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新新聞》是國內政治新聞雜誌的第一品牌,閱讀【新新聞電子報】,讓您洞悉局勢變化,成為時代領袖!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02 第456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和理非」到「攬炒」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西敏寺長廊下 首相強生做莊豪賭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高不成、技不夠…人才危機加劇
民意論壇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聯合筆記/傳承紅色基因的下一代
跨國救童 成功3大關鍵
G20挑戰數位「新壟斷」 台灣別猶疑
讓台灣民主更好 對港最好的聲援
只顧「撿槍」 對香港緊急方案呢?
落實素養 從每天生活教起
多管齊下 保護老人過馬路
考試題型 可以別再改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和理非」到「攬炒」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香港的八三一示威,四處上演火光、槍聲、白煙、水柱,還有濺血的「屍速列車」。港媒形容,這簡直是一場「城市戰爭」。原本標榜「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反送中示威,經過三個月奮戰,而今就剩下「攬炒」(玉石俱焚)的決心嗎?

「和理非」漸漸難以維持,一方面是受到港府近日不斷逮捕示威領袖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市民不斷抗爭卻得不到回應的憤怒升級。香港政府和市民之間,始終沒有任何對話的機會;香港立法會也因為民意代表性不足,而無法扮演「民意機關」的協調角色,因此只能坐視情況一路惡化。

對反送中運動而言,「和理非」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港人最大的共識,也支撐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在頻繁的警民衝突中,有時因鎮壓手段的失當,有時是抗爭手段的過激,有時是不同立場的「假扮者」混入示威群眾趁機製造事端,破壞了和平、非暴力原則。在真相難辨的情況下,不少集會無法獲得核准,許多市民只好保持觀望,街頭就變成「勇武派」領軍主導。這樣的發展,其實正符合港府的期待,因為失控的街頭往往提供了最好的鎮壓藉口。

當「和理非」逐漸瘖啞,而「攬炒」呼聲震天價響,香港人也許更要提高警覺。倒不是因為恐懼鎮壓,而是要深思隨之而來的代價。當年六四之後,大陸的自由空氣至少被抽空了十年,那是令人窒息的時日。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西敏寺長廊下 首相強生做莊豪賭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英國首相強生上任剛滿月,英國隨即迎來一場罕見的「首相政變」。英國國會原訂明天復會,但強生日前突然假手女王下令它從九月十日起休會五周,目的在使國會無法在十月底的脫歐期限前阻止其「硬脫歐」方案。此舉立即引發數十個城市的民眾示威抗議,批評強生獨裁、濫權、政變,並有一四○萬人在網上連署要求停止休會,就連執政黨的蘇格蘭領袖與上議院黨鞭都相繼辭職抗議。

在強生發動強行休會前夕,反對硬脫歐的政黨領袖剛剛達成協議,要聯手提案要求強生一旦無法達成脫歐協議,須向歐盟提出再推遲脫歐時間。反對者原想藉此牽制強生,未料被他反將一軍。嚴格而論,強生此舉並不違憲;但他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是一場可怕的政治豪賭。他的奇襲,是要確保他能帶領英國不擇手段完成脫歐;但在反對者看來,他是拿英國的前途當賭注。

強生的盤算是:國會十月十四日重新開議,女王當天宣布脫歐政策,歐盟峰會十七日做出回應,英國議會有四天的時間進行辯論,然後在廿一、廿二兩天對該協議進行投票。但面對這麼重大的爭議,國會根本來不及討論,遑論阻止無協議脫歐。

強生這次出招,另一目的也在對付歐盟。強生稍早出訪德、法兩國,希望尋求歐盟的讓步,但梅克爾與馬克宏都給他釘子碰。強生甚至在G7峰會上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對罵,互控對方是「無協議脫歐」的罪人。強生要求歐盟「要嘛做,要嘛死」(Do or die),但歐盟不讓,他只能硬脫歐;除非歐盟表示談判彈性,他才可能把十月底的脫歐期限往後延。強生宣稱,他希望在九月密集與歐盟談判;但歐盟無法判斷他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不想奉陪。

