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25 第13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不復存在的加薩,是聖地,也是戰場,更是人類記憶的試煉場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我的內向值得驕傲,不需要被指指點點!高功能內向者的日常救援手冊

新書鮮讀
不復存在的加薩,是聖地,也是戰場,更是人類記憶的試煉場
圖/時報出版
書名:《加薩:從圍困到浩劫,戰火未熄的古城》

內容簡介:是聖地,也是戰場——加薩的故事,是整個人類的縮影。加薩,不只是衝突現場,更是人類記憶的試煉場,成為世界無法逃避的痛點與警訊。歷史仍在現場書寫,這不只是新聞,而是歷史的另一輪引爆。我們需要讀懂加薩,因為這裡濃縮了世界的不公與複雜。也可能,是我們嘗試走向理解與和平的第一步。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已不復存在的加薩的書。」

  從歷史的創傷到現代的殘酷現實,加薩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本書由長駐耶路撒冷八年的國際資深記者執筆,以第一手見聞與歷史深度,深入描繪這片狹長土地長久以來的日常與戰爭、壓迫與抵抗、絕望與希望,並直視加薩衝突的核心。

  *全景式描寫加薩的歷史與現狀

  本書不僅記錄了加薩的當代戰爭與政治衝突,還回溯了加薩從鄂圖曼帝國時期(1917年)到奧斯陸和平進程(1995年),再到哈瑪斯掌權(2006年)及其後的圍困與戰爭的發展歷程。讓讀者能夠從歷史脈絡理解加薩的悲劇,而不只是看到當前的戰火與苦難。

  *強調普通人的生活與生存掙扎

  本書並不僅僅關注領導人、軍事行動或地緣政治,還細膩地描寫了加薩普通人的生活。這種「人物視角」讓加薩的故事更加真實而有溫度。

  *深入剖析哈瑪斯的興起與影響

  書中探討了哈瑪斯如何在2006年勝選,隨後面臨國際封鎖壓力下發展至今。作者細膩分析了哈瑪斯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以及與以色列的關係,幫助讀者理解這場衝突的複雜性。

  *最新戰爭更新:2023年10月7日襲擊與後果

  記錄了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後的情勢發展,成為少數能完整記錄「加薩從封鎖到毀滅」歷程的作品。

作者介紹:唐納德.麥金泰爾 ,二○○四至二○一二年,唐納德.麥金泰爾擔任《獨立報》(Independent)耶路撒冷辦事處主任八年,在那之前是該報的政治版主編和首席政治評論員。他曾是BBC廣播四台「西敏一週」(Week in Westminster)的節目主持人,二○一一年贏得「下個世紀基金會」的「透過媒體達成和平獎」(Peace through Media Award),曾入選歐威爾新聞獎、馬莎.蓋爾霍恩新聞獎,目前住在南倫敦的克拉珀姆(Clapham)。

搶先試閱:〈襲擊加薩:為破壞而破壞,為殺人而殺人〉

對加薩的巴勒斯坦籍居民來說,一如對邊界另一邊的以色列人來說,早上六點半左右大量齊射的火箭聲─那天將會射出的四千多枚火箭的一部分─代表發生了不尋常的事。在畫家瑪哈.達雅和其丈夫艾曼.埃薩所住的那間裝飾得很雅致的公寓裡,她聽到火箭聲時,已把孩子送到學校。「我問艾曼夜裡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她說,「星期六是個忙碌的日子,我有許多事得做」。早上七點時,孩子被老師送回來。「我們打開電視瞭解情況,卡桑旅指揮官戴夫說話時,我們知道出了大事。」後來瑪哈說她多希望那只是個惡夢,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過上尋常的星期六早上。

資深的加薩記者法蒂.薩巴赫,曾是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陣線的行動主義者,參與巴勒斯坦人第一次起事的過往仍歷歷在目。1十月六日,他已開車載妻子和孩子從加薩市至家鄉拉法,以參加次日侄女的婚禮。參加過新娘子在婚禮前一天舉行的傳統單身派對並向新郎致敬後,他在他么弟家晚晚才上床睡覺。

