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06 第48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國王的口罩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拜託,五星旗和機車格是是非題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半導體的商機與風險
民意論壇 周行一/川普的病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科偵濫權 法官審查非萬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翻轉偏鄉 地方現生機
醫師人力不足?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增加育兒津貼 也算「國家養」?
中華民國羊頭化的修憲案
我是醫師,反對增加健保費
共機擾台 拿我周邊空域操兵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國王的口罩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加利企業稍早以大陸產製口罩混充為「國家隊」產品,引發各界譴責。但有民眾將其陸製口罩送驗,竟發現防護效果比正牌「國家隊」口罩還好。對此,疫情中心迅即撇清,說送驗的樣本不清楚,因此檢驗結果「不可信」。既然如此,指揮中心為何不自己送驗,以釋眾疑?

口罩國家隊一直是蔡政府「大內宣」主角,從自給自足、援外,到台灣品質標竿,讚不絕口。但近期越來越多國家隊口罩出包,陸製混充台製有之,違法擴廠生產有之,閃亮招牌已搖搖欲墜。

國家隊招牌生鏽,卻未必是廠商造成。對照「防護衣國家隊」,政府徵用的防護衣,不問產地、只看品質合格與否,因此有三分之一是國外進口。政府對待口罩國家隊完全採取不同標準,難道僅因防護衣多半來自東南亞,而口罩則來自大陸?

口罩國家隊的努力有目共睹,在強徵政策下,廠商甚至失去許多賺錢機會。但這不能改變口罩生產門檻不高的事實,進口口罩若品質更佳,也不能抹殺。政府不斷貶低「非台灣製」口罩品質,是搞錯重點。

民眾送驗陸製口罩,發現所謂的「黑心口罩」其實沒那麼黑心,也是打臉蔡政府的「國家隊大內宣」。指揮中心堅持不送驗,其背後的因素,恐是擔心「國王的口罩」騙局在自己手上被戳破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拜託,五星旗和機車格是是非題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一名台灣網紅最近在一○一大樓前揮舞五星旗,並祝「祖國」生日快樂;此舉引起網民撻伐,也引發民進黨不悅。王定宇等綠營廿多名立委隨即提案修改《國安法》,增訂在公共場合展示五星旗者,應處一至五萬元罰鍰。王定宇說,中國禁止我們台灣的國旗,所以台灣也應相對有所限制。話說得理直氣壯,但王定宇連「中華民國」四個字都迴避了,他還在乎我們的國旗嗎?

對五星旗如此戒懼或厭惡,除覺得這個議題可以操弄,其實也反映了這些立委心理上的某種脆弱,和他們的政治積極顯然不成正比。王定宇似乎忘了,三年前一群民眾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刑法》明訂禁止公開懸掛五星旗。當時,法務部即以這項提案「不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意旨」,予以否決。

沒錯,在自由開放社會,揮舞旗幟的議題會被納入「言論自由」的範疇看待,民進黨在當年的民主運動中也是如此主張。就如法務部在答覆公民提案時所說,「言論自由有促進各種合理政治及社會活動的功能,是維持民主多元社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的機制」;如果要以法律限制,應符合比例原則。諷刺的是,如今民進黨執政,卻想把旗幟議題當成「認同」問題加以框架設限,那才是忘了自己的民主初衷。兩年前,王定宇即欲推動「禁掛五星旗」公投;當時同黨立委蘇巧慧便表示反對,說在年輕人看來,五星旗「就像一面外國國旗」,沒必要特別禁止。那麼,王定宇如今舊案重炒,到底目的何在?

以網民對網紅搖五星旗聲討之熱烈,其實無需王定宇多此一舉地立法禁止,社會已自有公評。何況,由執政黨發動修法,去追殺少數不同信仰者的言論自由,除了暴露自己缺乏自信與包容,又展現了什麼氣度和格局?王定宇等人最大的錯誤,是把自己的認同強行加於他人,要求所有人都跟他「說一樣的話,想一樣的事」,這簡直像現代台灣的法西斯。

禁揮五星旗,是對個人言論自由的箝制,綠營立委卻做得好像理所當然。最近另一件事,則是對民眾權益的漠視,政府決策者卻一聲令下就要強推,同樣值得商榷。爭議源起是,內政部最近預告修正《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規定道路應留設人行道,但人行道不應設置機車停車格,隨即引發各地機車騎士崩潰怒吼。內政部修法的理由當然是出於美意,說是為營造都市友善安全環境,改善機車停放亂象云云。問題在,要機車退出人行道,如果不提供新的停車去處,不是反而製造更多違停亂象嗎?

