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2/13 第10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大裂/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言語暴力/面對言語暴力,我們需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設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為什麼有些歌聽過就忘不了?
德國女孩/強而有力地為這悲傷猶太大屠殺事件增添一絲光明
中華秩序/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閱讀筆記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自己的航道

新書鮮讀
大裂/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改編原著,勇奪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改編劇本

內容簡介: ▍上帝經常會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胡遷,〈漫長地閉眼〉▍世界愈來愈壞,就像一列火車衝下懸崖。而我們在生活中苟且。當有一天,人們發現自己只能重複講這個早上吃了什麼,又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就是一個很難堪的局面,所以人們為了不讓自己發現這些自身的真相,會竭盡所能地傷害他人。這是一本傷害之書。15個中短篇故事,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胡遷,中國獨立導演與小說家,以中篇小說〈大裂〉獲得第6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著有《大裂》及《牛蛙》。《大裂》收錄了胡遷自2012年到2016年的小說作品,透過他秀異的運鏡及光影調度能力,我們能看見暴力成形,彷彿野獸一般地撲向表面平靜的生活、毀棄所有;我們無從規避地站在那裡,看他故事中人們如何自毀、末世如何荒蕪。個體對存在的失望及掙扎是他小說裡的共同主題。生活是在地面上匍匐,美好僅存在縫隙之中,但那太微弱了,想護著那小小光焰,都顯得徒勞。對此,胡遷說寫作是直面生活最有力的方式,以抵抗世界的灰暗,《大裂》是他留給眾人的答覆。

我要看清楚那頭大象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兒,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困惑。

作者介紹:胡遷 ,筆名胡遷,1988年生。中國獨立導演與小說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搶先試閱:〈大象席地而坐〉

第一次聽說這個事情,是在黎凱的家裡,他說花蓮市的動物園裡有一頭大象,「牠他媽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牠,也可能牠就喜歡坐在那,然後所有人就跑過去,抱著欄杆看,但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牠也不理。」他原話就是這麼說的。他還告訴我他一直想去那看看這頭大象,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前天,黎凱跑到他家樓頂上跳了下去,因為他老婆劈腿了。但我知道黎凱對他老婆沒有那麼在意。黎凱回到家裡,他本來要去出差,但是發現自己的皮鞋拿錯了,兩隻不一樣,他常年吃一種安眠藥吃壞了腦子。他就把火車票改簽,然後回家,門大概被反鎖了吧,因為他的鑰匙打不開。等他進了屋,發現她老婆衣冠不整。

黎凱說:「我找我的皮鞋。」她說:「都在鞋櫃裡。」黎凱就去翻鞋櫃,終於找到兩隻一樣的,他本來想就這麼出門,但發現他老婆嘴上有

個牙印。我覺得他安眠藥吃得還不夠多所以才會發現那個牙印。「家裡有人?」黎凱說。「根本沒有,你怎麼回來了?」「我來拿東西啊。」

「那你要待在這兒嗎?」「什麼?」「你要待在家裡嗎?」她老婆顯然很慌張。於是黎凱先走到廁所看,又去臥室,他還特意翻了翻衣櫃。我不知道他最後怎麼知道的,反正他打開了他們家那個大得不像話的洗衣機,因為她老婆每週都要把床單被罩洗一遍。他打開之後,我正坐在裡面。他說:「那隻皮鞋是你的?」我說:「是。」

洗衣機在陽台上,我正考慮怎麼出來呢。實際上我不知道該怎麼從洗衣機裡爬出來。不過我已經把腦袋伸了出來。我看到,黎凱拉開窗戶就跳了下去。我沒聽到什麼動靜。黎凱老婆衝了過來,趴在窗戶上往下看。我就趕緊跑了。把上次落在他家的皮鞋也帶走了。因為他老婆上次送了我雙鞋,我就把自己的皮鞋忘在他家。所以這兩天,就有新聞稿登出來:「苦難白領因妻子出軌激憤自殺」。下面討論的人分成兩撥,一撥人罵他老婆,一撥人罵我。這件事我失誤在,首先我認為黎凱一點也不愛他老婆,其實我也不愛,我只不過因為追求一個女人沒追上,才去找了黎凱老婆,因為我們在大學時關係很好。接著,我追求的那個女人,她去了台北。我就跟了過去。

她總是很忙,有一堆事情要做,而我什麼事情也不做,也沒有任何事情要做。當我缺錢的時候,就去跟著開劇本策畫會,裡面有很多我這樣的人,我們坐在那,幫一個項目出出主意,瞎扯淡,然後每人分些錢。我一個字兒也不給他們寫,只去瞎扯淡,所以賺得並不太多。我身邊有三個人,可以把我拉去參加這種策畫會:一個是做話劇的,他已經結婚了;一個是我的大學同學,他前一陣拍了個反響還不錯的電影;還一個是我的前女友,她本職就是做編劇。這樣,不管我跟其中的任何一個人說起我沒錢了,他們都會拉我去開劇本會,他們並不想跟我扯上這種工作關係,只是怕我也許哪天會死掉,才會幫我。但我沒想到已經轉行的黎凱如此果斷。有一次我和那個拍電影的同學一起去四海騎摩托車,一輛汽車壓了中線,我壓彎出了問題,栽進懸崖旁的地溝裡,假如沒有地溝我就會從一百米高的山峰上滾下去,當時他擔憂地跑過來看我。我有點混亂,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是衝下懸崖,還是安然無恙,對這一生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但我還是感到一絲慶幸。所以這個同學就給我介紹了一個大項目的策畫會,我現在可以跑去台北也是因為這筆錢。

到了台北,我去中華電信辦手機卡。這裡有三個櫃檯,其中有個老太太在買手機,她坐在那買了有一個鐘頭;另一個櫃檯是個老頭,他要換卡,估計坐了更久的時間。剩下的我們十幾號人就等那一個櫃檯。我真不想老了也變成那樣。我換了新手機卡,給她打電話。「是我。」我說。「你換號了?」她也許並不想接到我的電話。「沒有,我到台北了。」「真假?」「我在西門町的峨眉街換了手機卡。」「來做什麼?」「瞎晃,順便找你。」「瘋了吧?我可沒空陪你,安排得很滿。」「沒關係,吃個飯就行。」「不行的,今晚已經約了人,他們作家就是很傲嬌,談得並不順暢。」她說。「那就吃個夜宵。」「這︙︙晚點聯繫。」她把電話掛了。我去商店裡買了雙拖鞋,把從黎凱家裡拿回來的皮鞋換下來塞進包裡。但包裡占據空間最大的就是這雙皮鞋,於是我又把它拿出來,扔到垃圾箱裡了。倒不是因為在意黎凱是否穿過。之後我坐在一家超市門口,買了一打啤酒。門口放著兩個小圓凳子,我一個人占據了兩個凳子,有個東南亞人想來坐,但我沒有把啤酒拿下來,他站了一會兒就走了。如果在他們老家我可不敢這麼幹。我從下午五點,一直待到晚上十點,中間去一家賓館用了幾次洗手間。我運氣很好,離開的時候沒有人來坐這兩個小圓凳子。這是我今年運氣最好的事了。十點剛過,我給她打電話。「你來士林吧。」她說。我到了士林,站在一個咖啡館門口,等了半小時,她出來了。

