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我國產業,賴清德總統昨表示,我國現階段是美國政府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內,盼大家能團結,朝野能支持。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十一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透露,十一日稍晚,將與以色列、台灣代表就關稅對談;他並表示,中國大陸對關稅做出的反應令人遺憾。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指出,根據推估,若我國被加徵超過百分之卅的稅率,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將衰退百分之廿六,影響製造業產值百分之五及十二點五萬就業人數。
賴清德總統昨天首度下鄉,與中部廿五家機械業廠商座談表示,美國已把對我對等關稅從百分之卅二先降至百分之十,政府會做好準備和美國好好談判;除盡量降低對等關稅,按台美雙方貿易協定談起,藉由採購、投資、排除對美貿易非關稅障礙,及作好洗產地等管制,相信各公協會都願意與政府合作,解決美國要求管制洗產地的問題。
另方面,卓榮泰昨天赴立院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因應作為進行專案報告,他表示,政院估計一旦我國被加徵超過百分之卅的稅率,美國從台灣進口將減少百分之廿一以上,台灣出口美國的市占率將下滑百分之○點七二,推估產值受影響幅度在百分之三到十四。
卓榮泰表示,若台灣被加徵關稅介於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廿,對台灣產業主要影響為新增關稅支出,不至於發生大幅降低國內訂單、產業轉移生產基地,此時產業衝擊屬於風險可控,以四年為期,總體因應支援方案預算推算為三六一億元。
卓揆說,假設台灣被加徵的稅率介於百分之廿到百分之卅,製造業的電子資訊、鋼鐵金屬、運輸工具、機械等業別,受衝擊的風險較高,農業則是蝴蝶蘭、茶葉、水產衝擊較大,此時總體支援方案預算估算為五七六億元。
行政院報告指出,對農業除了造成美國消費市場的整體萎縮外,也可能回銷國內造成排擠效應、貿易商壓低國內收購價格,有的美國市場更可能被低價的競爭對手取代。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詢問,這場關稅是國難?是否被炒作「疑美論」、台美關係觸礁了嗎?卓榮泰說,國難這兩個字是沉重,但對國家來說是空前的一個變局,這個變局不是單單發生在台灣,而是全世界國際股市在變化,台灣也跟著變化。
卓榮泰強調,這次的對等關稅是要解決美國自己國家的貿易赤字,對所有國家是一套公式、一個標準和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