以台北市為例,目前設籍的機車數量高達九十五萬輛,路邊停車格僅廿四萬格,畫設在人行道上的則有四萬多格。一旦強行實施,有多少機車族要被迫停去哪裡?不僅台北市如此,新北市的機車數量是三二○萬輛,高雄市是二九○萬輛,台中市則是二七六萬輛。內政部一聲令下,就要迫使各個都會的機車停放無路,這算什麼高明政策?也難怪,連桃園市交通局長都批說「有夢最美」,但施政要「接地氣」。長年以來,我國的交通或都市政策從未試圖抑制機車數量,也沒有淘汰政策,導致機車數量高達兩千多萬輛。如今,內政部卻想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機車從人行道上趕走,是霸道還是愚昧?

□無論是五星旗或停車格,都不是簡單的「是非題」。但立委和官員卻選擇用簡單的二分法來處理,是他們的腦筋退化,或者把頭家當成了奴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半導體的商機與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文學名著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恰巧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寫照。在美中科技戰下,中國正舉全國之力要發展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產業;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對中國「掐脖子」愈趨明顯,扼殺茁壯中的希望。在這場科技霸權爭奪戰中,台商看見中國的市場機會時,莫忘風險控管。

中國最大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日前證實,美國商務部已經發函給中芯的美國供應商,日後供給管制項目給中芯必須取得商務部許可,這意味著中芯所使用的美製機器設備恐會維修中斷,進而使得中芯有生產停止的風險。

更早在9月上旬,路透社披露美國防部提出報告,認為中芯與人民解放軍有合作關係,有損美國安全保障利益,因此建議將中芯列入出口管制嚴厲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一旦被列入該名單,不僅是美國企業,世界各國於生產過程有使用美國科技的廠商,皆會被限制出貨給中芯,中芯恐陷入立即停工的危機。

從美國防部放出風聲到商務部開始施行管制,短短不到一個月,顯示美國對於中芯的施壓是雷厲風行。儘管這次商務部的禁令,尚未將中芯列入實體名單,似乎還保留了一些餘地,但從之前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的過程來看,當封殺的理由為國安層次問題時,美國早晚會徹底收網,讓鎖定企業與全球供應鏈完全斷鏈。

因此若非美中關係獲得根本性的改善,否則中芯恐將步上華為後塵。中芯其實從年初起就警覺到被美國政府鎖定的風險,今年原本規劃的設備投資額為31億美元,在盡可能備貨零件的動機下,投資額成長到兩倍以上的67億美金。但是在新禁令下,中芯已經下單的美國零件,是否能夠到貨,恐怕仍有變數。

媒體報導,中芯已經訂定目標要擺脫美國的箝制,今年底前要開始試產不用美系設備的40奈米製程。如果中芯能夠成功,那的確是民族產業崛起的一大成就,然而冷靜分析,2019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之中,有四家美國企業、四家日本企業、另外就是荷蘭的ASML與新加坡的ASMPT。如果中芯的生產設備想要脫美,勢必就要採用大量日企科技,但是美日同盟穩定,日企隨時可能抽手;一如荷蘭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在2019年擋下ASML要出口給中芯的最先端EUV設備。

更重要的是,半導體設備產業呈現各製程由一家獨占或數家均分寡占的市場模式,其中美商獨占的重要製程有數個。例如,PVD設備幾乎由應用材料所獨占,CVD設備則由應用材料與科林研發所瓜分。因此要建立非美科技的半導體生產線,勢必要面對漫長的研發挑戰。

全球第七大半導體設備商日企SCREEN的社長□江敏朗,上月底表示一旦中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SCREEN將很難再供貨給中芯,並且中芯就算突破難關建立非美科技生產線,其製程恐會落後先進產品三到四個世代。

