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沉痾宿疾的年金體制必須全面改造了。馬政府嘗試過,但因勞保被擋關而功虧一簣;蔡政府重手推動軍公教年改,面對勞保依然束手無策。諷刺的是,儘管既有年金負債累累,政府明年仍推出農民退休金,完全忽視國民年金懲罰失業者的荒謬。我們擔心攸關民生的退休制度是否能繼續經營下去。台灣年金體制從設計到管理充斥著問題,簡單總結就是「收少給多」的便宜行事。就以勞保來說,勞動部長稱每年要撥補800億到1,000億元才不會讓基金破產,可是明年卻僅用220億元預算來挹注。讓人怨聲載道的軍公教年改,對減輕整體政府年金債務也十分有限。
根據統計,到6月底為止,整體年金或有債務仍高達18兆元,與2010年相比,成長近41%。其中,勞保債務成長一倍,國民年金債務則增加8.7倍。
政府明年更要推出優渥的農民退休金。號稱30歲農民月繳最低工資十分之一,65歲就可以月領老農津貼加退休儲金達3.7萬餘元。其中除了政府半額補助之外,更隱含每年近4.2%的投資報酬率。可是,觀諸政府基金近十年平均投資報酬,最高也不曾超過4.1%。
政府年金投資績效不佳早已被社會詬病。過去每逢股市崩跌,政府就要求四大基金護盤,最近更出現掌管勞動基金官員運用公款,協助財團炒股新聞。這些負面訊息說明,政府若把基金購買台股相關ETF進行被動投資,恐怕還較受到社會的肯定。
既然政府操盤績效不好,為何社會還同意其管理基金?原因恐與政府劃了高額年金給付的大餅有關。但是,過去年金含有的「恩給制」承諾,已在幾年前被軍公教年改給摧毀了。最近勞動部傳出勞保月領給付將被大砍的消息,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人們不斷被年金負面訊息折磨,對政府信誓旦旦「負最終給付責任」的宣示還剩下多少信任呢?
美國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教授曾批評,美國隨收隨付的社會保險是假設經濟帶動稅基增長來支付政府承諾;整個財務設計是靠複利效果來成就。但這顯然是一場龐氏騙局,今天觀諸台灣年金提撥長期不足,過往給付承諾卻隨政治需求加碼,看來還真有雷同之處。
政府年金制度若不要成為龐氏騙局,就必須做出重大改革。今年起台灣人口負成長,社會扶老比未來40多年持續上升,必然會使財源枯竭而支出劇增的年金幻影破滅。我們因此建議,政府應該朝三大方向進行年金大改造。
一,重新規劃整體配套的年金制度。除社會救助外,整合現有各種年金,建立基礎年金、可攜式職業年金,以及具有租稅減免性質的自提退休金制度。其中,自提部分可包含具年金性質的人壽保險,以及調整綜所稅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減免。
二,在新舊年金制度銜接過程中,政府要盡力維持舊年金給付的承諾,預算分配須提高補充年金財務比率。另外,政府要尋求新財源建立「超級基金」,以應付年金面臨的財務缺口。例如,附加1%營業稅,以及移撥一成營業基金盈餘,就可挹注「超級基金」。
三,建立良善監督管理機制,排除政治干預與人謀不臧。新年金制度要取得社會信任,就必須專業管理並排除人為干擾。基金投資績效必然影響年金財務健全,政府應參考他國主權基金的成功運作經驗,積極提升長期投資績效。
台灣以「堆積木」方式建構年金制度,反映出過去社會成長的歷程。但這樣的架構讓管理備多力分,且財務與給付承諾顯不相匹配。如今社會漸趨成熟,人口卻快速老化,年金已無法依舊模式繼續運作,所以,政府應以建立全新年金體制做為施政目標。如果政府仍把年金改造重點放在刪減給付,卻無意增加預算、改善管理,那麼就誠信破產而落實學者龐氏騙局的預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