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30 第13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明明是有毒關係,卻很難斷?總是被朋友占便宜,心裡不舒服卻開不了口?
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
與「阿拉伯的勞倫斯」齊名!對消失中的貝都人生活方式最後的見證

新書鮮讀
明明是有毒關係,卻很難斷?總是被朋友占便宜,心裡不舒服卻開不了口?
圖/聯經出版
書名:《有些關係,再善良也不必留:擺爛同事、有毒情人、自私朋友……,不必迎合他人的26個練習》

內容簡介:善良不等於忍耐,學會止損,才能留住對的人!「人生不能照單全收,買東西也是」、「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作者南仁淑,寫給那些為關係所苦的人!YouTube累積2000萬次觀看,最受歡迎的人際關係難題,皆收錄於本書。

  作家南仁淑很常收到讀者的來信,他們總是在信中訴說煩惱及困擾, 原本以為最難解的問題應該是戀愛或金錢等,沒想到「人際關係」才是最常收到的問題,像是:

  Q害怕孤單,常被朋友牽著鼻子走?

  Q不討好同事,就無法在職場生存?

  Q明明是有毒關係,卻很難斷?

  Q總是被朋友占便宜,心裡不舒服卻開不了口?

  Q沒有知心好友,生日只能一個人過,這樣也不行嗎?

  Q和朋友漸行漸遠,該如何面對?

  事實上,人際關係隨著長大後,會變得複雜。那是因為踏入社會後,接觸的人變多、環境也更複雜,理所當然因「人」產生的問題也會更多。如同家中雜物,變多時就要斷捨離,其實「人際關係」也是一樣,必須學會取捨,只讓對的人進入生活。

  ▍這樣思考,找到讓人舒服的關係位置

  人跟物品一樣,你有權利決定去留,只要改變思考方式,就不會一直陷在有毒關係中,無法自拔。朋友、家人、伴侶間都適用,保護自己,也能體貼他人。

  .很難做到完全公平

  若感覺不舒服,一定要提出來討論,關係才能長久。

  .世界很大,朋友不是唯一

  凡事不要太依賴人際關係,自然不會太在意。

  .立下界限,不照單全收

  制定標準,告訴自己做到某個程度就要停止。

  .理解任何關係都可能會結束

  預先這樣想,真正發生時才不會太難受。

  在受過傷、後悔過之後,傷口會重新癒合,讓我們以更加成熟的心態來面對每一段關係,這其實是件很棒的事。

作者介紹:南仁淑 ,小說家、散文家。憑藉暢銷書《二十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創下驚人的380萬冊銷量,並奠定了「亞洲女性導師」的地位。

搶先試閱:〈家人對我進行情緒勒索〉

我是家中的老么,生長在一個有很多女兒的家庭。我從小就在姊姊們的情緒勒索下長大,導致我長大後只跟母親聯絡。幾年前母親被診斷出癌症末期,每次我跟她通電話,她都會這樣說:「我希望在死之前可以看到妳們姊妹和解。」

母親所剩的時間不多了,但她這樣的請求讓我覺得很心痛也很難過。因為她不要求身為加害者的姊姊們,而是來要求比較容易心軟的我。不了解情況的人都說,叫我別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希望我能完成母親的願望。但是,母親到最後都無法體會我的心情,我明知道聽從母親的話可能會讓自己留下一輩子的創傷,卻還是無法不理會她。

母親生病後,我連跟姊姊們見面都覺得很吃力。不孝帶給我的罪惡感,以及埋怨自己太過愚蠢,這兩種感受每天折磨著我,我該怎麼辦才好?

很多人認為家人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切割的關係,因此會覺得隨意對待家人也無妨,其實並非如此。當家人間的關係良好時,彼此可說是最親近的人,但如果讓你感到痛苦,那就會成為世上最難解的習題。

首先,面對一些過往的事件,實在不需賦予太過感性的意義。就像是小說或電影裡,那些賺人熱淚的故事。如:「去世的父親最喜歡的食物是韭菜煎餅。那天,親吃韭菜煎餅吃到一半,接到一通電話後便出門,在半路上遭遇車禍去世。自此之後,我再也無法吃韭菜煎餅。」

如果一個故事裡出現這樣的劇情描述,故事裡的人物跟讀者就會輕易接受這樣的邏輯。這樣的內容會變成伏筆,成為未來克服衝突的象徵。看到主角開始能吃韭菜煎餅之後,讀者會推測其心裡的結應該已經解開了。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賦予一件事情特殊意義,根本不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如果把類似的故事放到現實世界來看,就會發現其實很少有人會因為父親去世而無法吃韭菜煎餅。

