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2 第12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香港的歷史,由我們來傳承。史料沒有記載的,不代表沒有發生
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不同階級的兩大教養邏輯
用不同角度全面玩味故宮歷史,一探北京故宮繁榮盛世

新書鮮讀
香港的歷史,由我們來傳承。史料沒有記載的,不代表沒有發生
圖/新經典文化
書名:《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

內容簡介:史料沒有記載的,不代表沒有發生,離開的,會再回來;失落的,會再被發現,香港的歷史,由我們來傳承。

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來華,為了印刷聖經宣教,引入西式的中文鉛字印刷。著迷文字的少年戴福,在西人開辦的書院第一次遇見栗髮白膚的少女幸兒,那時他還無從得知,這段長達二十年的苦戀將如何掀起歷史的狂瀾;同時,香港第一副中文鉛字「香港字」,歷經二十年歲月終於打造完成,卻於戰火中失傳。近兩個世紀後,自殺未遂後失憶的少女賴晨輝,將揭開少年戴福的故事,重拾自己家族與「香港字」的關鍵記憶……

作者介紹:董啟章,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職寫作,寫作生涯接近三十年。1994年即以〈安卓珍尼〉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少年神農〉獲同屆短篇小說推薦獎,令當時從未懷疑過這兩篇皆出自「同一人」之手的評審們為之讚嘆。他的寫作從虛擬到現實,似真似幻,卻又寫入家庭、妻子與兒子,並以自身的寫作語言回應世界。「精神史三部曲」、「自然史三部曲」為其著名系列。其《體育時期》改編成舞台劇,並售出國外電影版權;《地圖集》也已翻譯成多國語言。近年於長篇小說創作大有突破,從《愛妻》再到《後人間喜劇》,拓展更加貼近大眾的寫作路線。

搶先試閱:〈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選段

爸爸的病原來只是普通感冒,一場虛驚,過兩天精神恢復,便又每天自己去買報紙了。我告訴他悲老師介紹我去幫展覽搜集資料的事,他表示同意,覺得我的個性和身體狀況適合做這樣的工作。的確,像我這樣的一個沒有社交能力的女孩,面對死資料比面對活人更安心自在。

策畫展覽的是一個叫做香港印藝工作室的組織,負責人是一位姓容的女士。我按約定時間,來到石硤尾一座由舊公屋活化改裝而成的藝術綜合大樓。工作室在八樓,空間甚為開闊,辧公室內坐著三位職員,都是年輕女性。我從玻璃門探頭進去,怯怯地說我約了容小姐。

有人通傳了一聲,從裡面走出來一位戴著黑色口罩,外型穩重的中年女子。對方招手叫我進去,引領我到後面的一間會客室,邊走邊說:

你是阿費的學生,對吧?他說你寫得一手好書法。

聽悲老師說這位容女士是做石印的,在藝術家面前,我不敢造次,連忙說:

悲老師誇張了!沒有怎麼好,只是寫字端正而已。

哈!你們叫他悲老師嗎?

對,大家都是這樣叫的,或者叫悲sir。

對方好像覺得很有趣似的,忍不住又笑了起來。

在會客室坐下來,容女士給我斟了杯茶,好像我是甚麼貴客似的,完全不似來面試。她問了我一些簡單的問題,但似乎已經從悲老師那邊知道不少。當我叫她容老師,她鄭重地止住了我,說:唔好叫老師,叫我阿容,或者容姐。她說的「容」字是變調的,發廣東話第二聲,跟「擁抱」的「擁」字同音。然後她便向我簡介了展覽的安排。

展覽將在本年十月開幕,場地是沙田文化博物館。到時會有兩個展覽會同時舉行,一個是慶祝香港印藝工作室成立二十周年的本地版畫藝術家聯展,另一個是關於香港活版印刷工藝的歷史回顧展。涉及香港字資料搜集的是後者。在原本的計劃中,只是打算從十九世紀下半的香港印刷品和報刊出版說起,再來就是二十世紀初流行的月份牌石印版畫,然後談到二十世紀下半由全盛到式微的活版印刷業。最後就是近十年來,年輕繼承者如何把傳統活版印刷變成創意工藝。

後來,在毫無預計之下,突然殺出了香港字這個東西。

說這句話的時候,容姐張開雙手向外一揮,好像有甚麼爆發出來似的。我當場給嚇了一跳,幸好沒有叫了出來。她繼續說:

