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5/05/13 第88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話題
美中關稅大戰休戰90天 同意互降關稅
記者陳熙文、陳政錄、編譯高詣軒、聯合報

美國和中國大陸十二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大幅調降對彼此商品課徵的關稅;美國對大陸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從百分之一四五降至百分之卅,大陸對美國輸陸商品關稅則從百分之一二五降至百分之十,十四日生效,為期九十天。

將建立經貿對話機制

聲明說,雙方調降關稅後,兩國將建立對話機制討論經貿關係;陸方將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代表,美國代表則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三人剛結束十至十一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經貿會談。

何立峰形容,會談富有成效,邁出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重要一步。

聯合聲明指出,美中對話在雙邊同意之下,可能在大陸、美國或第三地舉行;雙方也可針對相關經貿議題舉行工作層級的諮詢會議。雙方都認清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世界的重要性,也承認持續、長久和互惠的經貿關係的重要性。

貝森特十二日在日內瓦召開記者會重申,美國不想和大陸在經濟上脫鉤,而是尋求貿易更平衡,「雙方代表團的共識是,雙方都不想脫鉤,而這些高關稅相當於貿易禁運,雙方都不想這樣」。

葛里爾表示,這是非常有建設性的兩天,認為雙方達成共識的速度之快,反映美中分歧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葛里爾說,他有信心與中國大陸達成的協議將協助美國解決貿易逆差的國家危機。

根據協議,雙方各將關稅稅率調降一一五個百分點。美國同意在九十天期間將川普四月二日宣布的對陸百分之卅四關稅降至百分之十,並取消當天後祭出的所有對陸報復關稅;四月二日前的關稅不變,包括川普回任後為懲罰大陸讓芬太尼流入美國的百分之廿關稅以及川普第一任期關稅。

大陸做出相應降溫措施,將四月二日以來對美課徵關稅僅保留百分之十,也承諾撤銷該日以來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

仍保留關稅的談判空間

雖然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初步共識,但雙方在關稅戰上仍保留談判空間。像是大陸電動車、鋼、鋁等產品仍面臨幾年來遭課徵的個別關稅,美方也未恢復對大陸低價包裹關稅減免的小額豁免待遇。

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昨晚表示「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還在繼續」。就這次會談,「玉淵譚天」稱,這說明中方的堅決反制和鬥爭態度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美國才會在會談後將關稅降低至基準關稅水準。

川普可能與習近平通話

美國總統川普十二日在白宮說,他「可能在本周末」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川普表示,他向中國徵收百分之廿關稅,因為中國向美國出口芬太尼,「他們已同意阻止這種行為。他們將獲得回報,無需支付數千億美元關稅」。川普形容美中關係「非常好」,他表示「我們不想傷害中國」。川普說,他的政府透過最新協議實現與中國「全面重啟」,中國同意向美國企業開放。

 
TOP
美財長抓糖喻芬太尼嚴重性 肯定中方有所回應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美中已針對一項維持談判進展的框架達成協議。知情人士表示,貝森特與中方官員談到芬太尼的嚴重性,並肯定中方對芬太尼問題有所回應。

一名知情人士說,貝森特在十日的私下會面時,從桌上盤子抓起一小撮糖對大陸官員說,如果他抓的是芬太尼,這麼一點量就足以致人於死。貝森特又抓起更多糖,稱這個量足以殺死全日內瓦人。接著他抓起更多表示這樣足以殺死全瑞士的人。

貝森特向一小群記者簡報時表示,雖然芬太尼不是貿易談判主要焦點,但中方代表團成員包含了能和美國官員討論相關細節的公安部長王小洪。貝森特說,這類官員通常不是貿易團隊的一員,「展現他們積極應對我們的疑慮」。

 
TOP
川普退縮?北京未讓步 就讓關稅大降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中互降關稅,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說明協議時,為避免觸怒大陸小心翼翼,反將貿易戰大部分歸咎於前總統拜登政府忽視貿易不平衡;貝森特提出兩國可幫助彼此平衡經濟,聲稱美國可重振製造業、大陸可縮減製造部門產能過剩等問題。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亞洲專案主任奧特爾表示,儘管美中稱這次調降關稅為共同協議,但北京方面會將此解讀為川普政府在關稅問題退縮。香港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這次美中協議對兩國都是很好起始點;從大陸觀點來看美中瑞士會談是項成功,北京對美國高關稅威脅採取強硬立場,最後並未讓步就讓關稅大降。

大陸也謹慎地將這一次談判界定為避免進一步升級的必要做法,而非對川普關稅的妥協;大陸商務部說,這次美中協議符合兩國利益及全球共同利益,希望美國「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

大陸起初對川普的懲罰關稅強硬以對。近幾周中方公然和美國唱反調,白宮曾經多次表示正和大陸官員對話,北京方面卻否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四月還在社群媒體轉發已故領導人毛澤東在韓戰時演說「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的影片。

華盛頓郵報引述分析家報導,十二日的宣布為美中設立新基調,也替更多會談及美國總統川普、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可能會晤鋪路,屆時可能達成貿易協議並結束關稅戰。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說,自從川普回任並對陸發動貿易戰,十二日的發展是重要轉折點。

川普自從一月就職前曾與習近平通話,之後就不曾與習會晤或對話。川普先前說,習要邁出第一步。對哪一方發起日內瓦會談,兩國各說各話。宋國友說,「如今談判後,確實有了一絲新希望」。

 
TOP
日相石破茂:絕不為汽車關稅犧牲農業
編譯盧思綸、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路透報導,日本首相石破茂十一日在富士電視台晨間節目重申,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以「全面取消關稅」為目標,並透露「相關討論已逐漸整合」,且稱日本與美國總統川普之間的關係「出乎意料良好」。

美國與英國八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的高額關稅,但仍保留百分之十基本關稅。石破在節目對此說,這是貿易協議「一種模式」,但強調「日本應以百分之○關稅為目標」。日本共同社報導,石破還說,不會因對等關稅七月九日暫緩期限將至,就在條件不利下妥協,必須努力確保日本利益。至於被美方批為「非關稅壁壘」的日本汽車安全標準,石破說,不會因為聽到美方批評就做損害日本國民安全的事。

另外,石破十二日在國會表態說,增加進口美國玉米可能是與華府貿易談判的選項之一,但提醒日本絕不會為了取得汽車關稅調降而犧牲其農業;日本可將美國玉米用於乙醇燃料而非食用。

日本主要貿易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十二日也在國會說,他對美國取消所有川普政府所課關稅的要求不會動搖。日本正尋求五月稍晚安排第三輪雙邊部長級貿易會談。

川普九日說,即使達成貿易協議,美國仍將維持百分之十基準關稅。日本輸美汽車被課百分之廿五關稅,其他日貨面臨百分之廿四對等關稅。

 
TOP
白宮:逾24國在談協議 最快本周宣布
記者陳熙文/華盛頓報導聯合報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十一日表示,美中關係很有可能在雙方會談後重新開始,並認為中國大陸非常願意配合;哈塞特也預告,美國至少有廿四個協議在談,稱最快本周就會宣布其他協議。

