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關鍵十年:美國對抗中國的致勝戰略》
內容簡介:二○二○年代是美國與中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關鍵十年!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臺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臺灣必須如何應對?
本書是敲響所有美國人的一記警鐘,也是寫給太平洋另一岸的盟友――臺灣的備忘錄!!
美國退役陸軍中將、前白宮國安顧問H.R. McMaster專文介紹!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沸騰的護城河》編者Matt Pottinger特別推薦!
《關鍵十年》透過對美中關係歷史的專業分析,還有對於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之後地緣政治變化的深刻洞察,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大戰略提出全面性的框架,說明美中全球競爭是一場以經濟實力決定勝負的戰略競賽,並擴及外交、軍事及意識型態領域。美國必須堅持「以力量實現和平」的原則,在經濟、外交、軍事以及思想四個競技場取得勝利,才能擊敗中國:
――在經濟競技場:確保美國在戰略產業的領先優勢,與盟邦建立整合與協作的經濟共同體,形成以聯盟為主的貿易體系,以圍堵中國。
――在外交競技場:組織民主國家的軍事與經濟聯盟,限制中國在全球及新興世界的影響力。
――在軍事競技場:將經濟優勢轉化為軍事力量,以「群島防禦」戰略抗衡中國,重建國防工業基礎,並贏得太空競賽。
――在思想競技場:捍衛美國的價值與理念,作為戍守世界自由城牆的守護者。
在美中全球競爭的世界局勢之下,美國必須將臺灣視為重要的盟友。本書作者喬納森.沃德博士曾任美國國防部的中國長期戰略顧問,他引述美國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的話:
讓我們對所有的民主國家說:「我們美國人對你們捍衛自由的行動極為關切。我們正在投入我們的精力、資源和組織能力,提供你們力量以恢復並維持自由的世界。我們將不斷增派艦艇、飛機、坦克和槍枝。這是我們的目標和承諾。」
也正如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冷戰時期所說:「我們備戰,是為了阻止戰爭……,以及確保我們能不能兌現我們在柏林、福爾摩沙(臺灣)和世界各地的承諾……我們軍事政策的目標是和平,而非戰爭。」
沃德博士指出,而今「戰火肆虐烏克蘭、壟罩臺灣的危機加劇,我們自己必須備戰,也要協助那些遵循民主制度的人民武裝起來」。臺灣正處於中國強烈軍事野心陰影的最前線,「我們與這個極權政權競爭的過程中,必須記住並支持這些站在前線的人」。
本書是美國擊敗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長期戰略,也是一份戰略行動的呼籲以及實戰手冊,為美國及自由世界的盟友提供了一幅完整的戰略藍圖。不論對於這些議題的結論是什麼,都可以在這部著作找到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介紹:喬納森.沃德 ,牛津大學博士,主修中印關係,研究俄羅斯、中國與印度已近二十年。曾任美國國防部的中國長期戰略顧問,並曾向美國戰略司令部、印太司令部、商務部、國防情報局、海軍參謀部戰略部門等諸多政府機構提出報告。亦是專門研究美中全球競爭議題的戰略諮詢公司的創辦人,協助《財富》五百強企業與金融機構了解美中全球競爭,改善他們對中國的風險評估、制定能夠應對歷史性地緣政治變化的新全球戰略。曾至俄羅斯、中國、印度、拉丁美洲與中東各地旅行,會說中文、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並經常於電視與廣播頻道發表評論。
搶先試閱:〈捍衛世界自由國家的城牆和壁壘〉
就像我們在國內的理念一樣,我們在國際上的理念也很清楚:我們是自由城牆的守護者,當自由陷入危險或受到可怕力量威脅時,我們是全人類進步的守護者。正如某些牆可以阻擋危險進入,當暴政看似在遙遠的地方掌權時,通常也會築起高牆來囚禁人民。雷根當年在柏林布蘭登堡大門(Brandenburg Gate)疾呼:「只要這扇門還關閉著,只要讓這座傷痕累累的牆存在,那就不只是德國的問題,而是攸關全人類的自由問題。」
我們這一代不能辜負眼下的使命,必須努力實現這個理念的目標,捍衛其安全,並確保其在世界上的繁榮。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旅程是值得追求的。我們擁有的國家是值得守衛的。我們對自由和民主世界所肩負的責任――就像開國元勛所說的,不團結就會各自滅亡――是一項無比光榮且意義非凡的使命。我們很幸運能夠擁有這種責任,也反映了我們真正和最好的理想。毫無疑問:我們的對手害怕我們的理念。暴政害怕自由,並選擇與之對抗,就像自由為了在這個世界存續下去,必須抵抗暴政一樣。我們的使命和責任不是強行推廣我們的理念,而是捍衛世界自由國家的城牆和壁壘。我們必須努力防止這些理念倒退,慎防我們從歐洲到亞洲、遍及全球的進展化為泡影。
