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16 第13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老闆永遠不會是你的夥伴或朋友!職場上常見的妖魔鬼怪,是什麼?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
「說」之外的選擇,當人感到痛苦,或情緒太過強烈時,可能會關閉身體感覺

新書鮮讀
老闆永遠不會是你的夥伴或朋友!職場上常見的妖魔鬼怪,是什麼?
圖/時報
書名:《職場百妖誌:吃瓜不尷尬,職場小白降妖求升必備30招》

內容簡介:職場上常見的妖魔鬼怪,是什麼?◆加不了薪、升不了官,一切都有原因!◆老闆為什麼不罩你?同儕、部屬為什麼不挺你?只有你自己還沒覺醒!◆有些事,你有必要搞清楚!想太多?想太少?一切都不如這樣想,就對了!闖蕩職場要出師,都有一定要修練的工夫!懂得掌握份際、過招應對,學習轉念,遇事就轉運。一旦想通,職場運勢就亨通! 

  

◆設計上班族各式求升心態、管理技術、人際關係與臨場反應等情境。

◆透過實例與經驗佐證,讓臨場感更加倍。

◆外掛一針見血、風趣犀利的「狼嚎理論」,讓你我掐重點,不歪樓。

作者透過實例或自身經驗,具體闡述從生活大、小事中所體悟的省思與覺醒,全方位探討職場各層面,描述不同情境下的八卦或難題,為大家推演出積極且實用的重要道理。巧妙運用職場小故事為「職場百妖」一詞佐證,加上列舉個人習慣、名人故事或時事新聞為例,呼應各主題的內容,可讀性高。

作者介紹:菲女狼 ,網路專欄作家、從事公關行銷多年,現任上市公司品牌行銷主管。求知慾強,總是害怕自己知道的不夠多!對工作實事求是,對人天真浪漫。天性愛發想,老是覺得世界可以更美好!有一點天真、也有一點任性!講求實際、卻也充滿憧憬,堪稱是上了年紀的小丸子。

搶先試閱:〈老闆永遠不會是你的夥伴或朋友! 〉

對老闆而言,有人觸碰了逆麟,他若不出手處理要如何立威、領導公司?

不管那人是一般員工,還是陪他一路走來的好友或創業夥伴。

請記住,老闆永遠是老闆,永遠不會是你的夥伴或朋友!

莎莎是我在公關公司時期的同事。她的學歷出眾、學習力強、加上肯為工作打拼,不出五年,就成為重點扶植的新生代。

那時,莎莎研究所同學得聖的新創團隊,不斷地邀請莎莎加入。禁不起對方高度誠意的再三請託,莎莎捨棄了優渥的薪水以及看好的前景,踏入一個具有風險的未知旅程。

沒想到數年之後,迎接莎莎的是真心換絕情。

「Eric即日起加入公司,擔任公關行銷部總監。」總經理得聖在周一的例會上介紹了新加入的一級主管,同時也佈達了最新人事命令。所有人投以熱情掌聲歡迎Eric總監的加入,氣氛熱烈非凡,唯獨莎莎心臟彷彿是像被重重一擊般,有即將窒息之感。

莎莎為公司的公關經理,在Eric總監加入前,莎莎是部門最高主管。而公司任用公關行銷總監一事,事先沒有透漏半點風聲,她直到會議上公布的這一刻才知曉。莎莎之所以心寒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公司的歷史有多久,莎莎就在這裡任職多久。別忘了,當初她還是被三顧茅廬請來的。

公司創業初期,儘管團隊對於有機、環保、自然的品牌理念極具信心,不過快速消費市場競爭激烈,在草創時期資源匱乏的形況下,一個默默無名、又沒有廣告預算的品牌,要在市場上爭取能見度,挑戰非常的大。

所幸,莎莎是公關議題操作的能手,能充分運用得聖的背景與創業理念做文章,規劃成一波又一波的新聞披露。

「長春藤名校情侶檔捨棄外商百萬年薪投入有機事業。」

「引進國外最新栽種、萃取技術,科技新貴情侶檔勇敢投入陌生領域創業。」

「天然有機當道,對的事情沒有不做的理由,科技界神鵰俠侶勇敢創業。」

幾波成功的操作,為這個剛創立的公司與品牌爭取了不少篇幅的新聞露出,也在社群上引起了不少話題討論。而品牌的理念與訴求與時下的趨勢符合,再加上成功操作議題、積極推廣活動,逐漸吸引許多理念相同的信眾。

