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03 第47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振興券的騙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我無法呼吸」抗爭成了川普的燙手山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券如何刺激消費?
民意論壇 黃介正/孤鷹.戰狼.香港
三振出局的振興三倍券?
聯合筆記/路樹殺人何時休?
聯晚停刊/舊時代的樹蔭 新紀元的花朵
打造台灣城市力 邁向2030永續發展
聯晚停刊/星火未熄 盼黎明到來
新冠威脅未除 超前部署遠距醫療
振興券是要紓困政府?
美國平權石碑上的大片空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振興券的騙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超前部署」三個多月,振興券終於問世。蘇內閣非常得意「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買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行政院用人民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這套「變大術」很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本土零確診逾五十天,政府汲汲營營防疫秀,把經濟解封丟一邊,市井商家哀鴻遍野,振興券卻要到七月中才華麗登場。政院宣稱,要規畫行庫、業者配合加碼,讓民眾「累積期待」。振興券也搞「饑餓行銷」,為誘發百姓「報復性消費」,先逼使商家勒緊肚皮撐過倒閉,真是吃人不吐骨頭。

振興券暗藏蘇內閣大算計。官員瞄準暑假商機炒作內需,看似高瞻遠矚,其實是借力使力,迫使廠商流血推出折扣優惠炒熱市況,振興券再搭順風車,收割景氣復甦當政績。

「五百億預算創造一千億商機」、「振興券購物三三折」,政策像吸金公司文宣,哄騙業者和百姓。官員辯稱,發現金沒有乘數效應,無法刺激經濟成長。但失業、無薪假及減薪當道,就算買券,民眾仍只會用在生活必需支出。人民入不敷出,無法擴大消費,乘數效應難道會從天上掉下來?

政府千方百計不讓民眾拿現金,鼓勵使用支付工具,如此返還兩千元就存留工具中,被迫再次消費。現實中,急需現金者眾,有人就準備收購振興券套利。一山還有一山高,騙子閣揆遇上發國難財的,最後,振興券振興到地下經濟也說不定。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我無法呼吸」抗爭成了川普的燙手山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在川普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又退出世衛組織之際,美國除了新冠疫情持續發燒,也爆發了一場因警察種族歧視引發的大示威暴動。這場示威已持續超過一周,延燒一百四十多個城市,至少廿六州和華盛頓特區動員國民兵應變,四千多人遭到逮捕,仍無減退跡象。川普不斷發表強硬言論,一再刺激群眾情緒,這場示威暴動已成為美國近代最大的種族事件。

示威事件的源起,是一名黑人男子被白人員警以膝蓋壓制頸部達八分鐘,最後窒息而死。整段過程被拍錄下來,猶如一九九二年洛杉磯警方濫用暴力對付少數族裔引發暴動的場面重演,全美為之著火。幾天來,「我無法呼吸」已取代「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fe Matters),成為新的黑人民權運動口號。

這次示威暴動,與疫情帶來的經濟惡化有關。美國新冠疫情死亡最多的是非洲裔民眾,為白人的兩倍半;疫情造成百業蕭條,四千萬人失業,收入愈低的非裔愈容易遭到解雇。疫情與經濟的雙重打擊,再加上白人警察的暴行,許多非裔民眾覺得「受夠了」,怒火一發不可收拾。各地的示威抗議,有些隨即惡化為燒警局、翻車子、打記者、搶商店的暴力事件。

川普總統處理暴動,手法和他對付疫情一樣粗糙,一味指責怪罪,少有同情與理解。川普除了批評一些州長太軟弱,還揚言將動員軍隊平息暴亂。他的強硬一再引發爭議,激使群眾持續上街,讓事態更形棘手。

