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18 第10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但願心如大海/人,那麼苦,為什麼要活著呢?
中國的印度戰爭/世界屋脊上的衝突,亞洲兩大區域強權的角力
修補生命的洞/成了母親眼中忠誠的孝子,付出的代價則是消滅「自我」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
媳婦的辭職信/為什麼該支持自己的丈夫,卻總是要我忍耐?
閱讀筆記 負子獸/當詩人充滿地氣

新書鮮讀
但願心如大海/人,那麼苦,為什麼要活著呢?
文、圖節錄自木馬文化
圖/木馬文化提供
「人,那麼苦,為什麼要活著呢?」那是四十歲以前,我最常有的困惑。人,獨生獨死,苦樂自當,只有心,是自己的解藥。——許悔之

內容簡介:

只要心如大海,所有的不如意皆如泡沫瞬間生滅。「人,那麼苦,為什麼要活著呢?」那是四十歲以前,我最常有的困惑。 這本書所述寫之內容大概不外於文學、藝術、創作、人生和美;但是最核心的情感和覺知,是距離覺悟還那麼遠的我,對佛法的努力學習。⋯⋯⋯感到痛苦憂煩悲愁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現在的痛苦憂煩悲愁,只是無盡大海中的一個泡沫而已。本書分四輯,輯一「祝福十六帖」收入十六封寫給母親、兒子、友人的信,也是寫給一切眾生的祝福;輯二「抄經日常」書寫近年對於學習佛法、抄經的深刻體悟;輯三「文字因緣」與輯四「墨色如海」寫下與書寫者、藝術家的動人情誼,從中看見文學藝術的豐富與美好。

作者介紹:許悔之 ,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總編輯。現為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著有童書;散文;詩集;2017月出版《我的強迫症》。2017年起,抄經及手墨作品,應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之邀,陸續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等聯展;2018年,台北「敦煌藝術中心」舉辦「你的靈魂是我累世的眼睛:書寫觀音書寫詩.許悔之手墨展」。

搶先試閱:〈原是一名抄經人〉

捨得,捨不得。沒有一步到位的智慧,都是在煩惱中、痛苦裡逐步學會的。

元月十一日,我的老狗尼歐捨報了,下午,我從五洲動物醫院開車把他接回家,停在地下二樓的停車場,抱著他要坐電梯的時候,他突然睜大了眼睛看我,劇烈喘了幾口氣,當我開了家門,把他放在狗窩中,幾秒鐘,他便斷了氣,他的眼睛瞬即黯淡,黑白分明的眼球彈指轉而為灰,我為他蓋上往生被,開始為他助念,直到八個小時後圓滿。一直想要為尼歐好好抄一次心經,但是因為他此生最後一段時日的重病,我必須常常抱他飲水、上廁所或就醫,又因為他的心臟脆弱,所以我用一種不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抱他,而導致右肩受傷,手力不濟,一直到一月三十一日凌晨,我取出旭原、惠美從京都為我帶回來的筆,開始為尼歐抄了一次心經。

其實兩年前的冬天,在春節過年之前,尼歐就曾經離死亡很近。那年尼歐在五洲動物醫院住院,我的大兒子去看望陪伴他時,為他念《紅樓夢》,我則多為他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六字大明咒,那時他的身體敗壞,也長了攝護腺腫瘤,各項生理指數都顯示他是一隻即將捨報的狗。那個冬天,我也曾為他抄心經。尼歐不是寵物,他是我的狗兒子、我的家人。2004年初,農曆春節有六天五夜的假期,在那之前,正是我生命最艱難困頓的黑暗期。春節假期,我一人在家索居,也決定好,過不了關時,自殺的方法。終究我佛慈悲,我終究靠著抄經,度過了那六天五夜。我用大張的紙,抄寫法華經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化城喻品,也為一位朋友抄寫注解了一部心經。那個酷寒無比的冬天,我記得是不下雨的乾冷,還有些微陽光,尼歐那時是不到一歲的小狗,純種好看好動的米格魯。有時抄經累了,我躺在地板上,他就過來舔我的臉,我就告訴他,我人生所有的恐懼、黑暗和不堪,他用慧黠的眼神表示傾聽和理解,他並不需要言語。有時尼歐跑近他的外出皮繩旁,叼著皮繩跑近我,希望我帶他去戶外散步。對於那時缺乏行動力的我而言,有萬般不願意。我曾經喃喃的向尼歐說過「我都決定要自殺了,你還要我帶你去散步!?」尼歐堅定的叼著皮繩,左右蹦跳,他那種全然純真的眼神讓我無法拒絕,所以,我滿他的願,就帶他外出散步、晃盪,有時一個小時,有時兩個小時,戶外的陽光照著我們,並不能驅趕我心的寒冷,但我們相互陪伴。我的心中也開始有光,慢慢的照破了黑暗。

有一天凌晨,抄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抄到手累了,暫停休息時,閉上雙眼,眼中心中可以感覺無量無邊的柔光紛紛,宛若細碎的鵝絨漂浮在空中,那一刻,我感覺到真正的平靜、自在、內外不分,好像我的心與這個世界不再衝突乖違了。兩年前的冬天,尼歐曾經離死亡很近,那讓我痛貫心肝!我常常掉淚痛哭,捨不得我的救命恩狗就要死去。一天晚上,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打電話給我,我向方丈和尚傾訴我的捨不得,方丈和尚慈悲,告訴我,那天晚上,他會為尼歐念佛。同一天晚上,張淑芬女士打電話給我,她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夫人、一位學佛並多行慈善的大姊。她先是對我當頭棒喝,喝罵我死生本有因緣,竟還哭哭啼啼,學佛都白學了。但她告訴我,今天晚上,她會為尼歐念一整卷《大孔雀明王經》。過了那一晚,尼歐不可思議的脫離險境,終在過年前出院回家。這兩年來,我總是在尼歐跑近我時,為他念六字大明咒,跟他說,希望他下一世,能得到人身,可以自己思惟佛法,儘早解脫。

