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2/18 第49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等東風不如造東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因應明年選舉,民進黨將改走務實路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安內和外 先拚經濟脫困
民意論壇 杜絕新冠疫情帶來的貪腐風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心」 敬天畏地
與民對話 拜登一時難過的中國門檻
新冠疫苗 應訂全國接種日
兩岸釋善意 何不跨界合作護海洋
防疫以科學為根據 勿急拒陸疫苗
英文作文章 能增加海巡能見度?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等東風不如造東風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朱立倫近日在臉書貼出一幅麻將圖,請教大家他該聽哪支牌。外界解讀,他想參選主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於這道「東風」題要如何解,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和新北市長侯友宜都面有難色,避而不談;朱立倫只能把這道難題留給自己。

過年前,趙少康拋出返黨及參選主席的震撼彈,隨即又跳接到選總統;接連幾招,打亂了藍營不少人的布局,包括朱立倫在內。選主席與明年地方選舉、乃至二○二四總統大選息息相關,黨內生態、地方布局都會隨著情勢推移。因此,朱立倫若想搶攻大位,主席之役便不能缺席。

如果朱立倫已準備好要選主席,他直接就地宣布參與角逐即可,哪裡需要等待什麼東風?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創造可能性」的志業,等不到東風,就自己創造,不必在那裡苦候。趙少康宣布參選,炒熱了戰局;朱立倫若再宣布加入,可以把局面炒得更熱。如此,多幾個實力派人物來競逐主席,選舉更有看頭,更能重振國民黨聲望。

朱立倫和他的團隊可能會擔心,萬一參選落敗的問題。然而,戰役就是要夠艱難,才看得出誰英勇、誰有膽識。去年拜登參選時,也不確定有勝算;就像二○一八韓國瑜選高雄市長,是艱苦突圍。與其等東風,朱立倫就不如自己創造東風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因應明年選舉,民進黨將改走務實路線?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新會期下週即將開議。本會期將啟動的修憲工程,經藍綠陣營陸續交手,傳出民進黨原先提出的三項台獨相關提案均暫告擱置。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對涉及變更領土、國號的敏感性議題,民進黨不會走「極端主張」,須因應世局及兩岸情勢的變化而行。此一說法值得玩味,在野黨也必須辨清虛實。

啟動修憲工程,是蔡總統在去年五二○就職典禮時拋出的議題。民進黨立刻摩拳擦掌,想方設法提案;在野黨也躍躍欲試,有些人甚至主張加碼跟進,與之對決。但事隔不到十個月,民進黨的修憲熱度突然驟降,甚至把「法理台獨」提案稱為「極端主張」,是耐人尋味的變化。

觀察其間變化,主要脈絡有三:第一、蔡英文去年五月仍押寶川普總統連任,誰料川普難堪落選還遭彈劾,蔡政府在外交上失去了反中的大靠山。第二、拜登政府雖仍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的強烈競爭者,卻不會無理性升高美中對峙;而且,美方對於台灣的挑釁行為也會有所制約。第三、台灣明年要舉行縣市長及地方議員選舉,修憲案將於同日合併舉行公民複決;在地方選舉中,破壞國家認同的過激議題通常不利爭取選票。

由此可見,民進黨暫時撤回具有台獨意味的修憲提案,是因應國內外情勢的變化,被迫向務實路線修正。試想,假設是川普連任美國總統,蔡總統覺得美台仍有隔洋唱和的機會,它應該會繼續選擇走冒進主義路線,衝刺一下法理台獨的機會,並藉此炒作選情。然而,川普下台前玩弄的外交訪問操作顯然太過突兀,包括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來訪臨陣叫停,讓台灣備感難堪。這種仰賴川普猛暴性支持的投機路線,在拜登時代顯然已難再恣意得逞,蔡政府不能不修正作法。