強生的豪賭,引來四面八方強烈反彈。首先,他激怒了反對陣營。英國國會向來主張「議會主權」,凡事須經國會決定。現在首相卻以脫歐公投為最高原則,口口聲聲要執行人民的意願,這讓大多數議員不滿。今年三月國會就有過類似決議,當時跛腳的梅伊妥協,而今強生卻要硬幹。本周國會開議後,反對黨要求立即緊急辯論,這可能導致對強生的不信任投票。保守黨目前僅以一席之多維繫政權,但黨內有廿多位議員強烈反對無協議脫歐,他們誓言要阻止強生。

其次,強生的作法,也讓反對脫歐的地區——尤其蘇格蘭及愛爾蘭的不滿情緒益發升高。五年前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以些微差距未能過關;但三年前的英國脫歐公投,蘇格蘭有六成多的選民投下反對票。面對強生的硬脫歐,蘇格蘭民族黨已醞釀要再舉行一次「脫英」獨立公投。此外,英國朝野都不願意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因脫歐劃出實質關稅邊界,這也是脫歐的主要爭議點。一旦強生採取硬脫歐,歐盟真的在北愛設置邊關查稅,勢將衝擊北愛停火協議,甚至可能導致北愛爾蘭脫離聯合王國。

最後,女王一向「統而不治」,強生卻使她捲入憲政風波。強生「建議」女王命令國會休會,女王和其顧問開會後下令休會,大家雖然不滿,但只能照做。女王是國家團結的象徵,她的命令最好是黨派的共識;但現在工黨黨魁柯賓也寫信請見女王,要求她推翻強生的建議。如此,將使女王更深陷於政爭。

英國國會所在的西敏寺,目前正在大整修。一般民主國家多將國會議員席次安排為「扇形」,以反映不同政治光譜;但英國國會卻堅持維持左右對坐,以凸顯不同立場;雖可激發睿智辯論,但也容易對立。強生上台時,外界預估他撐不過幾個月,現在他為了脫歐竟不惜採取霹靂手段,這不僅將加速他自己的倒台,也破壞君主立憲,甚至分裂了聯合王國。這場豪賭一旦輸了,代價難以估計。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高不成、技不夠…人才危機加劇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最新勞動力統計顯示,去年我國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勞參率為68.97%,是主計總處自2011年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首度跌破七成,今年上半年逐月的碩博士勞參率亦全數低於七成,顯示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勞參率走低已呈趨勢,原應是我國就業的尖端人力,正面臨與就業市場脫軌的挑戰。人才是國家與產業發展的基石,碩博士勞參率走低,政府必須儘速提出對策。

我國碩博士勞參率除了在2015年一度小幅回升外,近年一路走低,去年跌破七成,今年全年再度低於七成的可能性極高,相較於專科學歷的勞參率從2003年起穩定保持在74%以上,碩博士的勞參率下滑,敲響我國高學歷就業的警鐘。

過去因為廣設大學,碩博士生激增,學歷貶值效應在近年逐漸顯現,加上少子化的影響,碩博士生數量已見向下調整。教育部核定108學年度招生名額,碩士生已較前一學年度下修千餘人,博士生則維持平盤。其中的警訊是,包括台大、清大、交大等頂尖大學的博士班都面臨招生壓力,有的必須相隔數年才招得到學生,有的則必須藉由系所整併,才能維持博士班的競爭力。

高學歷勞參率與博士生人數的雙降,科技部長陳良基去年即已示警,近十年我國理科領域的博士生銳減33%,與產業關係重大的高科技項目博士生更少了快五成。當頂尖的研究人才供給逐漸萎縮,現有的高階研究人才又面臨跨國高薪挖角,少了這些關鍵的研究人才,我們如何期待產業能夠突圍升級成功?

