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9/21 第48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有一種口腔派官員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未見農委會主委,只見農民與農運叛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日本庶民首相的經濟政策
民意論壇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小心!勿掉入美南海戰略陷阱
從兩岸論壇到拜見美官 誰卑躬屈膝?
共機升級 我防衛不能原地踏步
黨產會闖校查封 明日換誰?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被遺忘的越戰台灣戰俘
世界阿茲海默症日 去汙名化不能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有一種口腔派官員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現在的政府怎麼啦?當官的人好像只要一張嘴能東拉西扯,把黑的說成白的,就覺得萬事萬物的道理都在自己嘴裡,施政便所向無敵。這類「口腔派」官員之佼佼者,首推閣揆蘇貞昌無疑,但衛福部長陳時中最近也有急起直追之勢。

蘇揆最近的嘴上功夫,表現在對付藍委蔣萬安的質詢,一下子就把他問倒。當時,原本是蔣萬安在質詢蘇揆,批評民進黨美豬進口決策雙重標準。但蘇貞昌立刻反問他,你在美國吃那麼多豬肉,「有出事嗎?」蔣萬安萬萬沒料到這一招,幾乎反應不過來。此事,倒是醫師沈政男「別亂扯」的眉批十分中肯:吃廿年萊克多巴胺沒事,不代表吃卅年不得病。

蘇貞昌這招,綠委王定宇日前也用過。王定宇指馬英九留美時常吃豬腳,現在卻反美豬,根本態度反覆。但美國在廿年前才允許用萊劑,馬英九留學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王定宇這不是「竹篙鬥菜刀」嗎?

陳時中更厲害了。他吹噓說,「吃豬睾丸體力會變好,變聰明」。柯文哲被問到此事,反譏「他哪個醫學院畢業」,暗諷他非出身名校、又非醫科。但陳時中毫不示弱,反嗆「小時候長輩都這樣說」,如果這是失言,「那就是指我的長輩失言囉」。身為衛福部長,陳時中連醫學常識都不顧,臨亂卻把「長輩」推出來當擋箭牌。這種能力,唯厚顏者堪當。

有這種口腔派官員,民眾如何期待他們好好施政,又如何跟他們講道理、論是非?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未見農委會主委,只見農民與農運叛徒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總統黑箱決策開放萊劑美豬進口,行政院長蘇貞昌率相關部會首長到立院作專案報告。蘇貞昌舌戰在野黨立委之餘,還兩度制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答詢,甚至壓下麥克風,不讓他發言。蘇貞昌壓麥,如果不是擔心閣員說錯話,就是不信任閣員能力,其霸道流露無遺,也凸顯部會首長在閣揆前的專業軟弱。

對於立委關切的美豬問題,陳吉仲會後說很樂意講清楚,改天到立院委員會也可以講清楚。問題是,蘇貞昌為何當眾壓麥不讓他開口?儘管場面難堪,陳吉仲馬上說沒關係,尊重蘇院長。這顯示,陳吉仲果然是可以「忍辱負重」的。在馬政府時期「打死也要擋」美豬的「農陣」急先鋒陳吉仲,如今可以面不改色站在第一線,捍衛蔡政府的美豬進口政策。國民黨立委輪番質詢,要求他為自己昨非今是道歉,為照顧豬農下台負責,陳吉仲則面不改色地說「我只對農民負責」。

然則,陳吉仲如何對農民負責呢?對於豬農的質疑,他強調要在國家重大經貿議題上,爭取國際貿易的利益和公平的遊戲規則,彷彿自己是經濟部長。對於消費者的疑慮,他則強調會加強產地標示,並和消費者團體討論,彷彿自己是衛福部長。

但回到農委會主委角色,豬農之子出身的陳吉仲卻毫不猶豫幫小英打擊養豬產業,不站在豬農立場,事前也未與豬農溝通。他禁止國內豬農使用瘦肉精,卻極力為萊劑美豬護航;他說進口美豬不會嚴重打擊國內養豬產業,那為什麼緊急湊出百億養豬基金,還要訂定未來豬價下限?連公告動物用禁藥,陳吉仲都將六十天預告期大幅縮短,只給了七天的公告期,並因說不清楚引起誤解,被迫修正重新預告。

