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1/04 第48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便當業的「抄錢部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謙卑,還沒從千杯宿醉中醒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電動車時代來臨 台灣要跟上
民意論壇 哄抬豬肉產品價 3法可治
中央地方開戰 反萊豬撿大砲
民生亂 物價漲 萊豬不是好政策
便當漲十元 房價漲十萬
施振榮/王道與台灣新年音樂會
不能統一見解 就統一新聞稿?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趕計畫,有感!
傅聰過世反思 民粹幽靈仍盤旋中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便當業的「抄錢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政府元旦才開放萊豬進口,立刻有便當業者以改用「台灣豬」為由,將豬肉類便當調高十元。明明美國豬都還沒進關,台灣豬卻已開始抬價,這是業者的「超前部署」嗎?

稍早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黃明太為了挺萊豬,說了句名言,「萊豬是給窮人多一個選擇」。當時黃明太備受批評,被罵「沒人性」。試問:把不健康的肉品推給窮人,算什麼「選擇」?沒想到,他的恐怖預言,眼看著就變成了事實。

萊豬都還沒進來,台灣豬就開始喊漲,而且是從最基本的國民餐盒起跳;這麼一來,窮人必然要先倒楣。明明吃的是一樣的東西,卻要付出更高代價,一般民眾恐怕都難以接受,低所得者如何承受?蔡政府的「英明」決策,人們未見其利,已先身受其害。

但是,能怪便當業者「抄錢部署」嗎?蘇內閣把這個口號掛在嘴邊,喊了那麼久,老百姓耳濡目染多少也學到一些皮毛。餐廳、超市、攤商到處都在貼「台灣豬」的標章,即使肉品批發價沒太多變化,但業者推斷本土豬一定水漲船高而提前反映價格,還不是跟政府學來的聰明。或者,這難道是在暗助萊豬登台,幫牠們減少阻力?

丞相,起風了!不論多少業者發誓不進萊豬,台灣豬反正是漲定了。到那時,會不會有人喊:「我要萊豬便當!」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謙卑,還沒從千杯宿醉中醒來?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萊豬元旦起開放進口,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表示,「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五年前,蔡總統在勝選之夜對民進黨下達第一個命令「謙卑、謙卑、再謙卑」,不久就變成「千杯、千杯、再千杯」;執政五年後,蔡英文再度說起謙卑,卻總似千杯難盡歡,宿醉猶未醒。

蔡英文曾多次說要謙卑。例如,二○一三年她說李登輝曾寫字條給她「要謙卑」;一四年她說常有前輩提醒她「做強者的要謙卑」,而她覺得馬英九就少了身為強者的謙卑;一六年則有勝選時的「謙卑、謙卑、再謙卑」,和向原住民道歉時的「誠懇面對歷史,謙卑改進錯誤」。去年蔡英文更屢談謙卑:面對疫情,她意指習近平說要國際合作、疫情透明、要有很謙卑的心,讓大家力量集結起來;面對青年,她說政治工作者都應該謙卑面對年輕世代多元的意見;比較男性與女性元首領導力,她說同理心、謙卑、合作等領導特質,並非女性獨有。

萊豬元年,蔡英文再度謙卑。但是,非常重視謙卑的蔡英文,這次又把謙卑變千杯。因為蔡英文的謙卑,首先是用「怪罪前朝、責推三任」來墊起高度的。她一方面指責過去的政府做出開放承諾卻無法落實,只能由她來收拾爛攤;一方面強調「這個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行政院長蘇貞昌用「馬維拉」護萊豬,已夠荒唐;蔡英文竟能「馬維拉」和「扁維拉」一起上,更讓人搖頭。

關鍵在於,能否頂住壓力或交換利益、是否在乎人民健康?陳水扁在臉書透露,他在總統任內一再面臨美國要求開放的壓力,馬英九和蔡英文應該也是一樣,蔡英文「沒說的是她已經抗拒不了來自美方的政治壓力」。事實上,陳水扁開放卅月齡以下未帶骨美牛進口,其餘以科學證據和國民健康為由說不;馬英九堅守牛豬分離、排除內臟底線,只開放卅月齡以下美牛,完全不考慮美豬。蔡英文全面棄守,卻不敢向國人誠實說明腰已折腳已軟,四個月後才含糊承認「沒有迴避的空間」,這是「顧主權」喊得比誰都大聲的辣台妹嗎?