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出門吃飯,我本來很苦惱到底要吃什麼,後來想到之前去過的餐廳當中,有一間大家都說好吃的日本料理,於是我打算先預訂那間店。當我提起這件事時,妹妹就說:「那間餐廳在爸去世之前住的醫院附近吧?每次去醫院都一定會去那裡,媽的心情會不會受影響?」

我當時沒想太多,已經打開網頁正打算訂位,卻突然停下手上的動作。我心想,是我太不敏銳了。於是趕緊打電話給母親,問她是否願意去那間餐廳,沒想到她回我:「為什麼不行?」

仔細想想,能跟我爸臥病在床的時間連結在一起的地點、物品等,多到數不清。如果要一一賦予這些事情意義,並為此心痛,那留下來的人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我一方面覺得幸好,一方面又覺得有些哀傷,原來人無論如何都還是要過自己的生活。

人生中會有許多經歷,我們只會帶著自己選擇的、幾樣具有意義的事物走下去,剩下的會逐漸被遺忘。這位投稿者判斷母親的要求可能會成為遺言,並因此感受到壓力,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現實中的我們不需要活得像典型的文學作品般,把「家人」、「死亡」等關鍵字看成是萬能鑰匙。就好比南北韓很難因為一個人的遺言就統一,投稿者與姊姊間的關係,也不會因為母親的想法就達到真正的和解。

「只要你改變心意,事情就能解決,連這點事都做不到嗎?」面對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會不經意講出這種話,但畢竟攸關人心,無法隨心所欲。如果母親是要求投稿者去做特定的事,說不定還比較有可能完成。例如:「想跟妳們一起拍全家福。」

如果是這種忍一下就過去、值得一試的事情,那我會建議投稿者一定要去做。但投稿者的母親所提出的要求,是要投稿者改變心意,跟姊姊們和解。在家庭中,對投稿者進行情緒勒索的人是姊姊們,卻要她在沒有得到道歉的狀況下和好,實在是強人所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避免讓自己變得太感性,只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就好。

當你覺得「以家人為名」正威脅著自己的人生時,就應該改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而不是將自己限縮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拒絕不合理的勒索,以自己為優先

如果你因家人而感到痛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變想法,告訴自己「如果持續發生這種事,也可以選擇和家人斷絕關係」。就像前文提到的統計數據,顯示出有離婚的選項之後,人們對婚姻的滿意度才逐漸上升。因為血緣而連結在一起的家人,也必須意識到「任何關係都有盡頭」,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便如此,每次對家人不滿時,我也不贊成你總是把「斷絕往來」掛在嘴邊。只要把自己的人生放在第一順位,把自己當成獨立的個體,其他家人也會自然意識到你是「獨立的個體」。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自己。」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該以自我為優先。」

只要記住這兩件事,就能逐漸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與罪惡感。

我想,如果能找出幾件可以為家人做的事,並告訴自己,就算是為了自己,也要去完成這些事,那心裡應該會舒服些。因為這樣一來,是否要為家人做某些事,才能由自己掌控,而不是讓家人來掌控。

家人若要求你無止境地付出,任憑再努力也無法滿足。建議要制定標準、立下界線,告訴自己做到某個程度就要停止。雖然這麼做必須承受許多來自家人的埋怨,也會讓過去的付出變得像是白費力氣,但我們還是必須先做好心理準備,並堅定去執行。因為這不是為了別人好,而是為了自己好。

當家人成為負擔時,該如何調適?

❶不把家庭關係比喻成悲慘的文學作品,不勉強自己一味犧牲。

❷把自己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

❸別忘記,做任何選擇時都要以自己為優先。

❹為自己該做的事努力,但付出的程度要由自己決定。

⏩⏩閱讀更多 聯經出版 南仁淑《有些關係,再善良也不必留:擺爛同事、有毒情人、自私朋友……,不必迎合他人的26個練習》

 
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
圖/奇光出版
書名:《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賺錢╳投資╳消費╳儲蓄全面解鎖,房貸•車貸•學貸•卡債不再擔心,華爾街理財投顧教你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

內容簡介: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訂出一套財務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取決於你如何安排財務以及你對金錢的態度,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本書的目標是帶你走到不再擔心錢的境地,過上不再為錢煩惱的人生。

  ◆理財專家暨投資顧問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提供了在消費、儲蓄、賺錢和投資策略上的聰明建議,讓你的銀行帳戶安全無虞。

