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2/17 第12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為什麼佛教僧侶仇殺這民族?不被承認的民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掌握關鍵時刻影響顧客決策!一開始就要把他「騙」進來!
我孩子國中是模範生、上了高中怎麼會變成打架王?

新書鮮讀
為什麼佛教僧侶仇殺這民族?不被承認的民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圖/馬可孛羅
書名:《羅興亞人:不被承認的民族,緬甸國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內容簡介: 為什麼緬人排擠羅興亞人?因為……

緬甸有極其複雜的民族組成,而在緬甸獨立自主的過程中,緬人是絕對的核心。為了讓緬人的利益最大化,歧視少數民族的作為層出不窮,並在軍政府統治時代進一步得到強化。雖然穆斯林在緬甸的歷史發展已久,但羅興亞人大多卻來自孟加拉。跨境少數民族造成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引發國家裂解的骨牌效應,政府與人民於是將恐懼強加在羅興亞人身上。

為什麼若開人憤恨羅興亞人?因為……

若開邦在歷史上是獨立於緬甸的阿拉干王國,也是印度文化與緬甸連接的窗口。獨特的史地條件,若開人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族群意識,尤其當英國殖民者暴力地將印度、孟加拉、緬甸合併在一個殖民地之下,百年來族群遷徙與資源分配的不公,憤怒就像壓力鍋一樣不斷累積,隨時可能爆發。終於,在民主轉型加快的同時,怒火燒毀了羅興亞人所擁有的一切。

為什麼佛教僧侶仇殺羅興亞人?因為……

佛教與僧侶,一直是緬甸歷史上的知識傳播者,其受到的尊敬當然不可言喻。在軍政府統治與民主轉型期,僧侶更扮演了為人民發聲的社會接濟者角色,佛教不受政權侵蝕,持續保衛人民。緬甸人民常年的不滿,需要有人帶頭衝破,而僧侶一馬當先,想讓緬甸更完整、更強大。新生的「佛教民族主義」,首要開刀的就是人口眾多的穆斯林與羅興亞人。

為什麼翁山蘇姬默不做聲?因為……

翁山蘇姬本身是緬人,他所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也以緬人為主。長年畸形的民主發展下,全國民主聯盟缺乏能力統合民族主義、佛教勢力與國際援助的資源。而軍隊尚未離開政治舞台,他們對於緬甸「亙古不可分割」的保守心態,剛好與佛教民族主義一拍即合。左右為難的翁山蘇姬,將沉默當作是面對的策略。

他們曾經是鄰居、朋友──穆斯林與佛教徒。但從何時開始,羅興亞人從出生起就不被視作「人」?作者實地採訪,揭開這場由恐懼餵養的暴力:為何團結國家的信念最後變成可怖的種族屠殺?

作者介紹:法蘭西斯•韋德,專門負責緬甸及東南亞事務的記者。從二○○九年開始報導緬甸,並與流亡人士設於泰國北部的緬甸民主之聲新聞組織合作,之後更深入報導緬甸脫離軍事統治的轉型過程,及伴隨而來的暴力。

搶先試閱:〈靜默的民主與失能的聯合國〉

二○一六年十一月初,一批駐仰光的外交官和聯合國官員收到一封由七名在緬甸援助及人權部門工作的職員聯名寫的信。七人分屬不同組織,但有一個共通點:七年前他們人在斯里蘭卡,當時正值該國政府與坦米爾伊蘭猛虎解放組織(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的戰爭步入最後階段。

那場戰爭在二○○九年五月結束前的幾個星期,斯里蘭卡軍隊殺害數千平民的確切證據浮出檯面,他們又驚又恐地看著聯合國如何手忙腳亂,無法組織出強而有力的回應。同時,他們早就知道政府軍在數個月前全面攻擊交戰區平民,許多平民因而被坦米爾叛軍當成人肉盾牌;災難迫在眉睫、一目了然,卻不知怎麼地未被公開評論。二○○八年底,斯里蘭卡政府就曾宣布,部隊已挺進斯里蘭卡北部,到時將無法保障援助人員、新聞記者及監護員的安全,迫使上述國際觀察員在軍方增派數千部隊進駐戰區的同時急忙撤離。政府和軍方的論調也夾帶前所未有的終結感。反觀聯合國面對當地迅速惡化的情勢時,其擬定的行動計畫,卻不知怎麼地未將上述種種納入考量。相反地,聯合國顯然屬意「寧靜外交」,不僅不願直接面對斯里蘭卡政府,甚至不願警告會員國,讓受困平民的援助計畫持續受阻,獨立觀察員更被驅逐。後來許多人都主張,聯合國的推諉──不論是出於戰略,或是無法回應大規模暴行的系統性失能──等於給斯里蘭卡政府開了綠燈,放任戰況更加殘暴,讓結局往最可怕的方向去。七位聯名上書者,眼見風暴即將來襲卻無可奈何,他們認為這種情緒已造成長遠的影響。對於若開邦正逐步演變、且注入全新動能的事態,他們也有強烈的預感。