她,以及一個作家,還有一個不知道做什麼玩意的人,他們三人在門口告別。她一臉笑容,作家也一臉笑容,那個不知道做什麼的也一臉笑容。我總覺得這個作家很難纏,是為了多見她幾面,因為她很好看。等他們告別完,我朝她招了招手。我看著她,她說:「怎麼了?」「沒怎麼。」「那你看我做什麼?」「該看什麼呢?」「誰知道呢,我不喜歡別人看我。」「得了吧。」我們沿著街道走了一會兒,進了一家看起來好像很有名的鵝肉老字號。她好像一天沒吃東西的樣子,吃了半根鵝腿,還有一份皮凍之類的東西。我一口也吃不下。「你來找我做什麼?」她擦了擦嘴。「跟你待一會兒。」「那就要跑過來?」「我沒有事情做,但跟你待著比較放鬆。」「我們不太可能的,因為不是一路人,所以你跑這麼遠來找我,也沒什麼用。」「那你跟什麼人是一路呢?」「反正不是你,因為你不知道我的點,我也理解不了你。」「聽起來可真複雜。」「對,就是你這種冷嘲熱諷,讓人很不舒服,我跟你待著並不舒服。」「兩天前,我睡了一個朋友的老婆,讓他看到了,他就跳樓了。我來台北是為了把這個事混過去。」「你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因為你不見我。」「那你現在告訴我了,我以後可能更不會見你了。」「不管告不告訴你,見你都會愈來愈困難。」她微微皺著眉頭,我仔細觀察著她。我一直想從她身上找到某個破綻,以此來讓自己從這個陰影裡走出去。

從鵝肉店出來後,不到五百米就走到了通河邊,我們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不能跟她去喝酒的地方,因為她每次只抿幾口,讓人覺得很煩躁。我說:「那個作家說什麼了?」「他不滿意劇本,要自己弄。」「但作家寫不了劇本,你怎麼說的?」「我不能這麼說。」「你可以這麼說,就說,你可以自己弄,但你寫不了劇本。」「可以這樣說服別人嗎?」「百試不爽,我去開策畫會,如果原著作者來了,他總是不滿意,我就這麼說的,你可以自己寫,但一個月後就拿坨屎過來,這裡的每個人看了以後還不告訴你,都說挺好的。」「你不怕事情黃嗎?」「他已經簽了合同,黃了他拿不到後面的錢,而且版權都簽走了。」「我說不出口。」「但你在對付我上可沒什麼說不出口。」「因為你一直纏著我。」「最開始可不是這樣。」「最開始不是這樣,但相處一段時間,我發現並不合適,我不舒服。」「你說過了,你不舒服,我不覺得人什麼時候舒服過。」「那是你,我有喜歡的人,跟他在一起就很舒服。」「你們認識多久了?」「半年。」「然後怎麼樣了?」「關係很好啊。」「怎麼個好法?」「他善解人意,對我很好,我見到他很開心。」「那怎麼半年了也沒什麼進展呢?」她不說話。我聞到河裡的腥味,但又好像不是,我側頭一看,果然兩個東南亞人正朝這兒走著。然後她朝我靠了靠。我把她摟過來,她也沒推脫。之前就是這樣,我在家裡也把她摟過來,她也沒拒絕。再之前也一樣,總是這樣。

東南亞人走過去之後,她把我的手移開,朝一側坐了坐。「你就一直在台北待著嗎?」我說。「對啊,忙完就回去。」「我帶你去花蓮看個東西。」「不去。」「你不知道看什麼就不去?即便你不去,我也告訴你吧,那是我聽過最好玩的事,一頭大象坐在動物園裡,每天坐在那。」「好玩嗎?」她抬起眼睛看著我。「一年前,那個哥們告訴我的,前幾天他就跳樓了,我剛才說過吧?搞不懂為什麼。你真的不想去看看?」「我不想跟你去任何地方。」「那你現在為什麼坐在這裡呢?」我幾乎脫口而出。「那我走了。」她站起來。我拉過她的胳膊,她就坐下來。這太無聊了。「你走吧。」我說。她站起來,但我一動不動,她看著我,說:「你不跟我一起走嗎?」「為什麼?」「我不想你一個人在這兒待著。」「你有什麼不想的呢?」她怨懟地看了我一眼,起身邁步。我想著在河邊坐一會兒,但還是有點擔心她,就跟在她身後兩百米的位置。她住得離這裡並不遠,期間她看了兩次手機地圖,只有幾百米的距離。到了那家賓館,我看著她進去,就離開了。 ▶▶ 閱讀更多 胡遷《大裂:胡遷中短篇小說集【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改編原著】》

 
言語暴力/面對言語暴力,我們需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設
文、圖節錄自遠流出版
圖/遠流出版提供
面對言語暴力,我們需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設。如何回應駁斥型的言語暴力?

內容簡介: 有一種暴力,不需要動手動腳,不會留下肉眼可見的傷痕,卻能在我們心中留下難以平復的陰影。有一種暴力,用不著發飆辱罵,不必叫囂,卻足以用傷人的言詞與敵視的態度,逼得我們瀕臨崩潰,關係緊繃到了極點。言語暴力不一定具有明顯的攻擊性,甚至往往是以愛或理性來包裝。對方很可能會說:「我是在乎你的!」「我這樣說還不是為你好!」實際上,卻想方設法地用言語操控我們、凌駕於我們之上。

假如另一方經常:喜歡譏諷你、酸你,事後又說只是開玩笑;為反對而反對,不管你說什麼都要駁倒你;有意無意地貶低你;故意曲解你的話來指控你;就算你無意爭執,也會突然對你發火,──那麼,你很可能就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很多時候,努力尋求雙方相互理解並沒有用,這是因為會施加言語暴力的人活在不同的現實之中。我們唯有堅定設立界線,相信自己的感受與認知,才有機會破解對方的防禦機制與話術,走出困局。

作者介紹:派翠西亞• 伊凡斯,國際知名的人際溝通專家,不遺餘力宣導言語暴力的觀念及應對方式,曾受邀前往加拿大、澳洲、西班牙等國演講,並曾登上許多電視節目受訪,包括歐普拉•溫芙蕾秀、CNN等。一手創立「伊凡斯人際溝通機構」,舉辦工作坊及訓練課程。