去年夏天,我們收到荷蘭一間鑄字基金會負責人的來信,查問關於一批十九世紀香港活字的去向。據說在一八五八年,荷蘭政府曾經向香港的英華書院購買一批中文鉛字,為數約五千三百幾個。之後一百年,管理這副活字的鑄字廠陸續自行打造更多活字,總數增加到九千多個。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鑄字廠關閉,鉛字便下落不明了。現在這個基金會主席想追尋這批香港活字的去向,便來問我們有沒有相關的資料。他之所以找上我們,大概是因為之前我們參加過歐洲的印刷藝術研討會,留下了聯絡方法吧。

我們雖然在籌備展覽,但根本不知道有香港字這回事,也不知道這副字曾經遠銷荷蘭。所以我們其實幫不上忙。之後不久,便收到對方的消息,說在萊登的國家民俗學博物館的倉庫,找到了由原本的香港字翻造出來的銅模。嘩!那真是驚人的好消息!於是十二月我便親自飛到阿姆斯特丹,跟對方的人員一起確認那批字模的來歷。現存的整副活字裡面,大約有五千多個是來自十九世紀的原型。這一批是真正的香港字。

好了,既然找到了字模,沒有理由不嘗試鑄出鉛字吧。基金會也同意這個合作計劃,為我們提供了鑄字的工具和人員。因為時間有限,我挑選了三十幾個字來做實驗。當中有聖經創世記第一句的十個字,也有跟這個展覽有關的字。於是,我便帶著這些戰利品回來了。

容姐站起來,從後面的金屬架上,拿下幾個木盒子,逐一放在桌上。每個盒子由上至下分成三大格,每格再垂直分成十幾個窄行,每行裡面填滿了十個閃亮亮的銀色鉛字。

這些都是新鑄的字,另外還有這個。

她在桌上放下另一個小盒,裡面裝著約三、四十個啞銀灰色的、很明顯已有了一定年紀的舊鉛字。

這些是荷蘭那邊殘存的舊香港字的一小部分。雖然未必是一八五八年的第一批,但也很可能是十九世紀翻鑄的,非常接近原本的字。

不知怎的,我渾身的毛管都豎起來了,好像感受到一股奇異的靈氣迫近似的。我戰戰兢兢地問:

可以拿出來看嗎?

隨便。

我用指尖把那些小鉛柱挑出來,放在眼前近距離檢視。裡面有「解」、「率」、「瞿」、「監」、「樂」、「忽」、「山」、「號」、「芝」、「片」、「殿」、「議」等全不相關的文字,全都是左右反轉的,其中有些重複。我忍不住一邊看,一邊讚嘆說:

很美!很美啊!比黃金還美!

我彷彿感到電流通過全身,不由得微微顫慄起來。

我不知道自己在這種忘形的狀態下呆了多久。待我稍稍清醒過來,才發現自己的失態。但在旁邊的容姐卻完全沒有干擾我,在黑色口罩露出來的部分,可以看見她在微笑。

▶▶ 閱讀更多 新經典文化 董啟章《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

 
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不同階級的兩大教養邏輯
圖/野人
書名:《不平等的童年【跨世代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內容簡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走訪了十多個家庭,帶著團隊深入教養現場,觀察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也目睹家庭與體制的社會互動。作者發現:階級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規劃栽培 vs. 自然成長,階級帶來的起跑點不平等,社會階級除了帶來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也使得父母偏好特定的教養策略,因此塑造了孩子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勞動和貧窮階級的父母則傾向讓孩子自然成長,平時放任孩子放學後獨自看電視或上街玩耍,沒有長期為孩子培養社會化等相關能力,一旦孩子面對權威機構時卻容易因害怕而噤聲。

不平等的階級,會帶來不平等的生命歷程。童年,只是一切不平等的開始。

作者介紹:安妮特.拉蘿,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社會階層、家庭與教育等研究領域有卓越貢獻,《不平等的童年》成為家庭社會學、教育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必讀經典,開啟親職教養研究之先河。

搶先試閱:〈不同階級的兩大教養邏輯〉

規劃栽培以及自然成長

晚春下午,蓋瑞.塔林格在自家後院的游泳池玩水。他是白人,今年小學四年級,住在市郊一棟有四間臥室的房子。一如多數傍晚,他快速打發晚餐,父親開車送他去參加足球訓練。這只是他參與的眾多活動之一,他弟弟在另一個球場參加棒球比賽。傍晚時分,他們的父母通常能放鬆心情,小酌一杯,但今天不是啜飲紅酒的日子,塔林格夫婦急忙換下工作服裝,要孩子們準備去球隊訓練。