此外,蔡總統去年為討好川普政府片面宣布開放萊豬,完全不顧國民健康,弄得民怨四起,台灣社會「討厭民進黨」的氛圍一度高漲。而今,國民黨正發動「反萊豬」及「綁大選」兩項公投,民眾連署相當踴躍;俟萊豬實際登台進入市場,這股情緒還會繼續燃燒。一旦反萊豬公投成案,在今夏公投通過的機會極高;屆時,民進黨的正當性勢將嚴重受挫。也因此,蔡政府必須轉為低調,並力求在行政上有所表現,以防這股民怨延燒到明年地方選舉。

綜觀民進黨立委一年來提過的台獨法理相關修憲案,共有三個:一是「刪除國家統一」修憲案,二是「台灣」入憲的「國家正常化」修憲案,三是「剔除藏蒙為固有疆域」修憲案,分別由「英系」的蔡易餘與「正國會」立委陳亭妃提出。其中,「國家正常化」修憲案和「固有疆域」修正案,去年底因國民黨提出異議而退回程序委員會,後即無下文。比較有趣的是,「刪除國家統一」修憲案原由蔡易餘提出,但他在五二○前撤回提案;十月間改由陳亭妃領銜並獲五十八人連署,但最後卻未完成送案程序。

這三案目前暫告擱置,據了解,和民進黨其他派系不滿「正國會」的「去統」運作有關。游錫□身為立法院長,他旗下子弟兵領銜提出具有台獨爭議的修憲案,應有其運作的影子。去年底,其他派系即要求游錫□暫時「熄火」,不要有太多動作,以免觸發意外地雷。也因此,春節過後,由柯建銘藉「修憲應由總統主導」之說,聲明民進黨不會「走極端主張」,就是在向游錫□示意。

對民進黨而言,如何打贏明年選戰才是重點。蔡英文不想提前跛腳的話,也是如此。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安內和外 先拚經濟脫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了川普總統的9,000億美元追加經濟振興法案,拜登上任總統才一個月又提出1.9兆美元的紓困法案,包括中低收入戶發放紓困金、延長失業津貼、提供1,600億美元防疫經費、改善疫苗配送及加強病毒檢測等,但共和黨不太支持。

為此,拜登總統最近頻打悲情牌,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仍持續低迷,1月失業率仍維持在6.3%的高檔,可能要花十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就業困境。剛好美國商務部才公布去年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僅季增1%,遠不如第3季的季增33%,復甦動能明顯減弱,全年經濟負成長3.5%,比2009年金融海嘯後經濟萎縮2.5%還要嚴重,也是1946年以來最差表現,擺明要川普和共和黨承擔經濟衰退的責任。

企業界對於拜登政策的反應則呈現分歧。產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高階主管大致樂見扭轉前朝的政策,包括重返《巴黎氣候協定》、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及放寬無證移民取得公民權等;大企業遊說團體也表態要成為新政府建設性的合作夥伴。但是立場偏向共和黨的美國商會警告拜登,在此經濟復甦最脆弱的時刻,最好不要提高企業稅或提高最低薪資等管制措施。

由此可知,拜登在內政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一方面要短期紓困,解決貧富差距擴大,完善基礎設施,需要更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從而使財政赤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只能透過對富人加稅,包括科技公司的企業稅率將從21%提高到28%,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人加徵稅收,將最高個人收入稅率提高至39.6%,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徵收資本利得稅等,不但會得罪支持拜登的科技業界,且因稅基狹窄而難以填補急遽擴大的財政缺口。加稅花錢又形成「更大的政府」,在意識形態上很難獲得共和黨的諒解和支持,可能進一步擴大對立。

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造成盟國疏離,輕啟美中貿易大戰又搞到美國得不償失,彭博報導甚至以「中國贏了川普的貿易大戰,並讓美國人付帳」,狠狠打臉川普。最令人吃驚的是,美中貿易大戰讓東協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進而擴張了中國對全球的出口;對中國貨物加徵關稅,提高美國製造的商品成本,反而使美國對全球出口減少。中國並沒有因為關稅而降低售價,最後是美國的公司和消費者在支付關稅,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統計,關稅使得美國消費者損失了168億美元的所得。