第一支清潔用品在市場上反應不錯之後,接著推出的保養品系列,因為顛覆傳統的觀念,在年輕女性之間引起廣泛的討論,銷售上也有了很好的反饋,在市場上站穩了腳步。

很多夫妻可以同甘不能共苦。但對創業夥伴而言,共苦很不容易,同甘卻面臨更多的挑戰。

「這系列產品的溝通主軸,應該以成分為核心訴求。」

「與通路品牌的聯名商品開賣前,我們來舉辦個盛大的記者會。」

「為什麼不請幾個女網紅為新品項開箱?」

隨著事業越做越大,得聖對於品牌操作有越來越多的想法。但在科班出身、又有多年實務經驗的莎莎看來,那些想法都不夠成熟與全面。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莎莎一路看著得聖創業不易,再加上這屬於自己的專精領域,哪有得聖想法不適切、她卻默不作聲的道理,儘管這些發言與得聖的意見相左。

「感性情感訴求比較能打中消費者Insight」。

「我建議體驗行銷更有實際效益。」

「大規模的消費者試用更能創造擴散的口碑效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兩個人之間種下了心結,這個心結隨著時間發芽、開枝、散葉,而有了得聖未事先告知,就擺了個頂頭上司管理莎莎的舉措。

「莎莎,日後有關公關以及行銷活動,你就直接向Eric總監匯報。」淡淡的一句話,卻有千斤頂般的重量,粉碎了原本以為能合作無間的友誼。

.......................................................................

莎莎認為她與得聖既是前同事、又是多年好友,更是一路走來的創業夥伴,理應肝膽相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不枉得聖的信任與重用。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失了分寸,觸碰到得聖的逆鱗而不自知。而在得聖的眼裡,儘管有好交情、儘管是公司開國元老,但眼下莎莎就是員工,自己才是老闆。他若不立威,何以領導公司、管理組織,驅動事業向前。

不容有人挑戰自己的決策與權威,不管那人是一般員工,還是陪他一路走來的好友或創業夥伴。結果就是,不管是基於組織成長、業務擴張的需求,還是只為了要挫挫莎莎銳氣而下的殺手鐧,形成了今日讓莎莎難堪的局面。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莎莎本身就是業界相當資深的公關人,在她上面擺了公關主管,讓她情何以堪。不久後,莎莎離開了這個她一路守護成長的公司。

也不算是全然沒有獲得,至少,莎莎看清了這一點。

老闆永遠是老闆!他永遠不會是你的夥伴或朋友!

菲女狼的狼嚎

◎即使原本是朋友,當了你老闆之外,也不再是朋友。

◎不論職場與人生,最不值的就是,你的明明為他好,成了他跟你反目的緣由。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菲女狼《職場百妖誌:吃瓜不尷尬,職場小白降妖求升必備30招》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
圖/寶瓶文化
書名:《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內容簡介: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法醫尋求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解剖台前和遺體面對面,傾聽他們的無聲之言。」

▍貧困之死、孤獨死、凍死、老老照顧、酒精成癮、霸凌……

▍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而是死於不平等的階級問題。

● 都市裡,「凍死」絕不是稀奇事。受解剖的遺體中,獨居者約占50%。許多因債務自盡的死者,欠債金額僅五百萬日幣。貧困人口的遺體占比極高。相對於富裕者外表乾淨無垢、內臟卻遍布脂肪,貧窮者長年缺乏營養,內臟乾淨得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器官已經用了幾十年。「死亡地點」會影響遺體能否被解剖、查明死因。

獨居者在家中暑死亡;車禍後死於自家的女子,其實是因酒精成癮而喪命;因貧困而拒絕就醫,本可挽回的病症成為死因;高齡照顧者幫助失智妻子入浴,自己卻因此溺斃……

法醫的工作,是從科學角度查明「非正常死亡的真實原因」,但同時,屍體也代替了沉默的亡者發聲,如實呈現其生命軌跡與所處的階級脈絡。

執業二十年的日本資深法醫西尾元揭露其在解剖台前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他如偵探辦案抽絲剝繭,調查死因,並從人性化的角度,探討隱藏在冰冷遺體背後,活生生的社會問題。

