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年勞保定期精算顯示,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用罄,勞保財務危機引爆在即,改革迫在眉睫。如今,政府如臨大敵般地嚴肅以對,改革大致上將朝向「多繳、少領、晚退」等面向著手,勞動部仍在廣徵眾議之際,另一項值得重視的改革重要配套措施,則是應以逐步推動勞退自選機制來增加勞退新制下的勞工退休所得。
勞保局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勞工勞退金自提人數達71.1萬人,首度達到提繳人數的一成。另外,根據基富通證券最近統計,由於第一波參加「好享退」的績效不錯,第二波「好享退」再吸引超過3萬人開戶,累積人數已逾7萬人。另外,投信投顧公會日前委託學者執行「國人共同基金投資態度調查」,適用勞退新制且有投資共同基金的受訪者中,超過七成表示願意參加自選投資。由此觀之,推動勞退新制自選制度的時機已經更為成熟。
事實上,自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後,即有立委推動「勞退自選」法案,但因勞工自選後國庫即不再保證其運用收益,因而無法得到支持,遭到長期擱置。時至今日,已有私校退撫儲金採自提自選制度,而且自2013年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績效相當不錯,其中保守型累績報酬率14.41%、穩健型48.03%及積極型47.43%。至於基富通「好享退」專案的九檔基金,自2019成立至2021年2月4日止的報酬率也不錯,例如三檔積極型基金累績報酬率為20.29%~33.49%。由目前台灣既有的自選施行案例可知,採行「勞退自選」應可以有效提升勞退新制下的勞退基金投資績效。
再者,要順利讓勞團接受「勞退自選」制度,可從二個面向著手。首先,要建立勞工朋友的正確理財觀念。在現行勞退制度下,政府必須對基金提供保證收益,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勞動基金運用局在配置資產時,必然將大部分資金配置於報酬率相對低的傳統債券上,如此投資報酬率一定會受到抑制,無法得到理想的報酬。這對願意承擔相對較高風險的勞工朋友而言,無異是被強迫一起吃一鍋不美味的大鍋飯。
反之,「勞退自選」制度可以讓勞工享有投資權自主的好處,風險承擔較高者可以選積極型投資組合,風險承擔中等者可以選穩健型投資組合,至於風險承擔能力較低者則可以選保守型投資組合。但自選就必須自負贏虧,不能再要求政府對基金投資提供保證收益,否則就會造成「道德風險」等不合理現象,亦即選擇積極型、穩健型投資組合的勞工,享受可能的投資高報酬,卻將可能的高風險轉稼給政府負擔。當然,政府可以參考國外作法,研議讓勞工朋友自選投資的勞退金,當年度投資損失可列為當年度所得稅的抵減項目。
另一方面,「勞退自選」制度應採漸進式來推動。第一階段可以從勞工自提的部分先行,如前所述勞退新制已施行十餘年,但迄今只有一成左右勞工加入自提,究其原因,主要是現行制度下的勞退基金年平均報酬率不具吸引力。另外,在制度設計上除了保有租稅誘因外,仍可在自選的投資組合外保留現行制度的投資組合,但只有選擇現行制度下的投資組合才可以享有政府的保證收益。等到第一階段採行一段時間後,若勞工朋友接受度高且施行成效不錯,水到渠成,再全面性施行範圍更廣泛的第二階段。
總之,勞退改革千頭萬緒,迫在眉睫,除了朝向多繳、少領、晚退等面向著手研議改革之道,並應一併思考配套措施,即以逐步推動勞退新制自選機制來增加勞工退休所得,方能建立永續經營的勞退制度。