就在車程約十分鐘的地方,小學四年級的黑人1學生亞歷山大.威廉斯剛結束教學參觀日,準備返家,他母親開著皮面坐墊的凌志汽車來接他。現在是星期三晚上九點,亞歷山大的母親帶著疲憊下班,行程滿檔的星期四還等著她,明天得在清晨四點四十五分起床,出門工作,晚上九點以後才能回家。星期六早上八點十五分,她得送亞歷山大去上鋼琴課、去唱詩班練習,再去參加足球比賽。他們在黑暗中驅車,亞歷山大的母親輕柔地跟孩子談話,向他提問,並引導他發表自己的看法。

親子間會討論問題,這是中產階級教養孩子的重要特徵,就像許多中產階級父母,威廉斯女士和丈夫認為他們是有規劃地開發亞歷山大的才能。蓋瑞和亞歷山大這些中產階級的孩子,生活排滿了父母一手規劃安排的活動,父母確保孩子能獲得這些經驗,讓孩子接受規劃栽培(concerted cultivation)。在這類培育過程中,孩子建立起權利感(a sense of entitlement),權利感有很大的影響,讓孩子在學校環境中學會質疑成年人,認為自己和成年人平起平坐。

在稍遠的二十分鐘車程外,幾個孩子住的是藍領街區公共住宅,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童年。亞尼里先生是勞動階級白人,他去接上完補習班的兒子小比利,回家後,亞尼里先生小酌啤酒,比利看電視,然後騎腳踏車到街上玩。某傍晚,他會和父親坐在家門外的人行道打牌。比利的母親是清潔工,下午五點半左右下班回家做晚餐,全家人再一起用餐。家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亞尼里女士每天都會打電話跟「一大家子」聯繫,比利的叔叔常常晚上順路拜訪,有時還會帶比利最小的堂弟一起過來。春天時,比利在當地棒球隊打球,他不像蓋瑞和亞歷山大那樣,一星期安排了四場活動,棒球是他今年唯一參加的組織式課外活動。白人勞動階級出身的溫娣.戴佛也住在同一條街上,她總是和堂姊妹們共度傍晚,一起擠在客廳地板上,邊吃爆米花邊看影片。

夏日傍晚,在更遠的地方,住在公共住宅的四年級黑人男孩哈若德.麥克拉斯特在家附近玩耍,兩個堂兄弟也和他一起玩。他們想打籃球,但花了一個下午還是弄不到球,只好看電視上的體育比賽。在暮光中,他們打了場水球戰,哈若德試圖讓鄰居拉法特小姐淋濕。人們坐在公寓外的草坪上,音樂和電視聲從敞開的門窗流洩而出。

比利、溫娣,和哈若德身邊的成年人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由於經濟上的困頓,父母只能努力養家糊口、安排住房、應付不安全的環境、帶孩子去看醫生,還常常得長時間等待根本不會來的公車,還要給孩子洗衣、按時送孩子上床睡覺,並在隔天早上讓他們好好去上學。和中產階級的父母不同,勞動階級的父母不認為有規劃地教養孩子是教養的必要因素,他們特別不贊同參加家長排定好的休閒活動。他們不像塔林格家和威廉斯家的父母那樣注重規劃栽培,對他們來說,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不是引導孩子們說出感受、觀點,和思想;相反地,成年人和孩子間有一道相當明確的界線,家長傾向於下指示,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用道理說服孩子。中產階級的孩子參與父母安排的活動,勞動階級和貧困階級的孩子對休閒活動有更大的控制權,大多會自由外出,和住在附近的親戚朋友一起玩耍,他們的父母和監護人讓孩子自然成長(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2。然而,這些孩子和父母仍要與社會中的重要體制互動,例如堅持推行規劃栽培策略的學校。對勞動階級和貧困階級家庭而言,家庭教養的文化邏輯和體制標準不一致,造成了以下結果:採用規劃栽培策略的父母讓孩子們獲得權利感;比利.亞尼里、溫娣.戴佛,和哈若德.麥克拉斯特等孩子在體制中的經歷,則讓他們產生疏離感、不信任感,和局限感(sense of constraint)。