蔡英文的謙卑,也因為從不對其今是昨非與雙標政治道歉,而顯得不夠誠懇、毫無誠意。民眾對萊豬的疑慮,應歸功於民進黨當年反萊牛的宣導;許多人不否認對蔡政府萊豬政策的批評,都是照抄當年民進黨罵馬政府的論述。民進黨的價值今是昨非,蔡政府就搞雙標政治。但蘇貞昌寧讓國會停擺也不道歉,還和在野黨拍桌互嗆;當年反毒牛、如今迎萊豬的蔡英文,更沒有一句道歉,即使她「用最謙卑的心情」,人民仍感受不到請求體諒的誠懇與希望理解的誠意。

蔡英文的謙卑,更因無視民意反對、橫奪地方自治、恐嚇基層公務員,而充滿權謀與威權。蔡政府窮盡大內宣之力無法緩和七成以上民眾的反對,又不願標示萊劑降低消費者疑慮,還濫權對反萊豬醫師查水表;台中市長盧秀燕向AIT處長表達地方拒萊豬的民意,事後被行政院罵得比AIT還大聲。行政院剝奪地方政府食安自治權力,逾權恐嚇要懲戒基層公務員;然後蔡英文謙卑請國人體諒。台北市長柯文哲提了幾個形容詞:兩手策略、玩弄人民善良、權謀算計、太上皇;答案只有一個:以上皆是。

蔡英文的「謙卑、謙卑、再謙卑」,早被譏為「台灣民間經典笑話」。如今蔡英文又擺出謙卑姿態,但謙卑總是變千杯,到底是千杯盡飲爛醉如泥,還是裝睡的人叫不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電動車時代來臨 台灣要跟上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2020年新冠病毒席捲世界,全球汽車產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日本豐田汽車重回世界汽車業龍頭,但是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的股價驚異的暴漲近十倍,總市值在7月超越豐田汽車。而更大的衝擊在於,世界最大汽車消費國中國與第三的日本,都宣布脫離燃油汽車的時間表,意味著燃油汽車只剩下十數年的光景,電動車與其他綠能車勢必成為主流。

受益於亞洲疫情比歐美地區受控制,日本車業龍頭豐田上半年銷量超越德國車廠福斯,六年來首度站上全球銷量冠軍。儘管如此,豐田集團在全球封城的影響下,2020年第2季銷售量還是比去年同期銳減三成以上。但疫情使得人們避用大眾交通工具,汽車銷售翻黑轉紅,第3季起各國汽車廠強勁復甦,坐穩整年度的銷售冠軍。但是豐田汽車卻是前所未有的焦慮,因為全球汽車業面臨更巨大的洗牌。

股價反映企業的營運狀況,從股價來看豐田汽車在2020年是明顯的上沖下洗,在春季的疫情第一波,股價跌破6,000日圓,隨後隨著疫情改善,回到疫情前高峰的8,000日圓,有著上升35%的績優表現。但讓豐田汽車焦慮的美國特斯拉股價,從今年低點的72美元,飆升到近700美元,並在年底進入S&P 500指數,成為美國市值第六大企業。

電動車股票飆漲的不只是美國企業,中國電動車廠的蔚來、理想、小鵬也在今年有著少則兩到三倍,多則十倍以上的漲幅。市場人士擔憂,這些電動車股票的高漲,可能是疫情下熱錢竄流的股市泡沫。從基本面考量,電動車企業股價確實有高估的風險,豐田汽車2019年生產900萬台汽車,而特斯拉一年才50萬台,目前總市值卻是豐田汽車的兩倍。中國的小鵬汽車市值營收比是驚異的150倍,意味著以小鵬汽車的營收要累積150年,才會到達目前的市價總值。

電動車廠股價飆漲,固然與各國貨幣寬鬆政策下,股市的旺盛買氣有關,不過另一方面,2020也是電動車產業重要的轉捩點。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專業組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10月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規劃在2035年之前新車銷售將全部設定為環保車,其中50%為純電動車,另外50%為油電混合動力車,今後中國的汽車政策將根據這份路線圖實施。

