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12 第46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政治霸凌成為日常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擋得住蔡英文的執拗倨傲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縮減貧富差距 政府不能怠惰
民意論壇 混「亂」年代 選做事的人
工輔法後遺症 移工AB廠可有解?
周行一/學習代工
聯合筆記/再來一杯大和解咖啡?
氣候變遷績效 全球倒數第三/躁進廢核…誤國殃民的能源政策
台灣封神榜:卡神、瘟神、自由女神
媒體別當暗黑網軍幫凶
花生之「亂」在政府失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政治霸凌成為日常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綠營網軍害死外交官,藍委上外交部討公道遭到法辦,還被網軍「出草」,民進黨主席笑到睡不著,府院撿槍批暴力,被推女警蒙長官特意嘉勉。風向從「楊蕙如替謝長廷買凶」帶到「藍委脫序作秀」,幕後黑手重現殘害蘇啟誠的霸凌模式:替肉靶標籤定刑(推女警/浪費醫療資源),煽動網民撻伐抹黑,肉靶百口莫辯,被打到倒地不起。

府院黨修理藍委,網軍「正義感」大爆發,有如替加害者楊蕙如出氣,被害的蘇啟誠含冤依舊。蔡英文完全執政,正義轉型成文官和在野黨都淪為被霸凌對象,求死不能,就得忍辱。

被控推警的陳宜民,被綠委蘇震清一再痛打,他的叔叔院長只喬和解,從不法辦。立院紀律委員會不辦綠營自己人,法案預算按表通過不許監督,連外交部也學樣,視在野黨立委如無物。國會多數霸凌少數,被霸凌者被逼到以暴制暴,台灣民主得了絕症。

綠營批藍委浪費醫療資源,但總統立委同享台大「特殊服務」,昧著良知血口噴人。台大醫護將立委送重症病房,再坐視外界指責立委裝病,連醫者都畏勢緘默,坐視病患遭圍毆。台灣的亂,已從政治江湖禍延人間。

霸凌從學校到社會,危害日深;執政者的政治霸凌和箝制異己,為禍更甚。當司法墮落成特權護身符,立委不作奴才便打成落水狗,政治霸凌成為日常。民主監督力量如今只剩選票,人民不反抗,變成受害者再呼救就晚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擋得住蔡英文的執拗倨傲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卡神楊蕙如案鬧得沸沸揚揚,蔡英文總統先說「我不認識她」,後經網友起底兩人談狗經相片,改口稱「沒有私交」。以楊蕙如在民進黨中的角色,當然沒資格高攀當年的蔡主席和當今的蔡總統;但在綠營「戰功彪炳」的楊卡神,竟遭到民進黨如此無情的切割與抛棄,想必其內心五味雜陳。

民進黨有人主張要黨紀處分楊蕙如,但要處分什麼呢?處分她吃香喝辣的資金串流傷害黨譽嗎?處分她動員網軍迴護謝長廷嗎?還是處分她暴露綠營動員網軍發布假訊息攻擊異己的英勇?就事論事,楊蕙如行徑當然可議,但她傷害的都是無辜外人,卻沒有對不起民進黨。民進黨是下不了台,才把親密戰友當成陌路,甚至要反目追殺。楊蕙如的處境,和初選時的賴清德有何兩樣?民進黨翻臉不認人的凶狠無情,足讓拚命為民進黨護航的覺青們當成借鏡。

蔡英文並非總是如此無情,她對若干綠營青壯派寵愛有加,這從她青睞吳音寧、口譯哥、林飛帆可見一斑。去年九合一敗選後,蔡英文違背民主常理硬要將敗選的陳其邁、林佳龍提拔入閣,成為其他勝選者的「長官」,原因正是如此。這兩人果然不負所望,在網路政策與交通政策上全力翻轉民進黨選戰攻勢,讓蘇內閣成功轉型為救政權的戰鬥內閣。