美國也許是機遇之地,同時也是不平等的國度。本書認為,父母的社會地位以無形但強大的力量,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經歷。深入觀察、訪談中產階級(包括中上階級成員)、勞工階級,及貧困階級家庭後,我們發現,不平等已經深入文化結構。本書前面的章節是對十二個九歲到十歲孩子的家庭密集觀察研究的成果,我認為家庭生活的各個關鍵要素緊密結合,成為一套「教養的文化邏輯」3。換句話說,家庭間的差異似乎聚合成具有意義的模式,中產階級的父母傾向於規劃栽培的文化邏輯,勞動階級和貧窮階級的父母更傾向讓孩子自然成長。實踐自然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有很長的休閒時間,自己也會發起遊戲,成人和孩子間的界線分明,而且孩子們每天會和親戚頻繁互動。勞動階級和貧窮階級的孩子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但他們擁有更像「孩子」的生活,也擁有更高的自主權,得以免於成年人的介入,掌控自己長長的休閒時光。中產階級的孩子雖然無法長時間和親戚相處,也沒有很長的閒暇,但他們似乎可以獲得體制上的重要優勢,在規劃栽培的教養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有助於投入職場的寶貴技能。本研究中,中產階級白人和黑人兒童確實表現出某些重要差異,但最重要的分野與種族無關,如本書所說,差異主要是因階級而異。階級差異,包含階級對家庭生活與教養的影響,塑造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

▶▶ 閱讀更多 野人 安妮特.拉蘿(Annette Lareau) 《不平等的童年【跨世代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用不同角度全面玩味故宮歷史,一探北京故宮繁榮盛世
圖/時報出版
書名:《故宮應該這麼逛:一探北京故宮繁榮盛世,用不同角度全面玩味故宮歷史》

內容簡介:古時人們望向宮外,渴求牆外的自由,現在人們走向宮內,觀看過往的繁榮。史上最全面的故宮路線規劃!讓你一次就逛夠!本書將帶你一探究竟,故宮建築的用途與歷史,以及古人在故宮生活的精彩趣事!西元2020年12月,北京故宮為迎新建成600週年,大幅開放參觀面積。從僅有30%的中軸線開始到今天為止,已逐步開放到85%。許多從未有過觀光客踏入的地方,如今可以走入歷史當中,和皇帝后妃們,在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交會。但一般行程,在遊覽故宮二個半小時的時間中,大家往往共同會產生一個想法:「鼎鼎大名的紫禁城,就這樣喔……?」市面上關於紫禁城的書籍,雖然不少,但有趣的故事卻是付之闕如。

作者介紹:吳駿聲,《木乃伊傳奇》、《圖坦卡門──黃金寶藏》策展顧問、「旅讀中國」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大看板-大故宮》主講人。

搶先試閱:〈當一天的九門提督,巡視北京城吧〉

2020年北京故宮落成600週年,故宮博物院為了迎接這個重大的日子,其實早在2004年就開始大規模的整修紫禁城了,經過十數年的時間和精力之後,終於趕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全部完工。現今開放的面積也達到空前的80%,許多之前未曾與世人見面的地方,現在終於可以一窺究盡了。現在就讓我們以故宮內的中、東、西三條路線,全方位探尋600年的故事!

首先介紹一下北京的地理環境……這裡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隔燕山山脈與蒙古大草原接壤,造成這裡是游牧民族和農業社會溶合的地方,所以和其他地區相比,多了一份粗曠的氣息。現在的北京市不斷的向周圍擴大,目前有16.400多平方公里,超過台灣的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豋記的人口卻和台灣差不多,有2100萬多,至於未登記戶口的稱為「北漂」,有多人呢?這還真不好說……恐怕也有個百萬之數。居住在北京的人民,主要以漢族為主,以及少部份的回族、滿族、蒙古族。其中大部份的共通性,都是「不滿足」,因為這裡的消費水平太高了,所以當地人有句說:「北京居大不易」!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個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舉個例子:光看它的名字「京」這個字,就是一個極具內涵意義的,眾所皆知它是首都的意思,其實它也是一個數字單位,位在億、兆之上;垓、秭之下,再說細一點就是十兆為一京,也就是十萬個億的意思,所以北京有「萬億年之城」的霸氣!怎麼樣?光看這個地名夠有底蘊、夠悠長了吧?