川普說會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讓鐵鏽帶復活,結果工作機會最後還是移到海外,關稅保護只是拖延一點時間而已。結果是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018、2019年減損了0.08個百分點,中國在同一期間只減少了0.3百分點。聯合國貿發會統計顯示,去年外商對美國的新投資(FDI)銳減49%至1,340億美元,且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開始;但一直排第二名的中國,去年FDI小幅成長4%至1,630億美元,獲得的外人直接投資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要多,首度擠下美國。所有經濟數據都指出,川普經濟學實在是一敗塗地。

因此,拜登的財經政策底線就是不要重蹈川普的覆轍,策略上則重於「安內和外」,也就是內政上先促進社會安定,兩黨合作,在國際關係上尋求各國和諧的前提下,趕快通過鉅額的紓困法案,擺脫疫情的糾纏,以促進經濟快速復甦為首要目標。

至於財政赤字遽增、通貨膨脹風險提高和貿易逆差惡化等問題,就只好等經濟明顯復甦之後,才有心力嚴肅處理。換言之,除非今年經濟呈現明顯復甦,拜登的租稅政策恐怕在明年之前都難以上路,也不會躁進重啟貿易衝突。唯一可確定的是,川普經濟學自此已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民意論壇
杜絕新冠疫情帶來的貪腐風險
吳成豐/靜宜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與生命健康的傷害巨大,但一項隱伏性因子「貪腐」議題,執政當局不可掉以輕心。

國際透明組織(TI)一月底公布,全球二○二○年的「清廉印象指數」(CPI)例行性年度調查。迥異往年報告,特別提醒國際社會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貪腐的關聯性。

先看去年全球CPI表現,整體而言並沒有多大進步,僅四十三分(滿分一百)。四個華人社會國家或地區,新加坡排名第三(八十五分)、香港十一名(七十七分)、台灣廿八名(六十五分)、中國大陸八十名(四十二分)。這是台灣評分最好成績,或因一八年提交「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國家報告」,交國際專家審查有關。

國家清廉度高低,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司法獨立、公部門資訊透明與言論自由等等。但管理學界由有效管理組織成員角度分析,認為有效管理與「管理距離及管理幅度」高度相關,亦即人口愈多,管理距離就愈遠,且幅度愈廣,就愈不易管理,對清廉度掌控難度愈高。

新加坡與香港比台灣小,人口僅六、七百萬人。但韓國人口五千一百多萬,是台灣的兩倍多,其得分竟只少台灣兩分;另日本人口一億二千多萬,得分七十四,高出台灣甚多。台灣人口二千三百多萬,自二○○二年五十六分,進至二○年六十五分,進步算亮眼。但若由人口數管理距離與幅度推算,台灣沒有沾沾自喜理由,不如日本,也未必凌駕韓國。

最後,該探究的是,TI的警告全球動盪不安的新冠疫情,不僅是健康與經濟的危機,同時也是貪腐危機?由於貪腐的可能潛在影響,會戕害公平與合理的全球應對疫情作為,會使無數人喪失生命。

TI警告雖未明講細節,但從許多國家處理疫苗分配的歧異及差別作為中,不難窺其端倪。很多國家已批評富裕大國取得疫苗,甚至有壟斷疫苗之嫌,在各國搶購疫苗動用國家資源之外,各國也有因疫情造成經濟不振下採行的多項紓困計畫,在在均可能涉入隱藏性貪腐行為。

防疫與重建經濟紓困措施固然重要,但投入大量資源的同時,可有健全的監管機制及透明的行政倫理系統呢?貪腐行為不太可能在地球絕跡,除了貪是人性外,現實層面上,貪腐既無法滅絕,那就要管理它;透過倫理領導與管理機制力道,逐日逐年降低貪腐產生機率,拿台灣為例,努力將CPI得分由六十五提升至七十多分或更高,這是管理。

當然,評分並非全然正確可信。但有心的執政者建構一個公私部門合作的倫理系統,管理花樣萬千的貪腐行為,不讓貪腐的魔鬼藏在細節裡,並不是絕對做不到的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心」 敬天畏地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聯合報
送走動盪多變的鼠年迎接牛年,全球人類均殷切期盼「牛」轉乾坤。在傳統習俗中,過新年總提醒大家要除舊布新,以嶄新的心態檢討過去、布局未來,值此疫情依然猖亂之時,前人的叮嚀似乎特別有感。

「舊」未必不好,「新」未必就對,新與舊之區別與進化,其實並不在時間與外在之態勢,卻繫乎真正的「心態」。今日全球人類引頸渴求新冠「疫苗」之質與量時,但見強國間的另類戰爭,此時任何資源之掌握,均可在瞬息間進化為國力及談判籌碼,正如碳交易,不平等的國勢如何談「公平交易」與「人權平等」?

