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就在眼前,也是義和團之亂一二○周年。義和團事件表徵為政者誤判國內外情勢所帶來的禍害,隨後「八國聯軍」更使晚清走向不可逆的滅亡。回顧這段悲劇,讓筆者想到選後蔡總統接受BBC專訪,被問到兩岸面臨戰爭風險時,蔡總統回答:「不能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除了軍事準備外,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得到國際的支持…我們有相當不錯的能力,對中國來說,入侵台灣的代價將非常巨大。」
蔡總統的回答,不能說錯,歷任總統都不能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談話中,看不到蔡總統絲毫「避戰」的努力,甚至認為國際社會將支持她不畏戰的強硬立場。對於敏感提問,蔡總統理應不予回應,或轉以和平發展為訴求。相反地,春節前夕她卻傳達若要開戰奉陪到底的心態,讓人民如何能過上好年?
蔡總統出身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因「台獨」無法受多數選民接受,索性借「中華民國台灣」殼上市,已是路人皆知。民主社會贏者全拿,既然多數選民支持蔡英文路線,則其「華獨」、「去中國化」訴求,在下次大選前,確仍有其影響力。
但這不代表蔡總統能為所欲為,罔顧她對台灣人民的承諾。高喊「中華民國台灣」、否定「九二共識」同時,儼然遺忘她二○一六年上任時「維持現狀」的保證。維持現狀,就是確保台灣的和平、繁榮、民主,但絕不包含戰爭在內。大陸以武力犯台,會有巨大的代價,但台灣人民的代價不大嗎?蔡總統的叫陣,宛若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時的場景。然而,今天兩岸的戰爭豈是一場兒戲?
總統選舉僅能體現部分民意,未投票、投下反對票以及尚未有投票權的都是台灣人民。上上星期六是總統大選,並非統獨公投。蔡總統若想以六十%民意,作為不畏戰的基礎,身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公民的筆者完全無法認同。
筆者必須對蔡總統稱「當前局勢已轉變,無法再以模糊台灣地位的小代價,與中國維持較強關係」及「必須得到國際的支持」,提出以下看法。
首先,兩岸局勢轉差根源在民進黨,只要台灣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陸勢必釋出善意,默許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國際社會,這樣空間在馬總統任內始終存在。
其次,蔡英文所謂「得到國際支持」是指美國協防嗎?若是,在台美既無邦交又無共同防禦條約前提下,究竟哪來自信當台海戰爭爆發時美國「必須」協助台灣防禦這場自招的戰事?既然軍備的必要條件與國際支持的充要條件都不具備,蔡總統該想的是如何避免戰爭的發生。
筆者堅持,和平是台灣人民最需要的大紅包。孫子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盼蔡總統能有更高格局的兩岸關係視野,以蒼生為念,切莫好戰、引戰,讓兩岸人民年年都能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