儘管在美國的敵視封殺下,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並不樂觀,但中國也並非完全沒有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應用市場,在其龐大市場的籌碼下,已經成功拉進英特爾、三星、台積電與聯電等重量級製造商在中國設廠生產,讓中國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同時這些外商也持續的培育中國半導體生產人才。另外,中國在這個月要提出的「十四五規劃」中,預計投入約10兆人民幣,衝刺第三代半導體。

對於台商而言,十四五規劃的半導體中國夢,是可預見的龐大投資熱潮。但是如同十五年前的中國漢芯一號造假,到近期的武漢弘芯爛尾樓,中國半導體業充斥著騙取政府補助的光怪陸離現象。再者,美中科技戰下,被美國盯上的中國企業都可能突然被列入實體名單,被迫與全球供應鏈斷鏈。要參與中國半導體投資熱潮,台商必須做好風險控管。

   
民意論壇
周行一/川普的病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周行一/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十月二日確定感染新冠肺炎,已入院接受治療並觀察,他現在症狀輕微,由於較明顯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五天至兩星期間才會發生,現在難以判斷川普總統的病情將會如何,但是美國政情已因總統染病產生了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閣員及民意代表與總統及總統的貼近幕僚(川普總統的媒體主管希克斯早一天也確診新冠肺炎)經常互相接觸,如果未來幾天內也陸續染病,將造成領導中樞無法正常運作,不僅對美國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危機,對全世界也蘊藏了極大的潛在風險,而對全球經濟會有什麼影響呢?

基本上美國不會因此而產生大危機,對全世界也不至於會有太大的風險。美國是一個制度完整,大家尊重制度的國家,歷經二一五年受過嚴厲檢驗(例如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間的內戰)的民主政體,華盛頓總統在一七九六年的離職演說奠立了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根基。美國的強大不在於少數的領導人,華盛頓的離職樹立了一個民主制度的典範,宣示總統可以換,國家的偉大不在於總統,而在於能夠讓國家愈淬愈厲的制度。政治領導人包含總統與民意代表的重要功能是讓國家的制度愈來愈好,而非凸顯非我不能的地位。

建立制度後,大家尊重制度是美國社會運作的重要基礎,每個人在遊戲規則下競爭,新的事件或行為發生時形成先例,先例是民眾互動的重要行為參考,類似先例多了之後成為法治的一部分。因此規則的建立是美國社會非常重要的運作基礎,而對規則的詮釋或引用有爭議時,各級司法機構或大法官經常是最後的仲裁者。因此美國人熱中於建立有利於自己的遊戲規則,規則沒改變前,大家按規則辦事,這是川普總統拚命想趕在大選前任命一位接替剛過世的金斯柏的大法官的原因,萬一選舉結果有爭議,須由大法官仲裁時,可能對川普有利。

川普是一位美國前所未有不尊重制度或規則的總統,常隨心所欲發布行政命令,因此常受到法官的節制(例如限制移民簽證的數量與國家),可是他終究被限制在制度的框架內運作,因為他的特立獨行,美國民眾見識了一位不尊重制度,甚至不自重(拒絕戴口罩)的總統可能帶來的危害,不論川普能否連任,新的參眾兩院在選舉後可能會嘗試調整有關總統權限的法治。

川普總統執政四年,美國仍然是世界創新中心,經濟活躍,不論執政多久,他卸任之後,美國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是世界強權,美國的偉大是眾多尊重制度,歡迎競爭的「新」、「舊」美國人造就的,總統僅是曇花,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轉瞬的地位,但是推動美國進步的是美國的制度,一個有偉大制度的國家可以孕育出傑出的總統,也可以避免平庸總統的長期破壞性,現在就算不少美國政治領導人同時染病,國家機器必定會持續運作,不會產生大問題,當然也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危機。

(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科偵濫權 法官審查非萬能
林裕順/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系教授(/聯合報

日前法務部公布「科技偵查法」草案,條文開宗明義:「保障人權,並有效追訴犯罪」,但其監控方式「上窮碧落、下黃泉」,實施模式「神不知、鬼不覺」,並且繞過「刑訴法」現行規範,朝野政黨評價不一、民間團體更表疑慮。