世界最大市場的中國帶頭,將促使全球汽車業產生結構性轉變。中國在2019年的乘用車銷售量為2,144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只有120萬輛,就算未來中國汽車總銷售不成長,到2035年為止的短短15年,中國每年將有2,000萬輛汽車市場將轉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

全球第三汽車市場的日本,也在12月宣布,將在2030年代中期禁止純燃油汽車的新車銷售。美國雖然還沒有出現全國性燃油車禁令,但重視環保的加州政府,在9月宣布最嚴厲的標準,2035年之後加州任何燃油車款(包括油電混合車)都無法販售,意味著2035年之後,加州只買得到電動車。

2020年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結構轉變年,這個巨變,不止在汽車業,相關產業的石油礦產、煉油化工與油品零售等恐怕也將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

脫燃油汽車與電動車躍起的時代趨勢,對台灣產業界的影響深遠。再不到20年,全球主要國家都可能全面禁止純燃油汽車銷售,台灣政府要何時跟進?太晚跟進恐怕會賠上不環保的國際聲譽,甚至成為國際制裁的對象。如果同樣在2030年代,台灣也設定停止販賣燃油新車,那國內的石化煉油、引擎零件生產企業與維修廠、加油站等相關產業是否有足夠時間進行產業轉型。此外,面對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國內產業界是否能在全球生產鏈中占一席之位,這些問題都考驗著政府的產業與能源政策能力。

   
民意論壇
哄抬豬肉產品價 3法可治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聯合報
萊豬進口甫於元旦起正式上路,即有便當店家貼出公告表示:「本店使用國產豬,為反應成本,三寶飯調漲五元,豬肉類便當調漲十元」,此舉引起民眾不滿,懷疑商家有趁機惡意漲價之嫌。消保官聞訊立即介入調查,初步認定本件調漲價格合理,未達違法哄抬程度。

不過,行政院仍不敢掉以輕心,因此要求消保處持續監控市場價格,如發現有異常哄抬行為,應立即與相關部會及地方共同展開查緝行動。

從市場供需的經濟學原理而言,由於消費者拒食萊豬,導致國產豬市場需求遽增,相關肉品價格即有上漲空間。因此,若有商家聯合同業哄抬相關肉品價格行為,足以影響產銷秩序,則屬違法聯合行為,依《公平交易法》第四十條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五千萬元罰鍰。

聯合行為的處罰看似很重,其實要認定成立違法的要件,相當困難。依據《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條規定,成立聯合行為必須同業有共謀操縱市場價格的「合意」事證。然而,同業共謀大都在密室達成協議,彼此利害與共,對外守口如瓶,公平會不易取得聯合行為的證據。

比較之下,農委會身為農畜產品主管機關,相對容易處理豬肉產品哄抬價格問題。依據《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第三條、第六條及第卅五條等規定,只要認定有壟斷、操縱農畜產品價格行為,最高可處卅萬元罰鍰。雖然,這卅萬元罰鍰,遠低於違法聯合行為的五千萬元罰鍰金額;不過,從執法實效的觀點來看,農委會不必查獲同業聯合行為的「合意」事證,即可即時認定違法「哄抬」價格,較能發揮違法嚇阻效果。

處罰哄抬民生物資價格行為,除行政罰鍰外,還有《刑法》第二五一條妨害農工商罪的刑事制裁。據本條第三項規定,意圖影響民生必需飲食物品之價格,而散布不實訊息者,最高可處二年有期徒刑併科廿萬元罰金。

發動刑事調查程序,確實可以有效遏止哄抬價格歪風;但基於毋枉毋縱及保障人權的基本原則,如何認定本條犯罪「意圖影響價格」的主觀犯意,司法機關應該有明確的標準。

最後要呼籲的是,刑事案件要求的事實證明程度高於行政法案件,司法機關若認定涉案行為尚未成立犯罪,農委會仍應介入調查是否違反行政罰則規定,如此完善建構先刑事後行政調查的法制規範體系,才能確保豬肉產品市場的正常價格供應。