蔡英文向來不服輸也不認錯,因此九合一選後,蔡英文的對策是要消除一切不利其連任的因子:透過立法院「沒收公投」,透過司法檢肅威嚇對手,透過黨產會和促轉會讓國民黨無法動彈,透過陸委會、外交部全面抹紅藍營。她一點一滴地進行割喉戰術,所以才有賴清德在初選的由勝轉敗,然後還被迫搭檔。即使蔡英文辭了黨主席,但黨內紛爭仍然由她拍板,就連不分區提名都要進總統官邸去喬,一切她說了算。蔡英文的霸氣和獨裁,可以超越一切遊戲規則,就如當初她在司改會議的指揮全局,唯有符合其意旨的表決才算數。這正是司法改革淪為笑柄的開端。

民進黨不分區提名最招物議的是,公然接受電視台老闆指派的主播出任不分區立委,把民進黨過去主張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原則丟進垃圾桶。蔡英文四年前即指派陳其邁為協商代表,硬是要打破傳統「四報一社」與公視合辦總統辯論的傳統,硬要為三立和沃草搶辦辯論舞台。為了不讓辯論破局,最後只好以各自辦理、相互不背書來推動。今年外界主張依循舊例舉辦辯論,蔡英文卻一度不給公視委託書,而拿出三立主辦同意書來作文章。

蔡英文當初不顧輿論力挺三立而棄公視,就是看準那些力主「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親綠學者不會出來吭一聲;因此,她連假裝尊重中立的姿態都不必做一下。韓陣營當然不能接受,因此中天也表示要爭取主辦權,讓總統辯論變得更為複雜,可能最後一場也辦不成。這種為了個人利益而不畏物議、不顧公義的作法,才是讓人對蔡英文行事風格感到恐懼的主因;這種「我說了算」的執拗倨傲,也是讓中華民國屢陷危機的根本原因。

正因為蔡英文這種罔顧民意、不顧公義的威權作風,外交部長吳釗燮雖連丟五個邦交國也不必下台負責,卻讓一個勤懇做事的外交官被迫選擇輕生,一個厚顏的駐外代表則還在那裡尸位素餐,這正是楊蕙如網軍案引發公憤的主因。當藍營立委前往問公道時,外交部竟效法葉名琛的賴皮政策閉門不溝通、不理會,進而引發後續衝突。也難怪,朱立倫說外交部已成為「滿清衙門」,這是什麼民主社會?

蔡英文的執拗,讓滿朝官員個個勇於充當政治打手,卻不能勇於任事為國伸張正義與公道。就是在如此扭曲的氛圍中,台灣民主一再遭到打擊與傷害,國家資源分配被送入私囊,台灣怎麼不落得一個「亂」字?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縮減貧富差距 政府不能怠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上月底發布最新「人力運用調查結果」,主要發現包括,今年5月間,全體受僱者平均月薪達3萬9,191元,其中,月收入低於3萬元者,大幅降至299.4萬人,創19年新低,不復十年前一度高達360萬大軍之譜。有官員分析,此乃拜景氣升溫廠商積極加薪,以及政府多次提高基本工資所賜。

不過,同一份調查卻也顯示了,台灣月薪族的薪資,最大宗族群是落在3-5萬元,占比達47.32%。此外,台灣的非典型就業族群,如打工族、人力派遣工作者,在今年5月間,人數仍高達81.9萬人,續創歷史新高。

綜合這些數據,不難想像,對大多數人來說,一份3、5萬元的薪水,必須經過多少年的積攢,才有辦法在都會區擁有一棟房子,而這份薪水,每月拿到手,又有多少比例,是左手進,右手馬上又要支付出去的,比如繳交房貸、房租,購買柴米油鹽,或是不少「三明治」家庭感受最深的長照、托育與醫療費用等。

這些生活中的真實負擔,會隨著我們每天一上街,「自然」會看見不少外送員在車水馬龍中搏命討生活;打開社群媒體,我們的視角也「自然」被不少含有弱勢、正義或炫富者的內容給吸引。在視覺與心理的「錨定效應」不停地放大之下,人們「自然」地深信,台灣的貧富差距是愈來愈大,世上的苦人也是愈來愈多。