美國象徵正義和自由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不是我們的對手所追求的,而是他們所摧毀的。正如金恩博士談到美國的承諾:「如果我生活在中國,或俄羅斯,或者任何極權主義國家,也許我能理解某些非法禁令。也許我能理解為什麼某些第一修正案特權被剝奪,因為他們尚未實施這些特權保障。」美國涵蓋這個承諾。美國就是這個承諾。無論我們的分歧如何,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知道我們是什麼。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建立、捍衛和推動這個國家的承諾和理念。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那些對我們和世界造成危險的試煉中失敗。
危險勢力已經開始攀爬,並摧毀自由的城牆。在烏克蘭,俄羅斯軍隊為了帝國主義的野心,轟炸公寓大樓,屠殺平民,並處決囚犯。在臺灣,中國軍隊揚言「準備戰爭」,實施封鎖,並朝這些自由的人民發射飛彈。自由世界不是只有世界上的民主國家,還有那些在境內外受到對手威脅或迫害的人。上萬的俄羅斯移民湧入了自由的歐洲城市,逃離普丁摧毀一切權利和自由的行徑。維吾爾人、西藏人、香港人和中國大陸的人們紛紛逃到世界的自由國度,在那裡建立他們的家園和庇護所。那些生活在暴政之下的人最了解。亞歷山大.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讓全世界看見蘇聯古拉格集中營的恐怖,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自由國家的人可能會做這樣的事。像艾未未這樣的藝術家、像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和盲人律師陳光誠這樣的維權人士,以及無數不為外界所知、在莫斯科和北京壓迫下生存的人,都在為我們共享的價值觀而戰。他們也是自由世界的公民和成員。
我們絕不能忘記,一九八九年,在中共時任主席鄧小平派坦克進駐之前,中國學生抬著他們製作的民主女神――自由女神像――到天安門廣場上。我們絕不能忘記今日的香港青年,他們在這座城市被壓制之前,曾在群眾中揮舞著美國國旗。我們絕不能忘記中國集中營裡的維吾爾人,中共官員說過:「你不可能把田間所有的雜草一根根拔除。你需要噴灑農藥,一口氣全消滅。對這些人的再教育就像對作物噴灑農藥一樣。所以這是全面的再教育,而不是局限於少數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那些因中共幾十年來的殘暴和控制計畫而失去家園的藏人。達賴喇嘛曾這樣評價我們,是美國讓藏傳佛教得以延續下去,而非中國。
在最黑暗的時刻,如果時時提醒自己作為自由民主世界捍衛者的理念和歷史,我們會找到所需的力量。戰火肆虐烏克蘭、壟罩臺灣的危機加劇,我們自己必須備戰,也要協助那些遵循民主制度的人民武裝起來。這是小羅斯福總統在歐亞戰火紛飛時所說的一席話:
讓我們對所有的民主國家說:「我們美國人對你們捍衛自由的行動極為關切。我們正在投入我們的精力、資源和組織能力,提供你們力量以恢復並維持自由的世界。我們將不斷增派艦艇、飛機、坦克和槍枝。這是我們的目標和承諾。」
追求人類的自由事業(The Cause of Freedom)並非新鮮事,它和歷史一樣悠久。今日,我們與盟友就是力量。我們和那些抵抗世界侵略者的人們,全世界都看到了烏克蘭的頑強抵抗,無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想起邱吉爾的話,幾十年前,他談到另一個抵抗俄羅斯軍隊的國家:「芬蘭――出色,不,簡直是令人敬佩――在危險的絕境中,芬蘭展示了自由的人可以做什麼。芬蘭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現在,烏克蘭為我們所有人犧牲,讓全世界所有知道威權惡勢力與民主、權利和自由力量之間的差異。烏克蘭並不孤單。在香港,在新疆,在其他對抗莫斯科和北京壓迫者的戰場和被踐踏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力量正在崛起。
烏克蘭人不只為自己的家園而戰,也為自由和主權事業而戰。隨著這場戰鬥展開,我們將看到這場戰鬥的代價。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可能預示著未來走向。烏克蘭為我們所有人而戰。
誠如過去有人這樣說:「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俄羅斯戰艦,去你X的」,以及「烏克蘭――出色,不,簡直是令人敬佩――在危險的絕境中,烏克蘭展示了自由的人可以做什麼。烏克蘭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在臺灣,北京誓言要征服這裡,並以類似新疆集中營方式進行「再教育」,中國領導人打算把戰爭帶到太平洋,我們也必須準備、準備、再準備。我們曾是民主兵工廠。我們一直都是自由城牆的守護者。除非與捍衛自由的人站在一起、與在這些政權下受苦的人們站在一起,否則美國就不是美國。這就是「被海水沖刷之地,手舉火炬的巨大女神聳立在落日大門」和「在金色大門旁高舉著自由的燈火」所代表的意義。這就是美國的意義。自由的道路漫長而艱難。歷史的弧線經過努力,可能會趨向正義。我們必須記住我
⏩⏩閱讀更多 廣場出版 喬納森.沃德《關鍵十年:美國對抗中國的致勝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