   
中央地方開戰 反萊豬撿大砲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元旦開放美萊豬進口,然因民眾黨主政台北市及國民黨執政十四個地方政府、十七個縣市議會,分別事先修訂「萊劑零檢出」的《食品安全自治條例》反制,形成中央法令與地方自治條例間之衝突,在野聯盟試圖以「地方包圍中央」策略邊緣化中央法令;民進黨政府則企圖以中央行政解釋方式,化解地方對其權威之挑戰。

首先,國民黨採取地方包圍中央策略,形成地方自治條例與中央法規之法律戰。國民黨擁有修正地方自治條例之優勢主導權,幾乎所有地方政府皆自行修訂食安自治條例。除民進黨執政的新竹市以外,其他廿一個地方皆已通過細節不一、罰款不等之「萊劑零檢出」法規。

其次,國民黨透過地方議事主導權,令民進黨執政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產生法律衝突。例如民進黨雖主政台南市政府,但市議會在無黨籍及國民黨主導修正食安自治條例,嚴格規範國內外豬肉製品不得檢出乙型受體素,儲存、運送萊豬皆屬違法。而民進黨主政的嘉義縣及屏東縣,議會也通過類似規定;桃園、高雄市議會更將禁令擴大至「一切含萊劑肉品」。

國民黨試圖擴大中央與地方在萊豬政策之衝突領域。衛福部對萊劑僅鼓勵自願標示。地方則認為僅標示產地,難以分辨是否萊豬。台北市強制豬肉進口商提供自主檢驗報告。各縣市豬肉商品運送、販售、標示皆呈現「一國多制」混亂,令基層稽核人員及民眾無所適從。

再者,中央統一解釋反制地方修訂自治條例。先前中央對於全國的統一規範遲未出爐,也未事先協調地方暫緩修正自治條例,反而在地方修法後再以中央法規打臉地方,凸顯中央法令權威性。行政院宣布地方食安自治條例凡定有「零檢出」規定者,因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無效或不予核定。

最後,當地方自治法規比中央法規命令嚴格時,行政院可依《地方制度法》函告無效。但在野地方執政聯盟聲請釋憲,以對抗中央法律權威。從釋字第四九八號:中央對地方辦理自治或委辦事項,「依法僅得按事項之性質,為適法或適當與否之監督。地方自治團體在憲法及法律保障之範圍內,享有自主與獨立之地位,國家機關自應予以尊重。」第七三八號解釋文:「以自治條例為因地制宜之規範,均為憲法有關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規範所許。」未來中央與地方法律之戰,恐怕曠日廢時。

儘管中央宣布地方自治條例失效,但民眾黨執政台北市、國民黨執政縣市政府與議會應會採取訴願、行政訴訟及司法解釋方式,持續進行地方對中央的抗爭。即令前述法律大戰,在野地方執政聯盟不一定能逆轉勝,然接下去公投反萊豬議題倡議,提供在野聯盟政治動員集體誘因,在普遍民意反萊豬下,已正在侵蝕民進黨二○二二年地方大選群眾板塊位移。

   
民生亂 物價漲 萊豬不是好政策
王賢文/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元旦起,政府開放美豬進口,縣市政府為安定民心,擴大稽查各攤、商豬肉的來源證明、使用台灣豬的標章是否偽造等,但因中央政府的說明反覆不一,還宣告地方自治條例無效,導致各縣市做法寬嚴因藍、綠縣市長有別而有所差異,市場因而亂象叢生。

聯合報還以「蝴蝶效應」形容萊豬政策,真可謂府院一句「美豬開放」,就牽動全台民生一片混亂。影響民眾的,還有溫體豬肉漲價、燒臘便當貴了十元等現象,連動而上揚的民生物品,也會陸續浮現。雖然消保官判斷業者非趁機哄抬物價而不罰,但已造成民眾荷包縮水。

任何政策,若造成民生混亂,物價上漲,這兩種現象一起出現,就不是好的政策。

以前民進黨修改勞基法兩次也是一樣,說是要為勞工著想,但因沒考慮到各行各業不同的條件和需求,導致資方因應做法一片混亂,許多小企業、商家也都經營不下去了而倒閉,要不然就是縮減營業時間,或提高價格來因應,民眾因此也受到影響。不少店家因怕假日營業會增加太多加班費成本而不敢開門,不僅勞工賺不到錢,民眾生活消費也不方便。

