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財經快遞】內容來自最具權威財經新聞報「經濟日報」,詳細報導國內外財經、產業新聞,及專題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3/10/14 第83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焦點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大陸失守、國家動盪時刻…蔣中正首批日記 見證中華民國關鍵年代
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聯合報

蔣中正總統生前留下的日記,上月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運回台灣,由國史館典藏,尚未公開。前館長呂芳上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本月底將發行蔣中正日記,並且加以箋注,便於讀者了解與利用。首批包括一九四八至一九五四年,正好是蔣擔任行憲後第一任總統,也是中華民國痛失大陸江山,從亡國邊緣重新站起的關鍵年代。

同時代領袖 唯蔣留下日記

呂芳上說,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國領袖中,羅斯福、史達林都沒有日記,希特勒日記證明是假貨,邱吉爾回憶錄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畢竟不屬歷史,更非日記。同時代的全球重量級人物,唯一留有長達五十五年個人日記的國家領導者,只有蔣一人。

他指出,蔣日記更難得的是,如實記述當下心中想法。一般名人傳世的日記、書信等,未必呈現真實面貌,而是希望後世知道的面貌(persona),甚至可能由人代筆,但這種情況對蔣不存在:日記開放十多年來,曾經查閱的中外學者上千人,沒有人看過還懷疑內容記載的真實性,沒人會說它是為別人而寫。

民國史研究 珍貴一手資料

呂芳上強調,蔣日記不是傳統史官代撰的「起居注」或「皇朝實錄」,而是一位當代領袖用毛筆親自書寫超過半世紀,記載自己從上海灘的浪蕩子,走向全國性政治人物的發跡過程;也見證一個又大又弱的古老國家,其領導者努力追求現代化,與國際接軌的艱難歷程,極其罕見。作為民國史研究的最珍貴第一手資料,日記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相當值得出版。

全套預計50本 3年內出齊

呂芳上說,早在二○○九年,他和一群國內學者,就開始校注整理日記。後來接任國史館長,便爭取將日記移回國內。政黨輪替後,繼任館長吳密察、陳儀深繼續努力,終於成功。由於整理工作一直在進行,因此日記剛返國,就能出版第一批。全套預計約五十本,將於二○二六年出齊。他表示,蔣中正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如今日記能在中華民國境內、以正體字出版,應該是最好的安排。

現任國史館長陳儀深則感謝呂芳上與其團隊,為日記中人物及事件作註解,使其深度、廣度大為提升。他說,蔣中正總統畢生功過爭議,距離蓋棺論定還有遙遠距離,然而藉由日記的出版,必有助於向世人呈現一個有血有肉、更真實的蔣中正。

 
TOP
專題
陸專人抄蔣日記 「險學」一度成顯學
記者郭崇倫聯合報

二○○六年胡佛研究院開放蔣中正日記,立即就成了兩岸學術界的大事,開放後的十年間,中國大陸的學者前來抄錄、研究的,遠遠超過所有其他國家,過去研究蔣介石是「險學」,一度竟然成為大陸的「顯學」,只因為現在的政治原因,又重新緊縮。

對於台灣學者來說,政大教授劉維開表示,蔣中正日記中的素材,並不陌生,部分過去曾經出現在毛思誠編著的「民國十五年之前的蔣介石先生」,以及秘書所編的「事略稿本」,日記公布後,主要的好奇是,還有什麼是以前沒有見過的。

陸學者 驚覺共產黨沒抗日

蔣介石長期以來在大陸史學界是負面人物,幾十年來,蔣介石甚至被視為歷史罪人,在電影與連續劇中的形象常常被醜化,動不動就「娘希匹」三字經出口,但當日記公布之後,另一個蔣介石卻活生生從日記中跳出來。

大陸學者第一次接觸蔣中正日記時的震撼,遠遠超過台灣學者,一位大陸學者描述:「這些年我看過一些民國人物的日記,蔣日記給我的印象最深,因為這裡面有內心活動,可以看到他靈魂的掙扎」,日記中的蔣,憂心國事,隱忍抗日,有一貫的謀略,跟大陸所知的形象,非常不一樣,某一位大陸學者太太,幫先生抄錄日記,愈寫愈嚇一跳:「共產黨根本就沒有抗日嘛」,旁邊的台灣學者打趣說:「你被蔣公洗腦了」。