搶先試閱:〈言語暴力的普遍特徵〉

1. 言語暴力是傷人的,尤其是當傷人者否認自己的行為。如果受害者對傷害行為的認知遭到對方鄙視,又無法證明自己的現實,他所感受到的混亂也是一種傷害。

2. 言語暴力會攻擊受害者的天性與能力。受害者可能會開始相信是自己有問題,或是自己的能力很差,就如貝拉說的:他常說我的開車技術很爛,後來我真的開始覺得自己不會開車。我想我被他洗腦了。但你知道嗎?我開了二十七年的車,從來沒出過車禍,也沒吃過罰單。

3. 言語暴力可能是顯性(暴怒發飆和辱罵),也可能是隱性(非常隱晦,譬如洗腦)。顯性的言語暴力通常會充滿怪罪與指責,使受害者一頭霧水;隱晦的言語暴力則是隱藏起來的攻擊行為,會更令受害者更混亂,用意是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達到控制目的。

4. 貶損他人的言語也可能是用極度誠懇及關切的語氣來說。愛倫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從來無法好好討論一本書,是因為很多常見用語明明是一般大眾都知道的,妳卻不懂。」我心想:「我和他溝通不良,一定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傷心、絕望,畢竟按照這個說法,一切都是我自己害的。

5. 言語暴力是操縱的、控制的。通常,受害者不知道自己遭到對方操縱和控制,但他可能會注意到自己的生活與原先的規劃天差地遠,或者不如預期來得快樂。

6. 言語暴力往往看似無害,實際上卻十分危險。言語暴力會輕視、不尊重或貶低受害者,例如:A. 逐漸侵蝕受害者的自尊,通常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B. 使受害者失去自信而不自知。C. 受害者為了避免激怒伴侶,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試圖改變行為,這樣才不會再次受傷。D. 受害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到洗腦。如同朵拉的建議:你永遠沒辦法根據朋友的所見所言,或是丈夫對於他自身與這段關係的解讀,來看清自己正在遭受言語暴力。請妳在書中強調,言語暴力可以是多麼含蓄、細微與不著痕跡。你會受到它的制約,產生混亂,然後就無法認清真相。

7. 言語暴力是無法預測的。不可預測是言語暴力最主要的特徵。如前文所述,受害者面對傷人者的嘲諷、打擊、鄙視或辱罵,會感到震驚、錯愕與不知所措。即使受害者再聰明、判斷力再好、思慮再周全,還是料想不到對方會有這種舉動,也不明白這些事件為何會發生,又該如何避免。

8. 言語暴力就是這段關係的問題。當一對伴侶為了重要的問題發生真正的爭執,例如怎麼教養孩子或相處時間怎麼安排,雙方難免會動怒,但他們可以表達:「我生氣是因為……」或是「我想要……」假如雙方抱持善意,就能解決問題。但在言語虐待關係中,並不存在基於特定原因的衝突。真正的問題在於暴力,只要這個問題並未受到解決,傷害行為不會有終止的一天。

9. 言語暴力會傳達兩種意涵。傷人者的說話方式與他真實的感受並不一致,例如,他會用誠懇又坦白的語氣,說伴侶有問題;即使暴跳如雷,依然堅持「我沒生氣」;邀請伴侶外出吃晚餐,卻在席間冷漠以對。受害者們如此訴說:「他說他愛我,然後又告訴我,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表示他能接納每一個人,但卻批評我、否定我的看法或感受。」「他說自己隨和好相處,卻每天動不動發脾氣。」「他說他支持我,但我和他相處時卻覺得孤單寂寞。」

10. 言語暴力通常會在強度、頻率、種類都逐漸加劇。舉例來說,在關係的初期,傷人者可能會把貶抑的言詞包裝成玩笑,程度也會比較收斂。但隨著時間過去,便會慢慢出現其他形式的言語暴力。在許多案例中,言語暴力均升級為肢體暴力。起初傷人者會辯稱是「不小心」推撞對方,之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拳打腳踢。一位受害女性表示,每次她與丈夫站在一起時,譬如在看地圖,他都會踩在她的腳上。她抱怨時,丈夫會擺出一副驚訝的模樣,好像完全沒注意到似的,但這種情況卻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隨著言語虐待進展為肢體暴力,傷人者可能會開始侵犯受害者的空間。一位受害者說,每次她在有背墊的椅子上舒服地喝咖啡,之後暫時離開房間,回來後就會看到伴侶坐在她的位子上,不管她坐哪張椅子,對方總會故意挑那個位子坐,也總是拒絕把位子還給她。後來,她還發現每當自己走向冰箱或洗手台,伴侶總是故意擋在她前面。留意從言語暴力到肢體暴力的轉變非常重要,因為根據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所有遭受家暴的女性都曾經歷言語虐待。 ▶▶ 閱讀更多 派翠西亞• 伊凡斯《言語暴力:如何辨識生活中的言語攻擊行為,適當應對,有效捍衛自己》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為什麼有些歌聽過就忘不了?
文、圖節錄自聯合文學
圖/聯合文學提供
為什麼有些歌聽過就忘不了?雋永的歌詞是如何誕生的?

內容簡介: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是一首歌。我們都被寫在歌裡,我們都是有歌的人。「在創作裡有各種方法,千萬不要擔心自己的想法或文筆是不是很厲害,因為誠實會比炫技的文字更為動人,這是創作的重要核心;而每一次書寫就像我們試圖去解答人生的題目,尋求這個階段最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只有說服了自己,才有可能說服別人。」——姚謙。有沒有一首歌,陪你走過喜怒哀樂、走過青春、走過起伏?每一首歌的創作都與人有關,從生活中感受,從感受裡發想。歌可以用來記錄人生、傳遞心情,有沒有一首歌,陪你走過喜怒哀樂、走過青春、走過起伏?音樂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我們都在不同的歌裡,也用歌找到自己的人生。

一首歌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詞和曲又是如何互相影響,歌詞的平仄對韻律會產生什麼影響?如何將心情與具體事物揉合,構思歌詞情境,找到節奏秩序?靈感從何而來,怎樣用最精煉的文字在篇幅有限的樂譜中,創造令人難忘的雋永?

