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2/21 第106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對手戲/女人要在家庭與婚姻裡保有自我究竟多難?
聽說你在創業/卸下「每天來點負能量」七十萬粉絲團光環
獨裁者手冊/為什麼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是佳偶天成,抑或怨偶孽緣?
魂囚西門/鬼神是否也是需要活人才會「撞人」?
閱讀筆記 樂天島/台灣新現實主義 詩路的墾拓者

新書鮮讀
對手戲/女人要在家庭與婚姻裡保有自我究竟多難?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女人要在家庭與婚姻裡保有自我究竟多難?妳正在婚姻裡上演對手戲還是獨角戲?

內容簡介:要完美詮釋婚姻裡的雙人舞,妳必須和瑪麗亞一起回頭審視自己的成長歷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生命裡的一切,都會刻在妳的靈魂深處。德國作家施益堅繼《離心旋轉》從丈夫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後,以《對手戲》鋪陳女性深度心靈剖析,從妻子的視角來看這段婚姻的走向與未來。舉世皆存的女性困境──一個女人要在家庭與婚姻裡保有自我究竟多難?想想這樣一個女子。

她有過叛逆與不羈的年少,她追求自我,她看西蒙.波娃的《第二性》,然而在感情裡她妥協,在婚姻裡她收起女性主義,逐漸把自我埋葬在日常裡,成為一名妻子與母親。不教外交官太太葡萄牙語的日子,她枯坐家中客廳看俗濫的商業片;她在案上擺著易卜生與布雷希特,每天將書籤往後移幾頁,假裝自己仍是那個愛讀戲劇的女子;她不敢看鏡子裡的自己……這樣一名女子,她終於還是下定決心,即便必須割捨這段婚姻,她也要刨開地面,挖出深埋地底的自我。然而這樣的決心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丁香革命後的里斯本,西柏林的占屋景象,兩德統一前後的德國鄉村:施益堅以充滿張力的場景,從另一個視角重新描述一段婚姻故事。《對手戲》是部令人感動,有時卻又令人不安,以出發和責任為主題的小說,也包括面對自己的生命。

作者介紹:施益堅 ,主修哲學、宗教學以及漢學,在東亞生活與工作了十餘年。曾先後到中國、日本、臺灣等地做研究和居留,觀察每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而在臺灣居住的時間是最長的,同時完成《邊境行走》這本小說,注定與臺灣讀者締結最深刻的緣分。曾任德國國家研究機構學者、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搶先試閱:〈為什麼我們再也談不下去?〉

「寶貝,怎麼啦?」丈夫的聲音帶著警覺。瑪麗亞在副駕駛座,身體向前傾,肩膀感覺到丈夫的手,卻沒有拂開,只是保持不動,任由眼淚奔流。還能怎麼了。幾星期以來,這一天就像考核日一般橫亙在她面前;今天她頭痛,坐在擁擠不堪的列車上,本來和丈夫重聚之後只想聊聊天,或是安靜不語,而不是應答這般審問。車子行過馬爾堡之後,何暮德就開始拿這些問題步步進逼。讓她錯過昨晚趕鬼宴的會議開得怎麼樣?她的老闆怎麼那麼嚴苛,是不是一直都這樣?她不覺得火大嗎?工作滿足她的期待嗎?還是……「瑪麗亞?」他的腳鬆開油門,似乎想找地方停車。她很清楚他想聽到什麼,就像他知道她什麼都不會說一樣。她從車底撈起手提包,找不到藥丸,就抓起手帕。儀錶板的時鐘顯示兩點十五分。幾分鐘前丈夫差點錯過圓環出口,之後就專心盯著車道,馬路沿著收割後的田野往前延伸,經過村落,村子就像死去一樣暴露在午後陽光下,到處都有拖車停在農莊入口。自從她在德國鄉下生活過之後,每次看到整理得很好的前院總會想像屋主是個小心眼的人。她擤了擤鼻子,又把手帕收起。街道右邊有張潦草的手寫招牌「自助採摘向日葵」。

「我們之間怎麼了?」她打破沉默問道。就當地而言,這是個燠熱的夏天。柏林清晨頂多二十度多一點。「什麼意思?」「我們之間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再也談不下去?」「我們已經談了好一會兒了。」「各說各的,拐彎抹角,隨你怎麼說。」她用力抹去臉上的眼淚,何暮德一陣沉默。他們一個月不見,只短短幾分鐘,他進逼的問題,她逃避的答案就把重逢的喜悅糟蹋光了。為了搶先回應他的答案,瑪麗亞繼續說:「你只是做出關心我工作的樣子,其實你只關心我什麼時候會放棄。」「和妳想工作這件事無關,我總是支持妳……」「去社區大學開葡萄牙文課,對!」她突然轉頭,把五指攤開的右手伸到他面前,連她自己都覺得詭異的舉動。「我已經開過五期這種課程了,五期!」「妳想聽我說什麼?」他質問。「去柏林吧,寶貝,打電話給法克.麥凌恩,問他有沒有什麼能讓妳做的,反正妳在波昂只會煩我而已—妳想聽這些?」他眼睛下方發紅的眼袋讓她想到十個月前的那個早晨,在大門和滿載的搬家貨車之間,她感受到愧疚的所有重量,對他說:我們夠堅強,我們辦得到。從那時起發生了一些他們倆都不想發生,甚至無論如何都想阻止的事,只不過各以各的方式,最後各自落到相反的一端。無論如何,最初的信心消失殆盡。「最近我常想,」她慢慢地說,「我想和你分享很多事情,但是每次還沒說出口,就已經可以預料到對話會怎麼發展。我很清楚你會從哪一點切入,只要我一說起什麼困難,你就滿懷希望。我每次說起難處,卻完全得不到你的體諒,只是坐實了你的看法—我走錯路了。而且我現在覺得不舒坦,因為我燃起你的希望,卻必須讓這些希望落空。」這次她等著他是否想回應,他卻只是把手從方向盤移開,開啟空調。他看起來徹夜未眠,雖然他說趕鬼宴之後,他十一點半就上床睡覺了。「再來是第二點:你總是讓我陷入危害我們婚姻的那個角色,因為我追求我自私的人生計畫。」「我倒不清楚我們的婚姻岌岌可危。」「你很清楚!」她聽到自己說。就像要標記她必須克服的內心障礙高度,她的心猛跳了一下,瞬間讓她一鼓作氣:「但是你似乎不明白這個危機是因為你的態度。」「說清楚。」「我們一年以來都在原地踏步……」「各自踏步。」他打斷她:「說仔細點也無妨。」「……沒有絲毫進步,我們相處的珍貴時間都浪費在同一個沒有結論的對話。我的經歷,你的經歷,一切本來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我們有很多話可以說,我們可以分享,本來可以那麼美好,要不是……」「要不是我的腦袋後來冒出那個該死的想法,覺得我們最好在同一個城市裡生活。」他轉過頭去,就像要確定她同意車子行進的方向。火車誤點,不到一小時婚禮就要開始了,他們只剩下把行李放到旅館,接著把自己打點俐落的時間。「對吧?我要是看清五百公里是夫妻雙方的完美距離,我們的生活就會甜美滑順得像杏仁糖霜。老天,我們一切都能分享,除了餐桌和床。」「聽聽你自己說的什麼話,何暮德!你聽起來像是受了什麼委屈。」

