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美中經濟戰爭、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經濟帶來極大的衝擊,除此之外,影響最大的應是5G時代的到來。回顧台灣經濟成長歷程,各種重大外來衝擊往往正是經濟與產業結構轉型的驅動力,如今接踵而至的衝擊,事實上也正快速影響台灣經濟與產業結構,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就美中大戰而言,去年的貿易戰驅動了台商回台投資潮,提升向來低迷的投資率,讓台灣反而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台商回台投資有利有弊,好處在於使台灣得以蓄積更大的製造能量,但也加劇了土地水電勞動等有限資源的窘迫性。資源窘迫性若無法紓解,長期還是會有產業外移的可能。
新冠肺炎疫情則有不同的影響方向。零接觸經濟、宅經濟、遠距模式等需求創造了半導體、網通等產業的榮景,但石化、機械、紡織等一般製造業則由於下游需求萎縮而陷入困境。隨著疫情愈演愈烈,全球生產與貿易仍持續低迷。如果疫情常態化,台灣製造業很可能朝兩極化發展。政府目前的紓困措施係立基於疫情不會長期持續的假設,但也必須有長期產業興衰變遷的腹案。
此外,台灣產業除了利潤日趨薄弱的傳統製造業之外,隨著資通訊新興科技快速進步,全球產業已進入物聯網(IoT)世代,並由智慧系統世代邁進,從供給端決定產品功能的模式逐漸式微,轉為由應用端或使用者主導,產業運作模式將產生重大變革,AIoT、5G的發展趨勢已成型。台灣在過去一段時間,各種智慧應用的發展已有不錯成果,過去「重硬體輕軟體」的產業病徵正逐步獲得改善。事實上,5G時代的到來加上疫情對全球經濟重創的推波助瀾,都已為台灣帶來新的機會,無論從主客觀環境來看,發展軟體、各種智慧應用才是重要的產業發展方向。
政府過去的5+2產業創新計畫,將推動物聯網發展及打造新創環境的亞洲.矽谷計畫至於首位,如今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也首重視AI、5G、AIoT、資安等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政府政策欲引導產業往軟體及智慧應用的思維。我們可以預見,高度依賴貿易的台灣,未來將會有非常不同的出口內容。
以新南向為例,過去的經濟連結多是將之作為生產基地,但近年來台灣在規模日大的智慧城市產業所展現的各項應用實力,已吸引了諸多新南向國家政府的高度興趣。未來透過各種智慧應用開拓新南向市場商機,其實應該是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最佳解決方案與亮點。
上述討論其實已呈現了台灣未來產業結構的理想樣貌:發展軟體應用、減少硬體製造。若以蔡總統曾揭示的台灣應發展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目標來看,首先,既要「高階製造」,就不得不面對並務實處理「低階製造」的問題,對於那些高度依賴低廉成本、長期國際競爭力不足的產業,應該要有勇於退場以便釋出有限資源的規劃;其次,所謂高階,必須要有好的創利能力,而這有賴於產業能真正成功進行數位轉型、軟硬整合、系統整合,過去單純靠製造來販售貨品的模式實已無法立足。
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面對無可迴避的挑戰,都必須盡快透過數位轉型來強化競爭力與轉型升級,才能掌握長期趨勢與契機。對於政府而言,既然有了好的產業發展目標,就應有匹配的相關政策。例如,以處理傳統貨品與服務貿易見長的經濟部國貿局也應提升職能,以處理即將面對的各種系統整合輸出。
以現階段來說,無論紓困或振興,對於有潛力、有意願轉型升級的企業「救急」,而非對依賴低廉成本、長期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救窮」,才是朝向目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