作者介紹:姚謙 ,音樂人•文字者•收藏者,熱愛藝術、文學、電影、旅行。近期將出版《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一個人的收藏》《Ah-Art》紀錄片監製,並擔任「細看常玉」策展人。

搶先試閱:〈我愛夏卡爾|期待愛情的女孩〉

不曉得大家對夏卡爾(Shagal)的畫作有沒有印象呢?我記得這篇歌詞剛寫完,交到演唱者江美琪手中,順口問了句:「你知道夏卡爾嗎?」她瞪大眼睛看著我,沒有回答。半小時後同事告訴我:「江美琪在辦公室的房間裡掉著眼淚呢。」我嚇著了,趕緊問:「怎麽回事啊?」原來她不熟悉夏卡爾,不曉得該怎麽唱這首歌。我當時非常內疚,自忖不該那麽直率問她。喜歡藝術,喜歡文學,其實是一種偶然。這有時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忽然相遇,而遇到的人應該試著去分享。隔天,我來到誠品,買了一小本夏卡爾畫冊送給她。我使了點小心機,但是卻換來一首我非常滿意的錄音成品。

夏卡爾是俄羅斯的猶太人,很年輕就離鄉背井,孤身到巴黎從事藝術創作。幸好在巴黎遇到了他的妻子。他一生只有這個女人。創作也反映著他與妻子,以及對於愛情所有美好的歌頌。縱然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他的畫作還是可以依稀嗅到孤獨感。我想這種孤獨感可能跟他年輕離開俄羅斯,再也回不去的鄉愁是有關係的。於是他的愛情總對應著鄉愁所帶來的孤獨,而愛與鄉愁也彷彿是他一輩子的創作主題。我非常喜歡夏卡爾的作品,然而《我愛夏卡爾》卻不單只是為此而創作的,它有一個屬於我的歷史背景。大概2003年之後,我開始了定期在北京與臺北兩地往返居住。在北京慢慢結交一些朋友,其中有許多人喜歡讀詩。特別在那時候,當我知道北大有讀詩月,在那整個月裡,你可以在校園許多地方,公開、聚集或私下的在校園朗誦詩,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詩作。我覺得這實在太浪漫了,而那時朋友常與我分享朦朧派的詩歌,從那時候我才知道了詩人海子的作品。也通過詩歌對這段我沒有參與的中國近代文學有了一些認識。

我常在想,詩歌與歌詞的關係。那時古風興起,歌詞多模擬古代唐詩宋詞的格式,或依它的韻律與動感的形式來創作。但我更相信一個符合時代脈動的創作,應該跟現實生活思考緊密相繫,而不是去模擬。我想,如果能有一整張專輯,它的歌詞接近於新詩,也許可以表達我那時候試著想讓歌詞往新詩靠攏的想法。於是在江美琪這個專輯,所有的邀約、包含我創作的詞,都嘗試著往新詩靠攏,但不見得是詩,畢竟詞還是要符合旋律和演唱。然而怎麽判斷一首歌詞接近於一首詩呢?模擬古詩詞只要韻腳、字數對仗清楚就能完成,而新詩更多是考慮它的律動,甚至刻意要擺脫固定字數的對仗。

我發現一首接近新詩的歌詞有一個重要因素,它需要被讀出來;就像歌需要被唱出聲音,並非只由眼睛觀賞。現在更多詩,或者更具現代感的歌詞,會把表演的形式感降到最低,以接近平常語彙。於是我給自己定了個規矩,便是讓這張專輯所有的歌詞讀起來流暢、不矯情,讀起來不會感覺臉紅的。每首歌在演唱前,我都找一位朋友,像趙薇、劉若英、袁泉、導演蔡明亮,包含我自己,都選了一首歌、一段詞來讀。這張專輯正反映我當時把歌詞向詩創作靠近的努力,如果各位有時間,可以照著歌曲編排序,聽聽這張專輯吧。〈我愛夏卡爾〉是先有曲後有詞的創作,曲是由伍思凱先生編撰。那些年和他合作過許多作品,不少是我滿意和喜歡的。〈我愛夏卡爾〉是其中一首,〈秋天別來〉則是另一首。邀請伍思凱寫曲時,我還沒有思考有關夏卡爾的元素。那時,我只建議,給江美琪一首不要太悲傷的歌。當我開始寫詞時,已經定調了整個專輯要趨近新詩的主題。在思考最接近詩與詞之間的象徵時,我想起了美術。而在我認識的藝術家作品裡,最接近新詩,以及最有旋律感的,那便是夏卡爾。我決定以夏卡爾為名,來寫一首歌。很快的,從我對他熟悉的畫作裡分析出幾個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質。比如說,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他經常畫著他與妻子,他們常是不著地的。有時兩人都浮起來,有時,其中一位浮起來。最有名的一幅畫作《生日》,浮在半空中的夏卡爾,用接近一百八十度的超現實大回轉,拐著頭,吻著在廚房正在為他忙碌準備晚餐的妻子。

戀愛的人,都是浮著的。這是我當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接著我想,許多人對於愛情的回憶,經常是跟發生地是有關的吧?而夏卡爾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畫中總出現巴黎鐵塔。他常畫著妻子穿著新娘禮服,與他手牽手,浮在巴黎鐵塔的旁邊。天空是一片藍,月光皎潔明亮。有時,他們浮在一座放大的花叢之上。在 夫妻以外,最常出現的是他童年在家鄉常看到的動物,公雞、羊、牛和驢子。而如果沒有男女主角的時候,還會出現一隻貓。這隻貓,經常在角落、窗口,或在沙發後面,或在燭臺旁邊。我把這些對於夏卡爾的印象,寫到歌詞裡。

江美琪該怎麽唱夏卡爾呢?或許是個期待愛情的女孩,因為夏卡爾對愛情的描繪讓人們對戀愛有著耽美幻想。你就有了故事,那是一個夜景,可能在巴黎、北京或台北,但只屬於我。然而,在這首愉快的歌中,它期待戀愛、歌頌愛情;可是一切都是虛構的。縱然夏卡爾畫作裡對愛情的感受是真實的,但他用帶著一點夢幻色彩的表現隱約傳達愛情背後淡淡的鄉愁。這首歌沒有觸及鄉愁,還是比較著重在對愛情樂觀的盼望氛圍。然而所有的愉快總是要對照一絲等待徬徨的焦慮感受,所以最後用了「淚」,一閃而過。我想每個戀人心中都有一首歌,相隔十二年後,我重讀這首歌詞,感受很不同。 ▶▶ 閱讀更多 姚謙《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德國女孩/強而有力地為這悲傷猶太大屠殺事件增添一絲光明
文、圖節錄自啟明出版
圖/啟明出版 提供
強而有力地為這悲傷的猶太大屠殺事件增添一絲光明。流浪大西洋的難民悲劇。

內容簡介: 九百多名來自德國的猶太難民,1939年納粹清算前夕,期許開往無反猶狂潮古巴的聖路易斯號帶來希望,最後卻被迫與家人分別流亡各地,開啟流浪大西洋的難民悲劇。

打從出生起,我們這群不純潔之人就已準備好迎接死亡提前來到。多年來,即便在日子還快樂時,我們也得提心吊膽著避免撞上這道命運,走一步是一步。有時我會想,當其他人如飛蠅般紛紛殞落時,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認為自己能倖免。根據古巴政府至今不願證實的聖路易斯號郵輪事件而作。金髮碧眼的小女孩漢娜・羅森塔,出生在優渥的家庭。直到1930年代德國的反猶行動,猶太裔的血統奪去了羅森塔家的所有財產,以及身為德國人的資格,曾經的友人、鄰居對他們嗤之以鼻。陰錯陽差之下,漢娜的照片被刊登在德國民族主義雜誌《德國女孩》的封面,她標緻的德國外表,使她對自己的身份感到疑惑,不理解何謂「不純潔」的血統。