美國的種族問題複雜萬端,作為總統,一則須顧及法治和秩序,二則須放下身段,謙卑面對群眾,如此才能療傷止痛。但川普挑釁式的言行,又拒絕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無法讓非裔群眾認同,自難讓暴力降溫。上周川普更在推特上發文:「只要搶,就開槍」,除引發示威者反彈,更被認為是刻意教唆暴力,許多白人至上主義者正荷槍實彈在街頭準備反擊。

次日,聚集於白宮前群眾愈來愈激動,特勤人員將川普和其家人移至白宮地下碉堡,以防萬一,川普還推文說:「如果他們敢衝破圍牆,將會遭遇我所見過最凶惡的狗,與最凶惡的武器。」這讓人回想起黑人民權運動時期最黑暗的一幕,當時的員警在和平遊行上放狗攻擊人,川普無異是在挑激群眾繼續包圍白宮。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國社交媒體從業人員對川普近期的任性發言,表現得相當強烈。川普在推特發表「只要搶,就開槍」後,推特隨即將發言隱藏,並加註警語。這已是推特一周來的第二度對川普推文加註警示。另一次,是川普指控加州發出的通訊投票可能受到操弄,也被推特加上「事實查核」標籤,提醒民眾注意。相對的,臉書負責人祖克伯以「臉書不是真相仲裁者」拒絕對川普的發文採取行動,招致內部一些員工不滿,近日紛紛以「虛擬罷工」的方式表達抗議。可見,美國民眾對川普的異言異行,已到難以容忍的地步。

距離年底大選僅剩五個月,川普因應疫情失當,美國有一八五萬人確診,死亡超過十萬人,再加上經濟重創,政績不值得自誇,川普連任成功的勝算愈來愈小。根據華盛頓郵報的民調,川普目前落後對手拜登足足十個百分點。這次種族暴動,可能成為他連任的最大障礙。內政不佳,當然也影響美國的國際領導威望,最近川普要聯合歐洲國家制裁中共的香港國安法,結果反應冷淡,僅四個國家響應。他要召開G7峰會,德國梅克爾首先拒絕,加拿大杜魯多也表示要考慮,讓他臉上無光。

□川普任內最動聽的口號,是「讓美國再度偉大」,他也努力拚經濟,召喚製造業回國。但論及人權和民主,川普倨傲又粗暴的行徑,在在踐踏美國的價值。這次種族示威惡化為暴動,顯示他不足以證明自己的治國能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券如何刺激消費?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昨天慎重其事地宣布刺激消費的振興券措施。蘇貞昌院長將振興券定名為「三倍券」,希望透過每人支付1,000元,換取3,000元的消費券來促進消費。使用方式有:紙本,可到郵局繳錢、領取或網路預購再到四大超商領取;另外是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信用卡等都適用,須先上網綁定,消費3,000再領取2,000,自7月1日起數位綁定及紙本券預購開始,7月15日可正式消費,12月31日消費終止。

看完行政院官員洋洋灑灑的說明,直覺就是振興券的使用方式太繁雜,行政成本太高,啟動太晚,政府花的錢太少,效益不太高,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回顧蔡政府的振興方案當初取名「酷碰券」,來自於英文的Coupon,其實就是折扣券,所以打的算盤就是要民眾花3,000元,換得1,000元現金的折扣概念,小裡小氣,就是缺乏積極刺激消費的誘因。而且捨不得直接發放現金給民眾,更不想被拿來和馬英九的消費券相提並論,總是在折扣的框框裡打轉,格局上就已自我限縮。而當初規劃只限行動支付,看似前瞻進步,其實實質上就是排貧、排弱、排鄉、排老,當然遭到各界的嚴厲批評,也難怪紓困以來就讓蔡政府的滿意度掉了近10個百分點。