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在二○一六年十月九日清晨,對邊防警察哨發動攻擊,這是個還在胚胎期、資源不足的團體之作為。它的領導人阿塔烏拉(Ata Ullah)是巴基斯坦出生、沙烏地阿拉伯長大的羅興亞流亡者,事發前幾個月曾往來沙烏地阿拉伯和孟加拉之間,協調攻擊行動,並徵募更多羅興亞人參與。儘管該組織的開場秀毫不成熟,卻是自二○一二年動亂以來,首次有羅興亞人組織暴力抵抗,並大大侵蝕了許多若開人原已脆弱的安全感。

數千名若開人在襲擊後逃離自己的村子,害怕還有後續。雖然十一月初又發生兩次較小規模的攻擊,但若開羅興亞救世軍似乎就銷聲匿跡了。然而,羅興亞人是反抗者的認知──自二○一二年後逐漸定型的印象──終於在該團體出現後定型了。隔天,軍人夥同邊防警察,在數百個羅興亞村落展開所謂的「肅清行動」。這很快得到若開邦及緬甸各地高聲量的平民支持。比照他們在國家東部和北部用來掃蕩少數民族叛軍的手法,士兵摧毀了羅興亞人的存糧,聲稱那些可能用來支援救世軍,還燒毀村落、封鎖地區,阻擋給數萬羅興亞人的援助分配。到了十二月,超過六萬五千名難民越界進入孟加拉。

在此同時,士兵也加強攻擊克欽邦和撣邦北部的叛亂團體,對他們先前在幾次停火談判時所要求的更大自主權一概不理。就像若開邦的情況,東北部的暴力影響深遠,數千村民流離失所,在戰亂地區建立避難所的援助計畫盡遭封鎖。軍官堅稱他們在邊境的作戰都有鎖定好精確目標,但七位連署人的想法卻不一樣。「我們看到、聽到的,」他們警告:「熟悉得令人渾身不自在。」

至二○一六年底,有兩個持續滾動的事態,雖然各走各的,卻逐漸相輔相成。一是軍隊在若開邦施暴的範圍愈來愈廣,特別在十月九日過後的幾個星期內,針對羅興亞平民進行無差別作戰的特徵開始出現。超過一千五百棟房屋被燒毀,許多社區被連根拔起,居民被迫逃難,不確定未來能否回到緬甸。但更令連署人掛心的第二件事──他們全都擔任過不同國際非政府組織駐斯里蘭卡的主管──是聯合國及其他駐緬甸外交單位對衝突區的暴力所抱持的態度。在信寄出幾週後,一群外交官與聯合國駐緬最高官員(駐地協調員)齊聚仰光,和連署人一同討論那封信。雙方一碰面,連署人便宣讀一份聲明,更確切、詳盡地吐露他們擔心的理由。

「首先,恕我們直言,大規模暴行真的很可能會發生。」他們告訴官員:「我們相信,若說服自己那不會發生是很危險的,誠如各位或許已非常了解的,一旦真的發生,會有人指控我們是幫兇。」

這份聲明本質上是在警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但那也是一首輓歌,哀嘆一件現已來不及補救的事。「我們必須提醒自己,這些嚴峻且無法想像的事件確實會發生,因為我們在斯里蘭卡的時候,並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

斯里蘭卡政府宣布戰勝坦米爾組織、造成約四萬平民喪生的三年後,一份探討聯合國失敗的內部報告出爐。報告強調許多面向,其中包括聯合國內部──不論斯里蘭卡境內或紐約總部──對於該由誰負責回應那些不斷加劇的違反行為並不明確。報告中也認為斯里蘭卡當局阻撓外界協助身陷戰區的平民,而聯合國卻拒絕譴責,可能變相鼓勵政府軍變本加厲。「由於預期聯合國不會在此議題上與之對抗,或許影響了該國政府的行動。」報告這麼說。