政府雖已意識到高階研究者供給不足的問題,但目前的應對顯然不夠。蔡英文總統日前提到台灣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時,特別點出國內的研究人才必須與國際接軌,可透過亞洲矽谷等方案,補助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員到海外實習或受訓。但國發會之前為推動亞洲矽谷成立的「亞洲.矽谷計畫指導委員會」,在2017年初召開第一次會議後,最近一次公告的會議內容已是去年的4月,該計畫有沒有跟進當前的最新經濟情勢,政府有必要滾動檢討。

另一方面,政府為培育高階科研人才,預計從9月開始,以每月提供獎勵4萬元的方式,讓博士生做研究時能無後顧之憂。但目前政府編列的預算,只能支應300名博士生所需,對於每年逾4,000名博士生的員額來看,這樣的補助規模實有調高的必要。對於我國重點科研的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每月補助金額也不應僅限於4萬元齊頭式的水準,政府應跨部會編列預算,提供更多的資源;在產業與碩博士教育對接一事上,政府也應加強扮演橋樑角色。

除了高學歷者的供給與就業危機,我國技職人才荒的問題也未解決,政府寄望透過新南向的方式,吸引東南亞僑外生來台就讀技職學校,畢業後可以留在台灣發展。但這樣的規劃是否能補足我國每年12萬中階技術人力的缺口,不無疑問,這些技職僑外生畢業後願不願意留在台灣,或可能被鄰近競爭國家挖走,都是隱憂。

今、明兩年是美中貿易戰帶起產業基地轉移的關鍵時刻,台商回流讓台灣出現近年少見的投資潮,我們必須把握這次機會,讓台商不只是短暫地將在大陸的生產基地移回台灣,更要重新在國內打造由上而下的產業鏈,握有足夠的自主研發能力。

從歐美擁有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經驗來看,高階研發人力與紮實的技職體系人才,缺一不可。台灣不像美國擁有吸納全球人才的條件,更要投入資源培育本土人才。當我們的下一代都不想念博士,或念了博士卻因生活無以為繼而無法持續研究,加上技職人力持續供給不足,高不成,技也不夠,缺了關鍵兩腳,我國產業轉型成功的願景,將是遠在天邊的彩霞。

   
民意論壇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嚴震生/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經常被指控是一位集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仇視伊斯蘭信仰及反移民於一身的政治人物。儘管他否認這些標籤,卻又不斷在推特發出歧視性的談話,證實自己不僅有相關傾向,更被認證為這些歧視思想的代表人物。

由於川普的歧視性談話受到其基本盤的歡迎和背書,許多共和黨國會議員為了取得川普選民的支持,對他歧視性的語言僅能選擇默許,而未做出批判,少部分還在共和黨占絕對優勢的選區加碼,完全吃定選民會因他們的政治正確,而罔顧其冒犯性的言語和脫序的談話,愛荷華州的金恩(Steve King)眾議員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金恩眾議員來自愛荷華州第四選區,自二○○二年當選以來,儘管選區因該州席次減少而調整(原為第五選區),但仍然連任八屆,且除了二○一二年因選區調整失去近一半的原來選區而僅得五成五的選票外,其餘選舉都獲得六成以上的選票。唯一的例外是二○一八年期中選舉,在民主黨從共和黨手中奪回眾議院的旋風、愛荷華州兩個眾議員選區翻盤的情況下,金恩驚險以五十點七%得票,險勝對手不到三個百分點,為共和黨保住該州唯一一席,而這是川普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時,以近十個百分點勝出的選區。

金恩被視為立法工作表現相當差的國會議員,他的知名度來自於其相當具爭議性的談話。在移民問題方面,他曾表示死於非法移民手中的美國公民,有如二戰猶太人遭到屠殺一般。金恩也主張要在美墨邊界興建十二呎的高牆,並認為執法者應該有第六感,單憑衣著及外貌,就能逮捕非法移民。二○一一年,他反對歐記健保免費提供避孕措施,認為不讓嬰孩出生對美國文化不僅缺乏建設性,更會讓美國成為一個走向死亡的文明。

