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及第二上市火熱。據統計,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完成43宗新股(IPO及第二上市)項目,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募資總額達到港幣1,067億元(約新台幣3,9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88%,不僅超越去年全年募資額(港幣875億元),穩居全球資本市場榜首。
此外,據港交所公告,截至6月30日,共有220家企業(含主板和創業板)處於IPO排隊狀態。分析指出,2025年下半年香港IPO市場將繼續保持熱度,預計全年新上市公司將達到80家,集資約港幣2,0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新股熱潮中,A股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實現「A+H」雙平台模式已成為新趨勢。
就單個項目募資規模來看,今年以來,港股募資規模超過港幣100億元的項目有三個,分別為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募資規模港幣20億至100億元的項目有五個,分別為三花智控、蜜雪集團、赤峰黃金、南山鋁業國際、古茗。
其中,募資金額位列前四的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均為A股上市公司,僅這四家公司募資總額便超過港幣718億元,占比67%。
從企業申報量來看,申報數量在6月尤為集中,僅6月27日就有16家企業遞表申請在港股主板上市,且這16家企業均來自中國大陸;從行業來看,16家企業中有十家來自科技行業,四家來自醫療健康行業,一家來自食品行業,一家來自消費行業。目前還有40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排隊上市。
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認為,三大因素合力推動了港股上市潮,包括發行人質量高、監管政策「給力」。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市場重新回歸世界舞台的中央。他進一步指出,大陸的經濟刺激政策,加上科技產業迅猛發展,讓國際投資者重新關注大陸資產。
當前國際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依賴度顯著下降,資本配置多元化已成為不可逆趨勢。各國科技企業都急需資本支援,港交所也正與中東、東南亞地區的交易所合作,希望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繼續大顯身手。
而港股也成為上半年全球第二大漲幅的市場。上半年,恆指大漲4,012點或20%。除跑贏美股三大指數外,在亞股之中僅次韓國股市。
渣打財富方案首席投資辦公室發布市場展望,未來12個月,恆生指數有望挑戰24,000至26,000點區間中的較高水平,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更樂觀認為,恆指下半年估計有望升見27,000點至28,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