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十八個月之後,美中第十三輪貿易談判,在若干議題上取得了共識。川普隨後在白宮接見中方談判代表劉鶴時說,雙方「達成了重大的第一階段協議」,美國暫緩對二五○○億美元中國產品提高關稅至卅%的行動。這項突破,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各國股市指數同步彈高。
這次,美方原想把懸而不決的六大議題——強制性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服務、非關稅壁壘、農產品和執行等一次談妥,但中方只願討論若干可行的議題;這讓雙方歧異暫時縮小,有助達成共識。其間,美中雙方對敏感議題都保持克制,避免節外生枝。例如,川普評論香港的示威說,「中國在香港已取得很大進步,示威將自行落幕」;而中方則對NBA的抵制踩煞車,騰訊恢復線上直播,外交部發言人也改稱,將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國際社會積極互動。
中國大陸這次承諾每年將購買四百億至五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看似是川普勝利,這其實是兩年前就做過的承諾。同樣的,在保護智慧財產權與匯率操縱透明化上,中國的讓步也不算大突破。因此外媒評論此次談判,《金融時報》認為中方在貿易休兵談判中「幾乎沒有讓步」,《紐約時報》則認為,美國的經濟痛楚「似軟化了川普的鬥志」。
亦即,美國普遍擔心經濟即將步入蕭條,能達成協議,即使是暫時性與局部性的,都對投資者信心能有鼓舞。這也反映,北京看準川普面臨彈劾危機,立場變得更強硬。至於雙方能否遵守這次協議,以及貿易戰是否還會再起,則可從幾個面向觀察:
第一,美方貿易談判代表賴海哲原本反對暫時協議(petite deal),因為雙方若先就容易的部分達成協議,美方即失去威嚇中國大陸的撒手鐧;如此一來,即難達到逼迫中國一次到位就範的目標。譬如,中方將永遠不會放棄對國營企業的補貼。但單就談判而言,暫時協議至少比協議完全破裂要好;尤其拍板定案的人是川普,他原本要的是「大協議」,現在退而求其次,認為局部解決較佳。
第二,中方希望藉貿易戰停火,也能使科技戰停火,但美方未同意。美方不僅根本不談華為解禁,還以協助侵害人權為由,將八家人工智慧高科技公司列入禁止與美籍企業往來的黑名單。此外,美國還有金融戰的撒手鐧。到今年二月底止,在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中國公司有一五六家,市值共一.二兆美元。談判前一度傳出,美方考慮禁止中國企業在美上市,並對已上市的中企實行強制退市。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稱這是「假新聞」,但川普政府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第三,在雙方公布的協議中,未訂立協議的執行機制;據稱這是中方堅持,也是五月協議最後破裂的主因。據稱,美方原在協議文本中要求中紀委巡視組派駐地方檢查,要成立常設監督機構,並保留隨時增加關稅懲罰等手段。因幾近不平等條約,中方無法接受;最後協議用語改成「爭端解決」,透過雙方協商機制處理。但實際磨合如何,都還有待觀察。
美中談判達成的協議文本,劉鶴需帶回北京讓最高層批准,未來還要三至五周才能確認協議細節,送交十一月參加智利APEC領袖高峰會的美中領導人簽署。這段時間,正逢中共四中全會,為防止五月變卦的事件再度出現,美財長米努勤警告說,若兩國無法達成協議,美國將會在十二月中調升中國的關稅。中方官員則回稱,美國若想在APEC峰會上簽字,就必須取消十二月調升關稅的計畫,否則協議將成為中國屈辱的城下之盟。
大陸稱臨時協議是分步走,先易後難。美國輿論普遍稱之為休戰,關稅還未確定取消。雙方雖達成協議,後續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