哈塞特十一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他指出,美中關係很可能在會談後重新開始,中國大陸看起來非常願意配合,讓情勢重新正常化。

哈塞特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已說明,美國與大陸的互動形同從零開始,而中方也表現出他們非常希望與美國重建互惠的關係。

哈塞特表示,美國與英國宣布貿易協議,可被視為與其他國家談判的藍圖,並稱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向他報告的廿四個與其他國家的協議內容,都與美英貿易協議雷同,但因為各國關心、在意的議題不大一樣,內容也稍有不同。

哈塞特以美英貿易協議為例,指英國重視出口汽車到美國,美國最後用汽車配額換取英國首次開放進口牛肉市場。

哈塞特說,重點是所有國家都想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大家將在接下來數周看到更多協議公布;哈塞特也說,最快本周就會宣布新的協議。

哈塞特表示,他原本覺得美英貿易協議已經很好了,但川普說他可以讓這項協議變得更好,於是打了通電話給英國首相施凱爾,成功讓英國加碼採購價值十億美元(約台幣卅億元)的美國產品。

哈塞特也說,協議還是要由川普做最後決定,認為川普有可能為每一個協議打最後那通電話來敲定內容。

 
TOP
美中大降關稅 陸媒:像停火協議 非和平條約
特派記者陳宥菘、編譯羅方妤/綜合聯合報

美中大降關稅、雙邊關係緩和,但陸媒「華爾街情報圈」分析直言,美中聯合聲明更像「停火協議」而非「和平條約」;美國CNN也報導,美中大幅調降彼此關稅九十天進行貿易談判,分析師雖表示歡迎,但也提醒不要對美中貿易爭端過度樂觀。

「華爾街情報圈」刊文指,這次會談解決的是較容易的部分,接下來將進入困難部分,「只能說是個好兆頭,不能說是個好消息」。此次會談短期內是利好,但整體形勢並未根本改善,二次加徵風險依舊存在,要對接下來結構性分歧的博弈有充分準備。

CNN報導,經濟研究及諮詢機構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說,這是重大局勢緩和,但是美國對中國大陸課徵百分之卅關稅仍比美國對其他大多數經濟體課徵的稅率高,且美國「似乎仍試圖」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大陸的貿易,「九十天休戰並不保證會帶來持續停火」。

投資平台盛寶策略分析師威爾森表示,儘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美國不希望與大陸經濟「脫鉤」,但「美國完全正在努力脫鉤」,這種分離可能會以美中貿易大幅下滑的方式出現。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質疑,九十天是否足夠處理長期以來的挑戰?尤其川普首任總統任期四年大部分時間美中都在談判,但只取得有限成功。

新華社昨晚發布時評文章指,此次會談的舉行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積極動向」,然而中美間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分歧依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此次會談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中美經貿關係走向應抱有理性預期。文章強調,能坐下來談是避免衝突升級必要姿態,但指望通過一、兩次會談就徹底消除所有分歧顯然不切實際,「我們既樂見對話的重啟,也對中美消弭分歧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大陸央視旗下「玉淵譚天」引述分析,能在這麼短時間取得實質性進展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中方為維護自己利益進行堅決反制,導致雙方在很短時間就把關稅拉到了「禁止性關稅」水平,雙方受到的影響立竿見影。二是雙方經過上一輪貿易摩擦後都更有經驗,對彼此訴求也很了解。此次溝通主要目的是先把中美貿易恢復起來,雙方再就更多問題進行探討。

 
TOP
要聞
陽光行動/我醫療體系 超級碳排大戶
記者李青縈、沈能元、陳雨鑫/台北聯合報

環境部訂下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碳有價時代來臨,明年起部分企業開始繳交碳費。國內醫療體系總碳排放量占全國百分之四點六,高於世界平均值,屬「超級碳排大戶」,但礙於救命事業,暫時豁免。衛福部要求全國醫學中心年底前完成碳盤查,各醫院大動作減碳,同時也面臨減碳「邊際效應」。

醫學中心拚完成碳盤查

台灣身處氣候變遷第一線,過去十年夏季高溫日數大增,熱中暑、腎結石及心血管疾病人數皆呈上升趨勢。「氣候變遷與疾病盛行率呈正相關,醫療院所不可能不參與減碳這條路。」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說,今年三月衛福部廿六家部立醫院完成碳盤查,總碳排量達九萬九千噸碳當量,其中電力碳排達八成八,「空調系統」用電最多。□□

林名男說,碳盤查對醫療院所並非難事,只要盤點醫院儀器並透過公式計算,就能完成,但完成首波碳盤查後,得開始執行減碳方案,部立醫院規畫三年內陸續汰換各院非節能的空調設備,如果無法找到節電以外的減碳方式,很快就會面臨「減碳邊際效應」。

建立減碳文化才能達標

林名男指出,多數醫院減碳集中於可控制的直接排放和能源間接排放,屬於「範疇一」與「範疇二」,但兩者僅占淨零目標的百分之廿九。若要大規模減碳,關鍵在於涵蓋原料採購、運輸、通勤等間接排放的範疇三,需從醫護日常工作中尋找減碳機會,並培養醫院減碳文化,才能真正達標。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衛福部僅編列兩千萬元推動全台醫院ESG教育,不足以支應實際減碳需求。新光醫院僅培訓醫護考取永續證照就花費百萬元,更換節電設備更高達五千萬元。他呼籲,既然政府已啟動永續政策,就應投入足夠的資源,協助醫院建構減碳基礎,培育專業人才。

高雄醫學大學專案執行長郭昭宏指出,醫療以救命為先,節能減碳推行速度相對緩慢。醫界希望衛福部推動相關政策時,應明確規範哪些減碳措施與碳盤查為必要項目,並提供誘因,例如將低碳採購納入健保給付獎勵或評鑑指標。此外,應研議放寬一次性醫材限制,讓醫院可使用可重複醫材以達減碳目標。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現階段若全面要求所有醫院推動碳盤查,難度極高,部分中小型醫院仍在尋找經營定位,甚至面臨生存挑戰,考量醫院用電量與病床數呈正相關,第一波先要求全國醫學中心年底前完成碳盤查,並聚焦於較具可控性的「範疇一」與「範疇二」,未來每年四月公布前一年度盤查結果。

本報、厚生會永續倡議

面對全球永續挑戰,沒有人是局外人,本報與厚生會基金會合作,成立「健康醫療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將於五月廿九日舉行成立大會與第一次委員會議,成員包括厚生會長萬美玲、陽交大校長林奇宏、政大教授王儷玲等,凝聚醫療健康永續共識,成為推動台灣的正向永續動力。

 
TOP
陽光行動/偏鄉醫療減碳排 視訊看診+AI輔助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各醫院為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無不積極進行碳盤查,並推動各項減碳措施。健康醫院協會永續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雄醫學大學專案執行長郭昭宏說,醫院為符合永續經營,達到減碳目標,多從節省電力、減少接駁車排碳量、減少偏鄉民眾就醫次數等方面著手;而政府更應該明確規範減碳項目,並提供誘因,協助醫院達成「綠色醫療」的目標。