因此,蔡政府最後必須推出無所不包的四種方式,太繁瑣是顯而易見的。數位(行動支付、電子支付、信用卡)和傳統(紙本)都適用,看似兼容並蓄,適合多元的台灣社會,其實是讓民眾更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因為一開始就必須四選一,不能混搭,也不許中途變更,有所不便。而且紙本消費券還要民眾到郵局排隊,將重現大排長龍的落後景象。尤其領取紙本的大多是老、弱、窮、鄉族群,要他們先掏腰包繳1,000元,再領3,000元振興券再消費,有點強人所難,極可能導致弱者折價轉賣給其他人,而不去消費,振興的效果都被替代掉了。而紙本實體券最小面額為200元,不能找零,不適合小額消費,連民間的禮券還不如。

也因為繁雜,所以三倍券的成本必然很高。紙本的印製成本和消費券一樣,但因事先無法預知民眾選擇的使用方式,紙本消費券必須多印許多,超過排隊領取的部分最後必須作廢而浪費;而且弱勢民眾的消費券可能被盜用或被仿製,防弊成本只會更高。

民眾自己要負擔1,000元,有如健保在繳納保費之外,看病時還要病患支付掛號費和部分負擔一樣。眾所周知,健保的部分負擔是避免民眾為賺回保費的成本,而拚命看醫生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把這種防弊措施套到振興經濟上,似乎有點怕民眾振興經濟過頭的味道。

太晚,則是民眾普遍的直接感受。紓困特別條例和特別預算到4月才提出,酷碰券的規劃更晚,而且原始設計缺陷太多,左思右想才提出三倍券的方案。且明明已經將近七周零確診,已經跨越三個半的潛伏期(14天),經濟活動還要到6月7日才能解封,振興券竟然要到7月才開始申請,遲至7月15日才能開始消費,真是吊足了受困業者的胃口,更是貽誤振興經濟的良機。尤其電子支付、行動支付、信用卡根本就不受疫情影響,早就可以開始付諸消費,何需等到疫情結束?

政府花錢太少,是指政府只打算花費500億在刺激消費上面,占蔡政府紓困特別預算4,200億元還不到12%,可謂微不足道。更何況相對於各國振興經濟的經費至少數十兆台幣,更是小巫見大巫。

因此,經濟部表示預計可創造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扣掉行政成本以及民眾付出的200億和政府的500億,其實淨效益頂多只有300多億而已,說成「三倍券」未免誇張。反過來說,如果三倍券效益真那麼大,政府何不改為六倍券,也就是民眾花1,000,可刺激消費6,000,可帶來2,000多億的效益?

   
民意論壇
黃介正/孤鷹.戰狼.香港
黃介正/聯合報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二○一七年十月主持完中共十九大後,率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見國際媒體,意氣風發地引述這個詩句,要記者們在大陸走走看看,當然是自信更多的人「說好中國故事」。

半個月後,美國川普總統飛北京訪問,習近平在帝王象徵的紫禁故宮內宴客奉茶、觀賞京劇,雙方簽訂兩千多億美元合同與訂單,同意透過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全面推進兩國關係。

隔年春天,川普在「美國優先」的思維下,出手掀起貿易大戰,美中關係逆轉,敵意升高,從國際組織到南中國海,從制裁重稅到交流限制,美國愈是強硬,中國愈加反擊。在中共慶祝「建黨百年」之前,美國進入總統大選之際,兩強看似不由自主地被吸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置盟邦及伙伴於不顧,川普政府不斷地在國際「退群」,無論是否珍惜世界領袖地位,能否「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愈來愈像「孤鷹」。高速擴張的地緣經貿戰略布局及必須接踵達成的預設指標,習近平所言「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竟鼓動出「厲害了我的國」的民氣,只是「戰狼外交」不曉得是否真能說好中國故事。

灰犀牛對撞本即有撼動全球的震度,今年出現的新冠疫情黑天鵝,給美中兩強在每一個場域的較量,意外地提速添火。在未來半年疫情未必趨緩,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前,「要談可以」似已階段性淡出,「要打奉陪」恐怕就是主旋律。