其實,七八年來,我都這樣為尼歐念說六字大明咒了。他曾在一個異常艱難的冬天救我於死生懸崖之前,我理應回報他諸佛菩薩的智慧慈悲吧。尼歐是一隻狗,也是我的菩薩。那一個抄經的冬天假期,他慣常或坐或睡在我腳旁,不須言語的陪伴,其中並沒有密意,就是全然的信任陪伴,沒有語言的誤會,心與心可以直接會通。假若那個冬天沒有尼歐,一切因緣的流轉就會不一樣了。甚至尼歐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對我慈悲。他所患之疾,動物醫生告訴我,最後會舌爛吐血,家人不忍見尼歐如此,希望在最後時刻能夠安樂死,不要讓尼歐受苦。我沒有馬上答應,那跟我佛法的訓練不符,尼歐會昏昏沉沉進入中陰,於他後來之世,甚不妥當。但我的內心非常煎熬,也動過念頭,告訴自己,不得已的時候,就進行吧。有好幾天,我的內心痛苦萬分。尼歐捨報那天中午,我帶他去醫院皮下注射,他在診間,開始口中滴血,我也動了念頭,或將進行。下午我去接他,依每日之慣常載他回家,他終究決定了離魂在我的懷裡、死去在我們的家中。他成全了我,圓滿我之所願:希望他在斷氣之時,我在他的身邊,為他八小時專心助念。2004年初,尼歐陪我抄經那六天五夜過後,我就沒再想過自殺了,那個我從小就曾浮現多次的念頭。我也在那之後,變得比較認真學佛一些、專心抄經一些。

蔣老師急性心肌梗塞那幾天,我就每日為他抄一次普門品偈頌,珠兒汪浩搬家,我也抄普門品偈頌祝福;有時抄心經,有時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身邊長輩朋友,或有得之,那都是我的祝福。抄經念佛持咒,會「沒有苦厄」嗎?不會的,只是會讓我們「度一切苦厄」,是「度過」,而非「沒有」。2011年,我曾經為大兒子含光抄了一本普門品偈頌的冊頁,送給他做為祝福,那是他要進入青年前最藍色困惑的時候,有一天凌晨,我在回想自己和他的因緣,就慢慢抄了這本冊頁。他還如此年輕,我相信有一天,他會知道佛之深恩、菩薩慈力,也會學得「度一切苦厄」。抄經時的專注,可以忘記憂慮、恐懼、憤怒、不安,一筆一劃,因為專注,可收放心,可以降伏狂心。狂心稍歇,歇即菩薩。 「我為汝略說,聞名即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我還沒有學會「心念不空過」,但這些年來,我已經習得一些對外境如幻觀之的能力,也大多能很快轉念,煩惱罣礙少了許多許多。2015年秋天,王心心送了我幾把京扇子,我寫了一柄心經回贈,也抄了另一柄,準備送給母親,夏天的時候,她可以用來搧涼。如果有一刻,母親看到心經的句子,而少了煩惱、多了自在,那就太好了。如果沒有,那麼我的祝福,願是母親搧涼時,清涼的風。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我就是隨念隨緣隨喜的一名抄經人吧。在主持有鹿文化之外,在做為詩人之外,我和許許多多有情眾生有緣。一切法從緣而起,微塵或者世界,都是因緣和合的「一合相」吧;所以這一切因緣,也是幻化的「虛假而有」,這個世界,是一座「化城」。那麼,這名抄經人,因為抄經而借假修真,路曼曼其脩遠兮,無窮止的慧命裡,且與有緣眾生同行。我也和一隻狗,名叫尼歐,曾經同行。────────二○一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聯晚副刊》 ▶▶ 閱讀更多 許悔之《但願心如大海》

 
中國的印度戰爭/世界屋脊上的衝突,亞洲兩大區域強權的角力
文、圖節錄自馬可孛羅
圖/馬可孛羅提供
世界屋脊上的衝突,亞洲兩大區域強權的角力!1962年,中國與印度爆發邊境戰爭;2017年,中、印再度引發邊界對峙,緊張局勢看似一觸即發

內容簡介:

1950年代,中國與印度分別成為亞洲兩大獨立國家,兩國間就此開展了五十年亞洲大陸地緣強權的勢力競逐。中國對於印度東北各邦少數民族獨立運動的支持,英國殖民政府劃下的麥克馬洪線中印邊界爭議,以及九十年後中國欲借道緬甸取得通往印度洋的策略通道。透過政治運作、軍事衝突、外交折衝,在世界屋脊的大喜馬拉雅山區掀起五十年的陰謀、動盪、煽動與暴力。

作者柏提爾.林納援引近年解禁的中印戰爭軍事情報資料,四十年間在印度東北、中國西南及緬甸北部少數民族部落區域訪問好幾代武裝勢力的第一手經驗,寫下大喜馬拉雅山區中印鬥爭,以及各族群在動盪陰謀中求生存的掙扎。1962年的中印戰爭對印度是場重大挫敗,不只是折損軍力,國家尊嚴受到重大挑戰,同時全世界也認定印度為挑釁者,中國僅是「防衛自家領土完整」。半世紀後,本書作者林納透過爬梳更多機密文件、史料與訪談紀錄後,將當時被認定是「邊界爭議」的軍事衝突,重新放置在兩大亞洲強權的歷史與地緣政治角力脈絡。本書不只重新定位1962年中印戰爭的基調,柏提爾.林納更認為中印戰爭始終不單純是一段邊界爭議,當時在大喜馬拉雅山區掀起的國際角力,今日仍舊在緬甸北部、中印交界及印度洋區域持續演進。未來,中國與印度這兩大亞洲新興強權勢必爭奪亞洲甚至世界的發言權。

作者介紹:柏提爾.林納 ,瑞典記者、作家與緬甸問題專家,專研亞洲局勢近四十年。是緬甸、印度東北區、中國及北韓關係的專家,大量作品刊登於三十多國媒體。第一位披露緬甸與北韓策略合作關係的記者。獲得亞洲出版人協會獎。他在緬甸、印度東北、寮國及中國雲南區域耕耘近四十年,以深入蹲點報導,爬梳區域安全、政治叛亂、族群衝突與組織犯罪之間盤根錯節的脈絡。