金恩也反對讓築夢法案(DREAM Act; Development, Relief, Education for Alien Minor Act)的受益者-非法移民的子女,在受過高等教育後成為美國公民,指出每一個代表畢業生致答詞的優秀築夢者背後,就有一百個販毒者。金恩認為多元文化的主張,是左派分裂美國的工具。在他心中,除了西方文明外,其他任何族群都沒有對人類做出類似的重大貢獻。他向歐洲右翼領袖表示,因人口結構轉變的文化自殺必須結束。

今年初金恩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抱怨白人愛國主義者、白人至上者及西方文明,何時成為冒犯的言論?在這段談話後,金恩終於被眾議院共和黨團剝奪了他的兩個委員會席次,成為沒有任何委員會的眾議員。不過他似乎還沒得到教訓,因反對墮胎的立場,金恩八月竟然說出性侵和亂倫對人類人口成長有助益的談話。如果這些談話還不夠偏激和荒唐,不知是否為了愛荷華的養豬戶著想,金恩竟表示支持中國大陸強迫在囚禁中、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吃豬肉。

金恩眾議員的多次具爭議性的談話,都應當是選舉中的禁忌。許多發言的內容,若是出自於台灣的政治人物,可能也會立刻受到圍剿而沒有翻身的機會。如果金恩在明年的國會選舉中還能連任成功,不被掃地出門,我們當可很驕傲地說,台灣的選民素質高過老牌民主政治的美國。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聯合筆記/傳承紅色基因的下一代
陳言喬/聯合報

大陸中小學今天開學,開學前一天,各地學校要求學生收看央視一套昨晚八點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央視與大陸教育部合作的「開學第一課」已多年,今年「十一」適逢中共建政七十年,「第一課」在告訴學子要愛國家、愛國旗。

未來的一個月,從北京到各省、從幼年到老人,都將圍繞在一連串的緬懷、紀念、慶祝的歡樂氣氛裡。小學生昨晚收看央視再將看電視時的照片上傳群組以茲證明,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的活動(規定)。

近年中共緊抓歷史與愛國教育,無非是要告訴下一代:中共取得政權的合法性與當前作為國家唯一執政黨的背景,以及何以得靠共產黨肩負未來復興國家的使命。

於是學校組織青少年造訪各歷史文化建築,參觀紀念館、科技館、科普館,介紹引以為傲的重大科技工程等不遺餘力。寒暑假作業,也要求前往紅色愛國教育基地探訪打卡寫心得。

尤其近年香港局勢讓中共驚覺香港歷史教育失敗,早在一六年底即有媒體調查香港中學歷史教育,在向八十所香港中學生隨機發放的三百多份有效問卷中,只有百分之廿七的人正確答出「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

在連月香港反送中行動中,甚至有人汙損中共國徽、多次扯下五星紅旗事件,都讓中共認定年輕港獨之興起與欠缺歷史教育息息相關。

為確保政權的正當性、穩定性與傳承紅色江山,中共對年輕一代(包括維族、藏族)進行大中華的歷史教育只會加強不會縮減,儘管部分學生隨著成長與對外接觸日多,可能會改變一些看法,但長此以往,「政治正確」的歷史教育將深植大多數人心中。

回看台灣,近年台灣的課綱不斷調整,尤其歷史地理內容去中國化明顯,刻意截斷與中國大陸的連結,這是民進黨政府主導的歷史教育,也被大陸認為是推動新一代分離主義的台獨工程。

在兩岸這樣的衝撞下,居住在台灣的新住民下一代與定居在大陸的數十萬台商子女可能是兩岸敵對下難以適從的一群。尤其台商子女生長在愈來愈強化的紅色教育下,就算他們日後的思想和言行不致出格,但因長期被中共歷史教育洗腦,難保未來不會成為台灣國安五法與「中共代理人法」整肅的對象。