陳吉仲當年說,「養豬產業產值高達七五○億元,如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後果很嚴重。」這個嚴重後果,如今仍是豬農揮不去的夢魘;但陳吉仲只用蔡英文那句「時空環境改變」,就要豬農投降。陳吉仲過去也說過,「如果政府違背諾言,要不要有人下台負責?」如今,他承認兩黨在不同位置上存在雙標,只稱接受批評。陳吉仲南下安撫豬農時,被養豬協會幹部當面洗臉:「不是小英總統講了,你農委會就附和她。」豬農不知道的是,陳吉仲是能「忍辱負重」的。

就在陳吉仲全力護航美豬之際,國內蒜價飆破天價,出現蒜比肉貴的奇景。檢調查蒜蟲,陳吉仲卻好像在打太極。過去鬥爭北農總經理韓國瑜時,陳吉仲不是最愛抓菜蟲的嗎?而香蕉價格一路下滑,農委會只能啟動去化作業,收購次級香蕉做飼料或堆肥。但過去陳吉仲教授不是很反對收購補貼的嗎?陳吉仲現在卻只剩補貼收購一招:從鳳梨、文旦到香蕉,什麼價跌就補貼什麼。他為農民爭取的唯一「進步價值」,是把拿去當肥料的果菜取了「多元循環經濟利用」的美名。

民眾不會忘記,陳吉仲在農地違章工廠問題上,是如何和經濟部互推責任,最後並棄守保護農地立場。農田水利會被改制公務機關,會長官派,陳吉仲又是如何成為政府侵奪農民百年私產的幫凶?農民也許不知道,但蘇揆很清楚,是農委會豢養的「一四五○」,率先為蔡政府在網路戰場上建立灘頭堡。

這次開放美豬,陳吉仲拍胸脯說,政府若沒做到照顧豬農,他下台負責。但保護農民,哪裡比得上護主保官重要?陳吉仲擔任農委會副主委時,說要與主委林聰賢同進退;但最後林去陳留他扶正,還被蔡英文讚為「史上最強主委」。當農運出身的陳吉仲離農民越來越遠,連在立院答詢也被閣揆封口,但這就是他的選擇與效忠。蘇貞昌壓麥時,大家看到的陳吉仲,其實已不是農委會主委,而是農民與農運的叛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日本庶民首相的經濟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菅義偉獲得日本自民黨內多數派閥支持,接任首相。在國會議員世襲為常態,內閣席次由派閥密室分配的日本政界,庶民出身又沒有派閥背景的菅義偉,當上首相之後,日本經濟與台日經貿關係,值得關切。

菅義偉是秋田縣草莓農家子弟,高中畢業後到東京打工兩年,才存到錢進入學費最便宜的法政大學。大學畢業後想要從事政治工作,卻苦無人脈,從校友國會議員的祕書做起,歷經漫長的橫濱市議員與眾議員磨練,71歲登上日本政壇的頂端。

菅義偉之所以可以在各派系虎視眈眈中登上首相,有兩個重要因素。首先安倍首相因為腸胃宿疾嚴重惡化突然辭職,加上日本目前新冠疫情依舊嚴峻,每天持續有數百位新增病例,因此政界有穩定政局的傾向。而菅義偉從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以來,一直擔任輔佐首相的官房長官一職,不僅瞭解政務運作,也參與當前防疫政策,由菅義偉接手,可以減少因為政策變動,疫情再度失控的風險。

從新內閣的布局,也可以看出菅政權「維穩」的性格。20位閣員之中,只有五位新面孔,剩下15位若不是現任留任,就是過去七年多安倍政權當過閣員的回鍋。過去日本新政權的內閣,為了給社會新鮮感,會象徵性的找年輕議員或者社會賢達入閣,但這次的菅內閣閣員多是安倍內閣所培養出的資深議員,被揶揄是「安倍首相不在的安倍內閣」。

然而菅義偉並非只有繼承安倍、穩定政局這個長處。菅義偉從議員祕書起家,向來謹言慎行,跟政治世家出身的安倍首相,以及麻生副首相,這種擅長政治秀的政治人物不同,菅義偉在被記者逼問時甚至會出現回答停頓的窘狀。但菅義偉有日本政界首屈一指的政策協調與政策施行能力。當年他在橫濱市議會時,就因為傑出的政策協調能力,成為橫濱市長主要的諮商對象,被稱為影子市長。而在安倍政權七年多的官房長官期間,是安倍長期政權的最大功臣,也因此安倍突然辭職後,日本政界與民間大多瀰漫著,國家交給菅義偉可以安心的氣氛,這也就是為何首相大位之爭,菅義偉在自民黨內的投票,獲得七成支持的壓倒性勝利。