當反猶主義日漸增溫,漢娜的父母透過管道購得古巴入境簽證,登上希望之舟「聖路易斯號」。九百多名逃離柏林的猶太難民在郵輪上享盡美食、舞會,漢娜和青梅竹馬李奧及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們在甲板上玩耍,所有人在這庇護天堂暫時忘卻自己的難民身份,期盼在大西洋的彼岸尋得新生活。經過兩週的海上顛簸,郵輪即將靠岸之際,古巴當局發送電報,宣布他們高價購得的簽證在一夕化為廢紙,最後僅二十餘名乘客,包含漢娜與她懷孕的媽媽,獲准進入哈瓦那,而這艘孤立無援的猶太難民郵輪只能朝著歐洲返航。漢娜的媽媽生下弟弟之後,進入封閉自我的孤立狀態,漢娜才終於了解她們再也不可能離開古巴回到以前的生活。

七十五年後的紐約,十二歲的安娜・羅森收到一個來自古巴的包裹,寄件人:漢娜・羅森塔。為了挖掘這個包裹與她於九一一事件逝世的爸爸之間的關係,安娜與媽媽決定到古巴,展開一場追根溯源、了解自己的存在意義的旅程。

作者介紹:阿曼多・盧卡斯・科雷亞 ,獲獎無數的記者、作家,現為美國銷量最大的西語雜誌《People en Espanol》主編。成長於古巴的哈瓦那,大學時專攻戲劇分析以及新聞學,並以戲劇和舞蹈評論作為職業的開端,一九九ま年代移居美國。《德國女孩》為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二ま一六年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同時出版。現與伴侶及三個小孩同住在紐約曼哈頓。

搶先試閱:〈短短幾秒內,我們已成了移民〉

我們走向海關亭,原本歇息的樂隊再次疲憊地奏起「Frei weg!」。樂音乍響,嚇得我驚跳起。我一向不喜歡進行曲:緊湊昂揚的曲調老是讓我豎直了髮根。這種時候聽到一首名為「我們走囉!」的進行曲,實在很難不覺得自己是被狠狠地踢了一腳。我完全不懂船運公司到底想做什麼:激勵我們?還是要我們從登上聖路易斯號的這一刻起,忘掉自己再也不會回到柏林的事實。船身比我們在柏林的樓還高,一層、兩層、三層⋯⋯總共有六層甲板,緊閉的小小舷窗是一間間船艙,每一層都載滿了人。大家一定都上船了,我們是最後一組。當然了,媽一如往常地如願以償。舷梯底端,兩個食人魔坐在臨時桌旁,一臉嫌惡地掃視我們。爸打開公事包,先拿出有古巴移民署官員簽字的文件,那份文件准許我們到哈瓦那去、無限期留在那裡。文件語言是西文,兩男人根本看不懂,但仍然仔細地檢查過一次,接著又要爸示出我們的護照,還有聖路易斯號的回程票。

媽望著搖搖擺擺的斜梯,登上後,她就要和自己的誕生之地分離了。她知道幾分鐘後,她便再也不是德國人。再也不姓史特勞斯和羅森塔。至少她還是叫阿爾瑪,不會失去自己的名字。她拒絕回答食人魔們的問題,低階軍官竟然膽敢質疑她,她可是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封了鐵十字勳章軍官的女兒。逐頁檢查過我們的文件後,食人魔拿起離境印章,在紅印台上沾了沾。他用力地在我們的相片上蓋章,每敲一次,媽就顫抖一次,但從不低下目光。汙濁的紅字「J」蓋在我們唯一的身分證明文件上,將伴著我們前往古巴探險。一道無法抹滅的傷疤,我們將永遠成為流放之人、沒人要的一群,自古便不斷被逼迫離開家園的一群。媽努力忍住不哭,但兩滴淚珠爭相著要掉下,毀掉她想頂著完美妝容進場,度過兩週歡愉時光的計畫。也許是為了避免流露更多情感,她從背後抱住我,我感覺到她的嘴唇緊貼我的耳朵。

「我有驚喜要給妳。」我希望她別做出任何瘋狂事:媽,別忘了:這可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到我們的艙房再告訴妳。」我想她不過是想安撫我們而已。她要我保證不會跟爸說。等到安全登船、德國的海岸消失在遠方後,她就會告訴我們。我看到她笑了。一定是好事。一個食人魔視線一直停留在媽身上:她無疑是整艘船上最優雅的乘客,搞不好他正在算媽的腰帶上總共有幾顆鑽石。我們真該穿得樸素點,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或透露出我們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還好。但她就是這樣,她說她完全沒道理要為了史特勞斯家族世世代代傳承給她的一切感到羞愧,現在竟有個可鄙的食人魔妄自以為有權染指那些將永遠印著她獨特印記的財產。但決定她能帶走珠寶、並准許我們離開的,也是這位食人魔。他們能在彈指之間否認我們的文件,就地逮捕爸。那樣的話,我們就真的再無未來了。上百名乘客聚集在甲板上,在高處擠成一個個渺小人影。有些人在看我們;有些人則搜尋著岸邊親戚的身影。突然間閃起相機閃光,閃得我們什麼也看不見。一個男人開始拍我們,我躲在爸身後。一定是《德國女孩》派來的人。「我才不純潔!」我想對他大喊。媽向後挺起身體,同時肩膀微微前傾,把脖子拉得再更長一點。她挺出下巴:我真不敢相信,在他們隨時可能搜查我們、拿走我們僅剩的所有物、取消我們的航程並逮捕我們的時候,她還有時間注意自己的拍照角度。食人魔再次檢查過我們所有證件,並在其中一張停下動作:爸的。我考慮逃跑、逃離港口,在漢堡的陰暗街角躲起來。「蠕蟲,」食人魔輕蔑嘲諷,低頭看著爸的文件,根本沒膽抬頭正臉看他。媽憤怒地顫抖。別轉身,媽。別理睬他。別讓他傷害你。對他們來說,我們是蠕蟲、害蟲、豬隻,無恥狡猾又奸詐。一長串惡名。我想著,隨他們叫。那時候,已經沒有什麼事能冒犯到我了。四位水手下樓梯,朝我們走來,仔細地觀察我們行動。爸瞥了食人魔一眼,再看看四位水手,接著轉頭確認我們的車子是否還在。水手圍住我們,其中一人提起一只行李箱;其他人跟著照做。把我們的行李分攤好後,他們轉頭再次爬上依然擺盪中的階梯。至少我們的行李登船了。一道浪打向聖路易斯號船首。

