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24 第45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介選與黑英,都是預防針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立委為何讓選民如此失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純網銀與金金分離的爭議
民意論壇 吳玉山/看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民意模式
政黨重於國家 蔡政府官位重於人民
從三國談五才 挽救台灣人才危機
聯合筆記/許宗力與賴英照
解讀兩岸調查/香港動盪 衝擊台灣
解讀兩岸調查/抗中保台 小英催票
解讀兩岸調查/兩岸關係走到重要關口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介選與黑英,都是預防針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吉里巴斯與我國斷交前夕,有媒體轉述「國安人士」說法,指中共有「台灣介選計畫」,奪我邦交國為其中一環。與此同時,藍軍立委質疑蔡總統的博士論文,正巧又有報導指國民黨有套「黑英計畫」。「介選」與「黑英」,聽來煞有介事,但究其實,是誰在政治操作?

「介選計畫」的劇本說,中共將以挖邦交國、斷觀光客、軍事威嚇等手段,影響我大選結果。事實上,這些所謂介選計畫全都是「現在進行式」,何須掌握情資?所謂的國安人士,其實只是用「中共介入選舉」來包裝吉里巴斯斷交的訊息罷了。

「黑英計畫」更可笑。佐證此計畫的,是國民黨中常會的會議紀錄。人盡皆知,藍營中常會一向守不住秘密,若真有這種事,必定是機密又機密,怎可能在中常會公開討論,還堂而皇之寫在會議紀錄裡。

話說回來,即便從這項「證據」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在會上說,當年教授審查嚴謹,擺明對「論文疑案」持保留態度。試問,有哪門子政治抹黑是幫對手講話、踩煞車的?這「黑」的不是蔡英文,而是民眾的智商吧!

政治危機處理,有一招叫「打預防針」。作法是:先一步說破對手出招,並冠上邪惡動機;除降低傷害,可順便抹黑對手。斷交是中共介選陰謀,蔡政府不用負責;質疑論文是為了黑英,所以不必解釋,兩者手法一致。由此看,民進黨確是選舉高手,但反省能力就令人搖頭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立委為何讓選民如此失望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根據本報最新民調,明年的立委選舉,有四成選民考慮將票投給藍綠以外的政黨,顯示第三勢力空間擴大。在仍鎖定藍綠的選民中,五成九考慮投給藍,僅二成九願意投綠。如此懸殊的比例,對民進黨而言,是一項嚴重的警訊。上次大選民進黨贏得中央執政權,並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實現了「完全執政」的目標;三年多過去,綠委的表現何以讓民眾如此失望?

外界幾將全副注意力放在總統大選,但民調卻顯示立委選舉出現「六成投藍、三成投綠」的偌大逆轉,頗耐人尋味。根據同一項民調,蔡英文領先韓國瑜的幅度仍超過十個百分點,但民眾對民進黨立委的支持,卻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這說明,母雞與小雞「悖離」的問題,同時發生在藍綠兩黨。韓國瑜的問題,是他的選戰策略必須向中間修正;蔡英文的問題,則說明她強勢掌控及高度偏斜的領導風格,已危及綠營的地方根基。

蔡政府的效能,若真如蔡總統和閣揆蘇貞昌誇稱的那麼傑出,為何民進黨的立委選情反而大受拖累?事實上,這個問題賴清德早就意識到了,這也是他在三月立委補選後立即堅持參加總統初選的主因,擔心綠營的地方選情被中央執政拖垮。近半年多來,蔡英文靠著「撿到槍」強硬反中,佐以蘇揆不斷利多放送,鞏固了她自己的總統選情;但民進黨失掉地方民心的坑洞卻未獲得妥善修補,這正是綠營區域立委選情低迷的主因。