被移交中國統治已歷廿三年的香港,直到習近平上台強力推動「強國夢」,眼看一波波「被內地化」的政策效應,累積成「一國一制」的隱憂。「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依香港人民意願來定義的最佳方案,愈不可能。具國際協議約束力的《中英聯合聲明》也不能牢靠保證「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去年「反送中運動」所引發香港可能失控的畫面,更嚴肅地喚醒了「《香港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國家安全幽靈。中共中央決定,即使損及香港的特殊國際經貿與金融地位,也要「全面依法治國」出手立規矩。美國川普決定,即使傷不了北京,卻可能懲罰港民與港商,也要立刻祭出制裁。孤鷹與戰狼,在永遠沒機會獨立的香港戰擂台。

可能選擇性疏忽台港特殊關係的根源,在於《中華民國憲法》;又因為政治對話基礎崩裂,兩岸官方處於毫無互信的狀態,台灣在北京與香港此次國安立法的紛擾中,既非「事主」身分,卻連「公親」的功能也根本使不上。然而,香港之於台灣,除了唇齒相依,還有血濃於水,除了轉口緩衝之利,也有自由價值之義,台灣的香港應變之策,絕不可以他國立場,而須以本身利益為準。

台灣夾在孤鷹與戰狼之間,在極度壓縮的決策空間內,勉強為往後這幾年,撐開生存的血管,保持發展的供氧,尚憂力之不逮,怎可自將一手戴上手銬,只求把另端扣在川普手腕?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三振出局的振興三倍券?
曾紹毓/上班族(投縣竹山)/聯合報

行政院長蘇貞昌親上火線說明振興券使用措施、限制等,更定名為「三倍券」,但是複雜的兌換方式和使用限制,會不會讓振興美意欲振乏力,最後三振出局?

振興券設計初衷是降低政府負擔成本、刺激民眾消費,單從經濟學來看是很有創意的政策,但是政策執行面卻未必這麼理性。首先,振興券是民眾自掏部分成本去換購,非紙本領券還要先消費三千元後才有二千元回饋,對消費者來說,已經限制了「刺激消費」的想像,一定會更計較、更理性消費,理性消費就已經失去刺激與振興的效果。

其次,對平日辛苦上班的人來說,能夠網購或玩電玩等非實體通路的消費,是生活中的小確幸。政府振興券卻又不適用電商、不能儲值與繳交信用卡費。雖然美其名是因為電商在疫情中影響較少,可能有業績提升的效應,但是排擠電商會有政策歧視、缺乏公平性,也限制了較有消費動力卻較少出門消費的上班族消費等問題。

尤其振興券提出後,政府不僅未和民眾溝通,甚至還有同黨籍民代出來回嗆反對意見「有意見可以不要領」。試問今天政府的施政,到底是要為民服務、體察民意?還是要執政者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政策很先進、對經濟很好,就要民眾為政府著想、去體諒政府?那這和號稱為了維穩、為了國家而限制人民權益的中共有何兩樣?

當年馬政府發放消費券的缺點和效果在當時備受民進黨批評,今日民進黨針對振興券沒有發現金就算了,應該要改善效果不佳的問題,讓政策達到預期目標。然而今日振興三倍券政策繁複又限制方向,不只難以達成政策美意,政府也缺乏與民眾溝通。如此強推的振興三倍券,振興經濟的期望會不會反而大打折扣、效果更差?

   
聯合筆記/路樹殺人何時休?
鄭朝陽/聯合報

雨季、汛期來了,路樹倒伏、毀車及致人死傷的意外也愈來愈多,這些意外不僅「無預警」地發生,還是在「無風無雨」的狀況下發生。意外重演年復一年,路樹殺人的風險管理機制至今還是一片空白,也一再靠國家賠償掩飾主管機關的無能。