另外,聯合國的行動受到一種普遍觀念的強烈影響:任何對政府直言不諱的譴責,都會讓聯合國難以繼續在該國派駐人員和執行任務,這就是那份聯合國報告所稱:「機構性取捨文化」。

 

如果總是從左右為難的角度來決定真正的作為,會蒙蔽聯合國必須負起的現實責任。其實,以聯合國被授與的任務及專業領域的多樣性,他們絕對有能力一邊努力提供人道援助,一邊堅定譴責殺害平民的真兇。

但這種取捨文化也跟著聯合國來到緬甸了嗎?當若開邦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隔離政策,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的那幾年愈演愈烈,援助組織被迫權衡一個難題:他們該繼續提供援助給實兌鎮上以及周圍的難民營嗎?即便這麼做形同支持種族隔離制度?還是該抽身退出,藉此清楚向政府傳遞「監禁羅興亞人是公然冒犯人道原則」的訊息?事實上,緬甸當局並非公然阻撓羅興亞人取得重要服務,反而轉個說法,認為羅興亞人因害怕遭若開人攻擊,所以不敢前往特定的城鎮和醫院。因此,保安人員能監視他們的地點有限,這無可避免地限制了羅興亞人能獲得的服務。難民營也適用同樣的論點──這些是暫時居所,而警方阻擋羅興亞人離開也是為了保護他們免受暴力。「別無他法。」他們說。

供應營區需求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當然看穿了這個謊言。政府或安全部隊根本沒有出力阻止若開暴民動員封鎖往醫院的路線,更何況醫療受限只是政府當局精心策劃、強制執行、旨在限制羅興亞人行動與福祉的眾多措施之一。營區不是暫時居所,根本是長期拘留營,更是廣大隔離制度的關鍵要素。唯一的逃脫路線是往海上。以上作為,政府聲稱是最符合若開人和羅興亞人雙方利益的,但其他人卻看到邪惡的陰謀。這樣的結果確實值得關注:政府顯然有意限制羅興亞人的救命治療,代表他們可以任意掌控和收回目的在保護羅興亞人生命的設施和基礎建設。不提供援助給那些宛如監獄的營區和村子,就是將羅興亞人的命運交由政府擺布,而這個政府背後的動機叫人不寒而慄。

面對這樣的兩難,很明顯地,援助應該繼續。但同樣昭然若揭的是,不管是聯合國的駐緬單位,或那些大聲嚷嚷支持民主轉型的西方政府,都認為這是一場零和的賽局;倘若他們對難民營採取公開、強勢、堅定的立場,那他們的援助任務與跟緬甸政府逐步建立的關係,都可能受到威脅。同樣面臨危險的是那些跟民主轉型有利害關係的人,他們對緬甸抱持願景:希望國家永續經營,協助引導軍隊與少數民族反抗勢力之間進行和平談判;對西方政府來說,特別重要的是穩定政治關係,並能收穫隨之而來的經濟好處。以上都需要與平民領導階層維持良好的關係。但面對一個本身立場愈來愈搖擺的政府,你若想透過讓步──這個例子是拒絕公開批評政府及軍方──來換取繼續援助弱勢社群和維繫長久的關係,這就造就了「低頭文化」。斯里蘭卡就是因為發生這樣的問題,引起聯合國祕書長在二○○九年九月──內戰結束幾個月後──的關切。

「我正面臨這些難題:針對流離失所者被剝奪行動自由後所做的支援,聯合國該介入到何種程度。」該月,當內戰生還者被趕進一個不得離開的難民營後,潘基文寫信給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我們不能支持你們建立或維持一個更封閉的營區,那會害流離失所的人陷入中長期拘留。」

同樣的劇本,也開始在緬甸上演,而政府完全沒有要關閉難民營的跡象。二○一二年六月過後,聯合國駐地協調員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Resident Coordinator)曾數度發表聲明,譴責種族隔離的加劇及持續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族群之間的緊張讓恐懼及怨恨火上加油。」該單位在二○一三年六月警告。「若擱著不解決,將進一步撕裂族群。」