這些都是勞基法修改造成的「蝴蝶效應」。

萊豬政策的 「蝴蝶效應」如何還待觀察,但造成民生混亂、物價上漲的政策,絕不是好的政策。

   
便當漲十元 房價漲十萬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聯合報
近日看到各報頭版新聞均是「萊豬進口,有店家改用台豬,便當調漲十元」的大幅報導。而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公布去年第三季房價指數,相較上季,全國房價上漲一點四三%,台北上漲一點五九%,台南上漲二點五六%,若以平均千萬上下的房價估算,台灣各地光是一季的房價買賣每戶至少上漲十萬以上,這是台豬便當上漲幅度的一萬倍以上。然而此新聞卻未見媒體重視,令人感慨房價上漲的問題嚴重不如台豬便當!

台豬便當上漲是因為萊豬進口資訊混亂所產生的價格哄抬現象。按理增加萊豬供給,原本台豬供給也並未減少,即便民眾不改變吃豬肉需求,如此將產生供過於求,豬價應該下跌。若民眾擔心因資訊不透明或業者作假,而產生豬肉需求減少,反而會使所有豬肉(包括台豬)價格更加下跌。當然,若能清楚標示是否萊豬資訊,促使萊豬全面滯銷,而民眾也相信政府會嚴格稽查與業者不會作假,台豬價格才有可能不會下跌。

感嘆的是即便豬肉價格的漲跌,消費民眾仍有其他替代品的選擇機會。然而台灣房價長期全面不斷的上漲,排擠了大多數民眾的消費支出,生活品質,甚至是結婚生子,乃至貧富差距的擴大,問題非常嚴重。

即便買不起房屋,租屋市場選擇的機會也很不友善健全,租金近十年持續上漲,租屋族負擔愈來愈沉重,租屋品質也愈來愈差,租屋黑市及資訊依然存在,未見改善,弱勢家庭的居住問題必須獲得更多的重視。

萊豬進口既成事實,其資訊清楚標示不作假,政府嚴格稽查,即將成媒體焦點。

反觀房市的哄抬炒作,雖然最近央行的選擇性金融管制措施及內政部的實價登錄2.0相關法令,但房價與租金的相關資訊,包括產品面積與品質、銷售數量、區位環境、貸款、稅負及契約等,是否已清楚標示不作假?消費者不論購屋或租屋都能相信市場資訊?政府是否也會動員大批人力嚴格稽查?媒體更應關注更嚴重的住房問題。

台豬便當價格上漲,是否會引發台豬囤貨居奇?值得關注。若有蓄意囤積情況,除政府要嚴格稽查外,更要嚴厲懲罰,嚴重者要以擾亂民生為由,動以刑法伺候,才能明顯抑制囤貨現象。

反觀房地產,大家也都預期房價只漲不跌,雖然政府這次祭出多項抑制炒房政策,但實施成效仍待觀察,尤其實價登錄能否落實,仍有相當疑慮。

然而民眾最關心的是財政部對房市稅制改革的態度與決心仍不明確,尤其是「囤房稅」是否可在短期內改革,除避免僅有台北等少數縣市實施的一國多制「稅率」現象外,各地方政府的房屋稅及地價稅的「稅基」也明顯偏低,導致囤房養地嚴重現象,更別提因為嚴重囤房養地的投資客及業者,從未如囤口罩及□生紙般的刑罰伺候,才造成房價與租金都長期不斷上漲現象。

期待財政部應儘速展現健全房市的決心,讓房市杜絕不合理的囤房養地現象!也期待媒體在關注萊豬之餘,也能重視房市與房價的不合理現象!