搶先試閱:〈中國的印度戰爭〉

在一九六○年代末期至一九七○年代初期,錫金情勢對印度來說逐漸嚴峻:中國從北方壓境;在喜馬拉雅分水嶺以南的錫金統治者,做出更多尋求自主的動作,造成第二重威脅;在大吉嶺丘陵下方具重要戰略地位的西里古里走廊,則有拿撒爾人活動。錫金菁英階級中的陰謀,讓此敏感區域的情勢更加不穩。雖然荷蒲絕不是某些印度小報所說的中情局幹員,但她與錫金社會格格不入,並且開始有所感受。根據達塔-雷所述:「荷蒲成為喜馬拉雅山區王后的夢想,將法王與王室傳統支持者切割開來,使法王孤立於錫金社會之外。」然而荷蒲的寶座並不穩固,甘托克王宮中持續不斷的陰謀鬥爭,進一步弱化了她的權力與影響力。比起大姑庫庫拉公主,荷蒲更強大的敵手是蘭佛-瑞。蘭佛-瑞的先生握有貴族頭銜卡齊,因此她享有查功卡齊尼的頭銜。查功位於錫金西部,是蘭佛-瑞夫家的故鄉。卡齊是一群對錫金「古老選舉體系」不滿的團體,因此在卡齊尼從旁支持下(更多是在背後使力),倡議更為民主的政治秩序。

一九五三年,頓珠之父札西引進溫和的君主立憲制,設立了國務院與行政院。然而此體系是透過政黨比例分配,國務院的席次在菩提亞-絨巴人與尼泊爾人社群間平均分配。這表示在憲法上,大約占全國人數百分之七十五的尼泊爾人與百分之二十五的菩提亞-絨巴人權力相當。一九五八年,這個複雜的投票體系被更複雜的方式取代;一九六七年,國務院席次由十八席增加至二十四席,然而新增的六席均由法王提名。這套不民主的體系遭致許多反對,反對運動更獲得印度支持,箝制了法王、美裔王后及民族主義貴族支持者的力量。一九七三年一月的選舉爭議中,支持王室的國家黨贏得十八席中的九席,印度更進一步涉入錫金事務。兩個敵對政黨之一,卡齊的國大黨宣稱有選舉舞弊,要求逮捕負責選舉的官員。當要求未果時,甘托克發起了反對法王的示威抗議,部分過程相當暴力。之後臨時解決方式的共識在五月達成,法王、印度外交部長克瓦爾.辛格與政黨代表同意新的民主制度。在協議中,統領行政事務的行政首長將是印度人。王室權力快速崩解,而頓珠與荷蒲的婚姻也是如此,雙方都有不忠情事。八月十五日,荷蒲帶著兒女飛往紐約,而當時甘托克正在歡慶印度獨立紀念日,一切已成定局。一九七四年第一次真正民主的選舉中,卡齊的國大黨奪取新議會三十二席中的二十九席,大敗國家黨,議會在五月開議時通過的首批決議之一,即是削減法王權力。六月,部分錫金王室衛隊成員試圖阻止當選議員進入議場,但並未成功。九月四日,印度國會的下議院投票通過,將錫金變更為其「附邦」。

北京視此為印度接管錫金之舉,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在一九七四年十月二日於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大肆撻伐印度,同時也抓住這機會譴責蘇聯:「印度政府兼併錫金,已激起錫金及印度人民的反抗,並受到印度鄰國與世界的輿論譴責。僅有蘇聯的宣傳機器讚美印度,這正顯示了蘇修派社會帝國主義是印度擴張主義背後的指使者。」卡齊上任錫金首位民選行政首長後,卡齊尼從旁協助,一切事件快速推進。一九七五年四月十日,錫金議會決議廢止法王,頓珠被實質軟禁在宮殿中。四天後舉行了一場公投,最終絕大多數人投票贊成錫金與印度合併。四月二十三日,印度下議院投票通過讓錫金成為印度聯邦的第二十二邦,於五月十六日生效。可想而知,中國政府譴責這項行動,在四月二十九日發出聲明:「再次嚴肅聲明,中國絕不承認印度兼併錫金,並全力支持錫金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對抗印度擴張主義及捍衛國家主權的正義鬥爭。」然而所謂「錫金人民」的「鬥爭」並不多。錫金與印度相對平穩的合併過程,約莫與印度對外情治機構──研究分析室的崛起同一時間。隨著反對法王的聲浪高漲,研究分析室派出幹員前往當時錫金四縣首府:甘托克、曼甘、南其與加爾辛,除了蒐集情資外,也開始從幕後支持反對勢力。根據研究員阿蘇卡.拉伊那所述,研究分析室的幹員與當地反王室、支持民主代議政府的人民建立了緊密關係。研究分析室不需花太多力氣,就能強化法王必須下台的想法,而且錫金的民族組成也對舊王室高度不利。根據一九七一年人口普查,尼泊爾人占了絕大多數的十三萬四千人,絨巴族僅約兩萬五千人,而菩提亞人與相關的林布族則約有兩萬三千人。

儘管不費軍事干預就達成目的,與錫金合併僅被視為印度國防提升的第二大重要成就。第一大成就則是一九七一年相對血腥的孟加拉獨立建國。印度支持孟加拉解放軍發起的自由抗爭,從東巴基斯坦脫離獨立建國。研究分析室視此為鞏固國家東方邊界的寶貴機會,其中包含重要的戰略地點:西里古里走廊及通往西藏邊界的錫金走廊。 ▶▶ 閱讀更多 柏提爾.林納《中國的印度戰爭:世界屋脊上的衝突,亞洲兩大區域強權的角力》