然而漸漸地,該辦公室對若開邦人權情勢的態度愈來愈沉默。在斯里蘭卡,潘基文的信,加上美國決定撤回對難民營的支援,並對斯里蘭卡政府施加更大的外交壓力,最終使拉賈帕克薩關閉營區,允許難民回到自己的家園。在緬甸,聯合國說他們正致力安頓被拘留的羅興亞人;在二○一二年後流離失所的十四萬人中,確實有六分之一在數年後回到自己的村落,但絕大多數人仍滯留營區,幾無離開的跡象。正當若開邦的情況開始出現與內戰後斯里蘭卡有明顯的雷同之處,聯合國的形象卻變得愈來愈被動、愈來愈遲鈍。幾年前的聯合國內部報告就曾警告不作為的代價。若是聯合國已然忘卻斯里蘭卡難民營的教訓,它是否也會對緬甸西部逐漸形成的災難與指標──可說是非常明顯──視而不見呢?

儘管二○一四年三月實兌非政府組織辦公室遭攻擊一事,已暴露緬甸西部的援助基礎設施有多脆弱,卻是在那兩個月前所發生的一件事,讓聯合國與緬甸政府原已脆弱的關係更趨惡化,也讓緬甸當局更加堅信,這個世界性組織是偏袒羅興亞人的。

一月的時候,消息自若開邦北部傳出,貌奪附近的杜其亞丹村(Du Chee Yar Tan)有羅興亞人遭士兵屠殺了。村民表示,一名警察在視察該村落時失蹤,士兵隨即進入村子開槍射殺四十八人。一項以訪問生還者和目擊證人為主的聯合國調查,證實了大規模殺戮的消息,《紐約時報》更以〈偏執增長,助燃緬甸國內屠殺〉為題加以報導。聯合國官員及外交官要求緬甸政府採取行動,但政府否認有此事。漸漸地,幾個星期、幾個月過去,到底有沒有像傳聞那樣有屠殺發生,已變得不清不楚。一位外交官員告訴我,村民傳給調查人員的照片被拿去鑑定,結果發現有許多是在前幾波暴力期間所拍攝的,而一位被列在死亡名單上的村民,後來還接受調查人員的電話訪問。杜其亞丹村確實出過事──無國界醫生治療過倖存者,包括數名被強暴的女性──但大規模殺戮的主張,卻因缺乏可支持的證據而喪失公信力,政府也指責村民言過其實,以吸引國際的關注。

雙方都沒有決定性的證據,但當無國界醫生的援助行動於下個月遭禁時,就顯然是政府在採取報復行動了。不久後,位於實兌的非政府組織辦公處遭到攻擊,也凸顯大膽直言的國際組織,地位如今變得有多微妙。要明確討論人權,勢必得討論誰的權利被誰侵犯,而要探討羅興亞人被監禁在營區之事,焦點便難免落在執行者身上。一旦聯合國大張旗鼓地公然施壓,便可能步入無國界醫生的後塵。

於是聯合國放棄直接對抗,改而追求「寧靜外交」政策,搭配一種在公開場合口吻較中立的危機處理方式。這種方式強調國家需要經濟發展來裨益所有族群。翁山蘇姬領導的政府一上台,就承接了這個理想:改善基礎建設、提高謀生機會,以緩和各族群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在政府眼中,經濟競爭正是暴力衝突的首要驅動因素。

▶▶ 閱讀更多 馬可孛羅 法蘭西斯•韋德(Francis Wade)《羅興亞人:不被承認的民族,緬甸國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掌握關鍵時刻影響顧客決策!一開始就要把他「騙」進來!
圖/天下雜誌
書名:《峰值體驗:洞察隱而未知的需求,掌握關鍵時刻影響顧客決策》

內容簡介:消費者注意力不到8秒!不做在關鍵時刻上的行銷,都是浪費!掌握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大決策的體驗設計,最小時間單位就能發揮最大商業價值!使人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一傳千里的新定位法則!