隨著中共實力的上升,台灣近來充斥著芒果乾(亡國感)的說法,然而這根本是選舉操作下危言聳聽的語言。即便是台商或其子女,他們多數仍是心繫台灣,但台灣這廂卻有將他們推向對立面的氣氛。

古人說「亡其國必先亡其史」,除了中共的外部因素,台灣內部若真有「亡國感」,還得檢視一下中華民國的光榮歷史是否被刻意遺忘,現在的政府要給我們下一代什麼樣的國家歷史觀?我們的國家認同又是什麼?蔡政府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跨國救童 成功3大關鍵
楊永年/成大政治系教授、刑事警察/聯合報

刑事警察局幹員歷經三個月努力,突破層層國際政治與外交關卡,前往無邦交的伊拉克庫德自治區,成功救出「男童人質」,故事內容與過程讓人感動。成功的辦案模式值得讚賞,這樣成功經驗也應被複製。這代表事在人為,過去國際科跨國刑事案件偵辦,有成功也有失敗;必須從個案精進,才能提高跨國辦案成功機率。

特別是,台灣邦交國僅剩十七國。這次成功的警政外交模式,可以擴大解讀為「司法互助」,因為它存在深層的跨國合作意義。雖然我非國際刑警組織會員,但因為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本來就存在跨國的共通性或共同意義。對跨國刑案領域的投資,對我國際外交絕對有外溢效果。這次能成功營救男童,主要關鍵因素有三:

一、辦案團隊鍥而不捨:面對無邦交國跨國刑案,刑事局國際科工作團隊必須鍥而不捨。因為跨境無邦交國刑案,讓偵辦變得複雜,幹員們必須突破語言、社會文化、政治文化、官僚體系運作,加上沒有邦交、跨越遙遠國境等許多障礙。第一線的國際刑警幹員必須視狀況臨機應變,功不可沒,但刑事局(國際科)的工作團隊與後勤支援的協助,也不應被忽視。

二、台商適時協助:台商因為血濃於水,會特別親切。當地台商有在地化優勢,對伊拉克政府與人文社會充分了解,對我國際刑警自是助力。世界各地都有熱心台商,可以提供我們官員(警察)即時的協助。只是如何建立政府與台商這層網絡關係,有賴我駐外人員平時就要有互助或連結關係。

三、伊拉克警官的全力協助:從伊拉克國際刑警准將的說法,可以感受到這位准將動員或動用其警政部門資源,投入這次個案查緝行動。例如,他說「警察是兄弟,不論在何處都應該相互幫助。」如何讓對口官員願意全力協助,這不是簡單的事。能夠找到這樣的對口官員,有時是可遇不可求。不過,平時勤於耕耘,案發後透過國際刑警無線電台,都有機會找到熱心的對口刑警。

刑事局國際科曾有過許多成功案例,這次再為我警察跨境辦案留下漂亮的一戰。如何維持甚至擴充跨國辦案的能力與能量,則需繼續研發,和更多警察內部外部的關心與支援。

   
G20挑戰數位「新壟斷」 台灣別猶疑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六月廿八日世界經濟論壇G20峰會在日本大阪市開幕。在第一天的數位領域特別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調必須確立可信賴國家和地區間數據自由流通的國際框架和規則。在此基礎上,安倍表示「力爭在二○二○年六月的WTO部長級會議之前取得實質性進展」。此一制定規則的談判框架稱為「大阪軌道」,大阪峰會宣布正式展開談判。

安倍此一政策宣示,可前溯至一月廿三日日本申請歐盟GDPR適足性認定獲得通過,而廣受世界矚目的背景。此舉創建了一個涵蓋六億三千五百萬人口、世界最大的日歐資料流動安全區域。進而,日本與歐洲國家在G20大阪峰會合作,在美中領袖面前,將個資保護推向國際貿易新高度。日本此政策的背景,在於日本對於數位經濟的深刻思考。