  ◆作者闡明如何沒有財務壓力,就在於你對金錢的態度,以及做對幾件人生大事:聰明解決房貸、車貸、學貸問題、有效使用信用卡。

  ◆本書除了自用,也值得分享給孩子一讀,幫助他們從小就擺脫財務壓力。

  ◆本書不只是致富之書,也是通往人生正道的真理。讓讀者以內省為基礎,克服重大挑戰,實現無壓力的樂活人生。

  ◆不論你是經驗老道的理財專家或是財務新手,無論你有錢沒錢、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在本書找到新觀念!讓你的財務狀態比其他99%的人更健康,在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快樂人生。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我見過很多人都把財務搞砸了。訂出一套處理日常財務決策的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本書作者 傑瑞.迪利安

  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過著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並長期累積財富。有人用省錢達到此目標,犧牲生活樂趣,對一件又一件的日常小事斤斤計較,為了幾塊錢,每天連喝杯咖啡也捨不得。但無財務壓力的人生無法靠省錢得來,也不是你有了更多錢就一定沒有財務壓力。重點在於你對金錢必須採取正確的態度,更要做對幾件人生大事。

  理財專家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揭示有關個人財務的幾大主題真相,幫助我們全新看待人生與金錢,包括:

  •如何保持正確的豐裕心態創造奇蹟

  •如何不削減生活樂趣又抑制揮霍的衝動

  •最有效的信用卡使用法

  •如何聰明購買房屋與汽車等高價物品

  •美國學貸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貸款

  •推薦你設定好即可忘記的「樂活無壓投資組合」,不必擔心風險又能成功投資。

  無論你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本書都可以讓你的財務狀況比其他99%的人更好,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人生。請跟著作者的建議做,你的人生將沒有財務壓力,也不再擔心錢的事。

作者介紹:傑瑞.迪利安 ,金融專業電子報的主筆編輯。主修數學、財務金融,也擁有寫作學位,2001至2008年間在雷曼兄弟投資銀行擔任交易員,負責指數套利與ETF。擔任投顧公司Mauldin Economics的投資策略分析師、《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的專欄作家,還開了一家創投公司Jared Dillian Money。

搶先試閱:〈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

本書第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章,是要談談你對賺錢的態度。

正如我前面所說,有更多的錢並不一定會減輕財務壓力,但可以讓事情變得容易些。

想賺更多的錢,第一步該怎麼做?你必須真的想要有錢。

聽起來像廢話,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實話。

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對吧?沒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但有些人不想被人發現他們想賺更多的錢,原因出自道德。

讓我舉個例子。

為什麼人們願意賺較少的錢

讓我們想像一位在大學教虛構歷史的教授,他是聰明人,有博士學位,想必大學入學測驗SAT成績也很高。這麼有能力的人,可以進入私人企業擔任任何職位、賺更多的錢。

但他沒有,為什麼沒呢?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他們喜歡歷史

這些人有能力賺更多的錢,但選擇不做更賺錢的工作,因為他們真的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這是一個經濟上的選擇。他們不去銀行工作,不進科技業,無論因此少賺多少錢,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的,因為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在精神上獲得慰藉。

這點我明白——我在華爾街工作了九年才離開,因為我更喜歡寫作。對我來說,寫作賺的錢也過得去,更不必忍受在華爾街工作的巨大壓力,這就很值得了。雖然寫作賺的錢比較少,但我更快樂。

只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動機,這種經濟上的選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人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取捨。

2. 他們喜歡有彈性的工作時段,因為要一面工作一面帶孩子等等

同樣的,只要誠實確定自己的動機,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經濟選擇。

3. 他們不想成為貪婪的人/資本主義者/……

是的,可悲的是,人對賺錢這件事懷有道德糾結,還有政治考量。

我們不會詳細討論這一點,但世上就有人認為賺的錢只要超過生活基本所需就是錯的。(最近我還發現,在某些教區,只要你住的房子比你需要的大,就會被認定有罪,這對我來說可真是新鮮事。)

顯然,我站在賺錢的那一方。但同樣地,只要人們對自己的動機誠實,我對不同的觀點毫無意見。

我這個人表裡如一,從裡到外就想賺更多的錢,完全心安理得。

我再說一次:想要更多的錢、想買房買車,想擁有物質上的財富,根本沒有錯。這是人類天性的渴望,我們不該否定自己。

結論是:

賺錢是一種選擇。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德蕾莎修女也選擇了她要有多少錢。每個人都如此,每種情況都是個人有意識的選擇。

現在,有個狀況是你到某家公司做事,每年賺7萬美元,另一狀況是從事非盈利事業,也許你該思考這兩種選擇有什麼不同。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所以,我鼓勵你思考格局放大點。