事實上,消費者注意力有限又不專業,也沒時間慢慢搞懂品牌的好處,因此「只有在關鍵時刻去做體驗設計,才會真正影響消費者決策;行銷不做在關鍵時刻上,都是浪費」。體驗如果不能讓人秒懂、秒下單,流程再精妙都是無效的設計。

作者介紹:汪志謙,政治大學EMBA客席副教授,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台灣真觀顧問、上海真觀顧問創始人、得到App《汪志謙.MOT 體驗設計課》主理人。擁有深厚產業經驗,服務客戶遍及兩岸三地,為體驗設計產業重要之意見領袖與業師。曾輔導過中華航空、上海豫園、老廟黃金、BFC外灘金融中心、綠城物業、滴滴打車、AIGLE法國艾高、聯想、VIVO、Ubras、極米投影儀、德施曼智能鎖、西貝餐飲、八合里牛肉鍋等超過200家領導品牌,幫助企業真正實現成長突破。

朱海蓓,品牌顧問,台灣真觀顧問、上海真觀顧問創始人。擅長品牌定位、用戶洞察、訊息戰略與數位行銷溝通,擁有超過20年流量變現之領導經歷,對於體驗設計的升級與具體實踐,均有卓越成效,為中華航空、Ubras、VIVOTEK晶睿通訊、ZyXEL合勤科技、Hilltop山頂鳥等輔導案之重要執行顧問。

搶先試閱:〈消費者在四大維度中的角色〉

消費者的角色在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個不同的維度中,是會變化流動的,在不同的時空裡,他們也會是路過者、探詢者、使用者、傳播者這四種角色。因為角色不同,注意力也完全不同,接受訊息的方式和速度相差很大,所以我們必須要隨之調整訊息與體驗置入的方式。

首先,對一個沒有明確購買需求的人來說,他是一個「路過者」,就是一個隨便亂逛的人,對於要買什麼還處一個不在乎的狀態。那些在百貨公司裡不經意地晃過店門口、滑臉書一路點讚的、在捷運上掛著耳機看YouTube的、邊看電視邊打掃的⋯⋯這些都屬於路過者。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觸發消費者的注意力」。這時你跟他講太多是沒有用的,因為現代人的時鐘,就是要秒懂。

當你成功吸引到他的注意,願意進店之後,此時消費者的角色就變成「探詢者」。探詢者已經進到店裡,表示他的心智對接收資訊是比較開放的狀態,此時他有好奇心,五感都在蒐集訊息,會想要知道更多細節,想做比較,甚至會願意跟你討論,問你問題。在這個階段,他心中在想的是你的產品「有何不同」,聽你推薦自己產品有多好時,那麼「何以見得」?體驗設計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獲取他的「信任」。

如果你一切都做對了,他買了,付費之後,消費者就成為一個「使用者」。在這個階段,物流的速度快不快,包裝盒是什麼樣子,產品質感好不好,開箱之後容不容易安裝,是不是一接上去馬上能用,裝不上去或者壞了能問誰、找誰修,不想要了能不能退貨或換貨,這些都是使用經驗的一環。體驗設計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使用者覺得「值了」。

如果消費者在使用者的階段,覺得這個產品值了,那麼他就會轉變成最後一個角色,也是我們最期待的「傳播者」。當使用者變成「傳播者」時,訊息口耳相傳,老客人帶來新客人,VIP找來更多的VIP,你的品牌力開始引爆。

品牌和消費者的深度連結,在「傳播者」這個階段才算大功告成,品牌會開始非常積極地增長。因此,建立關係,促進裂變分享,是品牌對傳播者要做的最重要任務。

路過者始於迷惑

對於路過者來說,體驗設計要運用五感去觸發消費者的認知,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一個路過的人,他的心思飄渺,注意力是很發散的,我們要針對他為什麼會被吸引、被什麼吸引、訊息怎麼傳導到心智的路徑去做設計。在路過者這個狀態下,消費者絕大部分是以系統一在自動導航,因此要利用五感與直覺,喚起系統一才容易進入心智。

路過者這個角色的時鐘,在線下的場景中是很快的,而在線上的場景中更是快如閃電。對實體店面來說,消費者從經過你的店門口到離開,不過就7秒鐘的時間;而網路上的電商,消費者決定要不要點擊進店,可能1秒都不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消費者有可能用系統二去處理資訊嗎?但偏偏很多企業都喜歡用超長文字去說明。尤其當你的文字不是大白話時,對於消費者來說那就是系統二,他肯定視而不見,過目即忘。