菅義偉在就任記者會,表明今後的政策將是繼承安倍經濟學,而當前主要工作是面對新冠疫情,並且搶救經濟。從此就任宣言可以瞭解,未來菅政權的經濟政策將不會有大變動,依舊是以三支箭:合適的匯率、彈性的財政以及政策革新,來推動經濟成長。

面對新冠疫情所導致的經濟萎縮,菅政權也將繼承安倍的政策:疫情控制與振興經濟並行,亦即不會為了壓抑疫情,而進行全面性的封城與經濟活動封鎖,而是依照疫情的狀況,細部調整景氣振興方案。舉例來說,之前推出為了搶救旅遊業的「Go to Travel」旅遊補助,儘管輿論懷疑疫情尚未全面控制的情況下,旅遊補助會擴大疫情,而安倍政權經過考慮後,只有把疫情嚴重的東京排除在補助之外,其餘地區依舊施行。其結果是疫情並沒有看到明顯惡化,各地旅遊業也稍微回復活力。

此外,為了搶救外食產業,安倍政權所規劃的「Go to Eat」餐飲補助方案,菅政權也繼續施行。菅義偉繼承了安倍的抗疫政策與願景,期望在疫情不惡化的前提下,逐步復甦經濟活動,然後在明年上半年疫苗完成,如期舉辦東京奧運。

展望菅政權下的台日關係,應可持續安倍政權下的台日友好氛圍,從菅義偉拔擢親台的岸信夫擔任防衛大臣就可看出。不過台灣要注意的是,菅義偉出身日本東北地區,而台灣目前對福島五縣食品全面禁止進口,這位庶民首相將如何看待他家鄉食品如此被差別待遇,台灣必須小心。

   
民意論壇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羅智成/聯合報

真正傷害美的,是對醜的麻木。

在良莠不齊的生活習俗積累下,有時候比美化更迫切的,往往是除醜。

我總覺得,一個不文明或缺乏美學素養的社會,一旦富裕起來,造成的景觀破壞往往更大;而國內外許多名勝古蹟之得以保存,往往是因為交通優勢不再、產業衰落,窮得沒錢、沒心情去除舊布新、東施效顰。

華人社會的此一現象似乎更令人無奈。當一個地區開始繁華,緊隨而至的總是髒、亂與透過視覺進行的,最原始的競爭與殺伐。

傳統華人還有一種審美傾向,認為越多、越華麗的裝飾或不斷增加色彩與擺件就是美化。

我還記得小時候上館子、去冰果店或雜貨店的印象,在狹小迫促的空間裡,填滿了各種裝飾物:牆上貼掛著日曆、月曆、匾額、標語、電影海報、風景照片或五彩繽紛的掛飾;櫃檯上擺著人形、玩偶、風水球、招財貓或廉價旅遊紀念品…五彩繽紛、熱情洋溢、令人眼花撩亂。

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裝潢技術、材質與品質稍微改善了!但是想把整面牆、整個空間都加以裝飾、布置的衝動依舊洋溢。為什麼會去塗抹更多顏色,添置更多物件,把生活空間搞到目光無處留住、視覺無法喘息?也許是華人喜歡熱鬧的美學,視之為富裕的象徵,視之為喜氣的表現,或是某種把無窮欲念的滿足當成美好生活展示的慣性吧?