大清早,我們被呼嘯的火箭聲吵醒。那時我睡……在一間有扇窗子可俯瞰東邊的房間裡。一聽到這聲音,我就開窗,打開窗簾,從南邊看出去。房子東邊有火箭,拉法北邊有火箭正在發射……我認為發生了危險的事,比如辛瓦爾、哈尼耶、(伊斯蘭聖戰組織領袖濟亞德.)納哈拉赫(Al-Nakhalah)或(阿克拉姆.)阿祖里(Al-Ajouri)遭暗殺。我第一個想到的人是阿祖里。

薩巴赫打電話給和伊斯蘭聖戰組織走得很近的一個同事,那同事告訴他,哈瑪斯的卡桑旅正在發射火箭。「他說沒有暗殺之事,我脫口而出說,哈瑪斯很蠢,在沒人遭暗殺的情況下這麼幹。」

「我要我的弟弟阿卜杜勒.法塔赫取消婚禮。凌晨四點已殺了一條小牛供婚宴之用,肉已備好。早上七點已開始炊煮。我告訴我弟:『這次戰爭和別的戰爭不一樣,我們會付出此前從未有過的人命代價。這是以色列絕對會察覺到的開戰宣告,以色列會在那之後摧毀加薩』。」

薩巴赫立即開車載他的妻子、孩子北上;通過加薩走廊中部時,他們能聽到、看到從代爾拜拉赫或努塞拉特難民營發射的火箭。「我們嚇得要死,(但)安全抵達加薩市。」在家裡他們邊用早餐邊聽新聞,得知已有人「進入邊界後面的以色列區域攻擊」,包括擄人為質,但還不知道攻擊的整個規模。聽了戴夫的講話後,曾是《生活報》(Al-Hayat)駐加薩通訊員的薩巴赫前往馬斯達爾(Masdar)*網站的辦公室,開始報導瞬息萬變的情勢。《生活報》是最好、最不偏任何黨派的阿拉伯語報紙,二○二○年停刊。薩巴赫這時則是馬斯達爾網站的總編。

那天下午,以色列開始報復性空中打擊。隔天結束時,哈瑪斯對西內蓋夫的攻擊的整個規模還不清楚,以色列部隊還未能肅清剩下的巴勒斯坦籍激進分子,完全掌控該地─以軍這一肅清行動會持續到這個星期的中段才結束─哈瑪斯掌理的加薩衛生部報告,已有三百七十名巴勒斯坦人遭炸死。

經過以色列一天的震驚和混亂,納坦雅胡宣布他會批准發動一場「強有力的報復」戰爭,從而為接下來所會發生的事定了調。隔天,以色列國防部長尤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說他已下令「完全包圍加薩走廊……加薩將不會有電、不會有食物、不會有燃料。一切都要停擺。」再隔天,他用語更嚴厲,向加薩邊界上的士兵說:「我已取消所有綁手綁腳的限制……我們在和人面獸心的東西打仗。加薩將不會回到過去的樣子。哈瑪斯會消失。我們會消滅一切。」2加蘭特雖未明說,但似乎表示以色列會在加薩以更強許多的力度施行「達希亞原則」─二○○六年以色列攻打真主黨時根據此原則徹底摧毀了貝魯特的一個郊區市鎮。二○二四年九月時,以色列已在黎巴嫩,包括在達希亞本身,施行此原則。

衛生部說,至十月十二日為止,不分平民和戰鬥人員,六天裡已有一千三百名巴勒斯坦人喪命─相對的,二○一四年五十一天的加薩戰爭有兩千零二十一個巴勒斯坦人遇害─和六千六百名巴勒斯坦人受傷。這時以色列尚未發動地面入侵,而以色列國防軍已明確在考慮此行動,已召集了三十六萬後備兵員。聯合國說已有三十三萬八千名居民逃離家園,其中大部分人,一如在先前幾次戰爭時,避難於學校,包括聯合國的學校。共八十八所中小學或大學遭到炮擊,其中兩所充當這類避難所。已有清真寺和高層住宅大樓遭擊中。燃料禁運導致加薩發電廠已於十月十一日停擺,食物、水、醫療用品的供應也岌岌可危。巴勒斯坦紅新月會說已有該會四名救護車司機遇害。