在資訊科技驅動的新經濟中,數據、財富和人才都向美國Google、Apple、Facebook和Amazon等「GAFA」集團集中;此一局面在美國已開始被稱為「新壟斷」。此一集團,加上中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七家的總用戶數單純相加,竟已到達一三○億人,其規模是世界總人口的近二倍。只要涉足這一強大的經濟圈,就算是企業也難以輕易逃脫。

「新壟斷」宰制著全世界的數位發展;蘋果的應用服務在十年間發展到十億人使用的規模,僅僅是「規則」的變更就足以左右五十萬開發應用程式企業和工程師的命運;即便是通訊服務企業LINE也無法違逆。日本的消費者多數被臉書的鎖定效果所困,無法再支應日本新創企業的發展。新壟斷在不知不覺中,扼殺眾多更好的、小而美的在地服務。

此種少數IT大型企業的「新壟斷」造成日歐此種中型國家的深層危機感。日歐除GDPR適足性協議外,更在此次G20峰會提出以DFFT(Data Free Flow with Trust)為基礎的「大阪軌道」。具體內容雖還須再討論,但已宣告中型國家勇敢而堅定地向新壟斷現象提出挑戰。G20大阪峰會中,日美歐也和新興市場國家領導人齊聚一堂。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外界注意焦點在此次G20峰會能否顯示世貿組織多邊框架的再起態勢。日歐於此提出大阪軌道,可見個資保護議題已正式進入國際貿易領域了。

我國申請歐盟GDPR適足性認定,刻正談判中。上述日歐的國貿法制合作,應有啟發意義。日歐對數位經濟與全球貿易的主張,應能促使台灣個資法產生與更明確的決議。主管機關不應再猶疑、怠惰了。

   
讓台灣民主更好 對港最好的聲援
羅智強/人人未來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成為民進黨選舉的救命仙丹,柯文哲說,反送中會讓年輕人「含淚投小英」,國民黨內也有不少人憂心忡忡,擔心國民黨再不表態,反送中會像二○一六周子瑜事件,壓垮國民黨選情。

聲援香港民主,從來不是問題,真正本質的問題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台灣才最能夠幫助香港的民主運動?

民進黨對反送中的聲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別人的囝仔死不了」,巴不得大陸對香港人民武裝鎮壓,巴不得六四在香港重現,來保證蔡英文能夠順利連任。

香港人民真正需要的是怎麼樣的聲援?真正在呼喚的是那些人的注意?其實最能幫助香港民主的,既不是台灣人民,也不是外國政府,而是中國大陸人民對民主的期盼與支持。

如果大陸人民普遍性的相信民主,期待民主,那麼對於香港的民主運動,就會有種「試風向」的期待感,期待著「今日香港,明日中國」,而影響北京當局的決策;反之,如果大陸人民對於民主興致缺缺,甚至抱著否定的態度,那麼就會覺得反送中運動是在「挑釁」、「對抗中國」。

此時大陸中央就算打壓香港,大陸人民也不會有意見,甚至還能給大陸人民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

在十年前,私下詢問大陸人民對台灣民主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多會是「民主不簡單,連總統貪汙都可以抓起來」。那時候,台灣的民主對於大陸人民來說,是「包青天」的象徵,真正做到了古人說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但是今天再去問大陸人民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覺得台灣的民主「可笑」了。總統貪汙「保外就醫」,卻可以今天演講明天助選;政府官員以「東廠」自許,攻擊在野黨候選人,而執政黨的監察委員,則毫不掩飾「黨同伐異」嘴臉;更不要說執政者以行政權騷擾網友,刁難媒體,完全忘了「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

民主本是台灣的驕傲,如果我們能讓台灣的民主被大陸人民羨慕,那就是對香港民主最有力的聲援。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的民主卻被大陸人民嘲笑,如何對香港產生助力?