本項法案授權檢警調偵查辦案,認為有「必要時」即可隱身幕後,對特定個人監視攝錄、追查位置,並可使用無人機空拍蒐證、衛星定位跟監追蹤。但是,本項實施對象並不限於犯罪嫌疑人本人,「草案」期待一網打盡,但不免傷及無辜「第三人」。

再者,檢警對於特定犯罪認有「相當理由」,亦可隱於無形化身藏鏡人,監控隱私空間進行監看、辨識。或者,偵查過程扮駭客、植木馬,對於類如LINE、Skype等實施通訊監察,另就數位證據蒐集保全,亦可上雲端複製備份等等。

亦即,相關監控模式從早到晚、無時無刻彷如「楚門的世界」,或者無論與犯罪有關與否均可「一掃而盡」。然而,「草案」卻對實施過程漏未規範,如何避免過猶不及未多言及,縱使條文明定事前應經法官審查,仍如簽發空白支票、恣意授權。

如同大法官釋字六○三號解釋:「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同時,現行實體空間「線下監控」,無論對於人身、物件、住宅等,「刑訴法」訂有拒絕機制、夜間停止、第三人在場等管控措施。相對地,本項虛擬世界「線上監控」,科技偵查侵害隱私權的疑慮「有過之而無不及」,「草案」雖另闢蹊徑卻無相應節制濫權之規範措施。

一九九九年,日本通訊監察的法律制定開啟該國科技偵查濫觴,確立限於重罪、相關性、最小侵害、最後手段等等立法原則。二○一七年,有關GPS犯罪偵查日本最高法院進一步認為:「伴隨著持續地、全面地個人行動之監控,難以特定裝設GPS機器之車輛及其罪名,即可抑制過度蒐集無關犯罪事實之使用者行動資訊,並有違法律規範要求法官審查令狀聲請之意旨」。換言之,科技偵查涉及情報、資訊或數位蒐證,法官審查「令狀原則」並非法律規範「正當程序」的特效藥。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現代社會科技偵查人民或不反對。但是,科技偵查持續性、拖網式、搬家式的蒐證保全,能否客觀公正監控、人民付出何種代價、社會耗費多少成本等等,「草案」應該講清楚、說明白。否則,台灣科技偵查立法,將會落後日本廿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翻轉偏鄉 地方現生機
侯勝宗/聯合報

偏鄉(原鄉)交通不便是地方長久的痛點,政府雖投入大量的公車補貼,但因為受限於定點定線行駛,使用成效並不佳。唯仔細檢視偏鄉出行的難處,真實的原因並非偏鄉沒有車,而是因為受限於交通法規,在地居民雖有自家白牌車,卻不能從事合法收費載客,要仰賴外地業者,遠水救不了近火。

但這個困境近來出現了曙光。

政府近年來有感於人口快速老化與地方人口逐漸凋零,因此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藉由中央、地方與企業共同協力,帶動地方產業,吸引青年回鄉,為地方創造生命力。地方就像是人體一樣,健康的身體一定要有順暢的血液流動。但偏鄉或原鄉因為地處偏遠,以商業為導向的租賃車或計程車業者,經營的興趣缺缺,缺少合規的服務車輛,但地方人士自有的白牌卻無法合法使用。事實上,許多數偏鄉都存在著街坊鄰居用自家車從事收費接送的公開事實,以社區互助與自立模式來克服公有巴士不好用與緊急臨時叫不到車的困境。

台灣小眾交通的汽車牌照分成T牌、R牌與白牌三種,其中只有T牌和R牌車才能營業載客。T牌車指的是白底紅字的計程車車牌,像是馬路上隨處可招的小黃計程車,與近年興起App叫車的多元化計程車;R牌車指的是車牌以R開頭的租賃牌營業用車,例如企業行號固定配合的租賃車行,同樣是載客用途,但一般人並不能任意攔車。

為解決偏鄉大眾運輸供需失衡的狀況,交通部預告將修改相關法規,放寬偏鄉自用小客車可當公車用的限制。交通部表示,當前偏遠地區的公共運輸資源匱乏,現有的汽車運輸業者經營意願低,為強化偏遠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並善用民間資源,將放寬偏鄉白牌車從事合法載客行為。未來公路主管機關必須先公告徵求市區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優先投入偏鄉經營,當沒有業者有意願投入時,則可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投入經營,補足偏遠地區出行的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