「偏鄉醫療在節能減碳上也扮演關鍵角色。」郭昭宏表示,為方便偏鄉患者就醫,醫院多年推動公共交通工具共乘制,如一輛汽車每開十公里,一個人排碳量約為四公斤,但共乘公共交通工具,每人排碳量可降至○點三公斤,其次是利用遠距視訊醫療,降低移動時交通工具產生的碳排。

郭昭宏擔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時,醫院針對肺部X光、乳房攝影等檢查,在社區健檢車加裝AI判讀系統,受檢者檢查完後,AI軟體花三秒判讀,如發現異常會立即將影像傳回醫院,再由專科醫師確認,整體流程四分鐘內完成,讓病人及早得知結果,如有異常會立即轉診,同樣也能減少碳排。

郭昭宏目前正協助衛福部進行國內減碳政策研究,努力方向包括針對相對單純的醫療項目進行碳足跡調查,比如說白內障、骨科等簡單手術,或健檢及心導管、內視鏡檢查等,當完成碳足跡調查後,將供給各大醫學中心參考,讓醫院減少碳排;其次在循環經濟部分,將醫院內使用可回收的塑膠醫療廢棄物,進行回時循環再利用。

郭昭宏解釋,像是白內障手術,或膝關節、髖關節置換等骨科手術,或洗腎都屬於排程醫療,以優化手術過程,如把麻醉氣體減量、精簡消毒器材,甚至是利用大數據調查,如過去一個手術包內的手術器械重量十公斤,清潔消毒時十分耗能,現在盡量減到四點五公斤,讓能源更能精簡、有效率的運用,以減少碳排,且不影響病人安全。

 
TOP
陽光行動/醫院換麻醉氣體 手術室年減碳700噸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身為「排碳大戶」的醫療院所,今年起,醫療層級為醫學中心的醫院得完成碳排查,而中大型醫院擔心未來衛福部會突然下達降低碳排要求,部分醫院也悄悄執行碳排查,逐漸淘汰舊設備、找出院內可以減碳的項目。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從手術室著手,鼓勵使用低碳排的麻醉氣體,並提高手術室溫度,降低用電量達到降低碳排的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永續發展室主任黃仲毅指出,去年北醫附醫依照ISO 14064-1標準,完成範疇一與範疇二,以及部分範疇三的碳排查,總排放量為一萬八四五九公噸碳當量,今年碳盤查結果雖然還沒有完成,但初步的結果顯示,與去年相比減少八百多公噸碳當量,超過去年訂下的每年要減少七九一公噸碳當量的目標。

黃仲毅說,北醫附醫減碳的方式與其他醫院類似,都先著手於「節能」,去年開始逐步汰換,耗電量大的設備,如節能的空調等,更換後用電量立即下降,而從去年開始,優先盤點「手術室」的減碳機會,過去手術麻醉多是使用麻醉氣體「地氟醚」(Desflurane),但它造成的碳排量是「七氟醚」(Sevoflurane)的廿倍,光是更換麻醉氣體的類型,一年就減少六百到七百公噸的碳當量。

黃仲毅說,更換麻醉氣體類型,短時間內可以達到快速減碳的效果,但也面臨「減碳邊際效益遞減」的挑戰,醫院將重心轉向能源使用與廢棄物管理。以手術室空調為例,醫院長期維持室溫在攝氏十八度以下,遠低於法規建議的攝氏廿二至廿四度。

於是醫院近年開始實驗「升溫」與「休眠」機制,在夜間十點至隔日清晨六點期間調高溫度或暫停空調運作,初步實驗在兩間手術室進行,發現溫度調升至攝氏廿一度時,完全不影響手術的成效,且每年能減少約八十公噸的碳當量。

黃仲毅說,調整手術室溫度,最大挑戰是「醫師」,當夜間需要緊急手術時,不可能等待休眠的空調,重新讓整間手術室達到攝氏廿二度後才開始動刀,後續將持續與外科醫師溝通,評估不同手術類型是否適用。雖然部分舊型手術房無法即時監測與調控空調,但團隊希望累積經驗,供其他醫療機構參考,打造可複製的永續減碳模式。

 
TOP
陽光行動/洗腎室回收醫材 綠腎行動搶救地球
記者廖靜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院是高耗能的救命基地,「節電」雖是最直觀的減碳手段,但隨著多數醫學中心完成第一階段碳盤查,醫界也意識到:若要達成二○五○年淨零目標,勢必得深入減碳難度更高的「範疇三」,北醫體系朝醫療本業出發,長庚則導入智慧管理系統,同時拉著藥廠跟著一同做永續改革。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說,綠色腎臟行動是從洗腎室出發的成功減碳模式,全台約有四百多家洗腎中心,未來不排除透過醫學會號召,鼓勵洗腎診所回收耗材。

吳麥斯說明,從十年前開始,雙和醫院開始系統性回收洗腎室耗材,包括人工腎臟、導管、紗布等,去年一年回收量達六十八公噸,其中七成,可回收製成垃圾袋、三角錐或針筒收納盒,避免進入焚化流程,降低碳排。

綠色腎臟的概念,不只在「回收」耗材,更著眼在預防醫療。洗腎患者中約有一半有合併糖尿病,因應糖尿病新藥的問世,能大幅降低糖尿病患者合併腎臟病的機率,根據研究,一位血液透析患者每年排放的碳排量是三點八公噸碳當量,目前全台約有九萬名洗腎患者,若能減少一萬名透析人口,相當於年減碳三點八萬公噸。

長庚體系目前的減碳方式,也已不著重在範疇一與範疇二,而是走進範疇三。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執行長游進邦說,台灣醫療體系溫室氣體排放有逾六成來自範疇三,包括藥品供應、醫療器材、病人及員工的通勤等。其中,最難的就屬藥品、醫材交易的碳足跡,國際藥廠如何配合成為最難的部分,所幸近幾年各國加速推動ESG,國際藥廠開始致力永續轉型。

游進邦說,新冠疫情前,長庚體系每年實體會議舉辦場次多達二點八萬場,疫情後降至九千場,大幅降低因會議產生的交通碳排量,長庚運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找出大量隱形碳足跡,讓土城醫院及鳳山醫院於去年取得碳盤查ISO 14064-1國際認證。

 
TOP
陽光行動/天災停電路癱…極端氣候 衝擊醫療韌性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氣候暖化,極端氣候頻率升高,伴隨而來的是水患、土石流與道路中斷等複合式災難,上月廿八日,西班牙和葡萄牙預警大規模停電,兩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原因歸咎於極端氣溫導致高壓線路異常。醫療院所是民眾健康的後盾,不僅要努力淨零減碳,也要強化醫院韌性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種種挑戰。

廿年前的美國卡翠納颶風事件,造成千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更導致全美逾一千六百人死亡,以紐奧良受創最為嚴重。災害最嚴重的時間點不是颶風來臨的當天,而是幾日後,由於靠近出海口的堤防潰堤,導致沿岸地區淹水數日不退,缺水缺電,災民擠進醫院,但院內醫療量能嚴重不足,甚至缺電。