食人魔們盯著爸爸。他們略過我們。如果他們逮捕他,我們會待在陸地上。我們不能丟下他!但時至此刻,媽已經拋下一切恐懼,只想著她待會要如何進場。在心裡彩排著。「羅森塔先生,希望我們永遠不再相見。」食人魔說。也許他等著聽到回應,但爸只是默默地拿回文件,小心檢查過後,便收回公事包內。接著他彎身向我低語:「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件行李。我們可以失去衣服、東西、甚至是錢,但這幾張紙是我們的救命行李。」他親了親我,看著聖路易斯號的最高點,大聲地說:「古巴是唯一接受我們的國家。別忘記這件事,漢娜。」樂隊停止演奏。我們的第一批行李一定已經抵達艙房了,只剩下兩件行李要搬上去,以及我們三個人。我們還在德國土地上。階梯空了,媽盯著船頭。「我們的艙房在最頂層,」她說,順了順頭髮後牽住我。「比家裡的房間小,但妳會喜歡的,漢娜。待會妳就知道了。」一位水手返回帶走剩下的兩件行李。爸正準備跟他走,這時媽捉住他的手臂。我登時明白,媽絕不可能帶著行李登上路易斯號,就算是她自己的行李也一樣。她看著水手的身影消失在郵輪的主入口後方,並確認舷梯上已無其他人後,便親了親爸的臉頰,示意可以動身了。他率先走上階梯。我跟在後面,緊緊抓著扶手,以免掉落水中。這梯子好晃啊!船鳴起響笛,嚇得我驚跳起。我轉頭看媽,她正以她特有的姿勢緩緩邁步,鼻子朝空傾斜,忽視身邊的一切。在她身後,我看到食人魔們仍在原地。既然我們是最後上船的,為什麼他們還不走呢?更遠處,我們的車子也還在。

舷梯頂端,一位蓄著滑稽小鬍子的矮小男人等著我們,看起來像是軍官。他一臉嚴肅,站得直挺,彷彿想讓人知道港口裡最巨大的輪船是由他指揮。「別怕,漢娜。那位是船長,古斯塔夫・斯羅德。」爸向我說。我緊抓著扶手。那天挺冷,但我知道那不是讓我顫抖的主因。我害怕,爸,我想告訴他,我看著他,讓他知道我有多麼需要他;沒有他的保護,我寸步難行。但那個時候,我們已差不多抵達梯頂了,我豎起耳朵,想聽聽有沒有人出聲制止我們。什麼也沒聽見。我們安全了,我試著反覆告訴自己,好讓自己真心相信。我們確實是最後上船的。耳邊盡是一句句絕望的「我愛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等從甲板上傳來的訣別、啜泣,混雜在進出港口船隻的鳴笛聲之間。我們再也不在乾燥陸地上了。下方港口的人影顯得渺小,像是無防備之力的蟻群,萬頭攢動著爭相目送遠漂之人。

我每踏出一步,便感覺越安全、身子越高挺。港口與食人魔們已被我們拋諸身後,越變越微小。而我,則感覺雄偉如船身,化身為無敵鐵巨人,看著碼頭逐漸消失在視野中。我感覺所向披靡。我們已成功攻頂:我和爸爬上高峰了!一踏上這艘巨無霸,進入我們的堡壘後,恐懼感有如魔術一般澈底煙消雲散。歷險之旅已然展開。四周人聲鼎沸。此時碼頭上的人群已聽不見我們的聲音,但許多乘客仍持續吼著,想向那些不幸未能取得救命簽證——拿到通往自由之船票——的人傳達訊息。船長走向我們。他實在矮小,得仰頭才能看著爸。他持著我們早已不習慣接受的禮儀,向爸媽伸出手,他們則回以漠然微笑。「羅森塔先生,羅森塔太太。」他有著歌劇演唱家的深厚嗓音。他優雅地握住我的右手舉至唇邊,從容地避免直接碰觸。要不是腦中一片混亂,我差點就要屈膝回禮。我們終於到了。甲板上毫無走動空間:所有乘客都擠到向港那側的扶欄邊,彷彿想貼近那些他們再也不會相見的一切;所有難逃遺忘的景象。媽停下動作,一臉驚恐。她不想再往前,成為這群絕望之徒的一員。突然間,她意識到我們三人——爸爸、我、甚至是她——都與船上其他的流放之人一樣悲慘。無論如何,我們終究淪落同等境地。好好看看他們,媽。我們就是被踢出家園、淪落逃亡的悲慘之人。短短幾秒內,我們已成了移民,那是她從來不想接受的事實,她該面對現實了。

一隻瘦弱的手臂突然出現,試圖推開人群、靠向仍伴隨在我們身邊的船長。那人推開一位仍在喊著再見的男人,我聽見他對我說:「跟上我!快點!」手臂一端,一頭黑髮乍現眼前、比從前還要亂,襯衫扣到最上面一顆,短褲,還有他的大眼睛,以及老是搶先一步抵達的長睫毛。「李奧!是你!我真不敢相信!」「怎麼?妳傻了嗎?快跑起來!」船笛大響。我們一起,跑向再也沒人能打量我們的頭或鼻子,或比較我們的頭髮質地,或給我們的眼睛顏色分類的地方去。在那個我們再也不返回的城市中,你曾在泥水灘裡畫下一座島嶼,如今我們就要往那裡去。去哈瓦那,李奧。經過無止盡的兩週後,我們就要抵達,抵達哈瓦那。我們會種鬱金香嗎?真不知道古巴長不長鬱金香。 ▶▶ 閱讀更多 阿曼多・盧卡斯・科雷亞《德國女孩》

 
中華秩序/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文、圖節錄自八旗文化
圖/八旗文化 提供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鴉片般上癮?

內容簡介: 正在崛起、但在美國貿易制裁下似乎顯得是隻紙老虎的中國,它的本質是什麼,它的力量真正代表著什麼,以及國際社會應該如何因應?「整個世界秩序的未來、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都有賴於這個判定 。」然而來自西方的主流分析工具,如現實主義、共產主義或者法西斯主義看起來並不大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修希底德陷阱、中國崩潰論、百年馬拉松、G2、這些看法都觸及到了某種重要的問題,然而無法從根本上理解今天中共之種種作為──比如無情地汲取和剝奪內部社會、發動一帶一路、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看似道德、實則虛幻的概念。

王飛凌試圖引領讀者回到西元前三世紀的秦漢時期,通過重新解讀從秦漢帝國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達幾千年的歷史,根本性地展示「中國是什麼」,以及「崛起的中國代表著什麼」。具體而言,他著重分析「中華秩序」──中華秩序,亦即中華世界帝國的政治秩序,是一種威權主義、常常是極權主義的世界政治秩序 ,它的基礎是用儒家粉飾其表的法家帝國政體,也即是「秦漢政體」。中華秩序的歷史表現是好的嗎?作者從政治治理、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和社會,以及人民生活水準各個方面加以評價。他的答案是:對皇帝、官僚體系和黨國體系的統治精英而言,中華秩序極有吸引力,甚至令他們有如吸食鴉片般上癮;也建立了一種似乎不可動搖的合法性。在兩千多年裡,它已被世界最大的人群(中國人)深深內化為某種信條:中華秩序不僅可行,而且優越。