蔡英文身為強勢的「母雞」,卻帶不動黨內諸多「小雞」的選情,其間的巨大落差,可從三方面解讀。第一,民進黨立委上屆在立法院取得史上最多的席次,但在政治上,卻表現出空前薄弱和委靡的意志。民進黨擁有六十八席立委,加上「小綠」時代力量的五席,占國會近三分之二的席次,對法案及議事予取予求。但三年多來,民進黨領軍的國會卻變成一個「弱智國會」,淪為行政部門的附庸及橡皮圖章,聽憑蔡總統擺布。對行政部門提出的諸多不合理提案,民進黨團幾乎不曾表示過不同意見,遑論加以阻擋。

第二,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機關,民進黨的掌控卻使它失去聲音,失去了反映民意及修正國家決策方向的功能。民進黨在野時,經常利用少數抗爭在國會製造聲量,推動進步議題;但完全執政後,綠委和整個國會的能見度反大不如前。尤其區域立委,原應反映地方的意見,但綠委卻被訓練成一支只有一種聲音、一種動作的部隊,立法院則失去扮演政治推手的角色。不符勞資需求的勞基法強渡關山,違反民主精神的公投修法迅即通過,不符人民利益的兩岸政策一意孤行,綠委都在助紂為虐,這些都是民心轉向的關鍵。

第三,由於民進黨團自失國會制衡的功能,造就了蔡英文一人集權獨大,國家發展路線更日漸走向偏斜的險路。去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就是選民向執政黨發出嚴重警告;但除了賴清德,民進黨內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卻用更濫權的手法來揮霍國家財政及民主根基。蔡英文的支持度表面上看似恢復了元氣,實質上,她是以犧牲百姓福祉、犧牲綠委正當性的手法來鞏固自身權威,坐收個人名利。這種欺騙人民的施政作為,也許能煽起民眾對於「亡國感」的恐懼,卻無法獲取人民的愛戴,更不足以用這類「黑魔法」提升百姓對民進黨立委的信任或喜愛。

從目前的民調趨勢看,民進黨的「完全執政」極可能明年一月便畫下句點。民進黨不僅保不住國會過半優勢,更可能失去最大黨的地位;屆時就算蔡英文贏得大選,恐怕也將淪為跛腳。可悲的是,民進黨原本有那麼好的完全執政機會,卻完全浪費在綠委的自我矮化上,只成就了一個滿口謙卑卻隻手集權的總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純網銀與金金分離的爭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金管會在今年7月底宣布了三家申請純網路銀行牌照的業者,包括連線、樂天與將來銀行,皆獲得審查通過。一個多月來,純網銀的確引發一些爭議,首先是純網銀董事派任與金金分離政策,有所隔閡;其次是純網銀合併報表編製的議題。

台灣的純網銀,在股權結構上是有特殊要求的,發起人中應至少有一銀行或金控所認股份超過25%,即主要金融股東。而且,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所認股份超過25%者,須提供純網銀必要財務支援之承諾書。其中,主要金融股東應承諾,除有其他銀行或金控願意承接股份並持股超過25%以外,否則將繼續維持超過25%的股權。目前三家純網銀皆由科技業者為最大股東,持股比率介於41%到51%,而主要金融股東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率介於25.1%到49%。

因此,連線、樂天、將來銀行的主要金融股東,包括北富銀、國票金控、兆豐銀,皆有維持所投資網銀持股比率的承諾。如果純網銀經營佳,主要金融股東參與增資不會有問題,當然也不想降低持股給其他金融機構。但是,一旦當純網銀經營不善、需要不斷增資時,則主要金融股東必須維持25%以上的股權,此時也較難有其他金融機構願意成為主要股東。

原先主管機關公告只開放二家純網銀,現在卻核准三家,是否會造成過度競爭,而使純網銀經營不善、甚至惡化?這種狀況並不無可能,再加上持續參與增資的承諾,純網銀的金融主要股東當然想派其總經理或相關業務的高階主管,擔任純網銀的董事;但是這樣的安排卻會牴觸到金管會的金金分離政策,特別是兆豐銀、北富銀,被主管機關認定為有利益衝突而必須重新改派。金融主要股東對於主管機關的要求,自然會有不平之處,因為他們還是要對其股東負責。