 
修補生命的洞/成了母親眼中忠誠的孝子,付出的代價則是消滅「自我」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陪你面對原生家庭的疼與痛。華人家庭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往往包裹在「我愛你」、「我為你好」的甜美外衣下,所以傷害不易察覺,但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座座牢獄。

內容簡介:

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不是為了讓父母向你認錯、道歉,而是把自己愛回來。有一種傷,隱而未顯。但它卻屢屢讓我們在工作、愛情、家人相處上衝突不斷。有一種疼,不時刺痛。你覺得自己沒人愛、沒有價值,一如童年時,你總是被責備、感覺被遺棄。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傷痛,正時時刻刻禁錮著我們。因此,即使你表現完美,你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使被傷得千瘡百孔,你也覺得是自己的錯。你時而像刺蝟、時而像驚弓之鳥,有時脾氣又會像地雷般突然爆炸。你常常還沒開始行動,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失敗、會搞砸,會惹大家不開心。

許多父母並不覺得嘲諷、批評、貶低、辱罵、情緒化、冷漠、刻意忽略、操控,以及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是對孩子的暴力與傷害,父母認為這是為了激勵孩子,因為「你如果夠好,還怕我拿你跟別人比較嗎?」甚至「我們賺錢養家壓力很大,罵你幾句,有什麼不行?」但這些沒有傷口的傷,卻深深斲傷孩子的內在,而這份羞辱與壓抑更會讓孩子選擇以憤怒或放棄自己的極端方式,向這世界拋擲。

每一個對話、每一則例子,都來自於這個文化底下隨處可見,卻經常被輕忽的互動。擁抱、治癒自己的童年傷痛,不是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讓傷害傳遞到下一代,特別是那些以愛之名,卻行控制、貶抑、嘲諷之實,對孩子傷害至深的行為。

作者介紹: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騎車到處亂晃。因為喜歡旅行、熱愛這塊土地,所以立志將工作的足跡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2017年開啟浪跡天涯的工作模式,演講及工作坊經歷超過200場,合作單位包括海內外各級學校、企業、補教業、政府部門、就業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搶先試閱:〈父母給的傷害,經常隱晦難辨〉

承志對於那些鋪在飯上的燒烤鰻魚或龍蝦沙拉感到興趣缺缺,他很少去碰自己的午餐便當,任憑同學將那些他們在日常生活裡鮮少見到的美食瓜分一空。他的父親在對岸經商,每天晚上都是他陪著母親上各種餐館。即使每天晚餐的料理都不同,但餐桌上卻總是瀰漫著同樣的氛圍:說不完的孤寂、化不開的怨恨。母親習慣在餐桌上抱怨著在異地經商的父親如何辜負她,猜忌著父親此時此刻應該跟外面的女人做一些下流事。母親重複地念著,他安靜地聽著。有幾次,他實在太餓了,忍不住吃了幾口飯,母親似笑非笑地嘆氣:「唉,孩子就是孩子,聽了這種事情,竟然還吃得下飯。」聽到這些話,他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事,惹得母親不開心,於是後來即使飢腸轆轆,也努力克制住想夾菜的手,但母親卻又搖頭道:「唉,男人真是難侍奉,家裡什麼都有,卻只想往外跑;別人吃不起的高檔料理,有人卻連夾都不想夾。」承志聽不懂其中的隱喻,只是愈來愈困惑,覺得自己怎麼做好像都無法讓母親開心。母親很少吃飯,只是喝酒,然後對他說:「還好有你陪在我身邊,自己生的果然才是最聽話的。小志,你不會離開媽媽對不對?」這問句對承志來說不難懂,他用力點頭。

漸漸地,他好像有些了解「應該」怎麼表現。他學會了放學後立刻回到母親身邊、耐著飢餓聽母親抱怨,懂得適時跟著罵那個「負心的男人」幾句、努力吃光那些母親夾到他碗裡的美食。那一刻,他很開心自己終於學會當一個母親眼中孝順的孩子。

他成了母親眼中忠誠的孝子,付出的代價則是消滅「自我」。承志從小就學會放棄自己的需求,以母親為生活的中心。帶著這樣的信念成長,他或許對成年男性抱有某種敵意,對自己的需求嗤之以鼻,也可能將母親永遠擺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之前,由母親來決定自己的大小事,拒絕離家到異地工作與生活……而這些,都將成為男孩成長與獨立的牽絆。他或許會討厭這樣的生活,覺得自己總是活在某種無形的牢籠裡;對於那些擁有自己主見,能夠去世界各地度假與工作廣見世面的朋友們,他既譴責他們怎麼可以不顧父母的感受,但又羨慕他們身上擁有自己所沒有的「自由」。至於對母親,他的感覺真是錯綜複雜:有陪伴母親的責任、對母親的愛,但又好像有些怨恨、有些責怪,卻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對母親有這些負向的感受,每當理不清頭緒時,他就更討厭內在如此模糊不清的自己。然而,這些負面的影響因為沒有在身體留下具體的傷痕,也沒能證明有影響孩子的生活作息,所以不太會被注意。也因為這些傷經常是來自於家庭內的親子互動,本著「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傳統態度,大部分的人即使看不慣某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卻不太會出言相勸或者介入協助。

很多人認為去「檢討」父母教養孩子的方式,是一種「不孝至極」的行為:「父母這麼辛苦養家活口,將我們拉拔長大,我們怎麼可以回過頭去指責他們?」;「或許在成長過程中的確有些不愉快,但那也是因為我自己不夠懂事,或者是我太脆弱了。」;「即使他們真的做了什麼不適當的行為,肯定也是為了我們好。」;「如果沒有父母,孩子根本不可能來到這世界。」這些話簡短有力地反駁了我們對於父母在教養過程當中的質疑:「感恩都來不及了,怎麼還可以對父母過往對待我們的方式加以『清算』?」因此,對於生活在崇尚孝道的東方文化底下的你而言,閱讀這本書,重新檢視父母對你的教養過程,內在或許會經常感到矛盾、衝突。即使是我自己在演講或工作坊的場合談這個話題,也經常會引來成員們的抗拒與質疑。

