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當靈魂離開身體:踏上跨維度生命旅程,相信死後世界的7個見證》
內容簡介:我們活在充滿善意和愛的多維度世界,而生命的終結,只是「新階段」的開始!
●瀕死經驗之父帶你踏入死後生命研究的全新時代●
這本書會永遠改變你對於生命看法,幫助你重新理解靈魂與身體之間的關係,見證過另外一個世界後,你將不再懼怕死亡!
許多人曾親眼見過親人迴光返照,也曾親身經歷靈魂出竅,或者在照顧臨終親友時看到過光線、霧氣並聽到樂聲。這些都是共歷死亡經驗,也是死後世界存在的證明。
共歷死亡經驗與瀕死經驗並不相同。瀕死經驗是關於離開;而共歷死亡經驗,例如最廣為人知的迴光返照,則是關於返回。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共歷死亡經驗是一種客觀的、可以由一個活著且健康之人所分享的臨終者死亡經歷。
在共歷死亡經驗後,生命會發生不可逆的轉變,在世的人會對死亡與靈性展開全新的省思,因此不再懼怕,並意識到死亡是另一個生命新階段的開始。
本書集結雷蒙.穆迪博士六十年以來探索死後世界的成果,證明了靈魂離開身體後,將會進入另外一個維度的世界。穆迪博士的研究將帶領讀者透過七個見證,理解生命的奧秘,看見隧道盡頭那道充滿安慰與愛的光芒,見證生命的不滅。
作者介紹:雷蒙.A.穆迪,雷蒙.A.穆迪博士是「瀕死經驗」的權威——他在七ま年代創造的專有名詞,同時也為這個體驗作出定義。他的開創性著作《死後的世界》,徹底改變我們看待死亡和臨終的觀念,並在全球售出超過一千三百萬冊。《紐約時報》更稱穆迪博士為「瀕死經驗之父」。
作者介紹:保羅.佩里,保羅•佩里是《紐約時報》五本暢銷書的共同作者,其中包括與雷蒙・穆迪合著的《超越之光》,與丹尼・白克雷合著的(Dannion Brinkley)《死亡・奇蹟・預言》(Saved by the Light),以及和醫學博士傑佛瑞・隆共同撰寫的《死後生命的證據》。佩里與其他作者合著了十多本與瀕死經驗有關的書,其中有六本和穆迪博士合著,他的著作已在全球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出版。
搶先試閱:〈思考共歷死亡經驗的十九年後,我自己也有了一次經歷〉
這本書的主題對我來說不但是未曾接觸過的,也著實令我著迷,而在寫《超越之光》(暫譯,The Light Beyond)的過程中,我瞭解到構成瀕死經驗的一些基本狀況—許多人在瀕死時脫離了肉體、經常看到已故的親人、以及大多數人會被籠罩在散發著仁慈與智慧的光亮之中。我簡直被迷住了,以至於當時就決定創建一個專門為雷蒙還有他在瀕死經驗的專業領域而立的智慧圖書館。
我們初次開始合作時,雷蒙避開了瀕死經驗正應證了死後世界的想法,他質疑的理由很明確,因為瀕死經驗是一種主觀的體驗,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受。而為了證明意識在肉體死後仍然存在的大膽信念,就必須要有至少另外一個人也親眼目睹才算數。我指的不是看著某人死去,而是以某種方式客觀地參與實際死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見證稱為共歷死亡經驗(shared death experience,SDE),如你將在這本書中所見,是活著的人參與了一個人的死亡過程。
共歷死亡經驗有一些不同的形式—看到一團薄霧飄離一個瀕死之人的身體是一種,與瀕死之人進行遠距離的心靈溝通是另一種,還有其他等等。
長久以來一直有謠言傳說我因為寫了一本「奇怪」的書,所以被喬治亞醫學院的教授們排斥。那從來不是事實,他們反而非常支持我的研究,也對這個議題深感興趣,每個星期總會有兩到三位醫師來問我,能不能讓他們聽聽那些公開自己死亡經驗的採訪錄音帶。這些好奇的醫師們總是在這些故事中,聽到也發生在他們的病人或甚至自己身上的經歷,大多數都符合我在書上所描述的模式。
我也從同事那裡瞭解到,那些病人所說的經歷中,有一些並不符合瀕死經驗的標準定義。事實上,他們的故事我一點也不熟悉;雖然和瀕死經驗類似,但不是發生在病人或臨終者身上,而是發生在臨終者身旁的人。例如其中一些提到已故親人出現在病榻旁,幫助垂死的家人抵達人生的終站;還有一些人在親人去世時,聽到悠揚飄渺的樂聲。當這些現象發生時,病榻旁很少只有一位旁觀者,房間內至少有兩個人,有時候甚至整個家庭都目睹了同樣的超自然體驗。