   
施振榮/王道與台灣新年音樂會
施振榮/聯合報
二○二一《台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元旦順利落幕,這也是第三年舉辦專屬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回想二○一八年中,當時因為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在大家的共同提議下有了舉辦台灣新年音樂會的構想。

在很短的時間內展開籌備後,二○一九元旦舉辦了第一屆新年音樂會,當年還選在戶外的台北大湖公園,當天雖然下著雨,不過在風雨中讓三千聽眾留下美好的回憶。第二年二○二○新年音樂會,則首度在國家音樂廳進行,也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元旦邁入第三屆,再次帶給聽眾更完美的台灣經典音樂饗宴。

我身為三位音樂會共同製作人之一,主要負責經費募集,雖然可說是「菜鳥製作人」,第一次參與音樂會的製作,但我和一般製作人的思維不同,特別從王道精神出發,以所有利害相關者的立場來思考,希望大家共創價值並利益平衡,所以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王道製作人」。

新年音樂會每次都讓所有參與者留下最難忘的回憶,這也是大家「共創」的回憶,從觀眾參與、贊助者、演奏及演出者、製作及轉播單位等等,大家共同為台灣在地的新年音樂會寫下這一次次的紀錄。

由於新年音樂會是以西方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理應翻譯成經典音樂)的最高規格來演繹詮釋台灣的音樂,但一般人對古典音樂感到有距離,聽眾也是小眾,也因此我特別提出應該要正名為「經典音樂」,希望藉以縮短和聽眾的距離,讓更多人接受,尤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受眾愈多,所創造的價值愈高。

我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台灣的音樂,而且聽台灣經典音樂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沒有Class,反而應該要覺得很Proud(感到榮耀),台灣也很有Class的音樂,不一樣的Class,而且會讓你感動。

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因台灣多元的文化,演出內容特別安排了歌仔戲、京劇、原住民以及國台語流行歌曲,同時還有以台灣音樂元素進行改編及創作的曲目,十分多元,這也是台灣文化的特色;且背後都有故事,與台灣人的生活有關,歷經時間考驗,長久流傳後就成了台灣的經典音樂,是許多人共同回憶。

不僅演出曲目多元,就連演奏的樂器,還在大型管弦樂團型式中,創新加入一組國樂演奏,還有爵士鼓,屬於中西合璧的新交響樂形式樂團的組合,不限於西方古典音樂的演奏規格。

這些安排都是希望有助台灣音樂藝術普及化的努力,要讓大家感到很感動,也希望藉此也讓來自台灣的經典音樂更普及,同時打造台灣的庶民音樂會。

雖然這個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新年音樂會才舉辦三屆,還需要持續累積知名度,但我們要將台灣人的自信與驕傲,藉由台灣的新年音樂會推向國際,也希望在廿年後,可以跟西方的維也納音樂會齊名。這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讓台灣的庶民音樂會為東方矽文明做出貢獻。

(作者為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

   
不能統一見解 就統一新聞稿?
張升星/法官(台中市)/聯合報
去年歲末,最高法院法官審理被告因「輕罪」而遭撤銷假釋之爭議,在判決理由之外,提供新聞稿以利報導,然而最高法院院長卻以「對該庭見解,院內仍有不同意見,法務部亦有異議,法院名義發布新聞須由院長負責」為由,拒絕發布新聞稿。法官因此投書媒體指控院長「扣押新聞稿,侵犯審判獨立。」

最高法院當天就立即發布了新聞稿反擊,主張:「新聞稿內容固由合議庭先予製作,然其係以法院機關名義發布,其發布之作業流程,則屬司法行政事項,並不涉及合議庭之審判核心。」並且說明因為各庭「見解歧異」,「為避免下級審滋生誤會,經徵得該庭審判長同意不予發布,並非『扣壓』新聞稿,亦無侵害審判獨立之事。」

事隔兩天,最高法院再發第二篇新聞稿補刀:「有關本院以機關名義發布之新聞稿,無論審判或行政事項,均屬機關首長核閱之範圍。」還引用司法院關於發布新聞稿的規定作為依據。

這種司法茶壺內的風暴,百姓肯定覺得無聊,然而此中爭議所反映出的司法沉痾,卻是不容輕忽。

傳統的司法倫理見解,判決必須是「自我完備」的理由構成,任何畫蛇添足的說明,都是敗筆。但是當代社群媒體的傳播效率,提供新聞稿將判決理由摘要說明,免得畫錯重點,有助於社會正確理解,也是必要之惡,其他國家亦不乏其例。

但是判決的靈魂在於理由構成,因此承審法官才是詮釋判決的不二人選。司法實務雖有法院發言人的設置,但那只是便利媒體聯繫的窗口,故由承審法官「授權」發言人發布新聞稿而已。豈能本末倒置,悍然宣稱:「判決新聞稿之發布,均屬首長核閱之範圍。」輕易地就將判決理由的核心領域閹割獻祭,這是什麼鬼話?法官說明判決理由以利釋疑,那是審判的附隨義務,法官就是審判機關!