野心大一點

1. 你可以得到加薪

這是獲得更多錢的簡單方法。雖然錢不多,但也有一些,而且是很好的第一步。也許你在思考該怎麼做。我來告訴你如何爭取加薪:老闆不會給他不喜歡的人加薪。

所以,你的工作——也就是你每天的職務——並不是你的加薪要務工作。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如果他們把工作做好,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只要做的時間夠長,時間到了就會加薪升職,一切按部就班,總會得到。

但情況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因為你的老闆也是人,除了那個百萬分之一的例外,一般老闆不會客觀看待你的表現,也不會替「做得最好」的員工加薪,除非那位員工確實非常出色且不可或缺。大多數情況下,老闆想到的是他最喜歡的員工,最後加薪的也是他們,無論他們的工作表現如何。

做好工作不是加薪要務,想加薪,要做的事就是和你的老闆變成朋友。

一起吃午飯,一起打高爾夫球,做任何你該做的事;但如果你和老闆沒有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甚至老闆個人不喜歡你,你是不會有加薪或升遷機會的。

你可能會說:「我不會玩政治!」嗯,這個世界就是玩政治的世界,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跟著一起玩,就不會獲得報酬,事情就這麼簡單。

不然這樣吧,你可以把工作做好並且和老闆成為好朋友——如果這樣說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2. 增加工作時數

是的,想要多賺一點錢,你可以增加工作時數。如果你的工作時薪是每小時20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你可以把工作時間增加到12小時或16小時。我很喜歡工作,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增加工時可能是增加薪水的解決方案。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拿到雙倍的錢,獲得雙倍的樂趣,但你會很累,所以需要權衡。

而且,增加工時確實還有是否具備擴展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會深入討論。

3. 你可以兼差

我的一生有兩次同時做兩份不同工作。事實上,那時的我不僅打兩份工,同時間還在求學。我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但我很喜歡——很振奮人心。

有人說這是做副業、賺外快。例如,你可以送披薩,而你會遇到各種有趣的人,或去醫院做守倉庫的夜班保全,或有其他選項。這樣做沒什麼不好,你去上工,其實就是讓自己不要想太多,找個新奇有趣的事來做,一面賺錢,還可以有滿滿樂趣。

但打工兼差也沒有解決擴展性的問題,這一點我們等一下就要談到了。

4. 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教師的薪資在美國大多數的州都低得可憐,如果你是老師,你一定為自己做了經濟選擇,寧願做自己喜歡的事,心甘情願賺較少的錢。

假設有一天你做膩了,決定改當房地產經紀人,但要如何成為房地產經紀人呢?

第一步可能是聯絡幾個正在做房產經紀的家人或朋友,問問他們這行的情形,以及他們入行後最喜歡的事,像是他們怎麼拿到不動產經紀人執照或營業員證照的;請教他們如何創業,怎麼做網路行銷。了解相關細節後就去做吧。

努力去做。

事實上,加薪、延長工時、換新工作,要做到這些都需要努力。我可以向你保證——錢不會輕易掉在你頭上。你必須到處尋找,努力抓住機會,還要採取行動。

改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的身分與我們賴以維生的工作緊密相關。如果你是老師,老師的職責在幫助孩子,是教育家,帶有一定的社會評價。人們尊重教育工作者,但通常不尊重房產經紀人。

這種尊重有價值嗎?你可以量化它。如果當老師每年賺4萬美元,而房地產經紀人每年賺10萬美元,這種尊重就值6萬。再說一次,如果你決定繼續教職,沒有什麼不好——這只是一個經濟選擇。

放棄個人的身分價值觀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工作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一個由自我價值觀建立的框架,這就是我們。但你知道,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熟悉了。從頭開始學習新工作需要很多努力,改變職業並不像回答就業諮詢表那麼簡單——改變職業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我們做人的定義。這真的很難,大多數人都不願意。

而我自己做到了──我退出了美國海岸防衛隊,成為在華爾街上班的交易員。相當大的職業轉變,對吧?從奉公守法的公職人員到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信奉者,當我離開海岸防衛隊時,我唯一需要改變的是⋯⋯一切。

你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能做到!