被害或自殺,以及孤獨死等,面對這些「不平常」狀況下的死亡,是我們法醫的工作。我們不像臨床醫師一樣救死扶傷,也不會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感謝。我們自知,在醫學界,自己所處的可以說是見不得光的領域。但是,正因為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西尾元

作者介紹:西尾元 ,1962年出生於大阪府。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香川醫科大學醫學部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曾任職於大阪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室,2009年轉職到兵庫醫科大學。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曾發表與猝死相關的論文,嘗試把法醫學現場的發現,應用於臨床醫學的實踐。

搶先試閱:〈貧困的屍體〉

難耐嚴寒之後

某年二月,由於前一天下了雪,這天格外寒冷徹骨。和往常一樣,警察一大早就將一具遺體送到我們法醫學教室。

死者初步斷定為五十多歲男性,遺體在死者公寓的廁所前被發現,臉朝下倒地死亡。

警察的初步檢查未能查明死因,所以來拜託我們進行解剖。

我在準備室換好衣服,打開解剖室的門,警方負責人和法醫學教室的技術人員已經在著手準備。解剖室沒有窗戶,四周牆壁貼滿白色瓷磚。房間正中央是泛著微光的不鏽鋼製解剖台。男性屍體已經橫放在台上。

眼前是一具心跳已經停止的軀體──對我來說,這是二十年來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常景象」。

進入解剖室後,我習慣先從遠處整體觀察解剖台上的遺體。因為一旦開始解剖,很容易過於關注眼前的局部部位,而忽視對遺體的整體印象,就會有遺漏或者誤判的危險。從遠處觀察可以從感覺上有個整體把握。比如,遺體有哪些部位受傷,臉部瘀血情況等。

遠觀全身以後,我會仔細觀察遺體表面各處(即體表),正式開始工作。在法醫學解剖過程中,有無明顯的外傷或變色,若有則外傷變色的部位、大小以及數量如何,這些從體表得到的資訊不少會成為確定死因的重要線索。

如果有刀具刺傷的傷口,確認傷口的大小、深度與凶器是否吻合,有時也會成為逮捕嫌犯的決定性證據。

進入解剖室時,我馬上注意到這具男屍體表上留下的「印記」。肘部、膝部等大關節處可以看到多處微紅色斑狀變色。

在確認變色情況和位置的同時,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凍死」兩個字。但是,現階段還不能「確診」。

確認完體表,開始解剖遺體。先小心切開皮下組織(真皮以下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內含血管、神經),然後是腦、肺、心臟、胃、肝臟、腸等,按照一定順序解剖各種內臟器官。

透過解剖能確認到的異常情況是,這名男性心臟流出的血液顏色有些異樣。取出心臟,比較心臟左側和右側流出的血液,顏色明顯不同。左側的明顯比右側的鮮紅。

這個檢查結果展現了凍死者遺體共有的顯著特點。

按專業解釋來講,紅血球裡含有一種叫作血紅蛋白的物質,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會生色,所以血液才是紅色的。

結合的氧氣愈多就紅得愈鮮豔,氧氣少的話,就會變成黑紅色。

吸進肺部的氧氣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後,血液進入心臟左側(左心房),作為動脈血再從左心室流向全身。然後,在氧氣被消耗後,全身血液作為靜脈血再次流回心臟,進入心臟右側(右心房)。因此,心臟左側的血液裡所含氧氣濃度原本就比右側高,左側血液本應更鮮紅,只是肉眼很難清楚分辨這種色調差異。

但是,從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程度來講,這種反應具有一種化學性質,溫度愈低,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度就會愈高。凍死前,由於肺內吸入低溫空氣,肺內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度就會比一般情況下高。隨著體溫降低,凍死時的動脈血會更鮮紅,此時的色調差異是可以透過肉眼確定的。

解剖後,這位男性的死因確診為「凍死」。

在城市裡凍死

一般提到凍死,首先想到的是在雪山之類的地方動彈不得,冷得像冰一樣的景象;或者因為沒有食物,被嚴寒奪走體溫,無法動彈,直至死亡……以前,確實有幾位身強體壯的登山家陷入這樣的困境,最終喪命。

但是,這名男子為什麼會在城市裡的公寓中凍死呢?