是以,當執政者一再地說,台灣經濟是四小龍之首,台灣股市是如何長期站在萬點,台灣的投資,又是如何地大爆發時,多數民眾仍舊是無感、質疑的。只因,改變並未發生,多數人一如以往地必須與低薪奮戰,避免掉入貧窮的陷阱。

前不久,《經濟學人》雜誌才剛以封面故事介紹了「不平等差距的錯覺」(Inequality illusions),文章中引用不少經濟學家研議的經濟數據,來說明不少人認為的財富與收入差距,不如想像中的大。但即便如此,《經濟學人》還是給了一個很討好式的結論:要讓經濟更公平,政府還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這些工作像是什麼呢?包括了,經常性地去檢視現有的法律與稅制,是否持續保障了既得利益者,或是不自覺地呼應多數企業集團的遊說,打擊新進者的公平機會。此外,政府的工作重點,還是得回到經濟學那個老命題,如何促進經濟成長、帶進更多的就業,這才是縮減財富不平等的不二法門。

在台灣,執政者永遠都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經濟數據,來佐證施政成效。但也如同錨定效應所帶來的認知偏差,只會讓執政者更加地相信,民眾的收入已然提升,而且最有效能夠縮減財富不平等的做法,就是提高基本工資與訂定最低工資法,反倒忽略了更多實質深入的做法,由此,也讓執政者將自己鎖進了孤獨的決策高塔,更加地遠離民心。

執政者須知,看待經濟數據,應當全面且中立,同時不應該把數據做為政績的裝飾品,而是該利用數據來找到問題。例如,當一個社會的非典型就業人數愈來愈多,它究竟是反映台灣的產業型態,抑或是台灣人的工作型態開始發生改變,這些都需要政府有更多的洞察,引導下一步的決策。

而在一個社會裡,多數勞動者的月薪,長年跳不出3、5萬元區間,這樣的無助感,是否壓抑了台灣社會裡該有的創新與繽紛活力呢?值此台灣正逢總統大選之際,我們呼籲有意角逐大位者,都應好好思索《經濟學人》所提到的,那些看似陳腔濫調卻是執政根本的深入工作,在明年許人民一個真正創造改變的新局。

   
民意論壇
混「亂」年代 選做事的人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亂」獲選為台灣二○一九年度代表字,道盡百姓心中的徬徨、煩躁與不安。

亂的現象來自失序,即既有的價值規範與秩序已無法適應新的需求,不能解決新的問題,但是新的價值秩序又尚未建立之前的一種混沌不安的現象。而台灣人民內心的煩亂與台灣的國內外政經變局有很大的關係。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二次大戰後美國一手建立的國際治理及冷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即「華盛頓共識」,川普一腳踢開,使得全球治理出現真空與失序。川普上台後任用保守鷹派人士,以中國為假想敵,開啟貿易戰與科技戰,加劇世界的動盪與不確定性。

美國對中國修昔底德式的壓制,對台灣出現重大影響。美國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共,對台灣政治涉入更加檯面化,使得原本因為內政不佳、外交失利的蔡英文政府撿到槍;遺憾的是,蔡政府未利用回流民意支持,致力於內部團結,努力提高施政成就,卻一心只顧選舉,製造亡國感,傾國家機器之力打壓異己,進行綠色恐怖。外有複雜緊張的國際局勢,內有利用恐懼恣意妄為的執政者,台灣人心焉能不亂。

在這紊亂騷動年代,台灣人該如何自處?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成為做事的人。所謂做事的人,就是專注在自己的志趣與責任並向自己的目標持續前進的人。做事的人不管天邊是彩虹還是烏雲,不會停下腳步讚嘆,也不會因而退縮。