林孝庭:蔣民族主義受肯定

過去大陸宣傳,蔣介石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現在大陸學者詫異的從日記中發現,蔣介石不屈服於國際壓力,是很反美的;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觀察,大陸學者尤其對蔣介石在兩岸分立的情形下,仍然堅持「民族主義」立場,大為稱讚;一九五九年達賴流亡至印度,美國認為是絕佳的機會,可以藉機聯絡打「反共牌」,但被蔣介石拒絕,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把西藏問題國際化。

談大陸的蔣介石研究,不能不提到楊天石;他最早使用南京第二檔案館(典藏四九年國民政府史料)的一批與蔣日記有關的材料,寫了《中山艦事件之謎》,受到中共高層胡喬木的賞識與鼓勵,於是就投入與蔣介石有關的研究,蔣日記開放之後,他雖年已七十,但卻是首批來查閱抄錄的大陸學者。

張力:大陸研究蔣百家爭鳴

二○一○年後,大陸學術研究的經費增多,申請到美國看蔣中正日記,蔚為風潮,曾經在中研院近史所主持過蔣中正日記出版計畫的張力表示,蔣中正日記本身是含量非常巨大的史料,研究者只要瀏覽,很能受到啟發,以日記作為史料素材,所產生新的歷史論述,更是百家爭鳴,空前的蓬勃。

最有系統是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由主任陳紅民開創,以蔣介石為研究重點,碩博士生各以蔣介石的某一事蹟或某一時期為研究對象;北京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集中在一九四九年前,只有其中的台灣史研究室,把重點放在四九年後,還有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等單位,也是以蔣中正日記為研究焦點。

不能不承認,大陸下的苦功較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於二○○七至二○○九年間先後派出十幾名研究人員,採取接力抄寫的方式,抄錄一九一八至一九五二年的蔣介石日記,後又派專人駐美一年,將列印的文稿與原稿核對,不過,其中仍有許多疏漏、錯誤、不完整之處。

劉維開:蔣日記趕上民國熱

大陸在九○年代曾經有過民國熱,推崇民國時期的人物與制度,其實民國熱早於蔣日記熱,但是劉維開表示,蔣介石日記與其研究,正好趕在這個勢頭上,無論是民眾的好奇心,或是報章雜誌的報導,都讓某些權威的研究者,如楊天石等,受到很大的重視。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張力表示,大陸很早就承認國民黨與蔣介石的貢獻,胡錦濤在二○○五年抗戰勝利紀念日就曾表示,國民黨領導正面戰場,我們共產黨領導敵後戰場,雖然最高領導人有此評價,但是很快上面就傳來指示,肯定國民黨與蔣介石「不能走得太過火」。

同樣的,在蔣介石研究達到高峰,習近平二○一二年當政後,也開始提出「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因為追求真相,而失去立場,這麼肯定、讚賞蔣的地位,難道中共在一九四九年把蔣趕走是錯了嗎?上面要求,不能否定建國歷史,要強調國民黨失去民心的事實,必須要從歷史的大脈絡來看。

帽子扣下來、開始調控意識形態史觀後,國家補助受限,對蔣中正日記的研究構成相當阻礙,學者的研究與發表也都受限制,不過歷史研究本來就有現實限制,林孝庭表示,台灣目前台灣史當道,四九年前的民國史乏人問津,即使有人要以此為博論題目,恐怕找工作,或找學術補助都有困難,又何嘗不是相當限制。

此刻出版蔣中正日記,對兩岸都有相當的意義,林孝庭表示,歷史研究是基於史料與檔案的研究,不同於其他社會科學,因此越多的史料出版,能夠廣為傳播,對理解過去歷史,是很正面發展。

 
TOP
美對華白皮書 蔣日記描述「最大國恥」
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聯合報

一九四八到一九五四年,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跌宕起伏,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美國發表白皮書,將國共內戰失利的責任甩鍋國府;隨著韓戰爆發,美國重新重視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戰後舊金山和約,中華民國因故未能參加,但美國施壓日本下,狡猾的日本還是與台北簽訂中日和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堪稱國府外交勝利。這些重要日子,蔣日記都有相應記載。