我們捍衛憲法,捍衛憲法對主權的堅持,包括了香港與大陸地區。我們關心香港的民主,也關心大陸的民主,而這種關心要產生實際的效益,必須台灣把自己的民主做好,否則就像一個過重的人教別人減肥,怎麼會有說服力呢?

而台灣的民主要回到正軌,最簡單也最必須的,就是在二○二○選舉讓濫權者下台,讓大陸人民看到民主制度下,濫權的總統會受到民意的制衡。這樣的民主才有說服力。

   
只顧「撿槍」 對香港緊急方案呢?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針對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升溫,特首林鄭已表示不排除動用「緊急法」。試問:一旦情勢失控,我方對案何在?

需提醒,倘按一、一九九四年因應香港回歸,主管該區事務,已由外交部移轉陸委會;二、一九九七年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定「港澳關係條例」;三、「港澳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條「所稱大陸地區,指台灣地區以外,但不包括香港及澳門之中華民國領土」文義解釋來看,顯然,在「一國兩區」概念架構下,我方係將香港定位為中華民國領域內有別於「大陸地區」的「特別區域」,是依法仍屬我主權範圍。

雖現實上治權不及,但基於雙方往來密切,與維護國家及民眾權益,仍建議我當局,應聲明對港主權,與台港間政治關係定位,以與「港獨」切割。另防患未然,掌握「可操之在我」項目,著手檢討庇護逃難港民機制與收容能量、防範金融投資風險、研擬駐港單位與居民撤退方案等。勿自我受限意識形態或選舉考量,而「失格」、「失能」。

以下可能法治爭議,也應考慮因應:

一、已有港人公開向蔡總統求援,要求落實「港人入台」。故在「難民法」未通過準用前,「港澳條例」第十八條「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港民「提供必要援助」,應明確定義。同時檢視「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簡稱「許可辦法」)第十六條所列准許居留事由的審核程序與標準。

二、若按「港澳條例」第四十三、四十四條,部分在香港犯罪,我方仍有管轄權。故經查證為非法抗爭者,應認符合「公民不服從」而阻卻違法,或構成犯罪?入境後是否赦免,或仍追訴處罰?有危害國家利益、公共安全秩序之虞,是否援用「港澳條例」第十四條、「許可辦法」第九、廿二條等,強制其出境或拒絕居留?

三、萬一情況生變(如大陸接管或變更、取消香港自治),按「港澳條例」第六十條停止該法適用,回歸「兩岸條例」時,評估衝擊與影響,並公開預測結果。

明年大選固然重要,但我方少數人不要只顧「撿到槍」,忘了「後座力」!

   
落實素養 從每天生活教起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聯合報

開學日當天,我跟以往一樣,七點就到校門口,迎接學生到校。跟學生問早,跟遠處接送學生的家長揮手問候,幾年來許多學生跟家長都已經習慣主動跟我打招呼。這跟傳統的「晨昏定省」的問候同樣道理。

學生進入班級教室,很快拿起打掃工具,趕往班級的打掃區域做打掃工作。大家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清除地面落葉與垃圾,讓校園煥然一新。這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中午用餐時間,導師指導用餐,再三叮嚀不可偏食,吃多少打多少,不要浪費。這就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所謂「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要愛惜物力的原則。

十幾年來我們推動穿便服的榮譽制,整潔秩序比賽優良班級,可以有便服日。從剛開始互相品頭論足,因穿著而苦惱,到現在自然得體,穿出個人品味,原來穿著也要指導學生該有的風範與格調,是一門生活教育。教育學生穿著不該因貧富而有分別心,不要彼此比較。這不就是應該指導學生「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的道理。

原來古人在經典中早已經提示我們素養的道理,雖然是簡單的生活道理,卻要認真踏實地從每天的教育活動中落實,不會很困難,只是要持之以恆,自然成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成為習慣後,也會成為生活的態度。