卡翠納風災 美醫院缺水缺電

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林名男指出,當時紐奧良醫院的發電機都設在地下室,因暴雨被水淹沒,醫院無法自行發電,外面的電也送不進來,需要電力的維生器材如呼吸器都無法使用。沒有人希望碰到災難,但台灣頻繁受地震和颱風影響,醫療機構建設應充分考慮自然災害風險,讓醫院有韌性面對挑戰。

山陀兒暴雨 金山醫院成孤島

去年山陀兒颱風過後,出現暴雨,台大金山分院即因颱風遭逢大雨,道路被阻斷,院長蔡兆勳說,醫院雖未有重大災損,卻變成一座孤島,病患無法離開、醫護人員也無法進入,正值交班時刻,為避免同事沒有時間休息,醫師搭乘消防單位橡皮艇挺進醫院。

「最擔心的是遇上心肌梗塞等急重症病人」,蔡兆勳說,金山地區到基隆,車程也要四十分鐘,若沒有先在金山做初步處置穩定生命跡象,就會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因此雖然天災阻斷道路機率極低,但必須把緊急災難列入規畫考慮,以免發生無法挽救悲劇。

台大金山分院過去長期針對核災演練,設有地下獨立看診區,避免輻射汙染。蔡兆勳表示,如今也把水患與交通中斷納入防災計畫。他建議,地方政府應規畫可預備調度機制,明確標示災時可聯繫支援單位,並配備如可涉水的悍馬車等特殊車輛支援,「否則災難當下容易慌亂、難及時聯繫」。

增醫療韌性 從國家層級思考

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氣候不穩定可能成為新常態,颱風不僅帶來風雨,也常造成山區土石流與交通癱瘓,但不只偏鄉地區醫院風險升高,城市同樣不能鬆懈。政府應從國家防災層級思考,提升預警與通報效率,目前醫院面對颱風,人力維持最低程度運作,除減少醫護與民眾外出風險,也保留緊急醫療處置能量。

洪子仁說,面對極端氣候,醫療體系不該僅做最小反應,而應「料敵從寬」,不論是制度面還是人力調配,都要提升整體醫療韌性。政府應建立緊急災難應變調度機制,避免憾事。

 
TOP
焦點新聞
川普大砍藥價 藥界憂新藥不在台上市
記者沈能元、廖靜清/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大幅降低美國處方藥和藥品價格。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表示,這項新制一旦上路,新藥恐延後在台上市,甚至不在台上市。衛福部健保署指出,詳細政策內容尚不清楚,無法評估其影響,將密切關注。

IRPMA理事長胡耀中表示,美國藥品市場龐大,全球前十大藥廠在美國市場占比達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川普宣布降低處方藥等藥品藥價,或許可提高藥品可近性,更多患者得以用到藥物,但藥廠獲利勢必下降,不同藥廠採取不同因應措施,將減少新藥開發投資或縮編人力。

IRPMA秘書長陳全文說,美國藥品市場占全球達三成,藥價也是全世界最高,川普藥價政策參考先進國家的藥價,予以訂出降價幅度,如此做法類似國內健保藥品核價,參考十大先進國家的最低價。

但令人擔憂的是,川普如果得知台灣藥價如此之低,可能用來作為美國砍藥價的參考依據,一旦如此,美國藥廠勢必不願壓低來台藥價,避免影響到美國當地藥價。

陳全文說,若藥廠基於藥價考量,就會將影響新藥輸入台灣的優先順序,而這就是「去優先化」,藥廠可能延後在台上市,甚至不在台上市,將嚴重衝擊到重大傷病及癌症患者等權益。不僅台灣受到影響,只要是藥價偏低的國家都可能受到波及。

陳全文指出,新藥延後在台灣上市,這已不是新聞,例如,同一款新藥通常先在日本上市,等一段時間,台灣才上市,目的就是擔心台灣健保較低核價,影響到日本藥價,而如此情形於川普藥價新制上路後,將更為明顯。

台大醫學院臨床藥學研究所教授沈麗娟持同樣意見,她表示,川普高喊降藥價,將對新藥引進台灣帶來重大衝擊,進口新藥、癌症藥物則首當其衝。不過,我國學名藥來源不只美國,本土學名藥業者則可能受益。

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委殷為瑩則建議,台灣趁此機會調整政策及產業結構轉型,並降低對特定國家依賴程度,短中期應「以獎勵措施提升國產原料藥、製劑生產及使用比例」、「建立關鍵必要藥品儲備制度」。長期建議修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在地製造納入獎勵範圍,符合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品在地化國際趨勢。

 
TOP
川普砍藥價效應…原廠藥喊漲 可能退出健保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聯合報
川普將砍藥價,降低美國處方藥成本,各界憂全球連鎖反應,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理事長張博勝表示,藥廠須調降美國藥品價格,並重新調整各國藥價結構,屆時輸台的新藥藥價勢必變貴,民眾要做好心理準備。

張博勝指出,美國藥價長期居高不下,約為其他國家的三倍,川普這項新政策一旦上路,藥廠若不願讓利,就會考慮拉高其他國家的藥價,藉此抬高美國參考價格基準,避免整體營收下滑。

「國際藥廠絕對不想失去美國這個大客戶。」張博勝說,為了公平起見,國際藥廠勢必重新調整全球藥價結構,讓各國藥價上漲。事實上,已有歐洲藥廠有意提高歐盟藥價,「藥廠邊走邊看,但絕不會等川普的政策實施一陣子後才宣布調整策略,且動作絕不會太慢」。

長久以來,台灣健保習慣以較低價格來給付原廠藥物,張博勝認為,在國際藥廠調高在台藥物售價後,進口藥物售價勢必被「向上調整」,以避免拉低整體的「全球最低價」。

若歐美藥廠提高藥品售價,而我國健保署無法相應地調升健保給付價格,屆時恐有不少原廠藥物選擇退出健保體系,甚至下市,導致民眾無法取得部分重要藥品。另一種可能是健保署被迫重新檢討藥價與給付標準,致使整體藥費支出上升,進一步加重健保財務壓力。

「川普這項新政策的細節還沒出來,但藥廠已在觀望中。」張博勝說,若原廠藥不願進入台灣市場,拉長新藥納入健保的時程,勢必嚴重影響國人用藥權益。

 
TOP
汽燃費擬正名公路養護費 電動車最快2030年也要繳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電動車吃電,用「汽車燃料使用費」課徵名不正言不順,立委要求改名。交通部表示,基於徵收目的,建議改名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並請運研會通盤檢討徵收規範及配套措施,預計二○二六年報告出爐、二○三○年針對電動車開徵。

立法院交委會昨審查公路法修法第廿七、廿八、七五條,立委提案欲將「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

立委李昆澤質詢指出,汽燃費目前是依照車輛CC數計算,每年徵收約五百億元,然而電動車數量逐年增加,二○一八年電動車約廿萬輛,今年三月電動汽機車已達八十八萬輛。

其中,戰列部隊編制裝備內的軍用汽車、領有特種車行執照並免徵使用牌照稅的車輛、經公路主管機關核准的市區汽車客運業及公路汽車客運業,電動汽車、計程車等,均免徵汽燃費。