稱蘇反覆 美輕諾寡信

蔣日記描述白皮書是抗戰後最大國恥,但他心下泰然,安恬異常,相信這是與天父聖靈同在的象徵。他說,杜魯門一直以發表白皮書為要挾,如今已無更大招式可出,更引發美國輿論批評其賣友。但國內投機分子受白皮書影響,不少人起而叛變。八月十七日他寫下,蘇俄反覆無常,毒辣殘忍,美國有頭無尾,輕諾寡信,英國陰險狡詐,惟利是圖,感嘆世界只有強權,不顧信義。

韓戰爆發 「一如預料」

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韓戰爆發,蔣日記寫下一如預料。杜魯門政府三天後宣布台海中立化,第七艦隊開始巡弋台灣海峽,嚇阻中共攻台,同時也限制台灣對大陸攻擊。次日,美國軍機未告知我方飛到基隆外海,台北一度施放警報。蔣痛罵美國無視我方主權,形同殖民地對待。但是形勢比人強,他要求外交部抗議,同時也下令海空軍配合,暫停攻擊大陸。

中日和約 「意義重大」

一九五二年四月下旬,中日和約談判,對滿洲國財產需歸還中國等議題,無法達成共識。廿六日蔣要求張群,正告日本特使河田烈,絕不讓步;第二天日方表達,願意接受我方意見。蔣在日記中寫下,我國能以戰勝國地位,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先簽訂對日和約,意義重大,但這仍未能消除自己革命失敗、失去大陸的責任。

中美條約 「黑暗曙光」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蔣次日寫下,台灣作為反攻基地終於確定,此乃十年蒙恥忍辱,五年苦撐奮鬥之結果,實在是黑暗中曙光,天父賜我如此之厚。月底反省錄卻寫道,艾森豪總統不回覆他的賀電,顯示美方是在心中不願意之下勉強簽約,今後發展形勢,仍然不可忽視。

 
TOP
焦點新聞
藍白今首會 侯友宜新北大造勢
記者屈彥辰、呂慧瑜/台北報導聯合報

「藍白合」首度會談下午登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晚將在「本命區」新北舉辦首場大型造勢,前總統馬英九、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主席洪秀柱都將到場助陣,營造大團結氣勢。藍營內部認為,透過接連的大型造勢,有助於拉抬侯友宜選情,更能營造藍白合藍營的有利地位。

藍白陣營會談,侯陣營將由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出席,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陣營則派競選總幹事黃珊珊、競辦主任周榆修主談。

侯友宜競辦昨表示,雙方幕僚溝通順暢,彼此都有共識,希望會議順利,就雙方的理念、價值與想法充分溝通。這次會前會不設任何前提,任何主題都可以談。

侯友宜首場大型造勢今晚登場,侯辦發言人吳亮賢說,預計有三萬五千人參加,力拚總統、立委勝選,完成政黨輪替的堅定信念。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侯友宜首場造勢當然有助於選情,目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柯文哲,都尚未有大型造勢活動,侯的造勢只要人氣夠旺,對選舉一定有幫助,國民黨支持者寄望於成功的造勢帶動民調支持。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說,不論藍白合不合,侯友宜都必須提升能見度與能力,藍白如合得成,是好上加好。侯在新北服務多年,今天的造勢是種「起身砲」,頂著鋼盔向前衝。

國民黨人士說,藍白合啟動會談是好事,但侯友宜與國民黨仍會按既有步調備戰,透過多場大型造勢,持續拉抬侯的聲勢與支持度,一方面也能營造藍白合的藍營的有利地位。

有藍委私下說,假使最後真的藍白不合,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游移票或潛水票會不會認真選擇一個能贏的人選?說不定侯友宜支持度會提升,畢竟半年多裡,侯一直被框在不得不與別人整合的框架裡。

此外,侯友宜昨天首度到藍營與地方在野黨共組「在野大聯盟」共推的前立委林國慶競選辦公室,與支持者相見歡,媒體詢問侯友宜是否要與柯文哲見面,侯沒有多做回應。

 
TOP
賴清德喊改善公廣 藍嗆綠想掌握媒體
記者丘采薇、屈彥辰/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推出文化政見,他承諾未來將寬列文化預算,推動跨域的文化治理,強化行政院文化會報,讓政府各部會「部部都是文化部」。被問到公廣集團問題多如何解決,賴表示,公廣集團的確在法律上,因當年訂定時考量不足,沒辦法適應新時代需求,未來會積極改善,公廣集團可以承擔更大更廣的國家責任。