或許正是這樣的文化氛圍,那些因為親子衝突、師生衝突被「移送」到學務處或輔導處的孩子,經常被貼上了一張「不受教」的標籤。因為,大人總是辛苦的、大人是成熟而穩定的、大人知道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之所以會發生衝突,肯定是這個孩子本身不懂事、不受教、不懂得感恩。總而言之,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如果大人們真的這麼認為,那麼當我邀請大人回顧童年經驗時,應該會有許多美好的回憶,例如:即使家境辛苦,但一家人卻充滿幸福的互動;即使父母嚴厲,卻從未讓他們受過委屈的溫馨內容。但實際上,他們的回應卻又不是如此。我在與成人進行諮商的經驗中發現,他們對於「探索童年經驗」總是嗤之以鼻,他們經常表示:「年代久遠,想不起來了啦。」「想這些要幹嘛?想了也無效。」「生活已經夠忙了,哪來美國時間去想那些不重要的事?」彷彿童年經驗對他們早已事過境遷、毫無意義,即使他們偶爾好不容易能觸及一些早年記憶零碎的片段,也總是用一種乏善可陳的語氣說著。之所以如此,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對於童年所受的傷,有三個原因讓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否定這些經驗。原因一:避免再次勾起童年不舒服的情緒經驗。小時候經歷過的痛苦事件,例如半夜被罰站在寒冷的門外、在大庭廣眾下被父母拿來跟其他孩子做比較、被藤條抽打完後還被命令袒露著傷痕到便利商店買東西……那種恐懼害怕、羞愧丟臉、驚慌失措的感受,即使現在能夠回想起來,不但無濟於事,還可能令自己再次感到不舒服,甚至責備自己當時的無能與脆弱。原因二:避免面對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原來我以為最愛我的父母,他們對待我的方式曾經對我造成傷害,而那樣的影響甚至延續至今。父母,毫無疑問地是我們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至親,我們期待著來自他們的關愛、安撫,以及認同。我們也將父母作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最安全的堡壘,是父母穩定的存在,讓我們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並不孤單,也不至於暴露在危險的情境下。一旦我們覺察到父母的某些行為其實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私欲,或者因為一時大意,甚至是為了宣洩個人的情緒,而對孩子做出有害的行為時,對孩子而言,當然是相當難以接受的事實。原因三,同時也是前述提及的文化因素:基於對父母的孝順與忠誠,我們不應該,也不允許自己對父母的所作所為有所質疑。因此,為了避免不舒服的情緒與避免認知失衡,我們透過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例如:壓抑(這沒什麼,過了就算了);否認(不會啦,一定是我記錯了,爸媽才不會對我說這些話);合理化(就算爸媽說出這些難聽的話,一定也都是為了我好)來看待這些傷害我們的語言或行為。 ▶▶ 閱讀更多 胡展誥《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
文、圖節錄自小貓流文化
圖/小貓流文化提供
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與世界格格不入,也從來不被瞭解,卻不知道為什麼。

內容簡介:

根據BAP研究,台灣至少有兩百萬個亞斯人。亞斯人看待世界,一如迷霧。他們不懂人類主流「社交大腦」的詭譎、曖昧、浮動、壓抑;而他們黑白分明的特質,也不被理解,總是被貼上諸如「白目」、「不長眼」、「自以為是」的標籤。唯有喚醒所有人對亞斯特質的理解,才能減輕亞斯人的痛苦,讓所有人不再彼此錯待,也讓他們的天賦才華不被虛耗。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於這個世界?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是我們對人生最大的探問。透過閱讀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大亞斯。別急,別怕,這是個好的開始,至少,你往前邁了一大步。自閉症光譜,如河道漫長,如星團散布。在光譜相對遙遠一端的人,不是自閉/亞斯伯格症,卻具備了「亞斯特質」,這特質與生俱來,深深地影響他們的人生。台灣第一本本土談論成人亞斯特質的書,作者陳豐偉本身即具備亞斯特質,亞斯人經歷的被誤解、懊悔,他都經歷過。為了解決自己的困頓,他大量閱讀,最終,不只理解自己,更寫出這本書。

至於難以理解的「亞斯人」,陳豐偉則用電腦系統來比喻。一般人的大腦,就像Android作業系統,開放性強、相容性高,但較無效率;亞斯人則像iOS作業系統,封閉、講究規則與秩序、有點強迫性格。這兩個系統沒有對錯,我們僅需理解、學習不同的使用方法,就已足夠。但人們總是硬要將iOS塞進Windows裡,兩敗俱傷。從「遺傳學」研究,到「女人擇」,談亞斯基因的重要性;從「生物多樣性」,到「神經多樣性」,談人們應如何看待亞斯特質;從亞斯男性的困境,到被忽略的亞斯女孩,喚醒人們對亞斯女孩的忽略;從亞斯的特質、痛苦、懊悔,講亞斯人錯失的戀情。寫到最終篇,陳豐偉說:「就算無法改變自己,我也想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亞斯特質,是一條「和解之路」,讓生命中錯失的、被傷害的一切,有了解釋,也有機會和解。亞斯人在迷惘中尋找生存之道,在一定年紀後,漸漸雲淡風輕,不再放在心上。然而,每個亞斯人心中總有許多悔恨,也許是離去的妻子,也許是背棄的友情。這一切的追悔,是否可以因為理解自己是亞斯,而避免,而確實得到幸福?或至少,原諒自己。

作者介紹:陳豐偉 ,小說「好男好女」編入一九九五年爾雅版台灣年度小說選。曾任卓越新聞獎與金鐘獎評審,撰寫醫望雜誌、康健雜誌、聯合報元氣週報等專欄,為台灣知名的醫師作家,現為高雄快樂心靈診所負責醫師。