原本金管會強調銀行經理人、純網銀當董事,必須擇一,但之後做出修正。金控對銀行是投資關係,較無競業的問題,因此金控經理人派任純網銀董事,可認定無利益衝突。至於銀行對銀行較有競業禁止關係,要個案認定,銀行要能說明派任經理人擔任純網銀董事沒有競業問題的話,可個案討論。然而此一修正,金融主要股東還是不能派其銀行負責數位金融的主管去擔任純網銀的董事。

近來,純網銀合併報表到底由誰來編製也有爭議。直覺地推論,首選是最大股東科技業者,但是會計科目不同,使非金融業難以直接將純網銀編入合併報表。但若要求主要金融股東編入,則又強人所難。因為主要金融股東雖然持股純網銀25%以上,卻是第二大股東,最多是有顯著影響力,但無控制力。特別是主要金融股東是銀行者,受到金金分離的限制,編製合併報表更是不適合。

面對上述紛爭,在純網銀董事派任方面,我們仍然建議主管機關重視主要金融股東的意見,畢竟原本經主管機關核准而具投資關係的銀行,可以派任董事。至於有關利益衝突的問題,則可透過純網銀董事行為規範、董事會運作監督與金融檢查來避免。況且,純網銀最大股東是科技業者,自然也不希望金融主要股東有傷害純網銀的行為。

另在純網銀合併報表方面,建議以會計原則為準,當金控持有純網銀股份超過25%,雖使純網銀符合金控法之子公司的定義,但如果會計師提出專業意見證明無實質控制力,則可免編入合併報表;銀行持有純網銀股份超過25%,則依會計原則決定是否需編製合併報表,不能直接要求主要銀行股東編入。

同時,主管機關也要研擬非金融業將純網銀編入合併報表的做法,包括會計項目定義與層級、會計政策一致性、會計估計與假設的調合、會計報表編製作業流程整合。

   
民意論壇
吳玉山/看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民意模式
吳玉山/聯合報

聯合報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每年以相同的問卷來調查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累積了很寶貴的資料,對於兩岸關係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義。隨著最新一次調查結果的公布,我們可以看出十年來民意的起伏走向,並推測造成此變動原因。

過去十年,可分為三個時期:馬英九第一任(做過三次年度調查)、馬英九第二任(做過四次調查),與蔡英文第一任(有三次調查),我們又可用幾次調查平均值來掌握各時期的民意取向。

一般可能認為,兩岸關係應該在偏統的馬任內會比在偏獨的蔡任內較為和緩。如果看政府間關係、兩岸軍事競爭、外交競爭,和經貿關係這幾個面向,的確民意都認為在民進黨政府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是越來越緊張的。民意也清楚地指出「台獨」、「民進黨執政」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三個最有可能導致兩岸關係緊張的原因。不過另一方面,民意又很清楚地區別政府間關係與人民間關係。因此問到兩岸人民間關係時,在蔡任內並沒有出現最低點。有趣的是,這個低點是在馬第二任內出現,緊張係數平均是五.四五,高過蔡任內的五.二七。

在馬英九任內出現對大陸民意低點,這是有可能的嗎?聯合報民意調查資料提供很確實證據。受訪者個人對大陸政府印象,是在馬的第二任內最壞;對大陸民眾看法,也是在馬第二任內最差。相對應地,在蔡政府上台後,大陸的政府和人民對台灣的民眾而言,觀感和印象都有所改善。尤其對大陸民眾有正面印象的,從馬第二任的卅七.九%,一躍為蔡任內的五十二.六%,進步最多。

同樣情形,也出現在台灣民眾對於去大陸工作、創業、送小孩到大陸念書,和去大陸定居調查中。從馬第二任到蔡第一任,願意到大陸工作的增加十.八%,願意去創業的增加了五.六%,願意送小孩到大陸念書的增加了十二%,考慮去大陸定居的增加了四.一%。此種一致性的變化,令人無法忽視其存在。