對此,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批評,公廣集團本應該沒有政黨色彩,但是民進黨政府執政的心態不對,民進黨想盡數掌握媒體,所以任命的公廣集團負責人都是意識形態偏綠的,想把公廣集團經營成特定立場媒體,「走歪就連神仙也救不了」。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說,若賴清德認為這些政見這麼重要,為何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從來不做?她合理懷疑,賴清德提出的只是口號,何況民進黨劣跡斑斑,口惠實不至的事項罄竹難書。

賴清德的文化政見包括推動系統性文化保存,奠立文化根基;將復振國家語言,促進多元文化社會共融,加速推動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推動各族群語言及手語的傳承復振及永續發展。

賴清德提出促進「藝術振興」,推動文化教育向下扎根,擴大支持藝文創作,發展藝術產業,支持藝術展會,完善藝術產業法規與制度,活絡藝術市場。

賴清德也提出博物館再升級、地方文化區域治理、強化藝文工作者的權益保障、壯大台灣文化內容發展「台流經濟」。未來政府將擴大投資台灣文化內容,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希望未來十年帶動至少千億以上的投資規模,支持影視、流行音樂、圖文等領域發展,同時要推動投資抵減,促進跨國合資合製,進一步形塑國家文化品牌。

此外,賴也希望建構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強化台灣的公共媒體及國際頻道,也將努力把台灣打造成「亞洲媒體中心」。

對於賴清德要提高文化預算,與會的新境界智庫副董事長童子賢說,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方向,近年各國戲劇強勢興起,台灣要凝聚自己的市場,政府必須挹注關鍵性資源,讓台灣文化創作能夠走入世界。

賴清德也說,要站在台灣民主之父蔣渭水的肩上,為台灣加開一帖處方,以文化深化台灣五大方向,包括深化台灣認同、深化國家團結、深化自由民主人權信仰、深化印太和平守護者角色、深化台灣邁向世界迎向未來。

媒體問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自稱要接棒蔣渭水的主張,賴笑答,「彼此應該有很大的不同」。

 
TOP
柯文哲曝2024唯一勝選可能 「我當正、藍推副手、郭台銘一定要拉進來」
記者林縉明/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民眾黨、國民黨在野力量整合會議舉行前夕,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天接受電視台專訪表示,在野唯一勝選可能就是他當正的,藍推副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一定要拉進來,且要有角色,這樣他會贏,且會大贏。

柯文哲今天接受 TVBS節目主持人錢怡君專訪,節目內容將在明晚播出,錢怡君今晚在臉書搶先透露部分內容,針對藍白合議題,柯文哲提出五點看法,第一要相信數字跟科學、第二是二十天之後就會有結果、第三唯一勝選可能柯當正的藍推副手、第四柯自認會大贏、第五郭台銘一定要拉進來,且要有角色。

 
TOP
「我是巴勒斯坦人,我哭泣。」施明德:現在是表態時刻
記者林河名/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我是巴勒斯坦人,我哭泣。」針對以巴衝突,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3日在臉書寫下這兩句話,記者追問他的感受,他忍不住哽咽,並表示「現在是表態的時刻」。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Hamas)7日突襲以色列,這場突襲讓以色列時隔50年再次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加薩地區陷入戰火之中,雙方迄今死傷慘重。

蔡英文總統8日透過總統府發言人對傷亡民眾表達哀悼與慰問,並對恐怖主義與攻擊平民表達譴責,宣示「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抵抗一切形式的暴力威脅,與對民主自由的傷害」。副總統賴清德也表示,台灣持續與國際社會站在一起,共同譴責恐怖主義威脅及對平民的暴力攻擊,支持透過和平方式化解對立。