另外一種任意添加的慣性,則來自「前現代」的混亂心智;既缺乏事前規畫、整體考量,也缺乏公德心、環境意識和品味。因此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凌亂的招牌、各式纜線、鐵窗、冷氣箱、形形色色的加蓋滋生蔓延。風景區的攤販、違建、溫泉水管更是美景殺手。為了圖一時一己之方便,破壞了環境與市容。結果就是: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習於醜陋,進而麻木於醜陋。

還有一種審美扭曲的現象更為複雜、龐大。

那就是這些年來,看到大陸網站選出的「年度醜陋建築」或「N大醜陋建築」,覺得深有同感。這當中包括了最近頗出鋒頭的水司樓。那是一座頂著繁縟樓閣屋宇、量體超大的混搭民族風建築,光怪陸離、莫名其妙,透過視覺的無謂鋪張,傳達出精神上的浮誇茫然。

其實我個人也累積了不少難以下嚥的建物名單,像法門寺新舍利塔、臨汾華門、快要蓋的楊浦太平報恩寺、某些巨型塑像或被重建整容過的歷史古蹟等,也許更早就被點過名了!也許有更多人喜歡或還擠不上名額有限的排行榜。

評價美醜本來就相當主觀。有時候某些建築只是平庸,有時是專業不足,素養太差。不過這些缺失如果加上炫耀的心態或「金氏紀錄」的膚淺,想把宇宙填滿,醜就被深化、放大了!我所謂土豪劣紳(官)式的美學,指的就是這類現象:穿金戴銀、錦上添花、畫蛇添足、窮奢極欲…有時再加上唯我獨尊的特權驕縱就更令人無語了。

在好發議論的學生時代,我也曾開玩笑地提過好幾份「想要炸毀的建築物」名單:一些求大求滿的「蜂巢」建案、許多學校的校門與圍牆、還有些寺廟與公共建築、他們通常都因為有著巨大的量體、顯眼的造型而屢屢造成視覺公害。

如今,走在各個華人社會的角落,發覺想要移除的水泥腫瘤,還是遠遠、遠遠多過想要增加的景觀。美化莫如除醜,但是除醜沒有商機,而且會得罪許多人。我的焦慮來自於人類犯錯的能力太強大,醜陋的事物永遠比美好的事物更堅實,扎根地球更深。

(作者為作家、詩人)

   
小心!勿掉入美南海戰略陷阱
魏國彥/台大兼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海洋委員會副主委兼海巡署長陳國恩閃辭,官方說法是他因「家庭因素」請辭,外界則認為與稍早行政院長蘇貞昌怒斥,使他覺得受辱有關。另有一說,陳署長因海巡署人事及新建艦艇等大權均改由海洋委員會主委李仲威執掌兵符而被架空,故而選擇不如歸去。無獨有偶,美國駐北京大使布蘭斯塔德日前也宣稱因「家庭因素」,決定提早離任。

台美兩位高官的辭職,隱約是中、美、台三方戰略關係調整的前奏,「家庭因素」只是託詞。布蘭斯塔德匆匆卸任,明白宣示降低美中外交關係;而陳國恩突然去職,由海軍出身的李仲威直接領軍,簡化海洋安全事務的統御關係,與海軍更能互為表裡,明示拉高國安層級。陳國恩請辭,恰在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台前夕,顯示情勢上一天都不能拖。美國對這項表態與人事部署,應該心領神受,下一步與台灣展開在南海與東海作為的對口單位就更清楚了。

而且就在克拉奇訪台之際,中共接連兩日共卅七架軍機飛越海峽中線或侵入我防空識別區,示威意味濃厚。

這些發展其實有跡可循。六月底海洋委員會公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將核准「第一擊」權責由海巡署長移給海洋委員會主委;以現狀而言,就是由陳國恩移給李仲威。由此觀之,陳國恩下台,是蔡政府回應美方拉攏或裹脅台灣參加美包圍中國大布局的象徵動作,是配合的表態。

從這樣的布局看,未來有幾個問題將考驗蔡政府的國安團隊,其抉擇將深刻影響台灣的未來。第一,蔡政府仍堅持中華民國在南海「十一段線」主張的固有疆域嗎?第二,如果是,若美軍以海難或人道需求要求在太平島停靠軍艦或降落軍機,我方會同意嗎?秋颱季節,這樣的戲碼極可能隨時上演。第三,為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際共識,台灣會放棄南海「十一段線」的主張嗎?如果會,那台灣即就可加入美國和南海周邊國家組成的「反對中國霸占南海聯盟」,台灣也藉此正式脫離與國民政府的臍帶關係;但東沙與太平島是一九四九年前即收歸於中華民國領土的島嶼,將置於何地?第四,若台灣放棄南海領域主張,是否可將太平島中立化、國際化,周邊畫設為海洋保育區,建立國際生態研究與珊瑚保育基地?把太平島當成南海「島礁」和平使用的新典範?