遠的不說,今年三月中旬,高雄市三民區義永寺前的老榕樹在一場大雨過後突然倒下,擊中陳姓老翁夫婦等四人,陳妻死亡、三名親友受傷,原因至今不明。

五月十九日晚上,台南市無風無雨,公園路延平國中旁三層樓高的菩提樹無預警倒下,樹幹從中折斷,樹枝壓毀停車格內的一輛自小客車,駕車經過的李姓男子轎車車頂被砸凹,李男頭部雖受創,但逃過一劫,而尾隨在後騎機車的蔡姓女子則被樹幹砸中頭部死亡。這排路樹事後也被診斷患了褐根病,管理這批路樹的延平國中拉起封鎖線管制。

歷來路樹倒伏傷及人車,多數都與病蟲害有關,除了褐根病,台南市工務局隨後也檢查南門路上六棵不正常落葉的菩提樹,果然已被腐朽菌入侵,也有倒伏風險;腐朽菌入侵樹木木質部後,會腐朽主要支撐結構,時間到了,樹就倒了,這是樹木管理的一大隱憂,必須靠事前仔細的健檢掌握才能防患未然。

道理很簡單,問題是樹多、巡檢人員少、巡檢方式馬虎,全台路樹的健康狀況一直是個謎,除了取決於縣市政府管理路樹的企圖心,中央至今沒有明確的路樹、都市林主管機關,路樹被胡亂修剪沒人出面主持公道,連樹木生長的樹穴也沒有全國統一的規格,也難怪提供人們療癒景觀、清淨空氣的路樹,生了病沒人知道,而淪為殺人凶器。

避免讓路樹再度鑄成令人揪心的大遺憾,追查每次事故的真相是首要任務。這次台南路樹殺人事件,黃偉哲市長指示成立路樹倒伏處理平台、建立處理SOP,雖然比以往進步,但查明事故原因後,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事故當中建立經驗,進而有系統地建立樹木健康履歷,以精準管理路樹倒伏的風險,才能降低路樹殺人的機率。

此外,每遇這類事故,往往以國賠結案,罪都不及疏於管理路樹的主管機關,自然難生警惕;司法應協助受害者爭取權益,究責主管機關,進而促成路樹風險管理的正向改變。

   
聯晚停刊/舊時代的樹蔭 新紀元的花朵
吳宥蓁/SOHO族(新北市)/聯合報

聯合晚報離開書報架,總編輯在道別文提到「舊時代的結束,新紀元的開始」,對舊時代的我有不小的衝擊。

日前才讀到一篇出版人寫關於後疫時期出版轉型的論述,才在心裡嘀咕「NO!」怎料隨即就得迎接聯晚停刊的這顆震撼彈,炸出一股沉重的無奈。才剛目送敦南誠品,又要跟聯晚道別;許多時代回憶蜂擁而至,惆悵失落之際,要迎接新紀元改變習慣,還是待在舊時代舒適圈?我希望能有另一種期待。

昏天暗地忙碌工作時,聯晚是我的「時事速食綜合維他命」,翻閱一分鐘就「所有大事都有概念了」,且馬上可選擇與自己相關的文章細讀。在資訊爆炸、資訊恐慌的年代,它提供一份短小精悍的安心,這種本事是電子版的死穴吧!

雖然網路新聞之於報人及閱報人都有其優勢,但也有致命缺點。對我而言因版面層次局限而不能像報紙一眼見真章,是我很難變心的舊習慣。眼下科技再進步,其藍光仍傷眼,這是年輕人還感受不深的深水彈,也是我預見印刷將不墜的未來式。

聯晚退出書報架也是沉痛的謝幕,感謝它堅持了這麼久陪著我們。我的另一種期待:即使網路、影音成為新世代主流,並不意味印刷要當夕陽。閱讀紙本像是在藍光下一片樹蔭讓人得塊休憩之地。真的!誠摯盼望印刷出版業者,在電子光害中,堅守北極星的光亮,提供讀者順暢快意的樹蔭。當然,也期待聯合新聞網不斷盛開更多元的花朵。