這正是她坐在高鐵裡聒噪的年輕人之間下定決心要避免的對話。她頭痛是因為昨晚必須喝很多酒,才能安撫劇場會議後的神經。法克拒絕理解有個演員要離開劇團;一如以往,多方斡旋的工作又落到她頭上。這時她再也撐不下去。這是七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渴望的夏季假期開始之前,只剩下何暮德外甥的婚禮要解決。明天他們會開車到波昂,星期二再一起飛到里斯本,祖阿嗚把房子借他們住,直到他們決定之後的行程。沉默中她氣惱自己提起婚姻危機。每次她被丈夫訊問,覺得自己被逼到角落裡,就會說出這些違心之論。她想請求他,我們下次再說吧;但是他就像先扼要重述對話,然後發現決定性的錯誤,何暮德舉起手來。「慢著,」他比之前更大聲地說,「妳抱怨我把妳逼進自私尋求自我實現的角色。容我提醒妳:第一,這個角色是妳自找的,而且妳也演得很好。第二,剛好相反,是妳逼我扮演一個角色,不,不止,扮演多個角色!被留在家鄉的丈夫,渴求關愛的乞丐,每天晚上巴巴地等著電話響。一個比一個糟,都是爛角色!」「這正是我們的問題,」她說,「你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傷害你。」「我們的問題是,妳並不特別在意妳所做的事是不是會傷害我。」「有個名詞叫自我中心。」「幾乎正確,」他糾正她的說法,「這叫做自私。」他們沉默地駛進下一個村落,看起來就和之前的村子沒兩樣。尊重,他幾分鐘前說了,出於尊重,只要簡潔告訴他,第一年結束後,她想繼續在劇院工作。而她想不出更好的回應,只是問他,她重回職場是否讓他覺得不受尊重。將近二十年的婚姻歲月,他們從不曾這般斤斤計較,各執己見,一占上風就一陣得意。他們即將在開心的婚禮賓客間周旋度過漫長的一天,露忒立刻就會察覺出了問題,而且在瑪麗亞必須展示笑容之前,她就察覺自己的那抹假笑像張面具掛在臉上。「我們能不能從頭開始?」她問著,無法壓抑一聲嘆息。她想下車,獨自奔跑穿過田野,而不是一再重新解釋顯然已經無須解釋的事情。

「從頭開始,每一對老夫老妻的夢想,可惜……」「我們可以從頭開始嗎?拜託你停止愚蠢的譏刺好嗎?」「好,」他像被責罵的小孩,「我聽妳說。」才怪,她想,不然他一定了解她不是為了法克才去柏林,也不是為了和丈夫分開生活,而是出於一個簡單的理由:以她的年齡,每個「不」都可能是最後一回,之後再也沒有機會。何暮德一輩子都在工作,她卻是第一次,如果不算社區大學的課程和聖奧古斯丁那三個月。過去幾個月,他們討論過無數次,直到瑪麗亞自覺像聽錄音帶般一再重複同樣的話。「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你了解為什麼我一定要這麼做。在那個時候。為什麼那不是因為自私。那個職缺出現的時候我只能接受,或是下半輩子怪我自己拒絕這個工作。怪我也怪你。原因在於波昂的生活……」 ▶▶ 閱讀更多 施益堅《對手戲》

 
聽說你在創業/卸下「每天來點負能量」七十萬粉絲團光環
文、圖節錄自有方文化
圖/有方文化提供
卸下「每天來點負能量」七十萬粉絲團的光環,鍵人林育聖選擇回歸本業,經營文案公司,與公司夥伴一起為創業願景打拼。

內容簡介:放下創作者的身份,回歸創業者的角色,將那些負能量,都化作創業路上的能量。聽說你在創業————那你一定很多委屈吧。你這麼有責任感,一定有很多人討厭你吧。你願意承擔風險,一定有很多人誤會你吧。

比起冰冷的公司管理, 比起無情的職場生存,比起社會所渲染的對立聲音,我們都應該更瞭解,每個人內心的聲音。這是一本關於老闆心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我們都不容易的書。這本書,寫給老闆、負責人、頭家、BOSS、主管,也寫給夥伴、員工、職員、吃人頭路的每一個人。這是一本有關創業的散文。原來,這時代最被稱頌的創業精神,背後是這樣的故事。這也是一本有關責任與煎熬的書。讓你從此能更全然地觀看自己在工作與人生中的位置,不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卸下「每天來點負能量」七十萬粉絲團的光環,鍵人林育聖選擇回歸本業,經營文案公司,與公司夥伴一起為創業願景打拼。

這時代談了太多創業的美好與自由,理想與目標,也說了太多我們印象中的「慣」老闆,但真實的公司經營,卻比表面上更殘酷,那讓人又恨又妒的老闆背後,往往是血淚斑駁的道路。太多書談論如何當好老闆、如何當好員工、如何向上管理、如何當好領導者,卻沒有人說到,在職涯的歷程中,人的心境都是如何轉變的。本書分為四個篇章——創業之初、與人之事、上班日常、身為老闆,以獨特角度記錄老闆不曾訴說的心境,從創業之初的雄心,到逐漸意識到身為老闆的責任,每天也在心中上演小劇場,還有不敢說出口的苦口婆心。書裡談被員工排拒在外的老闆心情、談一個人吃飯的老闆心態、談面對離職時老闆的內心波動、談成為老闆之後每日背負的壓力與責任,以及老闆們如何一步步變成鋼鐵心,做出狠心無情的決策。老闆是職位,也是人生的選擇。書中的文字,來自作者自身創業經歷,也來作者身邊的老闆朋友訴說的故事。第一次,有這麼多老闆不再是老闆,而是一個「人」,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這是一本,記錄責任背後心聲的書。像翻開一本日記,讓我們看見那些不容易。或許我們會更珍惜,那些生命中,願意承擔責任的人。

如果你要創業,那就該先翻開這本書,看看裡面斑駁的傷痕,寫著怎樣的創業人生。如果你是老闆,那更應該看這本書,看見你那創業路上的心傷與苦,回顧這些日子,跟自己說聲辛苦了。我算了很多成本,卻沒把自己算進去,那些我們不知不覺中損耗掉,生命中重要的事,像家人、像情人、像自己的價值,又或是自己的心情。我們喜歡談動機,不是因為動機很重要,而是因為我們都無法保證未來。因此才希望即使未來沒有真正得到什麼收穫成果,那最起碼動機被滿足了,也就無怨了。沒有人希望開一間公司來折磨彼此,但事實上我們都被折磨了。被污名化的星期一是無辜的,失去工作的熱情,才是真的。沒有人喜歡星期一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人喜歡工作。開會的無力之處,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那些無言之中藏著什麼。我們都太害怕找不到方向,因此只能透過一條條的規定,仿若什麼明燈,照著規定,就不會有錯;照著規定,如果錯了,就不是我的錯。老闆是一份工作, 有一個「人」負責這項工作,他承擔了我們看不見的責任,所以做了我們不理解的決定。管理責任很多,但被管理的人,需要的不過就是每一天,能快快樂樂上班,平平安安下班而已。自開公司那一天起,你就消失了,剩下身分,剩下責任。權力不是絕對的存在,都是來自於有人願意交付與信任。沒有員工,老闆哪來的權力;沒有夥伴,你在市場哪來的權力;沒有信任,你的權力無法達成任何目的。

