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餘等綠委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憲法增修條文》,欲刪除「國家統一前」之文字,改成「國家發展」;最終卻因爭議太大,近日自行撤案。對此,蔡易餘以「小丑」自我解嘲,彷彿這只是一場意外蕩漾的政治漣漪,事實上,其危險程度猶如在深淵跳舞。
蔡易餘提案又撤案,看來虛晃一招,卻非無風起浪。從提案的章法與節奏看,不像是場假戲,至少不是完全沒有劇本的鬧劇。首先,總統大選後,類似提案不斷:既有護照英文國名及華航改名呼聲,又有職棒改名芻議,連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都插手指導,皆在鋪陳修憲的氛圍。其次,提案謹小慎微,只「微調」統獨方向,不動「兩區」架構,精確地切割戰場與目標。
由於是「英系」立委領銜提案,立刻引起對岸注意。蔡易餘分成兩步走,先提《兩岸條例》修法,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砲轟:「一小撮台獨分裂分子誤判形勢,企圖在謀獨的道路上飆車」。一位大陸學者更說,這已是踏出法理台獨的一步。但蔡易餘並未收手,反而揶揄對岸難道想被台灣統一,並稱修法並未放棄統一,只是將獨立與維持現狀皆納入可能選項。然後,又加碼提出修憲提案。
上升至修憲層次後,陸委會終於表態,強調「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的立場從未改變。」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也強調,兩岸問題是重中之重,必須審慎以對。稍後,劇情急轉直下,蔡易餘撤回提案,更以「小丑」扮相謝幕。
然而,這次行動不能純以一齣「鬧劇」視之。蔡易餘曾以「並未放棄統一」作試探性說服,意圖塑造「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在選項內的空間。亦即,從法理上將台灣前途從憲法拘束性的單一命題撐開為開放性的複數選項,將獨立擠進國家根本大法;其間謀略,可謂一目了然。
蔡易餘撤案時說,柯建銘都願意當「黑暗騎士」了,他當「小丑」又何妨。但在舞台上,「黑暗騎士」和「小丑」是同一劇組的演員,或是背後有不同導演指揮卻共在一個戲台上角力?
去年初起,蔡英文一路撿槍拾砲操作反中順利連任;今年對抗新冠疫情,也在仇中氛圍下作超前部署。但從準副總統賴清德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等,僅見的對陸善意表達都遭圍剿,可見善於操作民粹的蔡政府,已被民粹綁架。蔡易餘的角色,亦或不過是搶搭反中列車卻被硬生生拉下的小丑罷了。
然而,關鍵還是在蔡英文。這樣一齣無疾而終的修憲戲碼,對蔡英文而言,可以是買空賣空,也可能是火中取栗。前者,是藉修憲動作製造外部壓力,再以外部壓力為由釋出善意;在即將連任的關鍵時刻,取得與北京互動的籌碼。近來大陸武統聲音高揚,卻有喬良等軍方傳統鷹派明言:目前武統時機不宜。因此,蔡易餘撤案則是民進黨對謀獨路上的飆速小丑踩下煞車,兩岸互留理性空間,同時也為蔡英文五二○可能作出路線不變的表述開鑼。但若是買空賣空,即沒有實質善意,若以為倒些過去未出清的舊貨北京就會盡釋前嫌,則未免異想天開。
若是後者,如果原本目的就在火中取栗,只是闖關失敗,那麼將在越切越短的香腸上再留刀痕。許多人還看到,這一片橫七豎八的切痕裡,還有美國切工極細的一刀。然而,倘若華府亦有角色,則這個博弈賭局之大,讓人不寒而慄。
無論誰在撰寫劇本,也不論是民粹綁架、買空賣空或火中取栗,法理台獨的潘朵拉盒子一經打開,許多政客都將繼續上下其手,予取予求。就算蔡易餘只是演了齣假戲,未來假戲卻可以真做。五二○就職,蔡英文更當警惕:台灣正凝視著戰爭的深淵,深淵也正在召喚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