搶先試閱:〈亞斯的白目〉

白目,是亞斯人最常讓身邊伴侶、親友好氣又好笑的特質。有些人會愛上亞斯人,就是因為這種直率、純真的表現方式。但在工作、社交場合,白目的亞斯人常會引起注目,或在自不知不覺中得罪人或惹惱人。柯夢波丹雜誌就曾有一篇文章分享結交亞斯男友的經驗。在網路上剛認識時,男生就在電子郵件裡對女生說,我有亞斯伯格症。但在「網交」時期,一切看來都正常,沒有任何亞斯人想像中會出現的問題(透過網路聯繫,亞斯人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思考、慢慢反應。所以茱蒂.辛格說,網路就像亞斯人的輔具,可以協助克服許多溝通上的問題)。等到高高興興見面了,作者卻發現,男伴的心彷彿不在這裡,他並沒有嘗試開啟任何一個對話主題,也沒有認真去接女生提出的話題。等到要結帳時,男生把她應該要付的錢,細細算到五分錢的詳細程度。女生覺得一點也不好玩、很無趣,應該不會再見面吧。結果男生傳來訊息說:「今天度過愉快的一晚,我迫不及待想再跟妳見面。」這就是典型的「亞斯的白目」。

如果是帶有亞斯特質、「濃度」沒有那麼高的人,在社會化後,就不至於做得這麼「白目」。但,亞斯特質的人,要讓自己不要做出太白目的事情,還是需要耗費一些腦力。從英文clueless,就可體會到這裡所說的「白目」,是指無視於各種線索、提示、跡象,仍說出、做出人時地不宜的話語與事情。社交大腦不靈光的亞斯人,多少也懂得在外先觀察、跟著別人做、模仿其他社交高手。亞斯人可能不喜歡講客套話、不擅長講場面話,但多少知道不要在公開場合講會讓人錯愕的話。不過,「勉強自己」會消耗大腦能量,有時無法持續一整天,在朋友、家人面前,有時還是會流露出白目的本性。

亞斯人常會被認為「白目」,是因為亞斯人的大腦重視系統性、邏輯性的思考,常忽略別人的各種暗示與內心感受,又搭配著坦率的個性。比如遠道的親戚來訪,第一句話就說:「妳好像變胖,是吃了什麼?」上臺領獎、演講,有人好心幫忙拍照,說了謝謝後又加一句:「你雖然不是攝影高手,但應該能拍得不錯。」有人送一束花來,當面說:「這花好漂亮,可惜沒幾天就會謝了。」亞斯的白目有時來自過度的「自我關注」,一直在想著覺得重要或有興趣的事情,將許許多多細節放在大腦一一檢視,就不容易注意到身邊其他人正在急什麼。比如說太太忙著處理出生不久的小嬰兒,一下哭泣一下吐奶一下又拉肚子,然後過不久變成太太自己也發燒感冒,先生如果還是沉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太太正在處理的事情沒什麼,一件一件去做自然會順順利利(雖然有時確實如此),這樣的先生自然會讓人覺得很白目。倘若哪天太太已經不愛先生,這樣的白目男人可能就要面對離婚的壓力。

還有一種白目是「過度注重分析性與敘述性的細節」,也就是把自己大腦裡整天在轉的東西拿到社交對話裡。比如當女生問:「你覺得你愛我嗎?」這問題很簡單,很多男生都知道怎麼回答,但亞斯人可能會從「愛」與「喜歡」的定義談起,分析兩人之間為什麼還不算「愛」,這就會讓人倒胃口。有時旁人只是禮貌性問一下:「你最近好嗎?」亞斯人就講一堆最近的近況。跟不熟的朋友聊天時,話題轉到自己的興趣,就開始做冗長的產業分析,其實別人的用意只是拋個話題讓亞斯人可以說說話、透透氣。白目的例子說不完,總之,亞斯大腦的核心特色,就是笨拙的社交大腦與系統化的思考。暴怒、白目,都是我們觀察到的表象。一個常誤解社會情境、愛亂講話、常「自以為是朋友」的亞斯人,在青少年時代常碰壁、被排斥,也就不會是太意外的事情。

如果細細區辨,亞斯人的白目,不是為了諷刺,不是為了傷害人,沒有特別的目的與動機,可是確實許多人因為亞斯的白目而感覺受傷。有些亞斯人最後選擇結交有共同興趣的朋友,聊起彼此有興趣的事情,就比較不會介意是不是白目。有些企業家則會善用亞斯的白目,在體系裡保留一些亞斯特質的人才。過度客套、善於社交,對一間大公司可能是種下敗亡的契機。亞斯的白目,有時才能帶來改變與創新 ▶▶ 閱讀更多 陳豐偉《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

 
媳婦的辭職信/為什麼該支持自己的丈夫,卻總是要我忍耐?
文、圖節錄自采實文化
圖/采實文化提供
為什麼該支持自己的丈夫,卻總是要我忍耐?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結婚後卻不再相愛?為什麼婚後努力扮演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卻感受不到幸福?

內容簡介:

我以為努力當個好妻子、媽媽、媳婦婚姻就會幸福,於是把自己的感受埋在深處,盡力配合婆家,但我和丈夫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也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快樂。反正没什麼好失去的了,我鼓起勇氣對公婆交出了媳婦辭職信,想不到,奇蹟開始一一出現……

「在職場上不管工作再久都可以辭職,為什麼媳婦這個角色不想當的時候,卻不能那樣做呢?難道不想當媳婦,只有離婚或死亡這兩種方法嗎?我不想通過這兩種方式結束媳婦的角色。我只是想脫下『媳婦』這件外衣。」作者是大家族的長媳,也是兩個小孩的媽媽。她和丈夫婚前十分相愛,以為和自己愛的人結婚,就能開始過幸福的人生。婚後英朱與公婆同住,公婆雖好,但同住的沉重壓力,讓她不敢表達心中的想法,經常得勉強自己去配合公婆的生活。時間久了,她只得把自己的感受埋在心底最深處,以為只要自己配合,公婆開心、老公開心,她就能越來越幸福?但是,婚後的日子,她與先生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有了孩子之後,和公婆之間也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心裡累積著許多委曲。原本以為婚姻會是幸福的,但她卻越來越不快樂,所愛的丈夫也似乎變成了陌生人,該是幸福的婚姻卻往不幸的地方加速前去。她不希望女兒看著她的背影長大,過著與她相同的人生。於是在中秋節前夕,她決心對公婆提出辭職,不再當媳婦了!對公婆提出辭職後,原以為公婆會大怒,想不到他們平靜的接受了,相反的,大力反對的竟是自己的母親?於是,她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和婚姻的困境。