5. 學習新技能有助於轉換跑道獲得較高報酬的工作

求學是一筆大投資。從1998年到2001年,我去念了商學院,總共花了我45,000美元,那時候學費還算便宜。我半工半讀付了3萬美元,貸款15,000美元。我拿到第一筆獎金之後就把貸款還清了,所以念商學院對我來說成了相當不錯的投資。

念MBA是我通往新職涯的大門,沒有它我不可能在華爾街工作。因此,我投資了45,000美元,讓我的年收入在五年內從45,000美元增加到85萬美元,投資回報極大。

如今,受高等教育的花費更貴,你必須好好算一算上學是否能幫你實現財務目標。但通常做不到。如果念研究所的費用是20萬美元,如果你取得學位後第一年的收入只能讓你賺到4萬美元,那上學就不是好投資。

人們往往認為念到較高學位可以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但你必須現實地看待你畢業後會有多少收入。如果你期待有一天一定會賺到六位數,那麼剛畢業賺4萬元是可接受的,但期待不是實踐方法,你必須現實一點。

關於如何支付教育費用,我們將在第10章討論。

6. 開始從事收益投資

換句話說,你可以當房東。

人們都愛被動收入,真想買下10棟房子租出去,然後坐收租金,什麼都不用做一年就可賺10萬美元。

對此做法我有意見。想玩被動收入的遊戲其實並不容易,而且風險很大。

首先,大家所想的被動收入其實是主動收入。如果你是房東,就必須負責管理房子,廁所堵塞要處理,屋頂漏水要修理,還要對付那些把你家滅火器全部拉開亂噴的醉漢。如果你有很多房子,你應該會很忙,應該有一堆事要做——並不是閒閒沒事幹就能坐收支票的。

其次,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的風險。一般情況下,人們多半會利用槓桿買房(就是買房只付兩成頭期款,餘下的就去貸款)。如果你投資很多房產,面對多變的房地產市場,你冒的風險也很大。

此外,房產投資買賣多半出現在某個特定地區,等於所有風險都集中在一地。當然,房子買在同一處對你也有好處。很多人看到近來房市價格不斷上漲,都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只能說,人永遠不要被牛市欺騙了。

還記得我們在2000年代遇到了一段房地產價格下修——或說房價大崩跌的時期,做房產投資的風險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數人不了解。

想要有被動收入,你也不必只把眼光放在房地產投資,也有別種投資項目,如自助洗衣店、露營公園、自助倉庫,甚至牙科診所,任何能產生被動收入的項目都是可以投資的對象。

但我個人不喜歡這類被動收入的投資,但有些人做得很好,光靠閒暇時間就能賺錢。我相信如果做得好,這些人最後會把被動收入當正職,很多人都靠這門生意變成億萬富翁。

它就像其他投資一樣有難度。投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同樣的,要做也是一條路。

7. 創業

現在介紹你可以賺錢翻轉人生的頭號方法——透過創業。

創辦一家企業,把它養大,然後把它賣掉,這種事每年發生數千次。我說的不是數十億資金的退場;我說的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公司——例如做空調系統的公司——創立之後成長茁壯產生現金流,等公司夠大時,創始人在以1000萬美元的價錢把公司賣掉,老闆就搬到某個門禁森嚴的豪宅社區去了。

我是創業的大力支持者,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

你會更快樂。

在別人的公司工作簡直在扼殺靈魂:愚蠢的老闆,愚蠢的政治,愚蠢的業務內容,你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或命運。是的,創業有風險,但我可以告訴你,即使失敗,你都會比較快樂。

創業是世上最棒的事,不只是你上面沒有老闆那麼簡單。我有過一些老闆,即便是我不喜歡的老闆也不算太糟。白手起家創業是一種肯定人生的行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些新東西,然後獲得滿足——一種多巴胺的衝擊——發生在每一次你把它賣掉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勝利的滋味更好的了。

我開過一家電子報通訊社,做得很成功。公司是在金融危機那時候成立的,當時我放棄了華爾街的百萬美金收入來做電子報。最初幾個月,股市崩盤,我沒有收入,我心煩意亂,緊張到一早去上班都會抓著垃圾桶狂吐。真的是每一個早上,我坐進椅子,打開電腦,然後就抓著垃圾桶吐,我以為我犯了可怕的錯誤。

但我第一年就賺了235,000美元,在當時的情況下算是很不錯的營收。到現在,我的電子報事業已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具有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我做了15年仍不厭倦,依然熱愛我的事業。當然,我也必須承受時不時的壓力,但這種壓力與我創業之前承受的壓力不同,也比較容易控制。

所以,這就是人們致富的方法:

1. 創業開公司。

2. 讓公司隨著時間成長。

3. 當你準備好後,把公司賣掉換取數倍的現金流。

做有擴展性的生意

現在我們來看看,有難做的生意,也有好做的生意。就像每個人都想開餐廳,這是一門很有充實感的生意——但餐飲業利潤通常不是很高,除非你壓縮成本。做餐飲的業務內容又很複雜,大大小小的事都可能出錯,不過如果你做得好,體面的生活水準是可期的。