長期身處解剖現場,就會切實感受到在都市的日常生活中,凍死絕不是什麼稀奇事。

在我們法醫學教室,每年送來的約三百具屍體中,凍死的屍體有十具左右。其中也有營養狀況差而骨瘦如柴的人。

這名男子幾年前被公司裁員,妻子離家出走,他沒了工作,又過著單身生活,便漸漸開始拖欠房租。由於他拖欠幾個月房租,人又聯繫不上,房東擔心出事便報了警,屍體這才被發現。據說死亡時,家中的水電瓦斯都已被停,房間裡也幾乎沒有發現食物和財物。

據警方說,這名男性死者並沒有什麼身體不適和既往病史。而且包括男子居住地在內,我們負責解剖工作的地區並不是下大雪的寒冷地區。可能有人會想,就算是冬日最寒冷的時期,只要穿上足夠的衣物、用被子包裹,應該不至於凍死。

其實,就算在家裡,只要條件具備,人也是會凍死的。

人體體溫一般保持在37℃左右,一旦因為一些原因體溫下降到28℃(有時甚至還未下降到如此之低),就會引發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周圍的溫度比體溫低的時候,人就會消耗體內能量產生熱量(即產熱),為了存活而自動保持必要的體溫。但是,營養是能量的來源,如果攝取不足,人體就不能充分產熱,也就不能和體內散發的熱量維持平衡,體溫就會逐漸下降。實際上,解剖後發現,這名男性胃內和腸內都空得很徹底。考慮其家中未發現財物,他應該是處於不能飽腹的狀態有一段時間了。

我見過很多和這名男性一樣,因為貧窮而凍死的案例。

因為貧窮買不起食物,體力和抵抗力逐漸下降。這樣的話,就算套上所有衣物,裹上棉被,也還是會凍死。

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凍死的遺體是在脫掉衣物的狀態下被發現的。這名死去的男性也是如此,雖是寒冷冬日,被發現時卻只穿著內衣褲。

法醫學中把這種情況稱作「奇異性脫衣」。人在凍死前,似乎會感到「炎熱」。就連在雪山發現的凍死的遇難者,有時也會處於衣物被脫下丟在一邊,衣著單薄的狀態。電影《八甲田山》中就有這樣的一幕。人體腦內有體溫調節中樞,該區域在接近凍死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某些異常。

「體溫控制」這項生命維持裝置出現故障而導致失誤操作,這種現象叫作「反常脫衣」。原本是無法忍耐的嚴寒,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熱得不得了,因此就會親手放棄僅有的防寒手段,加快體溫下降的速度。

我曾經解剖過一具遺體,是在公寓地板下面被發現的凍死者。據說是為了躲避討債,藏身於地板下面的狹窄空間屏息度日。他也是在寒冷的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死去的。

在城市某棟公寓的房間裡,有的人飢寒交迫,最終凍死,卻無人知曉。這就是當代日本社會正在發生的現實。

⏩⏩閱讀更多 寶瓶出版 西尾元《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說」之外的選擇,當人感到痛苦,或情緒太過強烈時,可能會關閉身體感覺
圖/商周出版
書名:《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

內容簡介:你是否也曾有過茫然失落,內心有苦卻說不出的經驗?其實,還有更多「說」之外的方式,可以陪伴你度過人生中那些徬徨無助的時刻!說不出口的失落,就交由非語言方式來治癒!一本寫給想幫助自己或身旁親友的書!

你是否正因為天生性格、性別角色,或是害怕表達時遭受二次傷害等等因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或紓解內心諸如焦慮、憂鬱、悲痛、憤怒、恐慌、無力等複雜的感受?