儘管各國競爭依然風雲詭譎,惟如能回到最基礎之「人」的本質,則心態之轉化與重新定位,或許得以在此紛亂局勢中,再找回「人類」生存初衷。不必流於八股,惟經驗中與市井小民互動交流,其反饋之智慧,卻令人茅塞頓開。

在一次與阿美族朋友互動中,他說:「用手搗糯米釀酒,我們一定要遵守祖先之告誡,每一步驟均不得馬虎,因為阿嬤在天上看我們作,沒有『誠』釀出來的酒不香,味道不對…」。這幾乎是各國原住民對祖先告誡皆有的敬畏,在沒有文字記載傳承中,恪守之「天律」宛若一種信仰,是如此真、純、淨。

祭神拜廟竟也成為年節慶典政治人物必要行程,惟這種一窩蜂譁眾取寵式之「行禮如儀」,卻少見其虔誠心境反射。每每進入鄉間,常見在聚落之五個方位各駐有守護神,那座不到七十公分高的營寨,總會令人肅然起敬並有一種安定感。無論是迷信或自方輿地理學之具象化,其所傳遞出對浩瀚天地之敬仰與責任感,已化約成無形的倫理規範,儼然成為生命中之DNA。

同樣以為只有藏人會堆「瑪尼堆」,走過五大洲後發現以石堆來指引、提醒、祝福同行者,其實存在於全球各地,而其核心理念就是一種人道之投射與轉化。再回到現實生活中,每每看到公園中立著「請勿踐踏草皮」之告示牌,總是無限遺憾,其關鍵並不在行為上之限制,如擁有無垠草場之外蒙牧民們,深知草原是其牲畜之糧食也是生計支柱,因此蒙古人傳統靴子前端翹起,得以讓人走過草原時絕不傷大地……,這是數千年來傳承之美德。

迎接牛年,期待大家不分尊卑貴賤回到初心,正如對待擎天崗之水牛,我們應師法自然,但不必刻意如寵物般呵護特定物種,畢竟大自然生態系自有其運行軌跡,吾人要做的就是除舊布心,敬天畏地。

(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與民對話 拜登一時難過的中國門檻
樂為良/自由作家/聯合報
拜登上任未滿一月,便以「里民大會」形式與草根溝通,創了美國總統先例。原意是想借此讓民眾知曉他會如何去解決種族歧視、疫情控制與無證移民等民生問題。然,因主持人岔題,使得中國人權成了焦點。他說:「中國大陸必將因人權問題招致反彈」。一場「與民對話」成了「伐中大會」。

在回答維吾爾人在大陸境遇之問時,拜登給了個符合其政策的原則性回答,也就是說,美國對台灣、香港、新疆,都會提供保護。他說,習近平知道這點:「中國大陸要想成為世界領導者,就必須獲得其他國家信任,只要大陸持續進行與基本人權背道而馳的行動,就難遂願。」

這答案拜登在選前到就任後公開說了數次,並無新意。不解的是,一些持著既定立場的人或機構,非要拜登再三以此方式指說大陸方休。這種存在於一些歐美國家學術、政府與媒體的偏見,成了拜登「中國政策」最難跨過的一檻。

川普四年,把反中趨勢最大化並無所不用其極;把中國政府形象推回比文革時期還糟,無視大陸改革開放的努力,也把兩國關係倒退到冷戰時期。一些媒體更有「凡不利於中國者皆真,凡中國好事皆為宣傳或造假」的偏頗。

