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了川普總統的9,000億美元追加經濟振興法案,拜登上任總統才一個月又提出1.9兆美元的紓困法案,包括中低收入戶發放紓困金、延長失業津貼、提供1,600億美元防疫經費、改善疫苗配送及加強病毒檢測等,但共和黨不太支持。為此,拜登總統最近頻打悲情牌,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仍持續低迷,1月失業率仍維持在6.3%的高檔,可能要花十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就業困境。剛好美國商務部才公布去年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僅季增1%,遠不如第3季的季增33%,復甦動能明顯減弱,全年經濟負成長3.5%,比2009年金融海嘯後經濟萎縮2.5%還要嚴重,也是1946年以來最差表現,擺明要川普和共和黨承擔經濟衰退的責任。
企業界對於拜登政策的反應則呈現分歧。產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高階主管大致樂見扭轉前朝的政策,包括重返《巴黎氣候協定》、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及放寬無證移民取得公民權等;大企業遊說團體也表態要成為新政府建設性的合作夥伴。但是立場偏向共和黨的美國商會警告拜登,在此經濟復甦最脆弱的時刻,最好不要提高企業稅或提高最低薪資等管制措施。
由此可知,拜登在內政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一方面要短期紓困,解決貧富差距擴大,完善基礎設施,需要更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從而使財政赤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只能透過對富人加稅,包括科技公司的企業稅率將從21%提高到28%,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人加徵稅收,將最高個人收入稅率提高至39.6%,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徵收資本利得稅等,不但會得罪支持拜登的科技業界,且因稅基狹窄而難以填補急遽擴大的財政缺口。加稅花錢又形成「更大的政府」,在意識形態上很難獲得共和黨的諒解和支持,可能進一步擴大對立。
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造成盟國疏離,輕啟美中貿易大戰又搞到美國得不償失,彭博報導甚至以「中國贏了川普的貿易大戰,並讓美國人付帳」,狠狠打臉川普。最令人吃驚的是,美中貿易大戰讓東協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進而擴張了中國對全球的出口;對中國貨物加徵關稅,提高美國製造的商品成本,反而使美國對全球出口減少。中國並沒有因為關稅而降低售價,最後是美國的公司和消費者在支付關稅,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統計,關稅使得美國消費者損失了168億美元的所得。
川普說會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讓鐵鏽帶復活,結果工作機會最後還是移到海外,關稅保護只是拖延一點時間而已。結果是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018、2019年減損了0.08個百分點,中國在同一期間只減少了0.3百分點。聯合國貿發會統計顯示,去年外商對美國的新投資(FDI)銳減49%至1,340億美元,且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開始;但一直排第二名的中國,去年FDI小幅成長4%至1,630億美元,獲得的外人直接投資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要多,首度擠下美國。所有經濟數據都指出,川普經濟學實在是一敗塗地。
因此,拜登的財經政策底線就是不要重蹈川普的覆轍,策略上則重於「安內和外」,也就是內政上先促進社會安定,兩黨合作,在國際關係上尋求各國和諧的前提下,趕快通過鉅額的紓困法案,擺脫疫情的糾纏,以促進經濟快速復甦為首要目標。
至於財政赤字遽增、通貨膨脹風險提高和貿易逆差惡化等問題,就只好等經濟明顯復甦之後,才有心力嚴肅處理。換言之,除非今年經濟呈現明顯復甦,拜登的租稅政策恐怕在明年之前都難以上路,也不會躁進重啟貿易衝突。唯一可確定的是,川普經濟學自此已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