我的公司曾有一名實習生,他的志向是辦一本實體印刷雜誌,現在已沒有多少人靠實體雜誌賺錢了。世上有很多生意是要靠它發財不容易,但做了也不會餓死,辦雜誌就是這一種,只要一路上你賠得不多,就算是成功了。

我計畫的是做可擴展的生意,就像做網路電子報是一項可擴展的生意,寫一份電子報和寫一百萬份所花費的精力是一樣的。業務可以快速成長,無需增加太多管理費用。請觀察那些真正賺錢的公司,全都是可擴展的無重量產業(weightless business)。「無重量」意味著成本支出不多或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不多。臉書就是個終極案例——它是一個可無限擴張的電腦程式,對一個用戶與對26億用戶的操作模式都是一樣的。

任何生意都可以做大,但有些生意就是比其他生意更容易擴展。例如開餐廳的若想要擴張規模,可藉著開更多餐廳實現規模經濟;房產經紀的可以透過買分店、多雇用一些營業員、抽佣金來實現規模經濟。不一定只有做網路生意才能擴展,就像屋頂修繕公司、空調公司和園藝公司,做到很大後,公司都可規模化。

當然,也有人不想擴大業務規模——他們只想做簡單的承包業務,每年賺10萬美元。再說一遍,這是一種經濟選擇。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擁有多少錢,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有野心。

我賺了不少錢,但我絕對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我的電子報生意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的,它可擴展,但增長速度緩慢。其中一部分是我的選擇——我真的不喜歡行銷,所以我選擇了我要賺多少錢。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賺多少錢。

如果你想賺大錢,想把銀行帳戶的數字變成電話號碼一般,我相信你做得到。尤其是當你看到某個比你有錢的人日子過得輕鬆自在,而你沒有看到的是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擔負的風險。

全都在於你的心態

真的,這和你的自我認知有關——你如何看待自己。也許你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平凡的職業婦女或藍領工人。我想說的是,只要你想賺更多的錢,你就必須拋開對自己的身分認知,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這並不容易,因為你要改變穿著、改變行為模式、說話方式,甚至連去的餐廳都不一樣。

也許你會說:「我沒辦法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玩在一起。」我真心希望賺錢可以使你抬頭挺胸!自以為是的態度來自成就某事業的認知;雖然人人都能做到你完成的事,但他們選擇不去做。

這就是這場遊戲的本質——努力,努力,盡最大的努力。很多時候,賺錢是很難的,沒有捷徑,勞心勞力,需要苦幹。我的電子報通訊社務花了10年時間才真正起飛。如果我知道這中間需要費盡多少心力,我可能永遠不會開始。

如果你想賺錢,把賺錢當成你勇往直前的目標,請付出一生的努力。

你也有另一個選擇,你可以保持真實的自我,接受事實,接受你永遠無法踏進那家豪華餐廳的事實。

錢是一種選擇:你必須選擇想擁有它;錢也代表你可以有多數的選擇,越有錢,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換言之,有錢就有辦法。

有錢人比一般人有更多選項。例如,有錢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搭乘私人飛機去旅行,讓你有能力直奔機場,跳過安檢,搭著自己的飛機飛往任何地方。我喜歡將錢視為我的靠山,讓一切皆有可能。

你必須讓這個信念體系運作起來,讓自己相信物質可以讓自己更快樂,工作和努力可以買到更多安逸。如果你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你可以把多餘的錢捐出去。當我想到賺更多錢的時候,首先浮現在腦海的就是我能用錢做到的所有好事。如果你不要錢,就沒有能力做這些事。

除非你先採取正確態度,否則所有的個人理財課程、再多的股票投資技巧和資本研究都不會讓你變富有,只有正確態度才會大幅減輕你的財務壓力。雖然這本書並不是關於致富的書,但為了讓這本書發揮作用,你必須先有正確心態。

別生氣,來挑戰我,去賺更多的錢。我剛剛給了你一本操作手冊,雖然不容易,但你一定可以的,我對你充滿信心。

⏩⏩閱讀更多 奇光出版 傑瑞.迪利安《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賺錢╳投資╳消費╳儲蓄全面解鎖,房貸•車貸•學貸•卡債不再擔心,華爾街理財投顧教你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