現在,我要揭露一個屬於我個人的案例。長期追蹤我的讀者可能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但因為該次的共歷死亡經驗讓我對來世研究有了全新的認知,所以值得在此重述。
在開始思考共歷死亡經驗的十九年後,我自己也有了一次經歷。應該說,我家族中的所有成年人都經歷了一次。
我的母親在七十四歲時被診斷出患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當她確診時,這種白血球細胞的癌病變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醫生說即使化療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她的生命只剩下不到兩週。
母親一直是我們的家庭支柱,而現在我們需要成為她的支柱。我們全家聚集在她居住的喬治亞州梅肯市,陪伴她度過最後的歲月。我們六個人(兄弟姊妹和姻親)都盡力讓她感到舒適與愛。我們僅僅在家裡照顧了她幾天,就因為病情持續惡化不得不住進醫院,我們也都在醫院裡,確保她不會孤單。
在母親在世的最後一天,我們再次聚集在她的房裡,我和妻子雪柔、我當警察的弟弟和弟媳,還有我的姊姊和當牧師的姊夫。母親在過去兩天一直處於昏迷狀態,但現在清醒了,她試著透過氧氣面罩和我們說話。
「請再說一次。」我的姊姊凱伊對母親說。
母親拍著臉上的氧氣面罩,用微弱的聲音說:「我非常愛你們。」
母親突然清醒的片刻給了我們希望,以為她應該還能撐一兩天。但在她表達對我們的愛之後的幾分鐘,母親又變得非常衰弱,可以明顯看出她只剩下幾分鐘了。
我們手牽著手圍繞在母親的病床旁,等待她的辭世。這時候,房間內突然改變了形狀—我們每一個人都這麼覺得。對我來說,房間變成了沙漏型。我們六個人當中有四個人覺得自己好像搭乘一座玻璃電梯般從地面升起,我感覺自己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往上拉,其他五個人當中也有兩個人有相同的感覺。
「你們看!」我的姊姊指著床尾說:「爸爸在這裡,他回來接她了!」
我們有好幾個人都看見他了。我說「看見」的意思,是指我們看到的他就像是活生生站在我們面前的人一樣。
我們每個人也都認為當時房間裡的光線變得柔和,畫面像柔焦一樣模模糊糊,彷彿夜晚光線照在游泳池中的不透明感。
這些神祕現象並不可怕,反而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訊息交流,將悲傷帶離了房間,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喜悅。身為基督教衛理宗牧師的姊夫,說出了我們所有人的感受,他說:「我覺得自己好像脫離了肉身,和她一起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經驗。」
母親離世後,我們在接下來的那幾天一起處理親人死亡後的後續事宜,同時也在那段時間裡交換了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結論是,大家都覺得母親離世那一天原本是我們生命中最悲傷的日子之一,然而實際上卻成了我們最喜樂的日子之一。我們都認為自己在父親的探望下,跟著母親一起拜訪了至少一部分的天堂,也分享了她在死亡過程中的一些經歷。這是我們唯一能夠得出的結論。
除了我個人的共歷死亡經驗故事之外,我也曾有過兩次瀕死經歷。從本身的研究和個人經驗,讓我瞭解到自己所相信的,因此我不再害怕死亡。但是我的信念並不足以讓其他人信服,這引領了我思考該如何提出讓大家相信死後生命的證據。
那麼,我該如何在證明死後生命的存在之下,同時斟酌字詞的運用,並關照受眾的情緒與信仰呢? 就如同我在探究瀕死經驗時所做的一樣—藉由敘述真實發生的故事,佐以其他研究者的經驗和調查,並將其分類為明確的推論,而每一個推論都將會增添結論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閱讀更多 高寶出版 我是作者名《當靈魂離開身體:踏上跨維度生命旅程,相信死後世界的7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