三位資深心理師綜合多年諮商經驗,歸納出十一種常見的情境,如工作壓力、學習挫折、性騷擾、配偶外遇、喪親……,幫助你看到人在碰到上述狀況時可能會有的身心反應與情緒表現,說明人們不願意開口談論創傷事件的原因與機制,並提供語言以外的自我療癒方法,陪伴你脫離困境。本書結合了案例故事、清晰易懂的心理知識,以及實用易行的方法,無論你是想為自己或摯友、伴侶、家人提供協助,或者你是從事專業助人工作,都能從書中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作者介紹:蘇鈺茹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舞蹈治療碩士,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98號),曾任高雄市教育局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諮商輔導組兼任心理師、新北市私立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教師。現任高雄美國學校兼任心理師、台南自然就好諮商所合作心理師,經營FB粉專「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

作者介紹:蔡詩詩 ,美國阿德勒大學(Adler University)諮商心理藝術治療研究所碩士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01號)/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會員(TRAT 2015-005),曾任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癌症中心腫瘤心理師、高雄市立五甲國中駐校心理師、財團法人旭立文教基金會約聘諮商心理師。現任繪心庭心理諮商所、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癌症希望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張老師基金會高雄中心、高雄醫學大學學生輔導中心、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機構之合作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作者介紹:陳祺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1431號),曾任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高雄市北區家庭扶助中心、高雄市教育局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諮詢輔導團……等機構合作心理師。現任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屏東縣社會處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社團法人台灣世界愛滋快樂聯盟合作心理師……等機構合作心理師。

搶先試閱:〈「說」之外的選擇〉

「他都不講,別人也不會知道他在想什麼呀?」

「問了也不回應,不然就是說沒有、不知道,真不知道要怎麼幫忙。」

「主動關心他,他也愛理不理、已讀不回,我還能怎麼辦?」

以上這些話都是實務心理工作中,心理師經常聽到想要陪伴經歷重大事件個案的家人、朋友、老師、同事或主管提到的困難點。但是,真的不講就幫不上忙了嗎? 抑或是,已經「講」了卻沒被「聽懂」呢?

語言是人際溝通的媒介之一。事實上,在一個人發展出語言之前,已經在用許多其他的方式與外界溝通,例如:聲音、表情、姿勢、動作……。像是看到一個人用併攏微彎的手指,在張開的嘴巴前做出前後移動的手勢時,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猜到這個動作想表達與吃飯相關的訊息。

由此可見,非語言訊息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時常自然地使用非語言訊息,卻很少給予非語言訊息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本書想藉由各種案例故事,喚起大家對非語言訊息的重視,瞭解它所能發揮的陪伴力量。我們期待提供讀者更多語言之外的管道,去貼近自己和他人的內心。

在這本書裡,我們共編寫了十一種人生中常見的失落經驗。藉由故事描寫,我們試圖讓讀者對於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失落可能會有的反應(特別是非語言訊息),以及影響人們談的意願的因素,都能有更清楚且完整的瞭解。故事之外,我們也針對常見的心理狀態做淺顯易懂的說明,幫助大家瞭解故事主角們所面臨的困境。

我們相信,當大家對於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間的運作有更多元、清楚的瞭解時,結合每個人的力量,就能夠用同理心為社會織起一張安全網,讓每個生命有機會脫離現實生活中的困境。當然,我們也會在書中分享許多自助助人的行動原則和方法。希望藉由我們在運用遊戲、視覺藝術及肢體活動的經驗,提供大家在語言之外,更多非語言的自我照顧或陪伴他人的方法。

失落和失落反應

從字面上來看,失落是落空、遺失的意思。失落常用來描述心中期待沒有實現,或是失去原本擁有的人或物兩種情況,從最常見的,遺失重要的物品,努力得不到回報,到重要他人辭世,失去對身體或外界的掌控感等等。

失落在每個人身上引發的反應雖略有不同,但大致都會落在一個範圍內。心理學家Worden將人面對失落時常會產生的身心反應,分成以下四個面向:

ぇ情緒感受:如悲傷、憤怒、埋怨、罪惡感和自責、焦慮、寂寞、疲憊、無助感、震驚、思念、解放感、解脫、麻木。

え身體感受:如胃部空虛/吃不飽、胸悶、喉嚨緊、對聲音敏感、對周遭和自己失去真實感、呼吸短促或無法呼吸、肌肉無力、缺乏精力、口乾。

ぉ認知:如難以置信、困惑、心不在焉、感覺逝者仍存在、幻覺。

お行為:如睡眠困擾、飲食困擾、歎氣、忙東忙西、哭泣、心不在焉或恍惚、社交退縮、用忙碌逃避面對、尋找或呼喚逝者、夢到逝者、迴避與逝者相關的人事物或地點、重複儀式性的行為,或隨身攜帶會想到逝者的物品、珍藏逝者的遺物不想移除。