相對於蔡賴表態「譴責恐怖主義」,被視為支持以色列,施明德則在臉書貼文:「我是巴勒斯坦人,我哭泣。」

施明德對巴勒斯坦的關心已久。2019年7月,施曾有一段「告別世界之旅」,他自述於氣溫常常在攝氏44度上下的酷熱中,連續將近一個月每日頂著烈陽徒步7小時以上有時還超過11個小時,跋涉於亞斯文、阿布辛貝、盧克索、阿卡巴的沙漠、丘陵,拜訪神殿、法老陵寢、金字塔、死海以及伯利恆、哭牆…。

他在途中寫下「回眸─美麗島事件40周年感言」,提及自己一生的奮鬥與苦難都獻祭給了兩大使命:第一、結束台灣的殖民統治,使台灣享有自由;第二、反對極權、獨裁、貪腐的不義政權,為台灣人民爭人權。其中,他很欣慰在有生之年就看到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和自由的國家。

他在文章中表示,有人會挑剔擁有國際法四要素「領土、人民、政府、主權」的台灣還不是一個正常化的國家,他反問,什麼是正常化國家?那類國家才算「正常」國家?大英帝國迄今沒有成文憲法,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的國家元首還都共用大英帝國的女皇伊利莎白,它們算不算「正常」國家?

至於有人會說台灣沒有加入聯合國所以不算是國家。他則認為,在二次大戰以前沒有聯合國,難道那個時代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是「正常國家」?施明德表示,台灣已經絕對是個自由的國家,她的困擾,只是有個很大的強鄰;但是,全世界又有幾個國家處於絕對安全的狀態,沒有任何威脅?

台灣的處境,讓施明德有感於巴勒斯坦的苦難。如今以巴衝突再起,他認為,政治人物不能只泡在台灣的2024大選,而跟國際社會脫離了,「現在是表態的時刻!」

「我是巴勒斯坦人,我哭泣。」施明德臉書貼文之後,有網友留言表示「真正的智者,才會為巴勒斯坦人哭泣」,並有人批評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占據了巴勒斯坦土地,卻把巴勒斯坦人民趕到加薩走廊控制;但也有人反問:「被擄到加薩的以色列人又算什麼? 難啊!」

 
TOP
新法上路 派出所設AED 缺逾6百台
記者李青縈、陳恩惠、林保光/連線聯合報
衛福部今年五月公告修正「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與「應置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新增國中、派出所應設置「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不過立法院厚生會統計,目前全台國中都已備齊,但全台派出所仍缺六一四台AED,盼盡快補足,完善急救網路。

AED也被稱為傻瓜電擊器,正確使用心肺復甦術(CPR)及AED,能夠提高急救成功率,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指出,全台AED已設置逾一萬三千台,但仍然不夠.要持續建設提高普及率。

衛福部五月公告後,包括台鐵車站三等站、國中、派出所都要設置AED,據厚生基金會統計,派出所尚未完成設置,立法院厚生會長吳玉琴呼籲社會響應勸募。

厚生基金會社工師楊佩秦指出,若是無法靠勸募補足AED缺口,地方政府應編列經費,明年五月九日前補足缺口,並規畫後續維修與人員教育訓練費用。

楊佩秦也說,AED電池兩至五年就要換一次,換一次約一萬元;貼片至少兩年更換一次,最便宜也要兩千元。為讓民眾方便找到AED,管理使用狀況連接上網,也需要維護費,每個月約五百元,累積下來是不小支出。

高雄市警局表示,目前所屬單位尚有九十七處沒裝,預訂明年五月前裝置完畢。桃園市警局則說,全市八十二間派出所,還有四十九所尚待補齊;警局預算有限,且後續保養費用高昂,建議由衛福部編列經費。

 
TOP
滿街紅線...小黃遭檢舉 老弱難招車
記者張曼蘋、邱書昱、余采瀅、趙容聯合報
計程車公會與民代昨舉行記者會,批政府為管制交通,修正交通法規、到處畫滿紅線,雖然立意良好,卻造成運將不斷收到檢舉罰單,在缺乏合法上下客專區的情況下,運將不敢隨意停車載客,收入減少,民眾也招到計程車,造成雙輸。

新北議員劉美芳曾收到陳情,指70歲拄柺杖的長者在路邊招不到計程車,因為整條路都紅線,眼看計程車一輛輛經過,乘客和運將始終保持最近卻又最遙遠的距離,長者等超過半小時,只好一跛一跛走到站牌搭公車。