隔天,以色列國防軍下令一百萬居民撤離北加薩,包括首府加薩市。這是決定性的一刻。首先,此命令預示了以色列的攻擊,包括地面入侵,力道會更強。其次,雖然國際紅十字委員會說此命令違反國際法,挪威難民理事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說此命令形同犯下「強制轉移的戰爭罪」,此命令是將會迫使成千上萬被迫離開家園的巴勒斯坦人在未來數個月裡多次遷徙的諸多命令裡的第一個。第三,與此前加薩境內那些戰爭不同的,此命令開始讓巴勒斯坦人擔心自己會落得和一九四八年納克巴時被迫永遠離開家園的七十多萬巴勒斯坦人一樣的命運。大部分加薩人,一百七十萬人左右,係一九四八年難民或這些難民的後代。五十六歲醫生阿爾娃.雷貝斯(Arwa el-Raybes),從她位在加薩市的家說:「我打包行李時,心裡在想:這真的是又一次的納克巴?」3次月,以色列某些右派閣員公開使用「納克巴」一詞來界定他們所樂見的此戰爭的結果或至少不可避免的結果時,她更加憂心這會成真。4本.格維爾和與他一樣抱持猶太人至上主義的內閣同僚財政部長貝札萊爾.斯莫特里赫,以令人害怕的委婉說法力促巴勒斯坦人「自願」撤離加薩。兩人都提議在阿里埃爾.夏龍於十九年前撤走屯墾區後,在加薩重新建立猶太人屯墾區;斯莫特里赫甚至思忖道,二百二十萬加薩人留下十萬至二十萬人無妨。5

但埃及依舊不願向幾乎所有想逃走、但又籌不到數千美元賄賂埃及官員以一圓逃離希望的巴勒斯坦人開放邊界─加薩人外逃的唯一門路。6埃及這麼做,既因為開羅政權不想被第二次納克巴波及,也因為擔心巴勒斯坦人大量湧入會使埃及不安定,吸走埃及的經濟資源。7一如在前幾次戰爭裡所見,如果此戰爭拖得久,加薩人會被可怕的弔詭狀況困住:對大部分加薩人來說,逃離加薩辦不到;但如果能逃離,又會如一九四八年納克巴的受害者一樣永遠回不來。

為何有數十萬人不像大部分加薩居民那樣立刻離開北加薩,原因在此。哈瑪斯的確已呼籲巴勒斯坦人無視此命令,依舊「堅守家園」,但這似乎只影響了那些最死忠的支持者。最重要的,十月十三日下午三點至五點間,七十名巴勒斯坦人開車行駛在以色列所指定的南行「安全路線」之一─內陸主要公路薩拉丁(Salah-ad-Din)路─時遭炸死。哈瑪斯把此事歸咎於以色列國防軍,以軍則把此事歸咎於哈瑪斯。證據顯示以色列發動了一次打擊,但立場不偏於任一方的專家一致認為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8無論如何,這個爆炸慘劇大概使某些猶豫不決於要不要南奔的人自此打定主意不走。這樁慘劇也首度預示了後來巴勒斯坦籍平民和在加薩工作的援助機構人員幾乎每日都有的感想─「加薩沒有安全之地」。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唐納德.麥金泰爾《加薩:從圍困到浩劫,戰火未熄的古城》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圖/商周出版
書名:《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內容簡介: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老師違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結合真實案例與法律實務,拆解校園衝突的複雜成因,幫助老師、家長與學校一起看懂法律、避開風險,孩子成長不再受委屈!