這不是一本咒罵公婆的媳婦日記,金英朱說她的公婆人很好,但她依舊覺得痛苦。更別說是嫁入家庭更加傳統的女性,會有多麼辛苦。而讓人痛苦的傳統包袱大多是從小到大束縛住女性的觀念,有時我們並不輕易發現,但卻已不合時宜,更可怕的是它已傷害到婚姻。透過自身的經驗反思這些問題,經過了數年的時間,察覺內在的問題,培養自己的力量,放下不知不覺從小就背負在她身上的女性束縛。原本以為會以離婚收場的悲慘人生,竟大逆轉。於是,人生的奇蹟,在她的下半場一一出現。這是一個真實的、勇敢的、重新找回自己和愛的女人故事。同時也存在著妳的故事,妳的眼淚,妳的出路。

作者介紹:金英朱 ,家中的長女,從小抱持著「乖巧聽話才會有人愛」的想法。婚後成為大家族長媳,生了兩個小孩。一直以媳婦、妻子、媽媽的角色生活著,然而先生總是忙於他自己的生活,缺少關心和陪伴。在婚後二十三年,作者決定不再當婆家的媳婦,展開了全新的人生。她開始拒絕不合理義務,同時協助即將畢業的兒女們獨立生活,並透過夢境分析,找回「真正的自己」。改變軟弱的個性,找到智慧和勇氣,也讓自己痛苦的人生重新找回幸福。2004年開始從事父母教育講師的工作,也經營「家族夢心理工作室」,通過分析和講解夢跟人們溝通,幫助更多人走出迷途。

搶先試閱:〈我們是彼此的鏡子〉

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有一面會跟皇后說真話的鏡子。皇后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先問鏡子:「鏡子呀,鏡子,你說世界上最美的人是誰?」鏡子總是回答:「世界上最美的人就是皇后您啊!」然而當白雪公主的美貌開始展露後,某天鏡子卻回答:「世界上最美的人是白雪公主。」皇后因為嫉妒,所以打算殺死白雪公主。我剛認識先生的時候,被他的踏實、從容、溫和還有誠實吸引。而我看起來擁有明確的信念和堅強的外表,同時單純和善良也深深吸引了他。先生自認為有點優柔寡斷,所以覺得個性跟自己相反的妻子,顯得很有魅力。當時我的人生看似掌握在自己手上,先生甚至認為,將來我們的小孩性格最好像我。我們彼此吸引對方,最重要的是我感覺先生喜歡這樣的我。只要兩人在一起,我只需要做我自己。我喜歡那樣舒適的感覺,也喜歡那樣的自己。

我們通過照出彼此的鏡子,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感到幸福。但婚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馬上開始討厭起對方。不想讓對方看到的樣子,也開始讓對方一一看到。就像皇后想殺死公主那樣,我們彼此想殺死對方令人討厭的樣子。我們的心變得殘暴,也越來越醜陋。自身的痛苦原本該從自身尋找原因,但我卻認為一切都是先生的錯,而先生也認為是我沒有同理他。我們兩個人的心中開始累積憤怒和遺憾,慢慢走上不幸的惡循環。心理學有一個術語叫「投射」。即是把自己負面的想法、情感、行動等賦予他人,卻否認自己是如此的現象。例如:我如果討厭對方,就會認為對方無緣無故討厭自己。我自己有父權主義的意識,就認為先生是父權主義者。就像必須透過鏡子才能看到自己那樣,我們無法看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模樣,必須通過他人這面鏡子才能看得到。也就是說對方是我的鏡子,我們是彼此的鏡子。

《塔木德》中有一則拉比的故事:有兩個打掃煙囪的少年從煙囪走出來。一位少年因沾到煙囪內的煙塵,所以臉很髒,而另一位少年的臉卻是乾淨的。拉比問:「哪一位會去洗臉呢?」人們回答臉髒的少年會去洗臉。但拉比卻說:「不對,是臉乾淨的人會去洗。因為看到對方髒的臉,會認為自己的臉也髒了。」拉比又接著說,「兩位少年一起進入煙囪打掃,不可能一個是乾淨而另一個是髒的。兩個人都髒了,所以兩個人都要洗。」煙囪內的兩位少年就好像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夫妻一樣。對方的樣子就是自己的鏡子。看到對方臉髒了,可以知道自己的臉也髒了。如果眼中的對方,是乾淨又美麗的,那麼我們也會認為自己的樣子很美麗。如果每次看到對方髒的臉會想:「你的臉髒了,看來我也髒了,得洗乾淨。」那就可以成為成熟的夫妻。但如果想:「我很乾淨,只有你髒了。」那就是認為「我很好,都是你的問題,你錯了。」這種想法就是把錯誤推到對方身上。就像拉比所說的,在煙囪內不可能有人髒了,但另一人卻是乾淨的。一起處在髒的地方,那兩個人一定都會髒。不只是夫妻,不論是哪種關係或問題,當發生矛盾時,不可能是誰對誰錯,也不可能是誰厲害誰不厲害。只有兩人一起分析問題或矛盾,才能理清頭緒。

不論是誰都會有投射現象。投射並非有意識的,也就是我們很難從投射現象中抽身,我們只會投射存在於潛意識的想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潛意識的想法沒有發生投射的話,那就沒有跟意識相遇的機會。因此,意識到投射現象後,我們能有機會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成熟的人透過對方會看到自己,特別是夫妻關係中最常發生投射,因為夫妻每天都處在相同的煙囪裡看著彼此。我們夫妻沒有把結婚的第一顆鈕扣扣對,所以在過去六年中,我和先生一起把扣錯的鈕扣全部解開。因為我們需要恢復對方曾看過的那個充滿魅力的真實自已。所謂的夫妻是通過學習對方的優點,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成長並找到人生的平衡點。對於我來說,我缺少的從容、寬容、溫和等特質可以透過先生來學習,他也需要透過我,學習主導人生、勇氣、挑戰來提高自我成長。