人的一生中必然經歷過幾次的失落事件,可能是付出的努力沒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投注的情感沒有及時的回應、想延續的關係戛然而止、無法再保有想守護的人事物、重視的需求遭到忽視、想逃避的卻被一再喚起……以上種種情況交織出每個人獨特的人生風景。

本書涵蓋幾種常見的失落經驗,包括喪親、流產、重大疾病等等,也囊括了幾個心理意義上的失落經驗,例如不完美的可能性、被侵犯的身體自主權、捨棄夢想、自我價值的低落。

在這些故事中,讀者可以發現上述案例當事人的身心反應極為常見,因為失落經驗是如此頻繁且普遍地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我們期待讀者能以同理且包容的心態,去面對自己和他人的各種情緒、身體感受、認知和行為反應,因為這些感受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驗過,並非哪一個人獨有。當我們能夠面對和接納這些共通的感受,這些感受會成為人和人之間互相理解的基石。

我們從幫助別人的經驗中,發現面對這些失落,或覺得生活卡住、困住的時候,有些人會不想「談」,或不知如何「談」,讓身旁的親友無法理解當事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候彼此也會因此產生誤解,甚至讓當事人經驗到二度傷害。本書撰寫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減少每個當事人在經驗到失落事件後,再經歷被誤解和二度傷害的可能。

不想談,或是還沒有準備好要談

人在面對緊急、危機情況時,會以「戰」(比如:大吼大叫)、「逃」(比如:遠離刺激源)、「僵住/凍結」,或「討好」(比如:順從對方的要求)等方式反應,來保護自己。這些自我保護機制,在當下會以「生存」為首要目標,將情緒和想法凍結在身體中。在當事人尚未感覺足夠安全、環境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不想面對、不知如何面對,或是原本的因應機制失去作用時,都會讓當事人不願意談,或不知道要如何談。

還有幾種情況,也會導致上述情況:

•當事人想談時,卻因為無法承受或不知如何因應隨之而起的強烈情緒,而害怕再次談及或無法好好表達。

•當事人試圖表達時,身旁的人無法好好接住當事人的情緒,導致當事人選擇噤聲,以免受到二次傷害。

•因社會文化、大眾習以為常地不去談或不回應、怕尷尬,導致當事人不知道這些情緒、這些狀況,是可以談的,並非是丟臉的事。

無論是上述何種情況,那些凍結在當事人身體裡的情緒和想法,沒能找到適當的出口時,就會以其他形式展現,例如:做惡夢、莫名焦慮,甚至是身心症狀(如:過度換氣、頭痛、腸胃不適、失眠等等)。

從非語言方式打開承接情緒的空間

當人感到痛苦,或情緒太過強烈時,可能會關閉身體感覺,並連帶關閉「感受」生命、「感受」活著的重要能力。

自古以來,人類創造許多儀式、行為,來傳遞經驗、分享記憶、處理巨大的傷痛,我們同樣可以運用身體感受、肢體動作、藝術材料、音樂、遊戲等具備彈性與變化的非語言媒介,協助人們安心地表達內在難以言說的想法與感受,為人們在「無法忍受」或「難以忍受」的經驗中撐開一點空間,幫助他們承接內心複雜的情緒,陪伴他們進到「稍微可以忍受」的狀態,然後逐步開啟表達自我和彼此理解的可能性,最終得以整合生命經驗,獲得療癒,增進心理韌性。

⏩⏩閱讀更多 商周出版 蘇鈺茹, 蔡詩詩, 陳祺杰《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

 
意外、醫療險 食物中毒可理賠
近期爆發數起民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造成多人不適送醫,甚至釀成重症及死亡案例。富邦人壽呼籲,生活中的意外無所不在,尤其國人外食比率高達七成以上,對食物中毒的風險更不容小覷,建議民眾能根據需求加強醫療險及意外險保障,以因應不時之需。

睡不好跟甲基化代謝有關?醫師揭奧秘!
甲基化就像基因表達的開關一樣,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外,它還在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成、荷爾蒙代謝和解毒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此外,甲基化還直接影響到睡眠所需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合成,對睡眠品質的影響不可忽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