然而,它在社會經濟發展上的記錄卻不甚優秀,甚至十分低劣。中華秩序下的人民不僅苦難深重,還周期性地大規模非自然死亡。19世紀一場未竟的王朝更替──即太平天國叛亂,在十年內就消滅了近一億人口,占當時中國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毛澤東時代的一場人為大飢荒,在四年間(1958-1962)就造成了3000萬至4500萬人的死亡,佔到當時總人口的5%-10%。中華秩序下的中華文明長期停滯,形成了「超穩定」結構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華秩序才因「西發里亞體系」的衝擊而崩潰,中華世界不再是天下。

作者介紹:王飛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現任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納恩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為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 (CFR) 成員。曾任教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和美國空軍學院。在中國、法國、義大利、韓國、日本、 澳門、新加坡、台灣等地的十餘所大學擔任過兼職、榮譽或客座教授/研究員。主要研究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和中美關係。

搶先試閱:〈結語:可能的未來〉

復辟一個秦漢式政體以統治偉大的中國人民,並非易事。如此行事卻又沒有一個必備的中華世界秩序,就愈加艱難。而面對既無法否認、忽視,又比自己更為強大的眾多外國競爭對手,則更是一個殘酷無情的現實。如本書所分析的,與過去的秦漢式政體的多次復辟有所不同,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還面臨另外兩個問題:首先,中共的專制統治一直是一個尷尬的、非世襲王朝的帝國。壟斷著中國所有權力的,是被中國學者楊繼繩稱為「集體世襲制」之下的一個統治家族群體(即所謂的太子黨或紅二代),而非一個以血緣世襲的皇帝。從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到約翰.洛克,經典作家們早已把這樣一種非血緣世襲的專制或貴族寡頭政治歸類為一種最糟糕的政府類型。據中國學者吳稼祥估計,這種集體世襲制度的權力繼承,穩定度最低,也很不理性,還惡化了秦漢式政體固有的次優化統治記錄。其次,民命、國家使命或黨的使命的觀念,一直是今天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拼湊起來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內核。最高領袖習近平最近還向其高級官員們重申了這一使命:「天在看(你做什麼),我們的天就是(中共)黨和人民。」然而,這個新儒化法家國家主義的觀念基礎,比起傳統秦漢式政體的天命觀念,必然地更不穩定:無論怎樣被壓迫和受哄騙,人民並不是抽象的天,他們不可避免地要追求各自多樣的、不斷變化、也不斷增長的權利,並為之而奮鬥。無限期地僭用人民的名義,於是就成為一場極為艱難的鬥爭,除非實行真正的民主;但民主制度更會拋棄統治者們所珍視的秦漢式政體本身。無窮盡的收買民粹力量、無休止的恐嚇與欺騙、水漲船高的暴力維穩,既昂貴又低效,還常常會起到反效果。

具諷刺意味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渴望重新控制世界,力求恢復中華秩序這個目標,在西方領導的後冷戰時代世界秩序下,卻獲得兩大關鍵性優勢:其一,西方主流的價值觀與行為規範是人類的生命和平等,這使占人類總數五分之一、被中共嚴格控制和牧養的十三億中國人口本身,成為一個巨大的力量來源。北京通過肆無忌憚的赤字花費,消耗中國人民的生命和人權,因而變得不成比例的強大和具有競爭力。其二,北京得益於其越來越通暢的、單方面獲取外國的市場、資源特別是技術的渠道。這使得一個既低效率也少創新的國家,能夠迅速地強盛。就這樣,這個飽受低劣政治治理之困擾的次優化巨人,還是能夠崛起,在國際關係裡獲得強勁而可怕的競爭力。

因此,儘管其明顯的次優化統治和反覆多次的失敗,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悲劇和痛苦,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維護和加強其秦漢式政體方面頗有成就。它也越來越多地影響世界,最終要重建其注定需要的中華秩序。一些大漢族主義中共支持者們,於是在2016年宣布「世界的、和平的中國世紀已經到來」。那麼未來究竟如何呢?基於本書關於中國力量本質的分析,人們可以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國力崛起前景的三種可能性未來: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進一步演變,成為一個更開放、更自由的秦漢政體,一個類似於10至13世紀的宋帝國那樣的,軟性而開明的威權主義(如果還未變成一個有效的自由民主與法治國家的話),從而在西發里亞世界秩序下繁榮、強盛且長治久安。為此,北京將要重新解讀歷史,重新確定其世界觀,重新調整其戰略;通過體制上、國際上和意識形態上的充分保障,克制甚至放棄其天下世界帝國的理想。作為後冷戰時代國際社會的一個成員,遵守該社會的普世規範和價值觀,中國可以良性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的遊戲,並舒適地成為一個大國、強國或者一個新的超級大國,將世界霸主地位作為其奮鬥目標,甚至可以取代美國作為新的世界領袖,但不再渴求一個中華秩序式的世界政治統一。

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回到毛澤東的革命政權模式,乃至更甚,成為一個硬化的威權主義、極權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政權,通過謀求重新安排世界而求得生存。中華秩序的意識形態將繼續復甦並主宰中國,儘管已經智慧地偽裝為漢族民族主義和復興中華文明的中國夢。毛澤東當年走過這條路,並遭致慘敗。但是那些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致富和崛起的新財富與新技術,為北京提供了新的信心和資源、更多的實力,它有可能以更聰明的詭計再試一次。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處理國際恐怖主義、日益高漲的全球化浪潮,這些緊迫的全球性議題可能是提高北京成功機率的強大動力。假以時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秩序或許會出人意料地統一整個地球,儘管它今天看起來還是如此的不可能,就像二十四個世紀以前秦國統一中華世界和七十年前中共奪取中國的故事一樣。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會被兩股力量所撕裂:一邊是中共秦漢式統治者們追求中華秩序的本能慾望和不懈企圖,另一邊是不斷變化的中國人口構成、經濟現實,以及日益西化且與國際社會息息相聯的中國新文化和新意識形態。伴隨著巨大的國內外壓力──政策的連連失敗和不斷湧現的新問題,外部衝突乃至戰爭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或被有意發動,並導致中國國內的政治混亂甚至內戰。中原政權最終可能會失去某些中華世界的邊緣區域,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崩潰。無論是以和平的還是暴力的方式,其結局可能會帶來中華民族國家的鳳凰涅槃(如同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或者促使一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失敗國家出現。

還有第四種可能的未來,不過大概只是過渡性的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回頭延續其在2008至2012年之前的已經持續三十年的做法,繼續隱瞞其中華秩序的戰略選擇,韜光養晦,不再大力抵制、攻擊和取代美國並重新安排世界秩序,而是務實和有選擇地遵循西發里亞體系和西方的領導,在抵制國內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變革的同時,也壓制其菁英們對領導世界的渴求,小心謹慎,投機取巧,繼續發展致富。中共的秦漢式政體雖然沒有中華秩序也能繼續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但同時也要忍受這一選擇必然伴隨的種種「屈辱」、困難、挑戰和不安。