   
打造台灣城市力 邁向2030永續發展
吳俊彥/關西大學國際部助理教授(/聯合報

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月以遠距開會舉行,主題圍繞新冠病毒相關議程,台灣這次雖抗疫表現堪稱世界表率,最終仍未能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失去對參與國際議題作出積極貢獻的好機會,實為可惜。又遠見雜誌日前公布「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對縣市政府八大面向施政表現(教育、環保、警政治安、道路與交通、消防與公共安全、醫療衛生、觀光休閒、經濟與就業)檢視地方政府施政績效;綜觀兩者,筆者以為若台灣要在國際發聲,應以城市為主體,展現台灣國際參與力。其中可行並面向未來的做法,尤以讓台灣城市關注「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進而有序行動,有感施政。

二○一五年聯合國啟動「2030永續發展目標」,提出十七項(另一六九個細項指標)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十七項核心目標亦可分類為5P(People人, Prosperity繁榮, Planet地球, Peace和平, Partnership夥伴合作)。雖然此永續發展目標已提出約五年,在台灣也有少數媒體及縣市政府對未來永續城市進行思考,地方政府,企業,學界與大部分民眾還是相當陌生。

筆者居住日本京都市,簡要說明該市對永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現況。目前京都市政府組織下設一橫向局室,稱統合企畫局,負責協調京都市總體市政專案推進,國際化和資訊數位化,和加強市民對市政參與等跨局室業務。旗下深具策略意義的單位即是SDGs.韌性策略單位。此單位負責京都市永續發展目標相關的專案協調推進,普及SDGs教育等。

例如京都去年底舉辦並邀集代表性企業、學界意見領袖、地方民眾一起研討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城市發展。二○一六年開始,京都市啟動京都市基本計畫第二期,包括十一大策略重點作為京都市施政管理大綱。各策略分別與數個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緊密相關,再依次設定清楚的衡量指標(現況和願景指標),所需總經費等,然後工作分解到年度計畫並有序的執行。所有的計畫細節也都公布在網路上提供市民檢視。

聯合國預計於二○三○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未來十年間,台灣城市更要把握此契機與國際議題接軌,系統性地開展行動,建立國際城市間的對話並積極分享實踐經驗;優先讓縣市施政有一總體策略框架,有所側重點。縣市政府施政方向和具體行動跟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建立緊密連接,進而規畫短中長期目標,年度計畫與細節。地方政府鼓勵企業界,學界和民眾的積極參與性並創造多元的機會。最終民眾能夠對依據永續發展目標行動的施政結果更有感,民間單位也可調整依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來檢視地方政府績效指標。

未來台灣應以永續發展目標行動的城市為出發,善用台灣城市力在國際舞台發聲。

   
聯晚停刊/星火未熄 盼黎明到來
陳復/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聯合報

謝謝聯合晚報陪伴我們卅二年的歲月!作為至今依然每天購買包括聯合報在內三份報紙閱讀的讀者,聯合晚報的停刊,如同誠品敦南店的關店,都是台灣正面臨人文大蕭條的苦果,其嚴重性更大於經濟大蕭條。

當人對於嚴謹供應的知識不再看重,未經證實的街談巷議都能藉由網路輕易變成公共議題被放大處理,其結果就是人忙於接受資訊,卻不真正知道事情的本質與始末,更甚者則是人尚未釐清問題,卻已不斷在做出源自無知的回應。

從十六歲開始,我就常在下課後去買聯晚來看,字裡行間常見知識分子對國事的關懷與憂慮,從不將腥羶色新聞放大處理來刺激銷量與蠱惑人心,其提供的讜言正論,曾深刻滋養我的生命。

聯合晚報的停刊,對我實有如知交老友的離開。黃年先生表示,人們或許覺得只是一片落葉。但對聯晚人來說,這是天空的墜落。聽來不勝唏噓!幸好聯合報還繼續如常運作,曲未停且人未散,捲土重來未可知。

或許天空確實正在坍塌,星辰不斷在殞落,但聯合晚報曾帶給社會的貢獻,培育出無數知道何謂質報典範的知識分子與優質記者,這些江東子弟不會就此銷聲匿跡,大家轉換跑道,依然可發光與發熱。

祝福聯合晚報的同仁,還有台灣社會依然願意堅持中道報導新聞的媒體工作者,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奮鬥不懈,持續在黑夜中替社會點燃希望的火焰,照耀這個正蒙塵的亂世,並由衷熱望著黎明的曙光早日到來!

