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正對關稅展開談判,路透十一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報導,為了確保台灣經濟發展所需的天然氣供應,中油正初步討論收購美國頁岩氣製造資產事宜。該報導說,面對將關稅政策與擴大進口美國能源掛鉤的川普政府,台灣也將因此獲得政治籌碼。
美國正為了擴大出口能力,而興建更多座液化天然氣(LNG)工廠。若最後敲定,該公司將取得美國天然氣資產的所有權,以獲取天然氣。
中油對此並未否認,表示中油在全球各地礦區都有投資評估,而美國的頁岩油氣開採技術成熟且領先,若有機會,就不排除進行評估。
消息人士說,中油近月在研究收購公共或私募股權支持、活躍於頁岩層領域的天然氣製造商資產,而頁岩層攸關現有或未來的LNG工廠,像美國德州東部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海恩斯維爾頁岩油氣田。
消息人士還說,中油也考慮收購較成熟的資產,像阿帕拉契盆地的馬塞勒斯頁岩,該大型盆地橫跨了美國東北部及東南部,由於技術上的進步,讓營運商能用更低的鑽探成本開採更多的碳氫化合物,因此近年獲得更多買家關注。
但消息人士提醒,尚未保證敲定任何協議,中油仍可能收購其他地方的資產。
根據船舶追蹤公司Kpler資料數據,台灣的LNG進口量近十五年來穩定增加,去年為二一七八萬公噸。
中油三月才與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開發公司(AGDC)簽協議,同意購買LNG,並投資阿拉斯加LNG計畫。
一位消息人士說,中油也有興趣收購私人投資的美國能源管理公司Aethon Energy Management部分海恩斯維爾資產。Aethon Energy Management正與日本三菱商事談判出售整家公司,但不保證能談成。對此,Aethon Energy Management不予置評。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統計,海恩斯維爾每天產量約四點三六億立方公尺,為全美第三大天然氣產區,在外國買家和投資公司眼中是有吸引力的選項。阿帕拉契盆地則是美國最大天然氣產區,根據能源情報署數據,每天產量約十點三億立方公尺。
學者:恐成中油投資無底洞
根據財報,中油到去年止已連續虧損五年,累計虧損金額達六九一億元,財務狀況堪慮,中油認為虧損是因為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吸收油氣價格漲幅所致,曾多次反映希望政府能取消亞鄰最低價機制。另外,今年初,中油董事長方振仁曾表示,持續向經濟部爭取增資或補貼,以優化財報,在負債比近百分之九十三的情況下,中油如何籌措資金投資美國油氣資產,值得關注。
能源學者梁啟源則表示,中油並未說明將投資哪些頁岩油氣礦區,暫時無法評論,但相信中油會有考量;不過,他最擔心的是中油被逼著去投資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管線, 由於途經環境敏感地帶,環保團體及民主黨長期以來都持反對立場,投資風險極高,有可能成為中油投資的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