最高法院的新聞稿為了證明「本院各庭見解歧異」,同時製作附表,臚列從刑一庭到刑九庭,九個合議庭卻有四種不同見解!甚至同樣是刑一庭,也有兩種不同見解。如此員額膨脹的最高法院,不夠亂嗎?

而司法院大張旗鼓,宣稱司法改革設立「大法庭」之後,見解歧異就迎刃而解。結果呢?本件最高法院大法庭認為既然已經宣告違憲,法院須受拘束,已無統一見解之必要,因此駁回提案。至於「應否併同撤銷法務部的撤銷假釋行政處分?」一節,評議過程決定「各庭依其法律確信及釋憲意旨為個案裁判」。放任爭議繼續存在,那「大法庭」的作文比賽到底有什麼鳥用?這種疊床架屋的設計,除了雪上加霜的冷漠,還能讓人民感受什麼樣的司法溫暖?

既然「各庭依其法律確信及釋憲意旨為個案裁判」,那司法首長憑什麼決定哪一庭的新聞稿可以公布?哪一庭的新聞稿不能公布?其實原因很簡單:最高法院員額膨脹,「一庭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根本無法承擔一錘定音的終審權威。司法院持續增員最高法院,顯然自有為官之道。既然不能統一見解,那就統一新聞稿!

新的一年,舊的問題,錯的方法,爛的下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趕計畫,有感!
張俊哲/聯合報
多年前剛拿到博士學位時,我還曾天真地期待若能有個自己的實驗室,或許能把英國友人待我的溫馨聖誕文化如法炮製,特別是複製那個「互寫卡片」活動。當時我雖要寫上十幾張的賀卡,但也會收到等同的張數,幾乎實驗室裡人人互寫,而且親自遞上。因此,大家都在永遠不嫌多的感謝和祝福中度過聖誕,迎向來年,連平常的一點小尷尬都可能順勢煙消雲散。不過,等到回台灣,有了自己的實驗室,才發現要那樣寫聖誕賀卡,加上好好地過個聖誕節,幾乎不可能。原因只有一個:要趕研究計畫,年底要交!計畫沒通過,日子不好過!

那麼什麼時候該開始動筆,才不至於那麼趕?我想大多數有經驗的學者一定會講:愈早愈好!我完全同意這個「標準答案」,但也必須承認每次按下「送出鍵」後,總覺得又是千鈞一髮,下次一定要提早。但到了真正的下一次,又是在截止期限前驚險送出。幾次驚險下來,覺得最好在暑假即構思、擬大綱,開學日就訂為「開寫日」,十一月底完成初稿,十二月初全面備戰,進行內文大修。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忙裡偷閒,好好的過個聖誕,寫寫賀卡,並在截止日前倒數三到五天請友人或學生檢查、挑錯,然後在更正後以從容之姿送出。

坦白說,每次在年底趕計畫時,總怕自己的焦慮和慌張露餡,壞了學生對學術生活偶爾那份自由悠閒的憧憬。當年指導過我的老師們很不簡單,他們臨危不亂,或至少沒讓我看到他們趕計畫的慌亂,而且不把計畫丟給我寫,因而使我對學術工作仍懷有美好的憧憬。不過在自己當了大學老師後,才知道這份鎮定,還得在隔年夏天的「計畫放榜」,再度派上用場。

我這份很深刻的體會,就發生在擔任教職第三年的某個夏天傍晚:那時我正在帶學生做實驗,一位平常笑容可掬的同仁神情肅穆地敲門,走進實驗室,支開學生,告訴我計畫沒有通過的噩耗。我記得當時雖狀似鎮定,但早已心如刀割,因我知不久後實驗室每一天的柴米油鹽都將出問題,學生們每月的獎助金也將沒有著落。幸好幾個月後有申請到一個小型計畫,加上同仁們的慷慨解囊,才化解「倒店」危機。

如果你問我對冬天的「趕計畫」和夏天的「等放榜」是否埋怨過?我很誠實地說:「有」!但在好幾輪的熬煉後,我逐漸體會這就是各行各業特有的挑戰。也建議同學們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報告與科技部大專生專題計畫,能有如此正面迎戰的態度。真的,如果沒有寫計畫就拿到經費,我不會像現在一樣珍惜每一塊錢;如果我沒有計畫被當經驗,我將不知研究室幾近斷炊的痛苦,更不會提醒自己要謹慎小心地審別人的計畫。當然,寫了計畫才更能沉澱思緒,釐清研究方向,進而設計有創意的實驗。此時此刻,相信老師們的計畫已順利送出,新年快樂!