美國的南海布局已綢繆多時,自歐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起,到川普時代與澳洲、菲律賓的外交部署。一個由澳洲達爾文港出發,由東南隅切進南海,途經太平島,沿菲律賓西方海域,通往巴士海峽、台灣海峽,銜接沖繩,直達日韓的「聯盟連線」呼之欲出。美國正在做的,是完成南海東北角台灣管轄之最後一塊補丁,屆時美中台關係將由量變成為質變。

克拉奇訪台,若能完成美國這個大戰略部署,將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緣戰略的重大斬獲。川普若在美大選前製造一點中美摩擦,藉由太平島生事把台灣正式拉入「台澳印菲日韓連線」,將更有利於他的連任。但川普的豪賭是不計代價的,台灣卻可能因此涉入深遠的泥淖,惹來兵凶戰危。

   
從兩岸論壇到拜見美官 誰卑躬屈膝?
吳崇涵/政大外交系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務次卿克拉奇昨日離台。先前號稱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與傳出台美將在對話後簽署雙邊貿易協議,似乎是刻意操作的「假新聞」。不過民進黨政府展現十足誠意,派官員集體至飯店「拜見」克拉奇。蔡政府鍥而不捨的親美策略,讓人民不禁想問,這一系列美國官員訪問,到底替台灣爭取到什麼?

殷鑑不遠,前有美國衛生部長剛離開,蔡總統隨即宣布將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牛進口,輿論譁然。此次國務次卿前腳剛走,台灣隨即面對七項高額軍事武器的帳單。顯而易見,面對美中兩強對決的緊張情勢升級,蔡政府選擇帶領台灣單方面向美方積極靠攏。

當鄰近東(南)亞國家大聲呼籲「不選邊站」的同時,台灣卻與其他國家的彈性外交大相逕庭。面對兵凶戰危,我方不思以和為貴與強化自身國防,反而積極找美國當靠山,希冀美國給予台灣更多安全承諾與軍事保證。並期望藉由購買大量昂貴軍事武器,強化人民對政府保家衛國的決心。這就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扈從政策」。然而,台灣過度扈從美國的後果,是否對台灣人民絕對有利?

相較之下,先前吵得沸沸揚揚的兩岸論壇,無論率隊前往的王金平順道替蔡英文帶話,或央視的「求和說」針對的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國民黨毅然放棄與會,一來堅持維護國家主權,不躁進,二來亦保有將來與對岸恢復談判的機會。國民黨認知,現階段必須扮演好在野黨監督的角色;處理兩岸問題上,無需大張旗鼓打頭陣。畢竟兩岸關係在美中激烈角力下,在野黨能夠發揮的空間有限。若處理不好,選舉反而成為對手提款機。兩相權衡之下不如換個角度,將兩岸關係的問題全部歸責於執政黨的抗中政策。

外交代表國家的格調與尊嚴。國民黨面對美中對抗,除拒絕參與海峽論壇,也拒絕AIT對立委的邀約。這種親美友中的等距策略,應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驗。相較於民進黨官員到飯店拜見美國務次卿的奇景,誰卑躬屈膝,誰腰彎得比較低,顯而易見。在提倡台灣價值的同時,必須維護主權與尊嚴。就算台海戰雲詭譎,中華民國面對美中兩強,仍須昂首挺立。

   
共機升級 我防衛不能原地踏步
張延廷/清大清華學院榮譽講座教授/聯合報

共機接連大批擾台,殲十六、殲十一、殲十大量飛越海峽中線活動,轟六及殲十六亦在台灣西南空域越過海峽中線的延伸區大肆向內推進,且共機距離台灣陸地最近僅六十八公里,已屬於迫近,甚至要達到兵臨城下的程度。台海兩岸最近的距離在新竹與平潭之間,共機刻意選擇此段越過中線,其明顯的挑釁意味不言可喻。

中共自製的殲十六是仿製Su-30戰機而來,亦是剛完成戰備的新機種,屬於四點五代戰機,在此次對台武嚇中,由殲十六戰機負責擔任對台戰備的最前線,其餘機型亦全屬自製的戰機實施越線活動,不難看出刻意的安排,是想要凸顯其對台武力的躍升。