議員王威元也舉三重正義北路為例表示,整條路超過700公尺,卻沒有一處合法的上下車地點,計程車、營業用小客車都不能合法載客,老弱婦孺走很遠都沒有合法上車地點,應重新規畫。

台灣大車隊台中分公司經理張森雄說,6月30日交通新制上路,司機違規不但要被開單罰款,還要記點,1年內記滿12點要吊扣駕駛執照2個月,這現象影響全台運將,目前車隊成員中,有人至今3個多月就被開7、8張違規罰單,不到半年就失業,嚴重影響生計。

張森雄說,政府保障行人權益立意良好,但欠缺配套,計程車招呼站不普及,路邊不是停滿車輛,就是畫紅線,沒合法的上下車地點,運將只能冒著被開單風險暫停路邊,停遠一些還可能被客訴繞遠路。

全民計程車司機聯誼會總會法務主委林聖河說,有運將不到2個月被開7張罰單共4800元、記7點,害慘同業。北市計程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歐保欣說,乘客習慣隨招隨停,運將也冒著被開罰的風險配合,他建議短期內若未影響安全時微罪不舉,長遠則希望像新加坡增設計程車上下客專區。

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理事長劉鴻樟表示,現在路上有卸貨區,但計程車運將卻沒有專區讓乘客上下車;雙北招呼站也不同,新北畫線,北市畫格子,應統一規畫,清楚立牌好辨認。

台中市、高雄交通局都表示,計程車司機有頻繁停車載客需求,將在不影響車流與乘客安全的情況下,邀集相關單位會勘評估。新北交通局副局長林麗珠表示,3個月內會檢討如何調整。科長林昭賢說,已調查民眾反映臨停需求高的地點與路段,近2年約100處,會配合道路重鋪或人行道更新時,一併設置路側車彎及黃線。

 
TOP
兩岸新聞
李尚福未露面 劉振立傳接防長
編譯盧炯燊/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國防部長李尚福已超過六周未公開露面,路透十二日引述五名知情人士報導,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陸軍上將劉振立已成為新任防長的頭號人選。

有關人士還稱,有關任命可能在廿九日至卅一日在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前宣布,這不僅是防長人選明朗化,還促進美中軍事接觸,被視為兩軍關係回暖的跡象。

中國防長主要承擔外交職責,沒有直接指揮權,多位分析師及軍事參贊表示,若確實任命劉振立,可提升防長形象。由於劉擁有領導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經驗,不僅是技術官僚,也使其他國家能與中國軍事行動及戰爭規畫的核心人物打交道。

劉振立從基層一路按軍功晉升,也是近數十年來為數不多具實戰經驗的共軍高級將領。

資料顯示,一九八六年劉振立廿二歲時赴前線對越作戰,帶領連隊在敵前沿陣地堅守一年多,共卅六次擊退敵人進攻,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後勝利。

劉振立於二○一四年二月至二○一五年七月,出任被稱為「萬歲軍」的北京軍區卅八集團軍軍長。其後任武警部隊參謀長、解放軍陸軍參謀長等職。從其履歷看,一直是軍方參謀各部的主官。

今年初大陸全國兩會期間,劉振立與李尚福、張升民成為中央軍委委員,李尚福則因涉及軍備採購案的貪腐落馬,仍在接受調查。消息指,在劉振立出任防長後,其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空缺,將由空軍司令員常丁求接替。

 
TOP
陸人行行長會見美聯準會主席、歐央行總裁 談央行合作
記者陳宥菘/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大陸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當地時間12日,在摩洛哥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分別會見了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歐洲中央銀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就央行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據大陸央行官網發布,潘功勝與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會晤,雙方就全球經濟金融情勢、中美央行合作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另外,潘功勝也會見了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雙方就全球經濟金融情勢、中歐央行合作、綠色金融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彭博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日前表示,她計畫本周在上述同一場合,與潘功勝會面,希望能在有中國參與的債務減免談判中取得進展。兩人上一次見面是7月時在北京。

 
TOP
國際新聞
以軍壓境揚言開戰 要求百萬居民撤離
編譯陳曉慈/綜合報導聯合報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七日突襲以色列,引發以色列持續轟炸與砲擊加薩走廊報復。以軍十三日一早下最後通牒,要求北加薩約一一○萬居民在廿四小時內撤往南加薩。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十二日也揚言,對哈瑪斯的開戰時刻已到。

