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兩大陣營不分區名單出爐了,在這提名過程當中,國民黨仍擺脫不了論資排輩的思維,民進黨則大剌剌地進行派系分贓與策略聯盟。說是台灣民主化已超過廿年,最能代表政黨特質的不分區立委仍沒有進步。
特別是國民黨作為在野黨,士氣低落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在去年底因韓流崛起在地方選舉中大勝了民進黨,才正燃起重返執政的希望時,本應更重視這份不分區名單的「質量」。很不幸,最後仍拿不出令人振奮的名單,而黨主席究竟該擺哪一個位置,居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確實,以吳主席的資歷,選總統都不成問題,願意擔任不分區是夠委屈的!這讓我想起,每次學生在作小組報告時,總會有同學認為自己準備很充分,於是盡情地發揮,而忘了同組同學還沒有報告,最終因時間不足,其他同學連基本內容都來不及說明,全組成績因而受到影響。因此,我常告誡學生,不要為了「對得起自己而對不起全組同學」,要發揮團隊戰力,委曲求全是必要的!
「論資排輩」在國民黨存在已久,乃由於前輩大老曾為黨國付出過,也曾是呼風喚雨的政壇要角,總以為自己仍可為國家、這個黨繼續貢獻。然而,就是因為這種「捨我其誰」而阻礙了新陳代謝,後輩若沒有他們的庇蔭,想要出頭天,很難囉!
這種思維在日新月異的廿一世紀,不僅存在於國民黨中,民進黨也不遑多讓!然而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民進黨威權性較強,到最後關頭,在領導人的壓力下,大家仍可以委曲求全;至於國民黨,如羅智強所說「黨員較具有反省力」,領導人若過於威權反而格格不入,甚至走向分崩離析!
既然不分區名單已底定,大家不妨來檢視藍綠的名單是否具備這些特質?首先是「品德操守」。這應做為提名的必要條件,是代表黨的形象,缺少這項,再高的學歷與資歷都沒用。因為,只要品德操守有爭議,將來即可能假公濟私或牟取私利,站在國會殿堂上也無法理直氣壯!
其次為「專業學識」。畢竟將來在國會當中要替老百姓把關,不論是審查預算、修法、提法案,沒有足夠的學識與專業是很難進行監督政府的。做為立委需時刻掌握國家與國際重大議題,具分析能力,且在國會殿堂上能說得清楚、論得明白。
最後,需考量「在政黨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個政黨要在國會中發揮戰力,對社會產生影響力,不分區立委需具魅力、合作性與對黨的向心力。筆者認為,這是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最大的弱點,使得名單一曝光,不但無助於黨的凝聚力,反而流失了戰力!尤其是在提名過程當中,吳敦義作為黨主席排在那個位置?這本來就很重要,何以最後變成關注背後的「思維」─黨主席腦子在想什麼?
而這份名單最後由中央委員來進行投票,也出現一個匪夷所思的遊戲規則。投票只能對被提名人進行「否決」,既不能影響「名次」,更失去「多數決」的意義。因為「否決」的門檻,需超過投票人數的一半,換言之,如果有人投了「沒意見」或「棄權」,就形同是「同意」!在總統初選時,已出現過類似的「不合時宜」作為,未能記取教訓而再次陷入泥淖,真是無言!(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