民意很清楚地是把兩岸政府間的關係,和民眾個人間關係做區別,此種趨勢甚至對民眾的統獨偏好也產生影響。從馬第二任到蔡第一任,除了維持現狀始終是「全民最大黨」之外,傾向獨立的減少了五.六%,傾向統一的則增加了四.八%,雖然仍然是傾獨多於傾統,但二者間差距是大幅縮小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大陸在經濟建設與其他各方面的突飛猛進,在這裡顯然產生了作用,對台灣民眾構成了吸引力。但這是個長期的趨勢,那麼馬第二任的低點又為什麼會產生?仔細來看,這個低點是出現在太陽花學運前後,因此和兩岸間開始緊密接觸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有關。

台灣的民眾一向想要獲取平順的兩岸關係能帶來的好處(和平紅利與經濟發展),又憂心過度接近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政治與經濟主權的喪失),因此在馬任期內,面對兩岸的快速接近,就產生憂慮,而透過對服貿的反對和太陽花運動宣洩出來,這就形成了馬第二任的對大陸民意低點。然而一旦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冰封的害處又逐漸清楚地浮現,因此民意又向另一邊擺盪,顯示出對於大陸的親善。這十年來的民意起伏,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不過,如果我們專注到最近一年來變化,就會發現雖然從各項指標來看,蔡任內民意對大陸都比馬的第二任要親善,但最新趨勢卻是出現反轉。民意不僅認識到兩岸關係開始全面緊張,而且拿今年和去年的數字來比較,傾向獨立的數字上升、傾統的數字下降,對大陸政府與民眾的印象出現惡化,願意去大陸工作、創業、定居與讓小孩到大陸念書的比率也都降低。造成這個反轉的,無疑是從去年台灣地方選舉結束後,兩岸政府間的關係已經高度惡化,不僅北京持續最大限度施壓,民進黨政府也全力回擊,而香港近日的抗爭更成催化劑。

究竟這個發展趨勢僅是台灣選舉政治周期的反映,或是代表一個較為長期的趨勢,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從當前數字來看,台灣民意對大陸的疏離是不到一年的現象,而和馬第二任時出現的低點還有一段距離。有可能在選舉周期和香港抗爭過後,如果當前兩岸關係緊張趨勢未變,則台灣民眾會重回原有模式,要求平順的兩岸關係,並對大陸態度出現親善趨勢。

總之,台灣的民意模式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關鍵變項,它制約著執政者不能逸出中道,也再再提醒兩岸關係研究者必須注意長期的發展趨勢,而不能僅關注短期事件的影響。(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政黨重於國家 蔡政府官位重於人民
張淑中/中選會前委員、稻江科技暨/聯合報

政務官負起政治責任下台,是全球民主國家實行政黨政治制度的天經地義結果。但民進黨執政三年多來,國家發生許多重大醜聞,政府政策亦出現嚴重問題,卻看不到有政治風骨的民進黨籍官員,能堅定請辭下台;甚至還理所當然的「接受慰留」,等待下次升官機會。

吉里巴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請辭,但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斷交事件是中國政府蠻橫打壓台灣的國際行為,並非我國的責任,所以蔡總統順理成章予以慰留。吳釗燮擔任外交部長任內,已有五個邦交國與我斷交,上述慰留吳部長的戲碼,也上演五次,國人能接受嗎?