這些未來的情形中,哪一種更可能、更可行、更可取,以及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可以做些什麼來塑造北京的偏好、影響中國崛起的後果,都是些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關於中國崛起的積極探討,已經產生了許多富於洞察力的想法和豐富的學術成果。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公開呼籲,要超越美國二十多年來那個充滿猶豫的、對沖與接觸相混合的權宜之計,「認真對待中國」。研究中國的專家史文以及沈大偉則認為,美國為了東亞和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應該對中國採取一些「必要的和適應性的」接納舉措。還有人提出「中國是一個成功的威權主義發展國家,它現在已經足夠富有,足以制定自己的規則,而不只是接受其他人的規矩……(它)是自己的國家,但卻是其他人的問題。它將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條件發展,而其他人則只能盡其所能地與它合作」。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則呼籲,現在是時候「修改美國對華總戰略」和政策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追求些什麼,以及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目標,依然是疑問重重。中共治理的低劣效率,似乎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能否避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最明顯的障礙。中國官方數字表明,擁有近14億人口和大約8億就業者的大國,目前只有大約2800萬的人實際繳納所得稅。北京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能力十分有限,反映了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其實並不高。在國外,中國企業一如既往地次優化運作,效益非常低下。據中國學者的統計,中國的「海外投資一般都不成功」。從1990年代中期到2015年,有超過兩萬家中國企業,在海外累計投資了1400億美元以上(僅2014年一年就增長15.5%,而當年中國接受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率僅為1.7%)。但這些大量海外投資「90%以上都虧損」。中國似乎已經過早地開始了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儘管做出巨大努力,也花費了巨資,除了一些近鄰地區之外,北京在行使其所謂軟實力方面,似乎特別虛弱無能。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護照之一,被各國接受的程度竟然遠遠低於已經沒有幾個國家正式承認的中華民國(台灣)護照。作為一個典型的專制統治者,中共經常周期性地竭力煽動反日情緒:黃金時段的中國電視螢幕上,充斥著徒手消滅無數日本人的「抗日神劇」,劇情極其愚蠢可笑,以至於2013年中共的媒體審查機構不得不對其略加限制。然而,當2014年日本政府稍微放寬對中國遊客的簽證限制時,六個月內就有超過一百萬中國遊客和購物者湧向日本,總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88%。

或許更為意義深遠的是,在中國國內,儘管受到鎮壓,但要求政治變革以直接撼動中共政權核心──的人和聲音越來越多。畢竟,21世紀確實不同於西元前3世紀。崛起的中國力量,負有被中華秩序傳統和理念所驅使的天下使命,可能確實是像美國觀察家白邦瑞所分析的那樣,正在進行一場並非祕密的百年馬拉松長跑,要在21世紀中葉以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為代價領導和統治整個世界。然而,如學者孔誥烽所推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看似十分成功的崛起和奮鬥,也可能只是為了一種屬於過去的、龐大而落後的政治體系,宿命般進行著漫長、昂貴、不確定而精疲力盡的拼搏。

關於中華與中國、中華政治傳統與中華世界秩序之理念,以及崛起的中國國家力量之本質,本書的探討就以上面的簡短結語而告一段落,以此為基礎,筆者將繼續在另外一本書裡,分析崛起的中國力量之前景和影響,以及該如何因應和管理。 ▶▶ 閱讀更多 王飛凌《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

 
閱讀筆記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自己的航道
彭樹君聯合報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書影。(圖/皇冠提供)
活到一定的年歲之後,才會明白,青春並非一種年紀,而是一種心態。

有些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老了,天空再美也無心仰望,心裡眼裡都只有一個目標,要存多少多少錢才能買車子買房子,要爬到怎樣怎樣的位子才能被人看得起;卻也有些人始終沒有被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同化,因為他有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期待的是自己真正想看的風景,在這條道路上,他常感孤獨,也有許多挫折,可是從未懊悔自己的選擇,也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同儕皆已坐擁名利的時候,或許他仍一無所有,可是他依然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情,依然有著青春的心境。那麼相較之下,誰更富有呢?

曾鍇這本散文集《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即是以他的人生經歷,描述那條人跡稀少的道路上,他所見的風景。留學古巴,旅居西班牙,這樣的經歷自然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體會,例如他寫拮据的時候:

「所謂清苦,大概就是有時候口袋裡摸出來幾個硬幣,發現下午多喝了一杯六十五歐分的濃咖啡,於是,就因為差了這幾歐分,剛好買不起一張公車票,只有頂著深冬的寒風步行回家。」

例如他寫孤獨的心境:

「當航班在一片金黃色的忽閃搖曳的城市燈火落地的時候,我大口大口呼吸著清晨的空氣,透過圓形的廊橋舷窗,看著巴拉哈斯機場積水的停機坪,看著天邊粉紅的朝霞,這異鄉的土地是那麼冰清玉潔,以至於高冷得難以親近。然而,在內心深處,我卻告訴自己──安心此處,便是吾鄉。」

「流浪」聽起來是個浪漫的詞彙,但當你真正身在其中,才會明白那要克服多少總是隻身一人的無助與失落,然而「真正美妙而有意義的人生,大概就從我堅定不移地追尋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才正式開始。」曾鍇同時也寫他不輕易動搖的心志。

世界很大,只待年輕的心揚帆出發,可是如何在歷盡凶險的海象之後,還能保有對於前方的嚮往,如何在種種狂風暴雨的摧折之中,還能維持高燒不退的熱情,如何在轉過生命的旅程一圈回到故鄉時,還能堅持當初出發的那顆初心,都絕非輕易。

就像美國詩人Robert Frost所寫的那首著名的詩The Road Not Taken,金色的樹林裡那兩條道路,有人選擇大多數人會走的那一條,但也有人會選擇人跡罕至的另一條,在這條道路上也許會遇到別處遇不到的彎拐和崎嶇,也許會看到別處看不到的奇花與異草,也唯有走上前去,你也才會知道其中會有什麼樣的風景。如果走的是大多數人都走的那一條道路,雖然安全,卻也少了一些驚險和一些驚喜。

一個人的孤獨有時是一種必要,那讓人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追尋的是什麼,得到與失去的是什麼,或者說,那讓人更明白自己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人生是一場旅行,現在的你正走在自己期望的航道上嗎?日日面對著無人陪伴的朝暉夕陰,你還是安於一個人的寧靜自在嗎?縱使歷經千辛萬苦,你依然保有那份青春的初衷嗎?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閱讀更多 曾鍇《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多代共居相扶持 老人單親互相照顧
德國政府重視世代融合與多代互動,透過民間合作社興建或改建舊建築,推動多代共居宅,強調不同世代、不同族群在同一屋簷下共同生活,互相照顧。

「流汗」等於「排毒」?
運動出汗的確好處多多,但排毒不包括在內。近年的科學研究指出,流汗排毒不過是迷思。身體流汗只是為了降溫,而非排出代謝物或清除體內毒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