★★★★教育現場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聯名推薦★★★★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等書作者、簡報與教學教練、F 學院創辦人 王永福(福哥)

傳勝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呂丹琪

桃園市公埔國小校長 林來利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監事、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主持人 胡語姍

高雄市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律師 張銘峰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教育部法規會委員 莊國榮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校長 莊福泰

執業律師、前屏東律師公會理事長 楊靖儀

國立竹北高級中學(陽明交大附中)專任教師 雷佳惠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不是一本法律書,這是一本希望孩子平安長大的書。

每場校園衝突、每次誤解的背後,也許有大人的用心良苦,也藏著孩子無聲的哭喊。我是律師,也是一個願意傾聽、理解、陪伴教育現場的人。我看見老師的委屈、家長的焦急、孩子的無助、學校的兩難,也看見許多遺憾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而發生。

這本書,不是為了責難誰,而是想用最溫柔的方式,說明法律的底線與界線,讓老師不再懷疑自己、讓家長不再無助,讓孩子不再受傷。

願我們攜手,讓每個孩子的校園時光,都被好好守護。────給正在努力的你,一盞法律的燈,一份守護的力量。

作者介紹:Kitty Mao 毛律師 ,法律實務經驗豐富的律師,長期專注於家事及校園法律領域。以犀利洞察與溫柔堅持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因其姓氏與對Hello Kitty的喜愛而得名。在繁忙的法律事務之外,致力將複雜難懂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平易近人的語言,希望透過分享法律知識觀念,協助更多人認識自身權益,共創更友善包容的社會環境。

搶先試閱:〈孩子被排擠孤立,調和能解決問題嗎?——調和程序流程與適用情境〉

國中二年級的可欣,在班上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但近幾個月來,她卻發現自己漸漸被班上的主要小團體排擠在外。「可欣,今天的小組活動我們已經分好組了,妳去別組吧!」「下課要去福利社,但……可欣,妳就不用跟來了。」

一開始可欣並不在意,但排擠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午餐時,同學們總是刻意不留位置給她;班級群組裡,大家也刻意忽視她的意見。週末的聚會活動,她再也沒有收到邀請。不久後,可欣發現這一切似乎是由班上頗有影響力的佳穎主導。作為班上公認的「意見領袖」,佳穎似乎對可欣有著某種不滿,並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孤立她。隨著孤立感越來越強烈,可欣開始感到焦慮,成績也明顯下滑,甚至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想法。可欣的媽媽察覺到異常,耐心詢問下,可欣終於道出了實情。可欣媽媽了解情況後,心疼不已,決定向學校反映這個問題。

毛律師來解惑

調和:法定衝突解決機制

學校接獲可欣媽媽的反映後,決定受理此案,並依照《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第9 條、第27 條第2 項規定,自「生對生霸凌事件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聘請兩位專業人士,加上校內一位老師,組成處理小組。處理小組的委員詢問可欣媽媽是否願意與對方進行「調和」,還是希望直接啟動調查程序。可欣媽媽對調和並不熟悉,便詢問其具體內容。處理小組委員張老師解釋道,以往的調查結束後通常會進行懲處或輔導,但這往往會對雙方的關係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而調和作為《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規定的一項正式程序,提供了一種更具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校園衝突。調和不僅旨在解決當前的問題,更能教育和引導學生未來如何更好地與他人相處。「調和」的角色在於保持中立和公正,促進雙方對話與相互理解,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修復關係並減少創傷。

張老師強調:「調和只有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參見《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第29 條) 他還補充道,為了保護雙方的隱私,會前會不會錄音或錄影,目的是了解雙方的感受、需求及期望,以促進雙方的理解與和解。

調和程序四階段

然後,張老師向可欣媽媽詳細說明調和的具體流程:

❶ 準備階段:調和委員會分別與雙方進行個別會談,了解衝突的本質、各自的感受和期望。

❷ 開場階段:在正式調和會議中,調和委員會說明調和的規則和流程,創造安全、尊重的對話環境。

❸ 對話階段:雙方輪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調和委員引導雙方進行建設性的溝通。

❹ 解決方案階段: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雙方共同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

可欣媽媽聽完後,同意嘗試調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學校隨即安排了調和會議。

雙方表達意見

❶ 可欣的陳述:可欣在會議中陳述了她的感受:「這幾個月來,我感覺自己漸漸被班上同學排擠了。大家一起活動時總是忽略我,好像我是隱形人一樣。這種被孤立的感覺真的很難受,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相處,但現在我甚至害怕上學了。」