   
新冠威脅未除 超前部署遠距醫療
楊智傑/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執行/聯合報

台灣啟動大解封在即,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常軌。當大家慶祝台灣成功對抗疫情時,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確診數卻已悄悄突破六百萬人。回溯至五月初,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數約三百萬人,換言之,短短的一個月內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確診數就增加了一倍。在此同時,台灣則是連續超過一個月沒有本土病例,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重大成就。然而,從全球每天新增九至十萬病例數的趨勢來看,人類仍籠罩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之中。按照這個趨勢,入秋前確診數將很快地超過一千萬人。

新冠肺炎的爆發深遠的改變人類的生活,為了避免群聚,遠距教學、遠距辦公室以及遠距會議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而網路購物以及外送平台更是重要的經濟活動。這些產業的崛起,仰賴網際網路的運作,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維繫著人與人間的連結。當然,醫療產業在這一波疫情中,也產生許多新契機,各種穿戴式與居家監測設備的發展,推動數位醫療往前邁進,讓醫師在遠距也能精準掌握病患狀況。

我國醫師法第十一條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並將相關施行辦法,詳細規定於「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防疫前間,衛福部為了讓居家隔離檢疫的民眾也能就醫,放寬了以往通訊醫療限於偏遠地區相關規定,讓遠距醫療也能適用於居家隔離檢疫民眾,而數位醫療的應用,如視訊設備、體溫及生理訊號監測,就成為重要的工具。

台灣防疫的成功,取決於超前部署以及嚴謹的邊境管制。然而,隨著海空交通的恢復,台灣不可能永遠阻絕境外移入病例。面對後疫情時代,必須思考長期的因應措施。遠距醫療的擴大及常態化,除了能讓醫院減少群聚感染的風險,也減少民眾的舟車勞頓。

現今醫療科技,已與過往醫師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時空背景不可同日而語,不論是身體檢查、流程標準化、病患身分確認、藥物配送等都已有相應的科技克服困難。政府若能及早因應修正醫師法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讓遠距醫療及相關數位醫療產業也能超前部署,將有機會創造台灣防疫另一個成功典範,甚至讓台灣高品質的醫療能夠跨越距離,布局全世界。

   
振興券是要紓困政府?
呂謦煒/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台/聯合報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終於出面解釋振興「三倍券」,但是為了兌換紙本振興券,要先付一千元給政府,才能換得三千元振興券,讓人懷疑:這究竟是在振興產業?還是在紓困政府?

買實體振興券要花的這一千元,並不是消費給商家,而是付費給政府,等於政府自己先收了滿手的現金,才發給人民限期使用的三千元振興券。難道政府真的如此缺現金,連發消費券的錢都要跟人民伸手要嗎?

如果真的要促進消費,為何不直接對全民普發三千元振興券,甚至如在野的國民黨所主張,直接對全民發放六千元現金?對於中低收入戶,原以為政府會直接撥付三千元進戶頭,沒想到是政府先撥一千元給中低收入戶,再讓中低收入戶拿這一千元去換三千元振興券。這不是捨近求遠、勞民傷財嗎?直接讓中低收入戶憑證件到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或區公所領取三千元不就可以了嗎?若真要以振興券促進消費,理應與各通路業者合作推出與振興券掛鉤的促銷方案,或者是像補助U-BIKE前半小時免費一樣的模式,實際促進民眾消費,而不是讓人民還要先付現金給政府!