相對於做事的人,就是那些只說不做的人。只會批評別人做不好,自己卻永遠做不到。由於國家處境的尷尬與長期的政治惡鬥,許多台灣人變成政治犬儒主義者。政治上的犬儒主義有三個特色:第一是沒有目標,有的看似是目標,但缺乏實踐的步驟、意願與可能性,事實上只是逃避;第二,否定一切價值,或對他人的價值或追求與自己不同便加以口誅筆伐;第三,冷嘲熱諷,怨天尤人,尤其對那些做事的人,百般挑剔,自命清高。政治犬儒主義帶給台灣的結果只是任人擺布的苟活,宣洩憤懣的自由。

在混亂年代,我們應自許成為做事的人,而不只是說話的人。我們要選擇做事的人,而不是只會說話的人。因為做事的人永遠會找事做,而說話的人永遠都有話說。

   
工輔法後遺症 移工AB廠可有解?
王秋冬/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長(高雄/聯合報

不久前立法院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農地工廠雖得以順勢解套,然而此舉僅解決土地使用管制正常化問題,長久以來農地工廠業者雇用移工,採A地申請、B農地工廠工作違規樣態卻未隨之調整,恐造成地方主管機關往後執法困擾。

《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七條第四款訂有雇主聘雇外國人,不得未經許可,指派所聘雇外國人變更工作場所之規定。旨在禁止雇主聘僱無許可或許可已失效之外國人及從事不實之聘雇申請,以避免造成不必要之社會問題,同時利於外勞之管理,故作此規定。

勞工局違規稽查案件中,農地工廠業者有一特殊情由,即業者在A地有合法工廠登記的丁種工業用地,藉此合法申請外勞;旋即在B地鄰近的乙地農業用地上的農地工廠從事勞動,構成違規事實。

但就現實層面分析,業者申請之初,早預做移工至B地工廠勞動準備,A地僅剩為符合申請規定功能,且通常原申請A地多因面積狹小,實際成為倉庫雜用,移工則自上班後長期於B地工作,亦即移工在同一工廠業者勞動,但因業者違規的農地工廠無法申請移工,形成甲地申請、乙地上班情況。

以法律面言,業者仍屬違法無疑。但《工輔法》修法完成,政府替農地工廠「有條件除罪化」。因此,伴隨而生的農地工廠移工AB廠問題,在法理上有合法支撐餘地,如仍以過去標準執法,徒增地方主管機關執法窒礙,到了討論調整的時間點。

建議中央單就農地工廠部分進行調整,在業者尚未完成合法化流程前、申請後的時間,嘗試建立臨時許可列管機制,使業者於申請期間內,得以暫時處於《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七條第四款例外情形,即「經主管機關許可」指派外國工作人員變更工作場所,並由地方主管機關造冊列管定期查訪,但仍不排除業者不得將移工借他人使用、雇用,甚至雇用非法外勞於B地工廠違規裁處的限制,促使法律與現實貼近「接地氣」!

   
周行一/學習代工
周行一/聯合報

台灣以代工出名,別人不會製造或者做得不夠物美價廉的東西,由我們來做。代工是廠商間分工,利用外部資源增加效率的合作方法,廠商可以減少自己的資源投入,同時利用別人的長處。但是有一個大風險,當別人不再跟自己合作時,企業就無法生存,因此美國正在以管理國家風險的角度,把重要的製造能力移回美國,而中國大陸卻正在因美國刻意破壞大陸與其他市場間的供應鏈關係而受苦。

所以代工有好處也有風險,既然不可能凡事自己做,最好的風險管理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能力最強,別人非得跟我合作不可,台灣的台積電及大立光等少數公司就有這樣的優勢。

「生產代工」不僅在台灣盛行,「學習代工」也漸漸流行起來,大家把一些本來自己做的學習動作請別人代勞,好處是節省時間、精力,金錢,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娛樂效果;但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我們把最必要幫助自己建立核心競爭能力的學習動作請人代工,久而久之個人的相對競爭力就衰退了。有一種「學習代工」叫做閱聽(podcast),我們用電子媒介(如手機)聽故事、小說、雜誌、書籍。有些內容很簡單可以用「聽」的接收,譬如輕鬆的小說故事;複雜需要深度思考的學習,用閱聽可能會事倍功半。

