當選了美國總統。事實上,川普在美國的普選票少了二百八十萬票。但是呢,希拉蕊輸掉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州,就是輸掉了賓州、密西根州與威斯康辛州,這些州都是北方的工業州,他們在過去幾次的選舉中都傾向於民主黨的候選人,一直可以回溯到1980年。希拉蕊覺得她一定可以贏得這幾個州,所以在競選期間像威斯康辛州她連一次都沒有去過。但你們可以看到,川普在這三個州的差距其實非常小,大概每個州只差五萬五千票左右。如果這些票從川普手上移給希拉蕊,今天總統就不會是川普了。她之所以失掉這幾個州,是因為剛剛前面提到的北方工業州,以往它們都是民主黨聯盟,但在這次選舉中轉向了共和黨,主要是因為失業的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你可以看到川普的勝選跟去工業化之間有很重要的關係。在競選期間,川普一直強調他對藍領選民的承諾,他會恢復製造業的經濟。當然,我本人並不相信他能做到,接下來很多選民可能會感到非常失望,他可能沒辦法把工作找回來,但強調這樣的承諾是他在選戰上的成功之處。

我想談一下川普勝選背後的這些社會背景因素,因為像一些美國人自己本身像我這種學歷比較好、有專業收入的人 他們可能不見得充分了解這個社會勞動階級中的不滿情緒。比如說,在這些區域我們看到毒品的蔓延,包括海洛因與鴉片的濫用。在2005年,大概有65萬美國人是因為藥物使用過量而致死。在過去十年,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是不升反降,但其他所有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都是增加,這些都跟毒品有關。很多住在小鎮、住在郊區的勞動階級失業、沒有工作,他們的家庭無以為繼,他們的小孩沒有獲得好的照料,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社會情境,導致社會對菁英階級的憎恨。比如說像我這樣的菁英階級,也就是透過全球化而受惠的這個階級受到了憎恨,這些勞動階級也可以說是川普最主要的支持者。

英國脫歐公投與俄國普丁的高支持率,另外一方面,當我們談到英國,去年夏天,我們看到英國通過脫歐,投票選擇離開歐盟的是住在郊區、學歷較低、年齡較高,也就是說,他們是沒有受到全球化利益、反而深受其害的選民,是主要支持脫歐的人。因此這些背後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也已經出現在全球其他區域。我們看到民粹主義者、國族主義者在其他的國家興起,在俄羅斯我們也開始看到這樣的現象。普丁在2000年成為總統後,當時他也強調民粹主義與國族主義,要讓俄羅斯再次興起。他的支持者組成結構跟英國脫歐、川普的支持者也很像。在那些高學歷的都會區,比如說莫斯科的年輕人來說,並不是普丁的主要支持者,反倒是郊區、小城市、學歷低的群眾是普丁的主要支持者,在這些人當中,普丁的支持率非常地高。

如果你到匈牙利的話,匈牙利也是最早脫離鐵幕的國家之一,但你現在可以看到歐爾班(現任匈牙利總理)領導的政黨展現出來的(右翼)樣貌。我們看到最新的狀況是它影響到在中歐的這個大學正常運作,是一所由索羅斯所成立的大學,歐爾班不希望在這個政權之下受到批評。當然,他在布達佩斯或在學歷較高的匈牙利人中的民意支持率不是那麼高。同樣的,他受到郊區、學歷較低的選民所支持。 ▶▶ 閱讀更多 法蘭西斯・福山《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

 
閱讀筆記
囚徒劇團/普通的魔術師
聯合報 沈眠
《囚徒劇團》書影。(圖/斑馬線文庫提供)
繼告別好詩的第一代(1000首詩,精選集錄為《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騙了50年》、《來電》三本詩集)後,許赫來到告別好詩2.0版,瘋狂地展開一萬首詩的旅程(每周40首詩,預計五年完成10000首),目前仍波瀾壯闊行進中。眼下出版的《囚徒劇團》,即為五年計畫的第一年,由1800首詩選出200首的成品。