此番共軍機艦越過海峽中線活動,是有計畫性與針對性的實戰化演練,其採取多機種、多批次、多空層、多方向、掛彈的方式實施武嚇,軍事目的在展現具有奪取台海制空權的實力,將來亦有可能以航母在台灣東部海域實施戰巡,以便進一步控奪台海全域的制空權,並會在台灣海峽周邊地區實施奪島軍演。

由共軍最近作為趨勢分析,共軍各種對台軍事威逼行動起初是試探成分多,但了解我方應變作為而熟門熟路後,由量變產生質變,已逐步展現對此空域的有效控領,並進一步掌握國軍空中應變的底限,將來威脅也越來越大。

另者,共軍亦有可能以機艦繞島方式進一步挑釁,持續對台武嚇施壓。由此不難推測中共已調整以往僅對台宣示的政治手腕,改以軍事演習取代口頭批判,提高實質的軍事行動。所以共機逼近台灣的頻率及距離都會不斷刷新紀錄,我們要超前思考周延的應對之策,才不致落於軍事的被動。

共軍武嚇擾台不僅是深層軍事議題,更是複雜政治問題,近來兩岸情勢快速演變,國內外政治因素相激相盪,兩岸關係更趨敏感。中共大可從台海製造「灰色地帶衝突」手段,造成軍事擴張事實,例如可輕易利用抽砂船在台海周邊海域活動,並部署海上民兵對澎湖海域進行偵蒐,由於船上有配備衛星監控,又屬於非正規海軍勢力,可利用漁民身分掩護,進行灰帶衝突或漁事糾紛,甚至擴大事態製造戰端,各種可用以製造緊張、對立、衝突的情況不勝枚舉。

共軍對台武力威脅日盛一日,台海作戰型態已大幅改變,國軍各種新式武器亦逐步到位,但台澎防衛作戰思維仍停滯在過往思維,兵力結構扭曲。高階將領包含部長共有五位陸軍上將,而台海威脅首當其衝的海、空軍各僅有二位上將,人事比例嚴重失衡,在「以服從為天職」、「官大學問大」的軍事文化下,已深深影響國防資源分配及建軍大方向,戰略包袱沉重,改革鈍重性太大,也造成當前海峽空權漸失、兵力應接不暇,後勤戰力捉襟見肘的窘況。

孫子兵法云:「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就是強調兵力配置要做最權宜有效的建軍。在蔡總統力挺國軍的有力靠山下,又面臨大敵壓境威脅,國軍有必要趕快從人事結構上大刀闊斧改革,建構一流、實用、符合台澎防衛作戰的戰力來拒敵,確保台海安定。

   
黨產會闖校查封 明日換誰?
王文隆/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前主任(/聯合報

身為參與中國國民黨資料寄存政治大學的一員,我覺得我有必要說一些話。

黨史資料為國民黨的積累,多為黨部內部生成的文件,為黨部私有財產,其中諸多經整理的資料,早透過黨史館閱覽室公開,供民眾免費參閱查覽,尚未整理之資料亦積極整理,準備開放。

黨產會橫暴凍結黨部經費,致使黨史館僅能維持最低限度的閱覽服務,然仍堅持開放,堅持開館服務,迄今未輟。

政治局面險峻,在國民兩黨無法建立互信,質疑對方或將曲解資料、歪曲歷史的情況下,基於史料為公器的理念,為使黨史資料得以持續整理與公開,黨部兩年前在吳主席拍板下,決定交託中立之學術單位為介,協助相關事宜,而政治大學亦基於道德勇氣,甘冒政治壓力,承接此事,原是美事一樁。

而今驚聞促轉會竟派員衝入校園,查封合法民間團體之私產,以其「正義」之大旗橫掃一切,無限擴大法律的適用範圍。令人想起一句廣告台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今日政大,明日何校?今日國民黨,明日何單位?不禁為台灣多年來學術先進爭取之學術自由、校園自治擔憂,也為台灣的民主退步掛心。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林一平/聯合報

「說話的城市」(CityTalk)源自於我發明的物聯網平台IoTtalk,利用物聯網技術串聯出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應用,靈感則來自於忽必烈(一二一五至一二九四)。最近「智慧城市」成為顯學,但各種應用瑣碎分散,見樹不見林,難以成為整體的大亮點。