聽、說、讀、寫是學習的四個重要環節,許多資訊經由聲音傳遞,要經過「聽」才學習得到,例如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音樂、或者是別人講話的抑揚頓挫;「說」對腦筋是一種重要的訓練,先經過腦子整理說話內容後,再有條理地講出讓別人懂;讀者必須經由深度閱讀(例如一種新的觀念或論述),不停地思考字裡行間,才有辦法學習到書裡的內容;寫是在聽、說(與人對談)、讀之後,經過腦子的彙整以文字呈現出來,人在講話時屬快思型,寫作時則屬於慢想型,經過仔細推敲後才形成文字。

用聽來學習的好處是可以隨時利用時間,在不方便閱讀的時候進行,而且有人說給你聽的享受,與自己閱讀是不一樣的,想想看,小說中的各個角色讓你聽她們的對話,應該是頗有趣的。但是嚴謹的學習需要與書籍深度融合的,讀者經常需要重複研讀書裡的內容深度思考才學習得到,這種紮實的學習對核心能力的培養至為重要。

由於各種電子媒介與活動的吸引力,現代人的時間愈來愈破碎化,自然就選擇以聽代讀了。台灣市場的書籍銷售額,據出版業自己的描述是雪崩式下滑,從十年前的每年三、四百億,到現在不到兩百億,正反映這種現象。

儘管再忙,我們每天還是需要有一段固定時間閱讀,長期積累才能厚實個人競爭力,張忠謀先生每天長時間閱讀,可能與他有了不起的成就有高度相關性,大家應該避免過度學習代工,開始讀書吧!(作者為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

   
聯合筆記/再來一杯大和解咖啡?
林河名/聯合報

美麗島事件滿四十年了。這個對台灣民主發展影響深遠的事件,本該是國人的共同記憶,但有人選擇淡化、有人企圖收割;對重要歷史事件的兩樣情,也正凸顯藍綠對立的僵局,並未因民主深化而獲緩解。

四十年過去,「今天的國民黨人已非當年的壓迫者,敵意猶存;今天的民進黨人極少是當年的奮鬥者,仇恨仍燃。」當年美麗島事件總指揮施明德的這番感慨,道破了國、民兩黨各自的顧忌與盤算。

相對於民進黨再次動員悲情地「紀念」美麗島事件,施明德今年改以提早過八十歲生日來「慶祝」美麗島事件。從「紀念」到「慶祝」,必須放下多少執念?若連判刑最重、三度迎向死刑槍口的施明德都可以釋然,其他人有何不可?

但最讓人有感的,還是施明德這段話:反抗者無悔,不求回報,只祈盼國家元首以包容、尊重、分享的大氣引領和解,終結島國的仇恨、敵意與撕裂,給一個沒有內戰、內耗的台灣,台灣就不會「地動山搖」,台灣也就不必賣「芒果乾」。

總統及立委選戰,進入倒數一個月浴血戰。已殺紅眼的候選人,聽得進上述諫言?然而,選戰愈是激烈,愈要提防選後的裂痕,國家元首更該引領人民和解。

選戰方酣,民進黨強推「反滲透法」。姑不論現有法制已有反滲透的規定,就算若有不足,也可強化既有法制,以修法來補強,未必要大張旗鼓立專法;退萬步言,縱有立法的必要,因該法涉及國家安全,影響人民權利,茲事體大,豈可在立法院屆期之末,跳過委員會初審討論,毫無協商共識,就要強行表決?

不僅立法過程粗暴、違背程序正義,實質內容更是多所爭議。在美、澳等國,皆強調對「境外勢力」活動的揭露,而非處罰;但到我國,變成對「境外敵對勢力」的加重處罰,除有重複規定之嫌,也因定義模糊,恐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擾人惡法。

我國早有散列各法的「反滲透法」,如今再立「反滲透法」,無怪被批為反而反,催化恐懼感只為選票。美麗島事件四十年,當初鼓吹民主,今日竟成野蠻,民進黨能不懸崖勒馬?