法新社報導,這次是以色列自一九七三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動員,恐啟動從地面入侵加薩的行動。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十二日則指稱,美國無意派地面部隊進入以色列。

巴國自治政府 籲停止侵略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十二日呼籲,立即停止對巴人的全面侵略。這是自七日以來,阿巴斯首次對此公開發言。哈瑪斯則反指以軍前述通牒是虛假宣傳,呼籲民眾堅定待在家中。

聯合國表示,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遷移如此龐大人口,呼籲以方撤銷通牒。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十三日形容,加薩正淪為瀕臨崩潰的地獄入口,該通牒恐將加薩人民推入深淵,尤其目前加薩的人道危機程度已令人毛骨悚然。聯合國人道事務廳十二日緊急呼籲募款兩億九四○○萬美元(約台幣九十五億元),為巴人提供人道救援。

以巴雙方統計 3100人喪生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十二日表明,加薩地區醫院發電機所需燃料很快耗盡。該會援助的物資和醫療用品庫存,由於加薩無法安全通行而受困。藍德敦促以色列和埃及為世界糧食計畫署建立安全走廊,讓物資能送入加薩,並確保聯合國工作人員能安全作業。

根據以軍和加薩的巴勒斯坦衛生部統計,截至十三日為止,以色列已逾一三○○人死亡、逾三四○○人受傷;巴勒斯坦則已逾一八○○人喪生、逾七千人負傷。

美德法加等國 開始撤僑

白宮十二日證實,至少已有廿七名美國人在以巴衝突中罹難,十三日起將從以色列撤僑。奧地利、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也已開始撤僑。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領袖阿巴斯十三日在約旦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直言,強制加薩巴人遷徙,恐使一九四八年導致逾七十五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災難日」重演,而現今加薩人民大多是當年難民後代。阿巴斯呼籲立即讓救援物資進入加薩。美國防長奧斯丁十三日在以色列會晤總理內唐亞胡,表示已準備好為以色列供應更多軍事協助,華府將迅速支援彈藥、防空及其他設備。

 
TOP
加薩飲食快耗盡 哈瑪斯下令堅守
編譯陳曉慈/綜合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十二日示警,自七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以來,加薩走廊重要物資供給已嚴重不足。加薩現況十分嚴峻,食物和飲水供應有限,很快就要耗盡。該署已在現場處理,正提供食物予在學校和該地區其他地方尋求庇護的數千人,但很快就會發完。

以軍九日宣布全面包圍加薩,不准食物飲水及燃料進入,並關閉全部進出口岸。

以巴衝突十三日邁入第七天,以軍同日呼籲加薩走廊北部約一一○萬平民在廿四小時內往南遷移。但北加薩人口稠密,要在如此短時間內安全遷移龐大人口,幾乎是不可能任務,而且當地資訊匱乏,許多巴勒斯坦人感到困惑又恐慌不已,既六神無主也不知該如何因應。

哈瑪斯難民事務部門要求北加薩居民堅守家中,堅定迎擊以軍心理戰。當地人民目前大多待在家中。鑑於當地網路、電話都不通,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以軍已下令撤離。

半島電視台報導,截至十三日稍早,人民都還認為近日衝突只是心理戰,不願相信戰爭已開打。在遭封鎖十六年的北加薩,人民對大規模疏散毫無準備,當地也沒足夠的交通工具,驢子及汽車都不足,車輛更已七天沒燃料可用。街上除了救護車,不見其他車輛。

當前情勢不禁使巴人想起對他們而言,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造成逾七十五萬巴人流離失所的「災難日」。

位於加薩市的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人員說,現場亂成一團,沒人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將身邊細軟全收進行李。四周瀰漫恐慌氣氛,不時可聽見有人尖叫。

也在該市的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人員也提到,如今已沒人管理食物、電力或燃料,大家只擔心能否活下去,尤其根本不可能能安全撤離一一○萬人。部分醫院傷患雖無法移動,許多醫護人員仍不離不棄。