其實這裡成為政治中心的時間,早在傳說年代就開始了……在傳說中:五千年前黃帝軒轅氏打敗蚩尤之後,就把政治中心設在現今北京西北方;120公里的逐鹿地區。但在歷史上是在西周初年時,堯的後代首先在這裡形成城市,一直發展到今天,也有了三千年的時間了,世界上有這麼長時間,一直有人居住的城市不多,北京絕對是名列前茅!但是在歷史上這裡第一次成為首都,那要到西元1153年,金代的「貞元元年」時,可是這塊土地被鑲上「京」這個字的時間要更早一點點,是遼代的「會同元年」,等於西元938年,只不過那時是以「陪都」的身份,叫做「燕京」又稱「南京幽都府」。至於後來的元的大都,明、清的北京,一直都是首都,大家就耳熟能詳,不需在這聒噪了,所以光是「京」這個字在這裡的歷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了。

遼、金時代的都城,大約在今天北京的西南方向,元、明、清的城池,則是差不多在相同的位置。清代的北京城,是延用明代的城池,變化不大。而明代的北京城,是將元代的大都城,向南平移了2.8公里,一百年之後又加了所謂的「外城」,所以明清的北京城,看起來像個「凸」字。上個口叫「內城」、下個口叫「外城」。其實「內城」說是像一個口有點不正確,因為在西北角落的城牆卻是歪斜的,變得好像有五邊,為什麼老北京的「內城」,變得如此奇形怪狀?這有個有趣的傳說……

傳說,當年北京城在建造時,請到了當時兩位拔尖的人材,一位的鼎鼎大名的劉伯溫,另一位叫姚廣孝。這兩位大師在規劃設計時,夜晚居然都夢幻到一個小孩在跟前,要求兩人照著他的樣子畫,而且一連數天都是如此……後來兩人在夢中拿起紙筆,描繪那個小孩時,一陣風吹起了小孩的裙子,其中一位大師也忠實的捕捉到這一場景。「內城」歪斜的西北角,就是那片被風吹起的衣裙,投射到西北城牆的建造,就成了五角形了。那個小孩是誰?傳說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三太子-哪叱!因此老北京的「內城」,又有一個別名叫「八臂哪叱城」。

當然以上的傳說不可能是真的,因為這個說法在元代的劉秉忠,建大都城時就有了。再來明成祖改造北京城時,劉伯溫早就駕鶴西歸了,怎麼可能再參與規劃?另外也有歪斜的城牆,是為了避開廟宇之說,究竟是為了什麼?成為歷史之迷。

明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 ,成祖朱隸將元大都改建北京完成,它以週長24公里的厚實城牆,防衛著帝國核心,成為所謂的「內城」。到了嘉靖三十二年(西元1553年) ,又在它的南方增建週長14.1公里的「外城」,以保護更多的人民。這時兩城的牆體相加有40公里長!全部是以夯土為內裡,外層包裹厚重的磚頭而成。據說:將這些磚頭相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二圈半,可見它有多雄偉壯觀!

當時這座中國最大防衛體系,內外一共有十六座城門。每個城門都由軍事性質的「城樓」,及火力中心「箭樓」所組成,另外有聯接兩者的拱狀牆體,形成一個被稱為「甕城」的結構。「箭樓」之下有「千斤閘」可以讓人出入,「甕城」內又各自有個小型的廟宇,供奉著武聖關帝(內城北部是真武大帝) 企望保佑城市平安,在廟宇附近也有簡易的市集,提供人民所需。

影視作品中經常提到的九門提督,就是掌關「內城」各個防禦體系的指揮官,現在就請幻想一下:各位就是個九門提督,巡視一下您所管制的區域吧。首先我們從東邊開始視查,第一個地方是「東直門」,這裡以前是個重要的商務中心,在明清時想採購建築材料的人們,都來到此處選購,因為各地運來的建料,都先集中在城門附近的庫房中,這是和「城樓」上一個神跡有關。傳說:當年「東直門」的「城樓」蓋好之後,工匠們發現施工時不慎,造成東北角的斗拱相較其他地方要高,正當驚恐要受到嚴罰時,突然有一個小木匠,爬上斗拱一腳把它踩平了,然後就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個足跡,這時人們紛紛說是木工之神──魯班顯靈!從此新來到北京的木工瓦匠,都要到「東直門」的「城樓」來瞻仰祖師爺的足跡。建築材料先集中在這裡,也是希望得到魯班的祝福。

「東直門」往南是「朝陽門」,它是北京最老的出入口之一,直接由元代大都城的「齊化門」改名而來。600多年前,明朝開國大將──徐達,就是從這裡攻入大都城,趕走了元順帝開始明朝的天下。之後清軍進入北京和抗戰時的日本軍隊,都是由「朝陽門」入城的。這裡也是北京居民重要的糧道輸入地。南方的各種米糧由南方水路運來之後,就是由這個城門進入城市的,所以從前的「朝陽門」上刻著一束榖穗,象徵著這件事,也因為如此,所以當年門內附近有許多的糧倉。