四十年了,再深的仇恨終能和解。施明德一九九五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就曾倡飲「大和解咖啡」。蔡總統日前提到「蔡習會聽起來滿誘惑的」,也留下懸念。再激烈的選戰都將過去,化解朝野及兩岸敵意,何妨再來一杯大和解咖啡?

   
氣候變遷績效 全球倒數第三/躁進廢核…誤國殃民的能源政策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由德國看守協會與歐洲氣候行動網甫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在評比中排名倒數第三,也是歷年來最差的成績(去年倒數第五),其實反映了蔡總統能源政策去核電、用煤電、增加碳排放之結果,成績變差自屬必然。

蔡總統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極力發展再生能源來替代核電與部分火力發電,但這些能源需要長時間建置,不到十年時間就要達成,困難度與風險性都相當大,因此台灣民眾在去年九合一大選時,藉由三項公投向蔡總統說不。但蔡總統不理公投決議,仍執意執行這項誤國殃民「二○二五非核家園」能源政策。

少了核能發電,再生能源又遠水救不了近火,台灣電力供應如何補充?短期就只有靠燃煤、燃油、燃氣來供應,這些發電方式都會排放廢氣,其中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刻下的發電以燃煤為主角,各火力發電廠成為近年空汙嚴重的眾矢之的。如果沒有這些火力發電廠賣力演出,台灣隨時都有跳電機會。

但台灣民眾越來越有環保意識,也越來越重視健康,火力發電會製造空汙,讓PM2.5致癌物濃度增加,蔡總統一味的廢核,人民還看不到非核家園的好處,就賠上健康,這難道不是「殃民」嗎?

臨近的日本核電廠再度啟用,原因無他,碳排放太高,有違對國際社會的承諾。畢竟「減碳」才是當前國際主流,瑞士民眾也因「減碳」的重要而將廢核議程往後延五年。

發展再生能源,包括風電與太陽能,來替代核電與部分火力發電,國人從來沒有反對,但這些能源需要長時間建置。太陽能發電需要大量土地建置太陽能板,目前已產生農民不願種植而種電,此舉將會影響台灣糧食安全供應。風電中的發電機組與海上施工能力,台灣自主能力不夠,因此風電市場淪為外國廠商的俎上肉,加上保障電價,會讓外國電商躺著賺,屆時台灣人民的電費大增,荷包失血。

風電與太陽能無法擔任備載容量功能,更會降低台灣供應的穩定性,影響台灣投資環境評比與競爭力。而目前已看到外國風電電商藉達成二○二五供電量目標為由,要求設備與零組件以進口來取代扶植台灣風電產業鏈,屆時台灣花大錢而無法使新產業生根,這些都是躁進「非核家園」的誤國事實。

台灣多數人不反對非核家園,反對的是毛躁式的廢核計畫,不但代價高,更讓中南部民眾深受空汙之苦。日前台中市盧市長帶頭抗議中央執意放寬用煤發電,個人認為誤國殃民的能源政策會在明年大選再次受選民譴責與唾棄。

   
台灣封神榜:卡神、瘟神、自由女神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楊蕙如案延燒十餘日,蔡英文終於公開表態:她「覺得卡神的事件已經過度,也不要再無限上綱」。

楊蕙如原本是因為鑽信用卡公司的漏洞,善於為自己圖利而贏得「卡神」之名。可是,這次「網軍」事件爆發,大家才真正見識到她的「神通廣大」。她不僅成立了一家資本額三千萬的「易始公司」,四處承攬中央及地方政府活動標案,向台北市政府要鉅額補助的公文,副本還發給市議會的「謝系議員」,其中手法真的叫人感嘆「神乎其技」!

她更神妙的本事,是手下養了一大票「網軍」,對於那個政治人物看不順眼,一聲令下,「楊蕙如們」便一擁而上,宛如「血滴子」一般,將對手打成「前朝餘孽」,或「中共代理人」,讓他百口莫辯,甚至「求生不得」,「自尋短見」!