若想體會「突破見樹以見林」的感覺,我會建議閱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一九二三至一九八五)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地方是,讀者越想弄懂書中的細節,越會鑽牛角尖,越不知卡爾維諾在說啥。書中拋出很多碎片般的意象,讀者若無法安插自己的想像力來接續卡爾維諾的碎片意象,就會「見樹不是樹」,不知所云。您若能體會到《看不見的城市》文字中有很強烈的畫面,學會「安插自己的想法」,就會引導出無盡延伸的想像力,不但看到樹,也見到了樹林。

《看不見的城市》書中的意象經由忽必烈和馬可波羅(Marco Polo;一二五四至一三二四)的對話露出端倪。忽必烈留意到,城市差不多都是一個模樣的,只要改變一下組合的元素就可以從一個城轉移到另一個城,不必動身旅行。於是,每次在馬可波羅描繪一個城市之後,忽必烈就會在想像中出發,把那座城市一片一片拆開,又將碎片用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起來。本書後半部敘述城市頹圮的意象,暗示忽必烈的帝國正在瓦解,然而忽必烈仍拒絕接受事實。

在真實的世界,忽必烈不但能「見樹又見林」,更是「見樹即能造林」的人。他重用劉秉忠及郭守敬等人,花廿五年功夫建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都(亦即今日北京),將行政中樞由上都移到大都。他有無比旺盛精力,七十歲時領軍打仗,用兵仍如鬼神(當時的蒙古人活到五十歲,已是非常長壽)。他統一稅制,採用紙幣,讓商務暢通(身為商人的馬可波羅夢想不到,世界上竟有「紙幣」這麼美妙的玩意兒)。

忽必烈創造出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樹,並且巧妙的將之拼湊出跨越歐亞兩洲帝國的大樹林。我稍微做了統計,以北京當首都的政權,都撐得比較久。以金陵(南京)當首都的政權,則較為坎坷,往往以屠城結束政權(當然和南京地形沒有屏障,易攻難守有關)。由此觀之,忽必烈實在有遠見,本領高強,讓吾輩甘拜下風。今日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最需要的是忽必烈的創意格局。(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被遺忘的越戰台灣戰俘
高智陽/軍事研究者(台北市)/聯合報

一九八五年五月,描述營救越戰美軍戰俘的電影「第一滴血」第二集在台上映,票房大賣。但當台灣觀眾觀看藍波痛宰越共而大聲叫好之際,卻不知還有一批台灣戰俘仍被關在越南大牢裡,無人聞問。

這批國防部情報局(即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前身)「昌明班」隊員於一九八八年獲釋回到台灣,但當年陣亡者的忠骸仍留在越南。高齡八十八歲的戰友劉蘇蝦奔走多年,四處陳情,但軍情局未有積極作為,忠骸返國仍遙遙無期。

一九六二年,情報局成立海威、長風、昌明等訓練班,對大陸沿海滲透襲擾。當時情報局接獲中越邊防鬆懈的情報,決定派人由北越芒街附近登岸,再潛入廣西省東興一帶。昌明班三中隊於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八日從淡水分乘二艘漁船出發,途中在南越峴港整補,七月廿九日凌晨漁船在芒街外海施放快艇,三艘快艇沿水道高速駛向岸上,驚動當地漁民通報民兵。

一、三小隊登陸時中伏,多名隊員陣亡。第二小隊發現有埋伏,立刻駛離,但因快艇螺旋槳打到水中竹架損壞而無法行駛。隸屬第二小隊的劉蘇蝦回憶說,他們從凌晨一點還擊到三點,直到彈盡才被俘,所幸無人死傷。三中隊共計有廿六人被俘,包括中隊長,後來有五人被槍決。十月廿三日,四中隊廿一人再從芒街登陸也中伏被殲。

這些被俘的隊員被送到靠中越邊境的河陽省監禁,從此展開長達廿五年的戰俘人生。所幸越南視他們為國際政治犯,只服勞役,並未施以電影「河內希爾頓」中描述的各式酷刑。

越南芒街,可說是台灣軍情單位的痛。二○○六年五月廿六日,軍情局上校副處長朱恭訓和上校組長徐章國,同在芒街遭到中國大陸國安人員暴力綁架到中國,關押九年才獲釋。

我方以為昌明班隊員全部成仁,直到一九八七年,一名和昌明班隊員一起服刑的華僑越獄並逃到菲律賓,才向媒體透露越南還關押一批台灣軍方情報人員,軍情局才知曉劉蘇蝦等人下落並派人接回。回台時還有十二人,現在僅剩三人,劉蘇蝦年紀最輕。