那什麼是用系統一去抓住注意力呢?舉例來說,一家麵包店,用什麼頂級麵粉,法國原裝奶油,店門口字寫得斗大,也不見得會吸引你進去,但老遠就聞到剛出爐麵包的香氣,消費者可能就會被勾進店裡,這就是運用五感啟動系統一的好例子。再舉一例,有家餐廳敲鑼打鼓說自己食材新鮮,廚師是世界冠軍,講了老半天,都不如在店門口現包小籠包、甩麵拉麵、現場烈火爆炒,這種五感的刺激強度才夠大,能直接啟動了消費者的系統一,他會不加思索地進店。

體驗設計就是要抓住這些電光火石的關鍵時刻,誘使消費者進店,也就是所謂的始於迷惑,一開始就要把他「騙」進來。

▶▶ 閱讀更多 天下雜誌 汪志謙,朱海蓓《峰值體驗:洞察隱而未知的需求,掌握關鍵時刻影響顧客決策》

 
我孩子國中是模範生、上了高中怎麼會變成打架王?
圖/台灣廣廈
書名:《青春期父母的機智教養》

內容簡介:學生&家長眼中的「青春期療癒師」,首度分享與青少年的相處祕訣!寫給曾被孩子的「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刺傷的你!孩子忽然變得令你好陌生。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問他話也愛理不理、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你開始疑惑:「孩子叛逆期到了嗎?」你開始擔心:「會不會以後氣氛都這麼僵?」甚至你忍不住生氣:「講話都沒在聽!就只會一直滑手機!」害怕和孩子越走越遠,但是又不能越抓越緊,身為家長,真的好兩難!

韓國最受中學生喜愛的熱血教師張曦允,本身也是一位母親,她寫下十多年的教育現場經驗,由於愛面子的青春期孩子有時更願意向第三人(老師)說出真心話,作者正是在聽取孩子們的真心話之後,寫出經營親子關係的建議,引導家長讀懂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徵兆、瞭解孩子生理和心理可能的改變,以及如何用正向的態度、溝通和行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和朋友吵架而不吃飯的孩子、自殘的孩子、抽菸的孩子、在學校被孤立的孩子、可能遭到霸凌的孩子……,以及如何和情緒化的青春期孩子建立穩固、有信任感的關係,這本書除了能幫助家長讀懂孩子的內心,也提出具體的對話技巧,以及父母需要和青春期孩子共同成長的部分。

作者介紹:張曦允,梨花女子大學師範學院教育技術學系畢業。熱衷於產出教育相關的企劃與影像課程。目前在韓國坡州市一所國中擔任國文老師。身兼國三班級的班導、學生自治會和電視廣播部的指導教師,即使非常忙碌,依然為了學生的夢想與幸福努力付出、不遺餘力,因此她所教授的學生們,都透過自身體驗找尋到未來的方向。

搶先試閱:〈國中是模範生、上了高中怎麼會變成打架王?〉

自古以來探討人性,主要分為三派,第一派主張人性本善;第二派主張人性本惡,但可以被教化;第三派則認為人的本性無分善惡。

我想起自己在準備教師甄試時,曾經突然想起某位老師說過的話。據說,在單純做教育研究的時期,例如攻讀碩博士時,都會傾向相信「人性本善」,然而,一旦有了孩子,就會因為被家裡的小怪獸給荼毒而改為相信「人性本惡」。

看著把家裡弄得一團亂、把紙撕得滿地都是的孩子,那瞬間,正是頓悟「人性本惡,但可以透過教育變得善良」的時刻。然而,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直到小孩進入青春期才領悟這一點。本來善良、溫順的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令人感到陌生的孩子,最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青春期這場風暴何時才會結束。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走在「隧道」裡,父母要成為一盞明燈,讓孩子能夠順利走出隧道。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可能會在某天忽然驚覺善良的孩子已消失無蹤,並為此感到後悔。

有個叫俊赫的孩子,在國中時期是個模範生,還擔任過學生會會長,國中畢業後,他去念離家裡有段距離的高職,也開始了外宿生活。朋友們常常跑去俊赫的租屋處玩耍,一群男高中生快樂地聚在一起,沒想到後來抽菸、喝酒、打架樣樣來。