WFP緊急事務副主任藍德指出,隨著時間分秒流逝,在如此環境中尋求庇護和努力求生的巴人,處境只會愈來愈糟。他並敦促以色列和埃及為WFP建立安全走廊,讓物資能夠送入加薩,並確保聯合國工作人員能安全作業。

 
TOP
以巴衝突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彭博推演「3情境」 最嚴重後果曝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這次以巴衝突可能擾亂全球經濟,若更多國家捲入其中,甚至會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彭博經濟研究模擬三種情境,分別列出不同情況對全球經濟成長和通膨的可能影響。

情境一:衝突僅限於加薩走廊

2014年哈瑪斯綁架和謀殺三名以色列人,隨後以色列與該組織交戰,導致2,000多人死亡。這場衝突沒有蔓延到巴勒斯坦這塊領土之外,對油價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很小。

過去一周的死亡人數已更高。不過當前衝突的一種可能軌跡,基本上是重演2014年,加上美國對伊朗石油實施更嚴格的制裁。

隨著與美國的關係改善,伊朗今年的石油日產量增加多達70萬桶。若這些石油在美國的壓力下從市場消失,彭博經濟研究估計油價每桶將上漲3至4美元。

這種情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微不足道,尤其是沙國和阿聯可利用閒置產能來抵銷伊朗的產量損失。

情境二:代理人戰爭

若衝突蔓延到黎巴嫩和敘利亞,那這實際上將變成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經濟代價將會更高。

這增加了以色列和伊朗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從而推升油價。在2006年的以色列-真主黨戰爭中,原油價格每桶上漲5美元。放到今天,相同的情況將使油價上漲10%至每桶94美元左右。

整個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也可能升溫。埃及、黎巴嫩和突尼西亞都陷入了經濟和政治停滯。以色列對哈瑪斯襲擊事件的回應,已引發鄰國抗議。在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和反政府的動亂之間僅一線之隔。2010年代初的阿拉伯之春重演,並非不可想像。

隨之而來的全球經濟影響有二個:油價每桶上漲10%,以及金融市場的避險行為,和阿拉伯之春時期發生的事類似。彭博認為有恐慌指數之稱的VIX波動率指數會上升8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對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造成0.3個百分點的拖累,相當於減少約3,000億美元的產值,將使經濟成長增速放緩至2.4%,若撇除2020年新冠危機、2009年金融風暴,將是三十年來最小增幅。

油價上漲還會使全球通膨率上升約0.2個百分點,盤旋在6%附近,對央行官員帶來維持貨幣政策緊縮的壓力。

情境三:伊朗-以色列戰爭

伊朗和以色列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很低,但卻很危險。

原油價格可能不會像1973年那樣飆漲。當時阿拉伯國家實施禁運,報復美國在當年的戰爭中支持以色列。但如果以色列和伊朗向對方發射飛彈,油價可能會像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那樣上漲。鑒於今天的基礎要高得多,如此幅度的飆升可能會使油價漲到每桶150美元。

若伊朗決定關閉荷莫茲海峽,沙國和阿聯的閒置產能可能無法挽救局面,因全球每日石油供應的五分之一通過這條海峽。金融市場也會出現更極端的避險轉變,可能與1990年VIX波動率指數飆升16個百分點相當。

將這些數字代入,彭博經濟研究的模型預測,全球經濟成長幅度將下滑1個百分點,2024年會降至1.7%。中國大陸等經濟體的快速成長,意味全球不容易直接陷入衰退。若剔除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海嘯,這也會是1982年以來最低的成長幅度,當時Fed為遏制1970年代石油衝擊帶來的通膨而大舉升息。

如此嚴重的石油衝擊,還會破壞全球遏制通膨的努力,使明年全球通膨率保持在6.7%。在美國,2%的通膨目標將遙不可及,而昂貴的汽油價格,將成為拜登競選連任的阻礙。

可以肯定的是,中東趨於穩定的希望破滅了。近年來,沙國和伊朗和解,以色列與幾個阿拉伯國家簽署和平條約,以及沙國可能很快效仿的前景,引發人們預期該地區數十年紛爭可能結束。然而事與願違,現在遭遇一場新的衝突。

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以及台灣的緊張局勢升溫,都在在表明地緣政治又成為經濟和市場運行的一個驅動力。在中東,地緣政治因素從未真正遠颺。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