至於國安私菸案,不只影響我國國際聲譽,更暴露總統府特勤人員的法治觀念薄弱;社會各界包括前總統陳水扁,皆認為最該負起督導不周政治責任的就是總統府祕書長陳菊,但事件至今,陳位子穩固,絲毫不受任何影響。

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的主因之一,便是「用人不當」,例如張天欽的東廠事件,讓國人印象深刻。但顯然的,民進黨政府並未記取教訓,甚至更變本加厲的「用人唯黨」,完全從政黨私利的角度用人。此從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魏明谷等選將,參選落敗不久,立即再出任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交通部長以及國營事業董事長等高位,即可得知。甚至應該政治中立的獨立機關中選會,蔡政府也都不顧社會輿論的反對意見,堅持要任命原是民進黨籍的李進勇出掌中選會主委。

不只如此,只要政治色彩正確的政務官,即使出了不少重大問題,仍有被拔擢的機會。例如自稱「一百分」的國防部前部長馮世寬,其任內陸續發生海軍雄風飛彈誤射事件、空軍基地毒品丟包案等重大事件,但皆不影響馮世寬後續官運;此從馮後來轉任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近期又接任退輔會主委,皆可證明。

總而言之,民進黨執政三年多來,保護政黨利益、保護黨員官位,似乎是比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更為重要。

   
從三國談五才 挽救台灣人才危機
王伯元/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三國演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通俗小說,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三國志」改編,虛實結合的小說,其人物及故事影響後世甚遠。有一說皇太極就是效法三國演義,擊敗明朝和李自成等農民軍,進而成功入關。也有傳言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康就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不管這些說法的真偽,在廿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確實有許多公司以三國演義的範例來做為商業政策的借鏡。可以說三國演義在華人心目中已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

我一向喜愛歷史,陳壽的三國志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是我私心所愛的讀物。最近我又重溫三國演義,特別對於蜀漢的興衰極為感慨。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劉備就個人才能而言,並不出眾,對比曹操及孫權,他的資源也不豐富;然而最後卻能以鼎立之姿與曹孫兩人齊肩,靠的就是人才。包括簡雍、孫乾、麋竺、諸葛亮、馬良、龐統等等,個個都有治國的長才。尤其當時俗語有云:「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一舉得二,無怪乎他躊躇滿志。文臣之外,其麾下武將也赫赫有名,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以及魏延等均是一時之選。人才濟濟是他成就一方霸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劉備善於發掘人才,也積極的留才用才。為了求才,他可以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造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美談,為了展現愛才,他可以在長坂坡之役後怒摔其子,致使趙雲等眾部將忠心跟隨。他知人善任,又用人不疑,使文才武將各得其位,一展長才。同時他網羅人才也不為地域籍貫年紀所限,例如馬超雖來自西涼,在投入蜀漢陣營後依舊被委以重任;例如黃忠,年紀雖大,仍被敬之以將才。這麼一個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團隊,正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產。

然而在劉備在白帝城含恨而亡,諸葛亮接手的後蜀時代,人才斷層成了蜀漢的最大問題。其實在西川劉璋降後,他的陣營還有很多文武百官,如李嚴、法正、譙周等,都為劉備所用,但是在諸葛亮主政之後,他所相信重用的還是原先荊州的人才。隨著時間過去,原先的將臣死的死,老的老,人才的凋零無可避免,又他又沒有積極在當地育才,培養新血來承繼前人的努力。雖然在六出祁山的後期,招降了姜維,但已無力可回天。這才有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故事。從這個角度看來,蜀漢的歷史,可謂「成也諸葛,敗也諸葛」。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和劉備一樣,廣招天下能人,發掘在地人才,或許三國的故事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人才乃國力之本,不管是劉備在土地人口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可以成就三國鼎立局面,或是台灣早年資源不豐,卻能創造傲人經濟成果,兩者靠的都是優秀的人才。然而根據英國牛津經濟學院「二○二一全球人才報告」指出,二○二一年台灣將面臨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二年之距,危機已迫在眉睫。

讀著三國演義,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務實的政策,在「育才、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等「五才」上同步努力。在加緊國內高等菁英教育「育才」的同時,捐棄意識形態,展現開放雅量,盡速向國際「引才、聚才」,同時鬆綁法令,唯才是用,落實「用才、留才」,讓國內外的人才願意留在這□實踐他們的理想。這樣才能力挽狂瀾,讓台灣能有與世界競爭的能力及實力。