❷ 佳穎的反應:佳穎起初顯得有些驚訝:「我沒想到可欣會這麼難過,我不是故意要排擠她的。」經過調和委員的引導,佳穎逐漸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可能是因為上學期小組報告時,我覺得可欣沒有做好自己的部分,所以有些不滿。但我沒想到自己的態度會影響到這麼多同學,讓可欣感到被孤立。」調和委員進一步引導她思考:「如果你是可欣,處在一個感覺被所有人排斥的環境中,你會有什麼感受?」

佳穎沉思片刻後回答:「我可能會很難過,也會很孤單。我現在明白自己的行為給可欣帶來了多大的痛苦。對不起,可欣,我真的不應該這樣做。」

委員協助制定解決方案

隨後,委員協助雙方共同制定了調和方案,包括:

❶ 重建溝通橋樑:佳穎承諾與可欣定期進行一對一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期望。

❷ 小組合作機會:老師將安排佳穎和可欣在下一次專題研究中合作,給予雙方共同完成任務的機會。

❸ 團體活動參與:佳穎同意在班級活動中主動邀請可欣加入,並確保她能融入小組。

❹ 班級氛圍改善:在班導師的協助下,舉辦「友誼月」活動,促進班級內不同小團體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❺ 輔導支持:雙方同意接受學校輔導老師的定期追蹤與支持。

調和結果

經過調和及方案執行,班級氛圍逐漸改善。佳穎開始主動邀請可欣參與活動,其他同學也慢慢改變了態度。在專題研究的合作過程中,佳穎發現可欣其實有很多優秀的想法,而可欣也學會了更好地表達自己。三個月後的追蹤會議中,可欣表示:「現在我感覺自己真的是班級的一份子了,不再是局外人。」佳穎也說:「這次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尊重他人,也明白了自己的言行對他人的影響有多大。」班導師也觀察到,經過這次調和,整個班級的氛圍變得更加包容和友善,不再明顯出現小團體之間的隔閡。

毛律師建議你

調和的意義與優勢

調和機制並非只是解決當前衝突的工具,更是一種教育過程。它提供了不同於傳統懲罰性措施的新途徑,讓孩子在調和過程中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聆聽他人的想法,以及如何承擔責任。透過調和,學生能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僅僅接受外部的懲罰或批評。在可欣和佳穎的案例中,若採用傳統的調查和懲處方式,可能會強化雙方的對立,甚至分化班級。但調和成功地幫助她們理解彼此的處境和感受。佳穎不僅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力,還主動採取行動改變小團體的氛圍;而可欣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獲得情感上的修復。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不只改變了當事人,還促進了整個班級文化的正向發展,從「排斥異己」轉變為「包容差異」。

如何判斷案件適合調和,還是調查?

面對校園衝突,家長和教師常常難以選擇最適當的處理方式。以下十點可以協助你做出決定:

1. 適合調和的情況

❶ 雙方都有意願進行溝通和對話。

❷ 希望維護和修復雙方的關係。

❸ 孩子有意願學習並改變自己的行為。

❹ 問題涉及到誤解或缺乏溝通。

❺ 團體動態問題(如:班級分化、排擠現象)。

2. 適合調查的情況

❶ 雙方或一方拒絕溝通或參與調和過程。

❷ 事件性質嚴重(如:肢體暴力、嚴重的精神傷害)。

❸ 需要明確責任歸屬以便後續處置。

❹ 已經嘗試調和但未能達成有效解決。

❺ 涉及到違法或嚴重違反校規的行為。

理想情況下,可以先嘗試調和程序,若無法達成共識或情況不適合調和,再進行正式調查。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以孩子的福祉為中心,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和引導。

⏩⏩閱讀更多 商周出版 Kitty Mao 毛律師《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我的內向值得驕傲,不需要被指指點點!高功能內向者的日常救援手冊
圖/寶瓶文化
書名:《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內容簡介:第一本深入描繪「高功能內向者」心理歷程的書;寫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內在衝突與煎熬。「高功能內向者」6種內耗循環(A.F.R.A.I.D.)╳ 6種蛻變方式(E.N.R.I.C.H.)他們愈成功,內心卻愈拉扯、懷疑。只是他們說不出口,總覺得是自己太脆弱、不夠好。