作者介紹:林育聖 ,筆名鍵人,寫字的商人,做生意的文人,一個有創意的普通人。2015年開了一間文案公司,而後粉絲團「每天來點負能量」出頭,一生以文字為業,還在持續開拓更多文字可能性。

搶先試閱:〈老闆的意見〉

自己開公司之後,最不習慣的事,就是不能隨意抱怨。曾有一陣子,因為老二剛出生,我自己身體狀況不佳,再加上人事動盪的關係,常在臉書上發出了各種心情低落的抱怨文。我的抱怨文通常不會直指誰誰誰的問題,而是都用自諷的方式呈現,但滿滿的負能量讓許多人都擔心我到底怎樣了。還記得那時候,到各個單位講課時,接待人員遇到我的第一個問題都是:「老師你最近還好嗎?」一些情緒的抱怨讓朋友,透過臉書都覺得我是不是遇到什麼人生難關了?紛紛關心起我的狀況,讓我也感受到不少溫暖。但事實上很多情緒都只是一時的宣洩罷了。對外如此,更不用說對內了,只要我遇到有廠商退稿不滿意,或是案件催稿但資料未交齊全的狀況,當天我的情緒就會一直處在非常低潮的情況,說話有氣無力,對小事易怒煩躁,常哀嘆發出怪聲,打字聲音變大力……等。後來有夥伴跟我反應,每當我這樣的時刻,大家都非常的緊張,深怕這時間點,如果做了什麼事不知道會不會掃到颱風尾。雖然我跟他們說過許多次,我這人非常就事論事,絕不會讓情緒外溢,只有家裡的老婆比較可憐,倒是真的常被我外溢到。即使這樣說過了,但誰會想惹一個在氣頭上的老闆呢?你的情緒不是你的,是全公司的氛圍。這是身為老闆最該學習的第一課。

我雖然也看過不少老闆,脾氣蠻橫、拍桌怒罵、恣意妄為等,由有甚者還會對員工人身攻擊之類的不尊重行為發生,但我始終不認為這樣的公司,在面對真正存亡危機時,會有人願意情義相挺不計勞報。當然,可能想到那一步太遠,但對於人情氛圍這事,如果我能稍微收斂一點情緒,讓大家好過些的話,那我的這一點忍耐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一想到大家來上班,也都是諸多忍耐,那其實我們都差不多,退一步大家都好做事。因此我從一個人辦公室,到一群人辦公室,從臉書亂講話,到臉書每句話都整理過後,這之中的學習,可說是長進不少。這之中的學習,也付出不少代價。其一是幾位客戶朋友給我的回饋,某次在詢問我案件時,小心翼翼地問了說:「你最近……有比較好了嗎?」我有點驚訝,因為我對於客戶基本上都是非常的禮貌與小心,於是趕快回覆:「咦咦咦當然沒問題囉,怎麼這麼問呢?最近有發生什麼問題嗎?」「沒有啦,就只是看你的臉書,覺得你這一陣子心情好像都不是太好。」「啊啊啊啊沒有啦,那是其他事情啦,都是些家庭瑣事而已啦。」我趕忙澄清。「喔,那就好,之前看你這樣,所以都不敢吵你。」我心中暗暗一驚,才想到之前自己寫過的一篇貼文:創業者的顧影自憐


我常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可憐。就算真的很可憐,也要報喜不報憂,打卡看起來沒失眠。這年頭求可憐沒什麼用,討拍只是一時爽,更多人看見的是你也不過是眾多過不好的一員而已。顧影自憐晚上睡前哭哭就好,醒來還是要付錢。不要成為一個讓員工擔心的老闆,跟不要成為老是在臉書討拍的情人,好像你的對象對你有多差一樣。有誰會想跟一個可憐蟲談生意呢?把自己過得好一些,讓客人與夥伴都更放心跟你合作。這心境,大概也是創業的課題之一吧。現在自己卻落入一樣的處境,總在臉書上讓自己看起來很可憐,好像全天下的不幸與壓力都在我身上,好像案件多到忙不過來。讓別人看到,可能就會想:「既然你忙不過來了,那還是別找你了,也是對你好吧。」在這之後,我就瞭解到,再忙也不要上臉書抱怨自己很忙,因為那不過是:「假抱怨的名義在炫耀」罷了。不論在客戶眼中,還是在同業眼中,是否有看穿這無聊的詭計,帶來的結果都不是好事。

其二是我心中的痛,來自於我的內部夥伴。在心情低落時,我常在臉書發些自我厭惡的話語,有些可能來自於夥伴的一些反應或話語,讓我在臉書上自我反省。即使我認為自己的臉書是我的反省與記錄,但在夥伴眼裡,很可能都會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要去猜老闆臉書說的事情是指哪一件事,以及是不是在說自己,這樣的心理壓力我想大家都有遇過。這可能也是大家不喜歡加自己主管、老闆臉書的關係,總有一種被監視的不愉快感。更不用說,如果下班後,還看到老闆、主管的動態,那種還要持續接受公司負能量的感覺,讓臉書不再是休閒空間,難怪新聞說年輕人都不使用臉書了。而我即使自認為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但對於別人來說,總難免會多做聯想。當時我沒有思考自己的角色,每一句都會是一種交待,每一個記錄都好像是一種指責。於是有因此離職前就解除我好友的人,認為看我臉書是一種壓力。也有夥伴都盡量避開臉書互動,將一些心情放進心底。因為他們不想猜,也不想懷疑,到底我今天說的哪件事是在說誰。我的臉書成為他們的壓力,但他們卻貼心的避開這樣的猜疑。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一些錯誤已經造成了,離職的人回不來,心理的印象也回不來了。為了這件事,我還特地在內部面談時,提到這件事,說明我絕不會在公開地方表達對大家的不滿,有不滿我直接就說了不會迂迴的。並且也減少了在臉書抱怨的機會。我意識到,老闆的情緒該自己收在心裡,或找另外的管道紓發。以老闆的身份,任何一個公開的場合所發表的言論,都代表著公司,也代表著你對別人的意見。絕不再是你個人意見。自開公司那一天起,你就消失了,剩下身份,剩下責任。你說的每句話,都有人認真看待,因為你也希望自己的指示能被認真看待。開公司後,生活變成了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因此,每一句隨口抱怨,都將成了指令,操作了公司每個人的心。謹言慎行這句話,是我當老闆最深刻的體悟。 ▶▶ 閱讀更多 林育聖《聽說你在創業》