交通部這次修法的及時雨,可望疏解偏鄉過往的交通三難,分別是:(1)偏鄉地廣人稀,軟硬體資源不足,中央部會或地方雖各自投放許多硬體或資源,但因缺乏跨部會的水平整合,難以人民為中心;(2)各部會的交通補助(交通部、衛福部、教育部、原民會…)或資源投放均為計畫型態,有其使用限制條件,資源難以共享與共用(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社會參與…);(3)政府投入到偏鄉或原鄉的資源,缺乏計畫退場後的經營模式與地方接手的培力,致使財政難以永續,往往是計畫結束,接送也就停止了。

明年過後,當讀者路過偏鄉或前往部落旅遊時,應可看到社區居民用著自家車從事學生接送、長者就醫復健接送、文健站送餐服務或包車小旅行,那背後代表著一份偏鄉工作,一個家庭經濟得到支持。台灣將因著偏鄉交通任督二脈的打通,地方創生指日可待。(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醫師人力不足?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聯合報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兩大新聞,一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設備昂貴,而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一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也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

   
增加育兒津貼 也算「國家養」?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聯合報

為兌現「國家跟你一起養」的政治支票,教育部與衛福部先後推出育兒津貼加碼、托育補助提高、就學費用再降低、增設二歲專班等多個政策方案,並宣稱明年一定會啟動。縱觀目前已揭露的草案,跟現行地方的「生育補助」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只差在撒的錢加多了,時間拉長了。但有許多問題需要釐清,以期名正言順。

首先,如何定義「國家養」?「養」是一個動詞,嬰兒要吃奶、要穿衣服、要換尿布、要抱、要親,誰要去做?誰是執行「養」這任務的國家代理人?是政府官員抑或是在政府指定的公托、準公托任職的保母?無論如何,總得先制定一部專法,界定幼兒父母將嬰、幼託付給國家的權利、義務關係;繼之,政府得訓練或考選一批具(準)公務員身分的保母,經過簽約、授權從事撫育與教育幼兒的工作。萬一有點差錯,國家代理人(保母)與家長各有多少刑事或民事責任,政府是否連帶國賠?總之,多了「國家養」三個字,生育問題還沒能解決,法律問題已油然而生!

其次,大家都知道「今日出生的嬰兒就是廿二年後國家需要的人力」。如果相信「國家養」的政策是真正有效的「催生」工具,每年出生嬰兒要增加多少才算達成理想目標?這需要科技業界配合估算廿二年後,電腦、AI、機器人等軟硬體創新發展的結果,會取代多少原有對自然人人力的需求,才不至於製造過多的失業人口。國家不致養得太多,也不致養得太少。此刻我們寧願相信政府與科技界早有規畫。然而,這似乎意味著政府的規畫加上育兒津貼增減等政策工具,將駕馭人民生兒育女的自由選擇權。

再者,如果寄望「國家養」是少子化的解方,則教育部/衛福部提出的育嬰措施中,對零到二歲嬰兒的協助,似嫌不足,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嬰兒才是年輕人生育與否最關鍵的決定變數。雖然勞動部對於育嬰留停有算是優渥的規定,但對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仍不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官員何不走出辦公室,站在街頭、夜店、車站,親自找些十八到四十歲的年輕人,了解他(她)們對於不婚不生的看法,是否會比在冷氣房閉門造車更為精準?

筆者去年曾聽一位同學提出一個想得深遠的問題,他說本想明年畢業後就結婚生子,否則六年後國家不養了;如果不幸經濟仍然低迷,政治社會仍然紛亂,而他還是拿廿八K的薪水,將會非常後悔,也非常對不起小孩。他問:你說我該怎麼辦?