   
聯合筆記/許宗力與賴英照
蕭白雪/聯合報

公懲會前委員長石木欽與友人的宴飲、往來,因違反法官倫理遭移送監察院引起風波。司法院以石的個人行為都在院長許宗力就任前、沒有監督不周問題,雲淡風輕地撇清司法院長的責任,讓人不禁想起當年因高院法官貪瀆案而自行請辭的前司法院長賴英照。

九年前當高院法官爆發集體涉貪汙案遭特偵組偵辦收押後,民間司改會隨即要求司法高層應為此下台負責,並點名時任司法院長賴英照與高院院長黃水通。

就在涉案法官遭收押沒多久,賴英照請辭獲准;司法院副院長、高院院長也接連請辭以示負責。

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賴英照下台起碼是個交代,但不足以負全責。

案發之初便要求賴英照下台的民間司改會,並沒有探究涉案法官被查出收賄的是前立委何智輝銅鑼案,不管是接受何智輝招待或收賄的時間,都是賴英照擔任司法院長前的事;賴英照當時若以弊案發生並非他任內為由,強調司法院絕對有整飭風紀決心,民間司改會或在野黨會就此放過?

賴英照在請辭獲准後的記者會中曾說,總統認為涉案法官權責距離他的職務遠了一點,無須為此請辭負責;他請辭不代表首長都必須為下屬的貪瀆行為下台,只是希望「不要再發生風紀案件」,藉此案讓司法改革重新啟動。

可惜的是,將近十年後,在蔡政府花大筆國家預算、動用大批人力召開全國司改國是會議後,卻又爆發司法史上第一件公懲會委員長因涉及不當宴飲而下台案。

儘管石木欽與長年官司纏身友人的經常往來,從相關通聯及當事人筆記本、金流等比對結果,構不成刑事責任,但以他長年在最高法院法官、庭長、高院院長及公懲會委員長的身分,爆出這樣的事件,若再加上他事後對司法院的指控,不管是人事鬥爭或陰謀論,當初決定讓他出任公懲會委員長的司法高層能說都沒責任?

   
解讀兩岸調查/香港動盪 衝擊台灣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聯合報

今年兩岸和戰天平調查,從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評估,可發現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政治、軍事關係依然緊繃,但兩岸爆發戰爭可能性仍低。值得注意的是,民眾認為香港反送中是兩岸關係趨緊張的重要因素,反送中引起對中國大陸政府的不認同感,也使傾向統一部分轉為永遠維持現狀,並使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滿意度較去年提升。

今年與去年相較,民眾對兩岸關係觀感依然緊繃,在兩岸官方互動、軍事關係方面,認為緊張與競爭的占近半,仍處於十年來新高格局;認為外交關係緊張或競爭的,與去年一樣過半,持續居高,但稍有和緩。這可能與民調進行期間並未傳出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斷交等外交事件有關。

今年民調兩岸民間交往意願有下降趨勢。去年赴大陸就業、創業、就學的意願創下新高,今年意願顯著下降。個人認為,除與兩岸政治軍事敵對關係有關外,更主要因素應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變數,使民眾對中國大陸經濟與兩岸經濟的前景並不看好。美中貿易戰與中國大陸經濟增長下滑兩大因素,也促使台灣民眾對中國成為強國的預期降至十年來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問到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兩岸關係轉趨緊張,前三名分別是台灣獨立、民進黨執政、香港反送中。扣除台灣獨立與民進黨執政這兩項歷來蟬聯的因素,今年香港反送中首次成為兩岸關係不佳前三名因素,相當罕見,也殊值關注。

一般認為,一月二日習近平提出「習五點」,大陸積極倡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二月港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起香港普遍擔憂,反對者認為修訂草案削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立司法管轄區地位,相關的反對聲音六月開始逐漸擴大,演變為每周末黑衣遊行,造成警民流血衝突與社會嚴重對立。此次民調進行之前,動盪的香港局勢影響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對大陸的好感降低,對兩岸關係發展更不具信心,香港議題發酵造成民眾統獨傾向也有改變,今年調查顯示傾向獨立的略為上升,傾向統一的則大幅下降,轉為永遠維持現狀。