蔡英文一向是以「民主自由」的捍衛者自居。她所捍衛的其實就是這種「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蔡氏民主」。就這一點而言,大陸的「自由」程度確實不如台灣。大陸的網站實施「實名制」,每一個網站使用者都必須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在嚴格的管控下,大陸網友想爆粗口,也只能拐彎抹角,當「偽君子」,使用諸如「草泥馬」之類的「文創語言」。

蔡英文對於這樣的「不民主」當然不屑一顧。問題是:「網軍」案爆發之後,「卡神」變成了「瘟神」,民進黨上上下下都忙著要跟楊蕙如切割關係,生怕被沾上邊,後患無窮。連謝長廷都很不服氣的聲明:「政界好像誰肚子痛都要扯上謝系」!

現在民進黨到底誰在鬧「肚子痛」,謝長廷當然心裡有數。蔡英文對於自己博士論文的錯誤百出裝聾作啞,對於韓營如何「抹黑造假」卻如數家珍。如果她不知道民進黨內誰在為「卡神」鬧「肚子痛」,難道她這個總統是幹假的?

蔡英文之所以認為「卡神」事件已經「過度」,希望大家不要「無限上綱」,主要就是想捍衛她一貫主張的「蔡氏民主自由」。如果「卡神」事件繼續延燒,搞得民進黨內的一大堆要角都鬧肚子痛」,甚至波及她這尊捍衛「台灣民主」的「自由女神」,這豈不是要「動搖黨本」麼?

   
媒體別當暗黑網軍幫凶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聯合報

卡神楊蕙如網軍暗黑事件,讓社會看到政治人物唯利是圖的墮落和網軍炒作風向的卑劣。網軍怎麼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大行其道呢?許多擁有第四權的正規新聞媒體愈來愈不堅守社會公器的職業倫理,甚而跟著網軍隨波起舞,難辭其咎。

新聞媒體近十年來社會聲望快速下跌,主要是社會對於他們報導的信任度愈來愈低。新聞媒體能夠得到社會信任,因為它的從業人員堅信他們的那支筆、那個攝影機好比軍人的槍,是他們的第二生命;所以,報導一定要善盡追根究柢的查證,評論一定要堅守不偏不倚,不譁眾取寵,也不惡意攻訐,置個人好惡於事外。

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新聞媒體,第一是立場鮮明,第二是屈從利益,第三是便宜行事;更可議的是,部分電視媒體還自行繳械,公開地打出本節目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暗地裡卻做了替名嘴們或網軍們炒作假新聞和帶風向的幫凶。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媒體「自由檢視公眾人物和作為之權利」。普立茲獎得主專欄作家劉易士說:「最高法院對第一修正案的解釋,賦予了美國新聞界非凡的自由;相對地,媒體應該以勇氣回報社會。」台灣有賦予媒體等同第四權的權利,但新聞流於人云亦云和帶有情緒的比率正逐年上升。

有公權力的政府把新聞廣告化也是今天假消息氾濫的主因。專欄作家史蒂芬斯最近形容美國總統川普正試圖用宣傳取代新聞,用吹噓取代資訊,完全不在意媒體的腐敗和墮落,只要新聞和評論站在他那一邊就好了。台灣呢?這種政治人物當然不少。他們居然動不動就去跟那個網、這個神或這個長見面,做了最差的社會公信力的示範,也對正規的新聞媒體做了最羞辱的攻擊。

史蒂芬斯對記者忠告,今天媒體的責任不是迴避或遠離事實,而是直視事實,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地報導出來,說出真相,是什麼就說什麼。唯有新聞媒體願意堅守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國家社會才會有希望。

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認為真相不重要、不可知,而只相信他們想要相信的。政治和公眾人物就會撒謊成性,社會也會日益失去誠信和公平正義。卡神網軍暗黑事件不能等閒視之!