   
中華民國羊頭化的修憲案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聯合報

學術上對於各國憲法的分類,將無法對現實政治權力發揮拘束作用者稱為「名義性憲法」。日前民進黨「正國會」派系公布了修憲主張,包括憲法不以統一為前提、領土範圍為憲法效力所及、廢除台灣省,以及國家象徵改以法律明定等。提案立委陳亭妃解釋無涉及統獨爭議、符合現狀和實質廢省等,都證明了對民進黨而言,當下中華民國憲法只具有名義上存在的效用;甚至於,中華民國也只成了狗肉店門上掛出的羊頭而已。

先來看何謂「實質廢省」?目前中華民國「實質上」還設有台灣省和福建省可以廢嗎?事實上,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雖定有「省」的設制,但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中華民國的台、閩二省實質上已廢多年。民進黨的目的,無非是要先造成中華民國與大陸故土斷臍的事實,故「實質廢省」的修憲其實是為已違憲的現狀予以合憲化。

陳亭妃強調所提出的修憲案,「更無涉及統獨議題」。看來民進黨誤判中共會和他們一樣,把進入台灣獨立的那條紅線畫得非常狹窄,並和修憲廢省的理由一般,刻意混淆「實質」作為和「形式」法律的意義。因此,國台辦發言人指出該修憲案「是赤裸裸的謀獨行徑」,他們早認定形式上掛著羊頭的店,換了老闆後實際上賣的是狗肉。

近日以來,中共軍機不斷超越「台海中線」與進入我方「防空識別區」,儘管未必都是直接衝著台灣而來,卻顯示當下中共「和統」派的台辦和「統一戰線」系統愈顯式微,而「以武制獨」的解放軍「武統」派,已粉墨登場在兩岸關係的舞台上。更嚴肅的危機是,當中共對台進行「統一戰線」的工作瀕臨失效,愈促使大陸民眾期待端上「武裝鬥爭」的武統。

民進黨擅長邏輯上的「偷換概念」技巧,像要刪除「國家統一前」、將領土依「固有之疆域」改為「憲法效力所及地區」等,陳亭妃則稱這只是「符合台灣的現狀」,沒有「修改領土」。但這些修憲提案真正要改的,其實是法理形式上「中華民國」的現狀,並對民進黨現在與未來推進台獨給予合憲化的正當性。

目前民進黨仍不更改「中華民國」國號,無非仍因國際現勢與對中共有所顧忌。然而,中華民國人民自認是「中國人」會受到打壓圍剿,凸顯了民進黨修憲的布局,不過是仍掛著中華民國這個羊頭,追認販賣台獨的狗肉合憲化而已。

   
我是醫師,反對增加健保費
徐英碩/醫師(台北市)/聯合報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增加健保費不是會增加醫師收入嗎?為什麼要反對呢?

健保費不是保險費,而是一種稅。提高全民健保費率,就是加稅而已,而這些增加的稅收,會進入健保署這個龐大政府機關,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浪費行為,且是傷害民眾健康和自由選擇的侵犯人權行為,設定自費上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光是這個毫無必要的設定自費上限,就花了全健保署一年半的人力在規畫,你就知道我們多少稅收、多少健保費,浪費在這種莫名其妙的事上!

大家可能認為,超過自費上限的醫材,就全額自付好了,反正是有錢人。錯!

你知道全額自付的話,醫師連手術費都沒有嗎?你想要全額自付醫材,但沒有醫生幫你開的話,也用不到,因此超過極端值或上限的優良醫材,必定會退出市場,沒有別的選擇,劣幣一定會驅逐良幣,醫生將來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像口罩一樣使用中國的「醫材」。為什麼呢?

健保署即使拿人民稅金辦事,但是公家機關的惡習就是偷懶,當初建碼時,把手術碼和耗材碼合在一起省事,因此手術碼「內含」耗材,但是健保醫材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進步,所以才會有差額自付這個選項跑出來,而差額自付金額後來遠遠大於少得可憐的健保碼。所以健保局等於是用非常少的手術加醫材碼,控制比他金額大得不成比例的自費市場。

要全額自付醫材,醫生就不能報手術碼,因為這個碼沒有用到健保醫材,會被審查委員核刪。因為醫生不能報手術,所以全額自付醫材是沒有市場的,根本不需要政府禁止。何況沒有報健保碼的全額自付,商業保險是不給付的!我們買的商業保險等於是打水漂!