李昆澤說,汽燃費的討論應以道路為主體並有三大重點,包含確保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的費用充足、以道路使用為主體,徵收對象應為實際用路車輛、收費應具有公平性;汽燃費改革主要討論方向為隨車徵收、隨油徵收或隨里程徵收。

針對上述三種徵收方式的比較,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分析,隨車徵收較為簡單,強調CC數跟車種,民眾比較能接受,目前新加坡、日本、歐盟仍採用隨車徵收。

隨油徵收能反映車輛實際使用狀況,缺點是二○三○年預估電動車將達二九一萬輛,其中電動汽車五十一萬輛、電動機車二四○萬輛,若持續免徵,光二○三○年恐減徵卅六億;隨里程徵收則較能反映道路狀況,缺點是普及性及竄改問題,以碼表登錄,恐有改表疑慮,無法有效建立防弊機制。

陳彥伯說,基於公路法第廿七條徵收目的,建議將「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修正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另外,考量電動車發展趨勢,已請運研所通盤檢討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的徵收規範,包含徵收對象、方式、期間、規範費率、增列電動汽機車收費標準等,以及配套措施,預估二○二六年通盤檢討報告將出爐,二○三○年也將針對電動車開徵。

 
TOP
汽車隔熱紙透光率 明年強制規範新車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交通部研議車窗隔熱紙透光指引,預計六月底公布、十二月底前完成儀器設備購置及檢驗人員教育訓練,但立委洪孟楷昨指出,隔熱紙透光率僅規範新車且無罰則,民眾恐鑽漏洞,交通部表示,除公布指引,明年起將法制化、強制規範新車,不符合者將懲處。

交通部研議車窗隔熱紙透光指引內容,以目前蒐集的國外規範和國內問卷結果,一般汽車前擋玻璃透光率百分之七十以上;前側窗玻璃(A至B柱間)透光率百分之七十以上,若有個別考慮則應不低於百分之卅五;後側窗玻璃(B至C柱之間)透光率百分之卅五以上或不予限制;後擋窗玻璃透光率百分之卅五以上或不予限制。

立委洪孟楷昨天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指出,目前交通部研議公布指引,只規範新車不管舊車,倘若民眾新車領牌一個月後再貼隔熱紙,這樣算新車還是舊車?認為交通部應定義新車、舊車,並對舊車訂定落日條款。

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六月底前會公布隔熱紙透光路安全指引,並針對新車車主宣導,在黏貼隔熱紙時有標準規範,後續再修正道安規則,修正過程說也會討論適用範圍、相關罰則等,明年度開始強制要求。

陳文瑞表示,新車明年起驗車須檢驗隔熱紙透光率,若未符合監理單位檢驗標準者,於一個月內仍未修復並申請覆驗,或覆驗仍不合格者,吊扣牌照。

 
TOP
政治新聞
憲訴法釋憲說明會爆兩大爭點!理由為何?「司法應遠離議事爭議」這話合理嗎
記者王宏舜、林孟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就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昨開說明會釐清立法程序,多名大法官對「無異議通過」、「有無文字修正」提出疑問。民進黨團訴訟代理人陳鵬光指二讀前抗爭超過廿小時,立法院長韓國瑜僅詢問文字修正意見,「不到一秒」即宣示決議修正通過;立法院代表、立委黃國昌反駁,並舉例先前一千多個議案都是如此。

司法院代理院長、憲法法庭審判長謝銘洋先說明本案尚未受理,是依據憲訴法第十九條規定通知當事人、關係人、專家學者到庭說明、陳述意見。陳鵬光認為憲訴法修法未完成第三讀程序,立法程序具重大明顯瑕疵而違憲,不生立法效力。陳主張修法違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憲法法庭可於主文宣告無效,或在另案理由中宣告無效。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廖元豪則援引二○二○年憲一字第五號不受理決議,指大法官稱「屬國會事項,尚無明顯牴觸憲法之重大瑕疵,依國會自律原則,憲政機關自應予尊重」,並以美國憲法判例為例,認為司法應遠離議事爭議。

大法官呂太郎提問,立法院主張主席有問「有無文字修正?」他認為這是主席的行為,怎會是「表決行為」?以專家學者身分提供意見的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羅傳賢說,議事實務若「無文字修正」,會被默認沒有意見,但若政黨嚴重對立,立法程序有必要改進,但他不認為有到違憲程度。

大法官尤伯祥質疑,議事慣例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一條訂定後,是否有存在空間?法律案三讀程序要如何踐行公開透明與討論原則?當少數立委在二讀已明確反對議案,三讀時主席「無異議」通過,如何問責?因為都沒名字。

立法院訴訟代理人黃昱中認為,過往慣例,二讀時就已實質討論,三讀會主席經詢問有無要文字修正,意思就是要表決,他認為聲請人三讀時「棄權」。

大法官蔡宗珍關切議案是不是以「沒有異議」方式通過,她驚訝黃昱中說「無異議通過是『棄權』」,這樣的「無異議」可代表支持議案通過嗎?廖元豪和黃昱中討論後,廖更正黃是「口誤」,指「無異議」應該解釋成「全體一致贊成通過」。

黃國昌說「沒有異議就會通過」,不是韓國瑜獨創,從第九屆立法院第四會期後,每個院長問的都是「請問有沒有文字修正?」,包括二○一八年通過的憲法訴訟法。

 
TOP
冷眼集/憲訴法釋憲說明會 大法官頻發問 反顯不懂議事
本報記者林孟潔、王宏舜、林河名聯合報
憲法法庭昨開說明會,欲釐清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三讀程序有無瑕疵。昨天形同釋憲「前哨戰」,大法官對於三讀程序存有非常多「疑問」,頻頻提問,看似「助攻」聲請釋憲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但會不會反而自曝對議事的狀況外?

憲法法庭尚未受理觸及憲訴法修正條文是否違憲,而優先處理立法程序,原訂兩小時的說明會,因大法官們提問踴躍,延長至三小時、下午五時才結束,除審判長謝銘洋、大法官陳忠五未提問之外,其餘六名大法官均有發問。

昨天交鋒焦點圍繞「無異議認可」,包括大法官尤伯祥問及立法院長韓國瑜當時詢問「有無文字修正」後,幾乎沒有停頓地宣布沒有文字修正而通過,如此能說二讀反對議案的立委行使投票權嗎?又議案通過後,人民如何問責?

大法官呂太郎也舉例甲向乙詢問「你有兩百萬可以借我嗎」,乙均不作聲,甲可以當成乙同意借兩百萬嗎?但隨即被全場唯一專家學者、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羅傳賢反駁,指立法權與此不同,立法權運作靠的是互動、慣例。

大法官對議事的發問踴躍,反而曝露對於國會議事實務的認知不足,甚至印證黃國昌所說,大法官辦一個「凸顯自己搞不懂狀況」的說明會,不知道意義何在,或是有何政治上的考量,令人不解。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將憲訴法修法過程比喻成「性侵案」,表示民進黨團反對五個多月,不能因「敲槌通過的一秒」沒有反對,就代表黨團無異議。言論一出,令人詫異,但呂太郎也隨即回應「這和性侵案無關」。

在法庭上,各當事人多半就自己有利的部分陳述,這本無可厚非,但聰明的法官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例如,宣稱「反對五個多月」,若仔細探知,這五個多月不乏「為反對而反對」,甚至不願理性討論,如此稱得上「一再表示反對」嗎?

