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內容簡介:第一本深入描繪「高功能內向者」心理歷程的書;寫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內在衝突與煎熬。「高功能內向者」6種內耗循環(A.F.R.A.I.D.)╳ 6種蛻變方式(E.N.R.I.C.H.)他們愈成功,內心卻愈拉扯、懷疑。只是他們說不出口,總覺得是自己太脆弱、不夠好。
「高功能內向者」所面臨的,是一場外人看不見的內在戰役。一邊努力撐住外在光鮮,一邊壓抑著心底的疲憊與孤單。
「如果我看不見內心的哭泣,是否就還可以再撐下去?」但,不斷努力撐持到現在的你,已經值得被好好愛。「高功能內向者」是指「外在表現優異,性格內向」的人,他們:
•細膩、敏感,總能捕捉他人的需求,習慣優先滿足他人的期待。
•壓抑、隱藏自己的需求;他們表現愈好,面對掌聲,他們愈覺得像站上懸崖。
•傾向獨處,不擅交際,常自責自己「不夠外向」或「不合群」。
•難以說「不」,對於照顧、保護自己 ,甚至休息,都會感到羞愧或有罪惡感。
「高功能內向者」在他人眼裡光鮮亮麗,但在內心深處卻被6種內耗循環蠶食──焦慮、偽裝、反芻性自我對話、逃避、內在批評與退化(A.F.R.A.I.D.), 讓他們總是在責怪自己、試圖撐住一切的狀態中掙扎。
不同於「高敏感者」情緒起伏較大而常感覺疲憊的苦,本書攤開「高功能內向者」的內心世界:總是「靠自己」,常常忍不住的「想太多」,甚至在消化不了外在刺激與情緒時,跌入孤獨的內心世界,難以喘息。
淳孝心理師從自己身上出發,結合心理學與多年來的練習與調整,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並且幫助許多有類似困境的「高功能內向者」諮商個案。
但,其實「內向」從來不是缺陷,而「高功能」是天賦加上你的努力。當你開始接納自己的內向特質,整合它帶來的敏感、深刻與觀察力,它不只讓你活出更自在的自己,更可能讓你在關係、領導力、創造力上,展現與眾不同的深度與魅力。
這是一本療癒又實用的書。透過6種內耗的解析,與6種內在蛻變方式(E.N.R.I.C.H.),淳孝心理師邀請你,放下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不再躲藏、不再硬撐,開始與真實而珍貴的自己,重新連結。成為自己,不需要改變,只需要看見與善用。活出你自己,是你此生最重要的事。
致「高功能內向者」:
•請相信,當你累了時,你可以休息;當別人讚美你時,別認為對方只是客氣,也請別認為滿足別人的期待,你才會被喜歡。
•請相信,當你跨出舒適圈冒險時,你能獲得成功與好結果,讓自己更好。
•請相信,當你能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發聲,當你為自己而活,做自己真正的樣子,你依然能被別人喜歡。
作者介紹:邱淳孝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18位)。現為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提供個別諮商、伴侶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服務時數達上萬個小時。專長領域:親子關係、情緒調適、伴侶與家庭關係、性別議題、性諮商。
搶先試閱:〈我的內向值得驕傲,不需要被指指點點〉
我很喜歡淳孝心理師書裡貫穿全文的一句話:「所有的生存策略都是有功能的。」
我想起兩個我生活中很常出現的場景,兩個場景都跟我的演講工作有關。
耗能的內心小劇場,是為了完成重要任務,並避免更耗能
第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搭大眾運輸工具時。我住在中部地區,時常要搭高鐵到外地演講,然而在搭高鐵前,我大多需要先搭乘一小段台鐵區間車才能接駁到高鐵站轉乘。而台鐵的上車地點是我的生活圈所在地,因此在我趕車、候車、搭車的過程裡,很常遇見我認識的朋友、同事、學生或家長,而且大多是不太熟的那一種。