   
花生之「亂」在政府失能
徐世勳/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聯合報

日昨蔡英文受邀下鄉到雲林關切花生收購問題,對「紙廠倉庫」、「舊保齡球館」被借來儲放花生,鄉鎮公所的「資源回收車」被用來運送花生,深感訝異。會讓蔡英文訝異的恐怕是可能衍生的食安問題,因為花生極有可能受到能產生黃麴毒素的真菌感染。

眾所周知,黃麴毒素的毒性非常強,有很強的肝毒性、致癌性、免疫抑制力等,早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歷史上早有許多因吃進黃麴毒素汙染的花生而致死的案例。黃麴毒素的生成,與花生是否儲存在有良好控制濕度與水分的環境,有相當重要的關係。事關人命,這也難怪欠缺專業冷藏設備及後製加工的鄉鎮農會,在政策不明的情況下,不敢輕易配合中央,承接花生儲放業務。

年來風調雨順,正逢花生盛產時期,農業相關主管單位欠缺協調整合機制,卻批准明年元月關稅配額花生的進口。在商言商的盤商,理性預期市場即將嚴重供過於求,當然暫緩現在的採購需求,導致價格下跌,甚或崩盤。此時,政府以保障農民收入的「道德訴求」,以納稅人的有限稅金進場無限的保價收購。

尤有甚者,在上述這樣無專業冷藏設備下臨時庫存的花生,遲早都將因食安問題而賤賣為飼料,或充當「格外品」送去當堆肥,或被丟入河川造成汙染,或進掩埋場當垃圾。像前陣子香蕉、鳳梨、文旦等,造成嚴重的食物浪費,怵目驚心。這樣的情節,在寶島台灣,重複上演,全民埋單,最後的輸家永遠是辛苦繳稅的廣大庶民。

世界上少有國家,像我們這樣,把農業政策當成福利政策在操作,選情告急時,更變本加厲,不分農民的貧富真假,一律競相加碼福利補貼及保價收購。

台語的「浪費」就是「討債」的意思,形容一個人很會浪費金錢、浪費物質,彷彿是「前世的冤親債主投胎來討債」似的。「農民」與廣大「庶民」本不相欠,但在台灣這惡質政治內鬥下,政府失能,且社會普遍存在以「道德訴求」取代客觀「因果分析」的迷思,「人為的」導致不知情的農民,化身成為廣大庶民的「前世冤親債主」投胎來討債。造成士農工商間的無謂對立,情何以堪。

台灣二○一九年度代表字「亂」,相對於工商服務業,農業政策更是亂無章法。若要嚴肅檢討產銷政策,政府首先應該體認上下游產銷供應鏈的合作無間是關鍵,這需要市場機制的靈活運作,而不是政府的無謂干預,老舊法規的綁手綁腳,甚或蓄意汙衊產銷供應鏈的農業從業人員為剝削農民的奸商、菜蟲、米蟲,導致產銷交相指責,喪失互信,供應鏈當然脫節斷鏈,產銷永將失衡。

誠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座右銘「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期待我們大有為政府要敢做敢當,撥「亂」反正,別再將農業政策與農民福利政策混為一談。建議尊重市場機制,除鼓勵契作外,或許還可以仿照日韓,授權社團法人「全國農會」去整合直轄市及縣市農會、鄉鎮農會及區(基層)農會,配合各地產季的調節,統籌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讓上下游產銷供應鏈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像今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賞」年度大賞「One Team」一樣,分工合作,相互扶持,讓產銷能夠平衡,利潤雨露分霑。

   
安可曲10問
演奏家在數次謝幕後,進入接下來的獨家「無菜單」演奏時間,並且這中間似乎隱含著某種莫名的默契。不過,安可曲的段落也並非現身在每場音樂會之中,究竟這個令人振奮的片刻是從何而來?

城北的雜滋味 就是最引人的況味
開設於赤峰街的浮光書店,店名取自浮光掠影的攝影概念,然而創辦人陳正菁尋求的倒不是一種瞬逝的火花,傳統與新潮交融的文化韻味,才是城北吸引她流連駐足、日日不疲的原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