 
與「阿拉伯的勞倫斯」齊名!對消失中的貝都人生活方式最後的見證
圖/馬可孛羅
書名:《阿拉伯沙地:當代最傳奇探險家威福瑞.塞西格阿拉伯沙漠之旅》

內容簡介:20世紀最後一位傳奇的「古典探險家」一位沙漠行塑而成的英雄!!為消失中的貝都人生活方式做最真實的見證!與「阿拉伯的勞倫斯」T. E.勞倫斯齊名

「……他用腳力獸力,與部落民同行,穿當地人的服裝,吃當地人的食物,獨樹一格的旅行方式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後的浪漫旅行家,他的行蹤文字也成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旅行行動與旅行文學。」____詹宏志

《阿拉伯沙地》:

· 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旅行書籍」之一

· 被視為對消失中的貝都人生活方式最後的見證

· 與 《阿拉伯的勞倫斯》並列為對阿拉伯文化最為尊重與深入的經典作

有位詩人曾說過,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是來自於對冒險的期待,一方面則是潛意識裡的衝動。然而,對於威福瑞•塞西格,也許挑戰險惡強烈的信念更甚於內在的欲望吧!因此,置身於文明世界的他總有身心錯位的不安,他渴望找到一個可以「安心」之所,讓自由完全釋放的天地。顯然,阿拉伯半島南部那片荒旱狂野的沙漠——「空白之地」,正是滿足塞西格挑戰刺激的信念,也是「安頓身心」的樂園。

其實,塞西格與行旅的交集其來有自,早在孩提時代即因為父親的職務遊歷過阿比西尼亞沙漠,目睹凱旋戰士威武雄壯地行過觀禮台,還有森林、駱駝、土著……這些景象模糊卻鮮明地刻印在塞西格的記憶裡,如渠中水順理成章地將塞西格引領進探險的生命之路,也將他帶入阿拉伯南部那浩瀚無垠、深沉莫測的無情荒漠。

那是一處見不著季節更迭、草木消長的不毛沙地,粗礪、荒涼、寂寥,一般人視之為死亡境地,塞西格卻獨鍾情於這處「空白之地」。先是一九四六年,他從薩拉拉出發,經穆辛深入沙漠,再往東繞道阿曼的礫石平原返回起點;又於一九四七年再度穿越「空白之地」,沿途跋涉無水沙漠,行經粗礪平原與綿延無盡的沙丘,途中不僅飽受自然環境的煎熬,還得不時面臨部落盜匪的威脅……。種種的艱難險阻,以及如何一一化險為夷的經過,全化為《阿拉伯沙地》裡真切醇厚、生動風趣的故事;尤其塞西格如詩般卻幽默的文字,更是將沙漠子民貝都人真摯獨特的生活型態鮮活地呈現,令人讀後意韻無窮。

《阿拉伯沙地》不只是一部探險記述,更是對貝都人與消逝游牧世界的頌歌。塞西格以誠摯敬意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極端而純粹的沙漠世界,是所有愛好探索的人必讀經典。

作者介紹:威福瑞•塞西格 ,一九一○年出生於阿迪斯阿貝巴(今日衣索匹亞首都),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並代表牛津大學參加校際拳擊比賽。一九三五年,他加入了蘇丹政治局,大戰爆發後調任蘇丹保防隊,其後陸續在阿比西尼亞、敘利亞及西部沙漠等地服役,並獲頒傑出服務獎章。戰後他遍遊阿拉伯南部、庫德斯坦、伊拉克沼澤、興都庫什山、喀喇崑崙山、摩洛哥、阿比西尼亞、肯亞和坦干伊喀等地,旅行方式不是徒步便是以牲口代步。由於旅行成果豐碩,曾獲頒「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創辦人獎、「英國皇家中亞學會」(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的阿拉伯勞倫斯獎、「英國皇家蘇格蘭地理學會」(Royal Scottish Geographical Society)的利文斯頓金獎,以及「英國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的柏頓紀念獎。塞西格是「英國皇家文藝學會」的榮譽會員、「大英學院」(British Academy)的榮譽院士和牛津馬格達倫學院(Magdalen College)的榮譽院士,以及里斯特大學(Leister University)與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榮譽文學博士。一九六八年,他獲頒大英帝國武士勳章與衣索匹亞的三等星勳章。他的作品《沼地阿拉伯人》(The Marsh Arabs)獲得海尼曼獎(Heinemann Award),同時列入「企鵝旅遊叢書」。

搶先試閱:〈第一次橫渡「空白之地」〉

貝卡西人幫我們為駱駝上貨,雙方道過再見之後,我們拿起步槍動身。途中經過前一天我和卡必納所坐的那片灌木叢。昨天他採給我看的一些植物仍舊躺在地上,不過已經乾枯凋萎了。感覺上彷彿是很久以前的事。