昨天說明會氣氛尚稱平和,卻因羅傳賢舉立院前院長王金平與蘇嘉全處理議事的差異,讓外界讀出「民進黨正是今日議事爭議的始作俑者」的味道,引發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極大不滿。

這股濃烈的火藥味,也讓司法與政治更加糾結不清。

 
TOP
苗栗罷免案不成立 猜猜看罷藍委幾案沒過關?
記者吳傑沐、范榮達、李成蔭、黃婉聯合報

大罷免白熱化,苗栗縣公民團體「苗栗國罷免立委連線」,推動罷免無黨籍立委陳超明、國民黨籍立委邱鎮軍,二階連署送件昨天截止,罷團昨將連署書送至苗栗縣選委會門口,但未跨過門檻未送件。罷團表示沒有失敗。苗栗縣長鍾東錦說「很好」,不希望任何一件罷免提議通過。

連同罷免國民黨新竹縣立委徐欣瑩團隊二階連署書未達門檻,卅五件通過一階的罷免泛藍立委案,已累積三件罷免案不成立。

對於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預告」至少有卅一席國民黨立委會被罷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痛批柯就是民主社會最大亂源、傷害台灣民主殺手之一,台灣正在發生反民主行為,民眾最終一定會站出來投不同意票。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第三屆國際論壇演說也提到,他會致力捍衛市民自由,當面臨不同意見時,希望大家不要雙重標準、也不要打壓異己,讓民主和人民自己來決定。

罷免苗栗立委第一選區(海線)陳超明二階門檻二○五八六人,第二選區(山線)邱鎮軍二階門檻二三一八七人;根據罷團統計,分別有一八八一八人、二○九一八人連署,未達連署門檻。苗栗縣選委會昨宣布,送件時間已截止,結束受理收件。罷團最後宣告,未達門檻因此不送件,許多罷團成員傷心落淚。

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領銜人張克晉日前宣布退出,罷團「地動刪瑤」召集人賴苡任昨赴中選會「發函詢問」後續行政作業情況。他指出,選罷法有關備補領銜人修法已三年,卻沒有「作業辦法」,這是行政怠惰,中選會面對相關詢問也都消極,因此他來發函。

中選會說,事涉提議人及被罷免人重大權益,已安排五月十六日中選會委員會確認。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則建議,趕快以嚴謹態度去取得同意書才是正道。

 
TOP
海馬士火箭我首射實彈!為何兩度出包?7月真能成軍?
記者李人岳/屏東報導聯合報

國軍向美採購的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昨天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接裝後首度實彈射擊,國防部長顧立雄視察演訓成效。過程中兩度發生訊號異常,導致射擊暫停,美方原廠人員在場協助技術支援。

國軍採購廿九套M142「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HIMARS),首批十一套於去年九月由中部十軍團五八砲指部接收並展開換裝訓練,昨天首次實彈射擊驗證,十一輛火箭車全數上場,總共射擊卅三枚減程練習火箭。

射擊全程分為四波次,每輛火箭車各發射三枚火箭,每波第一、二輪由每一車依序射擊單發、第三輪則進行齊射。但第一波齊射時僅一輛火箭車完成發射,第二波也發生狀況,隨後才在後續波次補射,總計仍依進度完成射擊卅三發火箭。

五八砲指部副指揮官何至中上校解釋,兩波射擊時因發生訊號異常,由美方原廠人員協助進行故障排除,這也屬於接裝訓練過程中故障排除的一環。據了解,海馬士火箭連最快七月成軍。

 
TOP
社會新聞
連闖5紅燈 無照酒駕撞死下班婦 駕駛羈押
記者張議晨、石秀華、徐白櫻/高雄聯合報

五十九歲洪姓男子昨天凌晨酒後駕駛保時捷休旅車,在高雄市連闖五個紅燈後,撞死六十七歲蔡吳姓女騎士,酒測值高達一點二毫克;洪有酒駕拒測紀錄,駕照被吊銷,昨無照酒駕撞死人,檢方訊後聲押獲准。

高雄市十日才發生鄭姓男子酒駕逆向撞死騎機車李姓高職生,李搭載的顏姓女學生也重傷未脫險;不到三天發生兩起嚴重酒駕撞死人事故,高雄市長陳其邁昨要求嚴格執法,市警局下令十七個分局動員逾三百名警力,即日啟動「酒駕大執法」專案,強勢取締酒駕。

警方調查,洪男前天深夜在三民區友人住處喝酒後,開車沿中華路北上,後右轉大順路疾駛,連闖四個紅燈,差點撞上其他車輛;昨凌晨零時許行經大順一路、龍德路口再闖紅燈,蔡吳姓婦人騎機車從龍德路口綠燈起步,當場被撞上,連人帶車拖撞至輕軌軌道停下,婦人送醫不治。

警方到場時洪男呈爛醉樣,態度極不配合,囂張嗆員警「憑什麼銬我」,還向其他目擊民眾喊「警察殺人」,被帶回派出所後倒頭大睡。他酒醒後自稱粗工,待業中,保時捷是友人欠錢提供使用「抵債」,未在自己名下;警方查出洪六年前曾因攔查拒測被罰九萬元,汽車駕照也被吊銷,肇事時為「無照酒駕」狀態。

死者是瘖啞人士,在三溫暖洗衣房工作多年,原本已退休,後來又被老東家找回幫忙;昨天凌晨下班後沿著平常通勤路線返家,卻遇死劫,女兒接獲警方通知趕到現場,悲痛欲絕。

「不要再放任這些酒駕犯了!」檢警昨相驗遺體,死者丈夫在殯儀館時一臉茫然,談到妻子時不時掩面痛哭。死者女兒則痛批酒駕很過分,「坐計程車不會花很多錢,為何不坐計程車?」他們對洪男無法原諒,希望政府能將酒駕者重判,不要讓這些人認為不會被關、不會被罰,還是一樣酒駕開車。

 
TOP
麥當勞少女案高檢發回 律師盼釐清權勢性暴力認定
記者李隆揆、王聖藜/台北報導聯合報

北市少女去年墜河身亡,母親揭露女兒在麥當勞打工疑遭主管性侵,士林地檢署調查認罪證不足,對主管不起訴處分,少女家屬再議;高檢署認士檢偵查不完備,昨發回士林地檢署繼續偵辦。

律師團與被害人關懷團體聯合聲明,批涉案主管藉職權對未成年者性暴力,還以「親密關係」之名脫罪免責;原處分對性侵被害人存有強烈刻板印象,認為被害人應符「典型被害人」形象,卻忽略被害人創傷反應與抉擇困境,該迷思是所有被害人面臨的處境;權勢性暴力的低起訴率在於認定困難,希望以此案不幸,對司法向來難釐清認定的權勢性暴力問題提出沈痛控訴。