「高功能內向者」所面臨的,是一場外人看不見的內在戰役。一邊努力撐住外在光鮮,一邊壓抑著心底的疲憊與孤單。

  「如果我看不見內心的哭泣,是否就還可以再撐下去?」但,不斷努力撐持到現在的你,已經值得被好好愛。「高功能內向者」是指「外在表現優異,性格內向」的人,他們:

  •細膩、敏感,總能捕捉他人的需求,習慣優先滿足他人的期待。

  •壓抑、隱藏自己的需求;他們表現愈好,面對掌聲,他們愈覺得像站上懸崖。

  •傾向獨處,不擅交際,常自責自己「不夠外向」或「不合群」。

  •難以說「不」,對於照顧、保護自己 ,甚至休息,都會感到羞愧或有罪惡感。

  「高功能內向者」在他人眼裡光鮮亮麗,但在內心深處卻被6種內耗循環蠶食──焦慮、偽裝、反芻性自我對話、逃避、內在批評與退化(A.F.R.A.I.D.), 讓他們總是在責怪自己、試圖撐住一切的狀態中掙扎。

  不同於「高敏感者」情緒起伏較大而常感覺疲憊的苦,本書攤開「高功能內向者」的內心世界:總是「靠自己」,常常忍不住的「想太多」,甚至在消化不了外在刺激與情緒時,跌入孤獨的內心世界,難以喘息。

  淳孝心理師從自己身上出發,結合心理學與多年來的練習與調整,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並且幫助許多有類似困境的「高功能內向者」諮商個案。

  但,其實「內向」從來不是缺陷,而「高功能」是天賦加上你的努力。當你開始接納自己的內向特質,整合它帶來的敏感、深刻與觀察力,它不只讓你活出更自在的自己,更可能讓你在關係、領導力、創造力上,展現與眾不同的深度與魅力。

  這是一本療癒又實用的書。透過6種內耗的解析,與6種內在蛻變方式(E.N.R.I.C.H.),淳孝心理師邀請你,放下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不再躲藏、不再硬撐,開始與真實而珍貴的自己,重新連結。成為自己,不需要改變,只需要看見與善用。活出你自己,是你此生最重要的事。

  致「高功能內向者」:

  •請相信,當你累了時,你可以休息;當別人讚美你時,別認為對方只是客氣,也請別認為滿足別人的期待,你才會被喜歡。

  •請相信,當你跨出舒適圈冒險時,你能獲得成功與好結果,讓自己更好。

  •請相信,當你能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發聲,當你為自己而活,做自己真正的樣子,你依然能被別人喜歡。

作者介紹:邱淳孝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18位)。現為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提供個別諮商、伴侶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服務時數達上萬個小時。專長領域:親子關係、情緒調適、伴侶與家庭關係、性別議題、性諮商。

搶先試閱:〈我的內向值得驕傲,不需要被指指點點〉

我很喜歡淳孝心理師書裡貫穿全文的一句話:「所有的生存策略都是有功能的。」

我想起兩個我生活中很常出現的場景,兩個場景都跟我的演講工作有關。

耗能的內心小劇場,是為了完成重要任務,並避免更耗能

第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搭大眾運輸工具時。我住在中部地區,時常要搭高鐵到外地演講,然而在搭高鐵前,我大多需要先搭乘一小段台鐵區間車才能接駁到高鐵站轉乘。而台鐵的上車地點是我的生活圈所在地,因此在我趕車、候車、搭車的過程裡,很常遇見我認識的朋友、同事、學生或家長,而且大多是不太熟的那一種。

我從小被教導: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才不會流於失禮。而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被教導的。問題來了:那打完招呼後呢?是不是免不了得寒暄幾句?萬一遇到很健談的對象,甚至聊整路都有可能。如果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開始連招呼都不要打。然而,遇到認識的人卻連招呼都不打,除了有違從小被教導的之外,也可能被人家以為「大牌」、「難搞」、「孤僻」、「很不社會化」。