一路上,拉希德人走在旅隊前面,他們身上已經褪了色的棕色衣服,與沙地形成一幅和諧的畫面。奧夫個兒精瘦,腰桿子挺得筆直,卡必納相形之下較不結實,他們兩個並肩闊步而行,另外兩名貝卡西人緊跟在後面,而那頭備用的駱駝繫在穆薩林的鞍具上。他們那原本是白色的衣服,由於長時間的穿著已經褪成淺灰色。馬布豪特的體格與奧夫相似,在許多方面也很像他,不過沒有奧夫的強悍,從遠處看,兩人的差別只在於衣服的顏色而已。至於穆薩林,則個子瘦小精幹,有點O型腿,體力強健,較為粗野,在所有的夥伴中,他是比較不討人喜歡的一個,可能是他太常到薩拉拉走動的緣故,使他養成了拍人馬屁的習慣。

我們走了一小段路之後,由於奧夫不曉得再往北走會是什麼光景,因此建議我們不如在附近找個地方歇息,和貝伊馬尼人一道,讓駱駝再吃一天的草。他說,貝伊馬尼人會給我們駱駝奶喝,我們不需要動用到自己的食物和水。我告訴他,他是我們的嚮導,從今而後,這類事情就由他來決定。

過了兩個小時,我們看見一個小男孩,他身穿一條破破爛爛的纏腰布,披散著一頭長髮,正在看守駱駝。他帶我們到貝伊馬尼人的營地,那裡有三名男子正圍著將熄的營火而坐。等我們一走近,他們都站起身來。「祝您平安」,「您也平安」。在交換消息之後,他們遞給我們一碗上面浮著一層棕色沙粒的駱駝奶。這些貝伊馬尼人和奧夫、卡必納一樣,屬於拉希德人中的同一宗族,來自三個不同的家族,其中,只有一個名叫庫阿堤(Khuatim)的灰髮老人穿著上衣,其餘只穿上纏腰布,而且全部沒綁頭巾。他們沒有帳棚,僅有的財產不過是些鞍具、繩索、碗、空的羊皮水袋,以及步槍、匕首之類的東西。營地裡駱駝睡覺的沙地上有駱駝翻身的痕跡,還有一堆堆硬而乾淨、像曬乾棗子般的駱駝糞。這裡的人快樂且健談。此地牧草豐美,他們的駱駝(有好幾頭正在產奶)很快就會長得肥壯。從他們的標準來看,今年的日子將會好過得很。然而我忍不住想到其他那些年頭,當奉派去找牧草地的斥候一身疲累地回到水井邊,用他們焦黑且淌血的嘴唇訴說著「空白之地」裡寸草不生的景象(從迦寧到此地的途中,我已見識過此種荒涼景象);當最後幾株枯萎的植物已被吃盡,餓殍般皮包骨的人畜一一倒地不起時,他們是如何捱過的。即使是在他們自認已經過得很好的現在,今晚,睡覺時,他們仍然只能幾近赤裸地躺在冰寒的沙地上,全身上下僅有那薄薄的纏腰布可以覆蓋。同時,我已想到那火爐般炎熱的夏天,水質苦澀的井。當他們在熱得令人發昏的烈日下,一刻不停地汲水給那些口渴得互相推擠的駱駝喝,到最後井水終於乾涸,而駱駝們仍然需索甚急時,他們的心情又如何。我想到,在這片荒蕪不毛的大地上,貝都人的生活是何等的艱辛,而他們又是以何等的勇氣和耐力承受這般苦難。此時此刻,聽著他們談話,看著他們殷勤待客的模樣,我才恍然大悟,比起他們,我是多麼地遜色,又多麼地自私啊!

⏩⏩閱讀更多 馬可孛羅出版 威福瑞•塞西格《阿拉伯沙地:當代最傳奇探險家威福瑞.塞西格阿拉伯沙漠之旅》

 
全義大利最老的咖啡店!威尼斯必朝聖福里安花神咖啡
這次一路在義大利喝咖啡最後終於還是喝到威尼斯來了。威尼斯的咖啡店雖然沒有其它城市來得多,但是人家有不少重量級的咖啡店。全義大利最老的咖啡店「福里安花神咖啡」就在這裡。「福里安花神咖啡」現在都在台灣開分店了,到了威尼斯不來參拜一下祖廟怎麼可以。

胰臟癌、大腸直腸癌迎新希望!新型疫苗臨床試驗成果驚人
美國多個研究機構共同主導的一項臨床試驗,帶來了癌症治療新突破。一款名為ELI-002 2P 的「現成型(off-the-shelf)」新型疫苗,在對抗胰臟癌與大腸直腸癌上展現正面成果,為這兩大致命癌症帶來治療新希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