(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傅聰過世反思 民粹幽靈仍盤旋中國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傅聰因新冠肺炎在倫敦過世,引起音樂界震驚,各方反應不一。

傅聰在一九五四年至波蘭學習鋼琴,一九五五年贏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瑪祖卡獎,是首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人,其演奏風格被譽為「賦有蕭邦的靈魂」。

傅聰父親傅雷在一九五七年四月發表《傅聰的成長》一文,認為「傅聰的成就得之於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體會,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才能理解別的民族的傳統,滲透他們的靈魂。」傅雷提醒傅聰「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他並沒有強調「馬克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對於共產黨來說,傅雷的思想是需要改造的。

一九五七年夏,毛澤東發動反右派鬥爭,傅雷在一九五八年初劃為右派。傅聰正在捷克,聽見消息,決定出走。傅聰後來說,當時中國政府叫他回國,參加反右派運動,他將面對「兒子揭發老子,老子揭發兒子」的場面,也可能下放農村勞動,因此傅聰選擇出走英國。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傅雷事先不知,這對傅雷一家衝擊非常大,因為這是「叛逃」。一九六六年九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傅雷夫婦在殘酷迫害下雙雙上吊自盡,傅聰的「叛逃」對於導致父母的政治命運有一定的影響。

面對他們一家人的命運,看見在近代中國曲折的歷史中,個人與家庭廁身其中,如浪濤中的一葉扁舟,幾乎無法避免顛覆。這令我們不得不低迴深思,倖存者的責任為何?今後中國的政治與社會是否可以逐漸清明?

友人傳來大陸微博上一些負面反應:「五四年國家公派留學,五九年叛逃,二○二○年死於新冠,蒼天饒過誰?」「被親爹稱作叛徒的人,壓死自己父母的最後一匹駱駝,活到八六,也算沒臉皮了。」「傅聰是叛國者—所有表達紀念叛國者的都是叛國。」「只不過是跑的比香港記者快了一些吧!」

這些言論反映出文革期間「寧可要一個沒有文化的無產階級,也不要一個有文化的資產階級;寧可要社會主義的草,也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極左意識,依然存在於不少中國新生代中。友人說:「微博生態日常如此,稍有不同意見就被刪掉。」這是令人擔心的現象,年輕人不但不能了解當年政治運動的狀況,反思應如何導正,反而以狹隘仇恨的民族主義評斷傅雷傅聰一家人的遭遇。

筆者建議在新的一年,中共應考慮逐步開放言論與資料,讓人民清楚認識人物與事件發生的多方面實情,否則這些民粹式的思維與言論,固然有利於中共專政統治,但其政策也必日益朝「左」發展。近年來中共政治取向確實表現出這樣的情形,不但影響大陸正常的企業管理以及人民表達意見的方式,使得台灣社會感到警戒而傾向統一者日少,也給予西方國家的「反中」更多的薪柴。

   
張曼娟:中年過後,不再被牽著鼻子走
怎樣算是做自己?所謂「四十而不惑」,張曼娟認為,不是真的對人生沒有疑惑,而是「對於自己所想要的、所追求的東西不會再問了。」「你不會再被別人的公眾價值牽著鼻子走。」

博物館超好玩!穿古裝秒穿越、探訪各國計程車、幻覺博物館體驗漂浮
冬日濕冷的季節,想出去玩又怕雨怕冷該怎麼辦?此時,最適合來趟「博物館之旅」。別懷疑,博物館也可以好玩好拍,像是一秒穿越的故宮博物院、文青的南科考古館,還有像開啟任意門環遊各國的計程車博物館。選個周末就出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