這就是健保署耍賤的地方,明明只出得起陽春麵的價錢,卻嫌牛肉麵價格超過極端值。這樣怠惰顢頇的健保署,我們還要加稅去餵養這個大怪獸嗎?

   
共機擾台 拿我周邊空域操兵
李文玉/民航機師、曾任空軍作戰隊/聯合報

近期台海周遭似乎戰雲密布,就連國慶預演通過台北市上空的飛機,都能夠讓民眾誤以為敵機已侵門踏戶凌空而至,各新聞台與政論節目紛紛對後續發展情勢提出各種攻防臆測,一時之間台海僵持的溫度計似乎直奔沸點。

其實從全球戰略局勢觀之,既身處西太平洋邊緣又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台灣,在中美兩國近期地緣戰略板塊不斷的相互碰撞下,我們注定將歷經餘震不斷的連帶波及。

由於美國持續追求單邊主義的利益最大化,任何挑戰美國利益的對象與事物必將成為美國的頭號目標,尤其川普就任後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更是對後來居上的中國處處掣肘。於此同時中國隨著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基於國家安全戰略考量,軍事活動範圍勢必向外延伸。雙方的實力交錯閃燃。

美國挾優勢軍力以及二戰以來的結盟經營,整個西太平洋已經成為其圍堵中俄勢力的「外海」,而中國在黃海、東海、台海、南海等海洋出口,勢必要將其轉變成大陸的「四海護城河」,以作為國土安全的緩衝屏障。對比於早就在黃海、東海與南海如火如荼進行的各項軍事行動,近日在台海周邊空域的活動,不過是其遂行「四海內河化」的環節之一而已。

由於黃海、東海的挑戰來自美、日、韓三國,而南海的挑戰則來自美、越、菲等國家,在鬥爭準備上不論是優先次序或投入資源,與台海相比都高出許多。在台海情勢升高之前,解放軍早已經在其他三海進行過許多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更遑論以吹沙填海方式在南海投入多少建設資源。

大陸始終認為台灣與其血脈相連,在兵力運用上相較在其他三海溫和許多。不過隨著香港抗爭以及美台抗中的力度逐漸增強,大陸當局無法坐視台北與北京的距離愈來愈遠的事實,因此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威懾的軍機繞台手段,就成為近期常見的軍事活動。

從解放軍空中兵力開始跨越中線起,我們可以觀察到隨著裝備、訓練、準則的逐步完備,原本自限於沿岸飛行的空中兵力也一步步更有自信地向藍海邁進。從歷來繞台兵力的結構可以觀察到,各編隊群的組成機種已經涵蓋了「戰術空軍」以及「戰略空軍」的範疇。在編隊組合上,從先前的運八、轟六等慢速機種,一直到近日漸增的殲十、十一、十六等戰鬥機;在編隊群中也偶有戰鬥支援機種,編隊成員作戰職能也已涵蓋空優掃蕩、電子偵查、指揮管制、空中加油、地面壓制等全方位用兵範圍。

其實這種繞台飛行,在戰術作為上算是最基礎的編隊飛行而已;從飛行里程與航行時間來看,對編隊群內的某些機種甚至談不上長途飛行。類似的飛行訓練每天都可能在不同的基地與空域進行,因此對解放軍而言只不過是把台灣周邊空域拿來操兵,除了增加各機種出海演練的信心及熟悉環境以外,同時又能大幅牽動我方的反應神經,因此這種「本小利大」的軍事行動,在兩岸僵局未見和緩且我方無有效阻卻手段之前,勢將在台海周邊持續發生。

   
新創企業點亮5G 讓世界看見台灣
工業局、台灣大哥大、MOMOTV及新創公司「光陣三維」合力打造的「5G球場」,球迷還能多角度重播投打對決瞬間、在VR遊戲中與球星對決。待5G環境成熟,這些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的新奇體驗,將走入尋常百姓家。

高需求寶寶的7項判斷指標 你家寶貝中了幾項?
「高需求寶寶」不是一個醫學名詞或診斷,主要是用來描述孩子特質的名詞,受到天生氣質及環境的因素,這類型寶寶共同特徵為易哭鬧、極需她人安撫等。想要了解家中的孩子是否為高需求寶寶,可透過7項指標檢視看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