少女父親昨受訪說,案發後有網友冷言冷語,甚至質疑是要向麥當勞獅子大開口,「我們是受害者,為何還要承受這些攻擊?」、「還扯什麼詐欺案…詐欺的事都處理好了,爸爸明明都幫妳處理好了」,講到激動,少女父親下跪痛哭,「這次高檢署的見解,讓我們對司法看見一絲曙光。」

他說被告主張與少女交往、兩人關係是合意,「那對方一定很清楚我女兒身體特徵,檢察官卻都不問」。

委任律師簡大為說,處分書指檢方不起訴主因認定相關證據不足以支持少女說法,其他證據又太過間接,且難辨被告與少女發生性關係時有無違反意願;然性犯罪被害人受害時反應各不相同,檢方認定強制性交與權勢性交相斥,與最高法院見解不符。

律師蔡尚謙說,少女就醫紀錄中有一次曾提及遭性侵,檢方卻引用少女未提受害的就醫紀錄做成不起訴處分書,如今發回續偵,「相信高檢署也認為其中有些不對勁」。

 
TOP
經濟新聞
龔明鑫:台美深入合作 促成美國再次偉大
記者陳熙文、黃婉婷/連線報導聯合報

對於美國與中國大陸達成關稅初步協議,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天指出,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我國努力爭取最好待遇。經貿辦表示,大陸在談判期間適用的關稅高於其他與美談判國家,仍存在洗產地風險,美中後續談判發展需持續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有意藉由關稅戰促成製造業回流美國,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率團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他在美東時間十一日表示,政府正盤點對美國的投資,研擬未來訂出目標金額。龔明鑫在峰會上聲稱,希望台美之間的合作可以更深入,促成美國的再次偉大。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在峰會致詞說,台灣企業卅年前是推動中國工業化關鍵力量,美方預期台灣企業也將在川普重振美國製造業目標中,扮演同樣重要角色。

由美國商務部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十一日至十四日在美國大華府地區舉行,台灣共計有一三八家企業、一八三位企業界代表參與,蟬聯最大代表團。

率領代表團參加高峰會的龔明鑫十一日與我駐美代表俞大□、經濟部長郭智輝、谷立言與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次長凱洛格等人出席為台灣代表團舉辦的歡迎酒會。

盤點對美投資 尚無具體金額

正逢美國川普政府祭出關稅政策,針對台灣是否會訂出對美直接投資的目標額,龔明鑫說,政府有這方面思考,但目前還在討論、盤點的過程,尚未有具體數字。

龔明鑫在致詞時說,台灣政府除了希望企業增加直接投資之外,也鼓勵台灣企業擴大對美國農產品、國防設備等採購,以創造更公平的貿易環境;希望台美合作更深入,促成美國的再次偉大。

此外,針對川普政府希望復興美國造船業,台灣如何能夠成為其助力?龔明鑫指出,台灣有相當不錯的造船技術和能力,但量能不比日本和南韓;不過,如果美國需要台灣的幫助,台灣願意貢獻其心力。

在台美軍工產業合作方面,龔明鑫指出,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五大信賴產業,其中就鎖定建立國防產業自主能量的軍工產業,其中包括打造無人機產業鏈。他認為,台美可以共同深入來研究如何一起合作,或者共同合作研發軍工產業項目。他以無人機為例表示,美國有較先進技術,而台灣具備量產經驗,台美可把彼此優勢結合起來,對產業發展和安全議題來說都有很大幫助。

避免雙重課稅 我盼盡快通過

行政院補充說明,龔明鑫也呼籲美參議院盡快通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並稱台灣高度重視違規轉運及洗產地議題,也盼台美能就造船及軍工產業展開合作。

 
TOP
股匯債三重夾殺 壽險業4月慘虧近250億元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六大壽險公司昨公布四月損益,其中凱基人壽單月獲利四點三一億元,成為全台十多家壽險公司唯一單月獲利者,至於其他壽險公司全面虧損,又以南山人壽虧損九十點八九億元最多。

而受到四月股市震盪、台幣走強等因素影響,十四家金控四月營收數字都不好看,合計稅後淨利一八六點三一億元,較三月的三八六點一億元大減一九九點七九億元、減幅百分之五十一點七五;若與去年同期的五三九點二四億元相比,金額減少三五二點九三億元、衰退百分之六十五點四五。

而依照目前各壽險公司公布的虧損情況,四月全體壽險公司虧損接近二五○億元,等於吃掉第一季獲利八四九億元大約三成;相較於台幣四月升值百分之三點六,五月台幣匯價迄今升值百分之五點三,匯損吃掉獲利的情況恐更嚴重,除非台股在五月表現較佳,讓業者可以賣股變現,壽險業者五月的虧損恐高於四月。

台幣匯率昨因在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帶動美元指數走高,小貶○點八分,收在卅點三一六元。

中信、國泰、富邦、新光等金控旗下壽險子公司,四月分別虧損十三點二二億、廿五點七億、廿四點一億、卅八點一六億元;此外,南山人壽四月稅前虧損一一四點五三億元,稅後虧損九十點八九億元,影響所及,南山人壽第一季獲利原本超過一二○億元,但前四月累計獲利剩卅一點○三億元,EPS為○點二一元。

至於其他的中小型壽險公司四月也全面虧損,第一金人壽、合庫人壽在介於損益兩平的邊緣,分別虧損八千九百萬元、一點三二億元;券商方面,受到川普對等關稅引發股災衝擊,只有九家券商獲利,除了元大證券獲利仍有十四點二六億元之外,其他券商獲利僅剩個位數,居次的富邦證獲利三點一億元。

國內金融業在股匯債三重夾殺之下,四月獲利大受侵蝕,其中壽險業更是一片哀嚎。國泰、富邦、台灣等大型壽險指出,四月台幣匯價大升百分之三點六,造成避險成本高昂,是最主要導致虧損的原因;此外,四月初的股災導致鉅額評價損失,為虧損的另一原因。

一名業界高層指出,光是以去年大型壽險公司所持有台積電的均價來看,就有大量評價損失得提列,國泰、凱基、南山、新光持股台積電的成本約在九一五元、八○五元、九四五元、一○二五元,對照四月底的台積電股價,要提列的評價損失自不在話下。

 
TOP
兩岸新聞
陸就業嚴峻藏不住 失業保險支出大增22.4%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副部長俞家棟日前表示,今年第一季大陸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不過,財新網從人社部規畫財務司近日於官網公布的數據發現,今年第一季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達人民幣四六五億元(約台幣一九五三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二十二點四。

報導指,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通常包括七類:失業保險金、基本醫療補保險費、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補助、技能提升補貼和穩崗返還等其他促進就業支出及其他支出。其中,包含失業保險金在內的失業保險待遇支出占主要部分。

人社部發布的二○二五年第一季工作主要進展情況也顯示,第一季共發放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價格臨時補貼等失業保險待遇人民幣三六五點四億元(約台幣一五三五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百分之二十九點六。

財新網指出,依據大陸社會保險法,想要領取失業保險金,失業人員需符合三條件: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已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

針對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大增,華東某省級人社部門人士認為,近年來政策力度加大及社交媒體宣傳作用,增加了勞動者對各類社保補貼的知曉率和領取率。在他看來,大陸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主要反映為就業品質下降,人崗不匹配問題明顯。