就以最近幾件事為例。全球疫情蔓延,災情最慘重的幾方,反怪罪中國遲報,或甘脆說「中國製造」。人類歷史發生過這麼多次疫情,他們非要到武漢找病毒的起源。結果專家調查後發覺,武漢實驗室無此能力,但一些媒體或者扭曲專家意見,或者自行做出與這些科學家相反的結論。

在新疆問題更是如此。這明明就是川普印太戰略中的一計,幾國外交與新聞人員一再報導,最後變成中國要「滅絕維吾爾族」。其實只要走一趟新疆現狀,便不至如斯。但這既為圍堵中國崛起所需,中方說破嘴自清也沒用,就如當年誣指海珊擁有生化武器,對其攻擊早已箭在弦上般。

講究自律與品德的拜登,當然知道幕後真相,但以目前美國情勢,他無法以「給每個人尊嚴」方式對待中國,不能示好更不能示弱。就像他在現場,必須認定中國人權有問題,卻未附和維吾爾人遭滅絕之說。對他來說,前者是真後者是假。

拜登首要之務,必須在三個月內控制住疫情、讓企業復工、讓孩童安全返校上課,擺平警察執法與黑人平權運動的衝突,才有就任蜜月期後的話語權。在此之前,人事與法案過關,需要共和黨配合,一時無法擺脫前朝設下紅線,必然對中強硬。要回歸「平等互惠」交往,得待美國有效重回國際舞台,重拾主導地位後才行。

拜登對中國有戰略性耐心,習近平亦知其難處,暫時不會與之針鋒相對。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這種微妙默契。

   
新冠疫苗 應訂全國接種日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聯合報
如果真如指揮中心所言,台灣能取得三千萬劑新冠疫苗,將是史無前例的疫苗接種計畫,絕對要記取去年流感疫苗接種亂象的殷鑑;務必打一場有規畫的疫苗戰,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民國八十七年,詹啟賢署長首次提出卅一點五萬劑流感疫苗接種計畫,當時這麼少量還被監委叫去談話,談的重點是質疑如何找得到這麼多接種對象?由誰來負責接種?當時詹署長的解決方案也是創舉,竟能說服醫師跨出醫院,到社區執行疫苗接種。

醫院是照顧病人的地方,正常人接種疫苗不能在醫院執行,健保也無法給付看診費用,所以醫師無法協助疫苗接種。詹署長以公務預算編列評估接種適應症疫苗看診費用,將醫療人力引入社區對政府規畫人群執行接種,才成功跨出大量接種第一步。

這項政策執行到現在,流感疫苗接種量也三級跳到六百多萬劑,醫院也可接種疫苗。沒法在預期時間內達到預期目標數窘境,仍常出現。規畫的接種量,是依據感染風險族群總和,每年依循都有不同,實際接種時往往不知道人在哪,知道在哪也叫不出來接種。以二○○九年新型流感為例,明知道老人、肥胖、孕婦、有重大傷病卡的是風險族群,但就是找不到人在哪,知道在哪也不願接種。那一年死亡的人都是落在這些族群,如果當初疾管局能聽從吳敦義院長指示,好好掌握風險族群強制接種,死亡人數絕對可大幅降低。

未來新冠疫苗接種,挑戰會更大。新冠是全民疫苗,剛開始疫苗初到貨,或許還有餘力做人情,接種醫療人員及即將出國旅客等最高風險族群。後續疫苗千萬可別隨到隨打,繼續區分次風險或次次風險族群;這樣下去,去年流感疫苗相對剝奪感就會出現,亂象立現。因為全國都是一樣,硬性劃分風險階級,會造成階級矛盾。

正確作法應是政府先別急著逐步接種,應該趕緊到貨,囤積到二千三百萬劑後,訂定全國接種日,發出動員令。待遇如同總統大選,全國放假回戶籍地接種疫苗。高鐵也應仿照罷韓時優惠票價與加開專列,積極配合接種。疫苗接種交各區衛生所,依戶籍逐戶接種,各級醫療人員動員,如同選委會徵調選務人員。台灣能一天選出總統,新冠疫苗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全民接種。