俊赫的專長是跆拳道,還得到「出拳王」的封號,卻也捲入了許多打架事件,以酒和拳頭來消除內心徬徨的他,被記了越來越多支警告,甚至面臨退學的危機。

俊赫的父親希望孩子能順利畢業,於是來拜託學校,因此俊赫仍然拿到了畢業證書。沒想到俊赫畢業後依然很依賴酒精,變成了一喝酒就會失控、具有攻擊性的男性。當時俊赫的父母仍然相信,這位到國中都非常乖巧、認真讀書的小孩,上了高中後當然也不會改變,但現實非常殘酷,孩子可能在青春期出現極端的變化。

然而,與其把「青春期」視為不速之客,我認為可以換個態度來面對,在此時期產生戲劇性的變化並非壞事,相反地,只要好好度過這段期間,反而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人格。

我選擇擁抱青春期的孩子所產生的一切變化。說我是因為看見這些變化背後的潛力才會如此熱衷於教學也不為過。成年人能改變的幅度微乎其微,但青春期的孩子們具有許多可能性。因此,別因為善良的孩子消失了而感到傷心,重點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朝向正向的轉變。

我想起現在已經是大學生的孝珍,正在努力打工存錢的她,也有過激烈變動的青春期。

孝珍在高二時就向家人表示之後不想念大學,然後開始翹課、在外頭遊蕩,迷茫地過日子。她的母親為此焦急到罹患了中耳炎。

孩子在高二才開啟青春期的自我探索,這時周圍的人多半愛莫能助。不過,我決定寫封信給孝珍:

「孝珍啊,不讀大學也沒什麼不好,不過,老師想和你分享,念大學的優點就是可以盡情享受自由的生活。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期就是大學的時候,衷心希望妳也有機會體驗這段愉快的時光。」

或許這些話多少觸動了孝珍吧!孝珍後來順利地考完學測,也開啟屬於她的大學生活。現在的她,是個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大學生,享受著這個階段的一切,彷彿不曾有過那些掙扎。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通常父母會經歷三個階段的情緒變化。

第一階段是「驚訝、慌張」。因為無法預料孩子的改變而感到又驚又慌,再來則是「失望」。驚嚇的內心稍微平復之後,就會開始發覺自己費盡心力養大的傢伙實在「很欠揍」。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佯裝大人的模樣,事實上卻又為所欲為、聽不進父母的勸,身為家長,感覺付出的辛勞都白費了!因此,最後一個階段會出現的情緒是「憤怒」。

「那小子長大之後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他想要什麼都給他了,為什麼還會這樣呢?」

「那傢伙每天回到家就給我擺臭臉!」

身為家長,會火冒三丈是很自然的。有些爸媽甚至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你青春期了不起嗎?我更年期也很辛苦!」雙方簡直像要開戰。

然而,這種態度只會更加深與孩子的敵對關係。

我並不是無法理解父母的心情,但希望父母能將情緒先放在一邊,暫且靜觀孩子的變化,這才是對現階段親子關係最好的應對策略。

青春期就像是「成年禮」,孩子該經歷的部分,請讓他去經歷,才有機會通過考驗。有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時期若沒有經歷青春期的反抗狀態,孩子會在長大成人後才經歷更嚴重的反抗。如果父母的思維能夠調整為「青春期是孩子必經的考驗」,那麼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相信就能夠更加寬容和淡定。此外,當父母能肯定青春期子女已經具有獨立的人格,並且對他們的意見予以尊重,就能夠縮短孩子的反抗期。

▶▶ 閱讀更多 台灣廣廈 張曦允(장희윤)《青春期父母的機智教養》

 
化災難為新創點子 把二氧化碳變成「空氣香水」
限制二氧化碳無限量排放到大氣中,正讓世界領袖陷入長考,捕捉並重新利用碳是另一選項。成立四年、把二氧化碳用在自家公司所有製品上的新創事業「空氣公司」證明,這種選項有前景。空氣公司的最新產品是香水「空氣香水」,這是第一款主要用空氣製成的香水。

紐西蘭箭鎮Arrowtown 錯過可惜的絕美景色
秋天的箭鎮在紐西蘭,擁有不可撼動的超高人氣地位,箭鎮幾乎成了紐西蘭秋天的代名詞。於是我便在心裡默許,若有下次一定要選在秋季再訪箭鎮。託打工度假之福我來到了紐西蘭,也替自己安排了南島金秋之旅,箭鎮自然是我必去的景點之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