我從小被教導: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才不會流於失禮。而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被教導的。問題來了:那打完招呼後呢?是不是免不了得寒暄幾句?萬一遇到很健談的對象,甚至聊整路都有可能。如果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開始連招呼都不要打。然而,遇到認識的人卻連招呼都不打,除了有違從小被教導的之外,也可能被人家以為「大牌」、「難搞」、「孤僻」、「很不社會化」。
偏偏演講前的我,很需要一段長時間專注在自己的狀態裡來蓄能,因此我很怕被打擾。但我也怕被人家誤以為我大牌、難搞,都不打招呼,那真是天大的冤枉。
於是,我後來就只好努力找出應對的方式。早在新冠疫情前、當大多數人還不太習慣戴口罩時,我便會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戴口罩!主要目的其實不是避免病毒感染,而是降低我的「打招呼焦慮」。除此之外,我會盡量在第一節車廂或是最後一節車廂候車、上車,因為頭、尾兩節車廂通常人會比較少,可以降低遇到認識的人之機率。
看到這邊,有讀者可能會覺得:「不過就是搭一段區間車而已,哪來那麼多的心理小劇場?」
這就是典型「內向者」的耗能日常之一,也是重要的生存策略,而所有的生存策略都是有功能的。所以,如果您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我的答案是:我關注的焦點不在我喜不喜歡,而是我確實需要這麼做,才能幫助我既能「完成重要任務」,又不會徒增讓我更耗能的困擾。
因此,我曾在我的粉絲專頁上留下這樣的呼籲文字:「如果您在車站遇見我,看到我戴著口罩,真的可以不用跟我打招呼。彼此自在,各自安好,而且我在心裡會很感謝您的體貼。」我是認真的,因為可以幫我節省不少能量。
讓我們再回到前述的情境裡:搭大眾運輸工具,是我完成演講任務前必經的歷程,因著這無可避免的歷程,我可能需要耗些能量在非必要的社交;但這些能量的耗損,可能會影響我後續演講任務的質量。為了能妥善完成演講任務,我必須做些什麼(例如戴口罩、選人少的車廂)來降低影響,但又不至於還要擔心額外的困擾(例如被說大牌、孤僻),讓我後續更耗能。如此一來,才能既維持高功能,又能不讓自己過度內耗。
這就是淳孝在本書裡提到的:「高功能內向者的內耗循環(A.F.R.A.I.D.)」,相信讀完該章節後,您會更清晰、全面地了解我們內心的運作歷程。
去角(在心理劇的概念裡,意為「去掉角色」),是恢復能量的開始
第二個場景,則是常發生在我演講完以後。如果演講地點同在中部地區,我則會選擇自行駕車前往。有些單位的承辦人跟機關長官的接待極度細緻、周到,即便演講結束後,甚至會親送我到車邊,目送我開車離開。後來,我都會一再堅持:「請務必留步,我自行離開即可!」這話不是客套,而是一種請求,也是我的需求。
一場演講,包含演講前的狀態預備,以及時常有聽講者在演講結束後留下來諮詢,我的「講師角色」上身大概都要持續半天以上的時間,對我來說極其耗能。回到車上的私密小空間,是我自己「去角」與「恢復能量」的開始,而承辦人或機關長官的周到禮節與目送眼光,會推遲「去角」與「恢復能量」的時間,並讓我持續耗能。
「請務必留步」的請求,便是「高功能內向者」一種不失禮貌又能溫柔照顧自己的方式。
成為一個「適應型高功能內向者」
在我自己的生命裡,我花了好多的時間去摸索與整合「高功能」加「內向者」的特性,再花了許多力氣去成為一個「適應型高功能內向者」,箇中辛苦不容易說得分明。因此很欣慰看到淳孝心理師歸納整理了「改變篇:高功能內向者──E.N.R.I.C.H.六力蛻變圈」並給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更多高功能內向者走得更省力、更少些耗能。
⏩⏩閱讀更多 寶瓶文化出版 邱淳孝《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