轉到「內城」的南方有三個城門,第一個叫「崇文門」在它的左(東)方,這裡因為靠近「通惠河」,所以由「京杭大運河」而來的貨物,都會在這裡上岸報稅,因此能和這裡掛上關係的人都富到流油!例如:明末的福王-朱常洵、乾隆的和珅等等,他們的財富都和「崇文門」有關。慈禧掌權後,這裡的稅收用來支付她的化妝費用(別鬧了!可以支付幾萬個女人的化妝費了吧!) ,民國以後的總統薪水也靠這裡,因此「崇文門」是九門之中最忙的地方。

中央是「正陽門」也是「內城」的正門,現今仍保存非常完整。它是明清兩代重要的大門,象徵著國家的門面,所以修建的極為壯麗,是皇帝出入北京城的地方。另外在古代它有一個極為少見的儀式,也在這裡舉行,那就是皇帝大婚時的皇后鳳駕,就是從這裡開始進入紫禁城,這是一個極為尊貴的象徵,明清只有少數的皇后享受過這種待遇。

「正陽門」南邊可以看到一個上面有很多洞的門,就是剛才提到的火力中心──「箭樓」,那些洞的作用是防衛者箭矢;或者火槍射出的地方。原本「箭樓」兩側延伸出去和「正陽門」相連,有一道「甕城」的結構,後來因為交通問題拆除了,所以現在看起來是各自獨立,但是以前是中國最大的「甕城」。「內城」的右(西)門是「宣武門」。要是以前穿越「宣武門」時,可以看到門洞內的頂部上刻著「後悔遲」三個字,因為這是給作奸犯科的死刑犯走的,或者送葬隊伍也走這裡,所以古代有「死門」之稱。

「內城」西南角與「外城」交會的地方,以前有個「西便門」,不屬九門的職掌之內,但這裡有個故事……在200年前,當時門外是一片廣大的草地,散落了幾十塊白石,遠遠看去很像一羣白羊正在低頭吃草。傳說那是木工之神魯班,當初為了幫助北京城的興建,將白石變成了白羊,從別的地方趕來,想做為勞力的貢獻,沒想到魯班把羊趕到北京時,沒想到城池已經完工了,於是神羊無用武之地,就在「西便門」外遺棄了牠們,也因此恢復白石的外形了。也許是這個傳說加上這裡水草豐富,牧羊人都喜歡在這放牧,希望在神羊保祐下,能讓自己的羊隻身體健康。每當夕陽西下,在金黃色的陽光的背景下,羊隻緩緩東歸……構成一幅美麗的場色,於是有了「西便白羊」一景的稱呼,只是今天已消失在城市的擴建之中了。

沿著城牆再轉彎向北是「阜成門」,它在「內城」的西側靠南,是北京城內居民所使用的煤,主要入城內的地方。它的北方是「西直門」則是專門進皇家御用水的!你說北京內沒水嗎?為什麼要用一個城門專門進水?其實百年前,城中的水質不好,所以貴族們所用的水都是從十幾公里的玉泉山上,取水過來的,靠山最近的這裡才成為專門走水車的。

最後「內城」的西北角,有一座至今保存完整的老城門,而且是原汁原味的,叫「德勝門」。這裡在元代時本叫「健德門」,據說元順帝由此門北歸蒙古後,明代把名字改為「德勝」,做為勝利的紀念。後來元代城牆南移後,唯一沒變的名字就是這座「德勝門」,所以北京有句老話,叫做:「先有德勝門、才有北京城」,就根源於此。它是當時軍隊出征時使用的,軍隊回來時走它旁邊的「安定門」,兩個一左一右共同形成軍隊出征、得勝回朝的吉祥話。

▶▶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吳駿聲《故宮應該這麼逛:一探北京故宮繁榮盛世,用不同角度全面玩味故宮歷史》

 
張金堅:當心新冠肺炎長期症狀
新冠肺炎,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億4仟4百多萬人確診,並造成將近500萬人死亡,面對詭譎莫測的新冠病毒,全世界莫不嚴陣以待。從去年(2020年)年底,各國開始注意到確診者歷經急性期後是否有後續長期後遺症。

每天只念3小時 8個月考上郵局榜首
「要在讀書之中找樂趣!」身為非典型考生的吳宜融,在準備郵局郵遞業務考試的八個月期間,每天只念三小時的書,讀不下去,就出門玩,玩夠了才能甘願好好念書,最後考上新竹郵局榜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