 
獨裁者手冊/為什麼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提供
為什麼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真相

內容簡介: #5個任何政治制度下都得以成功的法則 #13種奪權的方法 #6個讓你永遠不會下台的建議 #3大政治群體。本書揭露了世界各地統治者權力法則運作的真相:不管表面上提出再多「國家價值、社會利益、理念與願景」,其背後的意圖永遠是延續自己的統治生涯,而我們可以如何利用統治者的意圖,改善國家的政治制度或公司的治理。

不管是民主政體、企業、慈善組織還是獨裁國家的領導人,只有一個共通的特質:他們想要延續自己的統治。從這個基礎論點出發,大膽提出全新的單一架構理論,把我們所知的一切政治現實全部解構。那就是:國家沒有所謂的利益,人類才有。不管是非洲的獨裁國家還是亞洲的模範民主,領導者個人的利益與行動,永遠是驅動一切政治行為的力量。不管表面上提出再多「國家價值、社會利益、理念與願景」,背後的意圖永遠是延續自己的統治生涯。接著,作者提出了一套極為簡單的方法,可以供任何想要長久統治的人參考並照著辦。包括・創造權力的三個基本群體:廣大人民、重要成員、關鍵核心群・關鍵核心群的人數越少越好・切忌讓任何支持者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找到利益、控制利益、分配利益・絕對不要把利益從支持者手上拿開。

只要理解政治運作的基本道理,我們就可以真正解讀每天在我們身旁發生的政治議題,包含「為什麼公司虧錢但高層享高薪」、「為什麼政客瘋狂舉債」、「為什麼立委選舉要採用小選區制度」、「為什麼財稅法規永遠是國會攻防的熱點」、「為什麼要尋求年輕選民的支持」、「為什麼要提出歡迎移民的政策」、「為什麼要一直擴張社會福利制度」,以及「為什麼一方面要為人民謀福,一方面又誓死反對敵對陣營的好倡議」等。大量引用讀者容易理解的歷史事實與社會現況為例證。最重要的是,書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針對如何改革民主制度、如何改革公司治理、如何擴大民意基礎等等議題,使我們更容易改變成真。

作者介紹:布魯斯・梅斯吉塔& 艾雷斯德・史密斯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 紐約大學政治學教授。

搶先試閱:〈進用忠心的人,提防能幹的人〉

赫德最終還是丟掉了惠普的位子。這件事給我們一個教訓,那就是:不管你經營的是公司、慈善組織,或政府,把事情做對做好,尚不足以確保自己的政治生存。領導者的表現和他能在位子上待多久,其實是件很主觀的事。我們也許會想當然耳地認為,領導者必須在關鍵支持者當中,安插能幹的人來執行他的政策。但專制政體的重點不在於良好的治理,領導者要考慮的只有自身利益,而非人民。事實上,任命太能幹的部長或董事可能是個危險的錯誤。畢竟能幹的人選有可能成為你的對手(而且還可能很難纏)。盟友人選最重要的三個特質是:一、忠誠。二、忠誠。三、忠誠。成功的領導者會在身邊安排能信任的親友,幹掉有野心的支持者。費奧莉娜未能順利達成這個目標,所以在位子上待不長。相較之下,卡斯楚就是此道高手,所以掌權近半世紀(當然,他可以盡情下毒手排除障礙,費奧莉娜則不行)。這個政治邏輯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倚賴一小群人而取得政權的情況下。伊拉克的海珊(Saddam Hussein)和烏干達的伊迪.阿敏(Idi Amin)一開始都只是個街頭混混。專制領袖不需要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來保護。像阿敏和海珊這樣的人一旦上台,就會明智地在身邊安排可信任的同族或同宗,讓他們身居要津,負責管錢帶兵,然後除掉任何可能變成敵手的對象。

海珊於一九七九年強迫前任的艾哈邁德• 哈桑• 貝克爾(Ahmed Hassan al-Bakr,為海珊表親)下台,成為統治者。但在那之前,他已經精心謀畫了自己的統治基礎。例如在一九七二年,他一手將各國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收歸國有。不用說,石油就是伊拉克的財源,因此他已經滿足了掌權的必要條件:他知道錢在哪裡。等他上台後,更是無情地整肅自己的支持聯盟。貝克爾總統「辭職」才過六日,海珊就舉行了執政的復興黨領袖全國大會。在海珊堅持下,大會全程錄影,並由革命指揮委員會書記穆伊.阿布達爾—胡塞因(Muhyi Abdel-Hussein)唸出一份認罪聲明,承認自己籌畫反叛海珊,然後讀出六十八個「國家公敵」的名字,聲稱他們是同謀。被唸到名字的人逐一從會議中被帶走,其中二十二人被槍斃,由復興黨黨員共同執刑,每個分支黨部都必須派出代表拿步槍參與行刑。接下來數天還有其他數百人遭處死。海珊的傳記作者曾詢問他本人,為何要處決這些人,因為他們大部份都是在海珊的支持下嶄露頭角。據他轉述:「只要有革命,就一定會再出現反革命。」6我們先前提過,將領導者拱上台的人也可以再將他拖下馬。最佳對策就是減少可能形成威脅的人,只留下那些最可信任的人效忠自己。那些被海珊處決的四百五十多位復興黨領導者真的是人才嗎?他們已經死了,所以很難回答。但可確認的是當中有教授、軍官、律師、法官、企業領袖、記者、宗教領袖,以及其他受過良好教育的優秀人物。為了保險起見,海珊還順手殺了敵對政黨的領袖。畢竟他們也可能共謀取代他。

活下來的人當中,包括海珊的表親「化學阿里」阿里.哈桑.馬吉德(Ali Hassan al-Majid)。化學阿里最有名的效忠事件發生在一九八八年,他(承海珊之命)對伊拉克的庫德族發動化武攻擊,犯下種族屠殺的罪行。在那之前,阿里就證明了自己對海珊忠心耿耿。在上文提到那段惡名昭彰的錄影中,阿里被拍到對海珊說:「您以往成效卓著,未來要推動的計畫也很好。但有個小問題。您太溫柔、太心軟了。」跟許多在那場黨內大會中被處決的人不一樣,阿里原本是個摩托車送信員,沒受過多少正式教育。儘管他坐上了國防部長、內政部長、伊拉克情報部門首腦的位子,但他最擅長的本事就只是殺人。海珊用人的模式很常見。他的後繼者,首相努里.馬利基(Nouri al-Maliki),也將國安機構裡面所有的遜尼派教徒通通趕走,換上什葉派的支持者,只不過手法沒有海珊那麼殘酷而已。這批新任的國安人員雖然不具備經驗與訓練,但領袖們都知道,寧可任用忠心卻無能的傢伙,也不要留下能幹的敵人。