這麼驚人的數量,殆無疑義是規模詩學的演繹。如果詩是檔案,是生活資料與記錄,就像每天手機拍下的照片,那麼所呈現的日常景觀,理當是《囚徒劇團》所展示的模樣,好像普通得微不足道,即時,片段。

許赫寫:「我們都是生活的囚徒/在世界巨大的牢裡/每一天都想要逃跑」(〈囚徒劇團:關於〉)、「他們講很多八卦跟垃圾話/彼此包紮傷口/他們很強悍的與生活對抗/一直到死都頑強無比」(〈囚徒劇團:雜貨店〉)、「我很忙/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目的的忙碌//也許只是因為/無法面對失敗的人生」(〈部分09〉)、「但是你的幸福/沒有跟上/在陣雨中千瘡百孔」(〈高速鐵路〉)……

囚禁與解放,是這本詩集的重點,從封面設計──許赫的人像畫,穿著監獄囚服像在拍犯人照,但翻過24首詩以後,就會看到另一個居家服的許赫,後方還有喝奶跟倒掛的小孩──即能扣合詩集名,以雙重性的具象化,詮釋著作為一個人跟作為一名詩人的複雜關係。詩人也是一種角色扮演,詩人身分底下必然有另一種真實人生。而哪一個才是第一人生,哪一個又排第二呢?

我以為,許赫詩歌有著真誠追問:詩歌到底是不是,能不能,就是生活的本身?

凝視與思維日常,觀察和記錄生活,也就形塑出許赫詩歌獨特的位置。他把自己當作普通人那樣寫,便寫出普遍性,寫出普通人的生存處境。大部分人寫詩是把自己當作詩人那樣寫,不管是意象技術高超,又或者是流行通俗如情歌,都夾帶某種必須成為詩、作為詩人的知覺。唯許赫反其道而行,他不要像是個詩人那樣寫詩──

所謂告別好詩就是告別詩、告別詩人,他想要抵抗菁英的詩歌標準,所以他寫:「垃圾一般的詩/就像是這樣的/一種逼迫朋友們面對/這世界的現實的/醜的存在物」(〈垃圾郵件〉)、「詩從來就不應該/被任何人的美學所綁架」(〈1587〉),甚至不惜自我剝削,走入透支肌肉執行殘酷重量鍛鍊大量寫詩的困境,如〈1510〉:「對於創作的追求/像是一場/無止盡的戰爭/直到永遠的倒下為止/這樣的痛苦/表達成一種自虐的/美感」。

他的普通詩帶有反抗的意志、抵擋的意圖,跟眼下趨合迎逢特定族群、療癒機能的流行詩大為不同。許赫的普通寫法,是不簡單也不簡化的,不像當前網紅詩人熱烈於自我情緒的平庸重複。

平庸是發現一種風格,一直濫用。而許赫是發明一種風格,名之為普通的風格,不停深化,探究更多面向和可能。是的,他是普通但不平庸。普通詩具有普遍性,是全景觀的照看,流行詩則是詩人放任自己深陷於並無持續演化的平庸狀態。

許赫儼然街頭上的魔術師,並不表演華麗劇場絕世魔術,他就在那裡以中年大叔或已瀕臨阿北的聲調,說著自身的游擊與失敗:「不知不覺太平盛世來了/跟自己無關的革命發生了/也結束了/新的統治階級來到邊境……這一切的失敗/只是證實了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而已」(〈跋──措手不及的太平盛世〉),節制清醒的憂傷,而那樣的真誠與美好。 ▶▶ 閱讀更多 許赫《囚徒劇團》

 
樂高車真能跑!模型車靠電池驅動
丹麥玩具集團「樂高」(Lego)與法國跑車大廠Bugatti合作,以100多萬個積木零件和2300個玩具馬達,完全未以膠水黏合,打造一比一且真的能開的樂高模型車。

揭開絕美奇岩秘境面紗
遠自兩千萬年前便逐漸形成的地質景觀,成就了阿拉寶灣的礁岩海景,透過預約制的導覽解說,可瞭解至今的歷史軌跡,也能於沿途一睹金剛岩、花豹岩、法老岩等守護岩的真面目。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