偏偏演講前的我,很需要一段長時間專注在自己的狀態裡來蓄能,因此我很怕被打擾。但我也怕被人家誤以為我大牌、難搞,都不打招呼,那真是天大的冤枉。

於是,我後來就只好努力找出應對的方式。早在新冠疫情前、當大多數人還不太習慣戴口罩時,我便會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戴口罩!主要目的其實不是避免病毒感染,而是降低我的「打招呼焦慮」。除此之外,我會盡量在第一節車廂或是最後一節車廂候車、上車,因為頭、尾兩節車廂通常人會比較少,可以降低遇到認識的人之機率。

看到這邊,有讀者可能會覺得:「不過就是搭一段區間車而已,哪來那麼多的心理小劇場?」

這就是典型「內向者」的耗能日常之一,也是重要的生存策略,而所有的生存策略都是有功能的。所以,如果您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我的答案是:我關注的焦點不在我喜不喜歡,而是我確實需要這麼做,才能幫助我既能「完成重要任務」,又不會徒增讓我更耗能的困擾。

因此,我曾在我的粉絲專頁上留下這樣的呼籲文字:「如果您在車站遇見我,看到我戴著口罩,真的可以不用跟我打招呼。彼此自在,各自安好,而且我在心裡會很感謝您的體貼。」我是認真的,因為可以幫我節省不少能量。

讓我們再回到前述的情境裡:搭大眾運輸工具,是我完成演講任務前必經的歷程,因著這無可避免的歷程,我可能需要耗些能量在非必要的社交;但這些能量的耗損,可能會影響我後續演講任務的質量。為了能妥善完成演講任務,我必須做些什麼(例如戴口罩、選人少的車廂)來降低影響,但又不至於還要擔心額外的困擾(例如被說大牌、孤僻),讓我後續更耗能。如此一來,才能既維持高功能,又能不讓自己過度內耗。

這就是淳孝在本書裡提到的:「高功能內向者的內耗循環(A.F.R.A.I.D.)」,相信讀完該章節後,您會更清晰、全面地了解我們內心的運作歷程。

去角(在心理劇的概念裡,意為「去掉角色」),是恢復能量的開始

第二個場景,則是常發生在我演講完以後。如果演講地點同在中部地區,我則會選擇自行駕車前往。有些單位的承辦人跟機關長官的接待極度細緻、周到,即便演講結束後,甚至會親送我到車邊,目送我開車離開。後來,我都會一再堅持:「請務必留步,我自行離開即可!」這話不是客套,而是一種請求,也是我的需求。

一場演講,包含演講前的狀態預備,以及時常有聽講者在演講結束後留下來諮詢,我的「講師角色」上身大概都要持續半天以上的時間,對我來說極其耗能。回到車上的私密小空間,是我自己「去角」與「恢復能量」的開始,而承辦人或機關長官的周到禮節與目送眼光,會推遲「去角」與「恢復能量」的時間,並讓我持續耗能。

「請務必留步」的請求,便是「高功能內向者」一種不失禮貌又能溫柔照顧自己的方式。

成為一個「適應型高功能內向者」

在我自己的生命裡,我花了好多的時間去摸索與整合「高功能」加「內向者」的特性,再花了許多力氣去成為一個「適應型高功能內向者」,箇中辛苦不容易說得分明。因此很欣慰看到淳孝心理師歸納整理了「改變篇:高功能內向者──E.N.R.I.C.H.六力蛻變圈」並給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更多高功能內向者走得更省力、更少些耗能。

⏩⏩閱讀更多 寶瓶文化出版 邱淳孝《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

 
「寒武紀」市值破2.2兆!陳氏兄弟打造AI中國夢
「中科寒武紀科技」(以下稱寒武紀)這家中國土生土長的AI晶片公司,今年8月28日盤中股價一度突破1595元、超越貴州茅台,短暫登上A股股王寶座,也被中國媒體譽為「中國版輝達」,股價年漲5倍、市值破2.2兆。比起輝達這家純私人企業,由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共同創立的寒武紀,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

馬達加斯加的狐猴
狐猴是很可愛的動物,棲息在全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上。牠有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鼻子和一條長尾巴(光面狐猴除外),住在馬達加斯加森林裡的樹上高處。狐猴相當聰明,是猴子的表親,而且看起來也很相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