我們每天在同一個煙囪內看到對方。每次看到對方的臉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有時候是骯髒的臉;有時候是美麗的臉。你看到的臉正是你自己的臉,我們要謙遜的認同通過對方所看到的樣子,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那就是接受自己的方法。當你認同對方的樣子之後,指責對方的手指頭才會放下,進而在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並解決。只有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也才能邁向自由平和的人生。 ▶▶ 閱讀更多 金英朱《媳婦的辭職信:在婚姻裡我選擇不當媳婦,勇敢抛下婆家束縛後,奇蹟竟一一出現》

 
閱讀筆記
負子獸/當詩人充滿地氣
《負子獸》書影。(圖/逗點文創提供)
藝術家汪曉青的《我的兒子和我一樣高》,是長期性的家庭照攝影創作,概念為讓孩子的高度與自己齊等,從兒子站在矮牆上到後來身高超越她,藉此具象化並探索親子視角轉換、權力變異與情感關係,充滿隱喻,非常有意思。

而讀潘家欣《負子獸》,同樣能感受體會到其眼光往下,再往下,彷若要回到嬰兒的視角,去見自己見世界見生靈,讓看見這件事回到最純淨的狀態,那同時,也必然是全力以赴全神貫注的直視吧。

所以她寫:「……妳的到來,教我理解了這個字,我必須對妳順服、對疼痛順服、對嘔吐順服、對時間、對命運、對我自己順服。」(〈順服〉)、「天堂長了八顆牙/需要休息一下/要長頭髮、要長睫毛/要長高、長胖、長智慧/要長那麼多的東西/天堂好忙/忙著長大」(〈天堂長牙〉)、「……其實是她帶我去旅行,日日在這方寸斗室中小旅行,每一日都如此柳暗花明,都如此目不暇給。」(〈蘑菇元年 四月〉)等。

媽媽並不神聖偉大。母親也是凡人。母親並不高於或優於嬰孩。相反的,正因為媽媽與小孩無間隔的親密,掌握著無與倫比的權力,所以必須更慎重以待,絕不好放任自己馳騁在母親的樣板正確性上。

母親到底是什麼?《負子獸》試圖定義母親,定義親子──那是獸中有獸,而獸也是受,受獸,授獸,也授受,也就完成如此美好的多重歧義。潘家欣透過詩歌圖文,有懷孕和哺乳日記,也有寫給女兒的信,有母女交纏的圖,當然也有詩,巧妙編排,徐緩有序地前進,一方面紀實自身成為母親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思索著社會、他者對母親的僵固認識與怪異期待。

作為藝術家、詩人的潘家欣回歸到平凡,願意看透自身的普通與脆弱,真實地面對日常,不再自以為站在高處,而是踏在平地,甚至立足最低,也就更能理解、詮釋母親的哀傷、慘烈與真誠心境。

如序詩〈媽媽要活到幾歲才能死掉?〉:「媽媽的年歲/伏貼在孩子人生上/一道燭光一隻影子/媽媽的根越扎越深/死亡無論何時/都充滿愧疚與不捨/媽媽不能成佛/媽媽會下地獄」、〈活過兩次的女人〉:「如果你經過她身邊,會感覺到一陣風/定睛,也能看見普通、朦朧的感官/然後你會忘記她的臉/活過兩次的女人明白//時光旅人不應留下痕跡//活過兩次的女人/擁有撥弄時針的能力/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操縱時間的誤差值──」、〈媽媽的骨灰,可以吃嗎?〉:「媽媽今天在我的身體裡面/就像我曾在她的身體裡面一樣」。

一直誠實描繪自己與世界的潘家欣,寫了剪紙詩集《妖獸》──就像藤田和日郎的《潮與虎》,激烈地對抗妖魔(腐敗的現實世界),而不惜變為怪物。跟著她又有版畫詩集《失語獸》──或也與岩明均《寄生獸》相仿,你得跟居住在身體裡的外星生命體和平共處,甚至藉助其力量,以抵禦瘋狂恐怖的入侵。最後,潘家欣來到圖文詩集《負子獸》──我想起沙村廣明的《無限住人》,主人翁是不死之身,乃因被種入能即時修補受損身體的血仙蟲,文學不就正是具備一邊被現實損壞、一邊修補身心的功能嗎?

也就目擊潘家欣寫下:「我害怕停下來,害怕沒有產值,我害怕一旦提不出好的作品,世界就會離我而去,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或許妳給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讓我慢下來,承認自己非常非常累了,對自己的身體誠實。……」(〈順服〉)、「……一邊咳到吐一邊想起去年孕吐的慘狀,生小孩之後文學都是廁所裡的。」(〈蘑菇元年 八月〉)。

是啊,文學跟藝術也是要迎向嘔吐屎尿齊噴發的,你得去跟人生百態適應相處,而不是想著無髒無傷也無愛。當詩人(詩歌/藝術)充滿地氣,生命的質量就變得非常堅實,不仙氣飄飄不裝模作樣不虛無縹緲,「……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神奇火箭,愛的根基是信任,信任眼前的人,信任一切。」(〈跋 愛與信任〉)於是乎,可信可愛的世界也就會來了。 ▶▶ 閱讀更多 潘家欣《負子獸》

 
沉重的音樂負擔—貝多芬家族
和莫札特相比,貝多芬同樣也是出自音樂世家。貝多芬相當有音樂天份,但他的童年過得相當艱辛,他的父親一心一意想將貝多芬當作莫札特來經營。

地表最冷的角落
地球表面可以冷到什麼程度?科學家查看歷年衛星數據,發現最冷的地點在淺窪處,可能是因為冷空氣會像進入河谷一樣沉入凹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