據人社部數據,今年三月大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二,較前月下降○點二,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不過,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勞動經濟系教授唐代盛認為,領取失業金人數大幅上升,仍反映出失業問題的嚴重性。不管是累積的失業領取,還是新增的領取,都說明經濟景氣指數不太好,需要通過失業保險維持生活。

 
TOP
陸國安白皮書 「統一」列核心利益、不承諾對台放棄武力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提出中國大陸核心利益主要包括: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強調,大陸將厚植國家和平統一的基礎,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近年來,北京在國家治理上更多強調維護國家安全,涉及社會管理、經濟事務、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等層面,昨日發布前述白皮書,官方稱旨在增進國際社會對大陸國家安全的認知和理解。

全文2.2萬字 多處涉及兩岸

白皮書全文共約二點二萬字。其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兩岸關係。白皮書稱,當前大陸面臨外部安全壓力加大,個別國家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在台海、南海、東海滋擾攪事;一些外部勢力處心積慮打「台灣牌」,台獨勢力頑固堅持分裂立場,冒險挑釁。「作為具有十四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國家,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必須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

針對大陸核心利益,白皮書強調,每個國家都要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各國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大陸維護國家安全,主要是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大陸的國家核心利益主要包括: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第三章「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堅實支撐」的第四部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大篇幅涉及兩岸。白皮書表示,「中國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維護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國家統一的任務艱巨繁重。中國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堅持陸海統籌,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相統一」。

提九二共識 推動兩岸和平

白皮書並強調「堅定不移推進國家完全統一」。聲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台大政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拉緊兩岸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結,厚植國家和平統一的基礎。」

白皮書還提出,要「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加強兩岸對話溝通和民主協商,共商統一大計,共謀統一大業。堅決反對『台灣地位未定論』,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法律效力不容置疑,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沒有任何根據、理由或權利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

又稱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依法打擊『台獨』頑固分子,有力震懾『台獨』分裂勢力。中國始終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TOP
國際新聞
川普擬收卡達122億豪華客機惹議 不滿嗆聲民主黨
編譯盧思綸、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卡達王室計畫贈與五角大廈一架波音747-8型巨無霸客機,美國總統川普打算當作總統座機空軍一號使用,引發美國各界質疑此舉違法且在道德上有爭議。

對此,不滿美國波音延誤交付新空軍一號的川普,十一日晚間在自創社群媒體真實社群發文,批評民主黨人「逼」政府自己花大錢買飛機。

最早披露此事的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形容該機彷彿一座「飛行宮殿」,而此一餽贈計畫可望在川普本周訪問卡達等中東三國時宣布。

紐約時報十一日引述多位知情美國官員報導,川普計畫接受卡達王室捐贈的747-8型飛機,並升級為臨時的空軍一號。這可能是美國政府至今收到的最昂貴外國贈禮。一架全新的同型飛機市值約四億美元(台幣約一二二億元)。

民主黨籍國會議員和多個廉政倡議團體因此強烈不滿,甚至有些共和黨人私下也擔憂引發道德爭議。川普十一日在真實社群寫道,「五角大廈將免費獲贈一架747為禮物,暫時取代已有四十年(機齡)的空軍一號,這筆交易很公開透明,(卻)令狡猾的民主黨人大為惱怒,他們堅持我們(政府)要自己花大錢買下這架飛機」。

民主黨全委會批評,此舉證明川普利用總統職位謀取個人利益。甚至美國極右翼的川普側翼盧默都宣稱,接受該機將為川普政府帶來「汙點」。她在社媒X寫道,「我們不能接受穿西裝的聖戰分子,所送的四億美元『禮物』。卡達資助的(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這些(都是)伊朗代理人,(他們)殺害美國軍人」。

然而白宮強調,所有來自外國的贈禮都完全依法處理。一位卡達官員則指稱,這項提議的確「討論中」,但尚未定案。

一位知情人士指稱,卡達原打算直接將飛機捐給川普的總統圖書館,但律師認為,此舉恐違反美國憲法的薪酬條款。該條款禁止美聯邦官員在未經國會批准下,收受任何來自國王、親王或外國的禮物。

一位美國高官則聲稱,五角大廈認為可以收下;另有兩位知情人士提到,由白宮法律顧問瓦林登及司法部長邦迪主導的審查認定,由川普總統圖書館收受該機的做法將合法,至於所持的理由是川普沒跟卡達因此有任何對價關係,故不構成賄賂。

紐時報導稱,該機可望交由美國國防承包商L3Harris改裝,待川普政府核准後即可展開作業。若順利移交,預計今年底前就能完成升級,屆時川普可望在其第二任內使用它。

川普私人擁有的「川普一號」是一九九○年代初服役的老舊波音757,原為美國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所有,川普二○一一年購入。

卡達的餽贈,也會讓川普長久以來盼更換空軍一號的願望實現,原因是美國政府與波音簽的新機合約一再延宕。他去年十一月當選後不久,就對波音承包打造兩架新空軍一號的進度延誤與預算超支問題不滿。現役兩架空軍一號機齡均逾三十年,維修頻仍,有時甚至需數月之久。

 
TOP
菲期中選舉 關鍵參院席位陷膠著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菲律賓十二日期中選舉,將選出參、眾議員,以及地方首長和地方議員等共一點八萬多人。菲律賓期中選舉往往被視為選民對總統前三年施政表現的公投,也是三年後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日經亞洲十二日晚間報導,初步的部分非官方計票結果顯示,在參議院改選的半數(十二席)參議員中,總統馬可仕和前總統杜特蒂支持的候選人在全國的得票率相當接近。菲律賓選委會此前表示,在候選人對選舉結果提出異議後,官方結果將在五至七天內宣布。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三月被捕並立刻移送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CC)。他遭移送ICC的理由是擔任公職期間,以私刑發動反毒行動,遭控涉嫌危害人類罪而候審。

前總統杜特蒂 家鄉市長得票居第一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非官方的部分計票結果,在納卯市市長選舉開出六成二的選票後,杜特蒂已拿到五十萬票,而暫居第二的對手僅六萬票。在納卯市副市長選舉部分,同樣開出約六成二的選票後,杜特蒂兒子塞巴斯汀也暫居領先。儘管杜特蒂正被關押在海牙,但他仍是市長候選人。投票時間自十二日上午七時(同台灣時間)至當晚七時,其中可能對下屆二○二八年菲律賓總統大選帶來重要影響的是參議員選舉。

牽動副總統薩拉彈劾案審理

這次選出的十二位參議員將成為審理副總統、杜特蒂女兒薩拉彈劾案的半數成員。本案預定七月在參院開審,若參院,恐使她遭褫奪公權終生。在共廿四席的參院中,需九票反對彈劾,才能保住她未來參選總統的資格。薩拉十二日指稱,「我唯一的問題是彈劾。(但)不管結果如何:有罪或無罪,我都做好準備」。

馬可仕與薩拉曾是政治盟友,但二○二二年漸行漸遠。她二月因涉貪和陰謀暗殺馬可仕等「重罪」遭眾議院彈劾,兩人也正式公然決裂。三月杜特蒂就在菲律賓機場被捕並立即移送ICC。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