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將於廿一日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屆時將作施政報告,說明政府的防疫作為。防疫紓困是當前國政重中之重,但施政絕不能病急亂投醫,行政、立法兩院互動機制也是我國憲政運作的核心,尤其是新國會初上路,各政黨試運行,如何藉由防疫凸顯行政立法雙翼協作能有效讓政策上路,為產業紓困解難,當是新國會首要任務。
蘇揆施政報告,當然應對當前緊急狀態做說明,但不能淪為防疫紓困專案報告。憲法明訂,行政院有責任對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施政方針指的是行政院對國家大政的方向和規畫,施政報告則是政院工作情形與結果。政院據此提出法案預算,立委據此提出質詢,這是兩院互動的基礎。新國會理當避免上屆國會之失,勿讓閣揆報告成為虛應故事,才能彰顯國會的憲政功能。
民進黨過去四年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無視立法院反映民意的憲法角色與制衡功能,頻頻為施政方便,把立院貶為「政院立法局」。在野黨力主國會早日開議,民進黨卻以「讓政院專心防疫」為由推遲,潛台詞就是視在野黨為「麻煩製造者」,把立法議事當成「防疫絆腳石」。這樣的思維,顯示民進黨團對新國會的定位,仍是「效率重於監督」。然而,「配合政院」若仍是新國會首要目標,勢將重蹈立法失能、憲政失衡的覆轍。
上屆國會最受人詬病的,就是對行政院提出的前瞻預算等法案一律強行過關,無視民意質疑與專業論辯,以致前瞻預算淪為各部會「特別預備金」,大開方便之門。這次紓困,除交通觀光業提二百億納入特別預算,交通部另有三百億觀光升級與轉型前瞻計畫,可能編在公務預算或前瞻建設特別預算中;如此乾坤大挪移,還美其名為「前瞻2.0」升級計畫。這正意味當時「前瞻不足」、如今「補救未及」的撒錢方案,見證觀光補助政策已呈疲態。如今面臨疫情大考驗,觀光業恐難過關,政府只有窮盡一切途徑繼續輸血應急。
紓困條例與特別預算有其急迫性,各黨團陸續推出條例版本,行政院要推的特別條例則內容未定。依政院初步方案,將針對觀光交通、內需產業、農業紓困提出六百億預算,只是針對產業難關救急撒錢,但未必能對症下藥。蘇貞昌說紓困要「雨露均霑」,顯示他沒有特殊對策,只是想要急就章撒錢舒緩民怨,這種消極方式勢將難以因應接下來的產業急凍挑戰。立法院必須針對政院可能偏失,調整條例與預算方向,不能只把納稅人的錢拿來填補企業虧空的洞,卻無法協助他們轉型升級,甚而成為阻滯產業「汰弱扶強」的幫凶。
對於立法院,國人其實已期待有限,這是我國民主政治的一大諷刺。新立法院長游錫堃對朝野的世衛組織共同聲明應該二讀或三讀都搞不清楚,對朝野協商如何進行也頗為生疏,但勢必有礙國會扮演中央民意機關的角色發揮。但如果連立法院都選擇當政院的應聲蟲,立法院長若只以敲議事槌為已足,那麼誰當院長都一樣。但如果游錫堃要讓立院成為有效的憲政機關,開議第一戰,在防疫特別條例上就不能讓新國會淪為政院附隨組織。
國民黨最初提紓困立法時,民進黨還說緩不濟急;如今行政院卻強調不能讓當年SARS特別條例在疫情舒緩時才通過的歷史重演,這也意味著民進黨將快馬加鞭闖關,不讓在野黨有討論的空間和時間。在野黨雖在國會席次上無法抵擋民進黨團大軍輾壓,在政治情勢上也無法成為紓困法案的絆腳石,但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任意棄守。尤其,國民黨正在重建形象,民眾黨則需建立形象,就得拿出專業能力以理服人,做好立法把關,讓民眾能夠對新國會、新政黨、新政局感到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