劉蘇蝦說,被俘時,中隊長自知難逃槍決,因此交代他,活下去的隊員務必要將異死他鄉同袍帶回台灣。近年來軍方陸續迎回海外國軍將士英靈,劉蘇蝦於是在二○一五年致函馬總統希望協助迎返戰友骸骨。

不過軍情局在二○一六年一月回函表示,相關資訊不足及未提供佐證,為符法制,要劉蘇蝦提供陣亡官兵名單、墓塚照片、地點或官方認證文件等相關資料。劉蘇蝦說,一個戰俘那有能力提供這些資料,且事隔五十多年同袍名字也記不全。不過他強調,只要有適當協助,有信心找到同袍骸骨。

美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蒐尋二戰以來陣亡戰士遺骸,以落實「帶每一個人回家」的承諾。台越沒有邦交,要迎回忠骸並不容易,但至少可先到芒街招魂,迎回英靈,入祀忠烈祠,代表國家沒有遺忘他們。對此,軍情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最近共軍不時擾台,台灣大敵當前。除增購武器,提升軍人士氣也是首要之務。「帶同袍返家,不論是生是死」,應是國家對第一線情戰人員的基本承諾。

   
世界阿茲海默症日 去汙名化不能等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聯合報

九月廿一日是世界阿茲海默症日,目的是為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類型認知症去汙名化,讓世人了解這一腦退化性綜合症候群,但台灣卻持續稱呼為「失智症」,衛福部甚至擅自將世界阿茲海默症日改為世界失智症日,讓患者背負著罹患「失去智慧、失去智力」等汙名,與世界阿茲海默症日目的背道而馳,府院不應再漠視。

認知症或是阿茲海默症是不會選擇患者的意識形態、政黨色彩、經濟地位、教育程度等條件,如果繼續稱為失智症,只會造成更多人不願面對、逃避、恐慌及覺得罹患這疾病是羞恥之事;如能正名,以中性、客觀文字稱呼這疾病,無論是認知症、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性疾病等,讓民眾願意接受與面對,台灣才能面對高齡化社會急遽發展,所帶來認知症海嘯的挑戰。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於二○一二年訂定每年九月為世界阿茲海默症月,今年主題是「讓我們談談認知症」,該組織願景是「今天預防、關愛和包容,明天治癒。」

至今尚未有藥物可治癒認知症,所以今天主要工作是著重如何預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出哪些是危險因子,鼓勵世人認識認知症,如何去理解、關愛、包容認知症患者,讓他們繼續與家人同住在熟悉的社區中。

過去此一疾病曾被稱為「癡呆症」,二○○一年,台灣將癡呆改為失智症,無論是癡呆或是失智,容易導致恥感和歧視。因此,亞洲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及協會組織陸續進行了對癡呆或失智的更名。

二○○四年日本厚生省提出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香港在二○一二年改稱「認知障礙症」,社會上一般又稱「腦退化性疾病」。

世界認知症患者最多,預估超過一千三百萬的中國,前年四月上海市民政局在文件中公告要求:「服務場所內不得出現敏感或歧視性用語,如老年癡呆、老年精神病、失智等。」但這疾病未受中國官方重視,確診率極低僅百分之七,原因之一正是疾病名稱仍沿用癡呆症。

客觀、中性的疾病名稱,是一基本人權,更是政府的責任,應是跨越政黨,以全民利益為考量的決議,府院應早日督促衛福部正名,讓台灣不再受到汙名化所苦,以降低更多家庭因汙名化可能造成的悲劇。

   
企業變遊樂園 玩出高績效
亞馬遜 (Amazon) 自從2017年開始,已經陸續在5個倉庫實施工作遊戲化政策,希望員工在枯燥的工作流程中能夠感受到樂趣,又能提高物流系統的生產力。

發芽食物能不能吃 營養師帶你一圖看清!
老是搞不清楚地瓜、馬鈴薯、花生、大蒜…哪些食物發芽能不能吃嗎?原來有些食物發芽了更營養?!營養師帶大家一圖秒懂,教您這樣挑著吃,營養更加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