當然,有時不可避免還是要依靠能幹的策士。拜占庭、蒙兀兒帝國、中國、哈里發國,還有其他地方的皇帝想出了有創意的解法,能保證這些策士不會變成敵人:把他們變太監。公元十世紀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底下最重要的三個職位都是太監,地位最高的行政長官是由寢殿侍衛長演變而來,其職責包括分派太監值夜,保護睡夢中的皇帝。邁克爾三世(MichaelIII)破例把這個職位派給正常男人,也就是他的親信巴西爾(Basil)。這個決定讓他送了命。當巴西爾察覺邁克爾三世開始更信任另外一名朝臣後,便殺了皇帝,自己奪取了寶座。即使在現代,挑個不可能攀上頂峰的親信當顧問仍然是為官之道。海珊是伊斯蘭國家的總統,底下的二把手塔里克.亞齊茲(Tariq Aziz)卻是基督徒,這當然並非巧合。 ▶▶ 閱讀更多 布魯斯・梅斯吉塔&艾雷斯德・史密斯《獨裁者手冊: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真相(為什麼國家、公司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是佳偶天成,抑或怨偶孽緣?
文、圖節錄自印刻
圖/印刻提供
是佳偶天成,抑或怨偶孽緣?離開婚姻並不是從婚姻中解脫。真的準備好承擔這一切?

內容簡介:俗話說百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愛情的昇華,走入婚姻後更是一輩子的功課。是佳偶天成,抑或怨偶孽緣?「律師,如果離婚,孩子會歸我嗎?」「我想離婚,但是不希望財產分一半給他。」「如果離婚,可否不管對方之前借開支票的財務糾紛?」「我萬萬沒想到是律師函,要逼我交出房子,無條件離婚,我當然不願意!」

十五篇婚姻法律諮詢案例,十五道人生風景──當婚姻只剩下拳頭時,是否要為了稚齡子女守在牢籠般的家?若一方已然變節,癡情的一方如何收拾破碎的心,減少身心財產的傷害?兩人世界如果闖進好幾個第三者,原配情何以堪?各小三又如何自處?當這些人在法庭齊聚一堂時,始作俑者的丈夫如何面對?被遺棄多年的丈夫控告,棄婦是要逆來順受,還是堅強迎戰勇敢反擊?金錢與權勢毀了山盟海誓,也催毀了情,面對夫妻緣分走到盡頭,該放下或是爭取?要好聚好散,還是繼續待在不對等的關係裡?

身為婚姻當事人的律師,從旁觀者角度提供法律上的意見,解決問題。然而,當事人的人生仍操之在己。請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渴想的婚姻圖像,試著尋找幸福的方向。在淒苦喧擾的家事法庭中,也有溫馨的場景。通常裁判離婚案件,法官循例傳喚未成年子女出庭,調查監護權歸屬事項,審判長會問孩子想跟隨父親或母親同住,這段過程常常是我不忍目睹的傷心時刻,因為要讓孩子在陌生肅穆的法庭作人生的選擇題,真的很殘忍!唯獨有一次台北家事法庭有位女法官特意準備糖果罐放在審判桌上,母親牽著四歲的兒子走進法庭,法官微笑著招手讓小男孩直接走上審判席,抱起他,給他一顆糖,和煦地問小男孩的名字、歲數、喜愛的玩具後,才開始詢問案件的相關問題。十幾年前的景象至今仍烙印腦海,感謝這位溫柔的女法官,在孩子不得已必須面對父母親的爭吵與破碎的家庭時,願意給小男孩些許安全感與母性的溫暖。──蘭天 律師

作者介紹:蘭天律師 ,為現任律師,執業廿餘年。年輕時鍾情於文史,因社會期待、父母期望進入法律領域,在長年法庭訴訟攻防中觀察人生百態、領略人性幽暗、探索天道運行。承辦婚姻家事案件歷程中,經常陪伴當事人走過生命幽谷,探索感情真諦與婚姻生活的艱辛,協助他(她)修復或結束親密關係,展開人生新頁。在法律工作沉重壓力下,喜以旅行、寫作、賞析古文物、教育子女作為調養心性之道。公餘之暇閱讀撰文,分享法律人生的體悟。

搶先試閱:〈婚姻門裡門外〉

上週一位法官好友來電,說是某公益團體志工的妹妹遭逢婚姻不幸,想找專業人士幫忙,他的身份不便直接協助,要我給她法律諮詢意見。一般正直的法官不願介紹案件給律師,免得遭人物議,執業期間碰到幾次當事人找上門委託案件,只說是法院的法官介紹,因為法官開過我承辦案件的庭,瞭解我的辦案作風及態度,不過介紹的同時有交待當事人切勿透露法官的姓名;而我理解法官的顧慮,就不多問。這次介紹的法官是大學好友,相知甚深,才直言請託。過兩天,這位當事人果真來電了,聽得出話筒另一端心情忐忑與諸多疑惑,她匆匆問道:「如果離婚,可否不管先生之前借開支票的財務糾紛?」這種支票財務與婚姻關係攪合在一起的案子,電話裡是解釋不清楚的,建議她來辦公室討論,她猶豫地答:「我現在回到南部與娘家商量,可能過幾天北上再去請教您!」原來無助的妻子被夫家逼出來避難,這時娘家就成了重要的依靠,既然人還在南部,只能請她保重,後續再連絡!

婚姻案件是所有案件中變數最多的,今日夫妻吵架失和,明天可能重修舊好,也就不見得上門諮詢律師,過去有豐富的經驗,所以也沒再將這通電話放在心上。一週後,正在辦公室趕訴狀,全神貫注時,這位少婦突然來電,說人已到台北,是否可以立刻到事務所請教?趕緊挪出會議時間,讓她討論過後,當天能再趕回南部照料幼女。沒多久,滿臉愁容的少婦在姊姊陪同下出現了,坐定後,姊姊連珠砲地提出好幾個法律問題,帶著渴切的眼神,希望我立刻回答。當事人知道法律諮詢是以時間計費的,通常提問與律師作答之間當然希望把握時間迅速完成。不過多年的實務經驗告訴我,這種考試作答式的答案幫不上當事人什麼忙,因為還沒深入瞭解事實,律師的回答只是引用法條加以解釋,當事人聽了也不知如何運用。還是要請當事者敘述背景事實:何時結婚、家庭概況,幾分鐘後再切入本案重點,一來讓當事人心情安定下來,二來掌握周邊事實及當事人敘述方式,可以在短時間的溝通中,以對方熟悉的語法提供法律意見。一會兒光景後,引導她敘明案情重點:婚後婆家的家族企業財務缺口無法填補,公公與丈夫皆因信用問題遭銀行拒開支票,婆婆與丈夫共同施加壓力,軟硬兼施,要求她到銀行開戶,借用她的支票簿支付廠商貨款,為了家庭和諧,妻子不得不從。近日支票無法兌現,債主上門逼債,她匆忙攜女南下避禍。