新冠是計畫強制接種,疫苗免費,老百姓不能選疫苗,要相信政府採購的都是好疫苗,要不怎會選得比別國慢。疫苗統一接種,原標籤都應換貼指揮中心標籤,也可交互二劑追加。全國疫苗接種日前,政府必須盡力撫平先前一些非專業反疫苗言論,最簡單就是請政風去查,才能順利為疫苗接種鋪路。

新冠疫苗同步強制接種,是防疫最後一哩,之前風風雨雨,都可因此而「牛」轉乾坤。指揮中心該放棄舊思維,才能有突破空間。

   
兩岸釋善意 何不跨界合作護海洋
華健/基隆市海洋保育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過年前,蔡英文總統對大陸喊話,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主席認為,如此釋放善意,有助兩岸融冰。只不過年後,海巡署在蔡總統指示下,將在所有艦艇舷側,陸續加上醒目「TAIWAN」字樣。有專家認為,此舉可能與大陸福建首艘五千噸級海事巡航救助船「海巡06」有關。

其實,「海巡06」,讓人感興趣的是,這艘船除具備充足的對外供電及對遇險船進行封艙、堵漏、排水、切割船艙等海上人命救援能力,並配備充足的滅火和溢油等應急系統。其中的溢油監測系統,可結合測算與繪製的浪高與海況等環境數據,全天候監測海面溢油分布與漂移情況。

面對連結兩岸的海洋與當中生命所面對的威脅,解決關鍵在於兩岸合作,共同保護。例如汙染防治、確保漁業永續和保育珍貴海洋生命,透過合作可望更能收效且也更有效率。發生船舶遇難、溢油等意外事故時,更可通力合作,救助人命、降低各類損害。即以大型海上溢油事件為例,透過共同建立的緊急應變體系,收到好的效果。

這類跨界合作有成的實例,法國、義大利、摩納哥針對鯨類,在地中海利谷里亞海建立的合作機制。德國、荷蘭、丹麥的瓦登海合作。透過跨界海洋保育合作,甚至可改進彼此關係。約旦與以色列致力保護珊瑚礁與觀光資源的紅海海洋和平公園。

兩岸政治領袖在新年以行動釋出善意,何不先談談如何建立共同維護鄰近海洋環境的合作機制,讓大家的海洋,先成為贏家。

   
防疫以科學為根據 勿急拒陸疫苗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新冠防疫接下來的成敗關鍵,是疫苗的取得與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須採購三千萬劑才夠,目前已從國外找到兩千萬劑,也準備預購國產疫苗至少一千萬劑,但對於大陸生產的疫苗,他表示「尚未列入COVAX名單,三期試驗也沒有論文發表」,因此暫不考慮,但也鬆口可以推薦大陸疫苗。

事實上,大陸早在去年十月就宣布將加入COVAX,並在今年二月初提供一千萬劑疫苗給COVAX,世衛也展開緊急使用授權審核。如果未來COVAX釋出的疫苗,包含這批大陸製劑,台灣恐怕必須事先擬妥對應方案。陳時中說,「如果很多人想打,可以考慮修法」(現行法律禁止輸入大陸血液或免疫製劑),既然如此,何不做個民調?顯然,這是推託之詞。

如果說沒有第三期試驗相關論文發表,就不宜進口,那麼輝瑞、莫德納與AZ疫苗,都是在去年十二月才於醫學期刊發表三期試驗成效,為什麼指揮中心早在數月前就與對方洽談疫苗?那時連一、二期試驗論文都沒發表。可知,指揮中心先入為主,排斥大陸疫苗。

大陸疫苗至今已發表一、二期試驗論文在知名醫學期刊,第三期試驗程序也公布,但台灣國產疫苗呢?一期試驗論文發表了嗎?二期試驗做完了嗎?怎麼就決定採購一千萬劑?試問,屆時如果緊急授權上市,會比大陸疫苗更可信賴嗎?國人敢打嗎?