香港反送中議題引起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特點,是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滿意度相較於去年大幅上升。儘管兩岸官方互動不佳,相關交流受到緊縮,但蔡總統的兩岸表現滿意度,由去年的十八.七%增加為卅七.七%,不滿意雖仍然過半,但相較於去年也大幅降低,從去年的六十七.六%降為五十一.一%。

展望未來,不論二○二○年初台灣大選與年底美國大選的選舉結果如何,面對北京二○二一年中共建黨百年高舉第一個「中國夢」的到來;乃至二○二二年中共「二十大」的召開,習近平可望再度連任所賦予獨特的歷史使命(在對台政策方面),是以,不論台灣明年大選結果如何,未來台灣的執政者都必須務實審慎面對外在美、中大國博弈、兩岸新型挑戰與台灣內部朝野互動三大因素挑戰。

   
解讀兩岸調查/抗中保台 小英催票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聯合報

總統大選剩下不到四個月,究竟台灣百姓如何看對岸的中國?不管是政府、軍事、還是外交,大致上還是以為維持緊張的狀態,只有經濟關係稍有緩和跡象;儘管如此,相信雙方開戰的可能並未超越去年。

至於人民關係,基本上是認為和緩的,五成對於中國民眾有好印象;相較之下,竟然有六成選民對中國政府印象不佳,特別是怪罪共產政權專制極權及強勢霸道。

令人納悶的是,儘管覺得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者還有五成多,巨幅減少,是過去十年來最低;面對這樣的發展,台灣人似乎老神在在,維持六成五以上不擔心構成威脅。細看可能導致關係緊張的因素,將近三成以為是台灣獨立;其次是民進黨執政及其中國政策,加起來將近兩成。另外,維持現狀仍然是多數,只不過,支持獨立朝向三成緩緩成長,而贊成統一的人竟然陡降剩一成多。

年初以來,由「習五條」到「反送中」,蔡英文總統先是撿到槍、又是撿到砲,一掃去年九合一選舉挫敗的晦氣,民調居高不下。相對地,高雄市長韓國瑜因為整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及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不利,問鼎九五之路並不順遂。到目前為止,小英的競選基調訂為「抗中、保台」,也就是把韓國瑜打為中國代理人,希望能催出去年含淚不投票的綠營選民。

從一九九五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以來,中國應該已經學習到,只要在選舉期間對台灣文攻武嚇,只會引起台灣人的反感,終究就是幫倒忙、實質替嫌惡者拉票。換句話說,台灣人吃軟不吃硬,平常看起來善良溫吞,要是被氣到激到,拚老命也要竹竿湊菜刀。習近平掌權快要滿七年,對美外交體系人馬應該已經掌控台辦、及台研體系,為何會讓香港出事,可見政權未必穩固。

面對權力鞏固的挑戰,習近平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必須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經貿戰,相對之下,台灣應該不是迫切的課題。元旦談話原本看來包山包海,宛如大飯店自助吃到飽,由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都有。沒有想到民進黨政府將兩者畫上等號,藍營的政治人物競相走避、改談「和平協議」。維持現狀就是等著接收,或許小英是老共可以接受的底線。

儘管獨立參選總統領表的期限已過,因為時代力量及親民黨手中握有提名的入場券,柯文哲、郭台銘及王金平仍有投入大選的機會,屆時,不管是三腳督甚或四腳督,在最後關頭,選民還是有棄保的可能。要是韓國瑜可以維持三成支持,難保不會出現「棄綠保白」。喜樂島聯盟推薦前副總統呂秀蓮出選,希望大家可以歡喜快樂去投票,至少讓傾向台獨的選民有投票的道理。