這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常見的妻子犧牲奉獻的場景,尤其票據法還保留刑罰的時期,多少無辜的妻子代夫下獄,等出獄後,孩子學壞離家出走,丈夫變心另娶嬌妻,悲歡離合,寫成一頁頁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企業家妻子的血淚史!只是現在是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這種愚忠痴情的妻子?不忍苛責她,迅速提供幾個法律建議,讓她能在銀行及執票人端找到保障自己權益的方式。談完了財務問題,她仍堅持要離婚,把寫好的離婚條件一一條列,委託我撰擬離婚協議書。反問她:「妳真的考慮清楚了嗎?婚姻關係是否嚴重到非分手不可?是否先將支票問題趕緊解決,再考慮離婚的事?因為現在速速離婚,法律也無法保障妳,免除負擔支票跳票的責任,因為當初是妳答應借用的!先找銀行處理才能保護自己。現在妳在極大的財務壓力─支票跳票的恐懼下,要做出關乎下半輩子幸福的決定,會帶有很多情緒,與扭曲的看法,倒不如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沉澱一段時日,在南部好好思索。財務問題是一時的,婚姻是長久的,妳自己有謀生能力,日後獨立生活不成問題,可是眼下為了孩子及未來的幸福,請再仔細考慮吧!」她點頭,含淚的眼眶有了幾分神采,彷彿找到一些答案……有些人在婚姻中受傷了,走不出來,當他們找上我時,不論他們多麼徬徨無助,我不會給答案,只是提醒他們問問自己:「離開婚姻會比待在婚姻中快樂嗎?『離開』雖然獲得自由,但得面對孤單、寂寞、財務問題、社會異樣眼光,尤其是夜裡孤枕獨眠、青春期子女叛逆、職場不順遂時,是否能獨自承受?……。你(妳)真的準備好了要承擔這一切嗎?」聽完一席勸語,往往他們就不急著簽離婚協議書,允諾回去再細細思量。 ▶▶ 閱讀更多 蘭天律師《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山盟海誓比不過一張紙》

 
魂囚西門/鬼神是否也是需要活人才會「撞人」?
文、圖節錄自暖暖書屋
圖/暖暖書屋提供
如果活人是需要鬼神才會撞鬼,那鬼神是否也是需要活人才會「撞人」?

內容簡介:不接受死亡的活人已經很麻煩了,不接受死亡的鬼會比較好說話嗎?面對前來諮詢求診的鬼魂,心理醫師需要什麼特異功能?如果活人是需要鬼神才會撞鬼,那鬼神是否也是需要活人才會「撞人」?結合了心理醫師與通靈人的角色,創造出了一個「一切唯心造」 的故事空間。有趣的情節,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小說處處驚喜,一頁接著一頁。──侯文詠

魏松言,一位在美國名利雙收的心理醫師,回台灣後拒絕大型醫療院所的邀請,在西門町一個老舊騎樓裡自己開設心理諮詢診所,上門求診的病人寥寥無幾。某天,一位都會白領女子前來求診,讓魏松言不得不接受原來自己具有靈媒的潛質,就此開啟了幫鬼魂做心理輔導的諮商之路。美女口吐髒話,自稱是被人殺死的流氓,到底是第二人格還是鬼魂附身?玻璃鏡中出現的女高中生,竟是死於三十年後,到底是幻覺還是撞鬼?睡夢中來到四十年前的西門町,到底是鬼魂牽引還是生靈託夢?人心即鬼神!除心魔即是渡化人,但要渡人就得先渡己。一個人要跟鬼有緣分才能看得到鬼。魏松言面對這些與真實世界共存、需要他做心理治療的鬼病人,又將如何藉由心理治療而讓自己與這群魑魅魍魎從絕望中獲得新生?

作者介紹:九色夫 ,七年級生,幼時遠赴美國求學,2006年於波士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於SSMH機構擔任心理諮詢師一職,案例遍及各文化與階層。作者大學時以筆名「死神13」發表網路同人小說《前事》大受好評,連載兩年後在讀者鼓勵下開始策劃一系列「綠之門」故事,透過經驗、寓言與佛學的觀點,探討凡人頓悟的歷程。

搶先試閱:〈陋巷,深不見底。〉

台北是不夜城,晚間也能借上空的霧霾來照路,但今晚的西門町玄如濃墨,樓梯間的光線在藻綠色出口外形成一個明亮的圓弧,圓弧外卻看不見任何事物,沉黑墨色反成透明,一如觀眾眼盯著歌劇舞台的布幕,又或者像日本能劇的黑子,明知道後頭存在著東西卻又要裝作不存在一樣。我結束了「魏松言心理諮詢診所」小貓兩三隻的一天,正打算回家喝點小酒,跳過洗澡睡大頭覺,卻踏不出歸途的第一步。外面暗成這樣,手伸出去都擔心手指會被黑暗吞蝕。看過《沈默羔羊》嗎?我由衷希望跟史達琳探員易地而處。「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我半開玩笑地朗誦聖經,學麥克.傑克森在《Billie Jean》三十週年表演時背對黑暗,拇指中指互捻,清脆的彈指聲在無盡深淵中激起一圈圈漣漪。結果燈真的亮了。正確地說,在診所招牌正上方的一盞燈亮了,慢吞吞地揭開了故事的幕簾。燈光下,招牌邊,站了一位莫約三十的女子,有著漂染過的波浪長髮,保養得相當好,標緻的身材穿著淡藍色的連身長裙,擁有不需要化妝也能攝人魂魄的美,大眼裡的緊張會讓男人主動出手保護,也讓我有了修鬍子的衝動。

在這種殘舊小巷裡看到這樣女子,我以為遇上了離鄉背井的桃樂絲,而她看到我的時候則像遇上了奧茲大法師。可惜那張診所招牌讓我夢想破滅,卻給她帶來了翡翠國的希望。「您是這裡的醫生嗎?」那女子怯生生的問。「是的。」我若無其事地的同意。其實在心理系裡只有持開藥執照的人有資格被稱為醫生。當然,在美國醫生跟博士都叫「Doctor」,所以我才不管那些自詡為菁英的人士為了自己過度膨脹的驕傲所製造出來的階層尊卑。這些細節跟眼前這位女子完全無關,一聽到我是這裡的人,她馬上歡然說:「醫生,你一定得救救我。我,我不知道該去找誰幫忙。」「妳想找人談話?」那女子點點頭,「我診所剛打烊,可否明天再來?」「不行!」那女子叫道,竟然有點粗暴,「我已經去過很多醫院了,都沒有人肯聽我講話!」我心裡馬上浮現了幾個想法。醫院沒人聽她講話可能是因為要應付的病人很多,其次便可能是因為這女子是麻煩人物。診所的時段在招牌上寫得一清二楚,她卻執意要選在下班時間跟我說話,可見一般。