一○八新課綱強調素養,素養就是習慣與態度,其實沒什麼高深的道理,學校要重視,老師要對學生耳提面命,陪伴與支持。素養就是讓學生的生活更有質感,更有美感,讓每個人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多管齊下 保護老人過馬路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昨天頒獎,聯合報以「要命設計-斑馬線殺人」,獲得平面新聞報導優等獎,可說是實至名歸。斑馬線黑白分明,卻非生命的保障,當車輛不尊重行人,斑馬線成了欺敵的陷阱,只要不小心,就會成為輪下冤魂。

台灣的交通亂象頻傳,尤其行人綠燈走斑馬線穿越馬路,卻遭駕駛撞擊的不幸事件,叫人感慨萬千。回顧過去,前立委趙永清岳母在行人穿越線上遭砂石車輾斃;前大使陸以正在斑馬線被計程車撞傷。新加坡報紙曾專文刊登,台灣車輛禮讓行人有待教育,鑑往觀今,情況並未改善。

警政署統計,行人車禍死傷事故,六十五歲以上比率最高,清晨和傍晚更是高峰時段,為防止類似情況,交通部採多項措施,如斑馬線退縮、設置庇護島、車輛距離行人三公尺就開罰,但成效似乎不彰。

俗話說「馬路如虎口,行人當心走」,尤其老人動作漸漸不靈活、判斷力和反應力下降、視力退化、罹患失智症,常穿暗色系服裝等,危險性自然增高。

國人守法性普遍不足,駕駛不禮讓是主因,行人也是其中一環,必須負起相對責任,只要一方不守規矩,亂象依然存在。

高齡老人外出,宜配戴反光手環,著亮色系衣服,以利駕駛清楚看到;駕駛不可闖越斑馬線,行人謹慎快速通過。各地方政府在事故熱區應設置延長秒數設施,加強宣導教育及取締違規駕駛,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減少高齡過馬路的意外事故。

   
考試題型 可以別再改嗎?
林澤/教(台南市)/聯合報

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試務單位像台灣的大考中心、心測中心如此繁忙,每幾年就要不斷大幅地翻新考試題型。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能力」導向,走出傳統升學考試的填鴨題型,題型已大幅翻新一次;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向,素養題型又將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繁殖。

考試題型可以不要再改了嗎?學生傻眼,老師無奈,恐怕是教學現場最佳寫照!

今年八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民國一一一年起大學學測國文的命題將有重大變革,擬採卷卡合一的混合題型,強調跨學科素養。國文考題不只考國文,也考認知心理學,結合文史、科學或藝術的範疇。「跨領域探究實作」成為顯學,國文試題中的中文字改成英文字,也可以變成一份英文試題,不正是最大的弔詭嗎?

高中生被折磨,國中生豈能悠閒!國中教育會考的試題將更強化「生活實踐題」的設計,也會融入跨領域素材與新課綱所列的相關議題。這類生活實踐的試題,文本落落長,考知識素養、考閱讀能力,更考驗學生的耐心。

考題高舉「素養」大旗,訴求這樣的考題符合新課綱「自發」、「互動」與「共好」的課程理念,可以完備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目標。

筆者狐疑,聯考時代選才出來的老師承擔得起「素養教學」的神聖任務嗎?聯考時代選才出來的你我真的就因此欠缺「自發」、「互動」、「共好」,不夠有素養嗎?

   
U值媒 #教育現場 強力徵求!最高獎金10,000元!
期間限定,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不能安靜等待!U值媒•uMedia 創作投稿平台,強力徵求「教育」相關議題 ,最高獎金10,000元!深議題,淺淺懂,在 U值媒 •uMedia 中,放大你的文字力量!就讓我們在微生活中,尋找我們的視線空間。

《首席指揮家》不被砸毀的天份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不論女人、或是男人,都值得學習的一部電影。除了跟著安東尼婭的人生經歷滿滿又各式各樣的音樂饗宴,在對女人有強烈偏見的男人堆中,仍然有幾個關鍵的貴人,將安東尼婭推向指揮台那終極的成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