   
解讀兩岸調查/兩岸關係走到重要關口
張國良/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全/聯合報

轉眼,聯合報自民國九十九(二○一○)年開始實施的兩岸關係民意調查,已進入第十個年頭,這既是寶貴的歷史紀錄,又是難得的研究資料。本人有幸閱讀了今年的第十次調查結果,有兩點感想。

一、整體趨勢

縱觀十年來的變化,最值得注意的當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整體趨勢,由緩和逐漸走向緊張。其中政府關係最明顯,從前六年的五分段,進入隨後兩年的六分段,再進入最近兩年的七分段。根據調查問卷定義,五至六分為「緩和」,七至十分為「緊張或競爭」,可謂是從量變到達了質變。

與此類似,外交關係前六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四分段),後四年進入清一色的七分段。至於軍事關係,整個十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五分檔),但從趨勢看,仍具一致性:前六年都在六點五分以下,而後四年都在六點六分以上,尤其今年首次達到最高的六點七分,距七分僅一步之遙。

另有一個相關資料,即台灣民眾對兩岸發生戰爭可能性的判斷(分值越大表示開戰可能性越大),也走出一條相似的曲線,十年來雖幾乎都處於三分段(僅一○一年為二分段),但前七年都在三點二分以下,而後三年都在三點三分以上,且去年和今年連續達到最高的三點六分。可見政府、外交、軍事三種關係,相互影響,密切關聯。

相比之下,兩岸經濟、人民關係,和緩得多。經濟關係前兩年處於五分段,後八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四分段);人民關係十年來幾乎都處於五分段(僅一百年為四分段)。可見「政冷經熱」、「官冷民熱」這兩種現象持續存在。

以上資料揭示,目前兩岸主要問題,顯然在政治層面和官方,而不在經濟層面和民間,尤其政府關係,直接左右著外交、軍事關係。

二、前景展望

作為對以上結論的佐證,十年來台灣民眾與大陸交流的各個具體方面,大部分呈現穩中有升、總體向好的趨勢。試比較九十九年與一○八年:

傾向獨立、統一、維持現狀,分別從卅點五%、十三點五%、五十點七%變為廿七點八%(減二點七%)、十三點四%(減零點一%)、五十三點一%(減二點四%);對大陸民眾印象好的從卅七點九%增到五十二點六%(增十四點七%);去過大陸,從四十一點五%增到五十一點六%(增十點一%);認識大陸來台灣人士,從四十九點二%增到五十九點七%(增十點五%);願赴陸工作從卅三點六%增到卅六點二%(增二點六%);願讓小孩赴陸念書,從廿八點八%增到卅五點五%(增六點七%)。

由此可知,經過十年培育,兩岸民眾的經貿、文化交流成績斐然,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前景明朗、廣闊。

也有一些資料呈現相反趨勢,例如對大陸政府印象好的比率,從卅二點九%減至廿五點四%(減七點五%);近期或未來計畫去大陸,從卅五點四%減至廿七%(減八點四%),這些顯然都與兩岸政治關係走低有關。

綜上,兩岸十年交流的豐碩成果來之不易,值得珍惜,而十年後的今日,兩岸關係似乎又走到一個重要關口,亟需朝野高度重視,全民共同努力,俾能向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造福兩岸。

   
鳳山版忘憂森林 大東濕地公園令人心曠神怡
素有「鳳山忘憂森林」之稱的城市秘境就在「大東濕地公園」裡,曾網路一陣瘋傳爆紅,是鳳山最被熱搜的其一拍照打卡景點。景致優美宜人,氛圍靜謐,讓追尋此景的旅人們看了流連忘返,漫步其中無不叫人陶醉。

老師的同理心練習/與頭痛的孩子互動時
在一次教師研習中,我帶領幾位老師練習同理心的對話與回應練習。我邀請大家以自身的故事做為素材,與夥伴們互相練習如何回應對方的情緒感受。當身旁的人遇到挫敗時,不論是處於高張激動或低落沮喪的狀態時,同理心的回應都能有效地幫助對方穩定下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