難得有個看起來像是付得起諮詢費的病人,我當然不能放過,但如果不小心替一個麻煩病人破例,就很有可能會養大她的胃口,所以還是得拒絕。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兩張名片,一張讓她知道聯絡我的方法,另一張則寫下我可以聯絡她的方法,明天再約。我向那女子解釋了我的職業立場,詢問她的姓名與電話。對方先是一呆,接著尖叫,「我有緊急事故,你是醫生居然不救人?」她的反應證明我的猜測無誤,「我現在不方便,但明天很空,請打電話到診所安排會面時間。」那女子俏眼怒睜,「幹你娘機掰!你以為恁爸時間多啊?」饒是我見多了世面,這下也聽呆了。病人罵髒話很平常,我倒是沒遇過自稱「恁爸」的女人,而且還是一個算得上是美女的女性。那女子好像察覺了自己的失態,馬上又嬌滴滴的道歉,「對不起,我失態了。」那對豐唇如此多元化,我不禁有狂笑的衝動,擺手請那女子跟我上樓。老鳥也有破例的時候,一個會爆粗口的美女已經勾起了我的職業興趣。此外,我下意識覺得這個妞比她看起來危險多了,不妥協的話會當場傷害我,診所裡至少還有防身道具。小心起見,我加了一句:「我通常不在門診以外的時間會晤病人,今天是因為妳說有緊急事故才特別破例。」那女人意義不明地喔喔幾聲,她上樓看到我診所牆壁龜裂長霉,木窗久沒塗漆,大皺眉頭,見到我在閃爍日光燈下的邋遢模樣,神情更明擺著輕視。我不是個在乎邊幅的人,原本發誓要留的軍人頭變成了綁馬尾,落腮鬍也因為懶得修而亂蓬蓬的。醫生長年坐著工作,體型變得粗壯,撐起了滿是皺褶的衣服,看起來不像個有博士學位與超過十年工作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反倒像個吃不飽的藝術家。

我等兩人都坐定後才問:「妳做過諮詢嗎?」那女人又罵,「幹,我看起來像肖ㄟ嗎?」妳當然像。「只要是來看診的病人我都會問,這是為了幫我瞭解病人的歷史,好擬定療程。」「恁爸不是病人!」那妳來診所幹麼?「我接下來要問一些個人資料,然後請妳簽約。」聽到「簽約」兩字,那女人馬上升起懷疑的表情,「什麼約?」「這份諮詢合約解釋我身為醫生與妳身為……委託人的權益與立場。首先,除非有人身心安全受到侵害,我不會洩漏你我在這診所裡的任何對話。」其實第一條是「身為醫生我會全心全意為病人的健康服務」,但此時我覺得有必要先保護自己。果然那女人馬上問:「什麼叫身心安全受到侵害?」「譬如說像有人受傷,或有人被虐待等等。」那女人一副不甘願的模樣,令我不禁朝牆角傘桶裡的木刀撇眼,「我會拷貝一份給妳回家讀,妳貴姓大名?」那女人陷入久久的沈默。「醫生,我真的不是肖ㄟ。」「怎麼了?」她這時的恐懼跟她在樓下的時候一樣,不管多強勢的舉止都無法掩蓋住的顫慄,「我叫沈金發。」「金發?」好男性化的名字,而且很俗,跟她優雅的服飾不配。「那是我,不,那不是我現在的名字。應該說,那是我本來的名字。」「妳改名過?」「沒有。醫生,我真的不是肖ㄟ。」「沈金發」是如此的害怕,我實在想安慰她,可是她這時的語無倫次是精神分裂的徵兆之一。我沖茶給委託人暖身,讓她有時間獨自想一下。沈金發看我沒催促她,似乎得到了點力量,喝口茶後說:「醫生,我不是女人。」我微微吃了一驚。雌雄莫辨的人所在多有,但扮得這麼好的可真少見。我表面上裝個沒事人,沈金發下句話就讓我破功了,「其實我上個月就死了。」會客室霎時鴉雀無聲,這瞬間的恬靜裡,似乎可以看到樓下那層黑暗生命在牆壁裂縫裡蠕動著。沈金發看起來比剛才還要害怕,他預想,不,他期待我會嘲笑他。我沒笑,故作幽默說:「以一個死人來說,妳算是保養得很好的了。」「我不是在胡說!」沈金發對我吼,對以往輕視她的醫生吼,「我,我真的已經死了,可是醒來的時候卻在這個身體裡。我不是女人!」茶杯格外滾燙,間接告訴我:我手指是冰冷的,「妳是說妳投胎轉世了?」「也不完全是這樣,一天裡我只有在黃昏跟清晨的時候有辦法操縱這身體,其他時候都像是在睡覺一樣。」 ▶▶ 閱讀更多 九色夫《魂囚西門》

 
閱讀筆記
樂天島/台灣新現實主義 詩路的墾拓者
向陽聯合報
《樂天島》書影。(圖/黑眼睛文化提供)

2018年12月,時序入冬,書桌上擺著鴻鴻第八部詩集《樂天島》的原稿,窗外間歇雨落,九合一大選綁公投剛剛結束不久,執政黨大敗,反同公投大勝,台灣社會瀰漫著的統獨、藍綠之爭,以及中國的威脅等因素,都在這場大選結果中展現出來──此時讀鴻鴻詩集《樂天島》更有感觸。

先看他寫於2016年12月的詩〈同志〉,這首詩以「對」與「錯」進行鋪排,凸顯當前台灣反同主流民意的荒謬,詩前三段以並比的手法,通過群(「他們」)的聲稱(「他們沒有錯」)來合理化同志個體(「你」)的不正當性(「錯的是你」),張力十足。原句如下:

他們說他們沒有錯

錯的是你


他們說他們想像的你沒有錯

錯的是你真正的樣子


他們說他們的方向沒有錯

錯的是幫你找到自己方向的人

在同志人權橫遭集體主義通過「民主」公投粗暴對待的選後,這樣的詩句更顯得沉痛有力。接著之後,「所有他們喜愛的,都鑄成信仰/所有他們嫉妒的,都叫做誘惑」,則直接指陳了自古以來主流民意假藉宗教力量剝奪同志人權的社會真實。對照鴻鴻二十多年前寫的〈徹底摧毀〉詩中的「再喝幾杯耶穌寶血/才能夠把敵人灌醉?/再燒幾個聖女貞德/才能引來消防大隊?」更令人感到沉痛。

再看他寫於2017年10月的〈獨立公投〉。這首詩首段先寫全球各個小國實施獨立公投的現況:「魁北克獨立公投沒過半/蘇格蘭獨立公投沒過半/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92%贊成/但投票率仍沒過半」──以全球實例凸顯獨立公投的困難;接著再以台北市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無須公投的事實,對映(或者暗喻)獨立公投雖然困難未必不能做,「很多國家沒實施垃圾不落地/台北市也算實質獨立/沒問過你我同意的垃圾政策/大家也逆來順受甚至鼓掌叫好」,然後收結於「還是想問/那台灣什麼時候公投?」──這首詩試圖以語言的邏輯謬誤,反諷當前台灣在公投法通過後排除獨立公投的不符合世界民主潮流,比照此次東奧正名公投未能過關,仍維持「中華台北」名義一事,何者為「垃圾政策」?就是鴻鴻以詩諷喻的主旨所在。

作為詩集名稱的詩〈樂天島(B面)〉更是以強烈的批判語言直指台灣「島民」的「樂天」民族性。用極其輕鬆的話語,刻畫當代台灣人的集體圖像和心態,詩中使用諷喻,在諧謔中映現詩人所看到的台灣人的醜陋面相,使得這首詩讀來充滿詼諧可笑的「笑料」,讀後則有無力回天的痛心。詩中所提「地震、颱風、都更」,是天災與人禍,小民無力對抗,猶有話說;「課綱覆蓋自己的歷史」、「持哪一國的證件無關緊要」、「就算是黑幫,警察也替你開道」,則是台灣人對歷史文化與認同的無視,對公理正義的輕忽,詩人一語道破當前台灣政治、文化與社會的病灶,就是來自於無可救藥的、愚騃無知的「無所謂」的天真吧?