對實體券而言,為了促進消費,面額分為五百元與兩百元兩種,且不得找零;然而,這次的消費券新增以電子票證支付的選項,電子票證便沒有不得找零這種做法,而且其振興券的兌換規則是先累積消費三千元,政府會退等同於現金的兩千元。實際上,許多民眾平時就會以悠遊卡或電子支付消費,平時累積滿三千元並不是難事,累積滿三千元再退兩千元,其實只是取代了原本的消費,並沒辦法如政府口口聲聲所稱的乘數效益、促進消費效果。

無論叫振興券也好,三倍券也好,都能看到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全民普發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的影子。唯一的差異是,要拿民進黨政府的消費券,需要人民先掏一千元現金給政府,政府才兌換給你三千元只能用到年底且不得找零的實體消費券!究竟振興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又或者是平添振興亂象?不久的未來就很清楚。

   
美國平權石碑上的大片空白
謝國榮/自由評論者(高雄市)/聯合報

美國發生非裔男子遭白人警察壓制致死事件,點起種族衝突火源,迅速燃燒全美各州及各大城市,造成嚴重衝擊,至今尚未平息。

美國自十八世紀的黑奴時代,歷經林肯總統一八六五年解放黑奴,到一九六三年金恩博士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金恩博士遇刺後,美國國會迅速通過一九六八年的《民權法案》;直到今天,美國社會的種族與歧視問題依然存在,落實平權仍是長路漫漫!

去年夏天筆者去美國旅行,造訪伊利諾州春田市林肯的故鄉與長眠之地。林肯矢志解放黑奴,甚至不惜內戰的代價,最終達成黑奴的解放及自由,並確保了美國的團結與普世人權價值,所以林肯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我也參觀了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人權紀念中心」,為紀念金恩博士及所有爭取平權運動而犧牲的美國人而建立。在一九五二至一九六八年之間,美國社會總計有七十四人因種族衝突而死亡,特別是有四十位民權運動分子遇刺身亡,其中八位是白人,卅二位是黑人,包含金恩博士在內。這群為爭取黑人平權而犧牲的人們,今天美國的社會不應該遺忘。

蒙哥馬利市的「人權紀念中心」是由華裔林瓔建築師所設計,她在人權紀念中心前的噴水石碑上,刻上金恩博士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所引用的聖經經文:「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石碑上還刻有這四十位遇刺而亡的民權運動前輩名單,旁邊仍留有一個大空間,象徵平權運動之路尚未結束,亟待後繼者努力。金恩遇刺,對美國社會爭取黑人平權運動有深遠影響。二○一三年美國成立了一個國際組織「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繼承金恩博士的精神並發揚光大。

一九七七年,卡特總統追贈金恩博士「總統自由勛章」,嘉獎辭是:「馬丁.路德.金恩是他們那一代的良心。他凝視著種族隔離的高牆,看到只有愛可以將其推倒。…我們的國家因他而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美國社會種族衝突與歧視,由來已久,成因複雜,亦無特效解方。唯有愛的力量,彼此包容、接納與諒解,更需川普總統與政治領袖們,學習林肯與金恩博士,才能化解仇恨,彌平傷痕,促進種族融合與和平相處,人人才能擁有實踐夢想的機會。

   
擁抱ESG 也能兼顧EPS
2008年金融海嘯催生ESG投資,千禧世代更有七成傾向「良心投資」,現已成全球顯學。「ESG投資」喊得震天價響,但為了良心,需要犧牲報酬率嗎?台灣有哪些投資管道?基金、ETF如何選擇?

N號房事件後 性教育不能等!
當「身體」成為日常生活中能自在談論的話題,才能讓孩子以正面積極的方法看待自己,但問題來了:例如「隱私處不能讓別人摸」這樣的方式跟孩子談,到底要怎樣傳達或者讓孩子認識社會規則?專欄作家提供正確觀念及建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