對大陸的偏見,也展現在疾病命名,事實上全世界只有部分台灣人還在使用「武X肺炎」,而指揮中心雖然改用「Covid-19」,就是不願使用「新冠肺炎」,究其原因,除了擔心被貼上親中標籤,也受到刻板印象影響,對「中國製」就是不屑一顧。

防疫應以科學為根據,如果COVAX都接受大陸疫苗,未來相關三期試驗論文若也發表,指揮中心應重新客觀評估,才能給國人多個疫苗選擇。

另一個不宜先入為止的議題,是部桃院內感染。陳時中認為相關人員沒有大疏失,也即將重新營運;問題是,如果沒有找出院內感染來龍去脈,如何確保不會重蹈覆轍?

以參與插管而染疫的住院醫師案八三八來說,未來進行重症插管時,除麻醉科醫師,是否一定要感染科醫師在場,值得重新評估。如果非進去不可,就應檢討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才導致病毒被帶出隔離病房。最離奇的案八八九,如何從源頭七樓感染到十二樓去,即使清查所有醫護抗體,依然無法解惑。

此外,醫護感染人數明顯多於病患,原因何在也值得探討。如果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與其貿然讓部桃重新收治新冠病患,不如將其排序挪到最後。如果部桃可能出事,同等級的其他部立醫院,也應檢視防疫流程,避免類似狀況發生。

   
英文作文章 能增加海巡能見度?
陳國銘/出版業(基隆市)/聯合報
報載海巡署將在所屬艦艇上漆Taiwan字樣,藉此提升海上執法識別度。基本上說,此等做法無異多此一舉,不如增加海巡艦艇在有事海域的巡邏次數來得實在。

海巡單位遂行勤務,通常是海上執法或是護漁,環境保護、海上救生救難、經濟水域巡邏、反走私、偷渡等非軍事勤務。為求高能見度,各國海巡單位人員值勤時穿著橘色或紅色救生背心,這些顏色鮮豔裝備,都有利我方與敵對方識別。艦艇塗裝以白色系為主,但在船艏上會漆上斜槓顏色,旁邊以某某國家的英文Coast Guard標記。這種斜槓漆於船艏以利識別,顏色各國不同,例如美國海岸防衛隊艦艇漆紅色,日本海上保安廳漆藍色等,但這種識別法基本上為國際接受,行駛公海船舶看到這類船隻接近,就知道是某國海巡艦艇來了。

台灣海巡艦艇,早些年也漆上這種斜槓標誌與國際接軌,顏色為紅白藍三色,中間白色為T字樣,這已經十足代表Taiwan的意義,況且新漆上Taiwan一字也沒有特別大,效果遠不如艦艏斜槓標記來得顯眼;其次,有心犯案歹徒或是敵對國家船員,也不會沒事拿望遠鏡看來緝查船隻,是中國還是台灣的,因為他們首先要務是加速逃跑,而非認識台灣。因此,海巡艦艇以增加Taiwan提升海上執法識別度命題,基本上不存在。

最後則是,現今南海各國的經濟水域多半重疊,有爭議海域也很多,這些爭議或是說對峙狀況出現時,也都是要海巡單位艦艇去相互較勁,只要海巡艦艇多出去幾次,國際間自然就能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比較可惜的是,近幾次周邊海域有事時,似乎都看不到海巡署艦艇。去年中國抽砂船在馬祖海域橫行時,沒看到幾艘;上周中國要派遣四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台時,也看不到海巡署有表示。國際上有許多場合都是海巡艦艇能曝光的機會,捨此機會不派遣海巡艦艇前往,卻只在英文Taiwan上下功夫,難免會給外界這是大內宣的又一表徵。

   
為何隔離者會想「落跑」?14天給人的心理變化…
為什麼隔離者會想偷偷溜出門?是防疫知識不足,還是社群互動邀約多?經歷14天禁閉,隔離者的心理狀態、社會互動又會有哪些變化?

迎接高齡社會的五大學習方向
面對老去與無常,生活節奏也在逐漸微調,雖不自知卻是「現在進行式」。迎接高齡社會,提供以下五大學習方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老而有尊嚴地活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