《樂天島》這本詩集的主軸,因此也可以說是對醜陋的台灣人民族性的針砭,對台灣社會在漫長被殖民情境下堆積的歷史失憶、集體認同喪失,以及社會正義不彰的深沉控訴。這類詩作,主要集中於「事件簿」這一卷,鴻鴻寫二二八紀念日所見、諷刺馬習會的「鹿指馬為鹿/馬專門拍別人馬屁」、揶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祭劉曉波……以及為同志、黎明幼兒園、凱道抗議的原住民、抗議勞基法修惡的絕食勞工……等詩作,都緊扣著當代台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或賦或比或興,都直指台灣社會充斥的強凌弱、大欺小、邪壓正的深層結構。他的為時代賦詩,為時事狂歌,盡在此卷之中。

鴻鴻的詩風轉變,並非始於這本詩集,早在2006年他推出第四本詩集《土製炸彈》時,他就已經展開一如他所說的「更多人的自由需要戰鬥」、以詩作為「對抗生活」的武器的書寫;2009年出版的《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題材廣及西藏抗暴、北京奧運、捍衛樂生、野草莓學運……等等重大事件,以詩對亂世進行革命;2012年出版的《仁愛路犁田》,更是為台灣社會運動(如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反土地徵收條例、反核……)、國際人權事件(如紀念陳文成、聲援劉曉波、艾未未、伊朗導演潘納希……)等逐一賦詩。他在詩集後記中強調:

筆耕於我如果仍屬必要,那是因為可以真實呈現一時一地的想法,與文字讀者、街頭聽眾或是親密愛人相溝通。詩是拿來興、觀、群、怨的,不是拿來陳列玩賞的。革命與愛情,率皆追求群體美好生活的步驟。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不必再革命,世界可以不再需要這些詩,或許那才是一個時代最大的成就。

是這樣逐漸形成的詩觀,讓鴻鴻脫卻了年輕時對現代主義的迷戀,重新反省他的詩和土地、和人民、和人權的對應關係。2015年他推出第七本詩集《暴民之歌》,同樣將他的詩聚焦於台灣社會重大事件(如反核、護樹、大埔事件、拆銅像、太陽花運動……)、國際社會與人權議題(如聲援雨傘革命、紀念六四、反思以巴衝突……)等,他用詩作為炸彈、作為武器、作為匕首,諷刺時事、歌詠「暴民」,他的詩和台灣進入21世紀的亂世已經結為一體,因而就不再只是「政治的」詩,同時也是「社會的」詩、「歷史的」詩,這是鴻鴻在戰後台灣眾多詩人之中最為醒目之處。

《樂天島》這本詩集,因此是鴻鴻對現實社會所進行的「革命詩學」的又一次精采展現。表面上,鴻鴻的這些詩作,類似198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之後詩壇興起的「政治詩」,他不避諱政治題材、不強調文學修辭或話語,直接以詩刺向權力和政治的核心,這或可視為21世紀新政治詩風潮的再一次崛起(連同鴻鴻於2008年創立的《衛生紙+》詩刊詩人群作品);但實質上,在我看來,則是更深刻的「新現實主義」詩學的拋出。

台灣新文學運動過程中強調的現實主義(一如鄉土文學論戰中鄉土派論述),基本上強調的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作家應該關切現實、反映現實,服膺於土地和人民,同時揭發不公不義,做弱者喉舌──鴻鴻從2006年推出《土製炸彈》到這本《樂天島》,在精神上的確延續了這樣的現實主義傳統;不過,他猶有進之,在這個基礎上,進而觸及對「權力」(國家的以及國際的)、對社會結構的批判,這則是台灣作家過去較少書寫的主題。

其次,鴻鴻詩作也展現了異於現實主義的新的表現技巧和方法。鴻鴻同時身為電影、劇場導演,我不知道他是否受到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啟發,他的詩在語言和技巧上,不單純只以貼近現實的描繪或控訴為能事,他還通過諷喻、錯置、割裂、拼貼的手法,試圖逼近現代社會、主流價值和權力關係的荒謬狀態與現實。

同樣作為詩集書名的詩作〈樂天島〉,在詩集中一題有兩作,前節提到的〈樂天島(B面)〉,以強烈的反諷,批判台灣人的民族性,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手法;收錄在「神祕的家庭」卷中的〈樂天島(A面)〉則反其道而行,以現代主義的語法,透過「兒子」的童言童語,呈現「父親」的憂慮:「這座島嶼的香蕉可以讓他吃到世界末日」。後詩不以批判呈現,不以白描、控訴的語氣為之,對照前詩,形成兩組(或「兩面」)互文的文本,台灣社會面臨的兩大問題(社會的、政治的/自然的、環境的)因此形成共構。這就是鴻鴻展現的新現實主義詩學精粹所在。

這類具有現代主義或後現代手法的寫實之詩,在詩集當中也多有佳構。如〈房間的回聲〉,半數句子非詩人所寫,而是拼貼參觀河床劇團《窺》的觀眾在展覽現場的留言組構而成。又如〈一個滿身油汙的裸男子出現在觀眾席〉,以類劇場的語言,透過獨白的方式,「拼貼」當前台灣時事議題中常用的關鍵詞(如「民主。自由。」、「被馬賽克」、「轉、型、正、義」、「廢土、廢水、廢料」……),而形成荒謬、怪誕,卻又真實的社會語境。又如為聲援松菸護樹運動寫的散文詩〈樹〉,以樹的獨白,凸顯樹與環境、與人,與社區集體記憶的重要性,均屬佳篇。即使是諷刺具有高度政治性題材的詩,鴻鴻也能以不同於寫實主義的語言和形式來呈現權力關係的荒謬糾葛。〈水牛記:馬習會有感〉運用後現代語法,批判馬習會的「握手言歡」畫面,力道之強,尤甚於傳統書寫的直接批判。

從2006年出版《土製炸彈》以降,到此際2018年出版的《樂天島》,鴻鴻為時賦詩,為事狂歌,以詩作為武器,要刺向社會的主張和實踐,就足以理解,並且具有充足的理由,稱他為台灣新現實主義詩路的墾拓者,亦不為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